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场景,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草原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

但是,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从而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

3.能够通过音乐活动,体验草原文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体验小牧民的生活;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音频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引发学生对草原小牧民的兴趣。

2. 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3. 操练(10分钟)分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巩固(5分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其他小组进行接龙。

通过比赛,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可以改变歌词,也可以改变旋律。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进行指导。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基本知识。

欣赏草原音乐,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

引导学生欣赏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乐理概念。

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2.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基本乐理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要求。

3.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高的要求。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练习和展示。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创作与展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利用乐器或声音进行音乐创作。

创作与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5.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钢琴曲走进教室,用《啦啦歌》进行互动问好。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呢?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咱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大物博,有很多神秘又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上游览一番吧!咱们用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匹骏马,咱们起着马儿出发吧——放伴奏录音,引出骑马律动。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MV,欣赏草原风光。

三、学唱歌曲(一)发声练习: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小牧民们都是能歌善舞的,咱们不能输给他们,先来开开声吧2/4 1 2 | 3 4 | 5 — |5 4 | 3 2 | 1 —| |小猫爱吃鱼鱼鱼鱼鱼鱼(二)节奏练习:小牧民们听到了咱们优美的声音,出来迎接咱们了,不过,他们还要再考验咱们一下,给了咱们两条节奏,打会了这两条节奏,他们才会邀请我们去做客?出示节奏,谁来迎接小牧民的挑战呢?(三)初听歌曲:咱们同学可真棒,这么难的节奏都能打对,小牧民也礼貌的回赠了咱们一首歌,请认真仔细的聆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这么优美的歌声老师没听够,你们想再听一遍吗?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你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会干什么?想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四)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想成为小牧民的好朋友吗?咱们学会了他们的歌曲,一定会得到小牧民的喜欢的,谁能为大家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一下歌词呢?你读的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咱们一起来好吗?(五)跟钢琴伴奏,用“LA”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解决乐句节奏问题。

学生自己找出难唱的乐句,大家一起帮助解决,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歌曲学唱。

(六)巩固歌曲:用手上的筷子打击乐为咱们的歌曲伴奏吧,男生为女生伴奏,女生为男生伴奏,很好的巩固了歌曲。

四、创编活动你们能用《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曲调,来创编歌词吗?通过种子生长离不开春雨,引导学生总结出学生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爱护、老师的教育,希望同学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祖国的大花园中每一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成品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成品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年级:三年级课 题:《我是草原小牧民》课 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歌曲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

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

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唱准“6 3 6”三音的音高,进一步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的唱法。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的唱法。

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理念:..根据本课歌曲的内容特点组织教学。

以“带同学们去旅游观光”为线,创设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突出歌曲的民族特点,给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

学唱环节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手势、动作等让学生领会,激励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通过唱、跳、奏、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巩固练唱,开阔视野,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达到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那里天高云淡、美丽而又辽阔。

同学们看看是哪里?播放视频《骏马奔驰保边疆》片段。

问: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师: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

那里的马儿特别多,俗称是马背上的民族。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教师播放课件《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教师边唱边舞蹈(筷子舞)进入教室。

1、教师设问:师:你喜欢这首歌曲吗?生:喜欢。

师:那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生:交流回答(蒙古族)师:你对蒙古族的生活了解么?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2、教师介绍蒙古风光:教师点击课件边讲解蒙古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欣赏草原风光)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美丽富饶的大草原上。

生活在这里的小朋友不但热情好客,也非常的能歌善舞。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

筷子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蒙古族的小牧民会骑马、摔跤、挤奶。

3、学跳筷子舞:师:刚才老师跳的筷子舞喜欢吗?生:喜欢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筷子舞。

教师播放教学视频(1)师生共同学习,教师指导。

(2)教师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3)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师由远到近模拟马蹄声让他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随后请大家随音阶从低到高来模仿。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

师:蒙古族还有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它的演奏姿势和二胡相似,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生:马头琴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和音乐。

)师: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我们来模仿它的演奏姿势。

生:略师:“马头琴”它音色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

师:今天我们一同欣赏、演唱了蒙古族的歌曲,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乐器马头琴,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生:兴趣高涨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3、教师出示歌片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课件展示)4、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歌曲反映了小牧民骄傲、自豪、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五章《美丽的大草原》,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音乐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讲述草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学习(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老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表情和动作。

(3)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装饰音。

3. 歌曲练习(10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练习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学生相互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 情景实践(10分钟)(1)学生扮演小牧民,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草原文化。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我是草原小牧民》2. 内容:(1)歌词(2)旋律(3)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2)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音乐技巧。

2. 答案:(1)歌词:略(2)旋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实践、分组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音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2我是草原小牧民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音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上册2我是草原小牧民优质课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并为歌曲创编歌表演;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 ××× | 、| ×О ×О | ×××× | 。

教学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课型:唱歌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一首小歌)2、师生互问。

(一首小歌)二、常规训练:1、基本音阶练唱。

(要求轻声,连贯)2、发声练习曲:36 5|36 5|2 32|1 5|师:小马小马快快跑呀11 11|22 22|33 33|3 X|生: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吁25 2|24 2|3 21|6 1|师:小马小马快快跑呀55 55|11 11|22 22|生: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1 -||驾!三、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今天老师还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舞蹈,作为礼物送给你们,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欣赏蒙古舞美丽草原我的家)2、你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3、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居住在草原。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蒙古族,来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以一段蒙古舞的表演以及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新课。

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四、新课教学1、刚才我们又进一步的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和绿绿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在大草原上一群蒙古族小伙伴们正唱着欢快的歌向我们走来了,不信,你听!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2、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是的情景吗?哎!想去可没那么简单,小牧民悄悄的告诉老师,要去必须带去你们最优美的歌声,你们有信心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吧!出示歌谱《我是草原小牧民》3、让学生多听几遍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3、通过听、唱、舞蹈创编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难点:对空拍、前倚音、附点等节奏的演唱把握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会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首先同学们一起听一听那里的音乐,跟我一起跳一跳那里的舞蹈。

猜一下这首歌是我们国家哪个地方的民歌呢?(教师做动作,学生起立与教师一起)师:你们猜到这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歌曲和舞蹈呢?(生:内蒙古,新疆等等)为什么呢?2、师:你们想不想去内蒙古的大草原看看呀?接下来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介绍德德玛)师:你们看到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呢?3、教师总结(出示PPT草原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些图片,看看你们蒙古族都有那些特色?(出示蒙古包的PPT)图片一:这个是什么?是的,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用牛皮或毛毡做成的,它看起来很小,但里面的面积却很大,能放下很多的东西。

拆迁方便,冬暖夏凉,抗风御雪,随牧群移动,极为灵活。

这正好符合了游牧民族的特色。

图片二: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对了,他们在放牧。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他们以牧羊、牧马为生,同学们可以想想一下,自己骑在马背上,手拿皮鞭,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开心啊!图片三:那你们再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的羊群,瞧他们多么的肥美,你们是不是更开心呢?的确,当我们牧羊牧马一天归来,想象着自己的马儿肥羊儿壮的时候,蒙古族的同学肯定特别高兴,他们会跳起欢快的舞蹈来庆祝这样的时刻。

蒙古族的舞蹈也如草原上的马儿一样,活泼多样,也像苍穹里飞驰的大雁,矫健多姿。

图片四: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实录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列车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旅游。

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

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鲜艳;住蒙古包;蒙古人骑马。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观看图片)师: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

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摔跤、射箭、骑马,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他们放牧离不开马,外出也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热情好客,并且能歌善舞,在蒙古包中宴请宾客时,常会融合着马头琴的琴声载歌载舞。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有特色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图片中展示的是蒙古族最有特色的筷子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筷子舞的视频,共同领略筷子舞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筷子舞视频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然后简单的总结下筷子舞的动作特点。

学生相互讨论后,进行简单的总结。

师: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节奏感强,情绪热烈,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三、学跳筷子舞师:接下来,让我们看图片来学习几个蒙古族舞蹈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

(1)骑马动作抬起左腿不停的点地,双手向前伸,身体前倾,双手半握拳,边作边联想骑马时在马背上颠簸的感觉。

(2)耸肩动作这个动作是从摔跤中演变而来的,双手掐腰,双脚左右分开,先耸右肩,再耸左肩,这样反复交替练习。

(3)扬鞭动作腿部动作和骑马动作一样,然后左手半握拳放到腰部,右手高举过头顶,并用手腕画圈,作出扬鞭的动作。

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

四、为歌曲伴舞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学会了舞蹈动作,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边聆听歌曲,边加入我们刚才学习的动作,也可以加入自己编创的动作,给歌曲伴舞吧!看哪位同学做的最棒!师生随音乐齐跳。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儿童歌曲,降调慢速的版本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演唱。

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验小牧民的生活乐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降调慢速的演唱技巧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降调慢速演唱歌曲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的生活,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调慢速演唱技巧的掌握。

2.歌曲中的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生活知识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验小牧民的生活。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草原风光、小牧民生活场景等。

2.乐谱:《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版乐谱。

3.教学道具:小牧民服饰、草原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草原风光和小牧民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版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降调慢速的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降调慢速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课记录第一篇: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课记录《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课记录教师将《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设计成以唱歌为主,同时将欣赏、音乐知识、筷子舞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简单的音乐材料变得更为丰富。

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草原》这一主题,在一次次的反复聆听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聆听音乐变得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音乐。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学习氛围。

例如:课前在《草原赞歌》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观看蒙古族服饰,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在听、看、动、说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为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歌曲的兴趣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注重在体验中学习歌曲。

通过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与前曲进行了对比,了解不同情绪、速度,但风格是一样的,都是蒙古草原情调的歌曲,运用了对比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

在体验筷子舞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听觉记忆能力,在整体学唱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引领学生按节奏接读歌词、找相同乐句、创设“草原喊人”情景解决歌曲难点、师生接唱等这些方式,把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的融于实践活动中。

从学生熟知的蒙古族歌曲入手,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马头琴的音色,是对蒙古族音乐风格在认识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表现歌曲。

整节课设计合理,安排紧凑,教学方式多样有效,让学生不仅饶有兴趣的学习了歌曲,还加深了对蒙古族歌曲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教材,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本课的总目标是通过听、唱、舞、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视、讲、听、演四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我是草原小牧民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我是草原小牧民人音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并为歌曲创编歌表演;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 ××× | 、| ×О ×О | ×××× | 。

教学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课型:唱歌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一首小歌)2、师生互问。

(一首小歌)二、常规训练:1、基本音阶练唱。

(要求轻声,连贯)2、发声练习曲:36 5|36 5|2 32|1 5|师:小马小马快快跑呀11 11|22 22|33 33|3 X|生: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吁25 2|24 2|3 21|6 1|师:小马小马快快跑呀55 55|11 11|22 22|生: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1 -||驾!三、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今天老师还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舞蹈,作为礼物送给你们,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欣赏蒙古舞美丽草原我的家)2、你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3、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居住在草原。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蒙古族,来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以一段蒙古舞的表演以及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新课。

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四、新课教学1、刚才我们又进一步的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和绿绿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在大草原上一群蒙古族小伙伴们正唱着欢快的歌向我们走来了,不信,你听!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2、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是的情景吗?哎!想去可没那么简单,小牧民悄悄的告诉老师,要去必须带去你们最优美的歌声,你们有信心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吧!出示歌谱《我是草原小牧民》3、让学生多听几遍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学科:音乐教学目标:1、了解内蒙古民歌特点,体会少数民族生活。

2、学习歌曲,能演唱《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歌曲。

3、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听、唱、舞方式,感受蒙古族风土人情。

2、蒙古族民族特点。

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旅行,去哪里呢?去草原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播放MV:德德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游览了大草原后,请大家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大草原。

生:辽阔、宽广、羊群、马群……二、场景深入【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图片】教师:同学们,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有这么一群游牧民族,他们每日与蓝天为伴,与白云为伴,与羊群马儿为伴,他们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放牧。

谁知道游牧民族都是怎么劳动的?生:放羊、牧马……三、学习歌曲1、故事导入图一:教师:我们到了。

看,这是蒙古族人民住的蒙古包,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居住。

图二:教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性格豪爽,他们看我们来了,正忙着宰羊并且拿出最好的奶酒、炒米、奶干招待我们呢。

图三:教师:看,他们正在放牧呢!图四:教师:我们看看他们每年的盛会——那达慕,就是玩的意思。

看,他们在聚会上进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比赛,一是展示自己的强悍,再就是祈求草原人民代代幸福安康。

2、完整聆听歌曲(课件)教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一群蒙古小伙伴唱着动人的歌,在草原幸福的生活着。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3、带问题聆听歌曲(课件)教师:刚才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你小牧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听!4、随歌曲拍节奏(课件)教师:伸出你们的小巧手,合着音乐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赞美它!生:跟着老师打节拍。

5、分段学唱歌曲(课件)教师:现在我们就把小牧民请出来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1)学习歌曲a)按节奏读歌词教师:听老师读歌词。

请同学们像教师一样按节奏来读。

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相关推荐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草原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二、走进大草原1、欣赏草原风光2、学跳筷子舞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1)师示范动作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3、变化筷子舞节奏(1)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2)师示范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X(3)学生说——XXX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1)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2)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5)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三、歌唱大草原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2、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4、指导缺点:“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5、随老师琴声再唱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模仿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我们祖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生:56个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其中的一个民族,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讲解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蒙古族人民喜欢把摔跤用在歌声中,学唱摔跤歌声。

二、寓教于乐1、初次聆听师:小牧民摔跤的时候喜欢唱歌,放牧的时候也喜欢唱歌,你听,他来2、出示歌谱,按节奏读歌词。

师领读,生读。

(草儿青青羊儿肥,注意休止符)3、学唱旋律。

师领唱,分句学唱。

4、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找出重点句子(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草儿跳起来了,肥肥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5、随琴哼唱小声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6加快速度演唱。

7、师生歌词接龙演唱。

8、巩固歌曲,分组接唱9、歌曲处理师:你觉得小牧民再唱这着歌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高兴,自豪)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前倚音.10师小牧民不仅喜欢骑马射箭,还能歌善舞,如果你给整首歌曲传遍动作的话,你回家什么动作呢?小组合作,表演。

三、拓展延伸师:蒙古族的民歌丰富独特,分为长调和短调,接下来欣赏长调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短调歌曲《嗄达梅林》分析长调和短调各自都有那生聆听并选择。

四、小结师总结,在载歌载舞中结束音乐课。

第2课 草原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2课 草原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音乐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2、欣赏管弦乐《森吉德玛》教学目标: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表达自豪、喜悦的心情。

2、通过聆听,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使音乐产生的不同情绪,熟悉并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3、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体验其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

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欣赏图片,感受大草原的美。

三、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1、聆听范唱,思考并回答:是谁在唱歌?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出示歌谱,齐读歌名。

3、再次聆听范唱,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体验歌曲的韵律感和速度。

考一考:歌曲的速度?歌曲的拍号?4、简介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以蒙古族民歌音调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旋律、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5、学习歌曲旋律:(1 )听老师弹奏旋律,找出相同的乐句,唱一唱。

(2 )找出前倚音,用轻巧的声音演唱。

(3 )指导学生唱准附点节奏。

(4)跟着琴声演唱歌曲旋律。

6、用欢快的声音,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7、演唱歌词,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8、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表达出小牧民放牧时的自豪和喜悦。

9、了解蒙古舞的特点,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四、聆听《森吉德玛》1、简单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形成、了解民歌《森吉德玛》的描述内容。

2、欣赏民歌《森吉德玛》,感受歌曲的优美及旋律的上下起伏。

3、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模唱旋律,体验其优美和旋律特点。

4、简介管弦乐《森吉德玛》,聆听感受乐曲的速度、主题出现的次数。

5、分段聆听,感受体验主题旋律因速度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情绪及场面。

6、启发、指导学生创作动作,边听音乐边表演。

7、欣赏马头琴演奏的《森吉德玛》视频,感受马头琴的音色及表现力,拓展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五、结束部分: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提出希望。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1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1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堂实录1.师生问好2.师:请听一段音乐(放录音《我从草原来》)师配乐朗诵: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壮,羊儿肥,这里风光好。

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这里有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美丽的草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3.听音乐《草原上》欣赏草原风光,并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你能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吗?(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洁白的毡房、成群的牛羊)4.你们能看出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生:蒙古族)师:你们真聪明!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恒之火,也有一个别称:就是“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都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蒙古大草原上,那里的牧民还会骑马、摔跤、射箭、挤牛奶呢,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能歌善舞。

5.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学似乎有些怀疑,那就让老师当一回小牧民给你们跳一段《筷子舞》吧。

6.师:刚才我跳的筷子舞你们喜欢吗?(生:喜欢)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筷子舞。

7.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舞蹈。

8.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我们说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听?想不想把这首歌曲也学会呢?(生:想)9.师:同学们,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仔细听。

(高兴、自豪、开心、骄傲……)10.跟音乐范唱学唱歌曲。

11.全体带着感情齐唱歌曲。

12.师:同学们谁想当神气的小牧民?现在我们就唱起歌跳起舞当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挑选演唱组、舞蹈组、演奏组和说唱组的成员. 师:其实音乐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只要你热爱音乐,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蒙古族还有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它的演奏姿势和二胡很相似——马头琴。

(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就是我们刚开始听过的那段音乐,它就是用马头琴演奏的,它的音乐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好听吗?(生答)
师:谁还记得这首歌是谁唱的?(小牧民)
师:对了,那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
三、学唱歌曲
1、看谱读歌词
师:想不想知道小牧民唱的内容是什么啊?
(生答)(出示歌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小牧民唱歌的节奏一起念一下歌词,注意一定是按照他唱的节奏,也就是他唱到哪我们念到哪,看看谁反应又快,念得又准确。(播放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mp3
、住、行、节日)
师:草原歌曲咱们学会了,同学们还想不想多了解这个民族啊?(生答)
2、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师:咱们学个儿歌,名字叫《数青蛙》(共两句,注意节奏,声音要美)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呱—!
X—(二分节奏) 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3、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这首歌的速度是怎样的?(欢快、活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欢快、高兴的情绪来挑战一下小牧民,看谁唱的好《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mp3
4、练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是太好了,声音都美过了小牧民,接下来,敢不敢尝试跟伴奏演唱?(生答)《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mp3
(生念歌词)
2、解决节奏难点(出示两条节奏)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条节奏
①XX X|X XX |
手拿着手拿着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条节奏
2X0X0|X0X0|休止符
草儿跳跳
师:请同学们在歌谱中找出有空拍的地方,读一读,处理前倚音(“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师:听范唱,小声跟唱(提醒学生注意休止符、前倚音)《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mp3
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3、利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
首先播放一段马头琴演奏的曲子,让学生猜乐器,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引出本科课题。
2、教唱法
用教唱的方式,让他们能更准确的去学习这首歌曲,又通过生生接唱、师生接唱和分组演唱等多种形式,更加巩固了对新歌的学习,也对课堂增加了许多色彩而变得不乏味。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八分休止、前倚音。
教师准备课件、打击乐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并能熟练的按节奏读歌词,也会为歌曲伴舞,教师可大胆放手的培养学生自主性,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自由发挥。但是还要进一步的教给学生更多的音乐知识,使他们对音乐更加喜欢,更加了解。
呱,呱!
XX(四分节奏)
师:这两句叫声有什么区别?(长短)
师:在音乐里,这两种叫声可以分成两种节奏
师:请同学们用拍手来拍击二分节奏和四分节奏
3、打击乐伴奏(串铃、碰铃、双响筒、响板)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同种乐器的同学为一个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任一条节奏为歌曲伴奏
2/4 X — |X — ||
(生答)
师:请同学们做出骑马的动作,同学们的骑马姿势也是各种各样,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骑着马去蒙古大草原上参观一下!(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的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mp3
师:来到大草原上,一位小牧民骑着高头大马,唱着美妙的歌向我们走来,你们听……同学们可以跟着他哼唱……..(放歌)《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mp3
(生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到底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
(插入马头琴图片)马头琴.jpg
师:这是一种乐器,它叫什么名字呢?(出名字)
(生答)
师:对,马头琴,相传有一牧人为了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此得名
师:在刚才我们提到了马,有谁知道哪个民族的马最多,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2/4 X X |X X ||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草原之旅过的高兴吗?(生答)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该回家了,那么就让我们唱起来、奏起来跟小牧民告别吧!(出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mp3
五、下课。
3、拓展延伸法
新课标指出,不能仅仅单一的去学习书上的知识,要拓展延伸他们的课外知识,我利用PPT展示蒙古民族的人文风俗,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还鼓励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又给课堂锦上添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律动
2、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段乐曲,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播放马头琴演奏的音频)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mp3
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学期教材,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的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是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