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课文杞人忧天教案
初中课文杞人忧天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杞人忧天》的文本。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例句。
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课文,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和他们喜欢的原因。
2. 引入新课文《杞人忧天》,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杞人忧天》,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重点词语和句式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提供解释和例句。
2. 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学习效果。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并分享解决方法。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学生自己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2.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类似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初中语文教案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杞、尝、曾、崩、御、荡、益、唯、效”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讽刺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开阔的胸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杞人忧天”的比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简要介绍杞国:古国名,在今天河南省杞县。
3.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朗读感悟1. 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
2. 指名读,评价。
3. 集体朗读。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3. 提问:杞人为什么忧天?4.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5. 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6.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四、品读课文1. 提问: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有趣或好笑?2.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3.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讲一个有关“杞人忧天”的故事。
2. 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杞人忧天”的现象?六、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补充。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
2. 收集有关“杞人忧天”的故事。
3. 写一篇关于“杞人忧天”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讽刺意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杞人忧天”的比喻意义。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对于“杞人忧天”的比喻意义把握不够准确。
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案
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杞人忧天》的基本内容,把握杞人的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异,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杞人忧天》的基本内容,把握杞人的形象特点。
(2)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列子》及其地位。
(2)简介《杞人忧天》的出处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杞人的形象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案例分析:(1)教师举例分析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学生尝试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收集并了解《列子》的其他寓言故事。
3. 运用成语和典故,编写一个短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成语和典故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3、帮助学生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寓言的寓意。
2、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杞人忧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别杞人忧天了”,那你们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1)亡:无,没有。
(2)晓:告知,开导。
(3)中伤:伤害。
(4)积气:聚积的气体。
(5)若:你。
(6)屈伸:弯曲和伸展。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四)深入探究1、故事中的杞人为什么而忧?明确:杞人担心天地会崩坠,自己无处安身。
2、他的担忧有道理吗?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杞人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3、晓之者是怎样开导杞人的?明确:晓之者从天地不会崩坠的原因进行开导,指出日月星宿也是气的积聚,不会坠落。
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没有类似杞人的人或事。
2、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忧虑和担忧?(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重点字词、文意理解和寓意。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杞人忧天》这篇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故事中的隐喻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寻找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态度和内心修养的思考,培养他们乐观向上、不患得患失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故事的理解和隐喻意义的把握。
2. 难点: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入寓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寓言作品的特点。
2. 学习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杞人忧天》的作者、背景和寓言故事的定义,让学生对该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发《杞人忧天》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短篇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主人公杞人忧天的忧虑是什么?- 杞人为何选择放弃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5. 课堂呈现(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于故事中含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6. 理解与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人们会像杞人一样忧虑未发生的事情?-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忧虑?- 杞人最终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警示?7. 拓展阅读(15分钟)选取其他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寓言的作用和启示。
8.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分享他们对于故事启示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于杞人的忧虑情绪,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
四、课堂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忧虑与改变》。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描述自己曾经的忧虑或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并谈谈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的。
杞人忧天初中教案
杞人忧天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杞人忧天》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现代汉语表达古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杞人忧天》;(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3)用现代汉语表达古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列子》及其寓言故事的特点;(2)提问:“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字词含义;(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表达古文内容;(2)选取代表性小组进行展示,互相评价,互相学习;(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古文内容。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杞人忧天”为题材,创作一个现代寓言故事;(2)学生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创意和最佳表达奖;(3)教师总结,强调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和寓意;(2)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杞人忧天》。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篇1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投影出示)六、拓展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 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复述故事。
2. 难点: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和道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杞人忧天》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 分钟)
讲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讨论(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5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阐述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以提高讨论的效果。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1
24 《杞人忧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水平。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实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能够是人,能够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使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学习《杞人忧天》一、看动画猜成语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揭示课题杞人忧天二、简介作者作品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
《庄子》中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很多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三、指导朗读尽我所能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
24杞人忧天FLASH朗读.swf四、检查预习中伤(zhòng ) 星宿(xiù)中:宿:中间(zhōng ) 宿舍( sù)躇( chú)步跐(cǐ)蹈杞人( qǐ) 舍然(shě)充塞(sè)宿舍(shè)五、再读课文,解词,口译课文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2023部编版)《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杞人忧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中最后一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很强,所以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热情,并且,七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限,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难点: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导入语:同学们爱听故事吗?那大家一定知道很多故事了!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图中所示的故事的名字和给人的启示吗?学生活动:抢答:守株待兔(不能不劳而获)、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注意方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画蛇添足(不要多此一举)、亡羊补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概括出故事的文体--寓言(提示篇幅,修辞)学生活动: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教师活动:衔接到课本124页中有关寓言的相关知识。
过渡语:那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个什么故事?(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活动:杞人忧天教师活动: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活动:(不能胡思乱想,不能过分担忧,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忧)过渡语: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下“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我们猜想的这样。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1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章意思。
2、落实朗读和演读训练。
3、理解文章寓意,了解寓言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落实朗读和演读训练教学过程:一、开篇入题,直接导入。
二、读准字音身亡所寄亡处亡气亡处亡块(wú)日月星宿(xiù)有所中伤(zhòng)充塞四虚(sè)舍然大喜(shì)躇步跐蹈(cǐdǎo)不当坠耶(yē)三、读准停顿3、终日/在天中行止4、奈何/忧崩坠乎5、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6、终日/在地上行止7、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四、读懂意思1、教师补充部分重点语句意思。
2、请学生对照文下注释和课件上展示的重点词句意思理解文章意思。
五、读出情味1、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改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乃积气,到处皆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不必忧崩坠了。
”教师总结:注重语气词、特殊句式,读出恰当的语气语调。
2、请学生在处理好语气语调的基础上,想象着补充动作或者神态,对下列语句实行表演性朗读。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六、读懂寓意探究杞人究竟忧什么?进而得出寓意:讽刺那些总是怀着不必要、无根据、不可能的担忧的人。
七、理解寓言从内容上来说,一般是短小的故事;从篇幅上来说,一般比较短小;从主人公上来说,一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者虚构的角色。
但是有一个根本的特点是:寄寓深刻的道理,所以叫“寓言”,也就是寄寓作者的思想观点。
八、课外阅读课外自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做读书摘录,写阅读感悟。
板书设计:杞人忧天(寓言)天崩坠不可能忧日月星宿坠不必要地坏无根据。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2.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3.积累文言文词汇,增强文言文语感。
教学重点:1.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2.积累文言文词汇,增强文言文语感。
教学难点:1.积累文言文词汇,增强文言文语感。
2.进一步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设想: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响应这一倡导,本节课计划采用五步学习法,即:自学质疑、合作与探究、表达与交流、检测与巩固、提升与拓展。
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展示本节课目标,导入新课。
目标:1.进一步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2.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3.积累文言文词汇,增强文言文语感。
二、学习环节一:自学质疑1.听范读,自己试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想想这则寓言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三、学习环节二:合作与探究L你觉得这则寓言中最容易读错的字音是哪几个?最容易理解错意思的词语是哪几个?小组内与同学分享。
2.练习朗读,读不准的地方向同学请教。
3.小组合作,探究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四、学习环节三:表达与交流•L朗读。
比比哪组读得更好。
•2.小组合作,探究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五、学习环节四:检测与巩固结合语境,注音和释义:(具体检测内容用PPT展示)六、学习环节五:提升与拓展1 .屏幕显示《杞人忧天》全文,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的辩证思维法。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现有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对照课文注释,阅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类似杞人忧天的事情,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理解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
2.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无端担忧的经历,引出课题。
2.简单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标记疑难之处。
2.小组合作讨论疑难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崩坠”“积气”等,并检查学生翻译情况。
4.分析故事1.引导学生分析杞人的担忧有哪些,晓之者是如何开导他的。
2.提问: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科学知识、心理状态等。
5.领悟寓意1.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忧那些不必要的事情,要学会豁达地面对生活。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杞人忧天的现象,并讨论如何避免。
2.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角色扮演,重现杞人忧天的故事场景,加深理解。
7.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和寓意,强调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8.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从《杞人忧天》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反思在教学《杞人忧天》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导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文意和分析故事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领悟寓意时,部分学生理解较浅。
拓展延伸环节的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但有些小组在表演时对寓意的体现不够准确。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背后的哲理,在拓展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寓意与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寓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明白不能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难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人啊,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以至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很奇怪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1、思考:杞人为什么会忧天?2、讨论:杞人的忧虑有没有道理?3、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像杞人那样毫无根据地担忧。
(五)联系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像杞人一样过度担忧的时候呢?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
我不停地想:“要是题目太难了怎么办?要是我忘记了知识点怎么办?”越想越害怕,结果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因为精神状态不好,发挥得也不太理想。
后来我反思自己,其实那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只要我平时认真学习,做好准备,就不应该过分担心。
就像我们有时候担心作业写不完,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担心和同学闹矛盾。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积极面对,这些担心往往是不必要的。
(六)总结拓展1、总结“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让学生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三篇】
【导语】杞⼈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在《⼭海经》、《淮南⼦》、《路史》、《列⼦》、《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杞⼈忧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杞⼈忧天教案⼀ 教学⽬的 1.理解课⽂,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忧天的含义,并进⾏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
流星⾬砸到杞国⼀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连烧三个⽉。
经历过此事的⼈,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写下了《杞⼈忧天》这样⼀个富有启发的寓⾔故事。
列⼦,名寇,⼜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和庄⼦之后的⼜⼀位道家思想代表⼈物。
其学本于黄帝⽼⼦,主张清静⽆为。
著有《列⼦》,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在中国⽂学史和思想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封为“冲虚真⼈”,所著《列⼦》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德”,号⽈《冲虚⾄德真经》。
列⼦著书常⾔⼈之所未⾔,⽓伟⽽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探究⽣趣 第⼀步,泛读课⽂,理解⽂意。
指导学⽣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相关位置处。
⽤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积累语⾔: 杞(qǐ)⼈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亡所寄:没有地⽅存⾝。
(亡,同“⽆”。
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体四肢的活动。
⽌:⾏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四虚:四⽅。
躇步跳蹈:泛指⼈的站⽴⾏⾛。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主要内容,掌握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内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懂得珍惜时间,不做无谓的忧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主要内容。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 学会通过课内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杞人忧天(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4.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忧虑现象。
(2)讨论如何克服无谓的忧虑,珍惜时间。
5. 课堂小结(2)强调成语“杞人忧天”的用法及寓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运用成语“杞人忧天”造句。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克服无谓的忧虑,珍惜时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成语“杞人忧天”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策略1. 生动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解成语“杞人忧天”,提高学生的兴趣。
2.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杞国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3. 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鉴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杞人忧天教案新人教版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查字典掌握“躇步跐蹈、星宿”等词,积累“奈何、舍然”等文言辞汇。
二、能力目标:(1)开展朗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在朗诵中感悟文本。
(2)指导学生自悟自究,合作探讨,疏通文意,体会寓意。
3、情感目标:在对“晓之者”解忧进程的探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自觉摒弃悲观消极心态,以乐观向上的踊跃心态笑对生活。
学习重点:目标二、目标3学习难点:对文本重点文句的理解教学方式:多媒体情境教学教学进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讨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同窗们,咱们做个游戏吧,那个游戏的名称是《成语猜猜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要求:分三步循序渐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看谁读得对要求:学生自由朗诵,读准划线字字音及按照课文注释理解词语含义,师生点评。
杞人身亡所寄中伤中间星宿一宿宿舍躇步跐蹈舍然崩坠:崩塌坠落晓:告知,开导亡:同“无”,没有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只使:纵使,即便奈……何:拿……怎么办舍:同“释”,解除,消除(二)看谁读得顺教师指导朗诵节拍,学生自由朗诵、齐读,把握节拍和重音,师生点评。
(三)看谁读得好要求:在以上环节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调,学生分角色朗诵,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师生点评。
教师方式指导:一、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二、劝说者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讨(一)小组合作:译——看谁译得准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一些列出的字词、句子。
一、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二、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二)质疑探讨:品——看谁理解透提出试探: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转变?请同窗们用原文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
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
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结合注释积累词语崩坠:崩塌,坠落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
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二、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拓展阅读薛谭学歌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译文: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总结固趣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布置作业:预习《》,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列子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
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
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
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
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
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列子等道家思想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
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
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简介《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
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
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
“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
“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
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论述。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众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列子》一书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善讲故事的列子宋子牛我们知道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疑人偷斧、朝三暮四等。
但并不完全知道,原来这些生动的故事都出自两千五百年前一位睿智、贤达的老人之手。
这位老人就是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前375年)名列御寇,是春秋末郑国圃(今郑州圃田村)人,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善讲故事,在生动的讲述中蕴以深刻哲理,教人处世之道。
他讲的故事明白如话,妇孺皆知,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思想活跃、高标独树的“故事大王”。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
他一生都很低调,不事张扬,将自己融入闾里,甘于寂寞,四处采风,潜心学道,只管撰写有“醒世”作用的故事。
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百多篇十多万字的巨著《列子》,这是部好看耐看,内容多为寓言、神话、掌故类的故事集。
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不像诸子那样,大讲“修齐治平”的高深道理,而以机智、幽默的口吻,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人们作“浅入浅出”的布“道”交流,因而也更值得尊敬和爱戴。
先看几则他讲的故事。
《列子》中有“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孔子周游中见俩小孩争辩太阳离人的远近。
一个说早上近,“有车盖那样大,中午却只有盘子大,这就是远小近大”。
一个说中午近,“热腾腾,而早上凉丝丝,这就是近热远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