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自转)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地球是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昏 线


阳 昼弧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N
(2)北京时间是: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甲·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20°E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第三节
课标
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探究1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2 地球自转的周期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湘教版 地理必修1第2章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共23张PPT)

湘教版 地理必修1第2章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共23张PPT)
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是针对地 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它们都是地球 的一部分,各占地球的一半。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 (1)原因: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②地球在运动中,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意义: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使白昼增温和夜晚降温的幅度不 至于过大,保证了地球生命的生存。
0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本节重点: 1,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2,地转偏向的原理及应用 3,地方时与时区的计算
知识梳理: 1,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特征) 2,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现象和晨昏线(晨昏线特点和晨昏线判
断方法) ②地转偏向:特点、规律、原理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
大小
当维度相同时,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当物体水 平运动速度一定时,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右侧,使物体向右偏
规律 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左侧,使物体向左偏
赤道
不受影响
地转偏向力记 忆方法
注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 方向
地转偏向 力原理的 应用
概念: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称为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 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太阳日和恒 星日
1,太阳日以太阳 为参照,相当于地 球上的点下一次看 到太阳的周期。 (因为地球饶日所 以会多转) 2,恒星日以遥远 的恒星为参照
自转线速度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所在的面始终于太阳光垂直 (2)晨昏圈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3)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经线交点

1.3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自转

1.3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自转

24时
(1)设地球自转反向,则恒星日、太阳日 如何变化?
(2)设地球公转反向,则恒星日、太阳日 如何变化? (3)设地球自转、公转都反向,则恒星日, 太阳日如何变化? (4)如何才能使恒星日周期改变?
假设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 转反向,则恒星日、太阳日如何
变化?
若地球
公转方向不
变,自转反 向,则恒星
1. 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 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
1. 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吗?
1. 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吗?
2. 地球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
日,即24小时,有何意义呢?
N
晨 昏 圈
N
晨 昏 圈
太阳直射点
晨昏圈是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
N
但地球自转的线
速度明显不同,
原因是(
)
A.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B.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3. 自转周期
3. 自转周期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3. 自转周期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笼统说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日。 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在地外的 天空找一个超然于地球自转的参考点。 按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的日的长度 有不同。
A. 北半球中纬度
)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2) 图中a、 b两点纬度相同,
但地球自转的线
速度明显不同,
原因是(
)
A.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B.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地球的运动(一)

地球的运动(一)

(二)、地方时
•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1.地方时: • 产生原因: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在同一纬度,东面总是比
西面早看到日出,因此,东面的地点总比西面的地点早。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N
S
2.时区和区时 2.时区和区时
• 1.时区: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 时区: 个时区,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15° • 2 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时间。 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时间。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自转的速度 4.自转的速度
•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线速度: • 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 纬度60度处, 60度处 纬度60度处,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角速度: • 除南北极点外, 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角速度都相等
(为15度/时). 15度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极点在地轴上,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任一纬度
任一纬度 赤道的旋 的旋转周 任一纬度的 长 旋转弧长 转周长
赤道
赤道的旋 转弧长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15 ° 小时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亚洲 亚洲
1、昼夜交替 、 2、地方时 、 3、物体水平方向发生偏转 、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昼与夜的交界线是什么? 昼与夜的交界线是什么? 2.晨昏线是什么形状的? 晨昏线是什么形状的? 晨昏线是什么形状的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是什么关系?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是什么关系? 晨昏线和经线是什么关系关系? 晨昏线和经线是什么关系关系 晨线还是昏线?

2012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自转》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2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自转》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⑪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⑭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

该力只作用于⑯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练习3:已知A(30°E,20°N)地的地方时是4:00,求B (60°W,40°N)地的地方时?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8:00
昏 线
0:00
N
晨 线 6:00
12:00
1.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0时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6时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18时
4.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
时区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区时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知经度,求时区数: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 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远日点
5.黄赤交角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赤道面:地球赤道所在平面; 23.5º (23º 26') ; 黄赤交角:______________ 66.5º (66º 34')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____________ 。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移动
夏至(6.22) ● ● 春分 (3.21) 秋分 ● (9.23) ● 冬至(12.22) 春分 ●(3.21)
23 26 ' N 0


23 26 ' S

读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次直射,南北回回线上 1.在一年里,南北回归线之间有___ 1 次直射,其他地区有___ 0 次直射。 有___
5.日期变更线

1.3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自)

1.3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自)

(2)地方时的计算
• 【方法指导】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是:某地 地方时=已知时间±4分钟×经度差 • 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 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 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 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 公式中“±”的选用:若两地同在东经度或 西经度,所求在已知东面,取“+”,反之 取“ ”。若已知为西经度,所求为东经度 则取“+”,若已知为东经度,所求为西经 度,则取“ ”。
周期
二、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五个点,分别 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读图思考】(课本P17时区和日界线) : 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央经线是每 个时区中间一条经线)? 中时区以东到180°和中时区以西到180°,分别 为那几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如何 确定?(提示:注意和15°的关系) ③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区 时:同一个时区内,区时都相同; 经度不同,区时也可能相同。
【学习目标】
1、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和 意义;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 方法 3、能运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解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昼夜现象
地球 自转
昼夜交替
2、晨昏线
夜弧
晨 昏 线 太 阳 黑夜 白天 昼弧 光 线
夜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课件

旋转中心:地轴
从侧面(视)图上看: 自西向东 方向
俯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方向 视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方向
一天(24小时)
意义
对点练习
1.判断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不正确的是(
B)
对点练习
试一试: 在右图分别用
箭头“→”表
N
示出地球自转
的方向。
画在红色标识处
N S
S
新课讲述
阅读P21第二段。说地球自转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
被地球照亮的一面是 白昼(白昼/黑夜),
未被照亮的一面是黑夜(白昼/黑夜)。
晨昏线
2.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任一地点都是白昼
昼夜现象
3.总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本身不发光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地球是不透明体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练一练 B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C A
F
1.A与B谁在黑夜,谁在白天?
概概念念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中中心心 方向 周周期期
旋转中心:地轴
从侧面(视)图上看: 自西向东 方向
俯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方向 视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方向
一天(24小时)
意意义义
地地理理意意义义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现象象? 1:昼夜交替现象
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C.地球C 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D.纬度的差异
对点练习
2.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自转(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自转(共20张PPT)
5
地球的自转还造成了那些影响?
❖ 昼夜的交替 ❖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 ❖ 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等等
6
读图思考:地球上昼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本身不发光 地球是不透明体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7
晨 线
读图思考: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的运动
昼夜交替
8
晨线: 即将进 入白昼
北极
A
夜 半B 球
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1
1
2
概念:地球围绕转轴不停的的旋转, 叫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
从不同半球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自转一周的周期: 24小时(一太阳日) 4
有什么现实中例 子来证明地球在 不停地自转吗?
想一想:
每天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东时区: 12个
中时区: 1个(也称零时区)
西时区: 12个 (注:东12区与西12区重合) 区时: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 方时,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 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东增西减)。
12
N


西 二
西 一
区区
中 时 区
东 一
东 二


区区

7.5° 7.5°
S
13
14
点拨:A、C、D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18
课堂练习
❖ 3、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 B )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
点拨:南顺北逆
19
课堂练习
4、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B
点拨:南顺北逆,自西向东

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记

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记

人教版地理七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1.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现象;3.能够解释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4.能够解释季节变化现象与五带的形成;5.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自转导入:地球自转方向思考:昼夜交替每天都在进行,但,昼夜交替是如何产生的呢?地球自转之昼夜更替:昼半球: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夜半球:没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亚里士多德: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思考: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课件演示:地球公转的特征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

但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12.22前后23.5°S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最少春分 3.21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夏至 6.22前后23.5°N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最多秋分9.23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说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学生时的难点,教师演示时一定注意地轴倾斜角度及方向,并边演示边画图,注意分解难点)活动: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内容:1.五带划分的标准: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2.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3.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4.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5.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6.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7.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湘教版必修三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33张PPT)

湘教版必修三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33张PPT)
3.不能熟练运用其基本特征做相应 的练习;
4.不理解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问题解决
一、知识拓展— —经纬网
➢纬线和经线主 要特点的比较
➢经度和纬度 的划分
➢经纬网的应用
❖经线和经度 东经116°或116°E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
的半圆
❖经线特点 1. 是半圆 2. 长度相等(约2万千米) 3. 指示南北方向 4、变化显示为东西方向 5.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平 分为两半。
B.180°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的界线
C.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几条重要的纬线
应用:
A. 0°纬线
划分南、北半球;
B.30°60°纬线
划分高中低纬度
C. 23.5°和66.5°纬线 划分五带;
即学即练
90°
135°
180°
结论 在北极图上,图 的正中心是北方,图
45° A C N 60°
8.图中,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 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 B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概况, 即方向、周期和速度,并且复习了 初中学的经纬网,还学习了昼夜交 替、地转偏向力。
课后作业
1.熟悉本课主要内容(知识点); 2.完成固学案作业; 3.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 3. 地球自转周期; 4. 掌握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5.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现象
(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
问题展示
1.不能熟练判读经纬线,并认识几 条重要的经纬线;

1.3《地球的运动》教案(湘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
1.认识地球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和时间。

2.认识地球四季产生的原因。

3.了解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同一时刻,地表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差异状况。

2.四季更替的转变。

教学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设疑: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更替呢?
演示:教材P10活动1.2.
了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和不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说一说:1.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什么转动?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所须的时间吗?
3.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活动:用箭头在下图画上地球自转的方向。

说一说:教材P10活动3.
北京与纽约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设疑:为什么一年中会有四季的变化呢?
活动:1.读教材图119认识地球绕日公转时的状况。

2.请一位同学出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
小结:地球公转时1.地轴是倾斜的。

2.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讨论:一年中广州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是什么季节?小结:略。

说一说:1.地球公转时围绕什么转?
2.地球公转时的方向?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设疑:地球表面什么地方获得太阳的热量多?
什么地方获得太阳的热量少?为什么?
演示:教材图1.20
活动:读图1.说出五带的名称。

2.五带以什么界线来划分?
3.不同温度带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
4.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5.广州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练习:地理填图册上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转

一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示意图
3月21日 A
6月22日 B
9月23日 C
D 12月22日
E 3月21日
黄赤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范围,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从A到E为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
黄赤交角度数=南或北回归线度数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6月22日 B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5、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规律:各地均为15°/h,两极点为0 (2)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地理①必修1.3《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理①必修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 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概念:地球绕其旋转轴(地轴)的运动
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南极倾向于太阳
远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北极倾向于太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思考:
北极极昼天数?
186 天?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划分:
90oN
北 纬
N
(3)规律:
o (4)重要纬线:
南 纬
0
S
90oS
重要纬线: 60oN 30oN 0o 30oS
90oN
北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南极 圈 oS 90
66o34 ′N
23o26′N
23o26 ′ S
60oS
66o34 ′ S
高 中 60o 低 纬 o 30 度 的 划 0o 分
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毛泽东《送瘟神》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栏目 导引
思考:
夸父追日时
他奔跑的方向是什么? 想追得轻松点的话,他最好在高 纬度追还是在低纬度? 航天发射基地要选择高纬还是低 纬?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
。 大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地轴 自西向东,北逆南 • 方向: 顺 • 周期: 1恒星日
• 速度
极点为零,其余地区 – 角速度: 15˚/h
–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 大 同纬度各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链接生活】 材料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N
北逆
S自西向南顺.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地轴 自西向东,北逆南 • 方向: 顺 • 周期: 恒星日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角速度:
极点为零,其他各处 相同,即15°/h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减小。极 点为零;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 。
同纬度各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
AB
D
作图练习
请给下方图中的经线标注上经度。

90˚E
90˚W
180˚

90˚E
90˚W
180˚
作图练习
请给下方图中的经线标注上经度。
0˚ 0˚

0˚ 0˚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目录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昼夜交替 • 时差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地转偏向力 •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
移动
• 四季更替和五带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地轴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
3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60o
30o
低纬度
0o
30o
中纬度
60o
高纬度
60o
90o
经 线 (1)指示方
向: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 叫子午线。 南北方向
半圆 (2)形状: 等长 (3)长度: 相交于南北两极 (4)关系: 两条经线间隔,赤道最大(每隔一 (5)间隔: 度,距离大约为111Km)向两极递 减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补充
纬 线 (1)指示方
向:
在地球仪上环绕地球仪一周且 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东西方向
圆 (2)形状: 从赤道向两极递 减 (3)长度: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4)关系: 任意两条纬线间隔,处处相等 ( 纬 (5)间隔: 度每隔一度,距离大约为111Km)
纬 度 ( 1)起点:
30o 20o 10o 0o
10o
160o 20o 30o 180o
(西经W)
本 初 子 午 线
(东经E)
东半球
3、下列地点中符合西半球、低纬度两 个条件的是 A.180°,20°N B.165°W, 25°S C.155°E,23°S D.19°W, 50°S
4、关于经度、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经线以东为西经 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 C.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 D.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 A B C D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读右图,完成 2~ 3 题。 2. C 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 时间间隔是 (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 3 分 56 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 3 分 56 秒 D.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在 A、B、 C、 D 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解析:第 2 题,C 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其 参照物是太阳, 故应为太阳日, 太阳日的时间长度为 24 小时, 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它比恒星日长 3 分 56 秒, 答案 B 正确。第 3 题,地球上的各点,除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 都为 0)外,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都相等,四 个选项中只有 D 符合要求。
答案:2.B
3.D
作图练习
请绘出地球自转方向的侧视图、北 极上空俯视图、南极上空俯视图。
图上要表示出本初子午线、东西经 90 度、
180度经线和赤道、回归线、极圈。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时差 • 地转偏向力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A、B、 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C、D、 B、 A C.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 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大, C 最小 D.B、 C、 D 三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 B 最小, C 最大, 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经 度
180o
(1)起点:
(3)规律:
(2)划分:
(4)重要经线:
西方
30o 20o 10o 0o
东方
10o 20o 30o 180o
(西经W)
本 初 子 午 线
(东经E)
0°经线
重要经线
O O
本初子午线、180 (1)东西经的划分界限是: (2)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 20 W 160 E
O
180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