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反思)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对领域进行革新。
2.标志:1915年,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
3.主要阵地:《》和北京大学。
4.口号: 、。
5.主要人物主要贡献陈独秀创办《》,提出民主和科学,发表《文学革命论》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和旧文化。
(2)提倡和。
(3)是一场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2)动摇了的统治地位。
(3)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5)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不断探索强国御侮、救国救民之路,列举他们的探索活动。
(2)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它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3)回首各阶级、各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你有何感悟?三、课堂练习1.下表中运动的名称应该填写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2.某人拿着一本号称原版的《新青年》杂志准备到拍卖会上拍卖,但专家在鉴定后认为是赝品,其依据是杂志中出现了下列一项内容( )A.文学革命B.民主科学C.联共抗日D.马克思主义3.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C.提倡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5.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深入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坚持西文文化中心论四、达标检测1.(2018·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则摒弃、批判。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模版(实验版)课题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加深记忆,理解内容,促进学生对无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影响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充分理解无产阶级如何从幕后走向政治舞台,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学工具挂图,音频,地图册。
教学课时 1教学过程课标达成个人初备学生活动时间分配集体备课知识要点一、新文化运动。
兴起的原因(1)政治: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使用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4.评价。
(1)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二、五四运动1.背景。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材从五四运动开始,讲述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内容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明确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主义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教学难点: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革命发展的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主义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必背问答题】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答:(1)政治方面:当时社会处于军阀割据动乱时期,政党林立,政治混乱。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如何?答:(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3)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最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大不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目标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要把中国建设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实现社会主义。
结果成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都是民主革命。
列表梳理五四运动答: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前期)、上海(后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经过前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青年爱国学生站在最前列。
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答:(1)从性质上看,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导学案-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导学案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梳理复习提纲课件(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单元课程结构
1. 单元地位
1949 1840
中国近代史
鸦
片
年
战 争
爆
发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辛新 亥文 革化 命运
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中
国
抗解
新
四国
共
日放
中
运共 动产
对 峙
战 争
战 争
年
国 的
党
成
诞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三、单元教学建议
二、中共一大的召开
三、中共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突出重点教学、把握时代特征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三、单元教学建议
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 进步
思想革命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
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思想解放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 单元结构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单元课程结构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单元知识梳理
1. 知识梳理
课题
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突出重点教学、把握时代特征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单元教学建议
成立条件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设计+测试+
中国近代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单项选择【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每个题组至少15个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2.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B、反对独裁C、反对愚昧D、反对腐败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5.《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6.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的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转危为安D、当家作主B组(拓展学习)二、材料题:材料一材料二,党的奋斗目标是推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材料二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一次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2.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唯物史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思想,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指的是哪些人?(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2.填写完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堂训练】1.1920年春,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
据此可知,当时的大学()A.营造兼容并包的氛围B.注重聘请不同政见的教师C.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D.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2.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人教部编历史8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巩固强化复习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真题在线 3.[2018•孝感中考]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B)
A.中国同盟会会员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五四运动中起指导作用的主 要是陈独秀、李大钊
B.新文化运动主将 D.中国共产党党员
胡适和鲁迅不是共产党员
真题在线
4.[2018•烟台中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
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
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
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C ) 经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真题在线
5.[2018•重庆中考]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 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 )
革命前途 群众发动不充分
广泛发动群众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走资本主义道路 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真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D 2C 3B 4C
5A 6B 7A 8C
9C 10 B 11
真题在线
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
1.[2018•河南中考]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
(1)时间:1919年。 (2)地点:北京、上海。 (3)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4)意义: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A.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B.中共诞生 D.百团大战
真题在线 6.[2018•黔东南中考]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B) A.取消“二十一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课件
【异同对比】
重难拓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2019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 导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 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是洋务运动;选项C是戊戌变法;选项D是 五四运动;所以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B。
主题
具体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
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 德
内容 先生 ”和“ 赛先生 ” 新
(3)提倡新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文学改良邹议》 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 文
背景 阶级基础 .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中国 共产
组织基础 .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 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党的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成立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是推翻
2019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上P63—68)
【课标要求】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 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巩固强化复习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
五四运动。 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 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最终结局:五四运动取得 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 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
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
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
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
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点拨】据“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可知,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即1912年以 后。由“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 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人精神困惑更 加严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D符合 题意。A、B、C时间与题目不符合。
5.【2021·常州武进区期中】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 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 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 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C.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 忧虑人民疾苦。
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图一是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的漫画 ——《玩弄于股掌之上》
日本企图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最终结果:由 于中国人民的反对,北洋政府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日本的企图落空。
材料三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 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 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图二)到 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体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大致是1915—1923年的历史,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问题展开。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可能会对各个阶段的联系了解不清楚,加上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起来容易混淆。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复习(共27张PPT)(共27张PPT)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恐想没有苦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陈独秀(1879—1942)
胡适(1891—1962)
鲁迅(1881—1936)
蔡元培(1868—1940)
四、知识梳理
➢ 任务二 依据材料,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 作用。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在政治和思想上沉重打击 了封建主义,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 学在中国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激励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追 求社会公正与进步的热情。它是新时代到来的前奏。
的
开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始
学习要点: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
学习提示: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单元解构
李大钊发表
新文化运
《庶民的胜
新 动开始
利》等文章
民 主 1915年
1918年
主
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革 探索阶段: 器物阶段
命
的 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开
始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了条件 (3)推动 白话文 的使用,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 性: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 否定 (2)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 群众 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知识梳理】
【要点突破】
►要点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要点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要点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能力提高】
[2019·安徽合肥五十中期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举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偏向
【达标练习】
1.[2019·徐州]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
”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2.[2019·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作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这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3.[2019·江西改编]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9·重庆]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5.[2019·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拔高】
C
【达标练习】
1.A 2.B 3.D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可知,材料中所描述的这场运动指的是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五四运动初期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后期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排除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
被捕学生,取得了初步胜利,排除D;B是五四运动的性质,故本题选B。
5.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可以确定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