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法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考试科目:《法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9题,总分值9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下列哪个机关享有修宪权?()(1 分)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C. 国务院D.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 ()是指法确认、建立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保证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正常存在的作用。
(1 分)A. 法的保护作用B. 法的调整作用C. 法的规范作用D. 法的制裁作用3. 下列有关法的起源于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1 分)A. 有社会,即有法律B. 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与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C. 氏族习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D. 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4. 下列关于法律的公布的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并公布法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C.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主席的决定公布法律D. 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的决定公布法律5. 下面关于法的形成和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法的形成与法的制定是两个独立、互不相关的过程B. 法的制定比法的形成外延更为广泛C. 法的形成是法的制定的关键性结尾阶段D. 法的制定是法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6. 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划分国家机关立法权限的制度是()(1 分)A. 立法过程B. 立法程序C. 立法体制D. 立法技术7. 法的保护作用主要的作用方式是()(1 分)A. 禁止B. 授权C. 积极义务D. 规定和实施法律制裁8. 下列哪项不属于立法活动?()(1 分)A. 法的制定B. 法的修改C. 法的废除D. 法律汇编9.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1 分)A. 指引功能B. 评价功能C. 强制功能D. 政治作用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卷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卷答案考试科目:《法理学》(总分100分)第六章至第八章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8)1法的价值:是指在人与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表征法的存在、作用和变化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2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过程。
3法的告示作用:向人们传达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的作用。
4法的预测作用:人们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估计到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进而据此作出行动的安排和计划作用。
5法的指引作用: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设定行为模式。
确定性指引与不确定性指引二、填空题(18)1、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是法治国家或社会2、社会作用主要有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两方面。
3、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告示作用、评价。
4、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
6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角度,可将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14)1、下列有关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D )A 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进行B民主代议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其重要的力量支撑C有较明显的起始时间D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2、下列有关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外部因素成为这一模式的生成动力B有较为明显的起始时间C经济变革为其先导D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BC )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4下列属于法治的形式要件的是(AC )A公正的司法制度B法与政治关系理性化C专门化的法律职业D法的统治观念的确立5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D )。
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 )。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 A)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C)。
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7.法律规范属于( B)。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D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 A)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 )。
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法律事实分为( CD)。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
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BCD)。
A.契约 B.判决书C.裁定书 D.决定书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D )。
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法理学》(总分100分)第六章至第八章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8)1、法的价值2、法制现代化3、法的告示作用4、法的预测作用5、法的指引作用二、填空题(18)1、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是2、根据法作用对象的不同,将法的作用分为和3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和两方面。
4法的规范作用主要有、、、、、。
5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和三种。
6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角度,可将正义分为和。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和的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14)1、下列有关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进行B民主代议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其重要的力量支撑C有较明显的其实时间D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2、下列有关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部因素成为这一模式的生成动力B有较为明显的起始时间C经济变革为其先导D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4下列属于法治的形式要件的是()A公正的司法制度B法与政治关系理性化C专门化的法律职业D法的统治观念的确立5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亚里士多德6.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根据有关法律,认为主管机关会核准他的申请,并发营业执照.这反映了法的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7“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A 法律可有可无B 法律作用的发挥受人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条件的制约C 要人治不要法治D 法律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四、简答题(30)1、简述法的秩序价值。
大学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B. 法律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C. 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D. 法律案例的分析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A. 指引B. 评价C. 制裁D. 教育答案:C3.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A.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B.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C. 法律关系中的规范和标准D. 法律关系中的时间和地点答案:A4.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的保证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法律的传统和习惯答案:A5. 以下哪个原则不属于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尊重和保障人权C. 法律的绝对稳定性D. 权力制衡与监督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法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法的概念和本质B. 法的起源和发展C. 法的制定和实施D. 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答案:A, B, C7. 法律关系根据其内容和社会职能可以分为哪几类?A. 宪法关系B. 民商法律关系C. 行政法律关系D. 国际法律关系答案:B, C, D8.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法律的效力?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宣传力度D. 法律的适用范围答案:A, B, D9.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些?A. 完备的法律体系B. 法律的普遍遵守C. 法律的严格实施D. 法律的绝对权威答案:A, B, C10.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哪些?A. 物B. 行为C. 精神产品D. 人身利益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
(对/错)答案:对12.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法律关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对/错)答案:对13.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一致的,社会作用是规范作用的延伸。
(对/错)答案:错14.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大学法理学知识考试(习题卷2)

大学法理学知识考试(习题卷2)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
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
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
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
关于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D)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消极义务答案:B解析:2.[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 )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命令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答案:A解析:试题难易程度:难该条款并未直接使用“规范语句”的表述方式,而是“陈述句”,但它可以转化为“规范语句”,即“公民有权实施正当防卫”,因此该条款内容属于授权性规则,是授权性规则的一种特殊表述方式。
题型:3.[单选题]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 )A)各级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专门人民法院答案:C解析:4.[单选题]关于法律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定代理人、合伙人属于涉人概念B)国家财产、智力成果属于涉物概念C)故意犯罪、过失犯罪、贪污罪属于涉事概念D)“过失犯罪”这一法律概念属于不确定性概念答案:D解析:试题难易程度:中在教材中,法律概念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概念,确定性概念一般指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正当防卫”、“法人”、“律师”等,不确定性概念即内涵和外延相对不确定、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法律概念,例如“公共利益”“善良风俗”等。
法理学习题二答案版

法理学习题2第十一章法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C)。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D)。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B)。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D.法律关系的内容5.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C)。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6.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D)。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7.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那一项是错误的?(B)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8.(B)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
A.公民(自然人)B.组织C.国家D.动物2.世界各国一般把本国公民的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A.完全行为能力人B.限制行为能力人C.无行为能力人D.不完全行为能力3.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ABCD)。
A.物B.人格C.精神产品D.行为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
法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五至第八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法的价值2.法的社会作用3.法的规范作用4.法的继承性5.法律移植6.大陆法系7.英美法系8.法的制定9.立法权10.立法程序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是指法确认、建立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保证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正常存在的作用。
A.法的保护作用B.法的调整作用C.法的规范作用D.法的制裁作用2. 法的保护作用主要的作用方式是()A.禁止B.授权C.积极义务D.规定和实施法律制裁3. 下来有关法的起源于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有社会,即有法律B.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与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C.氏族习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D.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4. 下面关于法的形成和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的形成与法的制定是两个独立、互不相关的过程B.法的制定比法的形成外延更为广泛C.法的形成是法的制定的关键性结尾阶段D.法的制定是法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5.下列哪个机关享有修宪权?()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C.国务院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6.下列哪项不属于立法活动?()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律汇编7. 下列关于法律的公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并公布法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C.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主席的决定公布法律D. 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的决定公布法律8.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划分国家机关立法权限的制度是()A.立法过程B.立法程序C.立法体制D.立法技术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A.指引功能B.评价功能C.强制功能D.政治作用10.下列关于法与宗教之间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宗教规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主要内容往往被立法所吸收B.现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宗教规范可以作为司法的直接依据C.宗教规范所提倡的与人为善精神客观上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守法自觉性D.法律对宗教规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2. 我国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的意志属性是相同的B.两者的内容大致相同C.两者调整范围不同D.两者稳定程度不同3.下列选项有关法的移植的表述中,哪几项是不正确的()A.现代的法律都是从古罗马法移植过来的B.法的移植是指对同一个国家历史上的法律进行批评的吸收C.所有的法律原则不能移植D.法的移植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形成法系4. 下列关于立法体制的表述,哪些不正确()A.立法体制的核心是立法解释B.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的立法体制完全相同C.中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D.在中国立法体制中,地方权力机关处于无权地位5.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的主体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国务院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法与道德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4. 我国的立法程序主要包括哪些步骤?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论如何全面地看待法的作用。
法理学作业2及答案

《法理学》课程综合测试2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它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
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法的部门: 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4.法的形式渊源: 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5.立法体系: 立法体系或称为制定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法理学属于(C )A.国外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边缘法学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3.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这条规定属于(C )A.命令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D.义务性法律规范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同时产生B.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同时产生C.公民和法人的权利能力是相同的D.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并非同时产生5.大陆法系的发展是以(C)A.普通法为基础B.判例法为基础C.罗马法为基础D.衡平法为基础6.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则?( A )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命令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7.在法学中所称的法律渊源,通常是指什么?(B )A.法律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根据法律效力.来源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类别C.各种部门法D.法律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关系8.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附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五至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法的指引功能2.法的评价功能3.政策4.道德5.法系6.立法议案7.法律草案的审议8.法律的公布9.法的起源10.立法技术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条规定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基本方式是()A.禁止B.授权C.积极义务D.规定和实施法律制裁2. 《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社会职能B.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公共职能C.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保护职能D.该规定的实现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3. 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调整作用和保护作用B.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C.从历史上看,任何法律都承担着阶级统治的职能D.法的调整作用旨在建立合法的社会秩序4.下列立法不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的有()A.德国民法典B.法国民法典C.美国商法D.意大利民法典5.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根据有关法律,认为主管机关会核准他的申请,并发营业执照。
这反映了法的()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6.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不包括:()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7.下列关于法与习俗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B.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基本相同C.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D.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8.下面关于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B.仅包括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包括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C.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成为不成文法D.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主要是习惯、判例9.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A.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B.地方各级人大C.省级及较大的市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0.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地方各级政府D.省级政府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A.法律可有可无B.法律作用的发挥受人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条件的制约C.要人治不要法治D.法律作用是有局限性的2. “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
江南大学上半年法理学第阶段练习题题目

江南大学上半年法理学第阶段练习题题目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一至第四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实体法2.法学体系3.任意性规则4.法律条文5.公法6.私法7.法的形式渊源8.规范性法律文件9.法律汇编10.法典编纂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法的三要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范D.法律条文2. 一个法律条文()表述一个法律规范A.必须 B.应当 C.可能 D.不可能3. “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不属于()A.义务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4. 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判例法是由法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案件所作的判决形成的,只对特定当事人有效;B.在我国,地方性法规也在全国范围内有效;C.法在时间上的适用效力是普遍的,不存在时间限制;D.法在有效期内能反复适用。
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各种方式中可以改变法律规范内容的是()A.法律汇编B.法典编纂C.法规清理D.制定法律大全6.关于自治区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生效B.经过一定时间后生效C.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生效D.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7.关于法律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原则是法律的最基本要素B.法律原则类似政策,不如法律规范稳定C.法律原则不具有适用性D.法律原则也有规范性8.根据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法()A.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B.宪法和组织法C.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D.侵权法与公司法9.关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一般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B.其中有的案例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一种C.是我国法律渊源之一D.从功能上看它是一种造法例10.下列部门法中未能体现公私法混合性质的部门法是()A. 行政诉讼法B.环境法C.劳动法D.社会保障法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正确的表述是()A.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B.具有国家强制性C.以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为内容D.法是仅对特定人适用的规范2.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以下哪些()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C.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D.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3.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A.不包括正在生效的国际法在内B.不包括正在生效的国内法在内C.不包括已经失效的国际法在内D.不包括已经失效的国内法在内4.在不同国家,法律渊源的种类往往不同,一般的分类包括()A.成文法B.判例C.习惯法D.学说和法理5.下列关于法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的形式包括法的结构形式、法的表现形式和法的实现形式B.法的表现形式即发的渊源C.法的思想影响作用是法主要的实现形式D.法的结构形式是由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的体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2.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 B)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B.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C.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作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3.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内容是(B )A.维护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B.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C.维护代议制政府D.维护三权分立制度4.在西方法学史上,最先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查士丁尼 5.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等,可以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B ) A.法律部门 B.法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律体系6.法的执行的主要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和(A )A.效能原则B.行政权优先原则C.灵活性原则D.行政权独立原则 7.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主席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8.下述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D )A.营业执照B.判决书C.委任书D.《民法通则》 9.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1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D )A.习惯法B.普通法C.地方性法规D.宪法11.以下诸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正式渊源的是(D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国际条约 D.执政党政策 12.关于法律编纂和法规汇编的法律性质的正确表述是(C ) A.二者都是立法活动 B.二者都不是立法活动C.前者是立法活动,后者不是D.前者不是立法活动,后者是 1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行政机关是(B )A.国务院总理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D.国务院法制局 14.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C )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15.罚款和罚金(C )A.均属行政制裁B.均属刑事制裁C.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D.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1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财富和(C )A.事实B.权利C.行为D.非物质财富17.按照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划分为字面解释以及(A ) A.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B.自由解释和目的解释C.扩充解释和文义解释D.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18.划分法的部门的首要标准是(C )A.人们研究和理解法律的需要B.各法律部门的稳定和平衡C.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D.法律调整的专门机制19. 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C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20.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B)A.国家权力B.物质生活条件C.人类理性D.文化传统(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法理学二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二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规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A. 法律具有普遍性B. 法律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具有稳定性D. 法律具有指导性答案:A2. 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 主体、客体、内容B. 权利、义务、责任C. 法律事实、法律后果D. 法律规范、法律效力答案:A二、判断题1. 法律规范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
()答案:正确2. 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联系,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答案:法律规范通常指的是一种抽象的、普遍适用的规则,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准则。
而法律规则则是具体的、针对特定情形的法律规定,它直接指导人们的具体行为。
2. 阐述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
答案: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法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他组织则包括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团体和组织。
四、论述题1. 论述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答案:法律的稳定性是指法律规范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预测性。
然而,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法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
一方面,法律的稳定性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预期;另一方面,社会变革又推动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分析法律效力的来源及其对法律实践的影响。
答案: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包括法律的制定、法律的解释和法律的适用。
法律的制定是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解释是对法律规范含义的明确和具体化;法律的适用则是司法机关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过程。
法律效力对法律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保障法律的权威性、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公司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该公司认为罚款过高,提出上诉。
法理学试题库2考试复习重点资料(5篇)

法理学试题库2考试复习重点资料(5篇)第一篇:法理学试题库2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法理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4、属地原则是指()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17、法律编纂是一种()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18、法的关系根源于()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22、法的本质是指()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A.互不干涉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A.成文法的汇编B.不成文法的汇编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28、法体现的是()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33、民主的意思是()A.专指国家的形式B.永恒存在的现象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37、英国的法律属于()A.大陆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A.人民群众的觉悟B.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A.刑法典B.民法典C.宪法典D.商法典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45、法的规范性是指()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D.国务院各部门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行为关系B.思想关系C.意志关系D.同学关系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A.古希腊B.古罗马C.英国D.美国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江南大学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第一篇:江南大学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法理学》(总分100分)第六章至第八章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8)1法的价值:是指在人与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表征法的存在、作用和变化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2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过程。
3法的告示作用:向人们传达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的作用。
4法的预测作用:人们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估计到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进而据此作出行动的安排和计划作用。
5法的指引作用: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设定行为模式。
确定性指引与不确定性指引二、填空题(18)1、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是法治国家或社会2、社会作用主要有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两方面。
3、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告示作用、评价。
4、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
6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角度,可将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14)1、下列有关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D)A 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进行B民主代议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其重要的力量支撑C有较明显的起始时间D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2、下列有关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外部因素成为这一模式的生成动力B有较为明显的起始时间C经济变革为其先导 D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BC)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 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 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4下列属于法治的形式要件的是(AC)A公正的司法制度B法与政治关系理性化C专门化的法律职业D法的统治观念的确立“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法理学资料 答案 21秋 江南大学限时机考复习资料答案。(如果有颜色的,颜色部分是答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答案21秋江南大学限时机考复习资料答案。
(如果有颜色的,颜色部分是答案)题考试科目:《法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请辩护人辩护。
这一规定属于何种法律规范?()(1 分)A. 义务性规范B. 准用性规范C. 委任性规范D. 确定性规范2. 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1 分)A. 强制性B. 国家意志C. 规范性D. 普遍性3. 我国法的溯及力问题,除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原则(1 分)A. 从旧兼从轻B. 从新兼从轻C. 从旧兼从重D. 从新兼从重4. 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1 分)A.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B. 法律调整的效率C. 法律规范的数量D. 法律调整的后果5. 一个法律条文()表述一个法律规范(1 分)A. 必须B. 应当C. 可能D. 不可能6. 法律汇编是()(1 分)A. 是一种立法活动B. 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文件按一定的标准汇编成册C. 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加以适当的变动D. 将某一部门的法律规范进行加工整理7. 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1 分)A. 所有的法律原则都具有指导性;B. 所有的法律原则具有强制性;C. 有的法律原则具有任意性;D. 有的法律原则具有规范性。
8.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不包括()(1 分)A. 前提条件B. 行为模式C. 法律后果D. 原则规定9. 下列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1 分)A. 宪法B. 司法解释C. 法律D. 国际条约10.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私法”范畴?()(1 分)A. 行政法B. 人民法院组织法C. 婚姻家庭法D. 刑法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答案,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答案,答案在最后考试科目:《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多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下列情形,可发生诉讼时效中断:()(2 分)A. 因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B. 债务人死亡,其继承人又不确定C. 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D. 权利人向有关行政机关请求保护其权利E. 义务人承诺履行义务2. 民事责任具有如下特征:()(2 分)A. 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承担的不利后果B. 既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又是对当事人的一种补偿责任C. 具有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D. 主要是财产责任E. 主要非财产责任3.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 ) (2 分)A. 提起诉讼B. 申请调解或仲裁C. 不可抗力D. 权利人提出请求E.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4. 甲受乙委托购买一批电视机,但在下列情形下,代理当然终止:()(2 分)A. 甲辞去委托B. 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C. 甲死亡D. 甲因患急病转托丙购买E. 甲出差外地5. 甲与乙签订了自行车赠与合同一份,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2 分)A. 单方法律行为B. 双方法律行为C. 单务法律行为D. 无偿法律行为E. 诺成法律行为6.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 ) (2 分)A. 权利人提出请求B. 不可抗力C. 法定代理人死亡D. 法定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E.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7. 代理可以有以下分类:()(2 分)A.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B. 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C. 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D. 本代理和再代理E. 本人代理和他人代理8. 下列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
(2 分)A. 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C. 未成年人接受赠与行为的行为D. 一方因受欺骗而实施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E. 违反国家法律的民事行为9. 下列行为中属于双务法律行为的有:()(2 分)A. 委托行为B. 保管行为C. 借用行为D. 附负担的赠与行为E. 单方承诺行为10. 民事责任的形式有()(2 分)A. 停止侵害B. 排除妨碍C. 消除危险D. 返还财产E. 恢复原状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法理学》(总分100分)第六章至第八章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18)
1法的价值:是指在人与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
表征法的存在、作用和变化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2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过程。
3法的告示作用:向人们传达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的作用。
4法的预测作用:人们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估计到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进而据此作出行动的安排和计划作用。
5法的指引作用: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设定行为模式。
确定性指引与不确定性指引
二、填空题(18)
1、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是法治国家或社会
2、社会作用主要有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两方面。
3、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告示作用、评价。
4、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
6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角度,可将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14)
1、下列有关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D )
A 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进行
B民主代议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其重要的力量支撑
C有较明显的起始时间
D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2、下列有关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
A外部因素成为这一模式的生成动力
B有较为明显的起始时间
C经济变革为其先导
D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ABC )
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
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
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
4下列属于法治的形式要件的是(AC )
A公正的司法制度
B法与政治关系理性化
C专门化的法律职业
D法的统治观念的确立
5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
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6.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根据有关法律,认为主管机关会核准他的申请,并发营业执照.这反映了法的(A )
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
7“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BD )
A 法律可有可无
B 法律作用的发挥受人及其他一些物质精神条件的制约
C 要人治不要法治
D 法律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四、简答题(30)
1、简述法的秩序价值。
答:(1)维护阶级统治秩序
(2)维护经济秩序
(3)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4)维护权力运行秩序
(5)维护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
2、如何看待法治的代价。
答:1 权力受到制约,质、量缩减灵活度和自由度的下降,带来
的效率损失。
2 宏观上提高效率,不排除微观上办事效率的下降。
3 依法办事,遵循既定的规则,即使法本身存在步弓正的情况
也要依法办事,为维护法律的形式正义,牺牲部分实质正义。
4 对某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但不应由法律来调整的,具有
形式合理性的行为必须宽容,不能任意干涉。
3、简述法治的形式要件。
答:(一)统一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普遍有效的法律规则
1 法律本身是针对一般人而设定权利义务,排除例外,同样情况,同等对待。
2 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实施,而非一纸空文。
(三)公正的司法制度
(四)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
(五)专门化的法律职业
4、简述法治的含义。
答:(1)是一种与人治相对称的宏观治国方略,即依法治国
(2)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
(3)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
(4)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
(5)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
5、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律调整范围的局限性。
(2)的滞后性的普遍存在与适应性的局限性。
(3)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受一定精神、物质条件的限制。
(4)法律成本。
6、简述法的自由价值。
答:(一)把自由意志转化为自由权利,为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的障碍。
自由的内在状态:意志自由
自由的外在状态:行为自由
(二)确定自由的范围
1 确定基本自由
2 确定自由的量度
3 确定自由的边际
(三)保障自由的实现
1 为解决自由与其他价值的冲突提供法律标准。
2 解决自由之间的冲突,确保自由的共同实现。
3 为自由的享有者提供实现自由的法律方式。
4 把责任与自由相联系,为平等的自由提供保护机制。
五、论述题(20)
1.如何全面地看待法的作用
首先,法制构建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立法方面。
有法可依是实行法治的前提,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才能更好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公民和政府的行为,使之依法办事,循章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基础。
其次,法对构建社会的保障体现在司法方面。
公正、高效的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司法往往被视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社会公正则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只有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司法体制,真正形成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各个社会阶层人民群众才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社会安定。
再次,法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现在手法方面。
社会成员遵纪守法,政府严格依法办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最后,法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还体现在法律监督方面。
法律监督可以通过对立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的作用来间接保证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2.试论述法治的有关理论。
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反映和保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理念,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坚持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