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阅读序言与后记,了解费孝通的学术成就及社会贡献,感受作者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学术精神。

2、宏观把握《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主旨,并对社会学有初步了解。

3、基本了解阅读《乡土中国》的意义与方法,明确整本书阅读的阶段任务。

【学习准备】1、学生完成《乡土中国》序言及后记的阅读,并在自己有感触、有疑惑的地方做标识,准备在课上交流。

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有意收集民国年间学术大师的照片与事迹,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建议阅读岳南的《南渡北归》)。

【学习评价】能概述费孝通的学术历程与成就,能说出《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及意义价值。

【学习过程】一、慧眼鉴英雄,伟业伴磨难1、导入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社会学领域,费孝通先生绝对配得上“大师”这一头衔。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细细品读费先生的著作,慢慢走近这位大师。

2、屏幕上出现五位学术名流的照片,让同学们猜一猜哪位是费孝通先生。

吴文藻((1901—1985)梁思成(1901—1972)钱钟书(1910—1998)费孝通(1910—2005)季羡林(1911—2009)明确:这五位学界泰斗依次是吴文藻、梁思成、钱钟书、费孝通、季羡林。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做如下几点补充:(1)吴文藻先生是费孝通的社会学老师,梁思成、钱钟书都曾与费孝通共事,季羡林曾与费孝通同学。

他们都是中国学界的泰斗。

(2)这些照片都是几位学术泰斗年轻时的照片,学者不必既老又丑。

(3)因为长期从事思考,这些学者都很长寿,外界对于科学精英早逝的报道是片面概括。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稿)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稿)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稿)《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三稿)朱批,被称为脂评本或脂批本,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

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常哭芹,泪亦待尽。

每思览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块遂心于九泉矣。

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眉批:甲戌本是现今发现的《红楼梦》最早的抄本,胡适1927年在上海收藏,现存只有16回)(2)毛泽东批读24史:持续时间长(1957-1976年,24年读而不倦学而不厌);批注文字多(198条,3583字,最少2字,最多914字);批画符号多(圈点、勾叉、三角、横线等);有重点有选择性(有的人物传记至少读过五遍,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公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阅读视角多(从政治、外交、战术、生产生活、选人用人、民族团结等,常读常新)毛泽东读《南史》批注毛泽东读《旧唐书》批注(3)《钱钟书手稿集》:反刍而成的笔记,毛笔写就英文笔记及有趣涂鸦杨绛介绍,钱钟书做笔记的时间是读书的一倍,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饱蠹楼),用铅笔和笔记本边读边记。

分三类: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178册,共3万4千多页;中文笔记,1.5万页;读书心得(如容安斋日扎)800多篇,《管锥编》里往往都是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

实实在在做到了“笔记”等身。

学生活动:总结批读的种类和方法(保留板书,用于最后思维导图的完善)板书:眉批:单行/双行/多行旁批夹批文字式符号式图画式提纲型感受型接下来我们就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来看看如何完成五步阅读法的第二步——批读。

教学活动二:交流,初步批读么教师活动:(结合第一节课同学们手绘家庭关系图活动)我们的亲属关系在《乡土中国》中是这样阐释的(PPT呈现):“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展示评价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展示评价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经典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艺 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艺术形式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形式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加全 面地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审美标准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审美标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鼓励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表达
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碰撞融合
传统社会的描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作品通过对传统社会的细致刻画,展 现出乡土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作品探讨传统与现代文明在碰撞中如 何实现融合与发展,以及人们在面对 这种融合时应持有的态度和选择。
现代文明的冲击
作品揭示现代文明对传统乡土社会的 冲击和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现代文 明时的困惑、挣扎和选择。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问题分析
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 行深入分析,探究问题本 质和根源,理清问题间的 逻辑关系。
解决方案
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 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 案,并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和优劣。
批判性思维运用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对解决方案进行审视和改 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跨学科知识融合,拓宽视野
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乡土情结:对故乡情感表达
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品通过对乡土生活的细致描绘 ,展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
气息。
独特的乡土文化
作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通过描绘 乡土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展 现出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
乡土情感的共鸣
作品通过对乡土情感的表达,引发 读者对故乡的共鸣和思考,进一步 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导读一、名著扫描《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名著,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全书由14 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礼法、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二、知人论世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88 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志在富民”。

毕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1939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 14 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三、内容提要在《乡土中国》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殊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并由此指出文字下乡的困难在于乡土社会的人们没有用文字帮助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提出治愚的根本在于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

费孝通从群己关系上将中西方的社会结构进行对比,认为西方社会是一种团体格局,而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则是一种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富于伸缩性,群与己、公与私的界限都变得十分模糊。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我们先来看看批读有哪些可以操作的章法。

(PPT呈现经典批读成果)(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红楼梦》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朱批,被称为脂评本或脂批本,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

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常哭芹,泪亦待尽。

每思览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块遂心于九泉矣。

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眉批:甲戌本是现今发现的《红楼梦》最早的抄本,胡适1927年在上海收藏,现存只有16回)(2)毛泽东批读24史:持续时间长(1957-1976年,24年读而不倦学而不厌);批注文字多(198条,3583字,最少2字,最多914字);批画符号多(圈点、勾叉、三角、横线等);有重点有选择性(有的人物传记至少读过五遍,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公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阅读视角多(从政治、外交、战术、生产生活、选人用人、民族团结等,常读常新)毛泽东读《南史》批注毛泽东读《旧唐书》批注(3)《钱钟书手稿集》:反刍而成的笔记,毛笔写就英文笔记及有趣涂鸦杨绛介绍,钱钟书做笔记的时间是读书的一倍,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饱蠹楼),用铅笔和笔记本边读边记。

分三类: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178册,共3万4千多页;中文笔记,1.5万页;读书心得(如容安斋日扎)800多篇,《管锥编》里往往都是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

实实在在做到了“笔记”等身。

学生活动:总结批读的种类和方法(保留板书,用于最后思维导图的完善)板书:眉批:单行/双行/多行教学活动二:交流,初步批读1.什么教师活动:(结合第一节课同学们手绘家庭关系图活动)我们的亲属关系在《乡土》《乡土中国》中是这样阐释的(PPT呈现):“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评价展示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评价展示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感知、理解中国乡土社会,更进一步对当前的国民特性产生反思。
教学重点:
1.在批注展示中,借助老师的帮助,解决自己产生的阅读理解问题。
2.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批注,并从自己和他人的批读中发现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
恰当、适时地引导学生借助自己、他人的批注去解决阅读理解中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1)这个说法能成立吗?(停下来)
(2)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找替代)
(3)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合理化)
在阅读学术专著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看上去比较专业的表达能够真正被我们内化。以作者的判断(P29)为例,作者认为,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句话仅仅只是读过,不能对我们产生影响,现在停下来问第一个问题:能成立吗?回答:能。后文有解释:此处的从心,不是随便自己,而是跟随礼俗。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在乡村似乎没有相反的情况,哪怕是礼俗与法律有冲突时,人们也往往会选择顺从礼俗,比如不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请乡里人喝个酒就可以了。最后,此判断只在熟悉的乡土社会成立,再熟悉的现代社区,都很难有被所有人接纳的礼俗。
学生讨论、展示交流、互动评价、教师点评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用批读让理解更深入》学案
学生材料:《用批读让理解更深入》学案
教学环境:学生4—6人组成小组
备注:
1.教师提前收集学生《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这一章节阅读中的问题,将其分类整理,并在课堂上展示;
2.了解学生的批注,借用学生的批注解决学生的问题,如不能解决,则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补充材料,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4.学生的问题展示、解决完之后,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西方团体格局与中国差序格局之下的道德观念的对比表格。以下为参考。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重庆南开中学(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2)毛泽东批读24史同步总结和整理批读的一般类型(比较概念图、树状图、思维导图)教学活动三:实践批读么(一)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本课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二)综合各式批读类型,自主批读(三)交流小组批读成果,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和批读实践,让学生落实批读10分钟教学活动四:提升批读(一)学生:展示笔记,介绍本小组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展示笔记,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

同步介绍学案上的技能链接板块(见附录)。

(二)提供百度百科释义,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批读,对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通过学生自主批读、交流批读,教师示范,进一步体会如何借助批读,更好地理解文章。

15分钟“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

《乡土中国》一书中有四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三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

——苏力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54卷第1期附录:学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学案姓名班级1.请预习《<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第1-12页导读和批读的提示内容;2.请认真阅读第51-60页《差序格局》一章,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大意;3.请浏览认知下述技能。

【技能链接1】(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

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注展示学案设计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注展示学案设计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注展示学案设计读理论性比较强的书籍时,我们常常会感觉文字只是从我们眼前一掠而过了,并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脑海。

所以读完之后,脑中还会感觉空无一物。

如何借助批读来深入我们对此学术专著的理解,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上一堂课我们讲过了批注的分类,同时带领大家为“差序格局”这一主题做了批注,通过批注为差序格局下了定义。

我们梳理一下我们在为“差序格局”定义时经过的思维路径(如下图):画出这样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这也是在批读中使用整理归纳法得到的成果。

下面介绍几种用批注促理解的思维方法:一、整理归纳法根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每个章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和每一页提出的问题,勾画跟核心概念相关的信息,并以批注序号的形式梳理其特性,同时要理解作者所举的例子和所打的比方背后要说明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

所有信息搜集完成并筛选组合后,在该章节的最前面写下核心概念的定义。

二、理论演绎法看到一句理论性非常强的话,不要紧张,可以在这句话框架下借由举例帮助自己理解。

比如,P59,原文:“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你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

”批注:宜家里面直接躺在展示大床上睡着的人,说不定觉得自己是为了家里奔波才那么累的,该睡个好觉!也可以用图像来帮助自己理解,差序格局的水波纹图,就是一个好方法。

三、联系迁移法将读到的内容与自己以前的经验相联系,无论是与以往的经验相同还是相悖,都能激发思考,促进我们对该著作更深刻的理解。

如,P56,原文:“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联系迁移后,想到郭德纲相声里的话:“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至亲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弄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亲朋。

”中国人所谓世态炎凉,尽在于此。

这也是典型的感想型批注。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1.《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代表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有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能缺乏阅读兴趣,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尤为关键。

2.通过对序言、后记和目录等内容的浏览、精读、品读,激发阅读兴趣,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3.学习把握本书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

4.做好本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规划。

教学目标1.思维发展与提升: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成书背景、框架架构与价值。

3.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粗读等阅读方法。

评价目标能从《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写作缘起、研究方法、写书目的以及书的作用和意义等多方面作出较完整的概括介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成书背景、框架架构与价值所在。

教学难点:学会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粗读等阅读方法。

教法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预习案。

2.教师上课用PPT课件。

3.学生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故乡是什么?是根植心底的一份眷恋,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牵挂心头的一腔情怀。

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是融化在血脉中的感情。

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浓烈的乡土情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讲授新课】活动一:阅读“序言”“后记”,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1.《乡土中国》是一本的书。

请用两三个短语或短句概括其特点。

2.从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费孝通先生。

(简要分析)学生先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然后小组派代表作交流。

教师归纳整合。

教师预设:(1)书的内容(构成):①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②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③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超实用公开课教案))需要配套PPT的点击我的主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超实用公开课教案))需要配套PPT的点击我的主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超实用公开课教案))需要配套PPT的点击我的主页理论“无讼”为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专题研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价值,提高研读能力和方法。

一、课程分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本堂课主要完成“研读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的研究任务。

二、教材分析乡土中国》是___的代表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学生需要深入阅读,运用科学的研读方法,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再创造。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但由于缺乏系统连贯的研读经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研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价值。

四、教学目标以研读《无讼》为例,完成对“无讼”思想的内涵、形成原因和当下意义的探讨,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多媒体、合作研究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讨论。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材料包括___的《乡土中国》和配套的教学课件及资源。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研读。

七、教学过程通过小说《白鹿原》的一段土地纠纷案引入“无讼”思想,让学生了解其内涵和形成原因。

采用合作研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研读和讨论,总结归纳出研读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探究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无讼”思想的当下意义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研读《乡土中国》中的“无讼”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研读能力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和价值。

无讼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家庭和社区中,调解仍然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

同时,传统的教化和礼治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修身养心,克己复礼,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乡土社会已经逐渐消失,变迁很快的社会也使得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共三篇)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共三篇)

第五单元整本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阅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措,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乡土中国》。

从传统农村人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阅读《乡土中国》,品味语言,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 掌握整本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空间,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1. 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

2. 掌握整本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1.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费孝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3. 根据平时阅读积累总结阅读整本著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整本书,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我们将终身受益。

二、作者费孝通(1910-20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80 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

1981 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的赫胥黎(Huxley)奖章。

1988 年在美国纽约获不列颠百科全书奖。

1993 年在日本福冈获该年度亚洲文化大奖。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教学课题《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导读课科目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师一、课程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包括:“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通过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位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样貌和行为方式。

”同时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具有学术性与文学性。

《乡土中国》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是必读的经典。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的一节整本书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乡土中国》与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的书目构成,完成未来整本书阅读的学生的任务分配。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2、《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3、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

4、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教学难点: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师指导用书学生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学环境:学生4——6人组成小组七、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教师活动一:导入,介绍《乡土中国》的内容1、相对于绝大多数高中课堂,大学课堂更加的自由,偏重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与创新。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四稿)XXX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四稿)XXX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四稿)XXX具体目标:1.了解《乡土中国》的背景和作者的学术价值;2.掌握整本书的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3.理解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4.通过批读训练,培养批读惯和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5.总结批读方法和技巧,学以致用,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惯的保持。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掌握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培养批读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批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六、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交流和讨论。

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乡土中国》的兴趣和阅读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2.讲解(15分钟)介绍《乡土中国》的背景和作者的学术价值,梳理整本书的大纲小目及其关联,讲解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

3.批读训练(30分钟)通过批注、心得、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批读训练,培养批读惯和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4.总结(10分钟)总结批读方法和技巧,学以致用,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惯的保持,回顾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重点,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任务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

八、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批注、心得、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以及批读惯和能力的培养情况。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态度。

理解文本教学活动五:课外批读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批读,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阅读和批注,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批读指导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批读指导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课方案:批读指导教课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会怎样标注学术文章。

思想发展与提高锻炼学生概要钩玄的能力,并能总结方法,学致使用,达到能力的迁徙和和习惯的保持。

审美鉴赏与创建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形成自己的念书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养成优异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对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虑,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课重点掌握思路,预备批读;标注示范,总结批读;学致使用,拓展批读。

教课难点师生互动,展现标注;评论总结,提高标注。

教课时间 2 课时(指导 1 课时,学生标注展现 1 课时)。

教课过程1导入思虑,引出批读1.画有画批,帖有帖批,阅念书本常有批读。

批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

早在唐朝 ,就有了诗的评点,宋朝出现了文的评点 ,以后又出现了小说评点。

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即李贽 )、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并且创下一门学派,留下千古趣话,珠玑绚烂,致使文坛上无书不评,蔚然大观。

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堪称“标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2.出示标注示例:(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红楼梦》初次发现的传抄残本,朱批,被称为脂评本或脂批本,最靠近曹雪芹原稿的原来相貌。

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酸楚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大年夜,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常哭芹,泪亦待尽。

每思览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尔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块遂心于九泉矣。

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眉批:甲戌本是当今发现的《红楼梦》最早的手本,胡适1927 年在上海珍藏,现存只有16 回)(2)毛泽东批读 24 史:连续时间长( 1957-1976 年, 24 年读而不倦学而不厌);标注文字多( 198 条, 3583 字,最少 2 字,最多 914 字);批画符号多(圈点、勾叉、三角、横线等);有重点有选择性(有的人物传记起码读过五遍,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公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阅读视角多(从政治、外交、战术、生产生活、选人用人、民族团结等,常读常新)展现:毛泽东读《南史》标注图;毛泽东读《旧唐书》标注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
重庆南开中学
具体呈现: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毛泽东批读24史
同步总结和整理批读的一般类型(比较概念图、树状图、思维导图)
教学活动三:实践批读
么(一)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本课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

(二)综合各式批读类型,自主批读
(三)交流小组批读成果,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导
向和批读实
践,让学生
落实批读
10分钟
教学活动四:提升批读
(一)学生:展示笔记,介绍本小组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展示笔记,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

同步介绍学案上的
技能链接板块(见附录)。

(二)提供百度百科释义,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批读,对概念把握的
准确性和全面性。

通过学生自
主批读、交
流批读,教
师示范,进
一步体会如
何借助批
读,更好地
理解文章。

15分钟
“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

《乡土中国》一书中有四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三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

——苏力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54卷第1期
附录:学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学案
姓名班级
1.请预习《<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第1-12页导读和批读的提示内容;
2.请认真阅读第51-60页《差序格局》一章,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大意;
3.请浏览认知下述技能。

【技能链接1】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
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
即可。

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

这样你随时从书
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
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许多读者会
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
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
空白处。

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
常重要的。

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

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
所有权而已。

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

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
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
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
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
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商务印书馆
【技能链接2】
帮助你认知文章的一个方法就是认识信号词。

这些词能给你信号,告诉你作者将要改变概念或者改变讲述内容。

认识了这些词之后,你会频繁地注意到这些词,尤其是阅读变得
困难时。

不同种类的信号词:
表示时间的信号词:当……时,之后,之前,事先,接下来,此刻等
表示考虑事情两面性时的信号词:然而,另一方面,但同时,此外等
表示顺序的信号词:首先,其次,最后等
表示总结性的信号词: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等
——《如何高效阅读》,[美]彼得.孔普著,张中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能链接3】
1.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
2.分支从这幅图像向四周散射。

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央图画上,然后次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

4.善用多种颜色、动态线条、图画、大小粗细变化、代码等
例如:
——《思维导图》,[英]东尼.博赞巴利.伯赞著,卜煜婷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