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
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
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
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
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
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
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
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
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
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
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送别诗中出现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带有作者强烈情感的景或物。
对这些意象总结如下:一、杨柳、杨花或柳絮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
”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古诗中有许多以杨柳表达送别的诗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春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如《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写别,不离春草。
使“春草”和“别情”相联系。
开头实写,结尾转为虚拟。
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三、水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
古诗词常用意象:送别类
古诗词常用意象:送别类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记忆相关意象的特点,对于读懂古典诗歌有很多帮助。
以下是秋小编为您整理的送别类意象,这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离愁别恨:这种意象是最常见的,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和情感。
如《离骚》中的“欲别黄鹤楼,各为飞蓬乘”、“愿言不得意,数尽杨州道”等。
2. 思乡伤别:这种意象更多出现在北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离家乡的苦楚。
如《登鹳雀楼》中的“故人西
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 求酒解愁:送别时相聚哀愁,常通过饮酒解愁来减轻不舍之情。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 急流奔瀑:有时借比喻自然景象来表现离别时的冲动和激情。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悲壮情怀:有些送别诗表现的是悲壮和豪迈,如《南行别二首》中的“玉佩龙头铁甲冷,一丝一缕不须惊。
天山雪彦王归马,半夜三更雪满城”。
6. 心有不舍:有些送别诗或句表现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无奈,如《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 明月清风:明月和清风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也经常与送别相联系。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蝶恋花·送春》中的“不到绿杨外,暗上花飞去”。
8. 力求节制:在古代社会中,送别往往需要符合一定规矩,不能过于激昂或急躁。
因此,许多送别诗或句的表达也需要适度,不能刻意过烈。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风了”,以及《送东篱》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古诗词中常见的离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离愁意象※“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聚散苦匆匆的怅恨,从古到今,永远都没有穷尽,,因而抒写离愁别恨的诗歌也是绵绵无穷。
这些妙词佳句之所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是因为诗人经常选用一些典型的意象来表达深情厚谊。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古诗词中表达离愁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芳草“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以绵延天涯无情的芳草来显示作者的多情重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李白有《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的送别意象常常是诗人离别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心情的抒发,包括以下几种:
1. 长河送别:河流是一个常见的送别意象,因为它总是流淌不息,与离别后人们的思念相差不远。
诗人常表示“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苦闷和无奈。
2. 花鸟送别:花鸟是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生命,能代表离别的悲伤和眼中的亲情。
诗人常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或者“别离
何必太胡闹,秋风过后最知寒”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悲喜交加。
3. 风月送别:风月是代表自然美景的意象之一,夕阳、落花、浅笑、飘摇等代表性元素常常出现在送别的诗歌中,表现诗人于消失中的难以舍弃和对情感的痛切描绘。
4. 故乡送别:故乡是个让诗人怀念的地方,它常常成为送别的背景和线索。
诗人常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离别时的感伤和无独有偶的寂寞。
5. 情人送别:许多送别的诗歌表现了爱情的旅途和相互依恋的孤寂,情人之间的相对无言,诗人的挣扎和煎熬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最终尽是感伤。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摘要: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
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意象来表现。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而古诗的意象,很多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而在古典诗词中,离别的意象就有很多,下面挑选其中应用较为广的稍加阐述。
关键词:送别诗意象1. “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杨柳是古代诗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离别意象,并广泛应用。
因折柳赠别本就是古人的风气,看到柳,就联想到别。
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更能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在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甚至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唐人这两句诗,说的就是灞(亦作霸)桥折柳。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杨柳枝词》白居易诗说明了杨柳与离别的密切联系。
“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代以降,杨柳便成为送别诗中的突出意象,以“折柳”表惜别之情,风靡有唐一代,流风波及两宋。
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施肩吾《折柳枝》:“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杨柳,哀婉凄切的别离意象。
离别之时,所以要折柳相赠,一是“柳”“留”谐音,赠柳寓挽留之意。
二是随风摇摆之柳条与行行复止的离人在形象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三是柳生命力强,赠柳意味着祝愿离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是柳随处皆有,柳垂于地,也便于折取。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褚人获《坚瓠集》)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古诗词别离意象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芳草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 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 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 “杨花”、“风笛”、“离亭” 。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 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 欢傍晚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 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 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 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 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 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 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古道
长亭
离愁 别恨
柳 笛声
芳草
夕阳
山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精选10篇)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精选10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1朝代:唐朝|作者:李白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
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
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2朝代:唐朝|作者: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3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4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5朝代:明朝|作者:边贡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6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7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古诗词中写离别的传统意象
离别诗词意象补充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
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 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著名的送别之地。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诗词意象补充
春草(芳草):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王维《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水: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
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渺远。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北宋】林逋《点绛唇》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兰舟
兰舟:船的美称。
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有情人临别之际,难分 难舍,千言万语却化作无语凝噎。
李清照《一剪梅》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酒——离别的悲愁、不得志的苦闷、人生的豪情。
劝饮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柳——“柳”“留”谐音,折柳相赠示惜别、挽留意 。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风——曹植《七哀》:“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
卜算子(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 不负相思意。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归纳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汇总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古诗词,而是诗句里面的意,你都理解了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建议大家收藏保存,对分析理解古诗词很有用哦!树木类1、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7、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9、柳营:指军营。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花草类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3、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4、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桃花:象征美人。
8、兰:高洁。
9、牡丹:富贵、美好。
10、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11、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1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3、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4、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16、牡丹:寓富贵。
17、杨花:有飘零之意。
1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9、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20、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动物类1、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2、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整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整理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送别类意象:(1)杨柳。
它源于《九九歌》“折柳赠别”的习俗。
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是古人视柳为不祥之物,“折柳”便可祛除不祥,而且柳极易生长,折柳条后极易活,故“折柳”又有希望远行者早归意。
(2)酒。
酒与诗词的关系,似乎也不需多说——太浓烈了。
因酒可解千愁,所以凡是思乡、思亲、思友,乃至伤感、愤激的诗,往往都离不开酒。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句有关。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以南浦代指送别之地。
(4)长亭。
古代驿路上大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的代名词。
思乡类意象:(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用得既美且广,全篇围绕明月展开,情感也随月色的清冷而展现于思归、思亲之情外。
(2)鸿雁、青鸟、鱼。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青鸟是一位女性侍者与恋人的使者,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又是受人宠信、能帮人实现愿望的神鸟。
而鲤鱼则是传书怀人的信使,“尺素如霜雪,叠成双鲤鱼”(《饮马长城窟行》),鲤鱼传递书信的工具。
愁苦类意象:(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象征着苦难、凄凉和悲伤,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一叶天下知秋”之说。
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都是例证。
(2)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到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34页文档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古诗词中离别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离别送别意象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诗词里那些让人感动的离别送别意象。
你看那“杨柳”,在好多诗词里都代表着送别呢。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王维在送朋友的时候,那青青的杨柳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那种依依惜别的氛围给烘托出来啦?好像杨柳枝都在拉着友人,舍不得他们离开。
还有“酒”这个意象,也特别常见。
送别时,大家一起喝上几杯,把心里的话都藏在酒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里饱含着多少牵挂和祝福呀!“长亭”也是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在古代,长亭就是送别的站点,“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长亭,离别的愁绪就越来越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孤帆”,友人乘船远去,只留下那孤独的帆影,是不是让你也感受到了诗人那种痴痴凝望,不舍的心情?这些意象呀,就像是诗人藏在诗词里的小心思,让咱们读着读着,就仿佛置身于那离别的场景中,跟着一起伤心难过,又一起期待着再次相聚。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稿子二:嘿,小伙伴们!咱们接着唠唠古诗词中那些充满情感的离别送别意象。
先说“明月”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当朋友要远行,没办法陪在身边,就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托付给明月,让它陪着友人。
多浪漫又多让人心疼啊!“浮云”也常常出现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就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这一分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想想都觉得有些心酸。
“笛声”也能传递离别的哀伤哦,“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那悠悠的笛声,好像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的怀念。
“南浦”这个词也很有讲究,“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在古人眼里,南浦就是送别的地方,一提到它,那种悲伤的情绪就涌上来了。
还有那“芳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茂盛的芳草就像那绵绵不绝的离别之情,割也割不断。
这些意象是不是特别妙?诗人用它们把离别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咱们读了也能感同身受。
送别诗的意象
10.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 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秋代表了 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11.劳劳亭 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 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 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 代名词。 12.谢亭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 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 离愁的代名词。 13.灞陵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 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 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 系在一起。
3.南浦 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 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4.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酒 香,酒里充盈着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5.春色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 归。”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 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 具体的意象。 6.春草 喻离恨(离别的愁苦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满怀的离愁别恨, 恰如那翠绿的青草,虽然越走越远,还是看到它满地 地生长着。用随处生长的春草来比离恨,说明离恨如 春草之蔓延滋生,绵绵不绝,永无尽期,排除不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解读意象(一)折柳赠别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
“柳”者,留也。
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带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即着眼于此。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而“灞桥”一词,不仅屡屡出现于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且载于史籍。
《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亦云:“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由此可知它之成为别离诗词中司空见惯的意象,决非偶然。
在诗人笔下,柳有时以“多情”的形象登场有时又以“无情”的面目亮相。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诗中,对柳的无情的判断从何而来呢?从来都是折柳赠别,但从来都没有一次是能够将人留下来的,因此说柳是无情的。
这里翻用其意,通过对柳树的“无情”的判断,更曲折、因而也更强烈的表达了惜别之情。
因此这是一种更强烈的表达。
这种表达,在特定的情境中,意味要比正话正说更浓烈。
(二)芳草惜别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离别,总是被当作反复歌咏的主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玄宗的凄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三变的缠绵;“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是朱淑真的幽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唐婉的酸辛。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
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
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
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
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
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
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
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
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
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
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
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
“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
再者,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
杨巨源“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这样一种意象,它经常被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
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王维《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均有对“春草”这一意象的涉及。
当然,“寒蝉”“夕阳”“秋雨”“阳关”“古道”“月亮”“酒”等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