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绪论(优质
社会医学绪论
1
六、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社会学(Medical Sociology)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 (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 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两者都以社 会因素作为重要研究内容。其区别在于: (1)学科性质不同;
(2)起源及时代背景不同;
1
二、社会医学的性质
1、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医学 ╋ 社会科学 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 生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问题。 2、学科的发展方向: 不断分化: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度综合(交叉):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3、关于交叉学科的特点: 着眼于社会生产实践。
1
三、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1
七、社会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医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1、维护及促进人类健康的需要 城市化 社会卫生问题 社会医学 一般认为,社会医学产生于欧洲,这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 密切关系 2、社会医学实践 对医学发展及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作用 国外:社会医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至20世 50年代是低潮期(细菌的发现、抗菌素的研 制成功), 60年代又一发展高潮(慢性病) 国内:30年代萌芽,80年代创立和发展,一批有影 响的课题和研究成果。
1
(二)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
(1)社会因素 疾病、健康问题 危险因素分析:社会流行病学
(2)社会因素 疾病、健康问题 病因分析:临床社会医学
1
Dever氏病因分类法
综合内因
成熟老化 社会 心理 环境因素 自然
职 业 危险因素 行 为 生活方式 消费形式
1
生物遗传
遗传 康复
健
康
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绪论PPT
▪ 每年全世界每年新发1000万例左右,中国占10%左右; ▪ 存在严重的社会歧视现象;
▪ 常见人群:农民工、贫困人口;也是初三、高三学生以及高校大学 新生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 病因清楚,诊断简单,治疗方案由WHO推荐,而且实行免费治疗,
▪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停止或开始就转结核病发病率、 患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2020/2/9
22
4. 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
(feature and cy of social medicine)
▪ 应用性学科
▪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 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 即通过控 制“社会因素”,减少疾病,增进健康,……。
9
案例一
结核病相关证据(Tuberculosis Facts)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以潜伏期长、 致死率高为主要特征,与艾滋病、疟疾一起,至今仍然是严重危害 着全球人类健康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
此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保护人民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2020/2/9
16
?问题?
1. 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可能因素 2. 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应包括哪些内容
2020/2/9
17
2. Main Contents of Social Medicine
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进一步增长及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密度剧增,为结核
分枝杆菌创造了新的有利传播环境。目前,虽然抗生素可对结核病进行有
效治疗,但由于耐药结核杆菌出现,使全球结核病防控面临挑战,如何阻
断结核病传播,防止其进一步向耐药及高致病性方向进化,是亟待解决的
社会医学
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社会医学的基本概念一、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在我国,社会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发展起来的。
例如:脚气病;例如:AIDS;例如:职业病。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社会医学要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人口素质、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诊断”。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例如:产后抑郁症。
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采取抗生素、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灭鼠等社会卫生措施,使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努力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健康为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第二节社会医学的性质与任务一、人的两重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一方面,由于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种多样,而且社会因素的重要作用日益被得到关注;另一方面,这些因素又常常互为因果、交互综合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因此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需要从人的这两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上进行探索。
客观上要求医学与社会学、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社会医学就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
社会医学绪论-第一讲课件
二、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内容、任务
1、学科性质:
社会医学:属于医学分支, 属医学范畴,它综合了生物 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 质。
2、研究对象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 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 的关系。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 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社会医学 研究重点有什么样的变化?
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给社区下的定义为:社区 是若干社会群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 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3、医学社会学 medical sociology
研究社会因素及其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影响。采用 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卫生工作和医学 实践。
健康和疾病的社会特征、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利用者 的社会行为、卫生组织和机构的社会功能、卫生服 务的社会模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系统与其他相关 系统的关系
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医患关系、医院的科层和 权威、信息的沟通和流转、人力
社会医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4、卫生事业管理学 health care management
研究如何通过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更好地组 织和提供卫生服务,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和卫生事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比较医疗机构管理、经营机制 医疗服务的组织、提供和管制、服务计划、实施和
3、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医学家同样注意到了环境及精神因素对健康 的影响:
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50年代:《保健组织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成立
保健组织教研组 80年代:卫生部成立6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社
会医学成为主干课程 90%以上的医学院开设了社会医学课程
【课件-社会医学】_1-社会医学绪论_
三、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
德国—— , 1
医学家诺尔曼(1813-1908年) 病理学家魏尔啸(1821-1902年)
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医学”; “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 苏联——列宁(1870-1924年)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 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与 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 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 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三、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具有社会属性群体
三、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协助政府和卫生 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即开 出社会医学大“处方”。
社会医学研究院
社会卫生学教研室,研究社会医学问题
四、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四、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及精 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现存最早的医书 《黄帝内经》中就有气候改变、饮食起 居及精神因素等与疾病有关的论点。西 周初期我国就建立了社会医事组织。汉 朝设立了为贫民看病的机构。南宋元嘉 20年(公元443年)设“医学”,置太 医博士及助教,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医学 学校。
一、社会医学的性质
交叉学科
生物医学:疾病和健康,生物学原因和后果, 物 理和化学疗法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学原和后果,社会 措施社会医学
健康 vs. 疾病
社会医学的知识来源:
社会医学 知识来源
社会医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1)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2.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状况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③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常见病的社会防治⑥促进人群健康⑦加强社会医学教育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及病理学家魏尔啸都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课后习题:1.填空题(1)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2.单选题(1)社会医学概念是谁第一次提出来的(A)A.盖林B.魏尔啸C.格罗蒂扬D.彼得·弗兰克(2)社会医学是(D)A.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3.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2)医学社会学4.问答题(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答: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常见病的社会防治;加强社会医学教育;促进人群健康(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答:实践性;政策性;社会性;创新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2)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和医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即医学方法论)2.医学模式的特点:①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②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③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④医学模式发展的动态性3.医学模式的作用:①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②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③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4.医学模式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机械论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①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②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③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深化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⑥卫生保健实践的启示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①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②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一)对卫生事业的影响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健康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成了大卫生观形成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③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④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②现代型的医学人才就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③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四)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由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由偏重个体诊治向更加重视群体健康防护转变,由着眼于分析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向综合性多因素分析转变,由单纯性治疗向兼顾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转变(五)对预防医学的影响9.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课后习题:1,填空题(1)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社会医学第五版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1.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
2.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学科;从医学思维和观念的角度,社会医学具有方法学科的特点。
3.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社会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目的。
4.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因素、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三个层面。
5.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生物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学科更有生命力。
6.1848年,盖琳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二、选择题1. 提出“医学是门社会科学,政治从广义上讲就是医学罢了”观点的是(A. )A.魏尔啸B.诺尔曼C.盖林D.希波克拉底E.恩格尔2. 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的是(E)A .卫生服务状况B.卫生行为C.社会卫生政策D.社会危险因素E.临床诊治方法3. 社会医学是(D )A.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边缘学科E.以上答案均不是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趋向于(C )A.生产性B.盈利性C.公益性D.福利性E.以上答案均不对5.盖林(Guerin)是(D )A.德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法国人E.瑞典人6.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B.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规律C.卫生政策制定D. 社会发展规律E.个人卫生状况7.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人群是(B )A.患者人群B.全体居民C.社区中的疾病群体D.潜在的患者人群E.传染病人群8.社会医学的研究目的是(E)A.帮助政府制定政策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C.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D.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E.比较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三、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四、问答题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3.结合专业实际谈谈学习社会医学的意义。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的定义:就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以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的积极全面发展。
2.目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群健康,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
3.性质: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4.内容:研究社会健康状况;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研究内容的演变:第一次卫生革命以防止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第二次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为主要目标;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我国社会医学的任务:倡导积极地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健康;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7.社会发展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卫生事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健康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8.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9.社会医学的基本观点: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疾病、健康的社会决定性;积极地健康观;大健康观;高危险性观点;健康公平观。
10.高危险性:是指对人群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和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和高危反应。
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到疾病侵扰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妇幼、老年、流动、贫困人口,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人群、处于高危生产、生活环境的人群。
高危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
高危反应:是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或耐受,当身心和社会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后,导致一些疾病。
11.健康状况的公平性:是指不同收入、种族、性别的人群应当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健康水平,主要用不同人群的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发病率、患病率等指标来评价。
《社会医学绪论》课件
社会医学的起源
社会医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工业化和城 市化加速,人们开始关注社会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早期的社会医学研究主要集中 在城市卫生和环境卫生方面, 如霍乱和瘟疫的传播和控制。
社会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 国医生巴斯德和英国医生南丁 格尔等人的研究和实践。
社会医学的发展阶段
《社会医学绪论》ppt课件
目录
• 社会医学的定义与性质 • 社会医学的发展历程 •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社会医学的核心理论 • 社会医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社会医学的定义与性质
社会医学的概念
社会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卫生服务来促进人类健康。
20世纪初,社会医学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开始在大
学和医学院校开设课程。
20世纪中期,社会医学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涉及社会因素、心理 因素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 化的发展,社会医学开始关注跨 文化、跨地域和跨国界的健康问
题。
社会医学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社会医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 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如公 共卫生、预防医学、社会学、心理学 等。
加强跨学科合作
社会医学需要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 学等多学科进行合作,共同研究人类健
康问题。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社会 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深化理论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会医学的理论体系,为 社会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拓展应用领域
将社会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更广 泛的领域,如企业健康管理、社区健 康服务、国际卫生合作等。
北医《社会医学学习指导》重点归纳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1.【了解】㈠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
㈡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认为,应当将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这次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㈢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提出社会卫生学的理论,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医学的作用:①了解某一个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
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摒弃“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3.【了解】社会医学的任务:①评价健康状况②开发和应用评价理论和方法③探索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④为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⑤多学科、多层次合作。
4.【了解】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5.【了解】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6.【了解】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7.【熟练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
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各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
2.【了解】机械论医学模式:15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拉美特里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北医《社会医学学习指导》重点归纳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1.【了解】㈠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
㈡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认为,应当将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这次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㈢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提出社会卫生学的理论,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医学的作用:①了解某一个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
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摒弃“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3.【了解】社会医学的任务:①评价健康状况②开发和应用评价理论和方法③探索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④为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⑤多学科、多层次合作。
4.【了解】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5.【了解】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6.【了解】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7.【熟练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
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各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
2.【了解】机械论医学模式:15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拉美特里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医学定义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经济状况和社会卫生条件人口状况卫生服务卫生行为居民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有哪些?1、2——社会诊断3、社会卫生对策及措施社会处方三、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现代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促进人群健康5、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6、常见病社会防治四、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人物与事件萌芽时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德国社会卫生学家:弗兰克悲惨的生活是疾病的温床;<全国医学监督体制>: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第一个提出社会卫生措施建立和发展法国医生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建议将分散的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构成一个整体: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任何社会都应对居民的健康负责政治学是广义上的医学实现医学目标的最好的办法是将医学和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德国格罗蒂杨提出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和概念;<社会病理学>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第二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和观点一、健康、高危险性、健康公平、社会诊断、社会处方、大卫生的概念1、健康: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况。
高危险性:对人群健康产生有害作用和不利作用的高可能性。
高危环境:对人体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高危反应:个别人发生了严重疾病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
高危人群:易收疾病侵扰的人群2、健康公平: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种族、民族、地理及年龄间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同等的健康权利。
社会医学绪论
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社会医学研究的特殊性和复 杂性。
关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 伦理性。
社会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健康优先战略
将健康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政府 、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和参与健康促 进工作。
社会医学研究涉及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关注社会因素对健 康和疾病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
社会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因素对慢性病、传染病、精神疾病等的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社会医学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生物医学是研究生物体本身及其与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社会医学则更 注重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健康不平等的原因
健康不平等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不平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职业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等。这些因素导致不同社会经济地位 的人群在获取医疗保健、营养和健康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03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描述性研究
对某一特定人群或特定卫生问题的分布、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因素 等进行的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精神健康问题
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精 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抑郁症、 焦虑症等。
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提供科学依据
01
社会医学研究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
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指导政策制定
02
社会医学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如预防策略
、干预措施等。
评估政策效果
。
社会医学与生物医学相互补充,共同构 成全面医学的概念。生物医学为社会医 学提供了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支持,而 社会医学则能够弥补生物医学在解释健
社会医学重点笔记(1)
14、我国主要的卫生问题:防病治病形式严峻;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配置不合理;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卫生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强。
15、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 社会参与。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健康危险因素是指: 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 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 性的一种技术。 (从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
(从)治疗→预防;技术→社会;院内→院外;生理→心理(服务)
6、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正确的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生物、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
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评价结果的四种类型
健康型 自创危险因素型
评价年龄 <实际年龄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
社区 博 闻— 博学—博
W/ X) 爱* C+
`' f7 X' G
评价年龄 >实际年龄,评价年龄 与增长年龄差距大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
\0 G/ 社区)
@4 t6 a& e
历史危险因素型 少量危险型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问题观察、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 2、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 3、目前谈到的医学模式转变是指: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4、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阶段。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