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模式探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
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经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药市场之一。
此外,我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数量,包括正大天晴、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其次,我国在创新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包括靶向肿瘤治疗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同时,我国还在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再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完善。
与此相关的产业,如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与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形成了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然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创新能力仍然相对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进口技术和原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此外,行业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产业投资、加强人才培养,并进一步提高行业的监管水平。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会继续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以生物医药生产和研究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园区,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日益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逐渐形成了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以产业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模式。
发展现状:1.规模逐渐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省级及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园118个,总用地面积达20700余亩,总投资额达到3000多亿元,累计引进企业超过1000家,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多个环节。
2.产业链条基本形成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也在逐渐完善,包括药物研发、制剂生产、医药包装、物流配送、经销批发等多个方面。
因此,生物医药产业园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从前期研发到后期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3.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不仅是生产加工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
因此,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注重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研发中心、技术平台、人才培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并以此支撑产业的发展。
4.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也逐渐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包括财政、土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前来投资。
发展面临的挑战:1.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的支持。
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比较薄弱,这直接导致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人才及技术方面的缺乏。
2.经验不足,管理能力有限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管理非常复杂,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园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还需要加强管理经验和能力方面的提升。
3.产业链条不够完整虽然生物医药产业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依然存在一些关键环节的缺失。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1. 市场规模扩大: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
2. 产业结构优化: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除了传统的化学药物研发和生产外,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3. 创新能力提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上市等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中国政府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优惠税收政策、研发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5. 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
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合作推出国际新药,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跨国并购。
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较大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并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其独特的技术创新、高附加值和较低的环境风险等特点,被视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1.1创新药物研发成果丰富近年来,全球各国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以大规模基因测序为基础的个性化医疗成为研发重点,同时,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获得FDA批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产品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一数据表明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繁荣和市场潜力。
1.2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医药研发更加高效和精准。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新药的研发成功率,还促进了药物生产过程的规模化和工业化。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1.3国际合作成果丰硕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企业间的跨领域合作,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中美两国在生物医药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加强了专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球化,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二、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趋势2.1个性化医疗的推广应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和疾病特征,定制化疗法,并且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这一趋势将促进药物研发的个性化和精准化,为生物药物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2数字化医疗的普及数字化医疗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智能化应用。
数字化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的效率,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模式探讨

过 程 中 , 园 区应 根 据 本 地 区 的 具 体 情 况 , 握 园 区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本 地 优 势Leabharlann , 提 高 园 区 各 把 最 以
的 整 体 竞 争 力
关 键 词 : 物 医 药 产 业 园 区 ; 状 ; 式 生 现 模
中图分 类 号 : 9 R1
尹 宝坤 , 玉 文 , 陈 黄 伟
( 阳药科 大 学 , 宁 沈 阳 10 1 ) 沈 辽 1 0 6
摘 要 : 的 : 找 适 合 我 国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园 区 的 发 展 模 式 , 进 我 国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 法 : 我 目 寻 促 方 对
第 6卷 第 1 0期
21 0 0年 1 0月
亚 太 传 统 医 药
Asa i —Pa ii 1 di o a e i i cfc 1r t n lM d cne a i
Vo . .0 1 6 No 1
0c . t 201 0
我 国生物 医药产 业 园 区发 展 现状 及模 式探 讨
展 , 业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业 环 境 不 断 改 善 , 业 集 聚 效 应 产 产 产
2 我 国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园 区发 展 现 状
21 产 业 空 间 布 局 渐 趋 合 理 . 动 全 国 发 展 . 带
生 物 医药 产 业 不 仅 具 有 高技 术 、 高投 入 、 风 险 的 产 高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9 (0 0 1 — 0 1 0 1 7 — 17 2 1 )0 0 0 — 2
被 称 为 “ 四产 业 ” 锋 的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正 伴 着 生 命 第 先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不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下面将具体介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入,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
不仅实现了一系列新药的研发,还在疫苗、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了世界首个基因编辑婴儿,引领了全球生物医药研究的发展。
其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完善。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国的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药物研发周期缩短,研发成功率也在逐年提高。
同时,我国的制药企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本土制药企业在技术、质量和市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还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我国生物医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包括加大对生物医药科研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效率,并加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专项规划和政策引导。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我国加强了与国际先进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许多前沿技术、先进设备和外国投资。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到海外市场拓展业务,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
这些合作促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市场规模有限等。
因此,未来需要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以研究、开发和生产药物及医疗器械为主,涵盖了制药、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
首先,技术创新是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新的药物研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涌现,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次,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医疗需求不断扩大,生物医药行业因此得到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政府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最后,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将生物医药行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国家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望呈现多个趋势。
首先,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将更加精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生物技术的应用将继续扩大。
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三,人工智能将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临床决策辅助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新引擎。
最后,国际合作将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各个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领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方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政府大力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仅各地政府希望更好地发挥其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潜力,而且业界及学术机构也
在努力引领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机遇。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和运营,以帮助科研机构、企业、监管机构及投资者创建一个全面有效的生物医药行业新机遇和法律环境。
这些园区提
供了特许许可、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商业指导等多方便利,鼓励在各自优势领域内勇于
尝试拓展革新,实现医药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的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发展。
园区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享受政府设立的资金扶持计划,例如引进外资、产权保护、科学研发等,受益于法律政策保护和投资利益,可以享受更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机会,
助力园区发展。
另外,我国也开展了多项配套政策支持,让园区新企业获得从技术研发到
商业营销融合发展的支持,促进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要更好地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社会上应加强对生物
医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的重视及引导,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另外,政府及投资者也要提供
资金支持,帮助有前途的企业成长壮大,实现与学术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和共赢。
最后,应该及时制定和完善用户允许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健全的运营环境,在技术研发、市场拓
展和运营管理上充分发挥园区内企业的潜力。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分析3篇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分析第一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现状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一、产业园数量快速增加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建成或计划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近400个。
其中,以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汉、南京等一线城市为主要集聚地。
二、园区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业需求。
目前,不少园区已拓展到数十、数百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同时园区内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如实验室、试剂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孵化中心等。
三、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加入,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聚集效应。
取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生物医药园内入驻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不少企业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四、研究人员人才储备稳步增加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人员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保持竞争力,生物医药企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内设置研究中心,聚集研究人员,稳步增加人才储备。
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注重人才培养,吸引园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内部人才参与到产业园的运营和管理中。
总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显示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点,有望成为我国下一个“独角兽”产业。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园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普及,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生物和医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制剂等手段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开发药物以及医疗器械,以治愈和预防人类疾病为主要目的的产业。
本文将从现状与趋势两个方面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一、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1、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政府也对其发展提供了相对优惠的政策和支持。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5万亿元,占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的5%以上。
而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为1.4万亿,已逐步实现规模化。
2、技术创新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密集型,其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等前沿技术。
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
如2016年开始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工程,专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国家创新药物专项”、“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专项”等项目也得到了政策支持。
2019年底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集中开展重点攻关和突破创新,加快药物研发技术水平和药物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
3、市场竞争激烈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多重挑战。
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与西方制药巨头的竞争。
西方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和资本实力,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市场细分上持续扩张,但在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同时,生物医药产品存在较高的研发成本和周期,企业需长期承担高额研发费用,而且药物的上市分析、市场推广和销售也面临较大的风险。
因此,生物医药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缩短研发周期、优化研发成本等措施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生物医药产业的趋势1、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已经开始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邻域转移。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1.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导致人口红利降低,可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实现劳动力要素生产率的新增长,加大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国内教育和国外引进两方面入手,培养顺应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激活组织内部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教育重视知识、理论基础教育,轻视实践、技术技能教育,导致技术技能教育方而普遍存在师资弱、硬件软件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获得能够把握未来生物技术发展方向,掌握科技前沿技术的高层次人才[2]。企业应当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生物医药产业多元化。目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以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为核心,以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等生物制造业为主导,以卫生材料以及医药用品等制造业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提高,健康产品的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健康产业拥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投资于保健品行业,推动了医药产业多元化的道路。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生物医药一直以来是踧踖年产业转型以及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内的生物医药处于快速发展中,产业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也是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着该产业的发展,因为受到发展战略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很难同时将其中的影响因素改进,但是对其中的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并针对性进行改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从国外的生物医药发展史来看,风险投资在生物医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风险投资资本的投入。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在我国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加大我国对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公开的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进行资本渠道的衍生;其次我国生物医药类企业要积极增强项目运作能力,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发展的全面链条,构成项目运作的良好循环模式,促进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最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空间。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对生物医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3]。国家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医药标准,发挥更好的指挥作用。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对当前行业环境的深入剖析,揭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优势和挑战,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章将首先介绍生物医药行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重点分析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将基于国内外发展态势,预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医药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同时,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崭露头角,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相继问世,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正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行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药物的比重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行业内部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行业还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然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药物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部分企业存在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问题;行业监管和政策环境也需进一步完善。
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近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可谓是蓬勃发展,备受世人关注。
在医学领域,中国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探究,首次完成了无痛分娩,这一成果被公认为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创举。
在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我国的科研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制药、生物医药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我国也日益崭露头角。
各大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政策,例如,针对生物医药研发,国家制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支持。
2.加强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推陈出新,以创新为核心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尤其是在开发新药方面,创新将是关键。
3.不断提升生产效益生物医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它的生产流程非常繁琐,生产效益的提升也需要不断研发物料,为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4.医药营销方式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医药商业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药品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
企业必须要考虑如何开展新式的商业模式,例如线上商业模式、社群化监管等。
5.人才储备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人才储备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因此,各个企业都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用于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研发工作。
6.合作共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联合也成为一种趋势。
“合作共赢”战略之下,企业会在人才储备、技术交流、产品创新等领域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三、结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必然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创新、提高生产变革、注重团队建设等方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提供对该行业的深度了解。
1. 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产业。
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治疗疾病的方法,成为改善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力量。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国家通过多年的投资和研发,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中国、印度等国家正在加大对生物医药研发的投入,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提高该产业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特别值得关注,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医疗的崛起:随着高通量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医疗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这将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有针对性的药物。
(2)生物仿制药市场迎来机遇:随着一些重要药物专利的过期,生物仿制药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作为创新药的替代品,其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预计未来几年,生物仿制药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3)创新药物研发的突破: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是药物的研发创新。
未来,科技的进步将进一步加速新药和疗法的发现和开发。
例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精准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创新技术和创新药物,改善人类健康。
3. 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题和高成本: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技术难度也较高。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同时,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发投入不足,导致自主创新能力有限。
尽管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例如,审批流程繁琐、监管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制约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增加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通过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法规建设。
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商业模式探讨

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商业模式探讨生物医药行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行业,因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依赖药物来维持健康。
除此之外,新型病毒的爆发以及全球化带来的疾病传播也使得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不断涌现出新的生物医药企业,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
1、市场现状根据市场分析报告,2019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总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其中,生物疫苗、生物医药、生物制剂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大,且逐年增长。
此外,亚太地区的生物医药市场增长最快,主要是受到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医疗水平提高的影响。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核心技术、资本实力、合作资源、市场份额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向。
而传统大型生物医药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许多新兴生物医药公司以革新的眼光、灵活的商业模式进入市场,使得市场竞争的形势更加复杂。
2、商业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出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商业模式不断变化。
现阶段,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新药研发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中,企业的核心主要是研究和开发新药。
通过对疾病的研究和探索,成功地研发出新药品,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和影响力。
这种模式的代表公司有美国默克、英国葛兰素史克等。
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很多研究项目不一定成功,一旦研发失败,会产生巨大的亏损。
(2)仿制药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利期限的过期以及目标市场的快速增长,仿制药模式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仿制药并不需要进行原始药品的临床试验和市场推广,它在生产工艺和效果等方面与原始药品相同,但价格远低于原始药品。
目前,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原始药品。
(3)提高效率模式某些创新型企业通过优化自身的生产流程、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来增加自身的利润空间。
举例而言,即通过将生产线升级为智能化的生产线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发挥园区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发挥园区引领和示范作用生物医药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许多国家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也不例外。
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
日本制定的“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
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据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不断增加,2017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417.1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57%;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54亿元。
2012-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整理园区化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包括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周期长等,这一特性决定了其集聚化发展的优势;通过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人才、资本、研发和企业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
综上,生物医药园区正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发展指数体系构建为了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发挥优秀园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了“综合发展指数体系”,通过汇总各生物园区经营情况及专家评选打分等,园区经营情况直接反映园区的发展实力,园区环境直接影响园区入驻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园区内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决定园区的长足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

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全球范围内,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例 如,美国的圣地亚哥、波士顿,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地区。这些产业集群的建立 为创新、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1、个性化医疗与精准医疗的发 展
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个体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未来的医疗将 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这包括根据个体的基因、生活 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2、生物医药技术的跨界融合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药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纳米技术等其他领域的技术将与生物医药技术相结合,为疾病的预防、诊断 和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3、新型生物医药技术的涌现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新型生物医药技术的出现。例如,细胞编程和基因 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免疫疗法、微生物组 疗法等新兴技术也将继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2、政策环境
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美国为例,政府通过提供税收 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政府还加强了 药品监管和审批力度,确保上市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市场前景
生物医药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 达到数万亿美元。其中,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最为迅速,市场占比逐年上升。制 药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 了强大的支撑。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 产业的发展,政策环境也将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生物医药市场发展 前景广阔,各重点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应密切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动态,把握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 收益。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张振刚薛捷摘要:本文对我国在建及筹建的 39 家主要的生物医药科技园根据地域分布、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类和统计分析 , 指出了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科技园生物医药中药现代化区域创新环境创新带1.引言国际现代生物及医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大多采取空间集群的方式进行,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是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开发的聚集地也是其发展的主要促进者和推动者之一。
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原理, 生科技园区的建设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通过创新关联实现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有利于促进官、产、学、研、资以及中介机构的互动, 对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视和推进 ,我国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基础上 , 近年来出现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热潮,现在已经有80多个地区(城市)提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园(生物谷、药谷) , 而国内已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都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但在我国生物科技园的建设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复建设、各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同化、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以及管理机制行政色彩过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
2.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分类统计据统计,全国现共有主要的生物医药科技园39家,本论文对这39家在建及正在筹建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做了统计,并进行了整理分类 , 以便于研究分析。
211地域分布情况地域分布情况根据地理上常用的中国区域划分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东等7个区域, 见表1:2.2 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带的分布情况产业带分布情况可根据生物医药科技园在空间和地理位置上的集聚特征分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带, 见表2 :表1 生物医药科技园(基地) 的地域分布表2 生物园区产业带统计2.3 主要生物医药科技园的基本情况分类统计表3 对各生物医药科技园的主要开发领域以及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 同时还对三个产业带也分别进行了统计, 以便于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6-08作者简介:尹宝坤(1982-),男,沈阳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模式探讨尹宝坤,陈玉文,黄伟(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寻找适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方法:对我国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不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在各地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以达到因地制宜更好发展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目的。
结果与结论: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各园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把握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优势,以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现状;模式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10)10-0001-02被称为“第四产业”先锋的生物医药产业正伴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着自己的黄金时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我国政府十分注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培育生物产业”作为专门一节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2007年初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物产业发展问题,提出要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7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
上述规划和政策的逐步落实,为我国生物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在市场的推动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集群效应明显。
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环境不断改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优势不断凸显出来。
但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品牌较少,相应产业发展速度不平均以致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如下特点:(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
2007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38.22亿元,比去年增长25.45%。
2008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7月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28.89%,其中生物制药产业增长高达29.04%。
医药上市公司更是呈现高成长态势,经营性利润总额增幅高达72.93%[1]。
(2)生物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调2008年将严控医药企业和产品准入,健全医药企业退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并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协同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中外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外国投资公司加大对我国医药企业的投资,并与我国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3)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优势不断巩固。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迄今为止已建立的和正在筹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近120个。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行业规模效益优势更为凸显。
目前经国家发改委认定的生物产业基地有22个。
2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2.1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带动全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特征,同时其发展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优势,这点在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水平发达、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初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强、融投资环境较好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形成产业园区。
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长沙、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1——业也先后步入了成长期。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中西部地区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2]。
2.2园区经济效益喜人,竞争优势逐步提高目前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
基地建设近年取得了一定成绩,早期已设立的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3145亿元,占全国生物产业总产值的近50%;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七位[3]。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仍然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
随着市场化程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自2001年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来,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个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产”“学”“研”结合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加快必将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2.3资金投入不足,融资体系尚不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是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回报高。
但是十几年来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开发投入明显不足。
美国生物技术资金的70%以上来自企业,而我国74%资金来自于政府投入[4]。
但单靠政府投入毕竟是有限的,究其原因,要归结于我国尚未建设完善的资本融资市场。
目前,国内对生物制药的投资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风险投资和从证券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数额较少,初创期的生物制药企业很难得到风险资金的支持,直接上市融资又受到规模等诸多限制。
另外,由于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往往以仿制为主,缺少原创性,按照许多风险投资商的观点,这些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不大。
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研究机构和企业无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药研发;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商认为目前市场缺少好的项目而不愿投资[5]。
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基本发展模式3.1地方政府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从园区的设计到公共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再到维护园区正常运转、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说,政府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坚实后盾,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保护投资者权益:投资者的资产、财产权利以及其它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政府有责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禁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企业和其它市场主体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2)规范政府行为: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检查;政府部门实行信息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范围、标准和手续公开;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3)保护知识产权:资助企业申请专利、培训专利管理人员和健全企业专利管理机构;提供专利实施资金和专利质押贷款,促进优秀专利技术产业化。
3.2结合当地特点,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我国产业园区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园区有各自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
在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发展的是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着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发展,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
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如长春、长沙、昆明等地则重点围绕种质资源、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重点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和生态产业,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3.3坚持科技创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3.3.1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各个园区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都从研发、生产和流通三个环节建立平台,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渠道。
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平台能提供实验室、中试车间和包括仪器分析检测中心、信息情报中心、试剂采购中心等组成部分的专业技术平台,为生物医药项目提供研发和孵化服务。
生物医药制造平台拥有基础设施完善的土地和高标准的工业厂房供投资企业选择,同时有效利用入区企业的产能,积极协助入区企业承接国际医药制造外包业务。
生物医药贸易物流平台能提供仓储、配送等设施,满足生物医药企业对物流的需求。
通过医药产品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贸易、产品贸易和市场开拓等服务。
3.3.2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1)成立基地中小企业担保中心。
基地担保公司作为区内唯一的担保机构,由财政部门出资创办。
因区财政为担保中心注入的担保资本十分有限,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量很大,仅靠财政注入的担保资本远远不够。
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成立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建立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拓宽担保中心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扩大资本金规模。
在担保资金的筹集上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应政策,引进民营资本作为担保中心的投资主体。
同时,将担保公司的政策性担保业务和商业性担保业务分离,在其内部分别实施管理。
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划拨专项财政资金,以增资扩股,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从而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建立担保补偿机制。
担保业具有高风险性,这个行业由于存在政府限价及政府导向目标等因素,导致担保业风险和收益不对称。
收益的不对称表现在,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就业增加、税收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政策性担保机构自身的收益却是微乎其微。
因此,需要政府设立信用担保风险基2——金,建立担保风险补偿的长效机制,在发生合理风险的情况下,以风险基金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进行补偿。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中小企业的产生与退出相对频繁,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人为失真多,信用信息不对称,给担保机构的运作和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应该通过建立基地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采取信用评价、档案建立、信息收集及反馈、会员监督等措施,筛选受保企业和项目,合理确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对象,引导企业自警自律,依法经营,营造中小企业诚实守信的诚信环境,加快基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4结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各地产业园区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讲,创新能力和融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就为园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一旦解决不好就会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应不断完善园区的发展环境、文化氛围和公共平台建设,这是建设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关键,也是维护产业园区更好发展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1]张嵎喆,王君.生物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建议[J ].中国科技投资,2008(10):28-31.[2]康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浅析[J ].经贸纵横,2008(5).[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调查:站在梦的起点[EB /OL ].http ://pharma.dxy.cn /news /66/18/46/13997.htm.[4]齐华,林辉.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经济师,2004(5):12.[5]翁海涛.对上海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1):6,7.(责任编辑:陈涌涛)收稿日期:2010-07-20作者简介:谭玉柱(1985-),男,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及质量标准;董小萍,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