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灰雀(教案)
灰雀教学设计(10篇)
![灰雀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b8e17aaea998fcd220e09.png)
灰雀教学设计灰雀教学设计(1):知识潜力目标:1。
学会本课5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资料,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
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一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二、学习第3-10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1)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情绪。
)师板书(旁书):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2)检查学生自读状况:学生读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呢?自我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体会出列宁十分着急、惋惜的情绪。
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情绪。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
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十分惋惜的情绪。
(师读)(抽生读)5?引导概括。
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2904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0.png)
第1篇灰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写好含有月字旁的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初步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并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并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一、生活导入喜欢什么小动物?并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板书:样子动作)二、引入新课1、今天有几只小动物走进我们的课堂,名字叫灰雀。
2、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他们的名字。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灰雀,齐读灰雀。
三、检查预习(一)、生字1、“桦”白桦树了解有多少?“婉”课文谁的声音很婉转?(读词)还有哪些鸟的叫声很婉转?(读词)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婉转?(总结词语的意思并把它记在书上)总结:结合生活实际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脯”:摸摸自己的胸脯。
总结:结合生活实际是可以理解很多词语的意思。
2、增加难度去音、去词读字。
以同桌为单位互考两个蓝线之间的生字。
3、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4、朗读课文的其他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当学生有困难时提供:列宁喜欢的丢了,遇到,经过,小男孩。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列宁喜欢的灰雀长什么样?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能回答问题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交流答案。
3、再默读画横线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哪个词或哪个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把这个词写在那个字或那个句子的旁边。
4、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漂亮、活泼、快乐的灰雀,能说说理由吗?a:交流b:重点词点点c:朗读交流的句子5、总结:灰雀的样子,两只胸脯粉红的,一只胸腹深红;灰雀的动作,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叫声是婉转,所以说三只灰雀是惹人喜爱的,此时你明白惹人喜爱的意思吗?(总结并记录惹人喜爱的意思)五、读写结合1、描写小动物时我们可以从样子、动作、声音入手,片段训练,试着从这三各方面写写自己喜欢小动物。
灰雀优秀教案(最新9篇)
![灰雀优秀教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39c6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b.png)
灰雀优秀教案(最新9篇)灰雀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1、在上课之前啊,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老师想和小朋友做猜谜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课件出示谜语:颜色有灰又有红,爱穿一身花衣裳,枝头跳舞又唱歌,吃虫吃粮功大过。
(生:灰雀,教师相继板书)2、你们想不想看看灰雀的样子啊?(生:想)那我们就来看看灰雀长什么样呢?(出示图片)谁能说一说灰雀的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练习说话)二、初步感知1、小朋友们的说话能力很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灰雀》,请小朋友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是否加入“雀”为象形字的解释)2、课文中也有一段对灰雀样子的描写,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1)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个词“招人喜爱”,聪明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到这三只灰雀招人喜爱的?2)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评价:老师没有听出你的喜爱之情,谁能再来试试?你比##同学喜爱这三只灰雀。
我看看谁最喜爱这三只灰雀。
三、精读课文孩子们,老师告诉你啊,不光是你们喜欢这三只灰雀,就连故事中的列宁和小男孩也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下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划出表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1、体会列宁爱灰雀1)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2)重点体会以下语句: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你能把这四个词读好进而把这个句子读好吗?指名读课文。
还有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a、你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b、孩子们你们心爱的东西找不到了的时候都是怎么找的?(生:翻箱倒柜,找不到不甘心)会花很长时间找,那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大家看一看,列宁是怎么找的?(生答: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灰雀》教案
![《灰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5129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a.png)
《灰雀》教案26 灰雀【教学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分角色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
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次闯关比赛。
第一关:随识字词出示比赛规则闯关任务:逐段读,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平翘舌音。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què jiāǎnɡ fěn lì nán huî hě dînɡ xī kěn hénɡ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指名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https://img.taocdn.com/s3/m/de9aa2ad168884868662d65d.png)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文本解读
《灰雀》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讲述了列宁在与男孩的对话中,循循善诱,
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在学习活动中抓住人物语言中的标点、关键词
和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默读,但是带着问题去默读、去思考还缺少练习。
三年级孩子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
解不多,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对小男孩宽容的品质理解不够,更
是对怎样如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品质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灰雀》
![小学语文教案:《灰雀》](https://img.taocdn.com/s3/m/040e2f5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png)
小学语文教案:《灰雀》教材来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学会与人分享、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灰雀》。
2. 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谈论自己对于灰雀的了解和印象。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让学生正确书写。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情感体验与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课文,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以及他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堂互动与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灰雀和其它动物。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绘画、写作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灰雀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灰雀的认识和感受。
5《灰雀》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10篇
![5《灰雀》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086a3a80eb6294dc886c06.png)
《灰雀》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学会“脯、散”两个多音字,并能组词。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揭题,认识“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板书:灰雀。
“雀”可以分成“小”和“隹”,“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小隹就是小鸟,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2、这是三只怎么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号序号。
(可以小组、男女生、对话等形式开展)2、出示词语:胸脯散步仰望婉转面包渣白桦树郊外诚实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读准词语中几个后鼻音的字“诚”“蹦”,平舌音“散”等3、多音字fǔ 1. 肉干:鹿~、兔~脯 2.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pú胸脯Sàn 分散解散天女散花散心Sǎn 松散散漫懒散散乱散碎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品文章,用心感知(一)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c279a004a1b0717fd5dd88.png)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灰雀》讲的是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
正在养病的列宁对于自由自在,灵敏跳跃,自由歌唱的灰雀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课文是通过对他的行为描写和语言描写体现出来的,表现在行为上的有两处,每次经过白桦时的仰望,以及灰雀不见时的四处寻找;表现在语言上的,就是和男孩之间的对话描写。
而男孩对灰雀是另一种爱,把灰雀藏起来,一个人欣赏。
最后男孩被列宁对灰雀的爱所感动,把藏起来的灰雀放回了大自然。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列宁爱灰雀,简略描写是男孩爱灰雀,隐藏在其中的是列宁对男孩的宽容与爱护,以及男孩受列宁感动后的诚实。
这篇课文是第八单元的第3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学习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借助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默读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惹人喜爱”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对话,揣摩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体会他们对灰雀的喜爱,以及列宁对男孩的呵护。
(三)分角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读出对话的语气。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预学:(一)读课文三遍,遇到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读一读。
(二)二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用查工具书等方法尝试弄懂。
(三)三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运用鸟声创设情境,引出鸟雀,由字推词,积累与“雀”有关的词句。
(一)初读课文,识字习词1.揭示课题“灰雀”,学习“雀”字。
板书灰雀,齐读课题。
2.学习篇章页,明确本单元默读方法的提升要求(1)出示篇章页,齐读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2)出示二年级的默读要求,指名读。
(3)比较发现(要求提高了。
这次的默读是带着问题去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过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学习小帮手,来走进课文——灰雀吧!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中讲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4.认读生字词小老师带读、齐读(1)读准生字新词,注意后鼻音正音,随词认识“列宁”。
26 灰雀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6 灰雀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1c5eaa58da0116c1749fb.png)
26.灰雀3.根据课文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编一编课本剧,演一演。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用时:8分钟)向学生推荐图书《列宁童年的故事》。
1.学生读一读图书简介。
2.课余收集关于列宁的小故事。
10.通过学习,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理解到位。
《灰雀》教学片段◆体会列宁对儿童的爱护(教学重点)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那么,当他知道那只丢失的灰雀是男孩捉走的后,他是怎么做的呢?生:列宁没有直接问男孩。
师:我看出列宁并没有生气,从“微笑”一词可以看出来。
生:灰雀能听懂列宁的话吗?列宁为什么问灰雀?师:问得好,灰雀是听不懂列宁说的话的,那么,列宁说给谁听的?生:(齐答)说给男孩听的。
师:对,说给男孩听的,男孩就站在旁边,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呢?生:文中写到“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我觉得男孩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师:说得好,这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能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吗?生:“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这是对列宁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列宁很高兴。
师:列宁高兴什么呢?生:灰雀回来了,列宁高兴,小男孩知错就改,也让列宁高兴。
师:分析得很正确,列宁高兴的是自己在引导男孩改正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
赏析: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护,而是需要我们在语言文字中去细细体会。
这就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去加以分析,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挖掘,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再感悟出列宁对男孩的教育和爱护。
灰雀教学设计(精选5篇)
![灰雀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8d97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png)
灰雀教学设计(精选5篇)《灰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
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5fc5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d.png)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076bc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0.png)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5篇)灰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灰雀的图片或实物。
2. 有关灰雀的资料。
3. 学生的观察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灰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鸟。
2. 新课呈现:向学生介绍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体型、颜色、食性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进行对比和讨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每组一只灰雀。
学生需要观察灰雀的外形、行为、叫声等,并记录下来。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
4.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灰雀的特点和感受。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5. 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灰雀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家中或周围的鸟类,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
质量。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灰雀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灰雀》教学设计篇二循着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原则,着力于儿童的言语学习出发,创设有情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单元整体编排上去系统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新旧教材对比中明晰老课的新使命,促成统编教材体系下的老课文教学新价值、课时核心新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材分析《灰雀》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
这组教材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落实“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这一语文素养。
文本中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犹如温暖的阳光,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达上主要通过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e6e0ef111f18583d05aa5.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三篇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灰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1.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列宁的资料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2.出声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3.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4.查找有关列宁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一课,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说说你对他还有那些了解。
(指名交流资料)2.读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一定是受益匪浅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列宁的课文——《灰雀》。
3.板书课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面包渣、自言自语、肯定、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正音、评价。
教学设计(教案)《灰雀》
![教学设计(教案)《灰雀》](https://img.taocdn.com/s3/m/d4c541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2.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灰雀》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动物的意识;(2)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灰雀》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2)运用写作技巧,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创作。
1. 教学资源:(1)课文《灰雀》文本;(2)生字词卡片;(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白板;(3)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灰雀;(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灰雀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和故事情节。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情感、心理等;(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创作;(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3. 观察身边的动物,写一篇关于某种动物的短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和写作技巧。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8dd9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b.png)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
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⑵汇报自学情况:①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
)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
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⑶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⑴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⑵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
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⑵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⑶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
《灰雀》课堂教案
![《灰雀》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0945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f.png)
《灰雀》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灰雀》这篇课文;(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3)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灰雀》这篇课文;(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2)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生活哲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灰雀》文本;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答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向大家介绍生字词的含义;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5. 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品读和赏析;(2)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灰雀》教案15篇
![《灰雀》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ce932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灰雀》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灰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灰雀》教案1学习目标.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说一说。
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
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
(板书课题)指导自学.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
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自读课文.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
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对话。
《灰雀》教学案例(精选13篇)
![《灰雀》教学案例(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f044c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5.png)
《灰雀》教学案例(精选13篇)《灰雀》篇1一、教学内容《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二、案例描述(一)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师:你对这篇课文哪一个地方最感兴趣?生:第11自然段。
生:我对灰雀到底去哪了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小男孩为什么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生:列宁怎么知道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你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做些什么呢?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非常好,老师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生:讨论这节课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师:通过讨论,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了,非常好。
师:这篇文章人物的对话非常多,学习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地朗读。
同学们现在就自由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列宁和男孩的对话部分,要慢慢的读,细细的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
指读课文2~10自然段)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文2~10自然段内容)这是课文中列宁和男孩对话的部分,这一老一小的话,非常有意思。
老师在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特别是列宁和男孩对话部分,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你想不想也在里面找到一些问题呢?生:(齐)想。
师:好,回头再细细地读一遍,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课文)师: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一个地方、一个词语就可以。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说:“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
”列宁还要问一遍呢?师:你这个问题提的好。
生:为什么列宁那么喜欢灰雀呢?生:我回答,因为灰雀太小了,列宁可怜它。
生:我还要问,列宁喜欢灰雀什么呢?师:课文中已经有了,谁来回答?生: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非常可爱,还会唱歌。
(二)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其实三只灰雀列宁都非常喜欢。
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和同学们一样,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不过老师把这么长的一段课文读成了一个字,你们信么?生:不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雀》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理解:惹人喜爱)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三、学习3—10自然段。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学生自读)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
(生读)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
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生2:很担心灰雀。
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
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
(板书:灰雀小男孩)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
(生交流)谁想说了?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
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
还有其他的句子吗?(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读体会)师:谁想读?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
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
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
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
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
(板书:列宁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
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生鼓掌)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
(生鼓掌)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
说——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会飞回来?”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一定会飞回来!”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
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
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
(师叙述12自然段)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
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六、作业: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