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2.65220.50.2>变速直线偏大
【解析】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
(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AB=40.0cm,A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AB=______m/s,AC间平均速度vAC_________vAB(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
【答案】40.025.0小静止>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刻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AB段的距离是:
sAB=80.0cm-40.0cm=40.0cm,
[2]由于测得运动时间是tAB=1.6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是:

(2)[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大,根据 知道,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__(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解析】【详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B到C小车的路程:6.00dm 1.20dm 4.80dm=0.48mBCs=-=;(4)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10.00dm 1.20dm8.80dmACs=-=,3sACt=,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2.9dm/s=0.29m/s3sACACACsvt==≈;(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v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答案】A B 二 C D 0.76【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B表二棉花泡沫毛衣报纸【解析】【分析】【详解】(1)发声体需要持续发声,所以音叉不合适,应该选择机械闹钟;(2)比较响度依靠感觉,不够准确;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比较准确而且容易进行比较,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因此选B.(3)表二比较的是距离,所以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二.(4)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因此隔声性能由好到差应该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的左侧垫高,使之成为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装一块挡板,挡板上粘有橡皮泥。

现将一辆小车从图示位置(小车左边缘与木板上端齐平)自由释放,小车下滑到挡板处停止运动。

测得小车的运动时间为t ;测得小车的长度为1s ,木板的长度为2s ,问:(1)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有_______。

通过上述测量,可以测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

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_些;(3)下图中可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调研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21s s t - 小 小 D 【解析】【分析】(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已知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s v t=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s v t=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像。

【详解】(1)[1]计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中已有秒表测时间,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刻度尺。

[2]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1s s s =-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1s s s v t t-== (2)[3]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S AB =80.0cm-40.0cm=40.0cm[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AB ABAB 40.0cm25cm/s 1.6?sSvt===(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sv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1)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2)在测量中,读数环节时完成下列填空。

①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所测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师大附中树人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线上测试)【答案】C 1mm 5.85cm 5min37.5【解析】【详解】(1)[1]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B.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B错误;C.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C正确;D.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C。

(2)①[2][3]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零刻线对齐,右侧示数为5.8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5.85cm。

②[4]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5min37.5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 (填“陡”或“缓”)些。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B ______v BC ______v AC (选填“>”或“<”或“=”)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 (填“大”或“小”)。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2.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答案】svt=加速 1.8m/s < 4.8m/s【解析】【分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vt=。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BCBCBC0.9m1.8m/s0.5ssvt===[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C 段的路程是AC AB BC 0.3m 0.9m 1.2m s s s =+=+=AC 段所用的时间是AC AB BC 0.5s 0.5s 1s t t t =+=+=AC 段的平均速度是AC AC AC 1.2m 1.2m/s 1ss v t === CD 段的速度是v CD =3m/s ,可知AC 段的速度小于CD 段的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高(a)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可知,本题考查音调,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求解。
【详解】
[1]由于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所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______和______两根弦;
(3)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弦的材料A、B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0不变B
【解析】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他把小车从斜面上端的挡板处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开始用停表计时,当小车运动至下端挡板处时结束计时,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显示了两次计时的时间(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1)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是_____s;(2)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3)在某次测量时,小明测得小车在两挡板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明显偏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5 0.12 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解析】【详解】(1)[1]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t=5s;(2)[2]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s=60.0cm=0.6m,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0.6m5sst==0.12m/s;(3)[3]由v=st可知,实验中可能是测量的路程偏小,也可能是测量的时间偏大,但分析实际情况最可能是测量时间出错,即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3.(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变小/不变/变大),而乙轮的速度不变;(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下列几个研究案例中与本题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用水波来形象地认识声波;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答案】(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解析】试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同时要知道若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2)分析(a)和(b),要注意从中找出相同点,总结规律.(a)发生折射是由于速度发生了变化,从(a)联想(b)的原因.(3)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类比法.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类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更容易理解.解:(1)在滚动过程中,由于甲首先到达细布,受到摩擦力而速度变小;乙此时仍在光滑的木板上,由于不受摩擦,所以乙的速度不变.(2)从(a)图看,由于甲端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甲端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b)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即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此题这种研究方法为类比法,在前面电学中,将水流类比为电流、水压类比为电压、通过水波认识声波等都属于此种研究方法.选项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运用了转换法;选项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运用了理想实验法.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此题中关键要找出生活现象和物理现象的相同点,运用类比法将知识进行迁移,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平时要注意总结.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多次弹起来代表声源的振动,是转换法的应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因为桌子的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可以利用实验(1)的方法,即转换法,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来表示桌子的振动;所以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是声波经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再经过科学的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点睛】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5.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气 3 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1) 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点睛】(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 滑到C 的时间t AC =2.4s ,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 =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 /t BC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 段和BC 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 段平均速度v ,AB 段的平均速度v 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 段的平均速度v 2,则v 2=_____(用v 、v 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 小 不正确112vv v v - 【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 s t =.(2) s AB BC s ==40.00cm ,t AC =2.4s ,t AB =1.6s ,tBC 2.4s 1.6s 0.8s AC AB t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4025cm /s 1.6AB AB s cm t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 4050/0.8BC BC s cm cm s t s ===.(3)由BC AB v v >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来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2svt=小 0.03 小同一位置变速【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公式;(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4)从图中得到AB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平均速度;(5)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6)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越来越快.【详解】(1)由图得到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有5个小格,分度值是2mm;(2)该实验的原理是svt=;(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AB段的距离是s 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 AB=3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9.003.00/0.03/3ABABABs cmv cm s m st s====;(5)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vt=得到平均速度会偏小;(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2.某同学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要测自己骑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及不抓刹车手把),自行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1) 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2) 根据实验要求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 该同学找了一段90m 长的下坡路,并测得一些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t 2=__________s ,v =____________m/s 。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多次弹起来代表声源的振动,是转换法的应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因为桌子的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可以利用实验(1)的方法,即转换法,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来表示桌子的振动;所以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是声波经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再经过科学的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点睛】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______产生.(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么异样(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结论: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答案】振动振动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减小变大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①【解析】【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2.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3.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分析】【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s1.875msv-==.【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 c d 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效果好a、c材料粗细【解析】【分析】【详解】(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是因为固体能够传声,即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琴弦,即选择a和c;②若选择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粗细的关系.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长度l(cm)内径d(cm)喷射距离s(cm)1401.0142 1.5163 2.0204701.0125 1.5156 2.01771001.0118 1.5139 2.014(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解析】【分析】【详解】(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停表svt小长 0.29 变速【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20.8m===0.29m/s2.8ssvt(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3.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m/s。

(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m/s。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答案】v=st较小长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大变速 0.15 0.18【解析】【分析】【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st;(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方便计时,鞋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4]当斜面坡度一定时,还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4)[5][6]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根据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7]由图示可知s 1=90cm=0.9ms 2是全程的一半,则s2=12s 1=12×90cm=45cm由图示秒表可知,上半段的运动时间t 2=3s ,平均速度v AB=220.45m 3sst==0.15m/s(6)[8]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1=5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110.9m 5sst==0.18m/s【点睛】(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2)斜面倾角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时间的测量。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或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否则是变速直线运动。

(5)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上半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6)由图示求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气泡运动得较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

如何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坡角α∠有关于是小明课后找了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坡角有什么关系”。

得到的数据如下(玻璃管内径8mm,气泡通过路程为80cm,玻璃管内液体为水):(1)实验中,小明将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高,如图甲所示。

为了完成实验,他还需要的器材有量角器、秒表、滴管、棉线和________;(2)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_______;(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坡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4)分析表中第________(填表中实验序号)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类比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5)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2cm,坡角大小应为_________(5°/45°/90°);请你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气泡大小一定,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控制变量法5°液体种类【解析】【详解】(1)[1]因要研究气泡的运动快慢的特点,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所以要用到刻度尺;(2)[2]气泡由玻璃管的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因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3)[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大小一定的气泡,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4)[4][5]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坡角大小不变,只改变气泡大小,故分析表中第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

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5)[6]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2cm,由表二数据可知,坡角大小应为5°;[7]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或者玻璃管粗细)有关。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时钟每格1s)。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2)该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m/s;(3)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若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选“大”或“小”)。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0.1 时间小【解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2)[2]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s=50cm=0.5m,全程的平均速度:v=st=0.5m5s=0.1m/s;(3)[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st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