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数字世界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数据世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据世界张新荣课题:生活中的数——数据世界。
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是无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体会“将整体大致化成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4、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能对生活中遇到的数据自觉地、合理地加以解释。
课前准备:教材中提供的数据信息500万人,20亿棵树。
教学方法:“三、四”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
1、师:以前我们学习过有关大数的意义、估算、收集数据等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数——数据世界。
2、板书课题【数据世界】。
3、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4、自学课本69——70页的内容。
二、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
A、从教材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B、“250万千克”这个数据到底是多少,如果你要想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么办?(小组讨论)C、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水?(提示:【可用计算器计算。
】小兰家3口人每月大约需要6吨水,一个人每天大约需要—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水?)D、资料上显示,每人每天大约需要2.5升水,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升水?E、2.5升水大约是多少?(提示:一般情况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十滴水大约1毫升,每分钟大约滴30滴,1时大约浪费掉——升水。
大约——时浪费的谁可以供一个人维持一天生命?一个月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维持生命大约——天?)做过这一道题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F、全班交流后,展示自学成果。
三、讨论解疑。
500万、250万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四、反馈总结。
1、共同完成课本70页中的试一试。
2、你这节课有何收获?五、作业。
用计算器完成71页的练一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据世界-北师大版
数据世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69页的《数据世界》中的第一个活动——估算生活中的大数的策略。
属于活动课的范畴。
所在单元是《生活中的数》,该单元包括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正负数(一) 、正负数(二)四个内容。
数据世界共有三个活动,即:估算生活中的大数的策略、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浪费水的情况。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大数的意义、估算、收集数据等内容。
本节内容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能对生活中遇到的数据自觉地、合理地加以解释,这一意识和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是重要的。
教学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更为适合学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结合本活动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1、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
2、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难点: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的过程。
三、说活动及设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活动的重点。
针对六(2)班大多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活动难点应是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的过程。
授课前,我安排了基础计算练习。
授课时,我采用估算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灾的人数与生活所需的问题引入新课,学习“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的情境,围绕这一情境提出了数据“500万人”,500万人有多少,500万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所需意味着什么,教材为此提出了一个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据世界
学生讨论数据。(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数据。说说数据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这些数据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试一试
1.学生 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综合练习学生做得很不错,及时进行了表扬。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数据。
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
学生练一练
同学们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教学心得体会:
2.能力目标: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情感目标: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导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3.教师小结。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9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加深认识 ,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试一试。
1.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评课稿
03
数学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
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的计算。
理解算术原理
了解加减乘除的原理,例如乘法分配律、除 法的逆运算等。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计算熟练度。
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计算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 物时找零、计算时间等。
空间想象能力
认识几何图形
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三角 形、正方形、圆形等。
数评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 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数评课可以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 维能力。
课程目标
掌握数评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数评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数评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02
培养空间感知
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对空间位置和方向 的感觉。
解决几何问题
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几何问题,如计算 面积、周长等。
探索立体几何
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如点、线、面 的关系等。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明确问题的要求。
推理能力
通过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新的 问题。
技能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评的兴趣和热情,认识 到数评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负责任的态 度。
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应能提 高数评的实践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化理论知识
建议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复习数 评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基本概
念和原理的理解。
《数字的用处》评课稿
《数字的用处》评课稿白龙小学罗建华一、评教材内容《数字的用处》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对数的应用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知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日期、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本节课旨在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课中的汇报交流,探究邮编、身份证号码、学号的组成规律及表达的意义,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
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事物的顺序,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数字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使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掌握数字编码的编排规则,并鼓励学生用数字表示和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学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是能在具体的情境里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更应该培养学生能从数学的眼光,运用编码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字编码的优越性。
据此,杨昆老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的价值,除了介绍知识、理解方法、积累经验外,更要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长学生的“见识”。
二、评教学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杨昆老师确立的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自主探究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了解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评教学方法本节课,杨昆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有效创设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数字感受美丽的易门县城发生的巨大变化,导入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排序、数字组合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在购物、时间、长度、面积等方面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受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一年级时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二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数字,三年级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字,四年级学习了千以内、万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学应用题,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对于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掌握数字排序、数字组合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字排序、数字组合等基本技能的掌握。
3.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数字应用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计时器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场景,如购物、时间、长度、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15篇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六年级数学评课稿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1“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陶雪玲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反思这节课的教与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成功的。
一、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环境。
通过网上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汇报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到不仅仅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缺水,特别是今年云南遭受的旱灾,而且世界许多地方也同样缺水。
从情景中,学生自己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课堂上,无论是本校用水情况,还是家庭用水情况,始终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存在的不足:学生感悟太少。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看(看图片或视频),说(汇报资料),算(先算出每人浪费一小杯水,再算出全国的小朋友浪费水的一个天文数字),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小知识),感悟水资源额的缺乏,发自内心的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由于老师课前担心时间不够,四个环节匆匆而过,因此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太少。
我的建议:把探究、感悟的时间留给学生,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评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评课稿1. 引言《数学好玩》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旨在通过趣味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本篇评课稿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从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数学好玩》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几何、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2.3 教学策略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3. 教学内容分析3.1 数的认识与运算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情景设计,引入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2 几何教材中的几何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几何分析,培养学生的几何思考能力。
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3.3 数据统计数据统计部分通过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教材中的练习题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据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4. 教学手段评价4.1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容易理解。
4.2 游戏化教学教材还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字的用处-北师大版
数字的用处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数字的用处》。
一、说教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应用中的内容。
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鼓励学生用数字表示和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说学情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张扬个性、发散思维的同时,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设计本课时,我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地对教材作了如下调整: 1、基于我校学生对学号很熟悉,因此,我没有把学号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作为导入课题的一个活动。
2、考虑到学生对身份证号码的知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身份证编码”作为一个重要的素材展开教学。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情景中,了解“编码”中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难点是: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
(1)口令游戏老师说“1”时学生举左手,“2”时举右手,说“3”时两只手拍一拍。
(2)报数游戏(我们班共有21名同学)我是第1名学生(根据这两个游戏,师相机板书得出数可以表示:数量、顺序、信息)师:可以说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字的用处”。
(板书课题——数字的用处)2、探索交流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数字?(1)明明想为六年级的每名同学都编一个号码,你能给他提些建议吗?(从这个编号中你想得到什么信息)生自由讨论:A:是哪个年级的B:是哪个班级的C:在该班的学号D: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62011(六年级二班的,学号1号,是名男同学(1表示男生)(2)、根据这个编号规则,试着为小组内的同学编学号。
(3)、交流,说出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号是“64051”“6”表示年级,“4”表示班级,“05”表示该生在这个班级的学号,“1”表示这个学生是男生。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30篇)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3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纵观全课,蔡老师能细研教材,结合实际,灵活组织教材,通过截取“乘法口诀”、“数的排列”与“图形排列”三个知识环节,引导学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鼓励学生探索数字之间、图形之间以及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及商榷,评得不到之处请见谅。
一巧妙创设情境,让孩子在轻快、神秘的魔术色彩中进入新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开课能让人耳目一新,通过“猜数魔术”开课,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及教态,此时都能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
稍为遗憾的是教师陈述结果时不够干脆利落,还略有疑虑及出错现象,这稍有降低“魔术”的神秘色彩及吸引力;另外,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尾没有看到这个“魔术”的揭秘环节,略为遗憾。
二关注情感,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
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人文和谐的师生对话情景,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尽情地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三关注过程,让孩子在思维活动中体悟成功的快乐通过呈现“乘法表”让学生观察表格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能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及渗透思维的有序性,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此环节个人感觉还是挖掘得不够,如:当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横看竖观的观察层面时,教师还可以启发或呈现斜看或其它更多的观察层面所隐含的规律,如第一行“9的乘法口诀”中乘积的两数之和都等于9这些规律,同时引伸拓展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断等,又如寻找乘积相同的两个因数成反比例关系的规律,旨意在于拓宽孩子的思路,渗透多层面寻找事物之间所隐含的规律性。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世界》说课稿
《数据世界》说课稿国庆小学邓金本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69页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一部分,是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视野不断开阔,在学习了大数的意义、估算、收集数据等内容的情况下,重点突出学习在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下,能对生活中遇到的数据自觉地、合理地加以解释。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目标中,首先要在掌握认识、理解大数的基础上,自觉地、合理地加以解释,能用生活中、身边的东西或情境举例说明,并掌握这种技能。
同时在说明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锻炼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表述后,能从自身的表述中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大数认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刚学习完圆、百分数应用题,对计算应该不陌生,其次,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应该也很熟悉(但我们的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注意)。
再次,由于年龄较大和已有生活经验比其他年级的学生丰富,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体积、单位换算等方面,可能存在遗忘,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应复习上述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所以,我在备课时,根据书中内容,创设了印度洋海啸的图片的情境,用它来感染、打动学生,唤起他们的爱心主动要帮助受灾的人们,然后在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东西,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数据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练习用生活中的东西对大数进行描述,比如用米袋、仓库、汽车、饮料瓶等来说明具体数。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引入学生喜欢、明了的图片进行辅助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学习本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的用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字的用处》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向学生介绍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字在解决问题、分析数据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和运用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previous learning 中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引出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运用数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解决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图书馆藏书量、班级同学成绩排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数字世界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数字世界_北师大版《数字世界》的活动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71页。
此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统计知识的拓展延伸。
现我谈谈我听了这节活动课的收成和感想:一、目标明确,落实到位本节课普老师确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通过周围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展数感。
2、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重、难点突出,定位适中普老师把进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作为活动重点;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活动难点。
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结构和能力动身,遵循学生实际,进展学生的数感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条理化(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课始,老师用提问、估人数创情形,导入新课。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周围。
教师巧妙地利用提问本班学生数——全校学生数——全县人口数这一资源,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老师用课件展现活动材料“印度发生大海啸之后,造成多大500万人缺乏差不多生活所需”1、复习500万如何改写成用“一”做单位的数及读法;2、出示问题并讨论。
老师用“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这些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的大米。
2 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作为问题,提出“假如你要向别人说明那个数据,你预备如何样做?”唤起学生的已有体会,引发他们的摸索。
让学生讨论得出“可将250万千克大米与我们熟悉的东西相比较,也能够从多个方面描述250万千克大米是多少;”3、小组活动。
让学生运算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的体积——再运算长8米,宽5米,高3米的仓库的容积——再追算一个如此的仓库大约能够放多少袋25千克的大米,相当于多少千克大米?——最后运算250万千克大米大约需要多少个如此的仓库——再让学生运算这些粮食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拉药用多少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2. 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数学问题,要求用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3. 写一篇关于“数的世界”的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一个富有奇幻色彩的“数字王国”故事为导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数的世界”。这种情境式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投入后续的学习活动。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数的运算时,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学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的世界》作为六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索数的本质,理解数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案例以“数的世界”为主题,围绕数的分类、数的性质、数的运算等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的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信地迈出数学学习的新步伐。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的世界”,我将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策略。通过设计富有故事性、情境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数的分类时,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小场景,让学生在挑选商品、计算价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整数、小数等数的概念。这种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学第1课时评课材料
评课日期:2022年9月20日评课教师:XXX评课课题: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评课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课时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字的认识和运算等内容。
评课材料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1.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1亿以内的数,包括整数的概念、读写数和数位等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数字意识。
3. 进而介绍了整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运算技巧。
二、教学方法分析1. 本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还采用了板书、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巧妙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效果分析1. 本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字的认识和运算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效果显著。
3. 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鼓励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评课意见与建议:1.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数学知识更具体、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议教师在示范演示和板书等方面下更多功夫,让教学内容更清晰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建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也希望教师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课反思与改进:作为数学教师,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但也意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设计中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设计中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一、评价方式目的性评价在教师设计数学学案时,首先要明确学生所学的内容和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与调研。
为了使学案具有明确目的和指导性,教师可考虑DESITERA(描述、目标、错综、实验、推广、再评价)评价法,即清晰地定义教学目标,突出关键问题,运用情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开展再评价活动等。
合作性评价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互评、自评、小组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倡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综合性评价在数学评价中,综合性评价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一种评价方法。
它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评价、质量评价、能力评价和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等方面。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评价标准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思维和推理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精通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和技能。
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必备的数学知识,才能在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精髓。
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是指学生解决问题时所进行的思考过程,在做数学题目时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经验。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估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设性的评论。
能力的提高数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学习数学需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数学教学竞赛的能力等。
价值观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社会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和单元点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和单元点评(北师大)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和单元点评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特点及圆的对称性,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探究并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算,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能用圆的知识说明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进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经历一个简单图形通过变换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进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变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观赏和设计漂亮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奇异第六单元观看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画出草图,并进行还原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看的范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看范畴随观看点、观看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依照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明白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依照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定和推测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的数(数感、收集数据的方法、数字的用处、对正负数的进一步认识)看图找关系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世界》评课稿
《数字世界》的活动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71页。
此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统计知识的拓展延伸。
现我谈谈我听了这节活动课的收获和感想:
一、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本节课普老师确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重、难点突出,定位适中
普老师把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作为活动重点;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活动难点。
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结构和能力出发,遵循学生实际,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条理化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课始,老师用提问、估人数创情景,导入新课。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
教师巧妙地利用提问本班学生数——全校学生数——全县人口数这一资源,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老师用课件展示活动材料“印度发生大海啸之后,造成多大500万人缺乏基本生活所需”1、复习500万如何改写成用“一”做单位的数及读法;2、出示问题并讨论。
老师用“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这些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的大米。
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作为问题,提出“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样做?”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让学生讨论得出“可将250万千克大米与我们熟悉的东西相比较,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描述250万千克大米是多少;”3、小组活动。
让学生计算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的体积——再计算长8米,宽5米,高3米的仓库的容积——再追算一个这样的仓库大约可以放多少袋25千克的大米,相当于多少千克大米?——最后计算250万千克大米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
仓库——再让学生计算这些粮食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拉药用多少辆。
以上五个问题的提出和计算都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大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算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得出,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课本70页试一试“1871年某地的森林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毁了大约20亿棵树。
”说说这个数字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呢?目的是借助一个真实的数据在学生讨论这个数据是如何获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
2、巩固估算策略。
这个策略学生已经在前面用过多次,因此老师追问到“这种方法你曾经用过吗?”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并用教材提供的估计报纸一页数字、估计一个大礼堂的座位数、估计一盒糖豆数三副图片来唤起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回归课堂,升华知识
老师用提问启发式进行课堂回归升华,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活动课的知识要点:
1、了解大数时:可以将它与我们熟悉的东西相比较,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2、估算较大数的方法是“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数量估算整体数量。
”
四、感受启发
本节活动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不同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的含义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
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大数的实际意义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促进学生的现象比较思维的展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
3、注重体验,收获成功
整堂活动,教师将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有机地与多媒体的辅助结合起来,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估计,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他们动脑思考、动手计算,从而达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怎样理解较大数和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策略”的引导、感受上。
对于有关的部分计算教师可与直接给出。
如:计算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的体积时。
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较大数的估算资料。
如“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0.5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够1000人吃5000天大约合13年半;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本69页计算250万千克大米,用载重10 吨的大卡车运往灾区需多少辆车时。
教师可以由此拓展提问这些车在公路上排起来有多长?由此(学生就会想到车身的长、车与车之间的距离等)而引起学生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查资料、询问他人、做调查等进一步体会估算较大数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策略。
使整堂课更体现结构的完整性,知识的衔接性和教学的紧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