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违法行为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违法案例,请你判断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
1留学生小李恶作剧,谎称飞 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 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 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
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
求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 间受
法不可违
——探究外卖小哥“高危”之困
知法明纪守底线
法律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
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
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
第八十二条 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 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二条(三)项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 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违者罚款200元,扣2分。
法律的作用
社会规则
道德 纪律 法律
规范作用
指引
评价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案例再现判违法
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 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泄露他人隐私;
、赔礼道歉等。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行政法律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
相对轻微 告、记过、降级、撤职和
(一般违法)
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 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 税漏税欠税等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 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 产5千万。
行政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PPT课件 图文

《法不可违》PPT课件  图文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 分析上述行为。
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二、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话说远了。现在只问老兄,那一天我和 你说什 么来着 ?—— 你觉得 这句话 有些儿 来势汹 汹,不 易招架 么?不 要紧, 且看下 文—— 我说: “你可 和梦二 一样, 将来也 印一本 。”你 大约不 曾说什 么;是 的,你 老是不 说什么 的。我 之说这 句话, 也并非 信口开 河,我 是真的 那么盼 望着的 。况且 那时你 的小客 厅里, 互相垂 直的两 壁上, 早已排 满了那 小眼睛 似的漫 画的稿 ;微风 穿过它 们间时 ,几乎 可以听 出飒飒 的声音 。我说 的话, 便更有 把握。 现在将 要出版 的《子 恺漫画 》,他 可以证 明我不 曾说谎 话。 你这本集子里的画,我猜想十有八九是 我见过 的。我 在南方 和北方 与几个 朋友空 口白嚼 的时候 ,有时 也嚼到 你的漫 画。我 们都爱 你的漫 画有诗 意;一 幅幅的 漫画, 就如一 首首的 小诗— —带核 儿的小 诗。你 将诗的 世界东 一鳞西 一爪地 揭露出 来,我 们这就 像吃橄 榄似的 ,老觉 着那味 儿。《 花生米 不满足 》使我 们回到 惫懒的 儿时, 《黄昏 》使我 们沉入 悠然的 静默。 你到上 海后的 画,却 又不同 。你那 和平愉 悦的诗 意,不 免要搀 上了胡 椒末; 在你的 小小的 画幅里 ,便有 了人生 的鞭痕 。我看 了《病 车》, 叹气比 笑更多 ,正和 那天看 梦二的 画时一 样。但 是,老 兄,真 有你的 ,上海 到底不 曾太委 屈你, 瞧你那 《买粽 子》的 劲儿! 你的画 里也有 我不爱 的:如 那幅《 楼上黄 昏,马 上黄昏 》,楼 上与马 上的实 在隔得 太近了 。你画 过的《 忆》里 的小孩 子,他 也不赞 成。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4张PPT)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4张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较轻 严重
民法
民事责任

刑法
刑事处罚
(背)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 2 3
都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判断下图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1
2
3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他们这种行为违法吗?
探究分享
“定金”和“订金”混淆 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 的违约赔偿。
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探究分享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
放到网站使用。
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 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
探究分享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 发表其作品。
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 了进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 社会管理,轻微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违法行为。其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 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 留等。行政处罚一般由单位组织、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 网,殴打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等。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民事 活动是由民法来规范的,通常包括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 婚竺。民事权利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民事活动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财产权(物权、 债权和继承权)和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和 婚姻自主权等)。民事处罚一般由法院来判决执行或调解。
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客观上已经违法
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不可违》PPT优质教学课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不可违》PPT优质教学课件

违法类别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较轻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法规 刑罚处罚
较轻 严重
都违反了法律、是违法行为
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都具有危 害性
相同点
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类: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承担什么责任?
环节二:析违法类别
1、民事法律规范:《物权法》、 《民法》、《商法》、《婚姻法》、 《继承法》、《劳动法》、《合同 法》、《经济法》等民法典。常见民 事违法事例:捡钱不还、欠债不还、 违反合同等。
2、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 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常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 人们行为的底线。
P46
什么是违法行为?
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类别,分为:
民事
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
行为
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行政 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
行为
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刑事 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
处罚。
的行为。
环节二:析违法类别
刑事违法行为
镜头三
国庆期间,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 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 元 据。 刑人法民判违应法处反当院其刑受认有事到定期法刑赵徒律罚某刑规处犯。范罚了,抢劫罪,依
的行为,如:故意 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杀了人社的会行的为稳。定,被人民法院 判处有期徒刑。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一、违法无小事
★ (2)违法行为的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①根据违反法 律的类别分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笔记区
违法行为的种类
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探究与分享的三个镜头,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和问题。
镜头一 捡到失物不还
镜头二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属于哪种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 行为
违反哪类 法律
民事法律
行政违法 行政法律 行为
知识点2:违法行为的含义?
答: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
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法律的规范作用
No Image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无小

法不可违的原因

违法行为的种类


警惕身边的 违法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 守法?
感案悟例人分生析
高速路疯狂倒车
8月27日,一辆黑色轿车在沈海高速 上倒车,被交警查获。驾驶员杨女士
说,她驾车离开前一个高速服务区后,
发现孩子没有上车,于是不顾一切在 高速路上倒车。最终,杨女士被记12 分,罚款200元。警方提示:如遇到 此类情况,可拨打12122求助。
思考:杨女士为什么会被处罚,她这种行为有什么后果?
•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①影楼私自将小陈的照片放大并展出,小陈要求影楼赔礼道歉; ②出版社未经小陈同意发表其作品,小陈要求其赔偿; ③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只发放一半货物,买家根据合同要 求卖家支付违约金; ④罗某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被要求网络公开赔礼道歉;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5.1 法不可违(共3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5.1 法不可违(共34张PPT)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018年4月江西湖口某中 学7名学生熊孩子用3枚石 子“逼停”高铁!家长将 “承担责任”被罚款5万!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 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课堂小结
1、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 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 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不可违
3、违法行 为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4、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小试牛刀
1.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 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 这 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6.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 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 电话拨打110,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
梁某的行为( C )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
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 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是1民)事小违明法骑行自为行(车)错闯红灯,违反了交通法规, ( 般2违)法行小为明(的对)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属于一 (3)小明的法律意识淡薄()对
(4)小明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属于
违法行为() 错
下列情景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酒驾。 2、抢劫他人财物。 3、欠钱不还。
4、谎报险情,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公民的法律义务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 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主动为一定行为,如纳税、服 兵役等;消极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如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违法犯罪等。
公民的法律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 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权利的实现 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也需要权利的保障。
消费与交易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 场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是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详细描述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 型的违法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 引言 • 法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 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法律与生活
介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法律体系
概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和特点。
违法与犯罪
05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 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 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等构成。

《法不可违》PPT

《法不可违》PPT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 .
◆释疑解难1.法律是一种什么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D
8.右图漫画告诉人们,公民的______受法律保护( )A.人身权利B.财产权利C.人格尊严D.政治自由
B
9.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这表明(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②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④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只能维护自己的权益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B
3.八年级学生张鑫,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森林区后才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鑫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B.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D.日常生活中有的行为,不要自以为是犯了个小错,其实是违法行为 4.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 )A.经济活动 B.政治活动C.文化活动 D.民事活动
B
10.一天下午,小齐放学回家看见同学王某与宋某正在发生口角,便不分青红皂白上前为王某助威,并打了起来。宋某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俩,便约定明天下午在公园见。第二天下午,小齐和王某约上张某,宋某约上黄某、马某,准时赶往公园。双方一见面,便厮打起来。殴斗中,双方人员都有损伤。王宋二人因小事发生口角,由争吵发展到纠集多人打群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双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结伙斗殴的首要分子王某和宋某给予拘留10天的处罚,对其他参与斗殴者分别给予警告处分。(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什么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制定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法律风险,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降低法律 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法律素养
强调提升个人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包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 意识和培养法律思维等。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法律体系概述
介绍了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宪法、刑法、民 法等。
法不可违原则
建议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包括听讲、记笔记、参与课堂讨论、观看 相关视频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同时,要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 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02 法律基础知识
阐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
违法行为及后果
详细讲解了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罚款、 拘留、刑事责任等。
学习成果与收获
掌握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法律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觉遵 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法律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上位 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
法,新法优于旧法等。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违法行为定义
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行为分类
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课程内容和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法律责任等基础 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违法行为的危 害性和法律后果。

《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

《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

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拾得遗失物,应当归 还失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 法规定,对扰乱公共 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 以处罚。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 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
后果
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意外坠河身亡
违 法 行 为
民事违法行为
注意啦!民事责 任包括停止侵害, 消除危险,返还 财产,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 除影响、恢复名 誉,赔礼道歉, 等等。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 落得了什么结果?同桌饮酒者承担什么责任?
请你判断
1.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2.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3.欠钱不还。 4.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恐慌,导致他人受 重伤。 5.打架斗殴。 6.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民事违法行为: 3、6 行政违法行为: 1、5 刑事违法行为: 2、4
违法无小事
Nothing is illegal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
/
k
e
j
i
a
n
/
d
i
l
i
/
历 史 课 件 : . / k e j i a n / l i s h i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决一起生命权
纠纷案件。因霍某在两次饭局中大量饮酒致
意外坠河身亡,其亲属将同桌饮酒者告上法 庭。法院最终判决霍某自身承担主要责任,
危害
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法不可违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强制
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P46)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违法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
法律观念不强
添加小标题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你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吗?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P48
成,让一些年轻人在共同爱好的
牵引下走到一起,在重新界定
“我们”中获得情感的慰藉、精
神的满足。但同时,饭圈的集体
行动也频繁出现无序、失序乃至
无视社会规范等现象。
有网友不解问道,我只是跟着粉丝们一起追
星,大家都在做的事何错之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1.不同偶像“粉丝”之间掀
起骂战,在网络平台使用暴
电视、网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
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
笔记区: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重要性?P46
指引
作用
评价
作用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B.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
C.小杨给110打电话谎报险情——承担刑事责任
D.司机小李捡到乘客钱包拒不返还——承担民事责任
D
课堂练习
4.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A.不违法
B.不违纪
C.不说谎
D.不犯罪
A
课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
某私营企业老板刘某,因长期不缴纳税款, 被公安机关拘留。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 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违法行为。”
案例1:
赵某,女,16岁。李某,女,17岁。二人伙同另 外三人预谋绑架某塑料厂厂长刘某的儿子刘文(15岁) 作人质,勒索钱财。10月24日晚,李某和另外一人携 带口罩、绳索、伤湿止痛膏、刀子等作案工具,骑摩 托车到刘文就读的学校附近,由另外一人将刘文骗出, 把刘劫持到预定地点。接着五人将恐吓信派人贴到刘 某家的门上,限刘文的母亲在3日内将4万元钱交到指 定地点,刘文的母亲按时交钱领回刘文。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承 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 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
二、犯罪必受惩罚
罪家
的和
有 力 武
人 民 利
我 国 刑
器益 法

、 惩 治
是 保 护
犯国
请看案例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 告 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 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 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 面 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 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出属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
点击
2001年3月24日中午12点半左右,金先生 不慎将装有现金及存折共计30万元的皮包落 在了西单商场四层厕所的洗手台上。10分钟 以后,他准备在商场吃饭时才发现皮包已不 在身上。他赶回四层厕所找落下的皮包,然 而皮包却已经不在了。派出所接到报案后, 从保洁员那里了解到一条重要线索,四名专 卖店导购员承认发现了皮包并瓜分了包中的 两万元现金,存折交由一个人带走。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一审终结 3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举行公捕公判大会
厦门特大走私案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 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谁都不能违法
案例1:
成克杰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李平收受巨额 贿赂,于2000年7月31日被北京市第一中 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0年9月7日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
图片资料
案例2:
2000年22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以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判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2001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死刑 ,同时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刘某某、 宋某某、张某(女)因 对“蓝极速网吧”不 满而起意报复,并使 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 安全,致25人死亡, 多人受伤,并使公私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其行为均已构成放火 罪,后果极为严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5日受理了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此案提起的公 诉,8月16日依法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3 名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聘请的辩护人均出 庭进行了辩护。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27日对“蓝 极速网吧”放火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 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女)有期 徒刑12年。
分析讨论:
案例中对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 张某(女)的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 附加刑?
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结论:
“拾金而昧”已不再是一个道德问 题,《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他 人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侵占拒不交
案例2:
33岁的村民管某因本村停电而拨打110,接警 后,110遂与供电部门联系得知,该村正在进行电网 改造,几天后供电将恢复正常。110随即将此情况告 知管某。第二天,管某酒后拨打110,称其不认真办 事,有关人员认真解释。管某随后继续拨打,并对 其大骂,110的4部接线电话被占满。半小时后,民 警赶到,劝其家人好好看管。民警离开后,管某继 续拨打,当天一共拨打了158次。第三天,管某又恶 意拨打110,当拨到第12个时,被民警当场抓住。
案例3:
记者经过调查得知:太平洋广告影 视公司将《今日说法》的节目从电 视上录下来,然后转成光盘,想方 设法卖给当事人。这样一张各种成 本加起来不超过10元的光盘,就以
至少150元的高价卖出了。
分析以上案例,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1)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如案例2)
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3)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 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 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 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 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罪犯陈正平
罪犯被抓捕归案
抢救中毒群众
投毒现场
返回
返回 返回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