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A.a1=g,a2=g B.a1=0,a2=gC.a1=0,a2=g 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B.C.tanθD.2tanθ6.(6分)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目(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A.a1=g,a2=g B.a1=0,a2=gC.a1=0,a2=g 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B.C.tanθD.2tanθ6.(6分)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word版_含详细答案)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C D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C D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 D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 、ηb .由图可知ηa 、ηb 的值分别为( ) 、 、 C 、 D 、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 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C D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 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 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 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 1,下落距离为0.8R 时电动势大小为E 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 1、E 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__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_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_.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14.(15分)(2010•宁夏)(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2010•宁夏)(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C D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CD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1﹣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C、D、=====.、,则,=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C D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R=2Rv=,=4=4BR=4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0mA,电压表的读数为5.0V.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43.5Ω: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64.0℃.)根据电表示数可知,电流大小为: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t=OCA=;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ρ式,得.14.(15分)(2010•宁夏)(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A.(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2010•宁夏)(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原子核Z A X与氘核12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B.A=2,Z=2C.A=3,Z=3D.A=3,Z=2 2.(6分)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波的周期为1s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3.(6分)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4.(6分)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水的密度为103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2×10﹣9C B.4×10﹣9C C.6×10﹣9C D.8×10﹣9C 5.(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F c和F d,则()A.F d>F c>F b B.F c<F d<F b C.F c>F b>F d D.F c<F b<F d 6.(6分)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为滑动头.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I1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2表示流过灯泡的电流,U2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N2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A.B.C.D.7.(6分)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10.(13分)(1)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采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若增大打击金属片的力度,上述结论将(填“不”或”仍然”)成立.(2).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cm.(3)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a)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b)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 T温度为95℃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⑤将R 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记录.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 T1=.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11.(15分)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 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12.(18分)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13.(21分)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原子核Z A X与氘核12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2,Z=1B.A=2,Z=2C.A=3,Z=3D.A=3,Z=22.(6分)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3.(6分)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4.(6分)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水的密度为103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2×10﹣9C B.4×10﹣9C C.6×10﹣9C D.8×10﹣9C5.(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F c和F d,则( )A.F d>F c>F b B.F c<F d<F b C.F c>F b>F d D.F c<F b<F d 6.(6分)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为滑动头.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I1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2表示流过灯泡的电流,U2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N2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 )A.B.C.D.7.(6分)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10.(13分)(1)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采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增大打击金属片的力度,上述结论将 (填“不”或”仍然”)成立.(2).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 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 cm.(3)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a)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b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 T温度为95℃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 .⑤将R 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 ,记录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 T1=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11.(15分)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 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12.(18分)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在某高度处将A 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13.(21分)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2010高考试卷分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宁夏、陕西、黑龙江、吉林卷)(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试卷部分,分值110分,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考题难度适中,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考纲的要求,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把考察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既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具体表现在:必考部分:力学涉及到胡克定律(15题)、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18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24题)、天体运动,万有引力(20题)速度图像,动能定理,功和功率(16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22题)源于教材,注重基础;力学主干知识共42分,其中第20题涉及到数学对数的求解,24题以博尔特的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时间为素材,设计物理情景,很好的考查了运动学知识,情景容易理解但是数据处理相对繁琐,不细心容易出错丢分,也极易影响学生的应试情绪,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较高。
电学涉及到电磁学物理学史(14)体现了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但是在这道必考题中涉及了选修内容,值得商榷,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7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要求,同时很好的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电路U-I图像,电源的效率(19题)侧重了学生对闭合电路问题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但难度不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25题),这始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整个物理情景的设置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在所求解问题中,涉及到对粒子运动过程的分析、运动轨迹的描绘及半径计算,其中如何确定几何关系以及数学方程的求解是解决该题的难点和关键,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具有很好区分度。
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守恒定律(21题),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半导体材料, 23题),侧重对电学实验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如实物图的连接、利用数据描点作图、电表的读数,这些都是平时教学要求,难度不大。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word版-含详细答案)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宁夏)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R L(Ω)54.3 51.0 47.5 44.3 41.0 37.9 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_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_.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14.(15分)(2010•宁夏)(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2010•宁夏)(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宁夏)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考点:物理学史;库仑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波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电磁学中的相关物理学史,应掌握在电磁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发现.解答:解: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楞次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C正确;D、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点评:近几年高考中增加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科学家们的主要贡献,要求能熟记.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根据弹簧受F1F2两个力的作用时的弹簧的长度,分别由胡克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胡克定律得F=kx,式中x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0,则有F1=k(l0﹣l1),F2=k(l2﹣l0),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k=,所以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胡克定律的计算,在利用胡克定律F=kx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这是同学常出差的一个地方.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考点:功的计算;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方向,由图象的斜率可知拉力的方向,则由功的公式可得出外力做功的情况,由P=Fv可求得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且减小,故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外力做正功;故A正确;B、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合外力减小,速度增大;由图象可知0时刻速度为零,t1时刻速度最大但拉力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在0时刻功率为零,t1时刻功率也为零,可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为零,故C错误.D、在t1~t3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图象的分析方法,由图象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B答案中采用极限分析法,因开始为零,后来为零,而中间有功率,故功率应先增大,后减小.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电场线.分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而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根据粒子受力的变化可得出其大致轨迹.解答:解:粉尘受力方向为电场线方向,故P点受力沿切线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应沿P点的切线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可能沿电场线方向;故C、D错误;此后粒子受力偏向右,故粒子应从P点的切线方向向右下偏,但运动轨迹一定在P所在电场线的上方,故B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应注意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受力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受力才能由动力学知识确定粒子的运动轨迹.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mg=F4+F N;F滑′=F5mg+F6=F N′而F滑=μF NF滑′=μF N′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F2cos30°=μ(mg+F2sin30°)②又根据题意F1=F2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μ=2﹣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物体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联立方程组求解,运算量较大,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细心.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考点: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析: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所以电源的效率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外电压和电动势可以从图象上读出.解答:解: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E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在U﹣I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根据图象可知U a =、U b =,则ηa =,ηb =.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源的效率也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以及会从U﹣I图象中读出电动势和外电压.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开普勒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按照题目的要求列示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T2=kR3,T02=kR03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要比较熟悉,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数学的计算问题.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知道由铜棒下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下落距离不同,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求出铜棒切割磁感线时的有效长度.再根据E=BLv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根据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特点找出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如下图,L1=2=2R,L2=2=2R,又根据v=,v1==2,v2==4,所以E1=4BR,E2=8BR=4BR,所以E1<E2.再根据右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从a到b,在电源内部电流时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故D正确.点评:由于铜棒切割磁感线时没有形成回路,所以铜棒做的是自由下落.对于电源而言,电源内部电流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我们要从仪器的使用和长度的测量去考虑器材.解答:解:(1)用A项米尺测量长度,用D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故答案为:(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点评:对于误差我们要分析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怎么减小误差.其中减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我们打点计时器安装时,面板要竖直.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不能过近,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R L(Ω)54.3 51.0 47.5 44.3 41.0 37.9 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0mA,电压表的读数为 5.0V.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43.5Ω: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64.0℃.考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根据原理图连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不要和电源连反了.(2)用直线将在坐标上描述的点连接,直线尽量多穿过点.(3)从电表中读出电压和电流表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等效电阻阻值,结合图象可求出此时的温度.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电路图如下所示;(2)根据数据描出点,连接成直线,图象如下所示.(3)根据电表示数可知,电流大小为:mA,电压大小为:V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对照图找出相应的温度为64.0℃.故答案为:115.0mA,5.00V,43.5Ω,64.0℃.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注意连接实物图的方法和作图原则等基本知识理解和应用.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200m比赛时有,联立解得:t=1.29s,v=11.24m/s(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则v=at,解得:a=8.71m/s2答:(1)加速所用时间是1.29s,达到的最大速率是11.24m/s.(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8.71m/s2.点评: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运动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注意题目要求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目比较简单.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根据题意,粒子运动时间最长时,其回旋的角度最大,画出运动轨迹,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速度大小;(2)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其运动时间最长,即为第一问中轨迹,故可以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解答:解: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当<R<a时,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边界相切,如图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回旋角度为∠OCA=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得:22解得:故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由第一问可知,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为.点评:本题关键是画出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到速度大小.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 晶体和非晶体;气体的等温变化.专题:分子运动论专题;气体的状态参量和实验定律专题.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2)要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3,根据需求瓶内气体的压强p2,就必需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需求P1,V1,V2,而根据题意P1,V1,V2不难求出.解答:解:(1)A、金刚石、食盐是晶体,而玻璃是非晶体,水是液体,故A错误.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无规则的,故。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a1=g,a2=g B.a1=0,a2=gC.a1=0,a2=g 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B.C.tanθD.2tanθ6.(6分)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及解析

1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92238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90234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91234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92234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A .a1=g,a2=g B.a1=0,a2=g C.a1=0,a2=g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 .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6.(6分)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7.(6分)某人手持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 .5.5m B.5.0m C.4.5m D.4.0m8.(6分)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时刻x=0.1m;t=4s 时刻x=0.1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A .0.2m,B.0.2m,8s C.0.1m,D.0.1m,8s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9.(6分)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_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A1,内阻r1=10.0Ω,量程标称为5.0mA;标准电流表A2,内阻r2=45.0Ω,量程1.0mA;标准电阻R1,阻值10.0Ω;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300.0Ω;电源E,电动势3.0V,内阻不计;保护电阻R2;开关S;导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_________端.(3)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A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A1的量程I m= _________.(4)若测量时,A1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从图中读出A1的示数I1=_________,A2的示数I2=_________;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I m=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5)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_________.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4分)11.(15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如图所示,求(1)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2)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12.(18分)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7.35×1022kg.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13.(21分)如图,在区域内存在与x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0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xy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已知沿y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t0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上点离开磁场.求:(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粒子的比荷;(2)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3)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分析:该题考察了α、β衰变特点,只要写出衰变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α、β衰变特点可知:92238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90234Th,90234Th经过1次β衰变变为91234Pa,91234Pa再经过一次β衰变变为92234U,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意很简单,直接考察了α、β衰变特点,注意衰变过程中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2.(6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木板抽出前,木块1和木块2都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各个力;木板抽出后,木板对木块2的支持力突然减小为零,其余力均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两个木块的加速度.解答:解: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1=0.对2物体受重力和弹簧的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时力与延时力;弹簧的弹力通常来不及变化,为延时力,轻绳的弹力为瞬时力,绳子断开即消失.3.(6分)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电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特点,可根据所涉及的知识逐个分析.解答:解:A、电势差的大小决定于电场线方向上两点间距和电场强度,所以A错误;B、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负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高,所以B错误;C、场强为零,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场中肯定存在场强都为零、电势又不相等的两个点,在这样的两个点之间移动电荷,电场力将做功,所以C错误;D、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而且速度最快,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比较容易混淆的性质为选项内容,体现对物理量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记忆、理解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4.(6分)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本题可等效为长度为100米,速度为2m/s的导体切割磁感线,根据右手定责可以判断两岸电势的高低,根据E=BLv可以求出两端电压.解答:解:海水在落潮时自西向东流,该过程可以理解为:自西向东运动的导体棒在切割竖直向下的磁场.根据右手定则,右岸即北岸是正极电势高,南岸电势低,D正确,C错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4.5×10﹣5×100×2=9×10﹣3V,B正确,A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实际应用,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处理一些简单问题.5.(6分)考点:平抛运动.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解答:解: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角θ,则有:tanθ=.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直接考查,掌握住平抛运动的规律就能轻松解决.6.(6分)考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专题:应用题.分析:从分子势能图象可知,当分子势能最小时,即r=r2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r<r2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r>r2时,表现为引力,所以当r由r1变到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解答:解:从分子势能图象可知,A、当r1<r<r2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r>r2时,表现为引力,故A错.B、当分子势能最小时,即r=r2时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故B对.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故C错.D、当r<r2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r>r2时,表现为引力,所以当r由r1变到r2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对.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分子势能图象的理解,知道分子势能随距离增大关系.7.(6分)考点:平面镜成像.专压轴题.析:解答:解:设树高为H,树到镜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图,由图中的三角形可得即.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开阔,看到树的全部所需镜面越小,同理有,以上两式解得:L=29.6m、H=4.5m.所以选项ABD是错误的.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平面镜的反射成像,通常要正确的转化为三角形求解.8.(6分)考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专题:压轴题.分析:时刻x=0.1m;t=4s时刻x=0.1m.经过s又回到原位置,知是周期的整数倍,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时刻x=0.1m,知道周期大于,从而可知道振子的周期,也可知道振幅.解答:解:经过周期的整数倍,振子会回到原位置,知道是周期的整数倍,经过振子运动到对称位置,可知,单摆的周期为s,则为半个周期,则振幅为0.1m.可能振幅大于0.1m,则周期T=.当周期为时,经过s运动到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振幅可以大于0.1m.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经过周期的整数倍,振子回到原位置.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9.(6分)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匀速圆周运动.专压轴题.分析:从图象中能够看出圆盘的转动周期即图象中电流的周期,根据转速与周期的关系式T=,即可求出转速,反光时间即为电流的产生时间;解答:解:(1)从图2显示圆盘转动一周在横轴上显示20格,由题意知道,每格表示1.00×10﹣2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为0.20秒,则转速为5.00r/s;(2)反光中引起的电流图象在图2中横坐标上每次一小格,说明反光涂层的长度占圆盘周长的20分之一,故圆盘上反光涂层的长度为==1.60cm;故答案为:5.00,1.60.点评:本题要注意保留3位有效数字,同时要明确圆盘的转动周期与图象中电流的周期相等,还要能灵活运用转速与周期的关系公式!10.(12分)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专题:实验题;压轴题.分析:(1)由电路图可画出实物图,注意电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接法;(2)由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注意开始时应让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3)由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及电压规律可得出A1的最大量程;(4)根据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可读出指针所指的示数;(5)根据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解答:解:(1)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2)要求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前应接入最大电阻,故滑片应滑到b处;(3)由原理图可知,A2与R1串联后与A1并联,并联部分总电压U=I(r2+R1)=55I;故电流表A1中的电流I1==5.5I2,此时电流表满偏,故量程为5.5I2;(4)由表可读出I1=3.00mA,I2=0.660mA,由(3)的计算可知,此时I1应为5.5×0.660mA=3.63mA;故可知:=解得:I m=6.05mA;(5)实验中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测量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大于满刻度的.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b;(3)5.5I2;(4)3.00;0.660mA;6.05;(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点评:现在实验题的考查更注重了探究实验,在解题时注意通过审题找出实验中含有的信息,并能灵活应用所学过的物理规律求解.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4分)11.(15分)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由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0~10s内汽车做初速度等于零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40~60s内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画出的v~t图象可知60s内的位移即为60s内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解答:解:(1)由a﹣t图象知:0~10s内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1=2m/s2,10s末的速度v=a1t1=20m/s;10s~40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0s~60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2=﹣1m/s2,60s末的速度v t=v+a2t3=0.(2)由v~t图象知,60s内的位移:.答:(1)汽车在0~60s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2)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900m.点评:该题要求同学们根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对同学们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要求较高,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匀速,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该题难度适中.12.(18分)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这是一个双星的问题,A和B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解答:解:(1)A和B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和B的向心力大小相等,且A和B和O始终共线,说明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mω2r=Mω2R,r+R=L联立解得:R=L,r=L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m•L化简得:T=2π(2)将地月看成双星,由(1)得T1=2π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m L化简得:T2=2π故答案为:(1)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2π;(2)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为1.01.点评:对于双星问题,我们要抓住它的特点,即两星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和两星球具有共同的周期.13.(21分)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洛仑兹力.专题:压轴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由几何关系可确定粒子飞出磁场所用到的时间及半径,再由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关系,联立可求得荷质比;(2)由几何关系可确定仍在磁场中的粒子位置,则可由几何关系得出夹角范围;(3)最后飞出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应为最大,由几何关系可知,其轨迹应与右边界相切,则由几何关系可确定其对应的圆心角,则可求得飞出的时间.解答:解:(1)初速度与y轴方向平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1中的弧OP所示,其圆心为C.由几何关系可知,∠POC=30°;△OCP为等腰三角形故∠OCP=①此粒子飞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t0=②式中T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设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可得R= a ③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④T=⑤联立②③④⑤解得⑥(2)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其圆心角一定大于120°,这样粒子角度最小时从磁场右边界穿出;角度最大时从磁场左边界穿出.依题意,同一时刻仍在磁场内的粒子到O点距离相同.在t0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应位于以O点为圆心、OP为半径的弧上.如图所示.设此时位于P、M、N三点的粒子的初速度分别为v P、v M、v N.由对称性可知v P与OP、v M与OM、v N 与ON的夹角均为.设v M、v N与y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θM、θN,由几何关系有⑦⑧对于所有此时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其初速度与y轴正方向所成的夹角θ应满足≤θ≤1111 OM=OP由对称性可知ME=OP 由图可知,圆的圆心角为240°,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飞出磁场所用的时间2t 0;点评: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圆心和半径,并能根据几何关系确定可能的运动轨迹.。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原子核Z A X与氘核12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B.A=2,Z=2C.A=3,Z=3D.A=3,Z=22.(6分)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波的周期为1s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3.(6分)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4.(6分)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水的密度为103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2×10﹣9C B.4×10﹣9C C.6×10﹣9C D.8×10﹣9C5.(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F c和F d,则()A.F d>F c>F b B.F c<F d<F b C.F c>F b>F d D.F c<F b<F d6.(6分)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为滑动头.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I1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2表示流过灯泡的电流,U2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N2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 .7.(6分)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10.(13分)(1)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采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若增大打击金属片的力度,上述结论将(填“不”或”仍然”)成立.(2).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cm.(3)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a)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b)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 T温度为95℃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⑤将R 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记录.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 T1=.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11.(15分)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12.(18分)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13.(21分)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word版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Na O的电子式为A.CO为112L(标准状况)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2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8.分子式为362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原子核Z A X与氘核12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2,Z=1B.A=2,Z=2C.A=3,Z=3D.A=3,Z=2 2.(6分)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3.(6分)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4.(6分)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水的密度为103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2×10﹣9C B.4×10﹣9C C.6×10﹣9C D.8×10﹣9C5.(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F c和F d,则( )A.F d>F c>F b B.F c<F d<F b C.F c>F b>F d D.F c<F b<F d 6.(6分)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为滑动头.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I1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2表示流过灯泡的电流,U2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N2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 )A.B.C.D.7.(6分)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10.(13分)(1)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采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 球松开,自由下落,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增大打击金属片的力度,上述结论将 (填“不”或”仍然”)成立.(2).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 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 cm.(3)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a)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b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 T温度为95℃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 .⑤将R 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 ,记录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 T1=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11.(15分)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 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12.(18分)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13.(21分)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目(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A.a1=g,a2=g B.a1=0,a2=gC.a1=0,a2=g 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B.C.tanθD.2tanθ6.(6分)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试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整理2010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解析)理综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解析电池用旧了,其电动势略有减小,但内阻增加很多.旧电池作为电子钟电源,能正常工作,说明电子钟的额定电流较小.答案BD2、解析因为PA>PB,U相同,所以RA<RB,当B灯接在该电源两极时,UB实>U,故PB 实>PB. 答案D3、答案AC4、解析由UI图象可知,若电源电动势为6U0.则a、b两点所对应的路端电压分别为4U0、2U0,电源的效率η==,所以ηa==,ηb==,故D选项正确.答案D5、解析并联电压表使电路电阻减小,电流增大,R′两端电压增大,使ab两端电压比实际电压要小.且电压表的内阻越大,测量值越大,越接近实际电压.答案AC6、解析设电源电动势为E,调零后的调零电阻R′,定值电阻R0,内阻r,则满偏电流Ig=,当所测Rx=R时,电流为Ig,即Ig=,得R=,当电路里电流为Ig时,所测电阻Rx有Ig=,得Rx=16R,故D选项正确.答案D7、解析图线与U轴的交点反映了电源的电动势,斜率反映内阻,电压为U0时流过电阻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阻相等,由于电动势不等,此时的内电压也不相等,故A、C选项正确.答案AC8、解析原电压表满偏电流Ig=A=10-3 A改装后的量程U=Ig(RV+R1)①当S1、S2均闭合时=②当S1闭合,S2断开时=③联立①②③,解得E=6.3 V U=7 V答案(1)连线如图(2)7 6.39、解析(1)电灯和电动机正常工作,有I==A=2 A设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灯+U′+I(R+r)U′=E-U灯-I(R+r)=14 V-2 V-2×(1+1) V=8 V(2)电动机输出功率P出=U′I-I2r′=8×2 W-22×0.5 W=14 W(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总=EI=14×2 W=28 W答案(1)8 V (2)14 W (3)28 W10、解析(1)S1、S2闭合,则R1、R2串联,电容器与R1并联,UC=U1=I1R1=R1=×6 V=3 V,故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CUC=10×10-6×3 C=3×10-5 C(2)S1闭合,S2断开后UC=E,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CE=10×10-6×9 C=9×10-5 C,增加的电荷量通过R2,故流过R2的电荷量ΔQ=Q′-Q=6×10-5 C答案(1)3×10-5 C (2)6×10-5 C11、解析(1)首先计算L1、L2两灯泡的电阻L1灯:RL1==Ω=6 Ω L2灯:RL2==Ω=4 ΩL2与R2串联,与L1并联,最后与R1串联组成外电路.L2正常发光,则L2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4 V,通过L2的电流为额定电流I2==A=1.0 A则R2与L2串联支路两端电压为U2′=I2(R2+RL2)=1.0×(2+4) V=6.0 VL1两端电压为U1′=U2′=6.0 V通过L1的电流为I1==A=1.0 A闭合电路总电流为I=I1+I2=1.0 A+1.0 A=2.0 A闭合电路总电阻为R+r==Ω=4.5 Ω外电路总电阻为R=4.5 Ω-r=4.5 Ω-1 Ω=3.5 Ω并联部分电阻为R并==Ω=3 Ω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1=R-R并=3.5 Ω-3 Ω=0.5 Ω(2)此时灯L1的实际电压U1′=6.0 V,实际功率为P1==W=6 W答案(1)0.5 Ω(2)6 W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B.2﹣C.﹣D.1﹣6.(6分)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8.(6分)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一)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6.(6分)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D.8.(6分)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1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40.50.60.70.80.90.R L(Ω)54.351.47.544.341.37.9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11.(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 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3.(15分)(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14.(15分)(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湖南)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分析】本题考查电磁学中的相关物理学史,应掌握在电磁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发现.【解答】解: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 正确;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楞次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C正确;D、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2.(6分)(2010•湖南)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分析】根据弹簧受F1F2两个力的作用时的弹簧的长度,分别由胡克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胡克定律得F=kx,式中x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0,则有F1=k(l0﹣l1),F2=k(l2﹣l0),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k=,所以C项正确.故选C.3.(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方向,由图象的斜率可知拉力的方向,则由功的公式可得出外力做功的情况,由P=Fv可求得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且减小,故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外力做正功;故A正确;B、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合外力减小,速度增大;由图象可知0时刻速度为零,t1时刻速度最大但拉力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在0时刻功率为零,t1时刻功率也为零,可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为零,故C错误.D、在t1~t3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正确;故选AD.4.(6分)(2010•湖南)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分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而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根据粒子受力的变化可得出其大致轨迹.【解答】解:粉尘受力方向为电场线方向,故P点受力沿切线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应沿P点的切线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可能沿电场线方向;故C、D错误;此后粒子受力偏向右,故粒子应从P点的切线方向向右下偏,但运动轨迹一定在P所在电场线的上方,故B错误,A正确;故选A.5.(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mg=F4+F N;F滑′=F5mg+F6=F N′而F滑=μF NF滑′=μF N′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F2cos30°=μ(mg+F2sin30°)②又根据题意F1=F2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μ=2﹣故选B.6.(6分)(2010•湖南)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分析】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所以电源的效率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外电压和电动势可以从图象上读出.【解答】解: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E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在U﹣I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根据图象可知U a=、U b=,则ηa=,ηb=.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7.(6分)(2010•湖南)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D.【分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按照题目的要求列示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T2=kR3,T02=kR03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所以B正确.故选B.8.(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知道由铜棒下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下落距离不同,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求出铜棒切割磁感线时的有效长度.再根据E=BLv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根据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特点找出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如下图,L1=2=2R,L2=2=2R,又根据v=,v1==2,v2==4,所以E1=4BR,E2=8BR=4BR,所以E1<E2.再根据右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从a到b,在电源内部电流时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故D正确.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湖南)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1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我们要从仪器的使用和长度的测量去考虑器材.【解答】解:(1)用A项米尺测量长度,用D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故答案为:(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10.(11分)(2010•湖南)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40.50.60.70.80.90.R L(Ω)54.351.47.544.341.37.9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0mA,电压表的读数为 5.00V.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43.5Ω: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64.0℃.【分析】(1)根据原理图连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不要和电源连反了.(2)用直线将在坐标上描述的点连接,直线尽量多穿过点.(3)从电表中读出电压和电流表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等效电阻阻值,结合图象可求出此时的温度.【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电路图如下所示;(2)根据数据描出点,连接成直线,图象如下所示.(3)根据电表示数可知,电流大小为:mA,电压大小为:V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对照图找出相应的温度为64.0℃.故答案为:115.0mA,5.00V,43.5Ω,64.0℃.11.(14分)(2010•湖南)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100m比赛时有,,200m比赛时有,联立解得:t=1.29s,v=11.24m/s(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则v=at,解得:a=8.71m/s2答:(1)加速所用时间是1.29s,达到的最大速率是11.24m/s.(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8.71m/s2.12.(18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分析】(1)根据题意,粒子运动时间最长时,其回旋的角度最大,画出运动轨迹,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速度大小;(2)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其运动时间最长,即为第一问中轨迹,故可以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解答】解: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当<R<a时,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边界相切,如图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回旋角度为∠OCA=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得:,且sin2α+cos2α=1解得:故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由第一问可知,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为.13.(15分)(2010•新课标Ⅰ)(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2)要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3,根据需求瓶内气体的压强p2,就必需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需求P1,V1,V2,而根据题意P1,V1,V2不难求出.【解答】解:(1)A、金刚石、食盐、水晶是晶体,而玻璃是非晶体,故A错误.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无规则的,故B正确.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D、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故选BC.(2)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3.依题意P1=P0+ρgh…①由玻意耳定律…②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①②两式,得…③又有…④联立③④式,得…⑤故答案为(1)BC;(2)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14.(15分)(2010•湖南)(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A.(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分析】(1)由题意可知各角的大小,则由折射定律及全反射可得出角与折射率的关系,联立可求得折射率;(2)已知频率及波速,则由波速公式可求得波长;要使振动振幅最小,则该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奇数倍,设距O点为x,则可得出波程差的表达式,联立可解得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折射率定义有,sin∠1=nsin∠2,nsin∠3=1,已知∠1=45°∠2+∠3=90°,联立解得:n=故选A;(2)(i)设波长为λ,频率为ν,则v=λν,代入已知数据得:λ=1m;(ii)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任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点的波程差△l=x﹣(2﹣x),0≤x≤2.其中x、△l以m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k为整数则可解得:x=0.25m.0.75m,1.25m,1.75m.故最小点的位置可以为0.25m,0.75m,1.25m,1.75m.15.(15分)(2010•湖南)(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word版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Na O的电子式为A.CO为112L(标准状况)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2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8.分子式为362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全国卷附答案)

2010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016 Na23 Mg24 S32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 .细胞的DNA 含量D .细胞的RNA 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 .22Na O 的电子式为B .106g 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2CO 为112L (标准状况)C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 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362C H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3种B .4种C .5种D .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宁夏)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R L(Ω)54.3 51.0 47.5 44.3 41.0 37.9 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_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_.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14.(15分)(2010•宁夏)(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2010•宁夏)(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宁夏)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考点:物理学史;库仑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波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电磁学中的相关物理学史,应掌握在电磁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发现.解答:解: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楞次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C正确;D、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点评:近几年高考中增加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科学家们的主要贡献,要求能熟记.2.(6分)(2010•宁夏)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根据弹簧受F1F2两个力的作用时的弹簧的长度,分别由胡克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胡克定律得F=kx,式中x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0,则有F1=k(l0﹣l1),F2=k(l2﹣l0),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k=,所以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胡克定律的计算,在利用胡克定律F=kx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这是同学常出差的一个地方.3.(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考点:功的计算;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方向,由图象的斜率可知拉力的方向,则由功的公式可得出外力做功的情况,由P=Fv可求得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且减小,故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外力做正功;故A正确;B、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合外力减小,速度增大;由图象可知0时刻速度为零,t1时刻速度最大但拉力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在0时刻功率为零,t1时刻功率也为零,可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为零,故C错误.D、在t1~t3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图象的分析方法,由图象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B答案中采用极限分析法,因开始为零,后来为零,而中间有功率,故功率应先增大,后减小.4.(6分)(2010•宁夏)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电场线.分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而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根据粒子受力的变化可得出其大致轨迹.解答:解:粉尘受力方向为电场线方向,故P点受力沿切线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应沿P点的切线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可能沿电场线方向;故C、D错误;此后粒子受力偏向右,故粒子应从P点的切线方向向右下偏,但运动轨迹一定在P所在电场线的上方,故B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应注意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受力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受力才能由动力学知识确定粒子的运动轨迹.5.(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mg=F4+F N;F滑′=F5mg+F6=F N′而F滑=μF NF滑′=μF N′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F2cos30°=μ(mg+F2sin30°)②又根据题意F1=F2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μ=2﹣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物体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联立方程组求解,运算量较大,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细心.6.(6分)(2010•宁夏)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考点: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析: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所以电源的效率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外电压和电动势可以从图象上读出.解答:解: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E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在U﹣I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根据图象可知U a =、U b =,则ηa =,ηb =.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源的效率也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以及会从U﹣I图象中读出电动势和外电压.7.(6分)(2010•宁夏)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开普勒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按照题目的要求列示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T2=kR3,T02=kR03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要比较熟悉,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数学的计算问题.8.(6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知道由铜棒下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下落距离不同,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求出铜棒切割磁感线时的有效长度.再根据E=BLv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根据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特点找出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如下图,L1=2=2R,L2=2=2R,又根据v=,v1==2,v2==4,所以E1=4BR,E2=8BR=4BR,所以E1<E2.再根据右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从a到b,在电源内部电流时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故D正确.点评:由于铜棒切割磁感线时没有形成回路,所以铜棒做的是自由下落.对于电源而言,电源内部电流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宁夏)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I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我们要从仪器的使用和长度的测量去考虑器材.解答:解:(1)用A项米尺测量长度,用D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故答案为:(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点评:对于误差我们要分析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怎么减小误差.其中减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我们打点计时器安装时,面板要竖直.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不能过近,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10.(11分)(2010•宁夏)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R L(Ω)54.3 51.0 47.5 44.3 41.0 37.9 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0mA,电压表的读数为5.0V.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43.5Ω: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64.0℃.考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根据原理图连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不要和电源连反了.(2)用直线将在坐标上描述的点连接,直线尽量多穿过点.(3)从电表中读出电压和电流表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等效电阻阻值,结合图象可求出此时的温度.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电路图如下所示;(2)根据数据描出点,连接成直线,图象如下所示.(3)根据电表示数可知,电流大小为:mA,电压大小为:V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对照图找出相应的温度为64.0℃.故答案为:115.0mA,5.00V,43.5Ω,64.0℃.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注意连接实物图的方法和作图原则等基本知识理解和应用.11.(14分)(2010•宁夏)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100m比赛时有,,200m比赛时有,联立解得:t=1.29s,v=11.24m/s(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则v=at,解得:a=8.71m/s2答:(1)加速所用时间是1.29s,达到的最大速率是11.24m/s.(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8.71m/s2.点评: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运动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注意题目要求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目比较简单.12.(18分)(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根据题意,粒子运动时间最长时,其回旋的角度最大,画出运动轨迹,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速度大小;(2)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其运动时间最长,即为第一问中轨迹,故可以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解答:解: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当<R<a时,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边界相切,如图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回旋角度为∠OCA=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得:,且sin2α+cos2α=1解得:故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由第一问可知,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为.点评:本题关键是画出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到速度大小.13.(15分)(2010•宁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 晶体和非晶体;气体的等温变化.专题:分子运动论专题;气体的状态参量和实验定律专题.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2)要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3,根据需求瓶内气体的压强p2,就必需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需求P1,V1,V2,而根据题意P1,V1,V2不难求出.解答:解:(1)A、金刚石、食盐是晶体,而玻璃是非晶体,水是液体,故A错误.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无规则的,故B正确.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D、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故选BC.(2)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