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解离平衡(课堂PPT)

合集下载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1
K
is
4
K
s1
1
K
is
3
K
s2
1
K
is
2
K
s3
1
K
is1
K
s4
二、累积标准稳定常数和总标准稳定常数
❖ (一)累积标准稳定常数
M+2L⇌ ML2 ❖其标准平衡常数用 表示
2M M 2 L 2 L [M M 1 ]1 M L [M ]L L []2 L []L K S 1 K S 2
❖ (一)配合物的逐级标准平衡常数
❖ 在硫酸铜和氨水形成的配合物中,存在着下列配位平衡
+ Cu2 +
配位
4 NH3 解离
❖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可得:
Cu(NH3)4 2 +
KS [[CCuu2(N][NH3)H243]]4
stability constant
❖ Ks越大,说明形成的配离子越不容易解离,配离子就越稳 定。
对 Cuen22溶 液: [Cu(en)2]2⇌ [Cu2]2en
[[C C(2u u e])ne[2]2 ]n 2Ks{C [ 1 (u e)n2]2} [C2u]1.4107
0.1mol/L Cuen22溶液中 C u 2 的浓度为
1.4×10-7mol/L
∵ C uY 2溶液中 C u 2 浓度较低
在一定pH时,以酸反应为主,还是以水解反应为主,主 要由配离子的Ks,配体共轭酸的pKa和中心原子氢氧化 物的Ksp等来决定。
例如:[FeF6]3-的反应方向由[FeF6]3-的Ks、HF的pKa 以及Fe(OH)3的Ksp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配离子的稳定性, 应在不水解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溶液的 pH。

配合平衡和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PPT课件

配合平衡和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PPT课件

即[Ag+],[NH3]和[Ag(NH3)2+]都不随时间变化,这时上述反应达
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配位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稳
[Ag(NH3)2] [Ag][NH3]2
K稳称为稳定常数。这个常数的值越大,表示配合反应进行得
越彻底,配合物越稳定。 第1页/共12页
其解离反应为:
Ag+ + 2NH3 Ag(NH3)2+
[Ni(H2O)6]2+ + 6 NH3
[Ni(NH3)6]2+ + 6 H2O
K 稳
=
1.0×109
[Ni(H2O)6]2+ + 3 en
[Ni(en)3]2+ + 6 H2O
K = 稳
1.0×1017
螯合反应中混乱度增加更大,因而熵效应更有利。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氧化型 + z e → 还原型 若氧化型被络合,φ值减小; 若还原型被络合,φ值增大。 若氧化型和还原型同时被络合,则计算更复杂些 。
例如:实验测得298K时,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06V,试求 Ag(NH3)2+ 的稳定常数Kθ稳 (一)Ag Ag(0.025m),NH3·H2O(0.1m) AgNO3(0.01m) Ag(+)
AgCl的Ksp=1.6×10-10,计算表明, AgCl可溶于 6 的NH3 ·H2O 中。 但 AgI 的Ksp=1.5×10-16,在 6mol/L 的 NH3 ·H2O 中,其溶解度为 2.9×10-4 mol/L ,即 AgI 不溶于第5N页H/共31·2H页2O.
9.3.2.3 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这种关系体现在半反应的φ0值和φ值上。

第4章---解离平衡PPT课件

第4章---解离平衡PPT课件

Kb2 4
Kbc
注意近似公式的适
[OH] Kb. •c
应范围
21
弱酸或弱碱在水中的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α 表示,α的定义如下:
已 溶解 液离 中的 原电 电解 解 电 已 质 质 解 电 分 分 质 离 子 子 的 的 数 数 初 1浓 0始 % 0度 浓
从理论上说,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解离,即 α=1,弱电解质则部分解离,α≤1。
c(S2-)= 1.1×10-19 (mol/L) 在酸性H2S水溶液,[S2-]≠ Ka2
.
31
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影响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同离子效 应和盐效应,其中温度的影响较小,现主要讨论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1、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共 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 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例如:
.
19
2、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中[H+]或[OH-]的计算:
设HB为一元弱酸,起始浓度为c,电离达到平 衡时[H+]为x,[H+]求算公式推导如下:
初始浓度/mol·L-1
HA H+ + Ac- c00
平衡浓度/mol·L-1
Kθa
x2
c-x
c-x x x
x2 + Kθax - Kθa·c = 0
K a,N4 H K K b ,N w3H 1 1 ..7 0 1 8 1 1 0 5 0 4 5 .6 1 1 00
对于共轭酸碱对,酸强则碱弱,酸弱则碱强。
.
17
第二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1、电离常数
一元弱酸弱碱是常见的弱电解质,在水溶中仅有很少一

第一章解离平衡优秀课件

第一章解离平衡优秀课件
H 2 C 3O H ++ H C O 3 -
起始浓度/mol/L 0.040
0
0
平衡浓度/mol/L 0.040-x
x
x
因Ka1很小,所以c(H2CO3) = 0.040-x = 0.040 (mol/L)
K a 1c(H c () H 2 c C (H 3)O 3 C )O 0 .x 0 2 4 4 0 .3 1 7 0
2.pH标度 当 c(H+) 或 c(OH-)>1mol/L 时 ( 强 酸 或 强 碱 ) ,
3
学习的意义: 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学、
医学、食品分析及农林工作者等知识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以说所有生命现象的理解与解释都 离不开化学的知识,所有生命现象与物质分析研 究都离不开化学技术与手段,分析化学是生产和 科研的眼睛”。凡从事化学、生物、医药及相关 工作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分析化学这个工具可以 说是太重要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必 修课,起着承上启下,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等打好基础。
c(CO32-) = 5.610-11mol/L c(H2CO3)=0.040mol/L 注:对于二元弱酸,它的二价阴离子浓度(如CO32-) 在数值上近似地等于Ka2,而与弱酸的浓度关系不大, 但c(H+)和c(HCO3-)受弱酸浓度影响较大。
23
上述分步离解可写成一步:
H 2 C 3O 2 H ++ C O 3 2 -
一般认为强电解质的解离度是1,但实验证明强电 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1,这种电离度称为强电 解质的表观电离度。
— +

+

+
+

第3节 EDTA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第3节 EDTA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查表6-2,用内插法求得 pHmin>7.6。 所以,用 EDTA滴定 0.01mol/LCa2+溶液允许的 最低pH为7.6。
2014年5月20日8时38 分
思 考

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2014年5月20日8时 38分
第三节
EDTA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一、EDTA与金属离子的主反应 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位反应,略去电荷, 可简写成: 稳定常数: M + Y = MY KMY = [MY]/[M][Y] KMY 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2014年5月20日8时38 分
P137: 表6-1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014年5月20日8时38 分
P139 表6-2 不同pH时的 lgαY(H)
pH 0.0 0.4 0.8 1.0 1.4 1.8 2.0 2.4 2.8 3.0 3.4
lg Y ( H )
23.64 21.32 19.08 18.01 16.02 14.27 13.51 12.19 11.09 10.60 9.70
lglglglglglgmy四滴定所允许的最低四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ph和酸效应曲线和酸效应曲线配位滴定中被滴金属离子m和edta的浓度通常在10moll数量级则有lgk?myp141610式2015年12月14日12时40分102molllglgkmyp141611式算出lg再查表62用内插法可求得配位滴定允许的最低phphmin将各种金属离子的lgkmy与其最小ph绘成曲线称为edta的酸效应曲线或林旁曲线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课件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课件
基础。
通过研究配离子解离平衡,可以 了解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酸碱
性以及物质之间的反应机制。
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 配离子解离平衡理论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02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原理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原理
配离子解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指配离子在溶液中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与相 应的组分的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配离子解离成离子的趋势与离子结合成配离子的趋势相等时,达到 动态平衡。
配离子解离平衡常数(稳定性常数)是描述配离子解离平衡的重要参数,数值越大 ,配离子越稳定。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温度
温度升高,配离子解离程度增 大,稳定性降低。
浓度
配离子浓度增大,解离程度减 小,稳定性提高。
计算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03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化,分析配离子解
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03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配离子解离平衡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 要的调控作用,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 反应方向。
配离子解离平衡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 反应机理,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体的存 在状态和浓度,进一步揭示反应的本 质和过程。
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发展前景
配离子解离平衡的发展现状
1 2 3
配离子解离平衡理论不断完善
随着研究的深入,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理论基础不 断得到完善,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准确的 指导。
实验技术的进步
实验技术的进步为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研究提供了 更精确的实验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机理和影 响因素。

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四解离平衡PPT

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四解离平衡PPT
= KW
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四解 离平衡P PT【PP T实用 课件】
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四解 离平衡P PT【PP T实用 课件】
水的解离平衡
H2O (l) + H2O(l) ⇌ H3O+ (aq) + OH-(aq)
或 H2O (l) ⇌ H+ (aq) + OH-(aq)
K W = [c(H3O+)/cө]·[c(OH-)/cө] = [H3O+]·[OH-] K W — 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解】Ac- 的标准解离常数为:
Kbө(Ac-) =
Kwө Kaө(HAc)
=
1.0×10-14 1.8×10-5
= 5.6×10-10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 > HAc > H2CO3 > NH4+ > H2O
碱性:ClO4- < HSO4- < H2PO4- < Ac- < HCO3- < NH3 < OH-
3、理论缺陷 ❖ 酸碱局限于水溶液中,不能研究非水体系 ❖ 酸碱仅限于含H+和OH-的物质
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四解 离平衡P PT【PP T实用 课件】
4.1.2 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定义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含有氢 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的物种。
4.1.2 硬软酸碱规则---HSAB
1、硬软酸碱的分类
根据路易斯酸的性质的不同,皮尔逊把酸 分为硬酸、软酸和交界酸三类: 硬酸:硬酸是半径较小,电荷数大,对外层电子

无极分析化学配合物和配位平衡 PPT资料共66页

无极分析化学配合物和配位平衡 PPT资料共66页

[配离子]+ 复杂负离子 某酸某
[Cu(NH3) 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2019/10/1
正离子[配离子] 某酸某
K4[Fe(CN)6 ] 六氰合铁(Ⅱ)酸钾
16
第九章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内层的命名原则:
配体数 配体名称 合 中心原子名称(氧化态值)
以二、 三、四 表示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乙二酸根(草酸根)C2O42-
O
O 2-
C-C
O..
O..
乙二胺四乙酸EDTA(Y4-)
.. OOCH2C
O.. OCH2C
2019/10/1
.. NCH2-CH2-N..
.. CH2-COO
4-
CH2-COO..
8

第九章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Ca(EDTA)]2-或CaY2-
组成的复杂分子,如[Fe(CO)5]。
2019/10/1
4
第九章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配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
含配离子或配位分子的化合物称之为 配合物,如 [Ag(NH3)2]Cl。
(4)形成体
(Central Atom)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位原子分别 是4个O,2个N。
2019/10/1
9
第九章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7)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
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 总数,如 [Ag(NH3)2]+,配位数为 2 。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 由两个平衡可以看出: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不平 衡常数互为倒数的关系。即
K
s
1
K
is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逐级标准稳定常数
M + L ⇌ ML1 ML + L ⇌ ML2
K
s1
[ ML1 ] [M ][L]
K
s2
[ML2 ] [ML1 ][ L]
第一级标准稳定常数 第二级标准稳定常数
[ Ag ] [ Ag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Ag ][NH3]2 [ Ag(NH3)2 ]
[ Ag (CN )2 [Ag ][CN
] ]2
Kd [ Ag(NH3)2 ] Kd [ Ag(CN )2 ]
1.491013
标准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向生成 [ Ag (CN )2 ]
配离子的方向进行。
ML2 + L ⇌ ML3
K
s3
[ML3 ] [ML2 ][L]
第三级标准稳定常数
ML3 + L ⇌ ML4
K
s4
[ML4 ] [ML3 ][L]
第 四级标准稳定常数
K
s2
[ML2 ] [ML1 ][ L]
K
s1K
s2
K
s3
K
s4
叫做逐级标准稳定常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逐级标准不稳定常数
ML4 ⇌
+ [Ag(NH3)2]+ 2CN-
+ [Ag(CN)2]- 2NH3
通过计算平衡常数得到,k=1.2×1014,说明此配位反应向右 进行的趋势很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稳定性较小的配离子可向稳定性较大的配离子转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mol/L Cuen22溶液中 C u 2 的浓度为
1.4×10-7mol/L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C uY 2溶液中 C u 2 浓度较低
∴ C uY 2 比 Cuen22 更稳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配位平衡常数 2.配位平衡的移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配位平衡与其他化学平衡一样,也是一种动态平衡, 受多种因素影响。
H+
会生成HF,使平衡右
移,使配离子解离倾向

增大,将使配合物稳定
性降低。
HF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酸效应
酸效应:因溶液酸度增大(pH减小)而使
配离子解离导致配合物稳定性降低的现象叫 做酸效应。
溶液的酸性越强(即pH值越小),则越容易 使配离子解离,酸效应越明显。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在[Fe3+]=0.01mol/L的溶液之中,pH≥3.3时就要 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0.[1C[u2C ]2u2]5.011018
[C2u ]1.41 01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所以0.1mol/L C uY 2溶液中 C u 2 浓度为 1.4×10-10mol/L
对 Cuen22溶 液: [Cu(en)2]2⇌ [Cu2]2en
[[C C(2u u e])ne[2]2 ]n 2Ks{C [ 1 (u e)n2]2} [C2u]1.4107
组员:吴凤祥 张瑞瑞 杨 冰 指导老师:刘毅敏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引例 向Ag(NH3)2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 ,无 沉淀生成,但加入少量NaBr或NaI,则有淡 黄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存在少量的 A g
存在这样一个反应式:
❖[Ag(NH3) 2]+ ⇌ Ag+ +2NH3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学习目标
K
s
1
K
is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逐级标准稳定常数
M + L ⇌ ML1 ML + L ⇌ ML2
Ks1
[ML1] [M][L]
Ks2
[ML2] [ML1][L]
第一级标准稳定常数 第二级标准稳定常数
ML2 + L ⇌ ML3
Ks3
[ML3] [ML2][L]
第三级标准稳定常数
ML3 + L ⇌ ML4
称为累积标准稳定常数,K s 称为总
标准稳定常数, 最后一级累积标准稳
定常数
与 K
相等。
s
n KS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同类配合物比较稳定性
❖ 利用标准稳定常数可以比较配合物的稳定性 : ❖ 同种类型的配合物(配体数相同) ❖ 直接由标准稳定常数数值大小来比较配合物的稳
定性 ❖ 例12-1 ❖ 试比较[Ag(NH3)2]+和[Ag(CN)2]-的稳定性 ❖解: [Ag(NH3)2]+的Ks=1.12x107 ,
的标准稳定常数分别为5.0×1018和4.0×1019,
从标准稳定常数大小能否说明 Cuen22 的稳
定性大于 C uY 2 ?为什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解:设
CuY
2和
Cuen2
2
的初始浓度为
0.1mol/L
对C uY 2溶液:[CuY]2 ⇌ Cu2Y4
[C[C2u]u]Y [2Y4]Ks{C [1 u]2Y}
内因:配体与中心原子的相互作用
外因:浓度
浓度与溶液的pH、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密 切的关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溶液pH值的影响
1、溶液pH值的影响
在配位平衡系统中,存在着配离子,金属离 子和配体,它们的浓度受溶液pH的影响。
例如在下列平衡中,
⇌ [FeF6]3-
Fe3++6F-
平衡 移动方向
+
当[H+]大于0.5mol/L时,
Ks4
[ML4] [ML3][L]
第 四级标准稳定常数
Ks2
[ML2] [ML1][L]
K
s1K
s2
K
s3
K
s4
叫做逐级标准稳定常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逐级标准不稳定常数
ML4 ⇌
ML3+L
ML3 ⇌ ML2+L
ML2 ⇌ ML1+L
ML1 ⇌ M+L
Kis1
[M][L] [ML1]
Kis2
[ML2][L] [ML3]
❖其标准平衡常数用 表示
2M M 2 L 2 L [M M 1 ]1 M L [M ]L L []2 L []L K S 1 K S 2
❖ 同样可得
3KS 1KS 2KS 3
4 KS 1KS 2KS 3KS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Ks
n K S 1 K S 2 K S 3 K S n K S
Kis3
[ML1][L] [ML2]
Kis4
[M][L] [ML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逐级标准稳定常数与逐级标准不稳定常数之间也是 互为倒数的关系:
1
K
is
4
K
s1
1
K
is
3
K
s2
1
K
is
2
K
s3
1
K
is1
K
s4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二、累积标准稳定常数和总标准稳定常数
❖ (一)累积标准稳定常数 M+2L⇌ ML2
KS [[CCuu2(N][NH3)H243]]4
stability constant
❖ Ks越大,说明形成的配离子越不容易解离,配离子就越稳 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KS [[CCuu2(N][NH3)H243]]4
❖ Kis越大,说明形成的配离子越容易解离,配离子 就越不稳定。
❖ 由两个平衡可以看出: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不平 衡常数互为倒数的关系。即
[Ag(CN)2]-的Ks=1.26x1021,因为它们都是一 个中心原子和两个配体组成的相同类型的离子, 所以[Ag(CN)2]-更稳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不同类配合物比较稳定性 ❖ 不种类型的配合物(配体数不同)
通过计算解离出的中心原子浓度的方法进行比较。 例12-2
已知298.15K时 C uY 2 和 [Cu(en)2 ]2+
❖ 了解——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概念
和意义
❖掌握 —— 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 ❖重点 ——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难点 ——多平衡体系中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配位平衡
在配合物的溶液中既存在着配离子的形成反 应,同时又存在着配离子的解离反应,形成 和解离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配位平衡。
❖[Ag(NH3) 2]+ ⇌ Ag+ +2NH3 ❖ 配位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配合物的稳定常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一)配合物的逐级标准平衡常数
❖ 在硫酸铜和氨水形成的配合物中,存在着下列配位平衡
+ Cu2 +
配位
4 NH3 解离
❖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可得:
Cu(NH3)4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