故乡风物(散文)
描写家乡风物的文章(2)
描写家乡风物的文章(2)描写家乡风物的文章篇【3】:故乡风物系列散文——草滩草滩很绿也很静,云悠闲地在天空漫着,白白的一丝或者一缕。
此处无山,山都远在几百里之外,这里的人望不见也摸不到,只有草滩在村外扭绕着,春天和夏日扭绕出一片绿色,秋日扭绕出一片苍黄。
牛羊是这里的灵物,常常在白日游动在草色里,白的是羊,黄的黑的是牛。
远远地看,草滩里到处都是野花,红的花、白的花、黄的花、粉的花、紫的花,不敢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但却能亮你的眼,亮你的心。
偶尔有风吹来,春日是暖暖的,夏日是热热的,秋日是爽爽的,而到了冬日,风虽然是冷的的,是寒的,可草滩却拥有了一片高雅和洁白。
春日里,当田地中的秧苗还没绿的时候,草滩就开始绿了,先是朦朦胧胧的绿,那是休息了一冬的草醒来了,吐出了他们什么的芽痕。
夏日里,草滩的绿是幽深的,已没有了春日的娇弱,它们挺在风中,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和野的力量。
此时的野是一种生命的展示,是一种装点草滩的气质。
也许这种气质不文雅,不华贵,但却让草滩富有了诗意。
至今,我还怀念那种草滩的绿,那种纯粹的绿。
一群牛走来了,缓缓地动。
一群羊走来了,恰如天上的云。
草滩依然静着,偶有鸟翔过天空,抖动翅膀,鸣叫几声,仿佛是草滩跃动的音符。
渐渐地,风小小地吹来,吹在草叶上,吹在刚刚绽放的花朵上,它们在日光下便摇出一地的影儿,这影儿看似缥缈甚至虚无,可正是这影儿,进一步昭示了草的存在与花的存在。
一条兰河,远远地颤动着波光,形如草滩里的一条白色的项链,有牛去那里喝水,不小心便使河水荡漾出一圈一圈涟漪,柔柔的扩展开去。
兰河是鱼的乐园,水里生长着鲤鱼,生长着鲫鱼,也生长着鲢鱼,逢上即将落雨的天气,鱼儿们便钻出水面透气,它们张着圆圆的小嘴,一张一合,搅得兰河到处都是一圈一圈荡漾的波纹。
夏日里,草儿们都疯长起来。
虽然草滩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气象,但草给人的印象也是茂盛和汹涌的,使人常常想到一种生命的活力。
这时的草滩有野蒿的颤动,有花朵的繁盛,有牧羊人与牧牛人的歌声和笑声。
故乡风物作文范文
故乡风物作文范文乡戏戏起码后天才演呢,今天就传开了。
在此后两天里,大人依旧下田干活,伢子依旧村前村后疯,似乎很平静。
但两天之后的傍晚,整个村子像一锅咕嘟咕嘟乱沸的开水。
东家喊伢子来家“胀饭”,西家呵斥狗死远点。
人喊,狗犬,鸡叫。
女主人更是忙得茅房都不得空上的样子,灶前灶后,全是急急的身影。
实在太急了,不是狗挨一脚,就是伢子脑门上挨一掌。
只有懂事又深沉的猫,会爬上高高的树,藐视着这一切。
戏台就搭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
伢子们早早就将凳子扛到场上占位置了。
开演之前,各家扶着老的,拖了小的,喜滋滋坐下。
老人们很安稳,坐到板凳上就不挪窝。
男人们比较老实,拿袋烟坐着,等着看自个喜欢的女戏子,目光里满是此生难得的幸福与期待。
不大安分的,都是老娘们。
这个时候她们凑到一块,说话像自家的猪跑出了栏。
谁家公公与媳妇的暧昧,哪个男人与女人的不洁,更要留到这刻说了,一边说一边笑得放浪。
她们说闲话时,往往是戏未正式开演时。
大戏演出前,总会演几出小戏。
小戏就是学生客串几个,或小丑亮相乱蹦几个。
我上小学时,也被化了彩妆,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到台上跳过几次舞,节目都是我父亲排演的。
记得有回在前台翻跟头,需要一连翻四个跟头,我在翻第三个时就摔倒了,台下一片哄笑声。
大戏开场时,我们也带着戏妆坐在台下第一排看。
也看到大人们演穿帮过。
有回看《十五贯》,那个娄阿鼠在台上没走几下,外面的肥裤子就滑下来了。
我见过他们在后台穿衣服,娄阿鼠的裤子是旧时宽腰那种,只用一根粗带子一扎。
大约这回没扎好吧。
但掉了裤子的娄阿鼠,并不惊慌,很从容地做了个鬼脸,拉起裤子继续表演。
但台下还是一片哄笑,跟着又一片骚乱。
大人骂伢子,小毛头大声哭。
半大小子们则趁机在女孩子群里窜来窜去,或趁乱摸一把谁的屁股,或揪一下谁的辫子。
这会遭来咬牙切齿的骂。
老娘们看见了,则狠抽那小子一头巾:咯小炮子子,要死了!“小炮子子”们无比开心,带着稚气的浪笑跑远。
正在恋爱或有心恋爱的人儿,这个时候的心思哪在戏台上。
【精编范文】介绍家乡风物作文-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介绍家乡风物作文篇一:故乡风物作文结了龟结了龟文/杨涵清[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 来到苏州时已是8月底,夏天已经接近尾声,但“知了——知了——”的蝉鸣声仍然不绝于耳,这不由得使我想到家乡徐州的一道特色菜——油炸金蝉。
金蝉就是知了的幼虫。
在徐州,我们的方言称它为结了龟、知了猴。
油炸金蝉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把结了龟洗干净,撒上盐腌一会儿,再放入油中煎炸至金黄色,捞出,撒上些香菜或熟芝麻即可。
装盘后的结了龟一个个金灿灿的,在香菜的衬托下好像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长着一丛丛金黄的迎春花,它不仅外观诱人,味道也十分不凡,又香又脆,唇齿溢香!也许南方人很难接受我们把一盘虫子当成美味,不过别小看这些虫子,它们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在我们那里素有“唐僧肉”的美称。
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据说是同质量的牛肉的3.5倍,羊肉的4.3倍,鸡蛋的6倍。
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等元素。
它的蝉蜕也是很好的药材。
我们徐州人如此喜爱油炸金蝉这道菜,不仅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美味,还因为它包含着我们儿时的记忆。
在乡下,夏天的傍晚,孩子们总出来捉结了龟,大树下总会有许多拇指大小的洞,那里就藏着结了龟,尤其是下完一场大雨后,大树下结了龟的洞洞更多,你要用手把这个洞一点点抠大,然后把手指伸进洞中,会感觉结了龟细小的爪子在抓你,慢慢地提起手指,结了龟就会抓着你的手指被提出来。
有时候,有的结了龟很不听话,就是不肯抓着你的手指被提出来,我们仍然有办法解决,只要向洞里灌点水,再不听话的结了龟也会被淹得自己爬出来。
如果你能耐心等到深夜十一二点左右,那就简单多了。
十一二点的时候,结了龟就会自己从洞里爬到树上,你只要打着手电筒向树上一照,就会发现许多树枝上、树叶下趴满了结了龟,你尽管往袋子里捉就是了。
油炸金蝉,做法简单,捕捉容易,却回味无穷。
家乡风物志高中集合多篇
家乡风物志高中集合多篇家乡风物志高中800字篇1我的家乡在永康。
永康是一个“五金之都”。
那是因为我们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县的产品在世界中都有销售,从而得了一个“五金之都”的称号。
我们永康出产的东西保质保量,若是有假,买一赔十。
我们永康出产的厨房用具深受消费者的信赖。
全国各地,甚至连全世界都有,一样厨房用具,就能给你用一辈子了。
神奇吧!你看,大型超市里,厨房用具就占了百分之85,销售量就像潮水似的往上涌。
而同时,我们的永康也渐渐变得发达起来。
提起永康的建设渐渐发达起来,那可神了!!就拿永康城里来说吧,处处高楼耸立,家家户户都过上了新生活,穿上了新衣裳,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处逛街,快活地不得了呢!超市里,他们大把大把地往自己的推车中,不一会,他们的推车里已经装满了自己要买的东西,到结账的地方付了钱,拎着一大袋东西回家。
在广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在买衣裳,挑自己喜欢的衣服。
你看,他们挑得都眉开眼笑,看上去多么开心呀!简单地说,这是富裕的美好了,不说城里了,就说乡下。
乡下也是美,不是富裕的美,而是简朴的美。
到处柳树成排,花儿呢,互相争气斗艳,田野中,农民伯伯们正在田地中干活,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的头上不断地冒汗,由此以来,我们更应该珍惜食物,如果你不珍惜的话,就来永康市的农村里去体会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了!说完了家乡的美,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缺点。
那就是我忘记介绍的我们永康人的心灵美。
我们永康人心灵是纯洁的。
在哪里,都能够看到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人。
比如,有人在马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那个人就二话不说,马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到警察局给警察。
有一天,一个乞丐流浪在农村,我的奶奶便请那个乞讨者进屋里,端上一大碗米饭给乞讨者吃。
乞讨者狼吞虎咽地吃,吃完了,奶奶又给了他20元当生活费用。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永康人有一颗怎样的心!这就是我的家乡__永康!即有富裕的美,又有简朴的美,当然,我们永康人的心更美!家乡风物志高中800字篇2喝着黄河水,坐着羊皮筏,塞上江南就是就是我的家。
家乡风物高一作文(精选40篇)
家乡风物高一作文(精选4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风物高一作文(精选4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风物高一作文篇1乌云缓缓地覆盖了天空,密密的,宛如巨大的伞面,环绕在城市的上空。
天也顺势暗了下来。
慢慢的,光线变得恰到好处,没有昼的刺亮,亦没有夜的昏暗,仿佛与这里的一切合为一体。
雨,飘零了,有的顺着蜿蜒的黛瓦曲折滴下,好似茶艺人手中的功夫茶,自然,亦不失优美;有的坠入绸带般细长的小河里,溶入这座城市古老的血脉。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嗒,嗒,嗒……”雨滴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弹起的乐章,是这座古城永恒的配乐。
逐渐的,规律的雨声走向急促,宛如歌剧院内奏起的狂想曲,响彻着古朴的街衢,响彻着幽静的古刹,响彻着沉睡在此的,昔日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错综院落。
像是哭泣的婴孩又被逗乐了,青石板上的滴答声再度变得清脆,路上的行人纷纷收起了伞,享受着此刻雨水所带来的芬芳。
乌云终究还是散去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空。
突如其来的雨似乎并没有给这座古城留下些什么,城市又回归了它的繁华,亦如先前那两千多年的岁月。
家乡风物高一作文篇2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家乡水,养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从这里,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是家乡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家乡水,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爱自己的家乡。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让我不能忘怀。
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今天,我们以美丽的家乡为荣,明天我们将让家乡以我们为傲。
可爱的家乡山清水秀,鸭子河的流水从城中潺潺穿过。
小河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清晨,人们在这里锻炼、歌咏、舞蹈、交友;晚上,人们在这里散步、观赏如画美景,释放着一天的疲惫。
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重庆
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重庆家乡的故事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串连着你对家乡的喜爱。
家乡的声音像一首欢乐的乐谱,勾起你对家乡的回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地方——家乡。
家乡是养育自己的故土,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重庆。
火锅重庆说到重庆的美食,想必大家立马就会想到重庆的火锅。
说到火锅的由来,那可就要从一群渔民们讲起:据说当时的重庆渔民们,他们天天都要下水拉船或打鱼,正是因为天天下水,他们的关节都受了潮,行动起来又痛又不方便,他们就拿一口锅来,在锅下点火,把辣椒,花椒和食物一起丢进锅里煮着吃,没想到呀!这一吃,哎呀!寒就没了。
渔民们就这样相互传授,传呀传,传成了现在的火锅。
重庆人还把火锅分成了清汤和麻辣汤,为的就是让自己在冬天把身上的寒除掉。
语言重庆在重庆,不仅吃的有特色,连语言也很有特色。
重庆的语言不像东北那样有腔调,也不像北京那样标准,而是颇像重庆人那火辣的性格。
比如:什么等于“撒子”,说话等“开枪”,钱等于“子弹”,没有等于“没得”……为此,还有许多关于重庆方言的笑话:两个重庆人去北京,一个人说:“你啷个一直不开枪哪?”“你不开枪,我啷个好意思嘛!”另一个说,第一个人又说:“对老,把你的子弹分我点儿!”之后就被关进了警局。
美景重庆重庆朝天门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点,长江是从一个斜坡流向朝天门,在中间融进了大量的像碎金子般的细流沙,再加上坡的倾斜,水流不仅急还很浑浊,颇像是一只凶恶的野马要向人们扑来。
而嘉陵江的水流区与长江相比,地势平坦一些,水流就比较缓,融不了太多流沙,所以比较清澈,像一条随风飘舞的丝带。
两江汇合之处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从远处看,像一个阴阳盘,十分状观。
我的老家,是重庆丰都。
丰都,地方不大,小面倒是随处可见,人们也不会觉得奇怪,小面就像重庆人的魂。
回丰都读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幸福,到哪都吃的到小面。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故乡的风物,浸润着我的情感,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篇1:故乡风物文/鱼石散人山川之美,人所共谈。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四围是连绵不断的青山,中间有泸水河蜿蜒流过,冬暖夏凉,幽静美丽。
几百年来,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繁衍着这里的子孙后代。
我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员,对故乡的一草一木,熟悉而充满着眷恋。
故乡的风物,浸润着我的情感,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羊角岭在严田大桥的西北角,有一座山,东西走向,形状极像一只匍匐在地的山羊,它的南边是一条小河,北边是泸水河,两河在羊头处交汇。
当地人给这座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羊角岭。
说起羊角岭,在我们这里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因为,它与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就是刘大仙。
相传,在明朝的时候,龙云下村有一个叫刘智达的少年,天生异相,头生癞痢,但聪慧异常。
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迫于生计,六岁的时候,他被母亲送到羊角岭的一个寺庙里去做些杂事。
在寺庙里,刘智达负责每晚给庙里的菩萨添香油,可不知为什么,香油总是燃不到天亮。
方丈和尚认为这是刘智达偷懒了,将他臭骂了一顿。
刘智达觉得很冤枉,明明自己每晚都将香油添得满满的,这怎么就燃不到天亮呢?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晚上不睡,偷偷在暗处观察,看看是什么原因。
到了半夜时分,一只巨大的乌龟爬进了大殿,将菩萨面前的香油吃个精光。
刘智达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一把抓住乌龟,举起拳头就要揍它。
这时,乌龟赶紧讨饶,并央求刘智达说,只要放过它,就给他舔眼睛,让他知道天上和人间的所有事情。
刘智达被乌龟的话打动了,心想要真是那样,那该多好啊。
他就让乌龟先舔他的左眼,乌龟很小心的舔着,小智达感到十分舒服。
舔完了左眼,乌龟说,你可以看人间了,智达睁眼一看,啊,地上的一切了然于目,目力所及,无不尽收眼底,人间之事,心中清清楚楚。
乌龟又舔他的右眼,舔着舔着,智达感到越来越难受,赶紧叫乌龟住手,乌龟只好作罢。
故乡风物,旅途作文
故乡风物,旅途作文在城市的喧嚣中穿梭久了,心就像被蒙上了一层灰,总渴望着能回到故乡,去感受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去触摸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风物。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之中。
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却有着最纯粹、最质朴的美。
每次踏上归乡的路途,内心都充满了期待。
当车子驶进那蜿蜒的山路,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
路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大自然为这条路撑起的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地的诗篇。
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它的树干粗壮,得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树皮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就像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记。
每到春天,老槐树上就会开满白色的槐花,一串串,一簇簇,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村里的孩子们会爬到树上摘槐花,大人们则在树下拿着竹竿打槐花,然后拿回家做槐花饼或者槐花包子,那味道,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垂涎欲滴。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老屋。
这些老屋大多是用石头和土坯建成的,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那是家的味道。
老屋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给这些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
村中的小河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夏天的时候,我们会约上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捉鱼摸虾。
挽起裤腿,踏进清凉的河水中,感受着水流从脚边滑过的惬意。
有时候运气好,能捉到几条小鱼,带回家养在水缸里,看着它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河边有一片稻田,每到秋天,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农民伯伯们弯着腰,在稻田里辛勤地劳作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那时候,我总是会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稻田里帮忙,虽然干不了多少活,但却能感受到那份收获的快乐。
故乡的夜晚是宁静而美丽的。
没有城市的霓虹灯和嘈杂的声音,只有满天的繁星和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着星空,仿佛能看到宇宙的尽头。
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6篇
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6篇第一篇: 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河南地大物博,偏偏吃食总不大精致,以面为主,大多已烩、焖、炒、熬等平常吃法凑合,有时干脆清粥配馒头,实在有些乏味。
独有一道粉浆面条大值得回味,即使在快节奏且追求利润的今天,吃法已不太正宗的粉浆面条也是早餐桌上的常客。
面是其次,滤得浆白浓稠的酸浆才是精华。
爱的人如我,便是处在异地他乡也念念不忘,不爱的连味也闻不得。
据传在明朝正德年间,洛阳方县一户姓史人家开了个饭店,生意兴隆。
有一年,小麦收成不好,豌豆却大丰收,饭店便天天卖豌豆面饭。
直到一天,一位京城的钦差大臣路过此店吃饭,因无上等米菜,店主无奈之下只得用盆里磨碎的豌豆和桌上的面条,以椒叶、藿香为料,豌豆浆作汤简单下了一碗面,谁料这酸香浓郁的浆面竟颇得大人喜爱,自此这一做法便广为流传,成了一道名吃。
也成为洛阳三绝其一——洛阳水席上的名菜。
粉浆面条最重要的就是这浆了,面条多少粗细并不讲究,这配菜也是依喜好而定,唯独这浆,要想“主味酸而回味甘”很需费一番功夫。
在自家很难做出一碗好的粉浆,如要做一碗粉浆面条都得现跑去豆腐坊买新鲜浆液。
做浆要将用水泡好的绿豆在石磨上磨成粗浆,去渣后,放置发酵物,充水放曲,晾一到两天,粉浆便大致做好了。
接下来还要是打浆,把酸浆放在80度左右的锅中,浆的表面会浮上白沫,这是要用勺子轻轻打滑,等到完全细腻光滑,直接下面条,芹菜叶,黄豆,撒上花椒粉和芝麻油便可出锅。
在妈妈上学的那个年代,校园旁边就有卖粉浆面条的,五分一碗,卖粉浆的的直接从大铁锅里盛出无什佐料、几近清汤的一碗浆面,却总能让人吃的大汗淋漓,逼出寒气,在冬天浆面条更是成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深夜慰籍。
听闻以前也有卖粉浆的货郎挑担走过大街小巷,现在却是见不着了。
到我这一代,粉浆的名声稍见落没,但在河南随便一家早餐馆也见得的。
餐馆大多用黄豆做浆,放又细又短的面,几小把芹菜叶,不拘者甚至可以把面条放在的塑料杯里,用吸管吸着吃。
家乡风物志人物志范文
家乡风物志人物志范文一、人物志家乡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人物。
他们或是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做贡献,或是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
他们的故事和付出,构成了家乡的文化和魅力。
我想介绍的是我的邻居刘叔叔。
他是一位退休的教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每天早早起床,带领一群孩子们去公园晨练。
他不仅注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他总是耐心地听取孩子们的烦恼,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他的教诲让孩子们受益终身,也让我们家乡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快乐。
另一个令我敬佩的人物是李大姐。
她是一位餐馆的老板娘,她的餐馆不仅提供美味的饭菜,还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每次去她的餐馆吃饭,她总是热情地招待客人,亲自为客人点菜。
她的笑容和服务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喜悦。
还有一位我非常钦佩的人物是李爷爷。
他是一位退休的农民,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家族的农业帝国。
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使得他的农田一年比一年丰收。
他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帮助贫困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他的勤劳和善良,不仅让家乡的农业发展蓬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
这些人物只是家乡众多英雄的缩影,他们的故事和贡献让我们感到自豪。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家乡人的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家乡将会更加繁荣发展,也会有更多的人们为家乡做出贡献。
二、风物志家乡的风物是我心中最美的画卷。
每当我走进家乡的大街小巷,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气息和魅力。
首先是家乡的山水。
家乡位于一座山脉的脚下,四周环山,山势雄伟壮丽。
每当夏日的清晨,我常常爬上山顶,俯瞰着整个家乡。
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而山脚下的田野,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金黄的麦浪,让人心旷神怡。
其次是家乡的建筑。
家乡的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传统的青砖黛瓦,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
而在城市的中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给人一种活力和创造力。
故乡的芦苇——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描写故乡风物小作文(教师下水文)
故乡的芦苇——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描写故乡风物小作文(教师下水文)常常想起故乡的芦苇。
春天,苇尖初露,滩头仿佛竖起一排排一行行的锥子,料峭春风时来逡巡,看这披着些淡淡紫衣的幼芽一天一个样儿地长高。
大自然布下这看似恐怖的尖锥阵,实在是慈母爱护稚子的妙计,要不,这一碰就折的芦苇幼芽,何以在人、兽的足下发棵展叶长成浩浩苇荡呢?夏日,苇叶长成,苇笛就响在孩童的嘴边了,比起脱骨柳枝做成的柳笛来,又多了些浑圆之韵。
苇叶还可以用来包粽子,可惜小时候家贫,端午吃不到糯米甜枣粽子,青椒砸蒜煮鸡蛋,是母亲留给我的端午记忆。
不吃粽子也行,去苇荡里捉鸟也挺刺激,那鸟儿有翠羽红喙,在苇荡碧绿的屏障里你很难发现它,只有眼尖的孩子才可以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和灵动的眼睛,油然而生把玩之意一一天真的孩子不知道小鸟的美丽只在于远观,看它自由飞翔,自在栖止,在苇边细风的和声里脆脆地鸣叫,在颤颤的苇杆上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安静地理羽。
这些美丽的小鸟都藏在水中的芦苇棵里,水深不说,还有吓人的水蛇,于是看鸟儿捉迷藏,听鸟儿唱歌,鸟儿飞走了,就看那攀附在高高苇棵的蔓藤,看它开出一簇簇的白花,结出一个个绿色带着小凸点的藤瓜。
旺夏之时,蔓藤缠络着大丛的芦苇,搭建了一个可以歇凉的家,苇上的小鸟,苇下的水蛇,水面上游弋的水甲,都来聚会。
等我想去为我的竹笛剖几片苇膜的时候,就到了夏末秋初了。
选一棵健壮老成的苇子,把磨得锋利的刀刃贴着苇身往前平推,削去一层,再削去一层,越来越薄地削,好,苇膜露出来了,小心地刮削,刮去了苇膜外面粘连的绿色内皮残屑,就得到小指粗细的白色筒状苇膜了,沿口伸进刀尖,贴一边剖开,再轻轻搓去膜内的细碎瓤丝,展平,一片长方的柔韧苇膜就做成了,竹笛的清音也就可以在苇荡边悠扬着了。
苇膜用完的时候,也曾用纸片、塑料薄膜替代过,笛声闷躁,与苇膜相去甚远,大概是美音源于自然吧。
最喜欢看顶着芦花的苇荡,连成片,随风来回摆,那是大自然排练的一场舞蹈,每一个身姿曼妙带着成熟韵致的芦苇都加入了这场大型舞会,芦花就是她们为歌舞而准备的美丽头饰。
《往事依依》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往事依依》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光和故乡风物的散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本篇课文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3)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故乡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
(2)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字词学习,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
(2)教师选取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指导。
6.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章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故乡。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故乡风物:板栗
【导读】黄熟的板栗,经风一刮,刺球会自然脱落下来,到了地上,籽粒和刺球儿大多就分离开来。
但一般不会等它自然而落,用长长的竹竿去打,甚至如我等儿童干脆像猴子一般蹿上树去......七月核桃,八月板栗,八月瓜,九月揸,十月讨来诓娃娃。
,这些个标志着老家那方土地上果木实成熟的谚语,我们儿时就耳熟能详,并且用实际行动检验着真伪。
板栗的成熟在故乡似乎是跟随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步调而来的。
那时山岭上到处都能看到板栗树的影子,大多是野生的,只有家人户周围才是祖辈或老人们栽植的。
板栗木质坚硬,纹细直,结构粗,耐久。
是乡民们喜爱的实用木材之一,是制地板,枕木、矿柱、船舵的绝好材料。
三四月开花,粉白粉白的,花穗长条形,花落后就结出小小的刺球儿,那刺软软的,青青的,及至越来越大,那刺球儿变得越发坚硬。
若不慎扎到刺球上,定是皮破血流,疼痛难忍。
到了七月末八月间,刺球儿已经开始变成微黄,几阵骄阳过后,揸口了,淡褐色的坚果露出来了,二至三颗,但三颗的居多,形状有别。
乡民们把传统的板栗按颗粒的大小分为土板栗和油板栗两个等次,土板栗毛球里的籽粒较小,淡褐色,不光鲜,不引眼球;油板栗却大而色泽光亮,褐色的外壳像抹过一层油。
但不管土板栗还是油板栗,味道那是一样好,令人一想就会垂涎的。
绝不像后来发展的良种板栗,华而不实,籽粒倒是非常好看,吃起来却很是煞风景。
黄熟的板栗,经风一刮,刺球会自然脱落下来,到了地上,籽粒和刺球儿大多就分离开来。
但一般不会等它自然而落,用长长的竹竿去打,甚至如我等儿童干脆像猴子一般蹿上树去,在恰当的位置抱紧桠枝,使劲摇动,熟透的刺球儿便纷纷落下来,但这一做法是危险的,你得抱定挨刺球儿扎疼扎出血的决心。
脑袋上、手上最容易受伤,一扎上,肉皮上就扎出许多小眼子,小血珠直冒。
这样的傻帽行为大人一般是不干的。
在坚果类中,板栗,转栗和核桃一样,果实的保护层是比较多的了三层。
弄开褐色的坚硬的外壳,还有一层薄薄的带纤毛的皮,学名叫荴,褪掉薄皮才是果肉。
故乡的风景抒情散文欣赏
故乡的风景抒情散文欣赏故乡的风景永远那么令人难以忘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故乡的风景抒情散文欣赏,欢迎大家参阅。
故乡的风景抒情散文欣赏篇一:故乡的原风景作者:雾吟风啸常常问自己,我还能回到你身边么?常常去怀想,大青山背后的村庄,谁在夜深人静时叹息,谁又在梦里喃喃呓语。
故乡,每一次梦回,泪湿了青衫,每一次怀想,情伤了肝肠。
有一种深情,每当我提笔,便有一种刻骨的思念,于指尖缠绕,落墨处,故乡如一曲短笛,萦绕归去的呼唤,如一缕炊烟,举起回家的口号,如一幅水墨,润透我浅笑清泪,如一弯眉月,照过我清浅的流年。
在远方的我,今夜月下的瘦影,挽着思念,以青鸟的姿式,穿越清凉的夜空,百辗千转,回到大青山背后的村庄,那是我灵魂的故乡。
只有在你的怀抱里,今夜的我如此安详,没有忐忑不安。
梦落你的怀里,熟悉的风景,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还有那交替轮回的四季徐徐铺展开来。
还在二月的时候,故乡的风是薄寒的,阳光是浅暖的,谁举起了诗人那把剪刀,轻巧地裁剪出一朵朵嫣红,一片片嫩绿,一缕缕鹅黄,一垄垄金黄。
沉寂了一冬的田垄阡陌,春涌如潮,崖边藤萝茸茸,洲前蒹葭苍苍,岸柳鹅黄堆絮,堤草萋萋如茵,故乡宛若一首诗、一幅画,春风四处游荡,春雨千山湿遍,小溪由涓涓细流到汨汨荡荡,闪亮而去,山色也润朗起来。
一腔短笛信口吹,骑在牛背的牧童,尽管是那样的生涩。
但透过笛声,我看到了一幅隽永的水墨画,动静相宜,疏烟淡淡的青山,竹影掩映的村舍,在一片烟雨蒙蒙中,如一首小令或一阙慢词,足够轻启江南的薄唇,在流年里浅唱低吟。
还有牛背倒影在一汪流水,荷锄的蓑衣弯成田野的风景,不浅不深,晕染烟雨。
故乡的韵味,以致多年后,我仍醉在其中,不愿醒来。
故乡,如我深爱的女子般灵秀,这种美与生俱来,一旦读上眼,你会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昨夜,蛙声新起,从田野冒出,向我的梦里走来。
梦的边缘是忠实的小径,布满我的脚印。
行走梦里,我仿佛回到了你的身边,身披晨雾,衣沾朝露,青草肆无忌惮地摇曳,野花无忧无虑地开放,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新秧无穷无尽地铺展,绿色成了唯一的主题。
家乡风物志河南作文1000字高中
家乡风物志河南作文1000字高中河南景物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带大家领略一下河南的风物志。
我的家乡座落在河南省林州市的黄家坡村,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们的村子座落在一座最高的山脚下,那座山上有一座王爷庙,过年过节,那里的人们都到上山去烧香拜佛求平安。
那里的四季特别美丽,它那春天的温暖与红紫,夏天的浓绿与炎热,秋天的苍褐与成熟,冬天的严寒与洁白,都使人激动不已。
春天,那里的桃树、柳树、苹果树、柿子树、梨树,还有杨树都抽出了嫩芽,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夏天,水池里盛开了许多荷花,有白色、粉色,荷叶埃埃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真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清清的河流里有鱼虾,旁边有柳树,小朋友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嬉戏、玩耍。
秋天,谷子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农民伯伯都忙着在田里收割,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
果园里飘出来一阵阵清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你缠到了果园里,让你尝一尝香甜的水果。
特别是柿子树,更令人欣喜若狂,一个个火红的柿子就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远远望去,半山腰一片通红,像早晨的朝霞,照亮了整个山腰和村庄,映红了整个天空,美丽极了。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给大山、村庄盖上了一成银色的被子,变成了整个大雪山。
从山顶往下望,各家门前的雪人像一个个的小哨兵在站岗。
成了雪的世界。
看,这里是多么美呀!我爱我的家乡。
妈妈带我去过很多地方,要问我最喜欢哪里,那就是妈妈的故乡我的外婆家,我的外婆家在河南信阳,那个地方是河南的最南面,那里还出产一种很有名的茶叶,听妈妈经常骄傲的说信阳毛尖甲天下。
外婆的家是在农村,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海高山,却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外婆的村后就是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和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放眼望去色彩是那样鲜明象一副美丽的图画,迎面扑来阵阵田野的清香和油菜花的芬芳,走在开满野花的田埂上闻着阵阵芳香,耳边听着蜜蜂嗡嗡的叫声,美丽的蝴蝶在`野花从中飞来飞去,我和妈妈一边走着一边快乐的摘着各种野花,妈妈把摘来的野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带在我的头上,引的蝴蝶蜜蜂追着我跑,我和妈妈一路来到河流边,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河里的小鱼在河边游来游去,河里长满了菱角秧,我让妈妈给我摘菱角吃,妈妈说还没到菱角开花结果的季节,等到秋天在来就能吃到菱角了。
故乡的榕树教案参考
故乡的榕树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故乡风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描写故乡风物的散文,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和趣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2. 课文结构分析:文章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描述了作者对故乡榕树的记忆;主体部分详细描绘了榕树下的生活场景,以及榕树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感悟;结尾部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故乡风物和习俗。
2. 体会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的对故乡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故乡的回忆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浓厚的故乡氛围。
教案示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谈谈对故乡的印象。
2. 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乡榕树的联想。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故乡的感悟。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讲解课文中的故乡风物和习俗。
3. 讲解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的对故乡的情感。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乡的回忆和感悟。
2. 选取代表性的发言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以故乡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湖南家乡风物志作文
湖南家乡风物志作文
我是新上海人,我的祖籍是湖南。
和上海不同的是,我的家乡有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湘资沅澧等四条奔腾不息的大江;还有神秘传奇的桃花源、风。
影如画的张家界、闻名中外的岳阳楼。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湘绣、瓷器、莲藕、茶叶是湖南的特产。
湖南的饮食也是非常有特色,几乎每个菜都要放辣椒,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强调以”色”夺人,具有酸、辣、香、麻、焦的特点,让人垂涎欲滴。
湖南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爸爸告诉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湖南人,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就是在湖南汨罗,清代的湘军首领曾国藩就是湖南湘乡人,还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生活工作在湖南长沙……
湖南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爱湖南,我爱祖国!我-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家乡风物志作文高中多篇
家乡风物志作文高中多篇家乡风物志作文高中我的家乡没有名胜古迹,没有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没有文人墨客的足迹,它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十八线小县城,但我依然深深地爱着她。
家乡的山是质朴而深沉的。
仙姑山相传为何、陈、许三女子入山处,顶上有一仙姑洞,因此而得名。
路过水库,直接盘山而上,进入了大雄宝殿,而这“大雄宝殿”四字乃赵朴初所书,笔走龙蛇,实乃大家风范。
顺着大雄宝殿往下看,殿前有一铜阁,高六米,雕梁画栋,美轮美奂,阁底有一联云:既入空门休惆怅,世事随缘任去留。
在梵音轻响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仙姑殿。
殿内供奉着三位神姑的神位,两位仙童侍立一旁,肃穆而神圣。
再看殿外的山,青翠欲滴,为人间带来无限勃勃生机,使人不禁遐想这登顶后的开阔。
家乡的水是清澈如明镜的。
武山湖位于武穴市四望、石佛寺、大法寺之间,湖西有青林山,古谓之青林湖。
去年夏天,我正好有了亲近它的机会。
独自漫步在小径上,看青山环绕,绿水荡漾,而远处更有翠林竹海作衬,有红瓦粉墙、人声犬吠点缀,若走近了欣赏一汪碧水似是要溢出来,清澈胜如明镜,湖畔斜柳歪立,树枝偶尔轻点湖面,引起波光粼粼。
在武山湖上泛舟,山光水色令人沉醉,船在湖面轻轻摇荡,似水墨画在湖上展开清风吹起的层层涟漪,时而掠过水面的飞鸟和潜游水中的锦粼,无不令人眼花缭乱。
家乡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可可爱爱的存在,这个承载了我童年回忆的地方必将是我一生的眷恋。
家乡风物志作文高中在采访河阳古民居的时候,村民演绎的婺剧《僧尼会》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婺剧,也叫“金华戏”,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
建国后,因金华古称婺州,1950年正名为“婺剧”。
而这以上的六种声腔,在婺剧中不是一戏混用,而是各个声腔都有一批专长剧目。
最初,高腔、昆腔、乱弹等独立成班,后发展为合班,并有不同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年老的丐爷走过老榆树下见了,就立住脚,极有兴致地对树下的孩子们絮叨起来,说这榆钱可是好东西呢,过去挨饿那会儿,这榆钱没少救的命,煮的榆钱饭啊,那才香呢!孩子们是不了解过去的,心想现在的大米饭、烙油饼吃起来那才真香呢!
故乡风物(散文)
马 灯
马灯就挂在马棚里,常常被风吹得东摇西晃。浅浅的一簇火苗,一簇暗中依旧鲜活的星辰,它是喂马在里最亲密的伙伴,有了它,一个独的生活便不再孤寂。过去的村落,由于每个生产队都养着几十匹马,用来犁地、打垄、送粪、碾场、拉秋庄稼。为此,对马的经管就非常重视,不但每年秋天要储存足够的谷草,还要特意辟出一块地,种高粱和菱麦,作为马匹长膘与守膘的饲料。那时村落里的活得都不宽裕,也不轻松,甚至多的家,一年的粮还吃不到年到年尾。如果是懒散的汉子,一年挣不了几个工分,全家差不多有半年时间都要苦熬月。可不管村落是如何生活境况,马的草料却是充足的。负责喂马的大多都是年岁老的,少了家,又有精力,便被安排承担起喂马的职责。
童年时期的我也曾经做过风筝,当然也是用纸和高粱扎的纸风筝。做之后,我便带领两个弟弟跑到的旷里去放。那时候雪在村落外已经化尽,可风入骨,看似是很暖的天,可光着没戴棉帽子的我们还不懂这些儿,整整在村落外面玩了一天,如此放过几次风筝,就感觉耳朵刺,伸手去摸,耳垂
已被寒凉的风冻出了一个硬疙瘩。就是这一次,六岁的三弟因为耳锤儿冻坏了,晚一回到家就流着眼泪说:“明天我再也去放风筝了,等我长大以后挣钱买了棉帽子,我再去放风筝。”
棵榆树的古老,猜想这棵老榆树可能已有几百年的寿龄,但到底这棵老榆树在落村里生长了多少年,却没一个能说得清楚,去问村落里九十八岁的丐爷,他也总是摇着,表示也不知道这棵老榆树是什么时候有的。
都说一方土养一方。故乡的村落里不但有一棵老榆树,其实还有一甜井呢!
甜井就在老榆树的下面,井壁是由一寸厚的木版盘的,呈六角形状。把提来喝一,你会感到甘甜、清凉,也会随之舒心畅肺。特别是夏的伏天里,天燥,有拿一个空酒瓶用一根细长绳儿栓了,系到井里,灌满一瓶井提来,“咕咚、咕咚”喝下去,整个就会神清爽,不再感到浑燥和难耐了。们都说井甘甜是因为有老榆树遮的缘故,要么村落前的另一井为何没有甘甜的味道?故乡村前的那井里的我也喝过,的味道不但不甜,还有一咸涩的滋味。
当然马灯还有另一种功用,那就是村子里唱台子戏。台子戏大多都是农
闲的时候晚唱。戏班子有外乡来的,也有会唱戏的村里组的戏班子。戏台就搭在马棚的屋后,台板由两辆平板马车拼在一起,车辕下摞了跟车辕一样高的土坯,车后再用几根木桩支好固定住,任唱戏的在面怎样踩踏,都不用担心车翻倒。最后,就是悬挂马灯了。这时马灯已被喜欢看戏的村从马棚那里移过来,取下玻璃罩子点亮了,而且这时候已不是一盏,还把生产队仓库里备用的另一盏马灯也拿来了。两盏马灯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着黑黑的,也凝视着看戏的。逢这时候,听不懂戏文的小孩子们就在群里钻来钻去,两个一伙儿,三个一串地追闹。不小心撞到了谁,就有骂一嗓儿,说疯个啥,这么好的戏不看,愿闹回家闹去。遭了别的骂,小孩子也不计较,依然玩耍如常。
当然榆钱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当四月一过,树的榆钱就开始干黄了,变了榆树的种子。风一吹,它们就雪片一样从榆树飘飞下来,散得村落里到都是榆钱的影。
在故乡的村落里,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榆树底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聚着。尤其是夏的三伏天里,无论中午还是晚,只要饭碗一放一抹,许多村落就会涌到村中间的一棵老榆树下,纳凉或者闲谈。故乡的这棵老榆树的树干粗粗的,枝也粗粗的,肥大的树冠枝繁叶茂。不像有的树老了,叶就稀了枝就朽了,说不定哪天就栽倒下去。凡是到过故乡村落里的外乡,都惊奇于这
不说,而且节数比三间房子的长度还长。放飞到天空里,远远地看,如同一条长
龙腾跃在白云的下面。有一次我和他家的五小去放他做的蜈蚣风筝,由于忽然风力变大了,差一点儿把五小带到天空去。李四先生不但做风筝的手艺高,而且还是一位精通的。比如谁家盖新房,必请他前去参谋,院门朝哪个方向开合适,架梁应在哪一天,皆由他看子做主。倘若谁家逢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也必请他到场,支应一切大小事务。除此之外,李四先生又极能说书讲古,平里只要他一有空闲,就往村落的中间一坐,娓娓道来各朝历代的忠臣良将与佞小。他就曾经听他讲书听得入,多次晚饭都是我亲过我多遍,然后再加我父亲的几嗓吼,才不得不离开李四先生讲古的地方。
马灯是生产队早就有的,是喂马时必备的灯具。小的时候我很新奇这物件,作想自家要是也有这样一盏明亮的灯就好了,我放学晚做习题时,往屋顶一挂,也就不怕不懂事的三弟总跟我抢灯用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常常在内心里独自感叹:如果当时三弟不总抢我家的那盏煤油灯,搅得我晚常常不能学习,也许我的学习绩会比当时还好。也是因为马棚里有马灯的原因,只要三弟晚一搅闹,我就拿着书跑到队院子里,在马棚晃动的灯下,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其实我这时读的都是闲书,《呼延庆打擂》、《浒传》、《狭义风月传》、《杨家将》,还有《东周列志》、《红楼梦》、《西游记》等一些儿连环画……总之,只要是故事书,我基本都是在生产队的马灯下读完的。
那时村落的子都穷苦,不是现在一些所能体会到的,尤其是城里和一些孩子。当然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有像我孩童时期那样,自己做风筝,自己到村落外的旷放风筝了。
榆 树
很多地方已难见到这种树了,可我的故乡却依然有,在村落的外围,在村街的两侧,只要放眼去望,就能看见榆树的存在。榆树在这里,不仅仅装点了故乡风景,也装点着们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孩子,常常去攀爬这些榆树,有时是为了和伙伴们比赛攀爬的速度,有时候是为了比胆量,看谁爬得最高,之后再快速地滑到地面,胜者就会被败者背起来,走出半里路的距离。而更多的时候,他们攀爬榆树的目的却是为了摘面的榆钱。
每年的四月份,正是榆树挂满榆钱的最佳时节。这时的榆钱不但一簇一簇绽得大,且非常鲜嫩。撸一把放进里去嚼,榆钱的味道甜丝丝的,嫩生生的,引得孩子常常吃了第一,就想吃第二。但他们最怕的就是撞护林,因为他们所谓的树摘榆钱,其实就是往下折挂满榆钱的树枝。当他们攀榆树后,看见哪个枝的榆钱结得多,就抓住那个树枝折下来,一枝的榆钱就属于他们的了。如果有的树枝实在太粗,用手折不下来,孩子们便会用带来的绳子把这个树枝栓牢,树下的伙伴们就抓住绳子的另一,齐声大喊:“一、二、三……”使足力拉,就会将那个挂满榆钱的树枝拉断下来。用护林的话说,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根本就不是为了吃榆钱,而是在故意糟蹋树木。于是,只要护林见到孩子们在树摘榆钱,必吵着奔过来,把他们追得像鸭子一样四飞逃,几都不敢见他的影子。
倘若这时有一阵风吹来,卷动得老榆树的枝叶哗哗作响。那你就去细细品味吧,也许你能体会得出,这声音已不仅仅是一种响声,而更像是老榆树对自己生命的歌唱。
责任编辑 -审核/ 罗军琳�
风 筝
里,故乡的风筝是天空中的精灵,它们载着一颗心的希冀,一颗心的向往,牵引着一根长长的线,像牵引着一条漫长的旅程,接近那高不可攀的蓝天白云。在我的故乡,里们曾经以放风筝来消磨闲暇时间。放风筝的蹲在墙角,几位无事可做的村聚在他的边,他们边说着闲话,边瞧风筝在天空里飞动的姿态。偶尔,会烟的从衣兜里摸出旱烟和纸条来,敬让边会烟的村也拧一根。有伸手接过那递来的一小撮烟沫和纸条,拧烟划亮火柴点燃,面前就漫升起丝丝缕缕的烟雾。不会的就袖着手,说今年村里的秧歌闹得真不错,还有外村的,现在想来都觉过瘾。有急吸了一烟,接过话茬,说过瘾有啥用,能当饭吃吗?被问的就笑笑,说难得能清闲这么一会儿,过几生产队又该工刨粪了,咱们也没有几天扯了!可不管地的们怎样议论,风筝却依然在天空里飘着,仿佛拥有永远也使不完的力。
在我们的村落里,做风筝也是颇讲究手艺的。小孩子们放的风筝是随便扎的,一张纸,几根高粱,一根粗麻绳充当的风筝尾巴,便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风筝了。只要风筝能飞天空,他们就满心欢喜满心高兴。但年做风筝却从不敢草率,风筝的骨架要用竹条,且把竹条修剪得长短粗细一样。该弯折的地方,必要拿浸泡,然后再用灯火烤,直到弯度满意为止。而选用的纸张也与孩子们的不同,用的都是彩纸,红黄粉绿蓝不等。风筝的尾巴虽说也是粗麻绳充当的,可每隔半尺远都要系一条寸宽的彩布条,或红或绿或黄或蓝,装点得风筝的尾巴非常漂亮。
但故乡的风筝又是质朴的,不像城里所放的风筝那般华丽,那般名贵。在我的故乡,一根长长的线,牵引的也许是一只蝴蝶,也许是一只蜜蜂,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五角星或八角星,可只要放飞到天空里,也就放飞了们的心,或者放飞了孩子们的畅望与梦想。
在我故乡的村落里,做风筝最拿手的当数李四先生,经他手做的风筝不但飞得越高越稳,而且种类繁多。特别是他做的蜈蚣风筝,每个节盘能有脸盆大小
深了,戏散了,马灯便又挂在了原来的地方。喂马的老十刚才也是看了戏的,此刻好象余兴未尽,边给马添着草边咿咿呀呀地哼唱:“王二我独坐北楼,眼泪汪汪啊,回想起张郎独自去科考,怎不我牵挂愁肠……”
在我们这一带的村落里,能唱这么几段戏文的有很多,可在马灯下独自哼唱的可能也就老十了。
如今马灯已在村落里消失了,马也早就没有了。静静的里,只有天空的星辰依然眨动着,抬望一眼,似乎还能让回忆起昔马灯晃动的状,以及与马灯有关的乡村物事。
我们队里喂马的是老十,姓彭,村里都他彭老十。“老十”是他在同辈兄弟里的排行。彭家在我们村子里是大户,从爷辈就兄弟八九个,而各家又稠密,放射状地蔓延开来,到彭老十这一辈儿,彭姓虽有举家迁往他乡的,可大孩子算在一起,也有个六七十。当然这些虽说住在同一个村落,可同村不同队。当时我们这个村落共有三个生产队,彭家被三队四队各分其半。彭老十是我们四队的,安排他负责喂队里的马匹也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年轻时就死了老婆,没有再娶,儿子和姑娘都已了生产队的壮劳力,不用再操心家里的事;二是他体硬朗,别看他都六十多岁的了,除发不争有些秃顶之外,从没生过大病小灾。彭老十喂马很精心,一年下来,生产队的马就被他喂得膘肥体胖,于是队长便没有再找替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