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临终歌》

合集下载

古诗临路歌翻译赏析

古诗临路歌翻译赏析

古诗临路歌翻译赏析《临路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言】《临路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题名可能是《临终歌》之误。

此诗当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

【注释】〔1〕临路歌:“临终歌”之误。

李白绝笔〔2〕八裔:八方荒原之地〔3〕中天:半空〔4〕摧:摧折〔5〕馀风:遗风〔6〕激:激荡〔7〕万世:千秋万世〔8〕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古代将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9〕挂:喻腐朽势力阻挠〔10〕石袂:当作左袂,即左袖〔11〕得:知大鹏夭折半空〔12〕仲尼句:指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翻译】这首诗是李白的绝笔,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世的眷恋和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根据注释,本诗的大意为: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

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鉴赏】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古人临终诗句

古人临终诗句

古人临终诗句01.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2.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03.李白《临路歌》又名《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04.袁崇焕《临刑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0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6.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07.王随《临终作》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

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

08.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後,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09.《绝命词》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嘉庆年,冬日,寒风肃杀。

10.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

差以毫厘缪千里。

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

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

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

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2019-11-13 12:27·蒙学园古今绝笔诗词,总是令人唏嘘感叹!诗词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往往是很强大的,强大到可以让人不畏生死,甚至以死明志!10首绝笔诗,看透人生,不惧生死!1.《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

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项羽的故事千古流传,项羽的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2.《怀沙》(节选)屈原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拳拳赤诚的诗人,仍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

3.《挽歌诗三首·其一》【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渊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彻,这从他不慕功名,归园田居就可以看出来,绝笔诗中“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是他一贯淡然的风格。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困之际,写下了很多思国怀乡的词作,感情真挚动人。

据说这首《虞美人》写成没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

在政治上,李煜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李煜却无疑是成功的,佳作频出,不愧为“千古词帝”。

李白最狂的诗

李白最狂的诗

李白最狂的诗1、第一首:《上李邕》。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写的,诗中体现出了李白真正的狂,这是一个年少的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不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当年李白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是出名了,所以年少时候的李白就已经是一个“狂人”了,这首诗是当初他去拜会渝州刺史李邕后写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气盛不愿服输,这也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于是就在李邕的府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豪言壮语,但是这个李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也不服输,面对李白的“豪言壮语”他是不屑一顾,于是两人最后交谈就不是那么愉快,在从李邕家出来后李白就写下了这首《上李邕》。

2、第二首:《南陵别儿童入京》。

这首诗的知名度可以说是非常广了,很多人也都知道这首诗的来历,这首诗也是李白非常狂妄的一首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嘻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岁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们知道古代的时候讲究的是当官为政这样才是大丈夫的表现,但是李白说到底就是一个当时的“明星”并且那时候的“明星”不像是现在这样有钱、有地位,所以李白一直想去当官,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有一次唐玄宗就召了他入京,随后他就写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符合自己心境的诗句!3、第三首:《将进酒》。

这是一首李白的千古名篇,自从这首诗一出来就注定了他会是万人吟诵的名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句。

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的诗歌鉴赏

李白的诗歌鉴赏

李白的诗歌鉴赏李白的诗歌鉴赏诗人李白在当时的年代,才气逼人。

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

他的诗篇为后人所歌颂,下面小编整理了李白的诗歌鉴赏,供你参考!李白的诗歌鉴赏 1《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赏析】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

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

“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

“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

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

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李白《临路歌》探骊

李白《临路歌》探骊

法, 表现 自己病危之前 的不甘心 与无奈 。如果说孔子 的“ ・ 临终歌 ” 是一位哲人的挽歌 , 一位 “自然 哲人 ” 的悲歌 , 一位“肉体凡人 ” 的悲歌 ; 那么, 李白的《 临路歌》 则是人 生的总结 , 是 自撰的墓志铭 : 慨叹 自己游仙 或从政或 隐逸的失败 , 主 旨就是孔儒 与仙道 、 隐
己病危之 前 的 “ 不甘心” 与万般无奈 , 其 悲 壮 不 亚 于 寓 了诗 人 雄 放 的 个 性 , 即 使 在 “中天 摧 兮 力 不 济 三句。“ 泣麟 ” 是 “ 游 扶桑 兮 挂 左 袂 ” 的绝望 中, 也 没 有 忘 却 曾经 奋 飞
甘肃社会科 学 2 0 1 7 年第 2 期
李 白《 临路歌 》 探骊
赵 睿 才
( 山 东大学 儒 学高等研 究院 , 济南 2 5 0 1 0 0 )

要 : 李白《 临路歌》 是一首奇诗 , 其 内容 、 形式都与孔子的“ 临终歌 ” 有一定的联 系, 所谓 渊源 自有。两歌 均以比兴手
在“ 仙宫 两无 从 ” 的绝望 中 , 最 终偏 向了孔儒 。

才这 样评 价他 的《 大鹏 赋 》 : “ 太 白盖 以鹏 自 比…… 此

《 临路歌》 脱胎于“ 临终歌”
显 出《 庄 子 》寓 言 , 本 自宏 阔 , 太 白 又 以豪 气 雄 文 发
6 7
文 学
之, 事 孙’ f 休, 俊_ '
于孔 子 的 “ 临终 歌 ” 的。孔 子 被 后 人 比作 泰 山北 斗 。 此 解 大致公 允 , 因为李 白在 大 鹏 身 上 , 始 终 倾 注 了极
他一 生 以“ 平天 下 ” 为 己任 , 对 自己的 “ 道” 信 心 十足 , 大 的热情 , 寄托 了 自 己的理 想 : “ 大鹏 一 日同风 起 , 扶 自称 “ 天生 德 于予 ” ( 《 论语 ・ 述 而》 ) J 。其 弟子将 他 摇 直上 九万 里 。 ” ( 《 上李 邕》 ) 这 具有 雷 霆万 钧 之力 的 比作 惊 醒 世 人 的 “ 木 铎 ”( 《 八 佾》 ) , 韫 匮 而 善 贾 的 大鹏 就 是 “ 清雄 奔 放 ” 的李 白 的化 身 , 它“ 怒无所搏 ,

《临路歌》全诗赏析

《临路歌》全诗赏析

《临路歌》全诗赏析《临路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注释】⑴路:应为“终”之误。

⑵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⑶中天:半空。

摧:摧折。

⑷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⑸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

左袂,即左袖。

⑹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⑺“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白话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创作背景】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赏析】“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临路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路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路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根据裴斐《年谱简编》,此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文学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

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

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

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

结合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

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

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

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

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

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

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

《临路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临路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临路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临路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题名可能是<临终歌>之误。

此诗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当是李白的绝笔,也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

诗人以大鹏自比,浩叹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

全诗塑造了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馀风激荡而扶桑挂袂的艺术形象,格调激昂,想象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作品原文:临路歌[唐] 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作品注释:⑴路:应为“终”之误。

⑵大鹏:传说中的大鸟。

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⑶中天:半空中。

摧:挫折,失败。

济:帮助,成功。

⑷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⑸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

袂(mèi):衣袖。

⑹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⑺“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亡兮,一作“亡乎”。

作品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创作背景: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作品鉴赏: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李白晚年诗作

李白晚年诗作

李白晚年诗作一、《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衍生注释:- “白帝”:指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 “彩云间”:形容白帝城地势高峻,仿佛耸入云霄,且早晨云雾缭绕,景色如在彩云之间。

-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 “猿声”:长江两岸的山上常有猿猴啼叫,其声凄厉。

三、赏析:这首诗那叫一个畅快呀!开头“朝辞白帝彩云间”,一下子就把人带到那高高在上、云雾缥缈的白帝城啦,感觉可神秘啦。

接着“千里江陵一日还”,哇塞,一天就能行千里路回到江陵,这速度,得多快呀,就好像那风都在帮着船跑呢。

再听听“两岸猿声啼不住”,那猿猴叫个不停,好像在给这趟旅程伴奏似的。

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好家伙,小船轻轻松松就穿过了那么多山,这一路顺风顺水的,把诗人那种获释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呀。

四、作者介绍:李白呀,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嘞,人称“诗仙”。

他这人性格豪放,喜欢喝酒,喝完酒诗兴大发,能写出好多绝妙的诗来。

一生到处游历,经历可丰富啦,结交了不少朋友。

他的诗风格多样,有豪放飘逸的,也有清新自然的,反正就是特别厉害,好多人都喜欢读他的诗呢。

五、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阿强,之前工作上出了点岔子,被老板狠狠批了一顿,还差点丢了工作呢,那心情低落得呀,整天唉声叹气。

后来事情解决了,他从公司出来,走在路上,看着街边的风景,突然就觉得心里敞亮了,那感觉就跟李白诗里写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似的,之前的那些烦恼一下子就没啦,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哼着小曲儿就回家啦。

一、《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原文: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二、衍生注释:-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市。

- “荀媪”:姓荀的老妇人。

- “秋作”:秋天的劳作,一般指秋收等农事活动。

-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这里指夜间捣米。

古诗临路歌的意思_临路歌翻译赏析

古诗临路歌的意思_临路歌翻译赏析

古诗临路歌的意思_临路歌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古诗临路歌的意思_临路歌翻译赏析《临路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李白《临路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白《临路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临路歌李白唐代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注释路:应为“终”之误。

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中天:半空。

摧:摧折。

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

左袂,即左袖。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赏析“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

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

“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

“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

李白临终歌你了解多少?其中寓意很重要,不愧是胜利者!

李白临终歌你了解多少?其中寓意很重要,不愧是胜利者!

李白临终歌你了解多少?其中寓意很重要,不愧是胜利者!提到李白,想必各位都很熟悉。

这一个人物,给我们国内的文学带来了很多贡献。

对于他的作品,我们也都是特别了解,但是大家知道吗?他最后一个作品临终歌,你知道这首诗到底是写出了什么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这首诗,看一下临终歌其中到底蕴含了什么意义。

快照更新根据我的了解,在这首诗当中,李白把自己当成了大鹏,本来可以翱翔天空的。

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已经老了飞不动了,大家知道那种体会吗?只能摇摆着自己的翅膀,这时的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只能慢慢悠悠的,一会儿前进,一会儿摔倒,遇到了很多挫折。

但是大鹏他没有放弃,只要有一口气还在,就要勇敢的向前走。

这就是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大家从中能够看出什么呢?这一个作品写出了悲惨的人生,但是又不失悲壮。

其中另一个古人在作品当中,也写到了这个动物。

在逍遥游当中,写的是一个年轻的大鹏,他就是庄子。

在这里面李白恰恰相反,他在临终写了一个年老的大鹏。

我没看得出来,庄子他是代表新生命的诞生,而李白就是终点了。

这两个作品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用大鹏的人生表达了当时李白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悲惨人生。

确实是这样的,李白的一生遭遇了很多坎坷,他的梦想就是升官赚钱。

没想到他却没有当官的天赋,在官场上一直都是遭遇坎坷。

没曾想到文学界却有一定的地位,我想他也没有料到有今天吧。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李白,无论我们怎么去看,他最终都是一个胜利者。

不管是他的品质还是精神,都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当我们看完这一个临终歌的时候,对于这一个作品,大家肯定会惊叹的。

李白死时写的诗

李白死时写的诗

李白死时写的诗李白死时写的诗《临终歌》原文如下:原文: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注释:1.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2.中天:半空中。

摧:挫折,失败。

济:帮助,成功。

3.馀风:遗风。

激:激荡,激励。

万世:千秋万世。

4.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

5.挂石袂:“石” 应为“左” 字之误。

庄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 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庄忌的启发。

这里是说大鹏的左翅被扶桑树枝挂住。

6.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7.仲尼亡兮:孔子已死。

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孔子因之而哭泣。

这里是说如今孔子已不在世,无人为大鹏的“中天摧折” 而伤心。

译文:大鹏奋飞啊能振动八方荒远之地,在半空中却遭受到力量不济的挫折。

它的剩余之风啊仍能激荡千秋万世,东游到扶桑时被树枝挂住了左翅。

后人得知这个消息会口口相传,但孔子已经死了,还有谁会为我的死去而伤心哭泣?这首诗是李白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感慨,以大鹏自喻,暗指自己曾经志向远大、意气风发,如大鹏展翅高飞,但最终壮志未酬、中道受挫。

诗中既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悲怆和不甘,又体现出对自己的作品和精神能够流传千古的自信。

李白的死因是什么

李白的死因是什么

李白的死因是什么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写下了无数的诗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李白所写的诗歌,寥寥几字就表现出了无尽了意境,飘逸而灵动,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白的死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的死因关于李白之死,一直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众说纷纭。

可信度较大的有三种:一是病死,二是醉死,三是溺死。

李白病死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病逝那一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了,李白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于是在临终前写下了《临终歌》这一篇诗歌交给了至交好友李冰阳。

《临终歌》是李白对自己一生的一个高度概括,字词间流露出李白对自己生命流逝的不甘以及对自己没有完成事业的懊悔。

同时,《临终歌》也可以说是李白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第二种说法便是李白其实是醉酒而死的。

李白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根据《旧唐书》里的记载,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的李白还是嗜酒如命,最后因过度饮酒而醉死在了宣城。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史料依据,但却缺乏佐证,可信度也并不怎么高。

关于李白之死的第三种说法便是李白其实是溺死的。

李白是溺死的这种说法在史料中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流传在民间。

相传有一日,李白泛舟于江上,一边喝酒一边赏月。

因为喝醉了酒,李白看到水中的月亮就按捺不住了,跳进江中捞月亮,最后月亮没有捞上来,自己却永远的沉在了冰冷的江水中。

不管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李白之死跟他参与永王作乱谋反有一定的关系。

李白当官失败的原因李白当官失败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当时的时候虽然不说是世道混乱,但是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程度,因为前代人大肆加强官僚阶级的实力,但是的朝政几乎都把持在皇室宗亲、官僚贵族的手中,而李白这么一个不愿落于人后的狂才,偏偏出身低微,自然很难出人头地。

其次从李白自身的角度来看,他出身实在不好,在史书中他的身世都不太明朗,当时他自己说的也含含糊糊,可见李白的出身其实是很卑微的。

而且他的政治才能也很值得怀疑,虽然他自己声称很有才,但是一个会写诗的人不代表他就能治理好国家啊,试想他在唐玄宗宫中担任翰林学士两年,难道都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吗?到底是因为小人的谗言陷害,还是李白的政治才能真的有限很难得治,不过从他进京之后的表现来看,确实和他所说的自比诸葛相去甚远。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创作了很多的诗歌,在全唐诗之中收录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现在又陆陆续续补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称自己有万首诗,至于是真有这么多失传了还是李白酒后的豪言,或者说放在心中还没有写出来就不得而知了。

李白生在盛唐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已经老了,所以李白的诗歌大多浪漫气息浓厚,豪气十足,无论是七言诗,还是五言绝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诗作颇丰,流传甚广,这里为大家介绍一首流传最广的《静夜思》。

这首诗大概随便找个小学生都会背,作为中国现在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它实在是太朴实了,没有什么复杂的词汇,也没有深奥的引用化用,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像是儿歌一样,却打动了无数的成年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坐在床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许很多人觉得奇怪,既然在床上为什么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呢?难道房子破了吗?其实不然,马未都等人认为“床”并不是现在的床,而是一种长板凳,试想一下,当时李白坐在板凳上,喝着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乡,多么诗意啊。

李白之死关于李白之死,一直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众说纷纭。

可信度较大的有三种:一是病死,二是醉死,三是溺死。

李白病死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病逝那一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了,李白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于是在临终前写下了《临终歌》这一篇诗歌交给了至交好友李冰阳。

《临终歌》是李白对自己一生的一个高度概括,字词间流露出李白对自己生命流逝的不甘以及对自己没有完成事业的懊悔。

同时,《临终歌》也可以说是李白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第二种说法便是李白其实是醉酒而死的。

李白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根据《旧唐书》里的记载,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的李白还是嗜酒如命,最后因过度饮酒而醉死在了宣城。

临路歌原文及赏析

临路歌原文及赏析

临路歌原文及赏析临路歌原文及赏析《临路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言】《临路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题名可能是《临终歌》之误。

此诗当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

【注释】〔1〕临路歌:“临终歌”之误。

李白绝笔〔2〕八裔:八方荒原之地〔3〕中天:半空〔4〕摧:摧折〔5〕馀风:遗风〔6〕激:激荡〔7〕万世:千秋万世〔8〕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古代将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9〕挂:喻腐朽势力阻挠〔10〕石袂:当作左袂,即左袖〔11〕得:知大鹏夭折半空〔12〕仲尼句:指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翻译】这首诗是李白的绝笔,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世的眷恋和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根据注释,本诗的大意为: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

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鉴赏】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临路歌》诗词翻译及鉴赏

《临路歌》诗词翻译及鉴赏

《临路歌》诗词翻译及鉴赏《临路歌》诗词翻译及鉴赏《临路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言】《临路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题名可能是《临终歌》之误。

此诗当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

【注释】〔1〕临路歌:“临终歌”之误。

李白绝笔〔2〕八裔:八方荒原之地〔3〕中天:半空〔4〕摧:摧折〔5〕馀风:遗风〔6〕激:激荡〔7〕万世:千秋万世〔8〕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古代将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9〕挂:喻腐朽势力阻挠〔10〕石袂:当作左袂,即左袖〔11〕得:知大鹏夭折半空〔12〕仲尼句:指孔子泣麟的典故。

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

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翻译】这首诗是李白的绝笔,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世的眷恋和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根据注释,本诗的大意为: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

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鉴赏】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

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

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

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惊世骇俗的临终遗言是什么(转)

李白惊世骇俗的临终遗言是什么(转)

李白惊世骇俗的临终遗言是什么(转)【唐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投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次年病重,“赋临终歌而卒”,临终前赋有《临终歌》,又名《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年61岁。

】李白的《临终歌》,把“逍遥游”进行到底洪烛李白的好诗太多,我偏偏最喜欢那首短短六行的《临路歌》,又叫《临终歌》,传说是六十多岁的李白临终前的长歌当哭,带有自撰墓志铭的性质。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很明显受了庄子《逍遥游》的影响,他仿佛已成为庄子《逍遥游》的传人。

我为什么特别为李白的《临终歌》感动呢?在这首诗里,我看见那只大鹏老了,飞到半空伤了翅膀,摇摇欲坠。

我看见,李白老了。

实在想不到,李白也会老的,那么壮怀激烈的诗人也会老的。

在这时候,他才流露出真实的痛苦和无比的绝望。

我听见了大鹏的哀歌:实在飞不动了,实在飞不动了……看来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逍遥游也有不逍遥的一面:终将迎来结束的时刻。

以梦想为动力的“超人”,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最终还将回归地面,回归自已,回归平凡。

梦终究要醒的。

李白毕竟还是李白。

《临终歌》写得悲怆,又不失悲壮。

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里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孤独的李白以歌告别这个世界,也告别自己。

即使在临终之际,旧的理想覆灭了,又滋生出新的理想:大鹏半空夭折,遗风仍然激荡千秋万代;诗人死了,诗篇不死,精神不死还可能影响后人……在生命开始倒计时的关头,绝望的李白又超越了绝望,不再为生前的寂寞惆怅,又开始继续梦想,梦想自己死后可能获得的尊敬与荣誉。

无论在东西方,超人的精神必然形成超人的文化。

庄子的《逍遥游》充满对超人力量的羡慕与超人境界的向往,他笔下其翼若遮天之云,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形象,与其说是其名为鲲的北溟之鱼变成的,莫如说是人变成的,是心游万仞的庄子自己变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后来遇上“流放夜郎”这样的大难,他也没有完全死心。大鹏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纵然怀才不遇,只要理想中的吉祥鸟还在飞,天就塌不下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从这些零碎语句就能看出,李白把诗当成“狂人日记”来写的,梦想的远不可及令他疯狂,又给他带来痴迷的激情。
庄子善变,既能梦见博大的鲲鹏,还能变作渺小的蝴蝶,变来变去,都不知道是自己梦蝶还是蝶梦自己了。故意混淆了现实与量,与超人的美感,最终集于一身。力其实是一种美,美其实也能带来力量。不管变大还是变小,都需要超人的想象,超越自我与万物达成和谐与统一。庄子的逍遥哲学,渲染了自我的神化与超脱,在我眼中相当于一门诗意的超人哲学。庄子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超人”,“文化超人”。深深影响了道家思想,道家崇尚神仙的境界,其实是在追求超人的状态。
我为什么特别为李白的《临终歌》感动呢?在这首诗里,我看见那只大鹏老了,飞到半空伤了翅膀,摇摇欲坠。我看见,李白老了。实在想不到,李白也会老的,那么壮怀激烈的诗人也会老的。在这时候,他才流露出真实的痛苦和无比的绝望。我听见了大鹏的哀歌:实在飞不动了,实在飞不动了……
看来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逍遥游也有不逍遥的一面:终将迎来结束的时刻。以梦想为动力的“超人”,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最终还将回归地面,回归自已,回归平凡。梦终究要醒的。
作为人的李白,也许不算什么“超人”,既无扛鼎之力,又缺深谋远虑,岂止仕途遇挫,我看他整个人生道路都走得磕磕碰碰的。
作为诗人的李白,确实是一位“诗歌超人”,或者说“超诗人”、“超级诗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超越了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李白的诗体现出超人的力量、超人的美感,令多少诗人叹为观止、无法企及?在神思妙想方面,连杜甫都甘拜下风。可这些诗怎么写出来的呢?还不是来自作者本人的惊世情怀?
在诗中,他以“狂”的方式来超人的,那种舍我其谁的“狂”,使李白超越了无数中庸的诗人。
李白的不同凡响之外,说到底还是因为有梦想在给撑腰,有大鹏的影子在给撑腰。李白的大鹏情绪,是一种“超人”情绪,一种非凡的英雄情绪。
李白的诗与人如影随形,他的浪漫主义来自于他的英雄主义,他的英雄主义来自于他的理想主义。理想是一只大鹏鸟,为他一生追索提供了原动力。
如果你能找一套《李太白全集》,翻开来,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李白很年轻时就写下这篇赋的初稿,很明显他受了庄子《逍遥游》启发,也可以说中了《逍遥游》的“毒”:他不想做人了,想做人上人,做恃才傲物的大鹏;他不想老死于家乡,渴望像振翅的大鹏那样去远征;他不甘于平庸,无时无刻不梦想出人头地……他还一无所有,在赋中就敢于自比为大鹏,相信自己展翅高飞,必将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真是少年壮志可凌云。
什么是超人?超人就是比凡人有更多的希望。什么是诗人?诗人就是比凡人有更多的幻想。
后来他经历种种蜀道难,投奔长安,春风得意没多久,仕途上就四面受敌,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给炒鱿鱼了。
大鹏的意象在他脑海中并没因之而被击落,他仍以此激励自己穿越滔天巨浪,早日东山再起。在致友人诗中抒发这种不屈服的情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颇有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点吧的意思。
这种无力的美,其实比有力的美更为有力。因为,美的悲剧比美的喜剧更为感人,美的失败比美的胜利更能征服人心。
我说李白一生都是理想的胜利者、现实的失败者。按道理讲,李白在现实中失败了,他的理想也该是失败的。偏偏他是个诗人,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落败使他情不自禁地衰叹,而在美的废墟里创造出新的美,在理想的悲剧中实现了另一种理想。小理想[不过是当官发财,锦衣玉食]的破灭促成了大理想的完工,一位大诗人就这么诞生了。所以说,理想还是超乎他本人想像若干倍地兑现,李白赢得了杜甫所称颂的那种“千秋万岁名”[与“寂寞身后事”相并列]。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李白,最终还是成为胜利者,虽然是在死后。
如果说庄子渲染了大鹏启程、出巡时的朝气蓬勃,李白则勾勒出一只受难的大鹏、垂危的大鹏。简直像另一只大鹏。如果说庄子想像出一种充满力量的美,李白则是在亲眼目睹——不,简直是在亲身感受美的毁灭。这种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变得无力,美的衰弱正是其毁灭的前兆。
庄子创造一种美,李白表现了美的悲剧,悲剧性结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继承了庄子的美,还创造出另一种美:悲剧的美。如果说庄子身上弥漫着超人的理想与浪漫,李白的《临终歌》超越了庄子的《逍遥游》,揭示逍遥的挫折与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李白超越了庄子,超越了在他之前的“超人”。
在生命开始倒计时的关头,绝望的李白又超越了绝望,不再为生前的寂寞惆怅,又开始继续梦想,梦想自己死后可能获得的尊敬与荣誉。
无论在东西方,超人的精神必然形成超人的文化。庄子的《逍遥游》充满对超人力量的羡慕与超人境界的向往,他笔下其翼若遮天之云,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形象,与其说是其名为鲲的北溟之鱼变成的,莫如说是人变成的,是心游万仞的庄子自己变成的。哪怕只能在他自己的想像中变成现实,变成想像中的现实。这种想像本身,已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理想和超越芸芸众生的雄心,真正是壮志凌云啊。
李白仅用“大鹏飞兮振八裔”七个字就概括了庄子的整篇《逍遥游》,接着他就要写自己了,写自己追求理想所遭遇的现实坎坷,写自己在做强做大时体会到的力不从心。如果说庄子赞美了大鹏的胜利、英雄的荣耀,李白不是在重复庄子的《逍遥游》,他还往幽暗处续写下去:讴歌了大鹏的失败、英雄的末路。原来,越是无与伦比的光明,越是会给自己留下不堪忍受的阴影。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超人的,他的诗才能超越别的诗人,他的诗才让别的诗人无法超越。
李白可不只是在临终时以大鹏自比,那只神游万物的大鹏,简直伴随他终生。他一生都梦想把庄子的那种“逍遥游”进行到底。
李白毕竟还是李白。《临终歌》写得悲怆,又不失悲壮。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里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孤独的李白以歌告别这个世界,也告别自己。即使在临终之际,旧的理想覆灭了,又滋生出新的理想:大鹏半空夭折,遗风仍然激荡千秋万代;诗人死了,诗篇不死,精神不死还可能影响后人……
有了“文化超人”,必然还会出现“文学超人”。李白应运而生了。
庄子描写鲲鹏时是忘我的,把那只遮天蔽日的神鸟作世界的核心,既是视野里的全部又是思想中的全部,眼中只有奇迹与美景,头脑一片空白。李白则没那么谦虚了,赤裸裸地以大鹏自况。他不仅把大鹏当成自我的替身,还把自我当成大鹏的化身,大鹏的旅程就是自己的人生。
李白《临终歌》。
唐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投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病重,“赋临终歌而卒”,临终前赋有《临终歌》,又名《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年61岁。
李白的好诗太多,我偏偏最喜欢那首短短六行的《临路歌》,又叫《临终歌》,传说是六十多岁的李白临终前的长歌当哭,带有自撰墓志铭的性质。“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很明显受了庄子《逍遥游》的影响,他仿佛已成为庄子《逍遥游》的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