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合集下载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平面的产状是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 程度来确定的。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 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1、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任何一个平面都有无数条相互平行的不同 高度的走向线。 2、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 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 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3、倾角: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在垂直于该平面走 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不整合在地质图或剖面图上的表现
1、平行不整合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不整合面与其上下 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即倾向、倾角相同, 其地质界线与整合的地质界线相似。
2、 角度不整合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表现为上覆一套较新 地层的底面的地质界线,即上覆地层中最老 一层截切下伏较老不同地层的地质界线,通 常以上覆地层的底面代表不整合 面。
第一节
பைடு நூலகம்
层理及识别
1、层理的形态分类 形态分类是一种几何分类,主要依据层理形态 及其结构,将其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 理、交错层理。 2、层理的识别标志 (1)岩石成分的变化 (2)岩石结构的变化 (3)岩石颜色的变化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 系 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沉积岩层的很多原生沉积 构造,可以用来确定岩层的面向。 1、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是由纹层互相斜交组成的,常呈弧形,有多 种类型。 2、递变层理(粒序层理) 是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逐渐衰减而形成的 一种沉积结构。 3、波痕与泥裂 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 伏不平的堆积形态。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沉积岩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及是沉积岩具有层理。

层理是由沉积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物、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显示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

按照岩层层理的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水平层理。

水层理平通常形成的水介质比较平稳,一般多出现在黏土岩和碳酸盐中。

细层界面成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波状层理。

波状层理多形成于湖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常出现在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中。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岩层面斜交的细层所组成的。

一般出现在碎屑岩中,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

单向斜层理的细层均向同一方向倾斜,细层的倾斜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多见于河流沉积物种。

交错斜层理是由倾斜方向不同的细层组成的层系相互交错、切割,常见于三角洲及湖海滨岸地区。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空气、水)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按其形态分类: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其判断特征是:每组细层与每组细层与层系上界面或岩层顶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下界面或岩层地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凸向底面。

2. 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

其特点: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构造构造地质学考研复习整理

构造构造地质学考研复习整理

构造构造地质学考研复习整理构造地质学部分:构造地质学(第⼆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第⼆章:沉积岩层的原⽣构造及基本产状1.层理及其识别沉积岩最基本的沉积构造。

分为1) 平⾏层理2) 斜层理3) 波状层理。

识别:岩⽯成分的变化、岩⽯结构的变化、岩⽯颜⾊的变化、岩层的原⽣层⾯构造(波痕、底⾯印模、暴露标志)2.利⽤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向)1)斜层理:向底⾯收敛(与底⾯交⾓变⼩)2)粒级层理:(递变层理)下粗上细,两层间粒级突变3)波痕:(对称波痕)尖棱状波峰指⽰顶⾯⽅向4)层⾯暴露标志:泥裂、⾬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底-泥质,顶-沙质)5)冲刷⾯:冲刷⾯附近常保留下伏地层的砾⽯6)古⽣物化⽯的⽣长和埋藏状态3.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1)负荷作⽤引起的变形:负荷构造、砂岩球、砂岩枕、⽕焰状构造2)滑塌、滑移作⽤——卷曲层理3)软沉积变形的鉴别特征:1) 常局限于⼀定的层位和⼀定岩性层中,⽽整套地层变形轻微.2) 主要由重⼒作⽤引起,故⼀般局限于⼀定地段.如:盆地边缘,⼤型隆起带边缘等有⼀定坡度差的部位.4.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法)1) ⾯状构造:⾛向:倾斜⾯和⽔平⾯的交线叫⾛向线,⾛向线延伸⽅向为⾛向倾向:与⾛向线相垂直的为倾斜线,倾斜线在⽔平⾯上的投影沿⽔平向下倾斜的⽅向倾⾓:倾斜线和⽔平投影线的夹⾓、锐⾓(真倾⾓a :当剖⾯与岩层的⾛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平⾯上的投影线间的夹⾓称为真倾⾓、视倾⾓b :当剖⾯与岩层的⾛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平⾯上的投影线间的夹⾓称为视倾⾓,也叫假倾⾓。

关系:) 2) 产状表⽰⽅法:205°∠25°,倾向∠倾⾓或以北或南为0 ° ,记N65 °W ∠25°SW ⾛向、倾⾓和倾向。

3)线状构造:倾伏向:倾斜直线在⽔平上投影且直线向下倾斜的⽅向、倾伏⾓(γ):倾斜线和⽔平投影所夹的锐⾓、侧伏向:构成侧伏锐⾓⾛向线的那端⽅位、侧伏⾓(θ):倾斜线与侧伏向的夹⾓、锐⾓。

沉积岩

沉积岩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1、波状层理(波浪和流水都可):特点: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成因:(1)由沉积介质的波浪振荡运动造成的,形成对称形态的波状层理;(2)由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成的,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同时叠覆层的相位错开。

形成环境:波状层理形成于水介质稍浅的沉积环境,如在海、湖的浅水粉砂和泥质交互沉积地带及河漫滩等沉积地区较常见,在海湾、滨湖等地区也可见。

在这些地区有大量沉积物供给,并且当沉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时,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砂波迁移并显著向上生长,可保存连续的波状层理。

2、爬升波纹交错层理(定向流水成因):特点:水流方向迎水坡成因:定向水流形成,为砂波迁移的产物。

不同的是,在砂波向前迁移的同时,有大量沉积物特别是悬浮物供给充分时,砂波依顺流方向沿其迎水面向上爬升增长,使后一层系爬叠在前一层系之上,形成具有爬升或上攀特点的交错层理。

这种层理的形成反映了悬浮载荷(泥)与底载荷(砂)的比例关系。

(1)如果悬浮载荷(泥)大于底载荷(砂)时(此时水动力条件相对弱),则砂波的迎水坡不被侵蚀,这时形成同相位或近于同相位的波状层理。

(2)如果悬浮载荷与底载荷比率近于相等(较强水动力条件),则砂波的迎水坡逐渐被侵蚀,在迁移同时向上增长,只保存下来爬叠的前积纹层,这时形成爬升交错层理。

其突出特征是,波脊向上增长的同时,明显地顺水流方向迁移,以致出现一些逆水流方向倾斜的近乎平行的假界面。

其倾角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依此可判断水流方向和水流强度。

(3)如果底载荷大于悬浮载荷(强水动力条件),砂波只有向前迁移而没有向上增长,仅保存前积纹层,形成一般的波状交错层理(或称为流水波/沙纹层理)。

形成环境:爬升波纹交错层理通常出现在河流边滩上部及堤岸沉积、洪泛平原、三角洲及浊流沉积环境中。

3、浪成波纹交错层理(波浪成因)特点:上部层系:人字形成因:由浪成砂波迁移形成的(波浪作用引起的砂波迁移)。

它与水流砂波形成的层理(爬升波纹层理)不同之处在于:上部层系由倾向相反、相互超覆的前积纹层组成特征的人字形构造或排列成收敛束状,后面的前积纹层可通过波谷到达相邻砂波的翼上。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岩的层理的概念及类型沉积岩是由颗粒物质在地表和水体底部沉积、堆积形成的岩石。

由于沉积过程中沉积物质受到水流、风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层理结构。

层理是指岩石中不同层面上的特征性结构,包括岩石层的厚度、颗粒粒度、颗粒排列方式、岩层接触面等。

沉积岩的层理结构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环境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层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沉积动力学过程、沉积相等信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的层理包括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和生物层理等类型。

水平层理是指沉积岩中以平行排列的沉积层,最为常见。

它们形成于平静的沉积环境中,如湖泊、潮间带和海洋海底等。

由于沉积物质在平静环境下沉积,由压实作用形成坚硬的岩层,使得岩层之间的平行性较强。

斜层理是指沉积岩中具有一定倾角的沉积层。

斜层理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形变化或水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河流的下蚀作用会导致沉积物在河床上形成倾斜的岩层。

斜层理通常与沉积物的颗粒粒度有关,颗粒物质会随水流的影响而被重新排列,形成斜面状的岩层。

交错层理是指沉积岩中所含的颗粒物质呈交错分布的沉积层。

交错层理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水流或风力的交相作用,使得沉积物质排列呈波浪状。

交错层理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中水流或风力的方向,对于研究古流体动力学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层理是指沉积岩中由生物作用产生的层理结构。

生物层理通常是由于生物活动(如生物痕迹、生物波纹和生物馏诺等)导致的,对于研究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生物成因层理中的生物搬运层往往含有许多化石,可以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

除了上述常见的层理类型,沉积岩中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层理类型,如非均质交错层理、翻动层理和波浪层理等。

这些层理类型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导致的,具有一定的古环境信息。

总之,沉积岩的层理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特征,记录了沉积环境演化和岩石形成过程,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相关学科具有重要作用。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新老层序倒置的现象。 化石是确定新老关系和地质年代的依据,但有些无
化石的“哑地层”,则只能根据原生构造和某些次生构 造来确定新老层序。况且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原生构 造的方法比化石来得更容易些。
(1)斜层理
(2)粒序 (韵律)层理, 正粒序与反粒 序层理
韵律层理—同左下
槽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上新下老) -新疆轮台县阳霞新第三系红层
交错层理-地点同左
层理
粒序层理
(3)波痕
舌状波痕和平行 波痕(水流向左) -新疆民丰县安德尔河
洪水事件过后在边滩上留下 的舌状波痕-新疆库车河
可以判断岩层顶底界的波痕
(4)泥裂
泥裂和生物遗迹-新疆库车第三系红层 白垩系朱巷组(K1)中的 泥裂-合肥盆地
(5)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
雨痕-新疆民丰县安德尔河
(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出 层理;
(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层理;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二、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究地质构造的一个 重要问题。
未经构造变动的岩层,其正常层序总是上顶下底, 即上新下老,但经构造变动后岩层则可直立,甚至倒转,
泥裂和雨痕(现代)-新疆库车河
(6)冲刷充填构造
分流河道对下伏岩层的冲刷切割、充填 上白垩统张桥组中的冲刷充填构造 -合肥盆地肥东县王铁乡
(7)古生物标志和底面印模
生 物 标 识
§2 软沉积变形
一、负荷作用形成的软沉积变形 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砂球和砂 枕
二、滑塌和滑移作用 滑塌褶皱、爬折构造、卷曲层理。
卷曲层理
三、与孔隙液压效应有 关的软沉积变形
砂岩墙、碟状构造

沉积岩构造类型介绍

沉积岩构造类型介绍
地质意义:结核构造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 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构造类型 的识别方法
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
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和结构
01
02
观察岩石的层理和层面
03
观察岩石的裂缝和断层
04
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分布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观构造
观察岩石的颗粒大小和形状 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分布 观察岩石的层理和构造 观察岩石的裂缝和孔隙 观察岩石的胶结物和颜色 综合分析,判断沉积岩构造类型
沉积岩构造 类型可以指 导工程建设 选址和设计
谢谢
04
最后,这些岩 石在地质作用 下发生变形、 变质,形成沉 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
按照沉积物类型: 碎屑岩、化学岩、
生物岩
按照沉积环境照沉积物粒度: 粗粒沉积岩、中 粒沉积岩、细粒
沉积岩
按照沉积物结构: 层理沉积岩、块 状沉积岩、结核
状沉积岩
沉积岩构造类型
层理构造
2019
层理的形成与 沉积环境的变
化有关
2021
层理是研究沉积 环境和地层年代
的重要依据
01
02
03
04
层理是沉积岩 中最常见的构
造类型
2020
层理的形态和厚 度可以反映沉积
环境的变化
2022
层面构造
01
层理:沉积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由沉积物颗粒的排列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形 成。
02
交错层理:层理的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沉积物交替沉积形成。
沉积岩构造类型介绍
演讲人
目录
01. 沉积岩的基本概念 02. 沉积岩构造类型 03. 沉积岩构造类型的识别方法 04. 沉积岩构造类型的应用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地壳表层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演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是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沉积岩石学知识点,帮助你复习和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 沉积岩的定义和分类沉积岩是由沉积过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运输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砾岩。

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和沉淀过程形成的,如石膏、石灰岩和盐岩。

有机质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煤和页岩。

2. 沉积过程和环境沉积过程包括侵蚀、运输、沉积和成岩。

侵蚀是指岩石和土壤颗粒被水、风或冰等力量剥蚀和搬运的过程。

运输是指颗粒通过水流、风或冰等介质进行迁移的过程。

沉积是指颗粒在水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环境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成岩是指沉积物在地壳深部经过压实、胶结和结晶等作用形成岩石的过程。

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海相环境。

陆相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而海相环境包括海洋和海岸带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影响沉积物的特征和组成。

例如,在河流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水流的剥蚀和搬运,形成粗粒砂岩;而在海洋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海水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形成石灰岩和珊瑚岩。

3. 沉积岩的特征和识别沉积岩具有一些特征,可以用来识别和解释它们的形成环境。

例如,砂岩通常具有粗粒结构和明显的层理,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颗粒运动和分选作用。

泥岩则具有细粒结构和均匀的颜色,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细粒沉积和胶结作用。

石灰岩通常具有均匀的结构和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反映了海洋环境中的生物活动和溶解沉淀作用。

另外,沉积岩中的化石也是识别和解释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在沉积岩中可以提供关于古生态环境和地质年代的信息。

例如,化石中的叶子和树干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森林环境;而化石中的海生生物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海洋环境。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沉积岩是分布于地表的主要岩类。

它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

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即层理。

据此,很容易与岩浆岩、变质岩相区别。

根据沉积岩成因、结构和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区分出次一级的类别。

凡具碎屑结构,即碎屑粒径大于2—0.005毫米,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质结构,即粒径小于0.005毫米,质地均匀、较软,有细腻感,常具页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学和生物化学结构,多为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由于各类沉积岩的岩性差别,因此在鉴定方法上也不相同:1、碎屑岩的肉眼鉴定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

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

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他岩石相混淆了。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 —0.005毫米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2—0.5毫米)中砂岩(0.5—0.25毫米)和细砂岩(0.25—0.05毫米)。

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者是角砾岩,系圆状或次圆状者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成分和胶结物成分)。

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定名;砂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铁质(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硅质(二氧化硅)、泥质(粘土质)、钙质(碳酸钙)等。

铁质胶结物多呈红色、褐红色或黄色。

硅质最硬,小刀刻不动。

钙质滴稀HCI起泡。

弄清楚了结构和成分,就可为碎屑岩定名。

例如,碎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超过50%,长石和岩屑含量均小于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

也可按其胶结物命名,如可称某岩石为铁质石英砂岩。

碎屑岩中可见化石,但一般保存较差。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

因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

沉积岩的层理类型

沉积岩的层理类型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的紧缺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水资源问题,更是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下面,本文将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严峻。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将对人类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资源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具体来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政策,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完善节水设施和技术。

加大节水设施和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节水技术水平,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产业节水。

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管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节水政策和措施,推动产业节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普及等途径,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积极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

第三章沉积岩层原生构造

第三章沉积岩层原生构造
第三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一节 层理及层面构造
一、层 理
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 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 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 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层面: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小的间断 面,经常发育层面构造。
岩层:上、下层面限制的岩性大致 相同的岩体。
岩层厚度:上、下层面的垂直距离。
层理的判别:
2.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 Angular uncomformity)
年轻沉积岩层覆盖于褶
皱或掀斜的早期地层之上 而形成的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
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 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弱程 度、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 不同,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存 在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 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 的界面。形成过程:沉降-沉 积-变形与隆升-剥蚀-沉降 -沉积。
7.火山岩原生构造
枕状熔岩的形状
气孔的变化
冷凝边
第二节
岩层产状及 地质界线的平面投影特征
地质界线:不同岩层界面(或断层面)与地面的 交线,是地质图表示的基本内容,其形态决定于 岩层(断层)的产状与地形的关系。
地质图成图原理
一、水平岩层
层面近水平的岩层 倾角0~5度 地形图-等高线
水平岩层在地形图中 的表现特征为其层面 界线与等高线平行
W (宽度) = t (厚度) / tg ß(坡度)
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二、直立岩层
层面近直立的岩层,倾角85~90度。 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不受地形影响,宽度等 于厚度;地质界线一般为直线,弯曲反映岩 层走向的变化,宽度的变化反映厚度的变化。
三、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

实验3常见沉积岩的鉴定

实验3常见沉积岩的鉴定

未来研究方向:根据实 验结果和经验总结,提 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和重点,为进一步的研 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常见沉积岩,了解沉积岩的形成和特征
实验结果:成功鉴定了三种常见沉积岩,掌握了其基本特征和形成环境
实验收获: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沉积岩形成过程和特征的认识,提高地质学素养和 实践能力
实验意义: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操作复杂, 需要进一步简化 流程。
实验结果受环境 因素影响较大, 需加强实验条件 控制。
实验数据分析和 处理不够精确, 需要提高数据处 理能力。
实验安全风险较 高,需要加强安 全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沉积岩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沉积岩的形成与分布对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沉积岩 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地层的形成环境和演化过程,为地质勘查提供依据。
实验原理:沉积 岩是由风化、侵 蚀、搬运等地质 作用形成的岩石, 其特征和形成过 程与周围环境密 切相关。
实验步骤:通过 观察不同沉积岩 的外观、结构、 矿物组成等特征, 了解其形成过程 和环境背景。
实验结果:通过 实验,掌握沉积 岩的基本特征和 形成过程,为后 续的地质学学习 而成,常见于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 页岩:由粘土、粉砂等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沉积而成,多见于海洋沉积环境,质地坚硬。 砾岩:由较大的碎屑颗粒胶结而成,通常在河流或山前地带形成。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实验指 导书》
《中国沉积岩图 册》
《沉积岩研究文 集》
颜色:观察沉积岩的颜色,通常呈现为灰色、黄色、红色等。
纹理:观察沉积岩的纹理,包括层理、粒度和分选性等特征。 结构:观察沉积岩的结构,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和颗粒排列等特 征。 矿物成分:观察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常见沉积岩的鉴定实验报告

常见沉积岩的鉴定实验报告

常见沉积岩的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对沉积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沉积岩生成条件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沉积岩标本,小刀,放大镜四、实验原理1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

2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类结构:(1)碎屑结构:按碎屑粒径大小可分为:砾状结构粒径>2mm砂状结构粒径2-0.05mm粉砂状结构粒径0.05-0.005mm泥状结构<0.005mm(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3沉积岩的构造(在野外观察比较好)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主要有:(1)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

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的特征及结构等所表现出的差异而引起的。

分为平行层理.交错层理(2)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

(3)波痕:层面呈波状起伏。

(4)泥裂: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

裂缝向下呈楔形尖灭。

四、常见沉积岩(1)砾岩、角砾岩砾状结构。

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

(2)-(6)砂岩砂状结构。

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

岩石颜色多样,随碎屑成分与填隙物成分而异。

如富含粘土者颜色较暗;含铁质者为紫红色;碎屑为石英,胶结物为SiO2者呈灰白色;碎屑富含钾长石者显灰红色。

砂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

砂岩按照碎屑成分可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75%-95%)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磨圆较差,分选中或差,浅红到浅灰。

岩屑砂岩(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磨圆差,分选差,颜色深。

地质构造之奇妙的层理

地质构造之奇妙的层理

地质构造之奇妙的层理沉积岩是地层表面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

大陆地壳表面的地质构造很多都是由沉积岩形成的。

观测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和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本工作。

1岩层的定义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上层面又称顶面,下层面又称底面。

两个岩层的接触面,既是上覆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

两层面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岩层的厚度。

2层理及其识别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层理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2.1平行层理平行层理是指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

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2.2波状层理波状层理指具波状界面能层理。

层理单位呈对称或不对称、规则或不规则的波状,但总的方向都平行于层面。

它常见于浅海或湖泊的底部,是在振荡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波状层理是层理基本类型之一。

由许多呈波状起伏的细层重叠在一起组成,振荡的水动力条件下或者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层内的层纹呈连续的波状、互相平行或薄的泥纹层和砂纹层成波状互层,细层可连续或断续,总方向平行层理。

形成波状层理一般要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沉积,沉积速率大于流水的侵蚀速度,方能保存连续的细层。

2.3斜层理斜层理层理基本类型之一。

由一系列倾斜层系重叠组成,层系之间界面较平直。

层系是由同向倾斜的许多细层重叠组成,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若相邻层系互相平行,各层系中的细层均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称为单项斜层理。

它是当沙波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形成的,其细层的倾斜方向指示水流的下游方向,常见于河流沉积及其他流动水的沉积物中。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1 层理及沉积岩层面向的确定
岩层 由两个平行或近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 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岩层称沉积岩层。
层面 上、下岩层的界面。上层面叫做顶面,下 层面叫底面,两个岩层的接触面,既是上覆岩 层的底面,又是下覆岩层的顶面。
厚度 两个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岩层
原生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成岩作用过程中产 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称为沉积岩层的原生构 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泥裂、雨痕、印模 等)、结核、叠锥以及生物遗迹等等。尽管这 些都是沉积岩石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其对构 造地质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新老层序倒置的现象。 化石是确定新老关系和地质年代的依据,但有些无
化石的“哑地层”,则只能根据原生构造和某些次生构 造来确定新老层序。况且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原生构 造的方法比化石来得更容易些。
(1)斜层理
(2)粒序 (韵律)层理, 正粒序与反粒 序层理
韵律层理—同左下
槽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上新下老) -新疆轮台县阳霞新第三系红层
卷曲层理
(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出 层理;
(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层理;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二、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面向
确定岩层新老关系是野外观察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 重要问题。
未经构造变动的岩层,其正常层序总是上顶下底, 即上新下老,但经构造变动后岩层则可直立,甚至倒转,
泥裂和雨痕(现代)-新疆库车河(6)冲刷充填构造分流河道对下伏岩层的冲刷切割、充填 上白垩统张桥组中的冲刷充填构造 -合肥盆地肥东县王铁乡
(7)古生物标志和底面印模
生 物 标 识

工程地质实验 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

工程地质实验 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

工程地质实验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工程地质实验是对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工程地质实验中,沉积岩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对象。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固结形成的岩石,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方法。

一、粘土质沉积岩粘土质沉积岩是由粘土颗粒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粘土质沉积岩有泥岩、粘土质砂岩、粘土质灰岩等。

其特点是颗粒细小、颜色深浅不一、形成厚度大、抗压强度低、易溶解并有一定的膨胀性。

鉴定方法:1.颜色:粘土质沉积岩的颜色通常为灰褐色、灰色或淡黄色。

其中灰色是泥岩的常见颜色,淡黄色是粘土质灰岩的常见颜色。

2.形成厚度:粘土质沉积岩形成厚度较大,也是其破坏方式的重要特征。

3.均质度:粘土质沉积岩的颗粒细小,通常表现为均匀的均质结构。

4.溶解性:粘土质沉积岩容易溶解,这点可以用10%的盐酸溶液来测试。

二、砂状沉积岩砂状沉积岩是由石英砂颗粒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砂状沉积岩有砂岩、石英砂岩等。

其特征是颜色淡黄、麻灰色或灰白色,质地坚硬,抗压强度较高,并且易破碎。

1.颜色:砂状沉积岩的颜色通常为淡黄、灰白色或麻灰色。

2.颗粒大小:砂状沉积岩的颗粒大小一般在0.0625-2mm之间,石英晶体的结构形态有规则的六面体或八面体结构。

3.具有颗粒形态:砂状沉积岩有很强的颗粒形态特征,沉积岩中的砂粒常在横切面呈现典型的相互联系的斜向层理。

三、碳酸盐岩2.质地:碳酸盐岩的质地较坚硬,抗压性能较强,不易破碎。

3.化学性质:碳酸盐岩不溶解于盐酸,这是其鉴别特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沉积岩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及是沉积岩具有层理。

层理是由沉积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物、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显示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

按照岩层层理的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水平层理。

水层理平通常形成的水介质比较平稳,一般多出现在黏土岩和碳酸盐中。

细层界面成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波状层理。

波状层理多形成于湖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常出现在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中。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岩层面斜交的细层所组成的。

一般出现在碎屑岩中,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

单向斜层理的细层均向同一方向倾斜,细层的倾斜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多见于河流沉积物种。

交错斜层理是由倾斜方向不同的细层组成的层系相互交错、切割,常见于三角洲及湖海滨岸地区。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空气、水)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按其形态分类: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其判断特征是:每组细层与每组细层与层系上界面或岩层顶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下界面或岩层地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凸向底面。

2. 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

其特点: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细小顶,粗大底。

3. 波痕:能指示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是对成型的浪成波痕。

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则是凹向底面。

4. 泥裂:泥裂变窄的尖端指向岩层底面(老),开口端指向顶面(新)。

5. 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凹坑和瘤状印模的圆弧外形总是凹或凸向岩层的底面。

6. 冲刷痕迹:固结或半固结的沉积层,在露出水面或在水下时,因流水的冲刷,在沉积层的层面上造成沟、槽和浅坑等凹凸不平的冲刷痕迹。

开口为新,相反为老。

7. 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基部总是指向岩层的底面。

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面。

大多数介壳的较凸的一瓣的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面。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水平岩层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

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厚度相同,坡度越缓,露头宽度越大;坡度相同,厚度大,露头宽度越大。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水平岩层的露头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直立岩层露头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是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随地形等高线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则较为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V 字形法则:①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真实的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②直立岩层的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③对于倾斜岩层: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等高线的弯曲曲率大于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

相同相反: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地层界线的弯曲曲率大于等高线的弯曲曲率。

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1、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受产状和地形影响,并符合V 字型法则; 2、倾斜岩层的地质界限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弯曲也是条带的一种); 3、正常情况下,岩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4、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5、倾斜岩层的厚度有三种分别是: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

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铅直厚度(H):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h=H·cosα视厚度: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的顶底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埋藏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

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后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等)或差异上升(变形与隆升、剥蚀),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再平稳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沉积)。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先地壳平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地层后平稳上升,露出地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到该地区再度平稳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不整合的判别标志:1.沉积标志:底砾岩、古风化壳、剥蚀面、重矿物、岩性、岩相突变。

2.地层标志:地层、古生物突变。

3.构造标志:地层产状及构造特征的不同。

4.变质作用和岩浆岩特征。

褶皱: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呈现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地质构造。

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将褶皱分为:背斜与向斜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

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褶皱要素包括:1 核部2 翼部3 转折端4 枢纽5 轴面6 轴迹7 脊、脊线、高点、脊面和槽、槽线、槽面 8脊迹和槽迹 9褶轴 10翼间角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

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

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4生长背斜的特征:1.具有上缓陡下陡的构造形态。

2.同一岩层厚度顶薄翼厚。

3.同一岩层的粒度顶粗翼细。

4.连续沉积的顶部位移由浅入深向缓翼方向移动,轴面凸向陡翼。

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里卡德)(前为轴面产状,后为枢纽产状)1)直立水平褶皱(Ⅰ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

2)直立倾伏褶皱(Ⅱ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倾竖褶皱(Ⅲ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 ~80°,枢纽倾伏角为80°~90°。

4)斜歪水平褶皱(Ⅳ区):轴面倾角为80°~1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为0°~10°。

5)平卧褶皱(Ⅴ区):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10°。

6)斜卧褶皱(Ⅵ区):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

轴面倾角为10°~8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10°~80°。

7)歪斜倾伏褶皱(Ⅶ区):轴面倾角为10°~80°,枢纽倾角为10°~80°。

根据轴面及两翼产状分类:1)直立褶皱2)斜歪褶皱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5)翻卷褶皱等倾(斜)线分类等倾(斜)线:正交剖面上褶皱层上、下界面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兰姆赛将褶皱分为三类五型I 类: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

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型:IA 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

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 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IC 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的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

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

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褶皱的组合形式及其分布: 1.雁行式褶皱:2.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背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向斜组成的褶皱组合。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向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背斜组成的褶皱组合。

3.复背斜和复向斜: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即侧向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中和面。

2)随着岩层褶皱的加剧,弯曲凸侧转折端附近岩层变薄并发生与层正交,呈扇形排列的楔形张节理。

凹侧若岩层为脆性,则因挤压往往产生逆断层,若岩层为塑性,则厚度变大。

3)若岩层中夹有塑性岩层,可以形成次级小褶皱。

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1.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而整个褶皱没有统一的中和面。

2.纵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一般背斜中各相邻的上层相对向背斜转折端滑动,个相邻的下层则相对向相反方向,即向相邻向斜的转折端滑动。

3.当两个强硬岩层之间夹有层理发育的韧性岩层的条件下,发生纵弯褶皱作用,则会在层间滑动的力偶作用下,使薄层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

弯流作用的主要变性特征:1.层内物质的流动方向,自受压的翼部流向转折端,岩层在转折端部位不同程度的增厚,翼部相对减薄,从而形成Ⅱ类相似褶皱或Ⅲ类顶厚褶皱。

2.当软岩层或硬岩层互层,受到顺层挤压时,硬岩层难以发生流动,仍形成平行褶皱,而软岩层易于流动,填充了由于层间滑动形成的虚脱空隙,从而形成于硬岩层褶皱形态不同的顶厚褶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