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me3M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合集下载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如果发生在儿童身上这多是因为先天性色素痣继续癌变成一种表现,如果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这多数是属于原发性的恶性黑色素瘤。

这种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的黑色素细胞。

在大家的身体上广泛地分布着黑色素细胞,不管是皮肤上面的黑色素细胞还是其他身体内部器官的黑色素细胞,都是有可能发生黑色素瘤的。

这种病发病的时候主要会引起色素斑肿瘤。

二、步骤/方法:
1、这种疾病能够导致患处出现色素斑,色素斑的颜色从黑色到棕色不等。

饭桌的颜色呈现出不均匀分布,颜色可以很深也可以很浅。

色素斑的边缘看起来非常不规则,有时候这种色素斑能够很快速的就扩大,然后隆起在皮肤表面形成斑块。

2、有的有的恶性黑色素瘤则会发病时候表现为结节或者是形成肿块,这种恶性黑色素瘤在大家国家比较常见,而且是比较危险的一种。

这种结节或者是肿块具有破溃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了不破溃则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出血,再比如说导致转移。

3、有一种恶性黑色素瘤是蔓延型的,这种黑色素瘤与湿疹非常类似,但是比湿疹要严重很多。

得了这种疾病之后皮肤会呈现出湿疹样变化。

发病的部位会形成大量的不规则的色斑,在色斑的表面凹凸不平,颜色杂乱无章。

三、注意事项:
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色素瘤可以在真皮层或者是皮下组织形成,这种恶性色素瘤一般是小结节状,边界看起来非常清楚,而且外部会有包膜存在。

这种恶性黑色素瘤一般呈现出灰白色或者是蓝色,触之非常坚硬。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基本介绍
恶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来源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近 年来持续增长,成为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基因易感性、环境以及两者的相 互作用是恶性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手术切除降低恶性黑色素 瘤(尤其是低危型)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成人,偶可见于儿童。 儿童发病多与某些高危因素相关:如着色性干皮病、先天性巨大黑痣、家族性发 育不良痣综合征、有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以及长期免疫抑制治疗者。
分级
根据Clark方法,将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病理分级,以判断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 1级:原位黑色素瘤,即瘤细胞限于表皮内。 II级:侵入真皮乳头层,单个分布或少数聚集成巢。 III级:侵入乳头下血管丛,瘤细胞呈结节状,紧邻真皮网状层界面上方。 IV级:侵入真皮网状层。 V级:侵入皮下脂肪层。
原位恶性黑色素瘤
指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阶段
一.恶性雀斑样痣: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老年人,暴露部位多见,尤其以鼻、面颊、手背最 为常见。起初为一边界不规则的色素斑,直径多为几毫米,色素不均。后逐渐扩大,有些 则表现为一边扩大,另一边消退。
二.浅表扩散性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又称帕哲样原位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恶性黑色素瘤, 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70%。多发生于中年人的非暴露部位,女性以腿部多见,男性以背部 多见;皮损为边缘不规则的斑,可稍隆起。
2. 浅表扩散性恶性黑色素瘤:由帕哲样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而来,表现为局部浸润、结 节、渗出和出血等。
3. 肢端黑色素瘤:肢端原位黑色素瘤出现垂直生长时,原有色素斑中央即可出现丘疹、结节, 甚至为破溃,常易转移。
4. 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白种人第二常见的恶性黑色素瘤,占恶性黑色素瘤的3%~4%。多见 于50-60岁老年人,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开始为隆起的斑块、结节或深在结节,黑色或青 黑色,之后生长迅速,很快增大,易发生溃疡。较早发生转移,存活率低。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melanmoa)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发生于皮肤者以足底部和外阴及肛门周围多见,可以一开始即为恶性,但通常由交界痣恶变而来。

凡黑痣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生长加快或溃破、发炎和出血等常是恶变的象征。

此瘤也可发生于粘膜和内脏器官。

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可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

瘤细胞可呈多边形或梭形,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胞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

也有胞浆内没有黑色素颗粒的黑色素瘤,称为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但多巴反应可为阳性。

电镜下,则可见其胞浆内含有少数典型的黑色素小体(melanosome)或前黑色素小体(premelanosome),有助于诊断。

黑色素瘤的预后大多很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转移。

因此,本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在临床上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

黑色素瘤多数是在色素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少数发生于正常皮肤或粘膜的色素细胞。

一黑色素瘤病因具体原因不明,多数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在外伤刺激,日光照射有促发成黑色素瘤的作用。

二黑色素瘤预防(一)黑色素瘤日常预防1、随时注意色痣是否有恶变的现象是黑色素瘤的预防方法之一。

色痣一旦有恶变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

色素瘤患者应保持警惕信息包括如下:色痣体积增大,色素或深或变浅;色痣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色痣无故疼痛或不适,表面有少量的渗出物;色痣区域淋巴结肿大,隐约可见蓝黑色。

这也是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预防措施。

2、对于发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及早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

容易摩擦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并尽早全部切除,以预防恶性黑色素瘤的出现。

如儿童大毛痣在腰部,在未恶变前可在大毛痣中部尽量切除主要部分,两侧缝合,等黑色素瘤患者的周围皮肤拉松后,再切除其余部分,直到全部切除黑痣为止。

每次切除的标本务必送病理检查。

若有恶变,应全部切除,行植皮术。

3、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与黑色素瘤的发病关系紧密,因此,黑色素瘤如何预防还要注意在夏天要戴帽子,戴墨镜,撑伞,要搽防晒霜。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健康宣讲课件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健康宣讲课件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健康宣讲 课件
目录 什么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 如何预防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如何自我检查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如何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什么是皮肤恶 性黑色素瘤?
什么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答案: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 肿瘤转移而引起的 癌症。
答案:治疗方法因个人情况和肿瘤病变 程度而异。通常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 术、射线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治疗前先 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统计数据:在所有皮肤恶性肿 瘤中,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 虽然不高,但是致死率非常高 ,其致死率占50%左右,是其它 皮肤癌致死率的20倍以上。
如何预防皮肤 恶性黑色素瘤
如何预防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答案:
如何自我检 查皮肤恶性黑
色素瘤
如何自我检查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答案:
如何治疗皮肤 恶性黑色素瘤
如何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什么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症状:黑褐色或黑色的小痣或癣状皮疹 ,边界不明显,表面容易破溃出血,就 诊时常伴有皮肤瘙痒感,但有时可能无 症状,病变部位通常是躯干或四肢等日 晒部位。
皮肤恶性黑色 素瘤的危害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危害
答案: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会恶化到其它身体部位,对 全身造成危害,并可导致死亡 。

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

概述
(3)肢端雀斑样原位黑色素瘤。
2.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 当病灶 宽度增至4~5mm时,不典型黑素细胞巢常向下侵入真皮并具 有恶性行为,此时称为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分为4类: (1)恶性雀斑样痣性黑素瘤(lentigo maligna melanoma)是由恶 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生长而来,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常在原有 损害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或数个蓝黑色结节,表示已向真皮内侵 袭性生长。虽然其整个生长过程较为缓慢,但一旦发展为恶性 黑色素瘤,则其预后并不比其他型黑色素瘤好。
恶性黑素瘤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malignant melanoma
别名
恶性黑色素瘤;amelanotic malignantme lanoma;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malignant melanoma in situ;malignant melanoma of skin;黑素肉瘤;皮肤恶性黑瘤;侵袭性恶性黑色 素瘤;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原位恶性黑色素瘤
流行病学
据统计。12岁以下儿童的发病者仅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4.2%。 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缓慢,恶 性程度较低;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生长迅速, 恶性程度较高,易有早期转移。 我国较少见,但近年来与国外类似,有增加趋势。据上海市 统计(1972~1979),发病率男性每年为0.5/10万,女性每年为 0.4/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与1963~1965年统计(男性 每年为0.26/10万,女性每年为0.36/10万)比较,近乎增加1倍。
流行病学
世界各地均有,总发病率每年约为2/10万。白种人比有色人 种多见。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发病率最高,达每年16.4/10万。恶 性黑素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3%,皮肤肿瘤的20%,尸检例 的0.16%。国外统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黑色素瘤的 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逐步升高,最新诊断为黑色素瘤的 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并以发病率每年3%~8%的比例增多。黑色素 瘤正成为皮肤的首位致死性疾病。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30岁以 上的成人和老年人,儿童罕见。

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治疗进展引言皮肤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中的恶性肿瘤。

随着人类对皮肤癌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其组织学分类和治疗方法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进展。

本文将着重介绍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以及当前的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来源,皮肤恶性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基底细胞皮肤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基底细胞皮肤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下的基底细胞。

其组织学特点为实变性细胞突出,似生长于血管界限之下,形成团块状。

BCC恶性程度较低,通常不具有远处转移倾向,但若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侵蚀性生长,导致局部破坏。

2.鳞状细胞皮肤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细胞皮肤癌是指源自表皮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组织学特点为呈贴片状或乳头状生长,细胞质丰富,核分裂活跃。

SCC的患病率较高,且有一定的转移倾向,特别是在病情晚期,远处转移的几率会增加。

3.黑色素瘤(Melanoma)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是最具有恶性潜力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

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多呈梭形,核大而异型。

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长期隐匿,直到出现远处转移才被发现。

早期诊断对黑色素瘤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为了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研究人员在治疗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进展。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尤其适用于BCC和SCC。

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对于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在早期阶段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晚期阶段,手术切除不能根治。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者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它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分裂和生长。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控制肿瘤和减轻症状有效,但对于远处转移的肿瘤效果有限。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恶性肿瘤,皮肤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占到90%1。

研究证实早期诊断、规范的诊治流程是改善MM预后的关键因素。

疾病概述恶性黑素瘤危险因素包括肤色、种族、日光照射、局部外伤等。

部分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色素痣。

由于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较为多见,所以对于发生于手脚的色素痣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当原有色素痣有明显变化,直径大于3mm时。

年龄越大,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有变化或位于高危部位的色素痣。

对于先天性色素痣,如果面积较大,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中年以后先天性色素痣出现变化时。

这里要强调,色素痣不能采用激光、冷冻或化学药品治疗,一方面美观效果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会失去及时明确诊断的机会。

早期恶性黑素瘤及其它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很容易与色素痣混淆。

如果要去除色素痣,请选择美容切除加病理检查。

[1-2]临床及病理特征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

早期恶性黑素瘤多为黑色斑片,随着病情加重,斑片可以隆起变大,逐渐形成结节,还可以发生溃疡。

部分恶黑呈现皮肤色,又叫作无色素的恶性黑素瘤。

欧美高加索白种人最常见的是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从病理上看主要是以水平侵袭为主。

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最常见,其中一半病例会累及指趾甲和指趾远端组织,另一半发生于掌跖等部位。

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早期多为水平增生侵袭,晚期可以形成结节垂直侵袭。

中国人粘膜恶黑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故而还要重视粘膜部位的黑斑。

对于头面部反复切除仍复发的“色素痣”,要考虑恶性雀斑样痣的可能[3-4]。

疾病诊断(一)MM的临床甄别早期MM 规范诊治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所以及早、准确排查出MM皮损临床意义重大。

临床甄别MM主要依靠ABCDE鉴别诊断体系2:A(Asymmetry),皮损不对称; B (Border),边界不规则;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5mm以上;E(Elivation),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其临床症状最初表现为棕色或蓝黑色的小点,癌肿瘤大小 不一,质地坚韧无毛,容易破溃;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 度高,预后较差。
பைடு நூலகம் 那患了恶性黑色素瘤怎么办?
如果恶性黑色素瘤在早期就被确诊的话,一般的 治疗方式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联合生知免疫治 疗巩固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症状容易被人忽视,又及 易发生转移,因此,大多数患者在检查诊断时已 到了中晚期。但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恶性 黑色素瘤对单独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治疗 效果甚不敏感,直到生物免疫治疗出现后,这种 情况才有所改善。
什么是生物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的研究成果,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 肿瘤基因入手通过调动人体的天然免疫系 统或扩增人体自身的靶向性较强的抗肿瘤 因子来实现防治肿瘤的目的。
生物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可单独运用,也可 联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共同运用,可以 达到强强结合,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的疗效。
祝早日康复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多 发生于皮肤与邻近皮肤的黏膜,又被称为皮肤恶性黑色素 瘤。 原本在我国的发病率相比其它国家较底,但是随着环境的 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压力加重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正呈 日渐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以成年人居多,该病可泛发于 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女性的四肢与男性的躯干最为常见。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概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

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

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

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

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

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

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内(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内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瘤穿透真皮网状层,但未达皮下组织;V度:肿瘤侵达皮下组织。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一、流行病学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该病起病隐袭、高度恶性、预后很差,临床上也比较少见,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1%左右。

恶性黑色素瘤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该病多发生于白色人种,尤其是有日晒史的人群,美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0-15/10万,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的年发病率高达16/10万,而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4-0.5/10万。

但是近年来,不论国内或国外,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均在不断上升。

同样,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恶性黑色素瘤死亡率最高(5-6/10万),中国和日本较低(约0.2/10万)。

二、临床表现(一)发生部位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女性的四肢和男性的躯干,多发生于皮肤和邻近皮肤的粘膜,故而也常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亦可见于眼球的色素膜、脑膜的脉络膜丛、以及消化道粘膜等皮肤以外的部位。

皮肤黑色素瘤起源于与黑色素细胞有关的皮损,起初通常为棕色或蓝黑色小点,呈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质韧无毛,大小不等,迅速破溃,沿淋巴管可见细线状色素沉着,围绕原发灶可出现多发的隆起型卫星结节。

(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分型:1.表浅播散型黑色素瘤(SSM):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70%,早期为扁平状,至垂直生长期时皮损进一步增大,周边呈锯齿状。

2.结节型黑色素瘤(NM):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15-30%,侵袭性较强,颜色较深,多为蓝黑色,类似血泡或血管瘤,也有红色、灰色、紫色,甚至无色。

3.雀斑型黑色素瘤(LMM):较少见,约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4-10%,几乎均局限于头颈部,多为棕黄色皮损,周边纤细迂曲,呈锯齿状,较少出现转移。

4.肢端雀斑型黑色素瘤(ALM):仅占所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2-8%,病变特征性出现于手掌、足底或甲床下,呈棕黄色或褐色,可突然出现颜色改变。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简称恶黑,是指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在免疫缺陷、遗传因素及多种理化因素等影响下恶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

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在皮肤、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黏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及脑膜的脉络膜等处。

由于本病多发生于皮肤,也称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肝、冒肠、脑。

一、发病特点(1)白皮肤、金色或红色头发、蓝眼睛的人较其他人更易患本病。

(2)有黑痣和雀斑等色素沉着的部位易发生恶性黑色素瘤。

(3)本病高发年龄为30~60岁。

二、临床表现(1)颜色: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色,混杂不匀。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因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粗糙,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病灶可高出皮表。

(4)感觉异常:局部有发痒灼痛或压痛。

(5)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三、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手术。

扩大切除手术的安全边缘应根据病理报告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决定。

(2)生物治疗: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杀死机体内残存肿瘤细胞,应使用生物治疗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3)放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放疗并不敏感,除了对早期的雀斑型黑色素瘤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疗。

对皮肤和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者可辅助放疗。

(4)化学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药物多不敏感,但由于大多数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存在多器官转移,全身化疗是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姑息治疗的手段之一。

四、健康教育要求(1)教育内容的要求:教会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治疗原则、药物知识、并发症、自我护理方法,以及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心理暗示法、音乐疗法。

(2)选择健康教育方法:采用一对一交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在50%以上的家族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中检测到了抑癌基因P16突变。99%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与 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及遗传因素作用的积累有关。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 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随着增大,损害 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也可呈蕈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 、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如向皮 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如向周围扩散时, 尚可出现卫星状损害。
恶性雀 斑样痣 性黑素

辅助检查及诊断
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在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
辅助检查及诊断
Asymmetry:不对称性
Border:弥散状边缘
辅助检查及诊断
Color:颜色不均
Diameter:直径>6mm
辅助检查及诊断
Enlargement:增大或进展趋势
治疗要点
1.手术治疗 对原位肿瘤,彻底切除是惟一最佳方案。 2.选择性淋巴结切除(ELND) 3.化疗 适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但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α-2b干扰素皮下小剂量长期注射可降低皮损深度>
1.5cm恶黑的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5.放射疗法 对Ⅳ期患者减轻内脏转移引起的压迫症状有
分类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二者又可分为3型。
分类
1.原位 恶性黑 色素瘤
2.侵袭 性恶性 黑色素

恶性雀 斑痣(
4-10% )
浅表扩 散性原 位黑色 素瘤( 70%)
肢端雀 斑样原 位黑色 素瘤( 2-8%)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得治疗概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就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得黑素细胞得恶性肿瘤。

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得粘膜,眼球得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得脉络膜等处。

约90%得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得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与日本得发病率较低。

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得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得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

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得增长速度。

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得昆士兰地区与美国西南部地区就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与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

恶性黑色素瘤得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就是一个重要得环境因素。

就宿主而言,原先得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得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就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得重要危险因素。

特殊基因得突变(尤其就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二、病理特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得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得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得基底膜内(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内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瘤穿透真皮网状层,但未达皮下组织;V度:肿瘤侵达皮下组织。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痣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痣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痣相信大家对于恶性黑色素痣还是不太熟悉吧,恶性黑色素痣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是由于恶性黑色素痣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恶性黑色素痣的信息,恶性黑色素痣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形象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所以我们要及时去治疗这种症状,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痣。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简称恶黑,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当妊娠时发展更快。

在外伤、不彻底切除或切取活检的刺激下可迅速出现卫星结节及转移。

黑色素细胞起源于胚胎的神经嵴,而神经嵴又分化为皮肤、眼球及神经系统等。

故恶黑除多发生于皮肤外也偶发于眼球、消化道、生殖系统等皮肤外部位。

发生机制不详,部分由交界痣等色素痣恶变而来,大部分发生在没有色素痣的基础上。

目前认为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种族(白色人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色人种)、外伤、激素及病毒等有关。

其病理学特点是镜下可见表皮内有呈多形性、核大且异型明显、多巴及酪氨酸试验强阳性出黑色素瘤细胞,呈巢状分布,可向各个方向扩散并侵入深部组织,但也有无黑色素者,对此类无黑色素型恶黑可做银染色检查。

恶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第一型是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最多见。

表现为病变呈扁平状,可稍高出于皮肤,多为黑色,偶尔也可为棕色、红色乃至白色。

病变以四周扩散为主,预后较好。

第二型为结节型恶黑,多为皮肤上1—2cm的结节,黑色素较多。

预后较第一型差。

第三型为雀斑型黑色素瘤,少见。

在雀斑的基础上出现病变增厚、颜色加深。

预后最好。

可以ABCD法来早期发现恶黑:病灶外观不对称(asymmetry)、边缘不规则或边界不清(border irregularity)、色彩斑驳(colorvariegation)、直径大于0.6cm(diameter)。

凡正常的皮肤上出现黑色病损或原有的雀斑、痣等在短期内扩大并有色素加深、病损隆起呈结节状、破溃或呈菜花样+等表+现者应高度警惕。

皮肤科恶性黑素瘤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恶性黑素瘤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恶性黑素瘤的诊疗护理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高度恶性肿瘤,中老年多见,多见于足底、小腿、指(趾)间、手掌指甲下、甲、头皮、颈部和外阴等部位。

该病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差。

恶性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与老年人,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黑素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其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

起源于黑色素痣的多见于年轻人,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发生转移较早。

【病因及发病机制】该病的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多方面因素。

①细胞色素痣。

②日光暴晒:男性躯干,尤其是上背部是最多见的部位,女性更多见于小腿和上背部。

③种族与遗传:研究显示,约10%的恶性黑素瘤患者有家族史。

白色人种的恶性黑素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色人种。

④外伤与刺激:某些外伤或不良刺激可促使黑色素痣恶变。

⑤性别与激素因素。

⑥病毒感染:有研究者在田鼠和人的恶性黑素瘤细胞中发现病毒样颗粒。

【临床类型及表现】本病初起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泽常不均匀,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以后可逐渐扩大,隆起成斑块、结节或肿块,甚至溃破、出血,最后发生转移。

目前国际上采纳Clark 在1957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临床上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恶性雀斑样黑素瘤(LMM):占全部黑素瘤的8%~12%,90%位于头颈部,多见于50 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此型病变发生于原有的黑点,崔斑呈扁平状,斑内如有结节状发生提示有黑素瘤的变性。

(2)表浅扩散性黑素瘤(SMM):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黑素瘤的50%~70%,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女性多见于下肢,男性多见于躯干和颈部。

(3)结节性黑素瘤(NMM):占全部黑素瘤的15%,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足底。

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可呈黯黑、蓝黑或灰色结节。

可发生出血或形成溃疡,或隆起如菜花状。

此型恶性程度高,进展快,5年存活率为50%~60%。

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高俊峰
【期刊名称】《电子显微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若早期切除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50%。

该肿瘤可发自正常皮肤或内脏,多由色素性皮肤病黑痣恶性增生形成。

在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初起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斑或原有黑痣,短
期增生较快形成隆起或斑块,色素加深,周围出现炎性反应,继而由结节发展成菜花状。

本文观察了五例恶性黑素瘤病人的皮肤黑痣结节,现将超微病变总结如下:瘤细胞形
态多样,低倍为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其中有亮细胞和暗细胞(图1)。

细胞核大,常染色
质丰富,异染色质少而聚集成块,核膜多处内陷,有的呈分叶核,有的呈畸形核(图3),常见到核分裂。

【总页数】1页(P69)
【作者】高俊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02
【相关文献】
1.人体各部位皮肤黑素细胞的分布及超微结构观察 [J], 周慧君;李江
2.国人皮肤麦克尔细胞及其颗粒和亮小泡的超微结构观察 [J], 林超华;染艳屏
3.国人皮肤麦克尔细胞及其颗粒和亮小泡的超微结构观察 [J], 林超华
4.枸杞多糖减轻长波紫外线辐射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J], 王发选;宋琦如
5.皮肤恶性黑素瘤与Zhi细胞Zhi中Ag—NOR的观察 [J], 侯建新;李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elogenin: X,Y CSF1PO: 12 D13S317: 8,13 D16S539: 9,12 D5S818: 11 D7S820: 9,12 THO1: 8 TPOX: 8,9 vWA: 15,16
AK-1, 1 ES-D, 1 G6PD, B GLO-I, 1-2 Me-2, 1 PGM1, 1 PGM3, 1
三、细胞简介
General information
Cell line Keygen No Organism Tissue Morphology Culture Properties Derivation
Tumorigenic Biosafety Level
Malme-3M KG416 Homo sapiens, human malignant melanoma; Derived from metastatic site: lung mixed mixed adherent-suspension This is one of an extensive series of human tumor line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J. Fogh. This melanoma cell li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same patient as Malme-3, a normal skin fibroblast. Yes 1
Malme-3M 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Cat Number:KG416 For Research Use Only
一、组成
组份 细胞一瓶 细胞说明书 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KG416 25cm2 1份 1份
说明书修改日期:20160805
二、客户自备试剂
1、PBS (凯基货号:KGB5001) 2、Incomplete growth medium (凯基货号:KGM12200) 3、0.25%(W/V)Trypsin-0.53mM EDTA (凯基货号:KGY0012) 4、FBS
1.Remove to a centrifuge tube. 2.Briefly rinse the cell layer with 0.25% (w/v) Trypsin-0.53mM EDTA solution to remove all traces of serum that contains trypsin inhibitor. 3.Add 2.0 to 3.0mL of Trypsin-EDTA solution to flask and observe cells under an inverted microscope until cell layer is dispersed (usually within 5 to 15 minutes). Note: To avoid clumping do not agitate the cells by hitting or shaking the flask while waiting for the cells to detach. Cell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tach may be placed at 37°C to facilitate dispersal. 4.Add 6.0 to 8.0 mL of complete growth medium and aspirate cells by gently pipetting. 5.To remove trypsin-EDTA solution, transfer cell suspension to the centrifuge tube with the medium and cells from step #1 and spin at approximately 125 x g for 5 to 10 minutes. 6.Discard supernatant and resuspend cells in fresh growth medium. Add appropriate aliquots of cell suspension to new culture vessels. 7.Incubate cultures at 37°C. Subcultivation Ratio: A subcultivation ratio of 1:2 to 1:4 is recommended Medium Renewal: Two to three times weekly
Cell Culture Data
Complete Growth Medium Culture Conditions Subculturing:
Cryopreservation
IMDM+20%FBS+P/S
Temperature: 37°C Atmosphere: air, 95%; carbon dioxide (CO2), 5%
Freeze medium: Complete growth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 (v/v) DMSO Storage temperature: liquid nitrfic Data
STR Profile Isoenzym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