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18年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超强)
人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分章精品(2018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5)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0)课题1 空气 (10)课题2 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课题2 原子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课题3 元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课题4 离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21)课题1 爱护水资源 (21)课题2 水的净化 (21)课题3 水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拓展性课题氢气(H2)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年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最新【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加精)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精华)
1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CO: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减少,CO和HO的量增多 22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最新【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已审阅)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_5383
2018 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办,确立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碎和原子的从头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 1869 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众多(达2000 多万种),但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 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 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拥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 2t 的汽车)(-91nm=10 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 、观点: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例: 白腊融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余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 煤焚烧、铁生锈、食品腐败、呼吸2 、判断变化依照:能否有其余(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 、相互关系:经常陪伴发生,有化学变化必定有物理变化, 有物理变化不必定有化学变化。
4 、化学变化陪伴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积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含: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开朗性、稳固性、腐化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差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能够”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为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观点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陪伴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陪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积淀等本质差别变化时能否有其余物质生成实例白腊融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焚烧、铁生锈、食品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必定陪伴物理变化,如白腊焚烧时先发生白腊融化现象。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2018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docx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 (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彖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岀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2的量减少,CO?和Hg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一一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记录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一一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__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一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__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一一量筒量取液体体枳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一一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克。
【精品推荐】(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最新-2018年中考化学六大主题考点知识资料 人教新课
中考化学六大主题考点知识资料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物质组成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H2O为例3.有关物质组成的描述(实质是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关注以下三点:物质由组成;物质由构成;分子由构成。
考点2 物质的多样性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和无机物1.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物质的分类(从元素的组成来分类):由组成的称为纯净物,由组成的称为混合物;由组成的叫单质,由组成的叫化合物;由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化合物叫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分。
考点3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中最小粒子。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
2.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特征:不断,彼此间有,质量和体积都。
3.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考点4 原子、离子结构与其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3.原子、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为。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镁离子表示为。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氯离子表示为。
4.写出氯(质子数17)的原子示意图中,小圈表示氯,圈内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
5.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排布,特别是与有密切关系。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达到稳定。
考点5 化合价与化学式1.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口诀)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价,氧元素通常显价。
2.用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据此可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4.根据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及其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最新【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集(精校版)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8 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 是单质,CO2 是化合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质子(+)17、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中子(0)原子核外电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离子的关系:得e阴离子原子得e阳离子失e 失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三者的关系: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MnO2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 2 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2018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⒉点燃前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点燃蜡烛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熄灭蜡烛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气体无色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