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甪直古镇游_作文400字_小学六年级游记_

甪直古镇游
今天十月一日,是新中国64周年的大喜日子。
我跟着外婆来到老家甪直古镇度假,实现了我的一个小小愿望。
吃过午饭,我和外婆来到老街上游玩。
哇,这儿的人可真多,成群结队个个兴高采烈。
老街上到处弥漫着小吃摊的香味……炸臭豆腐的,卖糕点的,糖葫芦也被一抢而空。
我们一路走一路逛,发现每个小吃摊上都插着一面小五星红旗,也许这也是他们庆祝国庆的一种方式吧。
走累了,我就买了一根冰糖葫芦吃,一边品尝着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一边欣赏着这小桥流水的美景,真是件舒心的事啊!
看,码头边来了好几个外国人,他们一个个排着队,准备乘游船,那个外国人小心翼翼地迈开一只脚刚踏上船,船就左右摇晃起来,她吓得“啊”地尖叫起来,幸亏船娘及时地扶住了她,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一个个稳稳地坐了下来。
年轻的船娘穿着漂亮的水乡服饰,唱起了山歌,外国朋友边听着歌边拍着照,满脸的兴奋,小船渐渐地驶远了……我一路逛着,细细地饱览了一遍节日里古镇的风貌。
啊!今天既玩的开心,又让我大开了眼界,看到了水乡的古镇,通过建国64周年,镇上的人们生活象冰糖葫芦一样火红,和谐,节节高!。
记甪直镇一游_一日游作文600字

记甪直镇一游_一日游作文600字粉墙墨瓦低檐下,清溪流影照人家。
细舟荡漾谁人语,忽闻吴歌踏梦来。
印象中的江南,是一幅秀丽细致的水墨画:绵绵的细雨,滋润着细碎的石子小径,在小河上泛起点点涟漪。
蜿蜒的小河十分狭长,一叶小舟停在一侧,轻轻晃着。
两边的房子黑顶白墙,挨挨挤挤。
小径窄而深远,同小河一起伸展,不见尽头。
迷蒙中,似有一青衣女子,撑着油纸伞,迈着碎步而来。
她淡淡的笑仿佛与那细雨融为一体了……如此之美,今日在甪直镇,得以一见。
阳光十分灿烂,在外面觉得格外炎热。
小街旁的两排树浓浓密密,所以把小镇整个罩起来,凉爽之极。
漫步小巷中,一样的小径,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轻灵之感。
不过这如今的江南,如今的甪直,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记忆中清清冷冷的巷子热闹非凡。
来来往往的人们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今天的巷子里遍是鲜艳的红色与白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旁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店,有卖糖的,卖糕的,卖面的……古朴的人们,有的大声叫卖,有的掌槁摇船,有的沿街洗衣……酒旗飘飘,古风俱显。
经常会碰见外国友人,他们友好的笑容也同这镇子一般美丽。
记忆中狭长宁静的小河也是一片繁盛。
小河窄而细,勉强可以容两条小船并驾齐驱。
这时正有几条小舟靠于岸边,船头上站着掌船的妇人,碎花布的衣裳别具特色。
偶见有游客上船,小舟轻轻摇晃,不胜惬意。
记忆中淡然而笑的女子也是变了。
一路上,满眼是身着古装的女子。
或湖衣似仙,或白衣胜雪,或黄衣若蝶,或绯衣如火,都以优美的姿态婷然而立,嫣然而笑。
这些现代女子的笑容里,多了几次活泼,增了几丝明媚。
这甪直,这江南,其实没有变。
这小径还在,这小河还在,这小桥还在,这婉约还在。
只是,那清秀之气加入了一些繁华,一丝阳光,一丝明丽。
身后的甪直古镇,已模糊不清,但心中的甪直,却从未模糊。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苏州甪直古镇的有趣经历。
一到古镇,我就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住啦。
弯弯的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河水清清的,能看见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沿着小河走,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子。
有的房子门口还挂着红灯笼,特别好看。
我走进一家小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我挑了一个小风车,拿在手里,风一吹,小风车就呼呼地转起来,可好玩啦!再往前走,有一座石桥。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去,桥两边的石头栏杆摸起来凉凉的。
站在桥上,能看到远处的小船,船夫慢慢地划着桨,小船悠悠地向前行。
古镇里还有好多好吃的。
我吃了甜甜的海棠糕,咬一口,嘴里都是甜甜的味道。
还尝了香香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臭臭的,但是吃起来可香啦!这就是苏州甪直古镇,一个又漂亮又好玩的地方,你们也一定要来哟!《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二小伙伴们,我跟你们说哦,我去了苏州甪直古镇,那可真是太棒啦!一进古镇,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里。
路是石头铺的,走起来有点硌脚,但是很有意思。
我看到了好多老房子,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有一家门口还放着一个石磨,我好奇地上去推了推,哎呀,可重啦!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一艘小船从桥下穿过。
船上的阿姨笑着跟我们打招呼。
我还去了一家糖店,里面的糖人可漂亮啦!有孙悟空,还有小兔子。
我买了一个小兔子糖人,舍不得吃,拿在手里看了好久。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咕咕叫了。
我吃了一碗奥灶面,面条细细的,汤特别鲜,我把汤都喝光啦!苏州甪直古镇真是让我难忘,下次我还要来!。
我的家乡甪直古镇作文

我的家乡甪直古镇作文说到我的家乡,那可真是个让人心窝子暖洋洋的地方,咱们叫它甪直古镇。
这地界儿,就像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古桥,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古镇的小河上,整个镇子就慢慢苏醒过来了。
河边的柳树啊,就像刚睡醒的姑娘,轻轻摇着辫子,对着河水梳妆打扮。
这时候,你要是沿着河岸走,就能闻到一股子淡淡的青草香,还有那早点摊上飘来的阵阵香气,馋得你直咽口水。
说到吃,咱们甪直古镇可不含糊。
小笼包、生煎、豆腐花……这些个美食,光是听名字就能让人流口水。
特别是那小笼包,皮薄馅大,轻轻一咬,汤汁就流出来了,鲜得能掉眉毛。
还有啊,那些老街坊们,一大早就会聚在茶馆里,泡上一壶好茶,吃点小点心,聊聊家常,那日子,简直比神仙还自在。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马头墙高耸,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
偶尔,你会看到一扇半掩的木门里,探出一张慈祥的老奶奶的脸,笑眯眯地看着你,那眼神里充满了温暖和亲切。
这时候,你不妨走进去,和老奶奶聊聊天,听听她讲讲古镇的过去,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旧时光。
古镇里还有许多有趣的角落等着你去发现。
比如那座横跨小河的石桥,桥面上铺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过往行人的足迹。
站在桥上,你可以看到河水悠悠地流淌,两岸的柳树随风轻摆,仿佛在低语着古镇的秘密。
还有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店,里面藏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每一件都透着匠人的心血和热情。
每当夜幕降临,古镇就变得更加迷人。
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来,将古镇装点得如诗如画。
这时候,你可以沿着河岸散步,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或者,你也可以找一家临河的茶馆坐下来,品一壶好茶,看河面上倒映的灯火阑珊,享受这份难得的悠闲与自在。
这就是我的家乡甪直古镇,一个充满温情与故事的地方。
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都会有一份对这里的深深眷恋。
因为这里不仅有我童年的记忆和欢笑,更有那份无法割舍的乡情和乡愁。
甪直古镇春游作文

甪直古镇春游作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虽说没有雨,但在甪直古镇春游,那感觉就像闯进了一幅江南水墨画里。
一到甪直古镇,那古旧的气息就像个热情的老友,一下子把我给包围了。
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的,像是在诉说着古镇那些古老的故事。
我猜啊,这石板路肯定被无数的脚丫子踩过,说不定还有古代大侠的脚印呢!沿着河道走,那河水绿得就像被染过似的。
河面上一艘艘小船,就像一片片叶子在水面上漂着。
划船的大叔戴着个草帽,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那调子就跟这古镇一样悠闲自在。
我和小伙伴们赶紧跳上一艘小船,小船晃晃悠悠的,我还真有点担心它会翻个底朝天,把我们都扔到水里去,那可就成落汤鸡啦。
不过大叔划得稳稳当当的,小船就这么慢悠悠地在河道里穿梭。
两岸的房子那可都是古色古香的,白墙黑瓦,墙上还有些斑驳的痕迹,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都是岁月的见证。
有些房子的屋檐下还挂着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这古镇增添了一抹喜庆的颜色。
我瞅见有户人家的窗户开着,里面的老奶奶正在做针线活,那专注的神情,就好像外面的热闹和她没关系似的。
走到一个小广场上,有一群老爷爷在那下棋呢。
那棋盘周围围了好几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可下棋的两位爷爷根本就不听,还一个劲儿地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你们别瞎嚷嚷。
”那场面可有趣了。
旁边还有个小摊子在卖麦芽糖,那糖看起来黄澄澄的,可诱人了。
老板拿着两根小木棍在那搅啊搅的,我买了一份,刚放到嘴里,那香甜的味道就弥漫开来,不过这糖可黏牙了,我嚼得腮帮子都酸了,还舍不得吐出来呢。
再往前走,有一座小石桥横跨在河面上。
这石桥的扶手摸起来冰冰凉凉的,还很光滑,肯定是被很多人的手摸过。
我站在桥上,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小船和岸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想,这古镇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呢。
甪直古镇的美食可不能错过。
那海棠糕长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海棠花,咬一口,软糯香甜,里面的豆沙馅都要流出来了。
还有奥灶面,那面条筋道得很,汤头浓郁鲜香,我一口气就把一碗面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没剩下。
甪直之旅作文700字-小学五年级游记作文

甪直之旅作文700字-小学五年级游记作文甪直之旅作文700字-小学五年级游记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甪直之旅作文700字-小学五年级游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个天高气爽的季节里,学校组织大家去《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发生地甪直古镇一日游。
从接到秋游通知起,我每晚都梦到秋游,今天早上终于跨上了秋游的大巴,我的心情太激动了,都无法用语言表达了。
大巴行驶了40分钟,终于到甪直古镇。
古镇的入口处有座石墩神兽甪端,镇守着这一方水土。
我们踏着古朴的青砖,穿过一个个小巷,跨过一座座古石桥,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看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藏书、名人画像,还看到叶圣陶先生用过的耳机、公文包、眼镜……之后,我们又去了千年古刹保圣寺,这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庙的院子里有三绝: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古紫藤,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寺庙里还有三宝:大铁钟、青石经幢、唐幡杆夹石,沐风浴雨,沧桑的韵味和典雅的气质,仿佛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沉淀。
不知不觉到了11点,该吃午饭了。
我们把备好的.午餐拿出来,放在一个大地垫上,围坐在垫子上享受着美味的午餐。
吃完午饭之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我去买了一把玩具枪、一把弩,还有一个可以吹出鸟鸣声的陶瓷口哨。
这些东西可好玩了,特别是弩,我太喜欢了,它可以把弩箭射得很远,还有那把枪也很好玩,瞄得十分准。
这次买东西我居然学会砍价了,这得谢谢帅气的季老师教会了我砍价的技巧。
玩了一会儿玩具,我接着往前走,一个鬼屋出现在面前。
我买好票和一大帮同学走进去,才遇到第一个机关,就有一些同学吓得跑了回去,我却一点也不怕。
我冲到前面为同学们开路,一旦发现机关就提醒大家。
其中有一关,我往前走时,突然,掉下来一颗人头,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连忙提醒同学们注意。
还有一关是一个墓碑,一个鬼突然站了起来,我赶紧提醒同学们,但还是有些人被吓到了。
跟随“走遍苏州”群甪直古镇深度游(末篇)

跟随“走遍苏州”群甪直古镇深度游(末篇)上周六的跟随“走遍苏州”群甪直古镇深度游已经连续报道了四篇了,今天写最后一篇。
这篇是记录我们午后在甪直古镇的老电影茶楼休息喝茶后,于下午三点左右大家分乘群友的小车经过大约四十分钟的路程来到了甪直附近昆山地界的赵陵村找寻赵陵山遗址,我们在赵陵村经过一座村庙兴福寺,寺前有高大银杏树,再走小弄堂去看了一座老桥叫“广福桥”,然后七弯八转来到一座废弃的小桥前看这座比较特殊没有桥栏杆的小桥,为了看桥身上捐资造桥人的名字,我们跳到桥旁一艘废弃的水泥船上去看桥身上的字,然后我们在桥上为这次活动再拍了一张集体合影照,然后车赴姜里古村,这是尙保留着原生态的一个自然村落,它由中村、后村、南巷三个自然村200多户农家形成中村居中、环抱水面开阔姜里潭这么一个形如太极环绕形式的太极村,因此也叫姜里太极村。
赵陵村兴福寺兴福寺旁巨大银杏树找寻赵陵山遗址赵陵山遗址位于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
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
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
出土文物有玉器、石器、陶器。
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陵山良渚文化遗产遗址去看明代广福桥广福桥,原称广顺桥,俗称香花桥,在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赵陵山之南,明洪武间僧智彰募建,清光绪五年(1879年)里人重修。
桥全长17.3米,桥面宽12.7米,孔径4.9米,桥体桥栏均完好无损。
甪直古镇作文500旅游

甪直古镇作文500旅游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甪直古镇吗?我跟你们说,那儿可好玩啦!
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甪直古镇。
一走进古镇,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房子吸引住了。
那些房子就像画里的一样,白墙黑瓦,门窗上还刻着精美的图案。
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边有好多小店铺。
有一家卖糖人的,那个爷爷的手可巧啦,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孙悟空,活灵活现的,我都舍不得吃。
再往前走,有一条小河。
河上有好多小船,我们坐了一艘小船,划船的伯伯一边划,一边给我们讲古镇的故事。
我伸手摸了摸河水,凉凉的,舒服极了。
甪直古镇还有好多好吃的。
我吃了甜甜的海棠糕,咬一口,满嘴都是香香的味道。
这就是甪直古镇,一个让我玩得开心、吃得满足的好地方,你们也快来玩吧!
作文二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甪直古镇的旅行。
一到甪直古镇,我就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
那里的街道窄窄的,铺着大块大块的石头。
街道两边都是小店,有卖玩具的,有卖小吃的。
我走进一家小吃店,里面飘出了阵阵香味。
我买了一个萝卜丝饼,咬一口,脆脆的,香香的,可好吃啦!
接着,我们去看了一座很老很老的桥。
桥上的石头都被磨得光溜溜的,听说这座桥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
走累了,我们就坐在河边的亭子里休息。
微风吹来,凉凉的,特别舒服。
河里还有几只鸭子在游来游去,有趣极了。
甪直古镇真是个好玩的地方,下次我还要来!。
四月份甪直古镇写生作文

四月份甪直古镇写生作文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时节,我背起画板,踏上了前往甪直古镇的写生之旅。
甪直,这座位于苏州城东南的古镇,就像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守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当我踏入古镇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古色古香的建筑、悠悠流淌的河道、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我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路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丝绸布料的。
店主们或忙碌着,或悠闲地与客人聊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那是青团子的清香,是梅花糕的甜香,是臭豆腐的异香……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
我走进一家卖青团子的小店,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婆。
阿婆熟练地从蒸笼里拿出几个热气腾腾的青团子,递到我面前,笑着说:“小姑娘,尝尝我家的青团子,可新鲜啦!”我接过青团子,轻轻咬了一口,软糯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豆沙馅,那味道,简直绝了!我一边吃着青团子,一边和阿婆闲聊起来。
阿婆告诉我,她做青团子已经几十年了,这手艺是从她母亲那里传下来的。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有好多人来买我家的青团子,看到大家喜欢吃,我心里可高兴啦!”阿婆的脸上满是自豪。
离开小店,我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河边。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河边停着几只小船,船头和船尾都高高翘起,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镇的历史。
我走上一艘小船,船夫是一位憨厚的大叔。
大叔轻轻摇着橹,小船缓缓前行,荡起层层涟漪。
我坐在船头,欣赏着两岸的风景。
岸边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古镇梳妆打扮。
不远处的一座石桥横跨在河面上,桥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桥下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她们一边洗衣服,一边有说有笑,那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小船在河中缓缓前行,我看到了河边的一座古宅。
这座古宅的大门紧闭,但透过门缝,我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作文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苏州的甪直古镇吗?我去过,那里可好玩啦!
一走进古镇,我就看到了好多好多的古建筑,房子都是白白的墙,黑黑的瓦。
河边还有好多小船,船夫伯伯划着船,唱着歌,可有趣啦!
我们沿着河边走,看到了一家卖糖画的小店。
店门口围了好多小朋友,我也挤了进去。
只见做糖画的爷爷拿着勺子,在板子上一会儿就画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真神奇!我忍不住买了一个,甜甜的,好吃又好看。
接着,我们又去了一家丝绸店。
店里有好多漂亮的丝绸围巾和衣服,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
妈妈给我买了一条小丝巾,我可喜欢啦!
走累了,我们就在河边的小亭子里休息。
微风吹过,带来一阵花香,让人心情特别好。
甪直古镇真是个好玩的地方,下次我还要来!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嘿,小伙伴们!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去苏州甪直古镇的经历,可有意思啦!
刚到古镇,就看到一条长长的老街,人来人往,特别热闹。
路两边有卖各种东西的,有香喷喷的臭豆腐,还有好玩的小玩具。
我看到一个捏泥人的小摊,那个叔叔手可巧啦,几下就捏出了一个孙悟空,活灵活现的,好像真的要跳起来一样。
古镇里还有一个大寺庙,里面有好多佛像。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拜了拜,希望能保佑我学习进步。
这一天玩得真开心,甪直古镇,我会一直记得你的!。
春游古镇甪直的作文

春游古镇甪直的作文在城市的喧嚣中待久了,人就总想着寻一处宁静的角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踏上了前往甪直古镇的旅程。
还未进入古镇,远远就瞧见了那标志性的牌坊,古色古香的,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它的历史。
走进古镇,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石板的缝隙间还能看到些许青苔,那一抹抹绿色,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沿着小路前行,路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面上偶尔会有一艘小船缓缓驶过。
船夫悠然地摇着橹,那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是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河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有的轻轻拂过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我沿着河边漫步,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正在河边洗衣服。
她熟练地把衣服在石板上搓揉着,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那神态,那动作,让我一下子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老奶奶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起头冲我笑了笑,说:“小姑娘,没见过洗衣服啊?”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奶奶,您这洗衣服的样子真好看,感觉特别有味道。
”奶奶听了,笑得更开心了,说:“这算啥,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洗,习惯啦!”继续往前走,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传统服饰的。
我被一家卖海棠糕的小店吸引住了。
店主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熟练地在模具里倒入面糊,加上豆沙馅,再撒上一层白糖,然后放进炉子里烘烤。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海棠糕就出炉了。
我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个,咬上一口,甜甜的豆沙和酥脆的外皮在嘴里融合,那味道,简直绝了!大叔看着我满足的表情,笑着说:“小姑娘,好吃吧?这可是我们甪直的特色,来这儿的人都爱尝尝。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古桥边。
这座桥名叫进利桥,桥身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桥,站在桥中央,俯瞰着桥下的小河和两岸的风景。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一阵花香。
我顺着花香望去,发现桥边有几株桃花正开得灿烂。
那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向我招手。
寻觅甪直_游记作文700字

寻觅甪直_游记作文700字江南的古镇虽都有小桥流水、桨声灯影、粉墙黛瓦和柳堤诗韵,但亦如环肥燕瘦,同为美人却各具风姿。
苏州吴中的甪直古镇,有着“神州水乡第一镇”之美誉。
难识的地名、难忘的古镇,春色浸透下的水乡女竟然那般风情万种。
一群鸬鹚用嘴轻轻地梳理着被细雨淋湿的羽毛,它们在等待船娘,准备出征。
“甪直呀古镇,真呀真正美,小桥流水真正好,哎呀乘一只小船河里摇,哎呀甪直小桥知多少……”哼着江南小调的船娘虽然有了一点年纪,但笑容和歌声都是甜美的。
“甪直桥之多是其最大特色.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 “到过甪直看过桥,不看船缆也白跑。
”如果不是船娘的介绍,我很可能会错过镶嵌于水巷驳岸上的一块块精致的缆船石。
甪直人却有本事将它雕刻得精巧、生动多姿, 让沿河而行的船与人,偶一探头,就感受到一份细致美好的心意。
甪直女子们服饰很特别。
这种“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束裾裙”的服饰显得既质朴自然,又鲜艳悦目,透出浓郁的东吴水乡情调。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圣寺,是甪直的“镇镇之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最震撼的便是寺内相传出于唐初“塑圣”杨惠之之手的“塑壁罗汉”,远观塑壁,那突兀的山岩,卷舒的云气,翻滚的浪花,与神态各异的罗汉,动静交融,遥相呼应,不能不体会到:“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现实感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大凡古镇都少不了一些小吃,甪直则有南瓜糕、萝卜头、奥灶面等,江南一带春天常见的传统小吃青团子自然也少不了。
而我则在曾于绍兴安昌见过类似于“扯白糖”的店面前,看者边扯糖边叫卖的卖家,不禁感觉着中华民族文化所行驶谴留下的辙印。
甪直的老街,弹石铺路,两侧是密密相连的店铺,与住宅连在一块儿,前店后居,一派夫妻家庭店的亲切味道;在中市上塘街有一个廊棚,长长的街瓦河棚不禁想到雨天若在此观赏朦胧景色,确是诗意盎然.手持着一串糖葫芦,听着沈宅里头传出的苏州正宗评弹声,感受着摇橹的惬意,水的味道……扁舟一叶,闲心一颗,只为寻觅那梦的故乡。
游甪直古镇作文(精选29篇)

游甪直古镇作文(精选29篇)游甪直古镇作文篇1大年初二的天气好得像春天,阳光下头暖融融的,舅舅开车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七口人去逛甪直古镇。
甪直属于苏州市,不在上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才到达了那里。
甪直古镇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有好多条小河流分布在小镇上。
河多小桥自然也多,走一小段路就会有一座小拱桥。
古镇上小巷子也多,节日里的游人把每条小巷子都挤得满满当当的。
小孩子走路的时候一定要牵着大人的手,不然很容易被挤散呢。
古镇上的路是用大小不同的石板铺成的,小拱桥也都是用石头搭建的,小巷子里的路面走上去特别凹凸不平,都是用一块块小青石拼成的。
黑瓦白墙、红灯绿柳的古镇人流如潮,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古镇上的居民们沿着小河两岸开了好多的小铺子,有的是卖粽子糖的,有的是卖酱菜的,有的是卖手工艺品的,有的是卖小吃的,还有的是帮游客拍古装照的……经过小吃铺子,一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我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了,我心里想着:“噫?早饭刚吃过没多久呀,怎么闻到这么臭的味道,也会觉得饿呢?”一抬头,舅舅已经挤出小吃铺端着碗臭豆腐到我面前了,虽然我不喜欢吃臭豆腐的,可是……先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尝尝再说,一口咬下,哇~好好吃啊!从吃下去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古镇上的小小美食喔!除了臭豆腐,还有海棠糕,看着做糕师傅浇面糊、包豆沙、抹蜂蜜、翻饼面、摆蜜饯、洒糖粒一步一步从特制的器具中烘烤出来的点心,感觉看着就特别的好吃。
古镇上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文化馆、古宅、名人纪念馆,像江南文化园、万盛米行、沈宅、王韬纪念馆等等,由于春节假期里的游人实在太多,统统都挤得人山人海的,所以我都只能在门口匆匆瞟了一眼,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游玩喔!游甪直古镇作文篇2这天,我来到了关山古镇。
刚到关山古镇,仿佛走进了古人的时代,古代的风景、古代的色彩、古代的建筑、古代的人烟全部融合在一起了。
关山古镇有很多仿古的建筑,古代的城墙,古代的茶楼,服务员穿着各种人物的服装在古镇中穿梭,有威武的武士,妩媚的侍女。
甪直古镇的作文动静

甪直古镇的作文动静提起甪直古镇,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它就像一幅被岁月精心描绘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我第一次走进甪直古镇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氛围给吸引住了。
古镇的入口处,是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下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往事。
走上石桥,石板有些许的凹凸不平,那是岁月留下的足迹。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一排排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道两旁。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走进古镇,最先听到的是各种嘈杂的声音。
街边的小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着,“新鲜出炉的糕点哟,快来尝尝!”“手工编织的小玩意儿,便宜又好看!”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还有那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叮铃铃,叮铃铃”,在狭窄的巷子里回荡。
路过一家小吃店,门口的蒸笼冒着腾腾的热气,那是刚出笼的小笼包。
老板熟练地夹起小笼包,装进纸袋里递给顾客。
我忍不住买了一份,轻轻咬开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嘴里四溢开来,那味道,真是让人陶醉。
再往前走,看到一位阿婆在门口晒着太阳,身边放着一只竹篮,里面装着刚刚采摘的蔬菜。
阿婆脸上的皱纹就像岁月的沟壑,可她的眼神却透着温和与安详。
她时不时地和路过的邻居打个招呼,闲聊几句家长里短。
走进一条幽静的小巷,这里的动静与外面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偶尔有一只小猫从身边窜过,“嗖”的一下就没了踪影。
墙角的青苔在悄悄地生长,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缓慢。
小巷深处,一位老爷爷坐在门口,戴着老花镜,专心地修补着一只竹篮。
他的手虽然布满了皱纹,但动作却依然灵活。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细致,那么认真,仿佛他修补的不是一只竹篮,而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家茶馆。
茶馆里坐满了人,有的在悠闲地品着茶,有的在轻声交谈。
店小二忙碌地穿梭在桌椅之间,为客人们添茶倒水。
我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一杯当地的碧螺春。
茶叶在杯中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苏州甪直游记中学生优秀作文

苏州甪直游记中学生优秀作文
苏州甪直游记中学生优秀作文
正月里,爸爸妈妈带我自驾去了一趟苏州甪直(lùzhí)镇,这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这次游玩让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出发前,我对这个“用”字头上多一撇、读音特别的古镇充满了好奇,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景区。
这里十分热闹,游客如潮,景区门口用鲜花摆出了“欢度春节”的造型,景区里挂满了一串串大红灯笼,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售票处正在举行新春抽红包活动,一张门票可以抽一个红包。
爸爸、妈妈运气最好抽到2个三等奖,奖品都是手机数据线,我抽到了糕点兑换券。
进入古镇后我们逛到了老街,这里叫卖着各种小吃和点心,这下我的兑换券派上用处了,我兑到了粽子糖、扭扭糖和青团子,我吃着甜滋滋、香喷喷的糕点,心里别提有多美!爸爸妈妈尝到了小时候吃过的味道,也勾起了他们的美好回忆!
我们边吃边逛,我发现这里水多、桥多、巷子多。
水巷两岸,一边是热闹的街市,店铺林立,一边是宁静的古镇人家。
当我们坐上手摇船,伴着船娘的歌声和摇橹声,行驶在水巷中,从一座座石桥下经过时,就更加能体会到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了。
吃着美食看着美景的同时,我们还在古镇体验了一次文化之旅。
我们参观了叶圣陶著名短篇小说《多收三五斗》的课文原型地万盛米行,参观了陈列着各种农耕工具的水乡农具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的甪直文物馆和介绍甪直妇女服饰的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游玩了苏式古典园林的江南文化园,这都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
这次寒假甪直行,让我在品尝美食、欣赏美景的同时还体验了历史文化,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年。
甪直古镇游记作文4篇

甪直古镇游记作文4篇甪直古镇游记作文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甪直古镇游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甪直古镇游记作文1今天,我作为一名小记者,来到了拥有“神舟水乡第一镇”美誉的苏州甪直古镇。
早就听说甪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源远流长的文化,古色古香的建筑,弯弯曲曲的小河,种类繁多的桥梁,极富特色的服饰……令人回味无穷。
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在甪直,到处都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桥梁,怪不得甪直历来就拥有“江南桥都”的美称。
单孔的小石桥、有多孔的大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石板桥,还有双桥、姊妹桥、半步桥、钥匙桥、平桥等。
甪直一共保存有宋、元、明、清时代的桥梁约70余座,现存41座,其桥梁密度远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在甪直古镇的保圣寺内,有四棵古银杏树,它们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们的树干粗大,要好几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住。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在《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这样描写它们,“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
因此,叶圣陶老先生的墓就葬在这四棵银杏树的旁边。
漫步甪直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啊!甪直古镇游记作文2甪直古镇,古色古香,令人难以忘怀……——题记甪直,真美!故宫之美,美在华丽大气;新疆之美,美在热情奔放;而甪直之美,美在其恬静婉约……一进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颇为诱人。
原来是那朵朵蜡梅散发的。
不远处的亭台楼阁,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让人不觉有些惆怅。
继续往里走,便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
黑瓦白墙,院落中的几幢建筑显得有些破旧,布满了历史的尘埃。
走进鸳鸯厅,叶爷爷的铜像映入眼帘。
铜像上的叶圣陶爷爷双唇紧闭,双眼凝视着远方,头上的每一根发丝都梳得整整齐齐。
去甪直古镇春游作文

《去甪直古镇春游》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去甪直古镇春游的日子,我就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那叫一个兴奋啊!一到甪直古镇,那古色古香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青石板路就像一位位古老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路边的小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上的小船晃晃悠悠的,就像一个个调皮的摇篮。
我们沿着河岸走着,两岸的垂柳就像绿衣姑娘,把长长的头发垂到了水里。
小伙伴们叽叽喳喳的,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哇,你们看,那房子好特别!” 小李指着河对岸的古建筑喊道。
那些房子白墙黑瓦,墙上还有一些斑驳的痕迹,就像一位位满脸皱纹但很慈祥的老人。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小石桥边。
这石桥可有意思啦,桥栏上有一些小狮子,它们的模样各不相同,有的张牙舞爪,像在展示自己的威风;有的闭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
我对小王说:“你看这小狮子,像不像在守护这座桥呢?” 小王笑着回答:“是啊,它们可真可爱,说不定晚上还会活过来呢!”这时候,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们就去找吃的。
古镇的美食可真多啊!有香喷喷的海棠糕,那热气腾腾的样子,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咬一口,甜滋滋的。
还有臭豆腐,闻着臭臭的,吃起来却香得不得了。
我们几个小伙伴一人买了一份,坐在河边的石凳上吃。
小张吃得满脸都是酱料,我们都指着他哈哈大笑,他还一脸茫然地问:“怎么啦?我脸上有东西吗?”吃饱喝足后,我们继续逛。
看到有卖手工纪念品的小店,大家又一窝蜂地涌进去。
我挑了一个小巧的古镇模型,想着带回家作纪念。
小伙伴们也都挑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古风的扇子,有漂亮的手帕。
这次甪直古镇春游就像一场美好的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真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好玩的春游啊!。
甪直古镇春游作文

甪直古镇春游作文“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像出笼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飞向了甪直古镇,去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一到甪直古镇,那古色古香的气息就像一张大网,把我结结实实地罩住了。
脚下的青石板路,就像一位位历史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故事。
我好奇地用脚在上面蹭了蹭,仿佛能听到它们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古镇的小河就像一条绿色的绸带,蜿蜒着穿过整个小镇。
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水草在欢快地扭动着身姿,就像在跳着一场水下的迪斯科。
河面上,小船慢悠悠地晃着,那划船的船夫,头戴一顶草帽,悠然自得的样子就像活脱脱从画里走出来的仙人。
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上小船,小船晃晃悠悠的,吓得我紧紧抓住船舷,心里直嘀咕:“这小船可千万别把我扔到水里喂鱼呀。
”小伙伴们却兴奋得很,一会儿指指河边的垂柳,一会儿又对着那些古旧的房子大呼小叫。
沿着河岸,是一排排的老房子。
那些房子的屋檐长得特别有趣,就像老爷爷的眉毛,弯弯地垂下来。
房子的门窗都是那种老式的木雕,精美得让我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有的房子墙壁上还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充满了生机。
走着走着,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
顺着香味找过去,原来是一家卖海棠糕的小店。
那海棠糕在锅里被烤得金黄金黄的,上面还撒着一些红绿丝,就像一朵朵盛开在糕点上的小花。
我赶紧买了一块,咬上一口,热乎乎、甜滋滋的,那味道就像春天的阳光,一下子暖到了心底。
在古镇的小街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小店。
有卖手工刺绣的,那一幅幅精美的刺绣,绣的花鸟鱼虫就像真的要从布上飞出来、游出来似的;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我在一家店里发现了一个小陶笛,吹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就像小鸟在唱歌。
我拿着陶笛,在古镇的小街上边走边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古代的小侠士,逍遥自在。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了,古镇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晖中。
我们带着满满的快乐和不舍,踏上了归途。
甪直古镇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一首悠扬的古曲,每一个音符都让人陶醉。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2012年5月20日)叶游屯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实际上很难做到。
人生就是一场戏,无论你贵为一国之君,或是布衣百姓,都要承受喜怒哀乐。
当烦恼拂之不去时,可能会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任何良药都无济于事。
此时唯有保持理性,自我调整心态,客观对待,才能让心境回归平静。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忽然想起冯延巳《蝶恋花》词一首,或许可作为一面镜子,奉劝那镜中人,何必自寻烦恼?词曰: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
水阔华蜚,梦断巫山路。
满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似否?(词意解说见文末附录)这首词描绘了烦恼袭来时的情景,但你必须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正视这个问题,宽慰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明早天要塌下来,今天还得开心过。
象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凡事一笑了之。
这就是心理素质。
正当静心品味诗意时,忽见报上刊登一则广告:“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古镇一日游”。
到苏州市甪直去玩门票都要78元,即使优惠价也要60元。
现在旅游公司甪直包玩一天才88元,比到医院里去排队挂号看忧郁症便宜得多,这样花小钱换开心,何乐而不为!遂去笑歌旅行社报名,邀一老友作伴,于5月20日早上登上武林广场北门的专车,直奔苏州。
现代交通毕竟便捷,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路边一棵棵大树从车窗外闪过,只两个小时,到了苏州市吴中区东部,大巴从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接昆山市。
距苏州市区18公里,上海虹桥机场58公里。
导游说:甪直到了!一、趣谈甪直,解读甪端甪直有一个难识的地名,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
甪直的“甪”字念lu (陆),这个字很少见,有三纵三横,构成一个“用”字,左上角再加一撇,如独角将军,原意是表现本地区的河流形状,却巧妙地用来命名这座古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光优美,是太湖流域水网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
我的家乡甪直古镇作文

《嘿,我的家乡甪直古镇》
哎呀呀,你知道不?我的家乡甪直古镇那可老美了。
有一回,我带着几个外地来的朋友去甪直古镇玩。
一到那儿,他们就被那古色古香的景色给吸引住了。
“哇,这里好漂亮呀。
” 我们沿着石板路往前走,两边都是古老的建筑。
“你看这房子,好有味道哦。
”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一个卖小吃的摊位。
摊主是个热情的阿姨。
“孩子们,尝尝我们甪直的特色小吃吧。
” 我们一看,有萝卜干、青团啥的。
“哇,这些小吃看起来好好吃哦。
” 我们买了一些尝了尝。
“哎呀,这萝卜干真脆,青团也甜甜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小桥上。
站在桥上,看着河里的小船来来往往。
“哇,这画面真美。
” 这时候,一个划船的大爷经过。
“孩子们,坐不坐船呀?” 我们兴奋地说:“坐,坐。
” 我们坐上船,大爷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介绍甪直古镇的历史。
“这甪直古镇可有年头了,以前可热闹了。
”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下了船,我们又去了一个小博物馆。
里面展示了很多甪直古镇的老物件。
“你看这个,好有年代感哦。
” 我们一边看一边讨论。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找了个茶馆坐下来。
喝着茶,看着窗外的风景。
“哎呀,这甪直古镇真是个好地方。
” 朋友们都说以后还要来。
嘿,我的家乡甪直古镇,就是这么有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2012年5月20日)叶游屯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实际上很难做到。
人生就是一场戏,无论你贵为一国之君,或是布衣百姓,都要承受喜怒哀乐。
当烦恼拂之不去时,可能会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任何良药都无济于事。
此时唯有保持理性,自我调整心态,客观对待,才能让心境回归平静。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忽然想起冯延巳《蝶恋花》词一首,或许可作为一面镜子,奉劝那镜中人,何必自寻烦恼?词曰: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
水阔华蜚,梦断巫山路。
满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似否?(词意解说见文末附录)这首词描绘了烦恼袭来时的情景,但你必须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正视这个问题,宽慰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明早天要塌下来,今天还得开心过。
象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凡事一笑了之。
这就是心理素质。
正当静心品味诗意时,忽见报上刊登一则广告:“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古镇一日游”。
到苏州市甪直去玩门票都要78元,即使优惠价也要60元。
现在旅游公司甪直包玩一天才88元,比到医院里去排队挂号看忧郁症便宜得多,这样花小钱换开心,何乐而不为!遂去笑歌旅行社报名,邀一老友作伴,于5月20日早上登上武林广场北门的专车,直奔苏州。
现代交通毕竟便捷,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路边一棵棵大树从车窗外闪过,只两个小时,到了苏州市吴中区东部,大巴从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接昆山市。
距苏州市区18公里,上海虹桥机场58公里。
导游说:甪直到了!一、趣谈甪直,解读甪端甪直有一个难识的地名,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
甪直的“甪”字念lu (陆),这个字很少见,有三纵三横,构成一个“用”字,左上角再加一撇,如独角将军,原意是表现本地区的河流形状,却巧妙地用来命名这座古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光优美,是太湖流域水网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
因此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走进甪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甪直古镇牌坊,端庄大方,如同帅哥立在村口迎接四方宾客。
入内广场上铺成的石板地面,简直与罗马步行街相比,毫不逊色。
鲜花盛开的球型花坛上立一石碑,上书“甪端”两字,碑顶有一神兽,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
许多人在此拍照留念,但十有八九不解其意,只是出于好奇,到此一游罢了。
“甪端”究竟什么意思?让我来告诉你:“甪端”和“麒麟”是我国古代民间想象的动物,对于“麒麟”的形象,大家都比较熟悉。
但对“甪端”就比较陌生。
其实它们是流传于官场和民间的一对独角兄弟。
在官方,它们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们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把它立在甪直镇醒目的位置,表示甪直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也表达甪直镇人民追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甪直镇上的鲜花丛中的甪端二、甪直景观,小桥流水走入景点入口处,就如同穿梭于一道悠久的历史长廊。
整齐清洁的小河两岸,是条石板和香糕砖铺成的步行道,两边商贾云集,服装、饰品,食品、珠宝琳琅满目。
特色的奥灶面、鞋底饼、臭豆腐,甪直香糕,生意很好。
甪直有2500多年的历史,为江南古镇的典范。
水是古镇的灵魂,弯弯的河道似玉带环绕着古镇,碧波荡漾,不时有游船穿梭其间。
河道两旁是精美的、形态各异的缆船石雕驳岸,这也是古镇辉煌历史的写照。
你看:悠悠的河水、弯弯的小桥、窄窄步行街、深深的小巷、长长的走廊、斑斑的粉墙,灰黑的黛瓦,参差万户人家,纷陈百号商贾,体现了经典的江南水乡文化。
于是,费孝通先生提笔写下了“神州水乡第一镇”,成为甪直人民的骄傲。
地处太湖流域号称水乡的甪直,因为有了水才会建桥,甪直不但水秀,桥更美。
在古镇区内五点六公里长的河道上,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有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行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还有小溪上的半步桥,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如此诗情画意,足以让文人雅士陶醉。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盛赞此甪直为中国古代桥梁的博物馆,比喻得精美绝伦。
甪直这个地方,因水路四通八达聚集了人气,逐渐形成了一里见方的市镇,早期称“里甫”。
宋、元时期(11世纪),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明代(14世纪)正式设里甫镇,为长洲县五镇之一,成为“郡东乡镇之首”,是繁盛的水乡市镇。
清代(17世纪)改称甪直,属元和县,以后一直是苏州东郊的重要城镇。
二、名人荟萃,历史悠久甪直因有水有桥有寺庙,就凸显了文化气氛。
更由于改革开放后甪直人善于经营,开辟为旅游景点,让四方游客来此观光消费,让甪直人的钱包鼓起来,这里的镇领导可真有科学发展观的超前意识。
让我们顺着导游高举的黄色小旗,按照路线顺序,回望各个景点:1、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沈宅”走入古镇上塘街,可见一座门面乌黑的矮墙门,这座石库门宅院的门前,有一座青砖装饰的照壁,上面镌刻着“漪韵”二字,点出了水乡人家的清雅风范。
这里就是民国时古镇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称“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间,占地约2500平方米,共分五进。
建筑结构精巧,雕梁也极为精细,具有清代建筑的特点。
尤其三开间主厅乐善堂极其精华,高大宽敞,梁柱凭栏间遍饰雕刻,而且前后重轩,冬暖夏凉,可谓古镇上豪华的古建筑之一。
沈家在古镇上是以兴办教育起家的。
其祖父沈宽夫于清光绪年间在镇上重建过甫里书院,而沈柏寒本人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专攻教育学。
回到家乡后,把甫里书院改为甫里小学,成为古镇上创办新学的第一人。
现在还可以看到教室里的课桌椅,使人联想当年曾经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2,叶圣陶纪念馆沿甪直古镇河道左侧上塘街向前,便看到了一个外表朴素,里面华丽的纪念馆。
黑黑的落地门上一块小小的本色木板上,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的“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了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个纪念馆门面如此简洁,大概是甪直人尊重叶圣陶先生本人生平为人低调而设计的。
走入纪念馆,是叶圣陶先生塑像,下书“一代师表”。
馆内陈列着叶老1977年7月回甪直小学访问时用毛笔写下的一段话:“五十五年以前,我在这里当过几年教师,今年五月十六日再到这里来,感觉特别亲切,祝愿全体同学认真学习,三育并进;祝愿全体老师以身作则,善教善导,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末了还有叶圣陶亲笔签名和印章。
走出展馆,庭院内郁郁葱葱,鹅卵石铺就的小径,颇有小品风格。
庭院显目处,一块石碑上书“叶圣陶执教旧址”立在其间。
旁边有一座四面厅,外似方亭,圆柱矮楼,四面环通,庭内门墙间隔形成一座小厅,这里是当年叶老为学生安排的阅览室。
叶圣陶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教育家、文学家。
1917年曾在甪直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与同事们自编教材,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他带领学生深入底层、贴近农民、为他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大量素材。
他先后发表了近百篇的小说和散文,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一代师表。
1988年12月8日,叶老不幸在北京逝世,根据叶老的个人意愿,他的骨灰在其亲属和各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归葬在第二故乡甪直,这也是甪直镇的光荣。
3、历史悠久的保圣寺过了叶圣陶纪念馆,往前走即可见一黑色翘角门楼,正上方有一红底金字砖雕,“保圣寺”三字衬托其中,系当代书法家费新我先生所题写的。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和著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一样,同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历史上保圣寺饱经沧桑,屡建屡毁,不堪回首。
宋代是其香火最盛期,当时寺内殿宇达五千多间,僧众有千人之多,寺庙范围达半个古镇。
到民国初年,寺内建筑几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学校。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雄宝殿倒塌时,毁坏了殿内西壁的罗汉塑像,后经蔡元培、顾颉刚等著名学者文人的抢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宝殿的遗址上建造了古物馆以保护罗汉塑像。
原作者系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精湛艺术之作,他把干巴巴的泥土化作有情有思、有欲无动、把无情叹息中的有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可与成都宝光寺的五百罗汉媲美。
4、萧芳芳演艺馆萧芳芳原名萧亮,苏州人氏,现居香港。
她有深厚的艺术天赋,七岁开始拍电影,第一部参演作品是《小星泪》(1954),成名作是国语片《苦儿流浪记》(1960),其主题曲《妈妈好》更是传诵不衰,在港澳极具影响力。
萧芳芳演艺馆,位于甪直镇中市上塘街和丰桥南约30米。
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
此宅原系清代武举人杨姓所建,后来卖给萧冰黎,故称萧宅。
走进萧宅,迎面看到的是萧芳芳艺术照片。
走进艺术馆,陈列着许多萧家史迹。
萧冰黎曾在甪直“五高”任教,为地方公益作出过贡献。
其子萧乃震留学德国,其孙女萧芳芳是香港著名电影演员。
萧宅共五进,四间开阔,朝东面西,依次是门楼、茶厅、厢楼和饭厅,都在一条中轴线上。
萧宅南侧有条长约150米的备弄,俗称萧家弄。
茶厅和楼厅前各有一座砖雕门楼,楼额分别是“积善余庆”、“燕翼诒谋”,均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题书。
“积善余庆”为旧时常用的颂语,“燕翼诒谋”典出于《诗经•大雅》,意思是要善于为子孙后代谋划,富有警省深意。
门厅上刻有浮雕荷花柱,花板上有云凤图案的浮雕,茶厅的梁上有浮雕和镂刻图案。
楼厅梁垫上也有花卉雕饰。
楼厅为主建筑,楼上起居室,楼下会客宴请,主厅前后具有典型的江南厅堂特色。
宅后原有大马房,这在江南民居中极为少见。
因原宅主是武举人,考虑到要练习骑马射箭,故必须养马,并将北后门大院子作为遛马场地,称杨家花园,现已改建为民居群。
5、王韬纪念馆从萧宅出来,走过一座小桥,过河就是王韬纪念馆。
王韬(1828—1897) 的变法主张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说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
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改良主义先行者。
他出身于甪直古镇上的一个书香门第,十七岁就中了秀才。
1849年,他接替父亲进了美国教会办的上海墨海书馆,从事文字润色工作。
一干就是十三年。
正当他乏味于平庸无聊的书馆生活时,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认为这是他出世报国的机会,于是积极上书“平贼”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起用,但终究未能如愿。
后来他担任过《申报》的编辑主任,而且还在上海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在上海生活期间,他曾多次返回古镇。
我们从他晚年的作品《淞隐漫录》、《淞滨琐话》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那份浓浓的眷恋之情。
现在辟为王韬纪念馆的这座清式建筑是王韬去上海墨海书馆做事之前的旧宅。
占地约800平方米。
其中主厅蘅花馆是一间面阔三间的鸳鸯厅。
这一馆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
馆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风,上面刻有王韬的主要生平事迹。
屏风前有王韬半身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