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物理_桑建平_丁么明_丁世学_武汉大学出版社_习题解答[1]
《新编大学物理》(上、下全册)桑建平教材习题答案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章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 题1.1 : 答案:[B]提示:明确∆r 与r ∆的区别题1.2: 答案:[A]题1.3: 答案:[D]提示:A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加速运动, B 切向加速度, C 明确标、矢量的关系,加速度是d dtv题1.4: 答案:[C] 提示: 21r r r ∆=-,12,R R r j ri ==-,21v v v ∆=-,12,v v v i v j =-=-题1.5: 答案:[D]提示:t=0时,x=5; t=3时,x=2得位移为-3m ;仅从式x=t 2-4t+5=(t-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质点有往返题1.6: 答案:[D]提示:a=2t=d dt v,2224t v tdt t ==-⎰,02tx x vdt -=⎰,即可得D 项题1.7:答案:[D]北v 风v 车1v 车2提示: 21=2v v 车车,理清=+v v v 绝相对牵的关系二、填空题 题1.8:答案: 匀速(直线),匀速率题1.9:答案:2915t t -,0.6 提示: 2915dxv t t dt==-,t=0.6时,v=0题1.10:答案:(1)21192y x =-(2)24t -i j 4-j(3)411+i j 26-i j 3S提示: (1) 联立22192x t y t=⎧⎨=-⎩,消去t 得:21192y x =-,dx dydt dt =+v i j (2) t=1s 时,24t =-v i j ,4d dt==-va j (3) t=2s 时,代入22(192)x y t t =+=+-r i j i j 中得411+i j t=1s 到t=2s ,同样代入()t =r r 可求得26r∆=-i j ,r 和v 垂直,即0∙=r v ,得t=3s题1.11: 答案:212/m s 提示:2(2)2412(/)dv d x a v x m s dt dt=====题1.12: 答案:1/m sπ提示: 200t dvv v dt t dt =+=⎰,11/t vm s ==,201332tv dt t R θπ===⎰,r π∆==题1.13:答案:2015()2t v t gt -+-i j 提示: 先对20(/2)v t g t =-r j 求导得,0()y v gt =-v j 与5=v i 合成得05()v gt =-+-v i j 合 201=5()2t v t gt -+-∴⎰r v i j t合0合dt=题1.14: 答案:8, 264t提示:8dQ v R Rt dt τ==,88a R τ==,2264n dQ a R t dt ⎛⎫== ⎪⎝⎭三、计算题 题1.15:解:(1)3t dv a t dt == 003v tdv tdt =∴⎰⎰ 232v t ∴= 又232ds v t dt == 20032stds t dt =∴⎰⎰ 312S t =∴ (2)又S R θ= 316S tRθ==∴(3)当a 与半径成45角时,n a a τ=2434n v a t R == 4334t t =∴t =∴题1.16:解:(1)dv a kv dt ==- 0v tdv kdt v =-∴⎰⎰, 0ln v kt v =-(*) 当012v v =时,1ln 2kt =-,ln 2t k=∴ (2)由(*)式:0ktv v e-=0kt dxv e dt -=∴,000xtkt dx v e dt -=⎰⎰ 0(1)kt v x e k-=-∴第2章 质点动力学一、选择题 题2.1: 答案:[C]提示:A .错误,如:圆周运动B .错误,m =p v ,力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D .后半句错误,如:匀速圆周运动题2.2: 答案:[B]提示:y 方向上做匀速运动:2y y S v t t == x 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0),Fa m=22tx v a d t t ==⎰,223tx x t S v dt ==⎰ 2223t t =+∴S i j题2.3: 答案:[B]提示:受力如图MgF杆'F 猫mg设猫给杆子的力为F ,由于相对于地面猫的高度不变'F mg = 'F F = 杆受力 1()F Mg F M m g =+=+ 1()F M m g a M M+==题2.4 :答案:[D] 提示:a a A22A BA B m g T m a T m a aa ⎧⎪-=⎪=⎨⎪⎪=⎩ 得45A a g = (2A B a a =,通过分析滑轮,由于A 向下走过S ,B 走过2S) 2A B a a =∴题2.5: 答案:[C]提示: 由题意,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故 0(cos 60)()1010m mv m v =+ 共 0=22v v 共题2.6: 答案:[C] 提示:RθθRh-R由图可知cos h RRθ-=分析条件得,只有在h 高度时,向心力与重力分量相等所以有22cos ()mv mg v g h R Rθ=⇒=- 由机械能守恒得(以地面为零势能面)22001122mv mv mgh v =+⇒=题2.7: 答案:[B]提示: 运用动量守恒与能量转化题2.8: 答案:[D] 提示:v v y由机械能守恒得2012mgh mv v =⇒=0sin y v v θ=sin Gy Pmgv mg ==∴题2.9: 答案: [C]题2.10: 答案: [B]提示: 受力如图fT F由功能关系可知,设位移为x (以原长时为原点)2()xF mg Fx mgx kxdx x kμμ--=⇒=⎰弹性势能 2212()2p F mg E kx kμ-==二、填空题题2.11: 答案:2mb提示: '2v x bt == '2a v b == 2F m a m b==∴题2.12:答案:2kg 4m/s 2 提示:4N 8Nxy 0由题意,22/x a m s = 4x F N =8y F N = 2Fm k g a== 24/y y F a m s m==题2.13: 答案:75,1110提示: 由题意,32()105F a t m ==+ 27/5v adt m s ⇒==⎰ 当t=2时,1110a =题2.14: 答案:180kg提示:由动量守恒,=m S -S m 人人人船相对S ()=180kg m ⇒船题2.15: 答案:11544+i j 提示:各方向动量守恒题2.16:答案: ()mv +i j ,0,-mgR提示:由冲量定义得 ==()()mv mv mv --=+I P P i j i j 末初- 由动能定律得 0k k E W E ∆=⇒∆=,所以=0W 合 =W m g R -外题2.17: 答案:-12提示:3112w Fdx J -==⎰题2.18:答案: mgh ,212kx ,Mm G r - h=0,x=0,r =∞ 相对值题2.19: 答案: 02mgk ,2mg,题2.20: 答案: +=0A∑∑外力非保守力三、计算题 题2.21:解:(1)=m F xg L 重 ()mf L xg L μ=- (2)1()(1)ga F f x g m Lμμ=-=+-重(3)dv a v dx =,03(1)v LL g vdv x g dx Lμμ⎡⎤=+-⎢⎥⎣⎦⎰⎰,v =题2.22: 解:(1)以摆车为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动量守恒。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
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 分析与解tr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td d v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d d 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 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ltx -==v ,式中t l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lh l cos /0220v v v=-=,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 x d d 和22d d t x两式计算.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 m 32Δ04-=-=x x x (2) 由0d d =tx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s 2=p t (t =0不合题意) 则 m 0.8Δ021=-=x x x ,m 40Δ242-=-=x x x 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 m 48ΔΔ21=+=x x s (3) t =4.0 s 时 ,1s 0.4s m 48d d -=⋅-==t t xv,2s0.422m.s 36d d -=-==t t xa1-7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 -t 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 、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 -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 -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 -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 -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 =x (t ),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 ,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 -t 图.解 将曲线分为AB 、BC 、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2s m 20-⋅=--=AB AB AB t t a v v (匀加速直线运动),0=BC a (匀速直线运动)2s m 10-⋅-=--=CD CD CD t t a v v (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 -t 图[图(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2021t t x x ++=v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1s m 20-⋅=v 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 =20的一段直线[图(c)].1-8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 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最后用⎰=s s d 积分求s.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412x y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 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 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4) 如图(B)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 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 s ,则22)d ()d (d y x s +=,由轨道方程可得x x y d 21d -=,代入d s ,则2s内路程为 m 91.5d 4d 402=+==⎰⎰x x s s QP1-9 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 t t x x 6010d d +-==v ,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o x =-10 m ·s-1 , v o y =15 m ·s-1 ,则初速度大小为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o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 23t a n 00-==xy 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 a x x v , 2s m 40d d -⋅-==ta y y v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32tan -==x ya a β ,β=-33°41′(或326°19′) 1-10 分析 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 1 =y 1(t )和y 2 =y 2(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20121at t y +=v 20221gt t h y -+=v 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 1 =y 2 ,即20202121gt t h at t -+=+v vs 705.02=+=ag ht(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m 716.021202=+-=-=gt t y h d v 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 ′=g +a ,螺丝落至底面时,有 2)(210t a g h +-= s 705.02=+=ag ht (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021at t h +='v 则 m 716.0='-=h h d1-11 分析 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 (t )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 ′x ′y ′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 ′=x ′(t )和y ′=y ′(t )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 0 +x ′和y =y 0 +y ′,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 ′x ′y ′坐标系中,因t Tθπ2=,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t TR x π2sin =', t TR y π2cos-=' 坐标变换后,在O x y 坐标系中有t T R x x π2sin='=, R t TR y y y +-=+'=π2cos 0 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j i r ⎪⎭⎫ ⎝⎛+-+=R t T R t T R π2cos π2sinj i )]π1.0(cos 1[3)π1.0(sin 3t t -+=(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j i r )s m π3.0(π2sin π2π2cos π2d d 1-⋅=+==t T T R t T T R t v i j i r a )s m π03.0(π2cos )π2(π2sin )π2(d d 222222-⋅-=+-==t TT R t T T R t1-12 分析 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 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 =h tg ωt ,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132s m 1094.1cos d d --⋅⨯===tωωh t s v 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 ,则s 606034πarctan 1⨯⨯===ωh s ωt 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 由分析知,应有⎰⎰=tt a 0d d 0vv v得 03314v v +-=t t (1) 由⎰⎰=tx x t x 0d d 0v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 ·s-1代入(1) (2)得v 0=-1 m ·s-1,x 0=0.75 m .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 75.0121242+-=t t x 1-14 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后再两边积分. 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 (1) 由题意知 v vB A t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t B A d d =-vv(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 v vv 得石子速度 )1(Bt e BA--=v由此可知当,t →∞时,BA→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 (2) 再由)1(d d Bt e BA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e B A y tBt yd )1(d 0⎰⎰--= 得石子运动方程)1(2-+=-Bt e BAt B A y 1-15 分析 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 x 和a y 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 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20021t a t x x x x ++=v 和20021t a t y y y y ++=v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 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 0 =0时v 0 =0,积分可得⎰⎰⎰+==tt t t 0)d 46(d d j i a vv j i t t 46+=v又由td d r=v 及初始条件t =0 时,r 0=(10 m)i ,积分可得 ⎰⎰⎰+==ttrr t t t t 0)d 46(d d 0j i r v j i r 222)310(t t ++=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 2 y =2t 2消去参数t ,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32tan d d ===αx y k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1-16 分析 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为t d d v =a 和tΔΔv=a .在匀速率圆周运动中,它们的大小分别为Ra n 2v =,t a ΔΔv = ,式中|Δv |可由图(B)中的几何关系得到,而Δt 可由转过的角度Δθ 求出.由计算结果能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瞬时加速度是平均加速度在Δt →0 时的极限值. 解 (1) 由图(b)可看到Δv =v 2 -v 1 ,故θΔcos 2Δ212221v v v v -+=v )Δcos 1(2θ-=v 而 vv θR s t ΔΔΔ==所以θR θt a Δ)cos Δ1(2ΔΔ2v -==v (2) 将Δθ=90°,30°,10°,1°分别代入上式,得,R a 219003.0v ≈,R a 229886.0v ≈ R a 239987.0v ≈,Ra 24000.1v ≈以上结果表明,当Δθ→0 时,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值,该值即为法向加速度R2v .1-17 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ΔΔr=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解 (1) 由参数方程 x =2.0t , y =19.0-2.0t 2 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 2 (2) 在t 1 =1.00s 到t 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 y 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0.4d d d d )(-⋅-=+=s m tyt x t则t 1 =1.00s时的速度v (t )|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tt e e e a 222s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xv v v 则m 17.112==na ρv1-18 分析 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 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 ,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 x 、v y 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 y =1/2 gt 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 =100 m ·s -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 =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m 4522==gyx v(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o 5.12arctan==xyθ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vv v gtαx y arctan arctan ==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2s m 88.1arctan sin sin -⋅=⎪⎭⎫ ⎝⎛==v gt g αg a t2s m 62.9arctan cos cos -⋅=⎪⎭⎫ ⎝⎛==v gt g αg a n1-19 分析 这是一个斜上抛运动,看似简单,但针对题目所问,如不能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一个恰当的坐标系,将运动分解的话,求解起来并不容易.现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则炮弹在x 和y 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分别为v 0cos β和v 0sin β,其加速度分别为g sin α和gcos α.在此坐标系中炮弹落地时,应有y =0,则x =OP .如欲使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则应满足v x =0,直接列出有关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即可求解.由于本题中加速度g 为恒矢量.故第一问也可由运动方程的矢量式计算,即20g 21t t +=v r ,做出炮弹落地时的矢量图[如图(B)所示],由图中所示几何关系也可求得OP(即图中的r 矢量).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αgt βt x sin 21cos 20-=v (1) αgt βt y cos 21sin 20-=v (2) 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cos(cos sin 2)sin sin cos (cos cos sin 2220220βααg ββαβααg βx OP +=-==v v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βgtαtβαsin 212πsin 2πsin 20=⎪⎭⎫ ⎝⎛+=⎪⎭⎫⎝⎛--v r 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 (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 x =0,则0sin cos 0=-=αgt βx v v (3)由(2)(3)两式消去t 后得αβsin 21tan =由此可知.只要角α和β满足上式,炮弹就能垂直击中坡面,而与v 0 的大小无关.讨论 如将炮弹的运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求解本题将会比较困难,有兴趣读者不妨自己体验一下. 1-20 分析 选定伞边缘O 处的雨滴为研究对象,当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将以速度v 沿切线方向飞出,并作平抛运动.建立如图(a)所示坐标系,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并考虑图中所示几何关系,即可求证.由此可以想像如果让水从一个旋转的有很多小孔的喷头中飞出,从不同小孔中飞出的水滴将会落在半径不同的圆周上,为保证均匀喷洒对喷头上小孔的分布解 (1) 如图(a)所示坐标系中,雨滴落地的运动方程为t ωR t x ==v (1) h gt y ==221 (2) 由式(1)(2)可得 ghωR x 2222=由图(a)所示几何关系得雨滴落地处圆周的半径为22221ωgh R R x r +=+= (2) 常用草坪喷水器采用如图(b)所示的球面喷头(θ0 =45°)其上有大量小孔.喷头旋转时,水滴以初速度v 0 从各个小孔中喷出,并作斜上抛运动,通常喷头表面基本上与草坪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以φ角喷射的水柱射程为gR 2sin 0v =为使喷头周围的草坪能被均匀喷洒,喷头上的小孔数不但很多,而且还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喷头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21 分析 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作斜抛运动,其轨迹方程可由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得到.由于水平距离x 已知,球门高度又限定了在y 方向的范围,故只需将x 、y 值代入即可求出.解 取图示坐标系Oxy ,由运动方程θt x cos v =, 221sin gt θt y -=v消去t 得轨迹方程222)tan 1(2tan x θg θx y +-=v以x =25.0 m,v =20.0 m ·s-1 及3.44 m ≥y ≥0 代入后,可解得 71.11°≥θ1 ≥69.92° 27.92°≥θ2 ≥18.89°如何理解上述角度的范围?在初速一定的条件下,球击中球门底线或球门上缘都将对应有两个不同的投射倾角(如图所示).如果以θ>71.11°或θ <18.89°踢出足球,都将因射程不足而不能直接射入球门;由于球门高度的限制,θ 角也并非能取71.11°与18.89°之间的任何值.当倾角取值为27.92°<θ <69.92°时,踢出的足球将越过门缘而离去,这时球也不能射入球门.因此可取的角度范围只能是解中的结果.1-22 分析 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 (t ),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 n =v 2 /R .这样,总加速度为a =a te t+a n e n .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 =s t -s 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 (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bt ts-==0d d v v 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b t s a t -==22d d , Rbt R a n 202)(-==v v故加速度的大小为R)(402222bt b a a a a t tn-+=+=v 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Rb bt a a θt n20)(arctan arctan v (2) 要使|a |=b ,由b bt b R R=-+4022)(1v 可得 bt 0v =(3) 从t =0 开始到t =v 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bs s s t 2200v =-=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bRR s n π4π22v ==1-23 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 得比例系数322s rad 2-⋅===Rtt ωk v所以 22)(t t ωω== 则t ′=0.5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 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 总加速度 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2222s m 01.1-⋅=+=R ωR αa在2.0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rad 33.532d 2d 20322200====-⎰⎰t t t t ωθθ 1-24 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 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 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2s m 30.2-=⋅==ωr a t n2s2s m 80.4d d -=⋅==tωra t t(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 a 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 ()()422212243t r rt = t =0.55s1-25 分析 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 1 为S′相对S 的速度,v 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 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 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 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2v v v +=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1o12s m 36.575tan -⋅==v v1-26 分析 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 2′的方向)应满足hlαarctan≥.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122v v v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 1.解 由122v v v -='[图(b)],有θθαc o s s i n a r c t a n221v v v -=而要使h l αarctan≥,则 h l θθ≥-c o s s i n 221v v v ⎪⎭⎫ ⎝⎛+≥θh θl s i n c o s 21v v 1-27 分析 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是由船相对于岸的速度v 决定的.由于水流速度u 的存在, v 与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v ′之间有v =u +v ′(如图所示).若要使船到达正对岸,则必须使v 沿正对岸方向;在划速一定的条件下,若要用最短时间过河,则必须使v 有极大值.解 (1) 由v =u +v ′可知v =uαarcsin,则船到达正对岸所需时间为 s 1005.1cos 3⨯='==αd d t v v (2) 由于αcos v v '=,在划速v ′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当α=0 时, v 最大(即v =v ′),此时,船过河时间t ′=d /v ′,船到达距正对岸为l 的下游处,且有m 100.52⨯='='=v dut u l 1-28 分析 该问题涉及到运动的相对性.如何将已知质点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转换到相对于观察者O ′的运动中去,其实质就是进行坐标变换,将系O 中一动点(x ,y )变换至系O ′中的点(x ′,y ′).由于观察者O ′相对于观察者O 作匀速运动,因此,该坐标变换是线性的.解 取Oxy 和O ′x ′y ′分别为观察者O 和观察者O ′所在的坐标系,且使Ox 和O ′x ′两轴平行.在t =0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由坐标变换得x ′=x - v t =v t - v t =0 y ′=y =1/2 gt 2加速度 g t y a a y ='='=22d d 由此可见,动点相对于系O ′是在y 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动点在两坐标系中加速度相同,这也正是伽利略变换的必然结果.2-1 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2 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3 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 N .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 =μRg .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4 分析与解 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 N 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 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Rm θmg F N 2sin v=-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 N 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5 分析与解 本题可考虑对A 、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 ′为A 、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 a ′为惯性力.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 T =5/8 mg .故选(A).讨论 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 A 和a 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 A 和a B 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A 应斜向上.对a A 、a B 、a 和a ′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6 分析 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 (t ),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 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 ,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αmg μαmg =-cos sin (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22cos sin 2121cos t αμαg at αl -== 则 ()αμααg lt c o s s i n c o s 2-= (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0d d =αt,由式(2)有 ()()0si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μαααμαα 则可得 μα12t a n-=,o 49=α此时 ()s 99.0cos sin cos 2=-=αμααg lt2-7 分析 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 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 T -(m1 +m 2 )g =(m 1 +m 2 )a (1) ,F N2 - m 2 g =m 2 a (2)解上述方程,得F T =(m 1 +m 2 )(g +a) (3) F N2 =m 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 ·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 T =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 F ′N2 =-F N2 =-m 2 (g +a) =-1.98 ×103 N (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 ·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 F T =3.24 ×103 N 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 F ′N2 =-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8 分析 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 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 、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m A g -F T =m A a (1)F ′T1 -F f =m B a ′ (2) F ′T -2F T1 =0 (3)考虑到m A =m B =m , F T =F ′T , F T1 =F ′T1 ,a ′=2a ,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N am m mg F 2724f .=+-=讨论 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2-9 分析 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 ′(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的系统的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的动能由平板原有的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的动能,而它们的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应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的距离即可求出.解1 以地面为参考系,在摩擦力F f =μmg 的作用下,根据牛顿定律分别对木块、平板列出动力学方程F f =μmg =ma 1 F ′f =-F f =m ′a 2a 1 和a 2 分别是木块和木板相对地面参考系的加速度.若以木板为参考系,木块相对平板的加速度a =a 1 +a 2 ,木块相对平板以初速度- v ′作匀减速运动直至最终停止.由运动学规律有 - v ′2 =2as由上述各式可得木块相对于平板所移动的距离为()m m g μm s +'''=22v 解2 以木块和平板为系统,它们之间一对摩擦力作的总功为。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三版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王登龙)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1.1选择题(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A)dtdr(B)dt r d(C)dtr d ||(D) 22)()(dt dy dt dx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A)tR t R ππ2,2 (B) t Rπ2,0 (C) 0,0 (D) 0,2tRπ 答案:(B)。
(4)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τ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 ) ① a t = d /d v , ② v =t r d /d , ③ v =t S d /d , ④ τa t =d /d v.(A) 只有①、④是对的. (B) 只有②、④是对的.(C) 只有②是对的.(D) 只有③是对的. 答案:(D)。
(5)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瞬时速率为υ,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 (A )v v v,v == (B )v v v,v =≠(C )v v v,v ≠≠ (D )v v v,v ≠=答案:(D)。
1.2填空题(1) 一质点,以1−⋅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 ·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大学物理 (第五版)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 马文蔚
习题11-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r ,速度为v r ,t 至()t t +∆时间内的位移为r ∆r,路程为s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r ∆(或称r ∆r ),平均速度为v r,平均速率为v 。
(1)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r s r ∆=∆=∆r(B )r s r ∆≠∆≠∆r ,当0t ∆→时有dr ds dr =≠r (C )r r s ∆≠∆≠∆r,当0t ∆→时有dr dr ds =≠r(D )r s r ∆=∆≠∆r ,当0t ∆→时有dr dr ds ==r(2)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v v v ==r r (B ),v v v v ≠≠r r (C ),v v v v =≠r r(D ),v v v v ≠=rr1-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间位于位矢(,)r x y r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dr dt ;(2)dr dt r;(3)dsdt;(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1-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r 表示位置矢量,v r 表示速度,a r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
对下列表达式,即(1)dv dt a =;(2)dr dt v =;(3)ds dt v =;(4)t dv dt a =r。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1-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1-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
物理学答案(第五版)(可编辑)
物理学答案(第五版)物理学答案第五版 --马文蔚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学习辅导书物理学第五版习题分析与解答马文蔚主编殷实沈才康包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前言本书是根据马文蔚教授等改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一书中的习题而作的分析与解答与上一版相比本书增加了选择题更换了约25%的习题所选习题覆盖了教育部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非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中全部核心内容并选有少量扩展内容的习题所选习题尽可能突出基本训练和联系工程实际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求解大学物理课程范围内的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书还为力学电磁学波动过程和光学热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等撰写了涉及这些内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启迪思维提高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在分析具体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被建立和掌握的解题之前必须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建立一个清晰的图像从而明确解题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完习题之后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体会到物理问题所蕴含的奥妙和涵义通过举一反三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重分析简解答的模式成为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全书力求在分析中突出物理图像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态度对待物理习题初步培养学生即物穷理的精神通过解题过程体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和价值尝试做学问的乐趣因此对于解题过程本书则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具体计算编者企盼这本书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本书采用了1996 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 -93 中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本书由马文蔚教授主编由殷实沈才康包刚韦娜编写西北工业大学宋士贤教授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详细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编者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6 年1 月于南京目录第一篇力学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章质点运动学第二章牛顿定律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第四章刚体的转动第二篇电磁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五章静电场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第七章恒定磁场第八章电磁感应电磁场第三篇波动过程光学求解波动过程和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九章振动第十章波动第十一章光学第四篇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求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第五篇近代物理基础求解近代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十四章相对论第十五章量子物理附录部分数学公式第一篇力学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运动的各种基本规律.由于不同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从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机械运动有各种运动形态每一种形态和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初始状态有密切关系.掌握力的各种效应和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一系列规律是求解力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但仅仅记住一些公式是远远不够的.求解一个具体物理问题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性质选择符合题意的恰当的模型透彻认清物体受力和运动过程的特点等等.根据模型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而选择一个正确简便的解题切入点在这里思路和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正确选择物理模型和认识运动过程力学中常有质点质点系刚体等模型.每种模型都有特定的含义适用范围和物理规律.采用何种模型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限制又要注意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用动能定理来处理物体的运动时可把物体抽象为质点模型.而用功能原理来处理时就必须把物体与地球组成一个系统来处理.再如对绕固定轴转动的门或质量和形状不能不计的定滑轮来说必须把它视为刚体并用角量和相应规律来进行讨论.在正确选择了物理模型后还必须对运动过程的性质和特点有充分理解如物体所受力矩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质点作一般曲线运动还是作圆周运动等等以此决定解题时采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工具.2叠加法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条重要原理据此力学中任何复杂运动都可以被看成由几个较为简单运动叠加而成.例如质点作一般平面运动时通常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叠加而成而对作圆周运动的质点来说其上的外力可按运动轨迹的切向和法向分解其中切向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而法向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对刚体平面平行运动来说可以理解为任一时刻它包含了两个运动的叠加一是质心的平动二是绕质心的转动.运动的独立性和叠加性是叠加原理中的两个重要原则掌握若干基本的简单运动的物理规律再运用叠加法就可以使我们化复杂为简单.此外运用叠加法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坐标系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就意味着运动将按相应形式分解.在力学中对一般平面曲线运动多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圆周运动多采用自然坐标系而对刚体绕定轴转动则采用角坐标系等等.叠加原理在诸如电磁学振动波动等其他领域内都有广泛应用是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思想和方法需读者在解题过程中不断体会和领悟.3类比法有些不同性质运动的规律具有某些相似性理解这种相似性产生的条件和遵从的规律有利于发现和认识物质运动的概括性和统一性.而且还应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种相似性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质点的直线运动和刚体绕定轴转动是两类不同运动但是运动规律却有许多可类比和相似之处如与与其实它们之间只是用角量替换了相应的线量而已这就可由比较熟悉的公式联想到不太熟悉的公式.这种类比不仅运动学有动力学也有如与与与可以看出两类不同运动中各量的对应关系十分明显使我们可以把对质点运动的分析方法移植到刚体转动问题的分析中去.当然移植时必须注意两种运动的区别一个是平动一个是转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力而另一个是力矩.此外还有许多可以类比的实例如万有引力与库仑力静电场与稳恒磁场电介质的极化与磁介质的磁化等等.只要我们在物理学习中善于归纳类比就可以沟通不同领域内相似物理问题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4.微积分在力学解题中的运用微积分是大学物理学习中应用很多的一种数学运算在力学中较为突出也是初学大学物理课程时遇到的一个困难.要用好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反映其运动特征的物理量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说它们是时空坐标的函数.运用微积分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方程和运动状态.这是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最显著的区别.例如通过对质点速度函数中的时间t 求一阶导数就可得到质点加速度函数.另外对物理量数学表达式进行合理变形就可得出新的物理含义.如由借助积分求和运算可求得在t1 -t2 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变化同样由也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方程.以质点运动学为例我们可用微积分把运动学问题归纳如下第一类问题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第二类问题已知质点加速度以及在起始状态时的位矢和速度可求得质点的运动方程.在力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关系读者不妨自己归纳整理一下从而学会自觉运用微积分来处理物理问题运用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1 运用微积分的物理条件.在力学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和等描述质点运动规律的公式只是式和式在加速度为恒矢量条件下积分后的结果.此外在高中物理中只讨论了一些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力学规律和相关物理问题而在大学物理中则主要研究在变力和变力矩作用下的力学问题微积分将成为求解上述问题的主要数学工具.2 如何对矢量函数进行微积分运算.我们知道很多物理量都是矢量如力学中的rvap 等物理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从数学角度看它们都是二元函数在大学物理学习中通常结合叠加法进行操作如对一般平面曲线运动可先将矢量在固定直角坐标系中分解分别对xy 轴两个固定方向的分量可视为标量进行微积分运算最后再通过叠加法求得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对平面圆周运动则可按切向和法向分解对切线方向上描述大小的物理量atvs 等进行微积分运算.3 积分运算中的分离变量和变量代换问题.以质点在变力作用下作直线运动为例如已知变力表达式和初始状态求质点的速率求解本问题一条路径是由F =m a 求得a的表达式再由式dv = adt 通过积分运算求得v其中如果力为时间t 的显函数则a =a t 此时可两边直接积分即但如果力是速率v 的显函数则a = a v 此时应先作分离变量后再两边积分即又如力是位置x 的显函数则a=a x 此时可利用得并取代原式中的dt再分离变量后两边积分即用变量代换的方法可求得v x 表达式在以上积分中建议采用定积分下限为与积分元对应的初始条件上限则为待求量.5求解力学问题的几条路径综合力学中的定律可归结为三种基本路径即1 动力学方法如问题涉及到加速度此法应首选.运用牛顿定律转动定律以及运动学规律可求得几乎所有的基本力学量求解对象广泛但由于涉及到较多的过程细节对变力矩问题还将用到微积分运算故计算量较大.因而只要问题不涉及加速度则应首先考虑以下路径.2 角动量方法如问题不涉及加速度但涉及时间此法可首选.3 能量方法如问题既不涉及加速度又不涉及时间则应首先考虑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处理问题.当然对复杂问题几种方法应同时考虑.此外三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定律能否成立往往是求解力学问题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总之应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与探讨问题.以上只是原则上给出求解力学问题一些基本思想与方法其实求解具体力学问题并无固定模式有时全靠悟性.但这种悟性产生于对物理基本规律的深入理解与物理学方法掌握之中要学会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思考从而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 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路程为Δs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或称Δ|r|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A |Δr|Δs ΔrB |Δr|≠Δs ≠Δr当Δt→0 时有|dr| ds ≠ drC |Δr|≠Δr ≠Δs当Δt→0 时有|dr| dr ≠ dsD |Δr|≠Δs ≠Δr当Δt→0 时有|dr| dr ds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A ||||B ||≠||≠C ||||≠D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 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路程Δs =PP′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 B .2 由于|Δr |≠Δs故即||≠.但由于|dr|=ds故即||=.由此可见应选 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 2 3 4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 1 2 正确B 只有 2 正确C 只有 2 3 正确D 只有 3 4 正确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 D .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 d v dt =a2 drdt =v3 dsdt =v4 d v dt|=a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 1 4 是对的B 只有 2 4 是对的C 只有 2 是对的D 只有 3 是对的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 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 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 D .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 B .1 -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v0 收绳绳不伸长且湖水静止小船的速率为v则小船作A 匀加速运动B 匀减速运动C 变加速运动D 变减速运动E 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 C .讨论有人会将绳子速率v0按xy 两个方向分解则小船速度这样做对吗1 -6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1 -7 一质点沿x 轴方向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a 所示.设t=0 时x=0.试根据已知的v-t 图画出a-t 图以及x -t 图.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 t 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 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质点是作的匀速直线运动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 c 〕.1 -8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4 2 s内质点所走过的路程s.分析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ΔrΔr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可根据其定义计算.其中对s的求解用到积分方法先在轨迹上任取一段微元ds则最后用积分求s.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 a 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图 a 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4 如图 B 所示所求Δs 即为图中PQ段长度先在其间任意处取AB 微元ds 则由轨道方程可得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1 -9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式中x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 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当t =0 时 vox =-10 ms-1 voy =15 ms-1 则初速度大小为设vo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则加速度的大小为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β=-33°41′或326°19′1 -10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 ms-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 ms-1时有一螺丝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计算 1 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 t 和y2 =y2 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 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解2 1 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则1 -11 一质点P 沿半径R =30 m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运动一周所需时间为200s设t =0 时质点位于O 点.按 a 图中所示Oxy 坐标系求 1 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 t 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 03 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 t 和y′=y′ t 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 B 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 -12 地面上垂直竖立一高200 m 的旗杆已知正午时分太阳在旗杆的正上方求在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速度的大小.在何时刻杆影伸展至200 m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解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从正午时分开始计时则杆的影长为s=htgωt下午2∶00 时杆顶在地面上影子的速度大小为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 -13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4 -t2 式中a的单位为ms-2 t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 1由得 2将t=3s时x=9 mv=2 ms-1代入 1 2 得v0=-1 ms-1x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1 -14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A -Bv式中A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 v 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 1 改写为2将式 2 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1 -15 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 =6i +4j式中a的单位为ms-2 .在t =0时其速度为零位置矢量r0 =10 mi.求 1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矢量 2 质点在Oxy 平面上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示意图.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
基础物理习题参考
1 2 kA ,是个恒量。波的能量是指介质元振动时的动能与因形变而具有的 2
势能之和。 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和位置作同步的周期性的变化。 波的能量在介质中是连续分布 的。因而用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具有的能量)来反映能量的分布。能量密度随时间和位置 周期性变化说明能量是随着波的传播而传播的。 9-13 振荡电偶极子辐射的电磁波有什么特点?直线型振荡电路有什么优点? 答: (此题需检查) 此题需检查) 振荡电偶极子所辐射的电磁波是球面波, 但是在离电偶极子很远的地方, 则可以看成是平面 波。直线型振荡电路的优点是振动频率高,辐射能量大。
π
2
,达右端时为 0,再
π
2
,返回左端为 π。初相位是 −π。若过中点向左运动地时刻开始计时,则过中
点时的相位为 − 初相位是 −
π
2
, 达最左端时为 0, 再回中点时为
π
2
, 达最右端时为 π, 返回中点时为
π
2
3π 2
。
9-4 同一弹簧振子,当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一维谐振动和它在竖直悬挂情况下做谐振动, 振动频率是否相同?如果它放在光滑斜面上, 它是否还做谐振动, 振动频率是否改变?如果 把它拿到月球上,频率又有什么变化? 答: (此题需检查) 此题需检查) ω k 根据公式ν = ,振动频率只与 ω 有关,而对于弹簧振子,ω = ,因此 ω 取决于 m 2π 弹簧的弹性系数 k 和物体质量 m。 同一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一维谐振动和在竖直悬挂 情况下做谐振动时,平衡位置不同,而弹簧的弹性系数 k 和物体质量 m 不变,因此这两种 情形下的振动频率相同。如果把它放在光滑斜面上,同样,只是平衡位置不同,而弹簧的弹 性系数 k 和物体质量 m 不变,所以它仍然会做谐振动,振动频率也不会改变。如果把它拿 到月球上,虽然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上不同,但是 ω 与之无关,而且弹簧的弹性系 数 k 和物体质量 m 不变,所以频率也不会发生变化。
大学物理((一)(二)课程描述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描述课程名称:大学物理㈠课程编号:0911xk05课程学分: 3 学时:54前期课程:高等数学课程简介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的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并且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 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如通过对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带有物理本质的内容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理想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定性分析研究和定量计算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与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联系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等。
3. 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精讲基本内容,有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并要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尽量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与过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和中学物理不必要的重复。
在与后继有关课程的关系上,考虑到本课程的性质,应着重全面系统地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宜过分强调结合专业。
教学内容(一)力学1.质点运动学2.质点动力学3.刚体的运动要求:力学是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学习大学物理其它部分以及许多后继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力学基础,避免简单重复;要应用高等数学工具,在新的高度讲授力学概念和规律。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 共三册)(2020年7月整理).pdf
即∶
1 e2 = m v 2 ,由此得
4 0 a02
a0
v=
e
2 m 0a0
v
O
②电子单位时间绕原子核的周数即频率
4
学海无涯
= v = e
1
2a0 4a0 m 0a0
由于电子的运动所形成的圆电流
i = e = e2
1
4a0 m 0a0
因为电子带负电,电流 i 的流向与 v 方向相反
③i 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强度
d
x
=
r 0 I 4
= 10 −6
Wb
11、2006 一无限长圆柱形铜导体(磁导率0),半径为 R,通有均匀分 布 的电流 I.今取一
矩形平面 S (长为 1 m,宽为 2 R),位置如右图中画斜线部分所示,求通过该矩形平面的磁
通量. 解:在圆柱体内部与导体中心轴线相距为 r 处的磁感强度
的大小,由安培环路定律可得: B = 0 I r (r R) 2R 2
解:⑴设 x 轴上、下导线在 P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B1, B2 a
p
X
X
I
利用安培环路定理得, B1
=
B2
=
0I 2r
=
0I 2
(a 2
1
1
+ x2)2
,
方向如图所示。P 点的总磁感应强度 B = B1 + B2
Bx
=
B1x
+ B2x
=
2B1 cos
=
0 (a 2
Ia +x
2
)
,
B
y
y 轴的分量: By =
dBy =
dBsin =
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熊天信蒋德琼冯一兵李敏惠习题解修订版
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熊天信蒋德琼冯一兵李敏惠习题解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第四章刚体的定轴转动4–1半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在4s 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π/s 8,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圈。
解:被动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为在4s 内主动轮的角速度为主动轮的角速度为在4s 内主动轮转过圈数为20π520ππ2(π212π212121=⨯==αωN (圈)4–2绕定轴转动的飞轮均匀地减速,t =0时角速度为0ω=5rad/s ,t =20s 时角速度为08.0ωω=,则飞轮的角加速度α?=,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θ=。
解:由于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故飞轮的角加速度为t =0到t =100s 时间内飞轮所转过的角度为4–3转动惯量是物体量度,决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解:转动惯性大小,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4–4如图4-1,在轻杆的b 处与3b 处各系质量为2m 和m 的质点,可绕O 轴转动,则质点系的转动惯量为。
解:由分离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得4–5一飞轮以600r/min 的转速旋转,转动惯量为2.5k g·m 2,现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使飞轮在1s 内停止转动,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M =_________。
解:飞轮的角加速度为制动力矩的大小为负号表示力矩为阻力矩。
4–6半径为0.2m ,质量为1kg 的匀质圆盘,可绕过圆心且垂直于盘的轴转动。
现有一变力F =5t (SI )沿切线方向作用在圆盘边缘上,如果圆盘最初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在3秒末的角加速度为,角速度为。
解:圆盘的转动惯量为222m kg 02.0)2.0(12121⋅=⨯⨯==mR J 。
3秒末的角加速度为由即对上式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0=t 时,00=ω,得4–7角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卢德馨大学物理答案
卢德馨大学物理答案【篇一:大学物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44 授课学时: 108实践学时: 36 学分:8适用对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
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第一部分力学 .第1章运动学1.1质点运动的描述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1.3圆周运动1.4相对运动基本要求: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牛顿定律2.1牛顿定律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2.3几种常见的力2.4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基本要求: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_修订版)
因此, A 对地的速度为
v A地
u
v
' A
(u 2gh cos )i ( 2gh sin ) j
题▲图
1-14 一船以速率 v1 = 30km2 h-1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
v2 = 40km2
-1
h
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 ?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 ?
解: (1) 大船看小艇,则有 v21 v2 v1 ,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 1-13 图 (a)
R 2 sin t
dvx dt
ay
R 2 cos t
dvy dt
▲
以初速度
v0 = 20 m
s
1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 °的夹角,
求: (1) 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 R1 ; (2) 落地处的曲率半径 R2 .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 1-10 图所示.
习题解答 (注:无选择题,书本已给出)
习题一
1-6 | r |与 r 有无不同 ? dr 和 dr 有无不同 ? d v 和 dv 有无不同 ?其不同在哪里 ?
dt dt
dt d t
试举例说明.
解: ( 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
r r2 r1 , r r2 r1 ;
(2) dr 是速度的模,即 dr
a
a
2 n
a2
(0.064) 2 (0.08) 2 0.102 m s 2
▲ 如题 1-12 图,物体 A 以相对 B 的速度 v = 2gy 沿斜面滑动, y 为纵坐标,开始时 A
大学物理(甲)
《大学物理(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50020001英文名称:Physics一、课程说明: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工科类各专业3.课程目的用物理学的工作语言、概念和图象,叙述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层次及其运动形式和规律,介绍物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并了解、熟悉现代物理的边缘学科和新兴技术。
4.学分与学时学分为6.0,学时为965.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吴百诗主编的《大学物理》,西安交大出版社,2004.5。
参考书目:(1)王国栋主编的《大学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赵凯华等编《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讲授与辅导相结合。
8.考核及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30%,全校工科物理统一考试占50%。
9.课外自学要求熟悉高等数学有关知识,及时独立完成课程作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具体要求分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等级)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物质的基本形态及存在形式、物质世界的基本作用。
2.基本要求:了解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存在形式、基本作用,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宏观的理解。
第二部分质点力学(10学时)1.主要内容:物质的运动属性与描述、牛顿运动定理、功和能、动量守恒定律。
2.基本要求: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能写出运动方程并求解几种特殊的曲线运动;能应用牛顿定理求解变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能掌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第三部分刚体力学(6学时)1.主要内容:刚体运动学、刚体动力学、角动量守恒定律。
2.基本要求:理解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掌握角量和线量的关系;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能计算规则刚体的转动惯量,并掌握转动定理及其应用;理解转动动能、角动量的概念,掌握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部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6学时)1.主要内容:谐振动及其合成、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机械波、机械波的干涉与衍射。
《新编大学物理》(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第9章 静电场一、选择题 9.1 答案:B 9.2 答案:C解:根据高斯定理,通过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通量为d εqse =⋅=Φ⎰S E ,由于电荷位于立方体的中心,从立方体各个面穿出的电力线一样多,所以穿过一个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06εq. 9.3 答案:B 9.4 答案:A解:根据电势的定义式)0(,d =⋅=⎰BBP V V l E 知,空间中某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有关,所以B 、C 、D 均不正确;如果某一区域内电势为常数,则该区域内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0,即0d =⋅=-⎰BA B A V V l E ,要使其成立,该区域内电场强度必为零. 9.5 答案:A解: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式)0(,d =⋅=⎰BBP V V l E ,⎰⋅=-=BAB A AB V V U lE d 知,空间中某点电势的高低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有关,选择不同的电势零点,同一点的电势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任意两点的电势差总是确定的,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9.6 答案:D解: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两个点电荷中垂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势为BB AA B A r q r q V V V 0044πεπε+=+=由于中垂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电荷的距离相等,即r r r B A ==,所以rq q V B A 04πε+=.要使其为零,则0=+B A q q ,所以B A q q -=.9.7 答案:A解:根据保守力做功和势能的关系PB PA BA AB E E q -=⋅=⎰l E d W 0知,负电荷沿电力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加.根据等势面的定义,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而电势相等的点场强不一定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公式AB B A AB qU V V q =-=)(W 知,初速度为零的点电荷, 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取决于点电荷本身和电势的高低.正电荷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9.8 答案:C解:达到静电平衡后,根据高斯定理设各板上的电荷密度如图所示.根据静电平衡条件,有BA BA P E σσεσσ=⇒=-=020习题9.8图 解习题9.8图由于A 、B 板由导线相连,所以其与中间板C 的电势差必然相等,所以12210220112222d dd d U U A B B A BC AC =⇒--⨯=--⨯⇒=σσεσσσεσσσ 9.9答案:D解:根据动能定理,有)11(41221)44()(W 21022010r r m e m r er e e V V e B A AB -=⇒⨯=-=-=πευυπεπε 二、填空题 9.10 答案:3028Rqd επ;方向水平向右解: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本题可以利用割补法,等效于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和一个带相同电荷密度的异号电荷缺口在圆心处的电场.由于均匀带电圆环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异号电荷缺口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0220208424Rqd R dR qR dq E εππεππε=⨯== 方向水平向右.习题9.10图习题9.11图习题9.12图9.11答案:2R E π⋅解:根据题意知穿过半球面的电力线条数和穿过底面的电力线的条数相同,所以根据电通量的定义,有2d E d d d R E S S E e π⋅==⋅=⋅=⋅=Φ⎰⎰⎰⎰底面底面底面半球面S E S E 9.12 答案:02εσ,水平向左;023εσ,水平向左;02εσ,水平向右 解:根据教材例9-7的结果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以水平向右为正有000212222εσεσεσ-=-=+=E E E A 0002123222εσεσεσ-=--=+=E E E B 000212222εσεσεσ+=+=+=E E E C “+”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 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 三、计算题 9.13解:(1)如图所示,在θ处取一小段弧为电荷元,其电量为θλλRd dl dq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分布知,它在O 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Rd R dq dE 02044πεθλπε==在x、y 轴上的分量为θcos dE dE x -=,θsin dE dE y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有⎰=-=πθθπελ000cos 4d RE x Rd R E y 0002sin 4πελθθπελπ-=-=⎰所以 j j i E RλE E y x 08ε-=+=(2)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分布,有044πεθλπεd Rdq dV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有⎰=-=πελθπελ044d V 9.14解:(1)由于均匀带电的球体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半径不同均匀带电的球面构成,根据教材例9.5的分析知,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场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分布,所以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分布,即到球心距离为r 的所有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都相等,方向为各自的径向.可以利用高斯定理求解.根据电场的这种球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根据高斯定理,有∑⎰⎰⎰⎰=π==⋅=⋅=⋅=Φise qE r ds E ds E ds E 0214cos d εθS E解习题9.13图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 )()(343433R r Q R r r R Q><⨯ππ 所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4)(42030R r r QR r R Qr><πεπε根据分析知,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为径向.如果Q >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径向指向外;若Q <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径向指向球心.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P V l E d ,为了便于积分,我们沿径向移到无穷远,所以⎰∞⋅=r V lE d 1⎰⎰∞⋅+⋅=RR rrE r E d d 30200302288348)(R Qr R Q R Q Rr R Q πεπεπεπε-=+-=)(R r <rQ r E V rr024d d πε=⋅=⋅=⎰⎰∞∞l E)(R r >9.15解:(1)如图所示,在空间任取一点P ,过P 点作无限长圆柱面轴的垂线交于O 点,O 、P 的距离为r .为了便于分析P 点的电场强度,作其俯视图,则俯视图圆上任意一段弧代表一根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根据教材例9-6的分析知,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呈轴对称分布,即任意点的场强方向垂直于直线.由于圆柱面电荷分布的对称性,所以P 点的场强方向沿垂线向外(假设λ解习题9.14图>0).同理,距离直线也为r 的另一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也沿该点的垂线方向向外.可见,到柱面的轴距离相同的所有点的场强大小都相等,方向沿各点的垂线方向向外,即场强也呈轴对称分布,可以用高斯定理求解.根据电场强度的这种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该闭合的高斯面由上、下底面和侧面组成,其面积分别为S 1、S 2和S 3,半径为r ,长为l . 根据高斯定理有⎰⎰⎰⎰⋅+⋅+⋅=⋅=Φ321s s s d d d d S E S E S E S E se由于上、下底面的外法线方向都与场强E 垂直,0cos =θ,所以上式前两项积分为零;又由于圆柱侧面外法线方向与场强E 的方向一致,因此有⎰⎰⎰⎰==⋅=⋅=Φ333s d d s s se ds E Eds S E S E2επ∑=⋅=i qrl E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0R r l R r ><λ 所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解习题9.15图=E )(2)(00R r rR r ><πελ根据分析知,场强的方向是垂直于轴的垂线方向.如果λ>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垂线向外辐射;若λ<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垂线指向直线.(2)由于均匀带电无限长圆柱面的电荷分布到无限远,所以不能选择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必须另选零电势的参考点.原则上来说,除“无穷远”处外,其他地方都可选.本题我们选择距圆柱面轴为)(00R R R >处电势为零,即00=R V .根据电势的定义式⎰⋅=0d R PV l E ,有RR r E r E V R RRrR P01ln 2d d d 0πελ=⋅+⋅=⋅=⎰⎰⎰l E )(R r <rR r E V R rR P02ln 2d d 0πελ=⋅=⋅=⎰⎰l E )(R r >9.16解:(1)由于圆盘是由许多小圆环组成的,取一半径为r 宽度为dr 的细圆环,此圆环上带电量为rdr dq πσ2⋅=,由教材例9-9的结果知,圆环轴线上到环心的距离为x 的任意点P 的电势为2204x r dq dV +=πε根据电势叠加原理,有P 点电势为)(242220220x x R x r dr r dV V R-+=+==⎰⎰εσπεσπ (2)根据分析知,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所以解习题9.16图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gradV -=E ,有轴线上到环心的距离为x 的任意点P 的电场强度为i i k j i E ])(1[2)(21220x R xdx dV V z y x gradV +-=-=∂∂+∂∂+∂∂-=-=εσ 此结果与教材例9-4的结果一样,很明显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去掉了复杂的矢量积分. 9.17解:由于自由电荷和电介质分布的球对称性,所以E 和D 的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可以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根据电位移矢量D 的这种球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根据D 的高斯定理,有∑⎰⎰⎰⎰=π==⋅=⋅=⋅i sq D r ds D ds D ds D 24cos d θS D 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0R r Q R r ><所以,电位移矢量D 的大小为=D )(4)(02R r r QR r >⋅<π根据分析知,电位移矢量D 的方向为径向.如果Q >0,则D 的方向沿径向指向外;若Q <0,则D 的方向沿径向指向球心. 根据电场强度E 和电位移矢量D 关系E E D εεε==r 0,有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习题9.17图==rDE εε0)(4)(020R r r Q R r r ><επε方向也为径向.根据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P )1(0-=r εε,知极化强度的大小为=-=E P r )1(0εε )(4)1()(0200R r r QR r r r >-<επεεε根据极化电荷密度和极化强度的关系n n 'P =⋅=e P σ,有2004)1('r Q r r επεεεσ--= 所以,球外的电场分布以及贴近金属球表面的油面上的极化电荷'q 为Q R R Q q r r r )11(344)1('3200-=⨯--=επεπεεε第10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一、选择题 10.1 答案:B 10.2 答案:C解:根据洛伦兹力公式B υF ⨯=q m 知,洛伦兹力始终与运动速度垂直,所以对运动电荷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电荷的动能不变。
基础物理习题参考-10[1]
10-11 在图示的装置中,平面玻璃板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冕牌玻璃 n =1.50 和火石玻璃 n =1.75) ,透镜是由冕牌制成,而透镜与玻璃之间 的空间充满着二硫化碳(n =1.62) 。试问由此而 成的牛顿环的花样如何?为什么? 解:根据题意先沿两种玻璃结合处将整个装置分 为左、右两半,当光入射在右半部分时,由于 n1 < n 2 > n3 ,在 CS 2 上表面有半波损失,反射 光中明环和暗环半径分别为:
i3 = 90° − i 2 = 58°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 i1 = i3 = 58° 由 sin i1 = n sin i 2 ,得玻璃的折射率为
答: (1)由 θ =
λ
2l
, ek = k
λ
2
思考题 10-12 图 知,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3)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且条纹变密.
10-13 如何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是对什么而言的?意义如何? 答:
10-14 处理衍射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在解释衍射现象时,菲涅耳在哪一点上发展了惠 更斯原理? 答:
r= r=
(2k − 1)λR 2n 2 kλR n2
, k = 1,2,3, L
(明环)
, k = 0,1,2,3, L
(暗环)
当光入射在左半部分时, n1 < n 2 < n3 ,在 CS 2 上、下表面都有半波损失,故光程差中无半 波损失。反射光中明环和暗环半径分别为:
r= r=
kλR n2
, k = 0,1,2,3, L
10-1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主极大衍射条纹消失? (1)光栅常数为狭缝宽度的两倍,即 d =2a ; (1)光栅常数为狭缝宽度的三倍,即 d =3a ; (1)光栅常数为狭缝宽度的四倍,即 d =4a ; 答: 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1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11-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11-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11-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 题1.1 : 答案:[B]提示:明确∆r 与r ∆的区别 题1.2: 答案:[A]题1.3:答案:[D]提示:A 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加速运动, B 切向加速度, C 明确标、矢量的关系,加速度是d dtv 题1.4:答案:[C]提示: 21r r r ∆=-,12,R R r j ri ==-,21v v v ∆=-,12,v v v i v j =-=-题1.5: 答案:[D]提示:t=0时,x=5;t=3时,x=2得位移为-3m ;仅从式x=t 2-4t+5=(t-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质点有往返 题1.6:答案:[D]提示:a=2t=d dt v,2224t v tdt t ==-⎰,02tx x vdt -=⎰,即可得D 项题1.7:答案:[D]北v 风v 车1v 车2提示: 21=2v v 车车,理清=+v v v 绝相对牵的关系 二、填空题 题1.8:答案: 匀速(直线),匀速率 题1.9:答案:2915t t -,0.6 提示: 2915dxv t t dt==-,t=0.6时,v=0题1.10:答案:(1)21192y x =-(2)24t -i j 4-j(3)411+i j 26-i j 3S提示: (1) 联立22192x t y t=⎧⎨=-⎩,消去t 得:21192y x =-,dx dydt dt =+v i j (2) t=1s 时,24t =-v i j ,4d dt==-va j (3) t=2s 时,代入22(192)x y t t =+=+-r i j i j 中得411+i j t=1s 到t=2s ,同样代入()t =r r 可求得26r∆=-i j ,r 和v 垂直,即0∙=r v ,得t=3s题1.11: 答案:212/m s 提示:2(2)2412(/)dv d x a v x m s dt dt=====题1.12: 答案:1/m s提示: 200t dvv v dt t dt =+=⎰,11/t vm s ==,201332tv dt t R θπ===⎰,r π∆==题1.13: 答案:2015()2t v t gt -+-i j 提示: 先对20(/2)v t g t =-r j 求导得,0()y v gt =-v j 与5=v i 合成得05()v g t =-+-v i j合 201=5()2t v t gt -+-∴⎰r vi j t合合dt=题1.14: 答案:8, 264t提示:8dQ v R Rt dt τ==,88a R τ==,2264n dQ a R t dt ⎛⎫== ⎪⎝⎭三、计算题 题1.15:解:(1)3t dv a t dt == 003v tdv tdt =∴⎰⎰ 232v t ∴= 又232ds v t dt == 20032stds t dt =∴⎰⎰ 312S t =∴ (2)又S R θ= 316S tRθ==∴(3)当a 与半径成45角时,n a a τ=2434n v a t R == 4334t t =∴t =∴题1.16:解:(1)dv a kv dt ==- 0v tdv kdt v =-∴⎰⎰, 0ln v kt v =-(*) 当012v v =时,1ln 2kt =-,ln 2t k=∴ (2)由(*)式:0ktv v e-=0kt dxv e dt -=∴,000xtkt dx v e dt -=⎰⎰ 0(1)kt v x e k-=-∴ 第2章 质点动力学一、选择题 题2.1: 答案:[C]提示:A .错误,如:圆周运动B .错误,m =p v ,力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D .后半句错误,如:匀速圆周运动题2.2: 答案:[B]提示:y 方向上做匀速运动:2y y S v t t == x 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0),Fa m=22tx v a d t t ==⎰,223tx x t S v dt ==⎰ 2223t t =+∴S i j题2.3: 答案:[B]提示:受力如图MgF杆'F 猫mg设猫给杆子的力为F ,由于相对于地面猫的高度不变'F mg = 'F F = 杆受力 1()F Mg F M m g =+=+ 1()F M m g a M M+==题2.4 : 答案:[D] 提示:a a A22A BA B m g T m a T m a aa ⎧⎪-=⎪=⎨⎪⎪=⎩ 得45A a g = (2A B a a =,通过分析滑轮,由于A 向下走过S ,B 走过2S) 2A B a a =∴题2.5: 答案:[C]提示: 由题意,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故 0(cos 60)()1010m mv m v =+ 共 0=22v v 共题2.6: 答案:[C] 提示:RθθRh-R由图可知cos h RRθ-=分析条件得,只有在h 高度时,向心力与重力分量相等所以有22cos ()mv mg v g h R Rθ=⇒=- 由机械能守恒得(以地面为零势能面)22001122mv mv mgh v =+⇒=题2.7: 答案:[B]提示: 运用动量守恒与能量转化题2.8: 答案:[D] 提示:v v y由机械能守恒得2012mgh mv v =⇒=0sin y v v θ=sin Gy Pmgv mg ==∴题2.9: 答案: [C]题2.10: 答案: [B]提示: 受力如图fT F由功能关系可知,设位移为x (以原长时为原点)2()xF mg Fx mgx kxdx x kμμ--=⇒=⎰弹性势能 2212()2p F mg E kx kμ-==二、填空题题2.11: 答案:2mb提示: '2v x bt == '2a v b == 2F m a m b==∴题2.12:答案:2kg 4m/s 2 提示:4N 8Nxy 0由题意,22/x a m s = 4x F N =8y F N = 2Fm k g a== 24/y y F a m s m==题2.13: 答案:75,1110提示: 由题意,32()105F a t m ==+ 27/5v adt m s ⇒==⎰ 当t=2时,1110a =题2.14:答案:180kg提示:由动量守恒,=m S -S m 人人人船相对S ()=180kg m ⇒船 题2.15: 答案:11544+i j 提示:各方向动量守恒题2.16:答案: ()mv +i j ,0,-mgR提示:由冲量定义得 ==()()mv mv mv --=+I P P i j i j 末初- 由动能定律得 0k k E W E ∆=⇒∆=,所以=0W 合 =W m g R -外题2.17:答案:-12提示:3112w Fdx J -==⎰题2.18:答案: mgh ,212kx ,Mm G r - h=0,x=0,r =∞ 相对值题2.19: 答案: 02mgk ,2mg,题2.20: 答案:+=0A∑∑外力非保守力三、计算题 题2.21:解:(1)=m F xg L 重 ()m f L x g L μ=- (2)1()(1)ga F f x g m Lμμ=-=+-重(3)dv a v dx =,03(1)v LL g vdv x g dx L μμ⎡⎤=+-⎢⎥⎣⎦⎰⎰,v =题2.22:解:(1)以摆车为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动量守恒。
设摆车速度v (对地)、小车的速度为V (对地)。
0x m v M V-= x MVv m= 00()ttx MVv dt dt m =⎰⎰ 设10tx x v dt =∆⎰,20tx Vdt =∆⎰则21M xm x =∆∆,根据位移公式:mM m M r r r ωω=+∆∆∆122()()/l x x Mm x m=∆+∆=+∆2()/()x ml M m ∆=+ (2)0mv MV -= 221122mgl mv MV =+摆球速度v =V =题2.23解:0/K Mg x=,油灰碰撞前v = 动量守恒有:()mv m M V =+机械能守恒有(m ,M ,弹簧,地球为系统):22200111()()()222k x x m M V kx m M g x +∆=++++∆则00.3()m x x m M ∆=+=第3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一、选择题 题3.1: 答案:[B]提示:A 错,=⨯M r F ,合外力矩不等于合外力的力矩 C 错, 2I m r =,r 是相对参考点的距离, D 错, 动能22211122ni ii E m r I ωω==∆=∑,题3.2: 答案:[A]提示:若绳的张力为T ,TR I β=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a ,a R β= 2TR I R Ia β==,mg T ma -=2g a I g mR =+,212h at =22()2gt I mR g h=-题3.3: 答案:[D]提示:系统角动量守恒0mv l I ω=,213I mL = 由于完全弹性碰撞,2201122mv I ω=,故D 正确题3.4: 答案:[C]提示: 射入点沿轮切向动量守恒,故 0s i n ()m v m m v θ=+,vRω=, C 正确题3.5: 答案:[D] 提示:=M r F ⨯,r 和F 在同一方向上,力矩为0,故角动量守恒由定义知其动量和动能将改变二、填空题 题3.6:答案:212M m R ⎛⎫+ ⎪⎝⎭, 02M M m ω+ , 202m M R M m ω-+提示:人走到边沿时,系统的转动惯量为盘的转动惯量和人的转动惯量之和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2200011,(),22I I I M m R I M m R ωω⎛⎫==+=+ ⎪⎝⎭转台受冲量矩等于转盘角动量的增量,即201()2MR ωω-题3.7: 答案:12lmgcos θ, 3cos 2g l θ , 1sin 2lmg θ, 1sin 2lmg θ 提示:力矩M r F =⨯=1sin 22lmg πθ⎛⎫- ⎪⎝⎭=12lmgcos θ根据转动定律 M I β==213ml β,故3cos 2g lθβ=根据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力矩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力矩的功为1cos 2mgl d θθθ⎰题3.8:答案:2RF π,提示:根据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2102M d I θθω=-⎰得22I RF ωπ= 角动量的增量为I ω题3.9: 答案:=0M∑外题3.10: 答案:21132mvL ML mvL ω=+ 提示:系统角动量守恒,12mvL I mvL ω=+,ω为角速度三、计算题 题3.11: 解:2210.6752J MR kg m ∙== m g T m a -=,TR J β=,R αβ=222/() 5.06/a m g R m R J ms =+=∴ 因此(1)下落距离2163.32h at m == (2)张力()37.9T m g a N =-=题3.12:解:下落过程细杆机械能守恒(系统:杆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