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大运河研究报告
大运河研究报告一、引言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大运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历史背景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最早的大规模修建始于北魏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逐渐完善,连通了黄河、长江和淮河等重要水系,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大运河在不同朝代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尤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三、地理概况大运河总长度约1794公里,横跨中国的多个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
沿途的城市和风景名胜众多,如扬州、苏州、杭州等,这些地方也因大运河而繁荣起来。
大运河的主要分支有京杭运河、济南运河、德运河等,这些分支连接了许多重要的水域和城市。
四、文化遗产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沿途的城市和村庄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古运河桥梁、古村落和古运河船只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价值大运河在古代是重要的商业通道,贯通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如今,大运河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成为了沿线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
许多旅游和物流企业也依托大运河发展起来,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六、环境保护大运河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清理河道、治理污染和修复古建筑等措施,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也保护了大运河的文化遗产。
七、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运河的旅游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大运河的壮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大运河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通过开发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活动和推广地方特色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的价值和影响力。
八、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作用,而且如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11.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11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11月29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2019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为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出如下决定:一、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决定。
本决定所称大运河文化带,是指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确定的大运河江苏段范围内,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综合发展区域。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当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文化引领、统筹推进,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强化传承、创新发展,突出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共建共享民生家园。
三、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审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
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工作,具体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和督促检查。
有关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相应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以及与相邻行政区域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的四大成效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的四大成效作者:调研组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9年第12期调研组大运河不仅是昔日杭州经济繁荣的象征,更集聚了杭州市井丰韵、民俗风采,形成了“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给杭州留下了独特的运河水景和文化。
2002年以来,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通过实施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文化旅游、民居建设“五大工程”,运河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商贸功能和居住功能全面提升。
目前,大运河(杭州段)已完成历史文脉保护点约29万平方米,运河主城区两岸约21公里游步道、景观带基本全线贯通。
大运河(杭州段)已经形成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与经济长廊。
成效一:大运河历史遗产保护不遗余力从内容上看,大运河历史遗产保护已由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步扩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从结构上看,已由文化保护逐步扩展到运河水质水系及沿岸滨水景观带的生态保护、居民生活形态的保护;从主体看,也从以政府保护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立法保护为主,充分调动起了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确保运河两岸的古桥、古街、古塔、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留,展现运河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
从世界遗产成功申报的现有遗产点和河道的保护,进一步扩充到线和面的保护,如小河直街、拱宸桥西、大兜路、塘栖水北街、市南街、三条半弄等历史街区,以及富义仓、桑庐、广济桥、乾隆御碑等一大批历史文脉,总面积达29万平方米,仅拱墅区就修复了1000余幢运河古居,初步形成了贯通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同时,也挖掘了运河元宵灯会、运河石桥建造技艺、运河河埠建造技艺、卫家班皮影戏等非遗保护项目。
成效二:杭州运河文化大走廊初步建设形成经过十余年的保护开发,杭州已经在运河沿岸初步打造形成了30公里的“市民文化长廊”,涵盖塘栖古镇、祥符桥、运河湾、夏衍旧居等历史文化街区,并因地制宜在钱江新城板块规划建设“江河汇文化公园”,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下城区西湖文化广场连轴成线,进而形成涵盖良渚遗址公园、塘栖古镇、超山景区、杭钢遗址、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显宁寺景区、皋亭山景区等的杭州运河文化大走廊。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浙江省公考《申论》真题(B卷)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
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答题页面,每题都要在指定的页面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用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应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用铅笔作答不得分。
5.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6.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并务必请监考人员在你的准考证上签字。
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一个大跨度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段浙东运河的总称,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6个省、2个直辖市共35座城市,主线总长3200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万多平方千米。
大运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相交汇,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连接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这样评价大运河的价值:“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大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而货的运输与人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菜和城市的崛起。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02.01•【文号】文物办发〔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物办发〔2019〕4号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已经国家文物局党组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文物局2019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部署开局之年。
国家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抓主抓重,攻坚克难,激发改革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加强党对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组织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加强局系统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及答案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材料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一个大跨度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段浙东运河的总称,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6个省、2个直辖市共35座城市,主线总长3200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万多平方千米。
大运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相交汇,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连接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这样评价大运河的价值:“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大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而货的运输与人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城市的崛起。
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名城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杜 鹃大运河自古以来就给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也给苏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苏州应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建设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
本文在对苏州运河文化的现状做深度思考后试图探求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些对策。
引言大运河长期积淀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被世人重视,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苏州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全面地展示苏州大运河的深厚文化,能更好发挥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能更好打造“魅力苏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展示有苏州品格的城市形象。
一、研究的意义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黄金廊道。
在苏州现有文化产业布局中,以散状分布为主,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运河文化带将运河沿线的文化加以整合。
苏州如何不断加快大运河沿岸核心区域规划,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活化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充分展示运河文化,进一步提升运河及苏州运河城市的品质,从而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总结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与整合。
设计了有关大运河保护的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搜集了苏州对大运河保护传传承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得出相应对策。
三、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一)打造生态之河,建设苏州运河生态走廊“生态保护是文化利用、传承的前提条件。
”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言,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完成运河文化传承,才能开展运河文化带建设,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污染对大运河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解读下的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报告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解读下的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报告201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除前言外,还有10章内容,紧紧围绕“怎样保护”“传承什么”“如何利用”等主题展开,明确要求“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大运河沿线城市加快制订出台本地区的实施规划。
在此背景下,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划文件,实施具体办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
由于大运河在行政区域上跨越8省(市)35市,时空跨度较大,所以本文仅以大运河聊城段为例,基于对《纲要》的解读,分析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怎样保护”“传承什么”“如何利用”等问题进行再思考,进而为更好地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提供参考。
一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聊城市严格执行《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印发了《聊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深化整改方案(2019-2021年)》,确定了六项重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摸清资源家底,树立正确保护理念聊城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流经的区域包括阳谷县、东昌府区及临清市,现沿岸保留着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据《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统计,该段物质文化遗产总计45项,包括6段河道、24处航运工程设施、3处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7处与运河遗产相关的古建筑、3处运河城镇、1处古遗址、1处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
其中,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2处遗产点/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纲要》中,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有三种解读,即“遗存承载的文化”“流淌伴生的文化”“历史凝练的文化”,这些都属于大运河文化遗产,被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
聊城市结合《纲要》的新要求、新标准,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深化整改方案,通过运河沿线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重新落实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做到细化分类,摸清资源家底(见表1、表2)。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
大运河现状、保护及申遗政策调查报告大运河是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
它连接了北京和杭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大运河的现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是河道疏浚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大运河的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水位下降、洪水灾害风险增加。
其次是沿岸环境保护问题。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河道水质造成了污染。
再次是水资源管理问题。
大运河经过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一些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最后是水旱灾害防治问题。
大运河流域在夏季容易发生干旱,而在雨季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这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首先,对大运河进行了全面的河道疏浚工程,提高了水运能力和水位稳定性。
其次,加强了沿岸环境保护,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减少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管理,推行了水资源审批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最后,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灌溉设施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建立了旱涝灾害预警系统。
此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中国政府还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加强了对其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投入资金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迹,如皇家运河码头、石门桥等。
同时,采取了控制开发规模、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等措施,保护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存。
总的来说,大运河的现状保护和申遗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投入,大运河的河道疏浚、沿岸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旱灾害防治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同时,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的河道疏浚不彻底、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政策观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II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但长期以来,大运河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岀问题和困难。
出台《规划纲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都具有积极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与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与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作者:黄杰来源:《档案与建设》2019年第02期[摘要]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后申遗时代如何做好中国大运河的文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项工作,需要从科学和文化的视角,提升我们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认识。
同時,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决定了我们要用国际化视野、遵循国际法律和通行规则,借鉴其他世界遗产运河的成功经验,做好中国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三篇文章。
[关键词]运河文化历史时代国际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价值有专家对长城和大运河这两项中华民族的鸿篇巨制形象地描述:在中国的版图上,大运河和长城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长城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对于这么一条在人类文明史上凝聚了中国智慧的文化遗产运河,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一部运河史,与中华文明史密切相关,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留芳篇章。
中国大运河始开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繁荣于明清,历经千年积淀,底蕴深厚。
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
历史上的大运河通江达海、开放包容,不但交汇了江河之水,也融汇了各地的文明。
因此,它对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先从科学的视角看。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集航运、灌溉、防洪功能于一体的人工开凿运河之一,中国大运河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推动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的发展,取得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和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是世界古代科学文明的一个重要样本。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共有6条运河。
运河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新拓展,除了中国大运河,目前还有5项国外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等等。
这些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开凿的运河,历史仅有二三百年,无论从时空跨度、历史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来看,它们与中国大运河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省域管理体制探略
收稿日期:2021-03-29 作者简介:刘晓峰(1981-),男,山东济宁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大运河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 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 ①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基层政府制度执行力的生成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20BZZ058);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18ZD007);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江苏构建简约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9ZZB00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创新 :公园、社区与人——基于大运河吴越文化高地苏 州市的调查”(SZDG2020044)。 ② 2016 年以来,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先后审议通过了三江源(2016 年 3 月)、大熊猫(2016 年 12 月)、东北虎豹(2016 年 12 月)、 祁连山(2017 年 3 月)、海南热带雨林(2019 年 1 月)等 10 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大运河文化 带建设的重要抓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 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加速推进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抓手。两者既有在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一致性,也有在建设侧重点、功能 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性。[3] 其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运河文化带是具有整 体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综合性工程。横向上涉及大 运河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丰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河道水系的治理管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文化 产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纵向上涉及文旅融合、城乡 协调发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等相互关联的多个 层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 点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作将始终围绕“文 化公园”这一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而展 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均少于大运河文化带,因而其 建设规划应服从服务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 这一整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案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案例大运河文化带是指中国境内的大运河沿线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旨在挖掘和传承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下面列举了10个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题的案例: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景观,打造了一条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 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价值: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大运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运河交通、农业灌溉、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3. 大运河文化带的经济价值: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和乡村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大运河文化带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4. 大运河文化带的环境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水质、保护湿地和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了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
5. 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交流: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各城市和乡村之间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览、艺术表演、民俗活动等,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6. 大运河文化带的旅游资源:大运河沿线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运河古城、古运河桥梁、古运河码头等,这些景点成为了游客观光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门地点。
7. 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与修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重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专业的修缮和保护措施,使这些古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8. 大运河文化带的教育功能:大运河文化带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旅游景点,还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9. 大运河文化带的社区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培训和就业等措施,提高了居民对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下的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下的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摘要: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全国的运河城市掀起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热潮。
淮安做为运河之都,以此为契机,深入谋划、精心设计,提出了建设百里画廊,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样板”的思路。
本文从淮安的运河文化背景入手,从国家、文化、公园三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设计及建设情况,为其他运河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淮安力量。
关键词:国家文化公园运河规划建设1.背景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运河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然而,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提出距今仅6年,各个运河城市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缺少相关的思路及成熟的案例。
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这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提出: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认为,立足概念本身,“国家文化公园”至少涵括3个层面的内容。
他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始终立足国家层面,国家文化公园代表着“国家”的顶层设计,意在展示宏观格局,“文化”体现了本质属性,“公园”是基本定位。
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用心感受文化,行动保护遗址-暑假实践报告
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用心感受文化,行动保护遗址-暑假实践报告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文章【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用心感受文化,行动保护遗址】由作者保护大运河调研宣投稿、暑假实践报告栏目编辑于2014-08-2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用心感受文化,行动保护遗址——大运河文化之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7月11日上午7:0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保护大运河文化遗址调研宣讲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踏上了找寻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遗存的道路。
探寻的征程从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
郑州是中原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则代表了汉代及其以后年代物质和文化发展的雄厚基础,其冶炼技术和加工规模,在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兴盛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进入博物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代人冶炼时期的鼓风机,在讲解员的演示下,队员们了解到它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继续前进,队员们来到了“一号炼铁高炉”,在讲解员的演说中,队员们了解到古人冶炼钢铁时所用的器具和冶炼的步骤,队员们均被古人过人智慧与巧妙的技巧所折服。
而后,队员们相继参观了“二号炼铁高炉”、矿石堆以及积铁块。
紧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队员们被一张精美的画卷所吸引--《汉代冶铁图》。
图中清楚的还原了汉代冶铁的全过程,队员结合讲解员的解说,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汉代人冶炼钢铁的步骤,脑海里清晰的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而后,讲解员带领队员参观了汉代冶铁的模具。
在与讲解员的互动中,队员们亲自动手还原了冶炼的模具,队员们了解到,看似简单的工作器具,其冶炼方法及所用的模具却很繁琐。
此次的参观伴随着送给讲解员的掌声一起结束。
在这次的探寻之旅中,队员们为古人的智慧所惊叹,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吸引,探寻大运河沿岸文化的第一站也因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队员们期待着接下来的探寻之旅。
治理大运河情况汇报
治理大运河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大运河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报。
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运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水质治理情况。
针对大运河水质问题,我们加大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完善了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排污口的监管,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大运河水质整体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达到了可供生活、工农业用水的标准,为保障沿线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针对大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加强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了湿地保护区范围,修复了受损湿地。
同时,加强了沿岸植被的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有效改善了大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目前,大运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水资源管理情况。
针对大运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我们加强了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工作,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工作,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了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工作。
目前,大运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灾害防治情况。
针对大运河流域的灾害防治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加强了对河堤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加强了对河道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加强了对河道周边的防洪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提高了大运河流域的防洪能力。
目前,大运河流域的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大运河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灾害防治得到了加强。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运河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大运河的长期健康发展。
运河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运河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总结运河建设工作的成果、经验与不足,为今后运河建设提供借鉴。
二、运河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陆运河已完成投资约240亿元,累计开挖土石方约1.5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44.2%。
广西已全面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规划37个江海联运泊位及江海联运待泊区项目,总投资355亿元。
2. 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南宁市紧紧抓住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平陆运河项目和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建设工作。
已有弗迪电池、多氟多电池、太阳纸业、比亚迪碳酸锂、宸宇富基、安达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东部新城,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900亿元。
3.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
平陆运河连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成为连接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西南广阔腹地、东盟潜力市场的Y”字国际大循环的枢纽。
未来,平陆运河将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开放发展场景。
4.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今年计划新建农村生态河道500公里,以实现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55%的目标。
此外,新增区域治水覆盖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通过区域治水提档升级,结合高标准农田、灌区改造等项目,提升治水效果。
三、经验与启示1.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将运河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运河建设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
3.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工程质量。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高效。
4. 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四、不足与改进措施1. 部分工程进度滞后。
针对进度滞后的问题,要加强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环保问题需关注。
在运河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着京杭大运河和京杭铁路,贯穿了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之一。
大运河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备受瞩目。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与保护该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背景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最终始建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与维护。
大运河以其宏伟的规模、先进的工艺与艰苦的施工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壮丽与智慧。
三、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1. 经济价值:大运河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在古代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与国家财富的积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历史价值:大运河沿途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隋唐时期的永济桥、元代的泗州古镇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沧桑,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3. 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融合了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与艺术形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如扬剧、河南评弹等地方戏曲形式,以及大运河沿线特色的民俗活动等,都为大运河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生态价值: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河道两岸的湿地生态系统、沿途的植被群落等都为大运河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文化遗产保护:应加强大运河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对于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应注重科学、专业的手段。
2. 教育与宣传:加强大运河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民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旅游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与完善相关的旅游设施,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品质与价值。
4. 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大运河文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经费与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五、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
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
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如下:
大运河的浙江段位于徐家汇、浦江、崇明、安顺河缝纫而成,浙江段文化带主要以水,河,城,岛,乡村为核心,包括小管,大定,安陆,小定,潭州,张防,庆岳,扬州,璜环,浯溪,琅玡,晉陽,江字,錦城等多个村落,填补了这处流淌着古老文明的独特文化带。
近年来,遵照总体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基于全国水利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浙江省文化厅组织对大运河浙江段考察,将其列为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正在细化保护规划、实施抢救性挖掘,完善抢救性保护措施,建立文物数据库,构建多类文化景观,创建新的民族文化语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古老的文化传统,深度开发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的丰富旅游资源,给民众带来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体验,让国家重视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流传下去,令人目不暇接。
由此可见,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还是可以如期而至,只要有进一步完善整个保护网络,以文物抢救性挖掘为基础,以实体保护为主,以文化识别为重点,以文物保护与发展和教育普及为动力,构筑起新时代流芳百世的文化带宫殿。
结语: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正往发展着,随着政策的约束,健全的保护制度,丰富的文化资源,个性的文化活动,这里将会迎来新的繁荣昌盛,将传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运河文化带”建设下五杭水乡旅游开发策略
现代商贸工业“运河文化带”建设下五杭水乡旅游开发策略杨静张怡青(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五杭集镇作为运河段重点打造城镇之一,虽已进行改造修复却仍缺乏亮点,未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整合余杭五杭现有运河资源与非遗文化,构建五杭“为家族文化注入活力”'使原生态生活文化焕发生机”与“以旅游业文化为发展理念”三个目标方向,形成以“水乡旅游业”为内部核心的五杭集镇“运河文化带”理念。
关键词:运河文化带;家族文化;原生态生活文化;旅游业文化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和引导运河沿线村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精品民宿,培育一批效益良好的示范品牌,带动农业提挡升级、农村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大运河沿线的一些村镇重视环境整治、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和修复。
然而,他们往往照搬城市仿古街的做法,将镇上的老街改造修复成为仿古街,导致“千街一面”,反而使老街失去了其应有的价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3.006值。
从物质性角度和历史角度来看,仿古街是在老街基础上的修复和改造,地理位置没有改变;但是从文化上来看,老街的地方特色文化没有彰显出来,缺少地方性。
如此仿古街的修复,被称为“不舒服的遗产(uncomfortable heritage)”,游客身处其中,很难感受到当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而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可以复制的物质性历史景观。
从旅游角度来说,这样的仿古街也缺少吸引人的亮点。
在我们所调研的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五杭的老街,就是这样一种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的遗产”。
五杭作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一个重要码头,富有浓厚生3社会技术环境分析3.15G技术构建支付产业多样化发展基础近年来,韩国、美国、瑞士、英国等国陆续宣布5G 正式商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运河办)汇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
《规划》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市运河办、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辖市区及编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省大运河规划编制要求,赴运河沿线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文史专家及部门、板块负责人参加的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初稿。
今年2月大运河国家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市发改委结合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和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由市运河办提交市领导征求意见,结合市领导的意见由市发改委对《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
目前发改委依据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为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重点建设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中国大运河工业文化博览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吴古故水道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依据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水系体系,规划形成“一园三带十节点”的空间结构。
一园:即青果巷核心展示园。
三带:即春秋运河文化带、明运河文化带和关河文化带。
十点:即春秋运河三处节点(篦梁灯火、龙城象教、坡仙遗范)、明运河四处节点(大观天下、江湖汇秀、运河人家、南门集庆)和关河三处节点(城角水关、青山止园、关河水驿)。
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5-6月非周末日均2万人次,周末日均3.5万人次,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街效果。
街区一期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常州段相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支持具备条件的文物点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
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修缮保护,完善相应功能设施,提高“三街区四地段(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内的文保单位的完好率。
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重点实施常州春秋古运河文化保护贯通工程、止园遗址公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南河沿历史建筑群修缮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程、菱溪公园五园汇秀、勤工路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张太雷旧居、近园、意园、万缘桥、常州戏楼群、常州唐荆川宅、恽鸿仪宅、盛宣怀故居、瞿秋白故居等项目。
重要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责任应由文物主管部门和属地区政府共同承担。
其中,南市河项目于5月9日完成项目规划方案方案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会意见完成方案修改和设计深化;完成报省、国家文物部门审批的《大运河常州城区段南市河(西水关-晋陵路桥段)及潘家村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方案》及文物评价方案编制工作。
完成居民入户调查,拟定居民过渡方案,按照8月1日开工建设的目标要求开展过渡前动员工作。
四、河道水系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加强河道水系综合利用,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统筹推进全域水资源管理,合理保护利用岸线资源,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发挥大运河河道航运、农业灌溉、防洪排涝、景观娱乐等各项功能,重塑提升大运河常州段“水韵”的现实载体。
从强化河道水系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防洪排涝功能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河道水系综合利用工程。
实施运河沿线地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断头浜,畅通河网水系。
有序开展大运河及次级运河河道清淤疏浚,增大河道行洪能力。
重点推进大运河、丹金溧漕河、古孟河、德胜河、古舜河、胥溪河道疏浚、堤坝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
五、挖掘沿线历史文化内涵、加强软件工程建设情况
市运河办认真贯彻落实汪泉书记今年年初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提高城市标识度作为检验运河工作成效的主要着力点。
一是用文艺精品讲好运河故事。
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将运河主题文艺创作列入全市优秀精品文化产品创作扶持的优先选题方向,三年内投入创作扶持资金150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2个亿,产生了一大批运河主题艺术精品。
如讲述“孟河医派、上海传奇”的电视剧《老中医》,作为新世纪以来江苏首部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开年大戏,在全国两会期间播出,收视率名列同期第一;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成功入选中宣部第十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至此,常州以12件作品入围全国“五个一”的成绩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一;电影《桂香街》聚焦“小巷总理”,成为国家电影局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六部重点影片之一,目前正在火热上映,已有8万人观影,票房接近400万,预计全国总票房将在1200-1500万之间。
二是用品牌活动促进运河“升温”。
全省首站开展“2019江苏运河名城大型诗会”活动,11个省内运河沿线城市的新媒体平台以及新华社客户端和凤凰新闻客户端对诗会进行同步直播;开展“寻找大运河常州记忆”水地标评选和短视频征集活动,三杰纪念馆、青果巷、天宁寺、运河五号获评全省最美运河地标(全省40个);举办“2019江苏常州——大运河城市联动‘常走大运’暨纪念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活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大运河沿线8省市有关部门、大运河沿线49个地市培训班学员代表共计百余人与2200余名常州市民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活动;举办“大运河”文创节,江南运河插秧节报道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举办“塑”说大运河——全国雕塑艺术展、“画”说大运河——江苏美术家创作巡展等运河主题展演;孟河魏氏斧劈石制作的大运河微缩景观被省运河办特邀参加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三是用平台建设聚合文创力量。
建设智库平台。
与常州工学院合作,筹建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研究院即将于8月20日全省第五家挂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研究院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开放性为核心,以项目化为导向,充分整合吸纳省、市各大高校及专家学者的资源,打造成为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的基础平台、研究平台、人才平台和应用平台。
建设文创平台。
7月25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
全市重点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在常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成立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盟。
联盟汇聚全市近19000家入库文化企业,致力于成为常州文化企业抱团取暖的营地、文化行业发展壮大的引擎、文化产业火花碰撞的熔炉、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品牌。
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快筹建大运河文旅基金常州子基金,助力运河建设发展。
建设宣传平台。
常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运河名城》专栏,常州日报社推出“运河常州”大型融媒体新闻传播行动,建设运营“河畔中吴”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彰显文化标识、弘扬优秀文化、传承运河文脉、推进文创发展。
宣传推送内容涵盖大运河文化培育、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生产等,截至目前共推出150篇原创文章和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影响力。
六、活化利用运河遗存、加快江南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常州运河与其他城市比有三强:一是名人资源举世无双,二是工商遗存全国领先,三是通江达湖地理中心。
运河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确立错位竞争的思路,在规划和项目实施中不断彰显这些优势,从而形成重点突破。
一是打“名人”牌。
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晋陵集团为主体建设运营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和开放,“江南名人第一巷”成为常州新名片。
几百米的巷子走出的瞿秋白、周有光等一批江南名人和“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凌云壮志成为了常州人的代表和骄傲。
二是打“古镇”牌。
焦溪古镇保护和修缮于去年8月启动,目前正全力争取列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行列。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天宁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工作下,焦溪古镇逐渐成为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亮点和“网红”。
三是打“工商”牌。
常州的工商业遗产群见证和记录了常州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历程和发展轨迹,是省、市和各界专家公认的大运河常州段的最大特点,但迄今为止依旧没有国家级认定。
今年,在市工信局的努力下,戚机厂和运河五号通过省级工业遗产名录认定(全省共五家),正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
市发改委正积极组织常州大运河工商文化遗产群项目申报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总体来说,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培育精品亮点,全力打造标杆品牌。
在全省文化建设高质量指标监测体系中,常州位列全省前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为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市运河办将以此次工作汇报为契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级工作指示和精神,加强统筹,突出重点,克难奋进,久久为功,全力将大运河常州段打造成为一条高质量的“人文之河”、“民生之河”。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