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共49页
《资本论》三卷理论体系框架
第二篇:资本的周转
• 在第二篇中马克思把个别资本的运动作为 一个周期的,不断反复进行的循环,即资 本周转来研究,阐述了科学的资本周转理 论。
• 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 周转速度会加快,资本家可以获得更多的 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会提高。
《资本论》三卷理论体系框架
• 提高剩余价值率有两种方法:绝对 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 存在着辩证关系。
•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 式,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 资就表现为劳动价值或价格。
《资本论》三卷理论体系框架
第七篇:资本积累理论
• 阐述了资本的积累理论,分析了资本家和雇佣工 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发展及其变化趋势,揭示资本 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
《资本论》三卷理论体系框架
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 马克思对个别资本运动的分析集中在第二 卷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其中第一篇主要研 究了资本循环中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连 续性,阐述了科学的资本循环理论。
• 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要依次经历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 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保存和 增殖自身的价值,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 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形成商 品的使用价值;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形式,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 • 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 值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资本论》讲解 第三卷(下)
《资本论》讲解第三卷(下)1. 引言本文是《资本论》讲解的第三卷(下),即对《资本论》第三卷的内容进行解析和讨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之一,也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其中第三卷主要讨论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
2. 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再生产是指资本家通过投资、生产和销售产品来维持和扩大资本的过程。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和其内在的矛盾。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再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为了追求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再生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资本的再生产,即通过投资和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实现资本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个人消费资本的再生产,即通过工资和利润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如经济周期和萧条。
3. 资本的扩大资本的扩大是指资本家通过积累和再投资来增加资本的数量和规模。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系统地分析了资本的扩大过程和其规律。
他指出,资本的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在动力,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资本的扩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家通过重新投资利润来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资本家通过资本的集中和垄断来实现资本的扩大。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大和垄断导致了社会财富的极大集中和不平等。
4.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在讲解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的过程中,马克思也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种矛盾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断积累和加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危机的形式有多样性,如经济周期的波动、资产泡沫的破裂、金融危机的爆发等。
这些危机不仅对经济本身产生影响,还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产生巨大冲击。
5. 总结《资本论》第三卷(下)是对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进行详细讲解的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文档资料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价值的分配就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 个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就是马克思对利润的转 化形式都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既分析 转化的现象,又揭示了现象掩盖的本质, 既从本质到现象,又透过现象看本质。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 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 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 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 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 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 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 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包括从 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 为三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 本)”,共五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6—18章,重点考察和分析了商 业资本的作用和特点,商业利润的形成 及商业资本周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 及商业资本的周转问题。这一部分是本 篇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全称《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全书共三卷,以为中心,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中以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资本论三卷主要内容》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2]。
《资本论课件》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6.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 a、商业工人的情况,一方面与其他工人一样,是雇
佣工人(P),另一方面,它与产业工人也存在着差别, 即他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尽管商业工人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 工人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 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 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的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
②生产价格的形成 产品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才能使各
部门获得相同的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就是生产价格。
9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③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实际上是
本和货币资本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生息 资本投入流通就是作为资本,成为资本商品。 ②生息资本的特征: a、生息资本的贷放行为不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b、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都不是资本现实循环过 程中的行为; c、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 充分发展。
24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 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加价而获得的。实际 上,它是通过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获得。产业资本家按低 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 出售。 ③商业资本家参与P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 实际生产价格=K+P+h(这里,P代表产业利润,h代 表商业利润)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1.第三卷的研究对象、中心
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
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这具体形式包括: 其一,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其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其三,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社会价值、个别 价值、平均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等。
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回事情。
⑷利润率下降会加速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
3.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矛盾。 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C.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⑴资本过剩的含义。 ⑵资本过剩与经济危机。 ⑶资本过剩包含着商品过剩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限制的小结。
2.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方式并使资 本关系神秘化。 ⑴使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的生产
方式进一步发展。
⑵利润率作为表示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比 率模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⑵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润率
A.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
资本的价值余额。
B.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 比率或关系。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的前提。 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历史起点。 ⑵利润率包含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的新 的规定。
⑸对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理论观点的评述。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10)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5)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9)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1)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5)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7)本篇小结 (29)基本概念: (29)复习题: (29)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30)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1)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3)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6)本篇小结 (37)基本概念: (37)复习题: (37)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8)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8)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9)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2)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2)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3)本篇小结 (43)基本概念: (43)复习题: (43)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资本论3卷讲稿
第四讲《资本论》第三卷学习1、《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生产总过程,它以利润范畴为轴心展开的分配过程,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2.其内容分为四部分:一、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分述)(第一---四篇)二、生息资本和利息(分述)(五篇)三、土地和地租(分述)(六篇)四、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综合)(七篇)3、《资本论》三卷 资本生产总过程图示。
PmG-G-W 12PmPm Pm C <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围绕的轴心。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以价格的形式和运动表现出来,其运动规律展开为价值规律。
而作为商品经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价值也要发生变化。
商品价值内在的构成C+V+M 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转化为=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即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转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生产价格的出现就使得以商品价值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本质,现象的表现为以生产价格为轴心的活动形式,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显示其经济运动运行的。
从而,认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这种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 _)是由单个资本开始的。
由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竞争,它的价格构成(C+V+M )先转化为=成本价格+单资利润进而在部门内资本间收益 的企业转移,结果就转化形成市场价值=成本价格+部门平均利润这只是初步的转化,但为进一步转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其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引起进一步的转化,由于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存在差别,使得利润低的部门的生产要素向利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从而利润竞争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运动,又会引起部门之间利润率已再转化,也就是在社会范围内,转化形成=成本价格K+社会平均利润P ,即形成生产价格。
这一转化就使得简单商品生产中的商品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形,从而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3、最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键是,剩余价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P _。
《资本论》第三卷 蒋
《资本论》讲稿(第三卷)蒋海益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三、《资本论》第三卷第五至七篇要点:一、今天研读《资本论》的意义⒈马克思学说被边缘化的原因简单化理解与《资本论》的问世经历有关简单化理解与世界革命的实践有关简单化理解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发展有关⒉消除对马克思的误解必须整体解读《资本论》整体解读就是要把《资本论》一至四卷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二、整体解读《资本论》的关键⒈市场经济概念⏹⏹《资本论》讲述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的运行⏹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马克思思想的来源什么是市场经济WTO的原则:市场经济开放市场有关市场经济起源的不同学说⏹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地缘说:强调地缘因素欧洲市场经济中心的空间转移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1500年是世界时间的转折点欧洲走向市场经济中国走向闭关自锁⏹宗教伦理说:强调精神因素新教伦理入世的宗教强调对社会的贡献赚钱的价值观讲究信用经商办实业、学财经理工复式记账法⏹长子继承说:强调社会因素⏹社会分工说:强调经济技术因素⏹马克思的过程说:从简单演化为复杂马克思的过程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同学说亚当〃斯密的和谐说:理性经济人熊彼特的创新说:演化经济学简介——新熊彼特学派、个体变异、惯例(基因)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说马克思的矛盾动力说:可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
•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好象是由资本家和利 润本身的性质 产生的。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本来是剩余 价值的分割部分,现在表现得与 剩余价值无关,好象 只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主收入也表现得与 雇 佣劳动者无关,而只与利息相对立。在职能资本家看 来,生产劳动的剥 削是要花费力气的,他不像生息资 本家那样无所作为。在他看来,企业主 收入是监督劳 动的工资,而且认为这种劳动是复杂的,其工资也应 该比工 人的工资更高。
• 剩余价值只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是,在资 本主义社会,参 与瓜分剩余价值的,除了产业资本家 和商业资本家之外,还有凭借生息资 本生息的借贷资 本家。他们是一丘之貉,共同瓜分了工人阶级创造的 剩 余价值。上一篇讲了商业资本通过商业利润来参与 瓜分剩余价值的问 题,这一篇分析生息资本如何通过 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
概述
• (一)内容 •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是涉及问题最多、内容最杂
的一篇。如与资本有关的概念,它就涉及生息资本、 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虚拟资本等等; 与利息有关的概念,它涉及利息、利息率、企业主收 入、银行利润等等;与信用有关的内容,它涉及商业 信用、银行信用、期票、汇票、汇兑率;与股份公司 有关的内容,涉及股票、股息、股票价格等等。但是, 如果仔细阅读、反复琢磨,就会明白这一篇研究的对 象是生息资本,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借贷资本。 本篇的中心是回答借贷资本家如何获得利息的问题。
•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所有权和资 本使用权分离 的结果。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果实, 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使用权 的果实。“用自有的资 本从事经营的资本家,同用借入的资本从事经营的 资 本家一样,把他的总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利 息归他所有,因为 他是资本的所有者,是把资本贷给 自己的贷出者,企业主收入也归他所 有,因为他是能 动的,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第3卷第421页)
第11讲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五篇
1.借贷资本的特点及利息的本质 1.借贷资本的特点及利息的本质
A.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A.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考察借贷资本的一般说明 ⑴关于以下考察的一般利润率的说明。 关于以下考察的一般利润率的说明。 ⑵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具有货币和资本二重 使用价值的特别的资本商品。 使用价值的特别的资本商品。 ⑶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依据资本所有权而占有的 一部分利润。 一部分利润。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品经营资本 2.商业利润 3.商业资本的周转 4.货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
A.商业资本分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 A.商业资本分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两种 形式。 形式。 B.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B.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⑴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⑵商品经营资本作为流通资本执行职能具有相对 独立性。 独立性。 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两个条件。 ⑶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两个条件。 第一, 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 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 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业资本 家来担任。 家来担任。 第二,商业资本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第二,商业资本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4.货币经营资本 4.货币经营资本
A.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A.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B.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 B.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有规模的专业化 分工使货币经营业发展成为独立的 机构。 机构。 C.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C.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货币经营业的发生和发展 D.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D.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关于货币经营资本的结论 ⑴货币经营资本的活动是为商人和产业资本家服务。 货币经营资本的活动是为商人和产业资本家服务。 ⑵货币经营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货币经营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⑶在货币经营者上也出现了职能二重化的现象。 在货币经营者上也出现了职能二重化的现象。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
17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卡尔·门格尔 [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维塞尔[奥]《自然价值》1889年● 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美国学派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财富的分配》1899 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 “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帕累托[意]《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 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上半叶18世纪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
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威廉·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威廉·罗雪尔[德]《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 年● 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864 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卡尔·克尼斯[德]《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资本论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3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资本论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