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基本资料
关于月球的知识资料
关于月球的知识资料月球是地球最有影响力的天体之一,人类对月球有很多了解和探索。
以下是月球的一些知识资料。
1、月球的概述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多公里,与地球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和位置,形状呈现出略带椭圆的球形。
月球直径约为3476公里,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密度比地球低。
月球的适居区温度稳定,但气候、大气、水分极为贫乏。
2、月球的成因月球的成因尚有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分别是:同体假说、分裂假说和撞击假说。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撞击假说,即早期地球遭受过一次大型天体撞击,撞击产生的岩石碎片散布在地球轨道上,最后逐渐聚合形成了月球。
3、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由山脉、平原、陨石坑和裂谷等形成。
其中,月球最高的山脉是峰值山,海拔高度约为8800米。
月球最大的陨石坑是南极-艾肯陨石坑,直径约为2500公里。
此外,月球表面还有一些古老的裂谷,如“海王星月谷”和“东海月谷”等。
4、月球的运动规律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周期约27.3天。
月球的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因为它在不同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地球和太阳引力。
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月球的潮汐作用,为地球潮汐和海洋流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时数百年,最终于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此后,美国共派出了12次载人登月任务,最后一次任务是阿波罗17号。
自此之后,人类没有再次登陆月球,但是各国继续进行探月计划和观测任务,包括中国的嫦娥探月计划。
总之,月球是一个神秘却充满诱惑的地方,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地球和太阳系的稳定。
我们对月球的探索和研究将会引领人类对宇宙的更深入了解。
月球资料
月球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资料
之间变化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
升交点
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
平均轨道半径384,401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近地点运动周8.85 年
食年346.6 天
沙罗周期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0.0012
表面面积 3.79×10^7平方千米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 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 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 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 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 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 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 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 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解状态 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是 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 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 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 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 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 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 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 重力的1/6。
轨道偏心率0.0549
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体积2.199×10^10 立方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赤道重力加速度1.62 m/s2 (地球的1/6)
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 逃逸速度2.38千米/秒
1、月球简介 2、月球综述 3、月球的基本数据 4、月球图片
月球,俗称月亮,古 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 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 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 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1969年尼 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 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 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 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 地球,美国“阿波罗”登 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另有2009年发行的美国同 名电影《月球》。
有关月球简短资料20字
1.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
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
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
在月球上仰望星空,与在地球上相比会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会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
月球诞生的分裂说: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
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
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极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介于30--42亿年之间,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只限于个别地区出露的3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而太平洋洋底岩石的年龄极其年轻,完全与“分裂说”的理论相违背。
2.【月球的简单介绍有哪些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资料
月球资料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
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
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的资料
月球的资料月球是我们太阳系中的卫星之一,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在人类历史上,月球一直被视为神秘而迷人的天体,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月球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它的形成、物理特征、表面地貌、探测任务等方面。
一、月球的形成月球的形成历史上存在多种假说,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巨大撞击假说”。
该假说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在形成时,与一个大小约为火星的行星相撞,而这个撞击事件导致地球上一部分物质和撞击体脱离地球形成了月球。
这个假说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支持,其中最强有力的证据是月球岩石上的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与地球岩石的化学成分非常相似。
二、月球的物理特征月球是一个类似球形的天体,半径约为1738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1/80。
它没有大气层,没有立体的气候系统,而地下则有一层厚度不等的岩石皮层。
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6克/立方厘米,比地球低约3分之1,这表明月球内部是由大量较轻的物质所构成。
此外,月球还有一个非常弱的磁场,与地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月球表面地貌月球表面主要由月海和高地两部分组成。
月海是指月球暗色的、相对光滑的大片区域,它们被认为是古代流纹岩的结果。
高地则是指月球较明亮的、多山的地区,它们的起源与地球的大陆板块类似。
在月球表面还可以看到许多陨石坑和月溪。
这些陨石坑是历史上月球被撞击的遗迹,而月溪是指一些较长的、狭窄的峡谷,它们被认为是流动的熔岩所形成。
四、月球的探测自1959年苏联的“月球1号”探测器首次成功飞越月球以来,人类已经进行了大约100次的月球探测任务。
这些任务中,除了最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外,还包括了美国、苏联、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完成了对月球的测绘、采样、实地观察等多个方面的任务,为我们了解月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总之,月球作为我们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具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探索意义。
我们对它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系,也为人类未来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月球详细的资料
月球详细的资料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
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平均轨道半径384,400千米轨道偏心率0.0549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405,500千米平均公转周期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平均公转速度1.023千米/秒轨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升交点赤经125.08°近地点辐角318.15°物理特征赤道直径3,476.2 千米两极直径3,472.0 千米扁率0.0012表面面积3.976×107平方千米扁率0.0012体积2.199×1010 立方千米质量7.349×1022 千克平均密度水的3.350倍赤道重力加速度1.62 m/s2地球的1/6逃逸速度2.38千米/秒自转周期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自转速度16.655 米/秒(于赤道)自转轴倾角在3.60°与6.69°之间变化(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反照率0.12满月时视星等-12.74表面温度(t) -233~123℃(平均-23℃)大气压1.3×10-10 千帕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小学生关于月球的资料
小学生关于月球的资料一、月球的基本信息1.1 月球的位置和形状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位于地球的近邻,距离地球约38.4万公里。
月球的形状几乎是一个球体,但稍微扁平。
它的半径约为1737.4公里,表面积约为约38.5亿平方公里。
1.2 月球的吸引力和大气层月球相比于地球非常小,因此其引力只有地球的约1/6。
此外,月球没有真正的大气层,所以没有空气和气候,天空也常常是黑色的。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2.1 月球的地形和山脉月球的表面是非常崎岖和不平坦的,充满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陨石坑。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山脉和峭壁,其中最著名的是环绕月球的阿波罗山脉。
2.2 月球的海洋和火山虽然名为“海”,但月球上的海洋并不是真正的水域。
相反,它们是广阔的黑色平原,被称为“海”。
同时,月球上还存在着一些火山,其中最大的是位于月球背面的巨大火山环形山。
2.3 月球的表面颜色月球表面的颜色主要由灰色和黑色组成。
这是由于表面的岩石和尘埃反射了太阳光,形成了这种颜色。
因此,从地球上观察,月球看起来是灰色的。
三、月球的探索和登月任务3.1 人类登月历史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的人类。
此后,在1972年之前,还有5次阿波罗登月任务。
3.2 月球车和探测器为了更好地探索月球,人类发射了无人驾驶的月球车和探测器。
它们被用来勘探月球表面的地貌,收集样本并分析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成分。
3.3 未来的登月计划目前,很多国家都在计划未来的登月任务。
例如,美国计划在2024年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计划在未来建立月球基地。
四、月球与地球的关系4.1 月相和月食由于月亮的位置和光照角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而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被地球挡住,发生月食。
4.2 月球与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对潮汐产生了影响。
当月球和太阳与地球连线时,潮汐效应最为显著,引起了洋面的涨潮和落潮。
月球的相关资料
月球的相关资料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
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
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录过的地外星球。
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2月15日,月球再添5个“中国地名”。
月球的知识资料
月球的知识资料月球,又称月亮、月球球体或天卫一,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月球的知识吧。
1. 月球的形成关于月球的形成,有几种理论。
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理论,即在地球形成后的几十万年内,地球被一颗直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天体撞击,撞击后产生的物质在几个月内聚集成了月球。
2. 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也缺乏液态水等生命必须的条件。
月球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表面上的坑、山脉和峡谷。
月球上最大的坑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为2500公里。
月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峰值山,高度为8800米。
3. 月球的表面月球表面被称为“月海”和“月陆”,其中“月海”是指月球表面较为平坦的黑暗区域,其实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形成的;“月陆”则是指月球表面较为崎岖的区域,由大量的陨石撞击形成的。
目前,人类已经向月球进行了多次探测,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显示,月球表面上还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物质和地貌。
4. 月球的轨道和运动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距离分别为363,104公里和405,696公里。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9.5天,而它自身的自转周期则为27.3天。
由于月球和地球的相互作用,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5.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月球的引力对地球形成了潮汐效应,影响了海洋的潮汐和地球自转的速度。
其次,月球可以减缓地球自转的速度,使得地球的自转周期逐年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需要增加一秒闰秒的原因。
最后,月球还可以帮助地球避免一些陨石的撞击,因为月球会吸引一些陨石,使其不会直接撞击地球。
以上就是关于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然人类已经探测过月球多次,但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相信在未来的探测中,我们会发现更多月球的秘密。
月球的基本资料
月球的基本资料月球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之一,也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
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
下面将从月球的形成、结构、表面特征、大气层、重力、轨道等方面介绍月球的基本资料。
一、形成月球的形成有多种理论,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正处于形成阶段,一个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天体与地球相撞,撞击后产生的碎片逐渐聚集形成了月球。
二、结构月球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层:月壳、月幔和月核。
月壳是月球最外层的硬壳,厚度约为60-70公里。
月壳下面是月幔,它的厚度约为900公里。
月幔下面是月核,它的直径约为350公里。
三、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分为高地和低地两种地形。
高地主要分布在月球背面,地势较高,山脉和陨石坑密布。
低地主要分布在月球正面,地势相对较低,有较大的平原和火山口。
月球表面还有一些特殊地貌,如月海、月溪、陨石坑等。
四、大气层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只有极其稀薄的气体存在。
这意味着月球没有天空变化,没有风、云、雨和雪等气象现象。
没有大气层也导致月球无法保持液态水存在,因此月球上没有河流、湖泊和海洋。
五、重力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约1/6,这意味着在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只有在地球上的约1/6。
由于月球重力较小,所以对于火箭发射等活动来说,月球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起飞点。
六、轨道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轨道呈椭圆形。
月球的平均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公里,最近时距离约为36.4万公里,最远时距离约为40.6万公里。
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天。
总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的一次碰撞。
月球的结构分为月壳、月幔和月核。
月球表面分为高地和低地,有丰富的地形特征。
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重力较小,轨道呈椭圆形。
月球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地球的起源和进一步探索太空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的资料简介说明文
月球的资料简介说明文
一、月球的基本信息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体之一。
它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约为3.8亿平方公里,质量为地球的1/81。
月球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被人类称为“月相”。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
月球表面呈现出明暗不同的地形,明亮的部分被称为高原,暗淡的部分被称为海洋。
月球表面还有许多山脉、陨石坑和洼地等地形。
三、月球的成因
月球的成因有多种说法,最广为人知的是“撞击说”,即在地球形成时,一颗与地球撞击的天体将部分物质喷射到空中,最终形成了月球。
四、月球的勘测研究
自20世纪以来,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勘测和探测,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
此后,人类陆续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前往月球,
对月球的地质结构、磁场、大气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五、月球的未来探索
月球是人类深空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国已经宣布计划前往月球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多项计划,包括建立月球基地、采集月球土壤等。
月球的未来探索将为人类探索深空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基础。
月球资料介绍文字 -回复
月球资料介绍文字-回复你要求写一篇1500-2000字的关于月球的资料介绍文章,主题是中括号内的内容。
那么我们将会以月球的主要特征、形成、表面特点、探测任务以及未来探索为主线,详细回答你的问题。
世界上最亮的天体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对人类文化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月球是人类最重要的探索目标之一,多年来,人们对月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月球的资料介绍。
一、月球的主要特征1. 大小和距离:月球直径约为3474公里,相对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4万公里。
2. 形状:月球呈现出几乎是一个完整球体的形状,表面上有许多山脉、高原和火山坑。
3. 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都是27.3地球日。
这意味着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这一面被称为"近边"。
二、月球的形成关于月球形成的两种主要理论是:大碰撞理论和共同形成理论。
1. 大碰撞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早期的一个行星尺寸物体与地球发生了巨大碰撞,导致碰撞物体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2. 共同形成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月球和地球同时形成,由于引力作用,月球被困在地球的引力场中。
三、月球的表面特点1. 海/大洋:月球表面有一些特别平坦的区域,被称为"海"或"大洋",实际上是巨大的火山熔岩流形成的。
其中最大的两个区域是"Mare Serenitatis"和"Mare Imbrium"。
2. 高地:月球的其余地区主要由山脉和高地组成,其中最高的山峰是"嫦娥山",高度达到了约8800米。
3. 火山坑和陨石坑: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的火山坑和陨石坑。
其中最著名的是"莫迪斯托"巨型撞击坑,直径约为2500公里。
四、探测任务自20世纪人类开始进行月球探索以来,已经有许多太空探测器成功地抵达了月球。
关于月亮的知识资料
关于月亮的知识资料
月亮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卫星,它是一个无生命的天体。
以下是关于月亮的一些知识资料。
1. 形成:关于月亮的形成,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称为“大碰撞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的一个与火星大小相当的天体撞击了地球。
这次撞击导致大量物质被抛射到太空中,并最终形成了月亮。
2. 特征:月亮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它的表面被无数的陨石坑所覆盖,这些坑是由数百万年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
此外,月亮上还有一些山脉和峡谷,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登陆的阿波罗山脉。
3. 月相:月亮围绕地球运行,每个月亮周期大约为29.5天。
由于月亮的角度和太阳的光线照射不同,我们从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最常见的月相是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
4. 月表温度:月亮表面的温度范围非常大,从白天的127摄氏度到夜晚的-173摄氏度不等。
这是因为月亮没有大气层来保持温度平衡,所以表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
5. 探测任务:自从人类首次登月以来,有多个国家和组织进行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
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它在1969年成功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
目前,中国也在积极进行自己的月球探测项目,最近成功实施了嫦娥系列探测任务。
总之,月亮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天体,它对地球的引力和月相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月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月球基本资料
月球基本资料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公里。
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绕地球公转时间:27天7小时43分11.6秒,与自转周期相同;表面温度:-120~+150℃。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
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
这叫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
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
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
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匀称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进程中,空中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
从空中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别的41%则不能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
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
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
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
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
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
实在,月面上并没有水。
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设想,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
有关月亮的知识和资料
有关月亮的知识和资料《了解月亮》月亮,作为地球上最熟悉的天体之一,以其神秘的形态和迷人的光辉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月亮的知识和资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天体。
月亮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地球最靠近的宇宙物体之一。
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
尽管月亮相对于其他天体来说较小,但因为离我们非常近,所以能够看到它的表面特征和阴影变化。
在月球表面,有许多特征性的地形,如被称为“海”的暗区和被称为“高地”的明亮区域。
这些地形形成于几亿年前的撞击事件和火山活动。
月球表面上也有许多撞击坑,这些坑形成于撞击时候的巨大爆炸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月球正面的“雨燕”和位于月球背面的“阿波罗”坑。
每个月亮的表面有两种不同的状况,即满月和新月。
满月是当月亮完全展现在地球上空时的状态,而新月是月亮完全被黑暗遮盖时的状态。
月亮的不同形态是由于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造成的。
除了不同的形态,月亮还有许多其他引人入胜的现象。
例如,天文学家发现了部分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被散射,然后穿过地球大气层中的尘埃,并最终折射到月亮上的现象,这就是月亮的“地球光晕”。
此外,月亮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也会引起海洋潮汐的变化。
多年来,人类一直对月亮怀有浓厚的兴趣。
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自那以后,还有其他几次载人和无人任务将探测器送上了月球。
总的来说,月亮作为地球上最熟悉的天体之一,在人类文化、宗教和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通过对月亮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它的美丽,还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月亮说明文的资料
月亮说明文的资料月亮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之一。
以下是关于月亮的一些资料:1.形成:月亮形成于约45亿年前,据科学家推测,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撞击,一个叫做“Theia”的行星撞击地球,并将大量岩石物质抛射到太空中。
这些物质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亮。
2.特征:月亮表面有许多撞击坑,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月球正面的“雨海”和“湿海”,以及位于月球背面的“鲁宾逊环形山”。
月亮的颜色通常呈现淡黄色,这是由于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尘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轨道和运动: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7.3天,这也是月亮的自转周期。
由于月亮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月亮的轨道不是完全圆形,而是略为椭圆,因此在不同时间,月亮离地球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4.对地球的影响:月亮对地球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引力作用影响地球的潮汐现象,使得海洋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潮汐起伏。
此外,月亮也对地球的气候有所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季节变化以及一些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一定影响。
5.探索历史: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第一批宇航员登月,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类。
自那以后,还有多次载人和无人探测器的探测任务登陆月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月球表面图像和数据。
6.神话与文化意义:月亮在许多文化和宗教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许多神话和传说中,月亮与爱情、女性力量、创造与孕育等等有关联,也被用作时间的衡量标准。
例如,农历的计算就是以月亮的周期为基础。
这些资料提供了一些关于月亮的基本信息,但还有更多可以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科学关于月亮的资料汇总
关于月亮的资料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¼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月球地形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
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
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
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
许多环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
月海有22个。
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关于月球的资料简介
关于月球的资料简介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之一。
确实是。
草根大学生活网百科栏目提供全方位全方位的生活知识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是一个无空气、无水、无生命的岩石球体,平均距离地球约38.4万公里。
月球表面分为高地和低地两部分,高地区域呈现灰白色,地形较为崎岖,而低地区域呈现深灰色,地形相对平坦。
月球上的地貌特征包括陨石坑、月谷、山脉、火山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月球正面的“月海”,其实并非真正的海洋,而是一片平原区域。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即每次自转与公转都需要27.3天,因此我们总是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引起了地球的潮汐现象,也影响了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
人类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月球探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
此后,人类陆续发射了多次探月任务,探索月球的深层结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
总之,月亮是我们熟悉的天体之一。
它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对人类认识宇宙和发展科学技术有重要作用,而且激发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基本资料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
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绕地球公转时间:27天7小时43分11.6秒,与自转周期相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380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0.07348×1024公斤,是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赤道上重力加速度:1.618m/s2,是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为2.38公里/秒,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表面温度:-120~+150℃。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
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
这叫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
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
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
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
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
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
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
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
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
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
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
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
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
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7~10%。
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
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
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
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
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
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
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
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
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
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
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
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
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
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
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
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
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
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
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
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
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
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
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
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6%。
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
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
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
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
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
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
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
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
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
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
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
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2小时。
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
太平洋就是月球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
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
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
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
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
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
月球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
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月球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
在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
距今41亿年前,月球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
月球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
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
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
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
距今41~39亿年前,月球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
月球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
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
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
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
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月球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月球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
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
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