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思考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9806bcbceb19e8b8f6ba8d.png)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题型)
![2.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373871c5aa00b52acfc7caff.png)
一、名称解释
1.劳动力资源
2.劳动力供给弹性
3.静态均衡分析
4.内部劳动力市场
5.帕金森定律
6.就业与就学决策
7.计时工资
8.计件工资
9.菲利普斯曲线
10.摩擦性失业
11.人力资本投资
12.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13.最低劳动标准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的
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
4.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5.劳动时间有哪些功能
6.影响就业与就学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7.工资有哪些职能
8.近年来自然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9.摩擦性失业有什么特点?
10.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1.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是什么
12.劳动市场中歧视的类型有哪些
13.现代社会公共部门的就业量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14.通过集体谈判决定劳动条件的社会前提是什么
三、论述题
1.研究失业与就业状况的意义是什么?
2.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3.试述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4.试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考虑的因素
5.试述通过改善劳动力供给降低失业的人力政策
6.试述我国劳动关系的社会调整的基本原则。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f563031b765ce050814f2.png)
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f0271fbcd126fff7050bb9.png)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答:一.劳动力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三、工资的决定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
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
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
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力增加,所允许的资本降低,被称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说明W/MPL = C/MPK的含义W/MPL = C/MPK的一般化表述:对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将是其自身工资率以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劳动力、资本以及供给品的工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函数。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9b27d54a7302768f993941.png)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2021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具有五个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w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效率工资。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6cd277e87101f69e31959c.png)
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答:一.劳动力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三、工资的决定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
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
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
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力增加,所允许的资本降低,被称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说明W/MPL = C/MPK的含义W/MPL = C/MPK的一般化表述:对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将是其自身工资率以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劳动力、资本以及供给品的工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函数。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c50d4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654db176eeaeaad1f330ff.png)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考试版1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考试版1](https://img.taocdn.com/s3/m/270fc3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a.png)
第一章 (1)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1)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1)第二章 (2)1.什么是派生需求 (2)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3.试推导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3)4.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 (5)5.试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5)6.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 (8)7、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8)第三章 (8)1.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8)2.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异同。
(8)3.什么是家庭联合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9)4.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10)5.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0)6.分析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2)第四章 (12)1.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表示的是怎样的经济含义? (12)2.在教育投资领域的成本收益率分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2)3.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应怎样安排他们的成本和收益? (13)第五章 (15)1.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15)2.试述单个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及其含义, 分析非法流动和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15)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劳动力流动的? (17)4.怎样看待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17)5.你如何看待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应采取什么对策 (18)第六章 (20)1.目前在我国影响工资的内在要素在下降, 而外在要素在上升, 试分析其原因 (20)2.补偿性工资理论是否有现实意义? (21)3.简述效率工资论的要点 (21)4.我国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存在怎样的问题? (21)第七章 (22)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前市场差别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关系?222.个人偏见模型是怎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 233.统计性歧视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带来不同的待遇? .. 244.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4)第八章 (25)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差距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25)2.国内外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25)3.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平均主义还是差距过大?26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 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2012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版)
![2012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095920a5e9856a56126038.png)
搭建起来。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论文
大多采用的是事实归纳,或者一般的概念演绎,
停留在劳动问题和哲学层面的一般议论上。
•规范方法:
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价值尺度:互惠原则
含义: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各方都受益;或
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收益者收益
6、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特点是什么?
7、影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的因素是什么?
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力
失业的统计概念
就业的统计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资源
从业人员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家庭生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交叉替代弹性
二、简答题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导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4、试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5、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6、简述希克斯—马歇尔定理的主要内容。
派生需求原理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失业的统计概念
存量-流量模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工资曲线
二、简答题
1、简述存量-流量模型的主要内容。
2、发达国家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国失业测量统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精品】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
![【精品】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eae140a3941ea76e58fa0476.png)
一、单选题1.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2.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的人是(B )A.国家B.劳动者C.企业D.雇主3•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D )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4•下列哪位学者的失业理论属于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C )A.萨伊B.刘易斯C.弗里德曼D.马歇尔5.凯恩斯理论把失业归结为(B )A•供给不足 B.总需求不足C.奢侈消费D.通货膨胀6•自1995年5月1 FI起,我国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为(C )A.24小时B.32小时C.40小时D.48小时7•—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8•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D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9•下列哪个选项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部分?(B )A.政府采购B.税收C.配额D.职业许可10.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1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A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12.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 口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13.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划分的理论基础是(C )A.生产要素的合作论B.生产资料的私有制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D.多元劳动关系利益论14.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15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16•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结论是(C )A.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是此消彼涨的关系D.失业率等于货币工资变动率17 •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B )A.贝克尔B.明塞尔C.舒尔茨D.弗里德曼1&关于就业理论,与萨伊的观点相同的是(D )A.凯恩斯B.菲利普斯C.卡尔多D.马歇尔19.经济部门中存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者小于零的现象,这称为(B )A.周期性失业B.隐形失业C.结构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20•配弟一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A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C.保持相对稳定D.保持绝对稳定21.我国开始承认失业存在的年份是(D )A.1956 年B.1979 年C.1983 年D.1994 年22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23.贝克尔的代表作是(A )A.《家庭经济分析》B.《人力的资本投资》C.《国富论》D.《经济学原理》24.劳动关系中的核心是(D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人身关系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财产关系C.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25•公共部门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D )A.效益工资B.效率工资C.福利工资D.比较工资二、多选题1 •为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可采用政策(ABCD )A.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C.货币政策D.人力政策E.福利政策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有(ABDE )A.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关系的实质与内容B.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屮必须服从经营者的管理、命令与指挥C.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D.劳动关系通常与集体劳动相联系,通常与有酬劳动相联系E.劳动关系的当事人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而具有特定性3.凯恩斯将失业类型分为(ADE )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E.非自愿失业4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表现为(CDA.失业期限短B.行业广、涉及人员广C.具有明显的群体性D.失业周期长E.经济总量失衡5•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部门服务范围主要涉及到(ACDE )A.公共管理B.企业管理C.基础研究D.环境保护E.义务教育6.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各级正规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7.非全口制就业模式的特征是(ABCDE )A.经济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作用B.非全日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流动速率比较高C.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D.非全日制的就业群体多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和老年人E.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屮非全口制就业者的比重口益上升A.减少政府购买 扩大政府购买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9.自然失业率上升原因有(ABCD A •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B.工资刚性程度变强C.失业保险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增加 &在失业严重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有(BDE )E. 降低税率E. 结构性失业减少10. 市场工资率的提高对劳动者个体的影响主要有(AC )A.替代效应B.规模效应C.收入效应D.边际效应E. 机会效应11 •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ACDE )A. 凡是接受市场T 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 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 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 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 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12.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高级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B )A.工资高B •工作稳定 C.工资低D •工作不稳定 E. 工作条件差1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表现为(AB) A.阶段性鲜明 B.速度快C.行业广D.周期长E.东部向西部转移14 •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托是(BCD )A.价格机制B.长期规划C.用人惯例D.劳动关系E.生产率标准15.—-般來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ABCDE )A.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B.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社会保障制度16.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ADE )A.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正相关B.菲利普斯曲线凸向原点C.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垂直状态D.反映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叫“均衡失业率”E.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水平线17.劳动力需求的弹性有(ABCDE )A.需求弹性等于零B.需求弹性等于1C.需求弹性小于1D.需求弹性大于1E.需求弹性无穷大1&客观就业符合的基本条件有(ABC )ACE ) A. 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B. 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C. 就业主体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D. 就业主体必须是固定工而不能是合同工 E •就业主体不包括退休后再就业的人员19.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ABCA. 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C. 不完全竞争市场D.充分竞争市场E. 不充分竞争市场20•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止确的是(AD A •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B. 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C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D.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E.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21.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CE A.个人劳动力供给B •地区劳动力供给 C. 家庭劳动力供给D.企业劳动力供给E.社会劳动力供给22•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止确的是(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三、名称解释1.劳动力资源2.劳动力供给弹性3.静态均衡分析4.U-V分析5.奥肯法则6.内部劳动力市场7.帕金森定律8.菲利普斯曲线9.摩擦性失业10.人力资本投资11.人力资本投资歧视12.最低劳动标准简答题1.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的2.附加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3.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是什么?4.简述工会的职能是什么?5.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7.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8.影响就业与就学决策的因素是什么9.摩擦性失业有什么特点?10.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1.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是什么12.劳动市场中歧视的类型有哪些五、论述题1•研究失业与就业状况的意义是什么?2.试述劳动力流动有哪些条件3.试述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4.试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考虑的因素5.试述通过改善劳动力供给降低失业的人力政策6.为什么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49129caf1ffc4fff47ac6d.png)
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da692fad6195f302ba67f.png)
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课后思考题整理
![劳动经济课后思考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ddefed6294dd88d0d26b11.png)
劳动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记)答: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吗?为什么?(记)答:是稀缺的。
理由:①劳动力是有价格的;②劳动力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③劳动力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时,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
3、劳动力市场的“买卖关系”的特殊性是什么?(重点)答: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表现在: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
4、劳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略,了解)5、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答:(1)最大化分析:社会-资源配置最佳,企业效益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2)均衡分析:代价-收益平衡,双方力量均等的状态(3)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特点为: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4)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为: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②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主要是指互惠的交换。
6、学习劳动经济学有什么意义?(了解)答:宏观方面: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问题;增加就业岗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矛盾;增加就业岗位与提高平均工资之间的矛盾;提高劳动报酬与该少保险福利待遇的矛盾。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93e9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1.png)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什么?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就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2、劳动⼒市场就是如何运⾏的?答:⼀、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三、⼯资的决定3.实证研究的作⽤与局限性就是什么?作⽤:试图发现她们的⾏为倾向。
局限性:⼀就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与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
⼆就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
现有的研究者⼤都长期受传统的⽣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1、从宏观⽅⾯瞧,劳动经济问题就是关系国计民⽣与社会安定的重⼤问题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瞧,劳动经济问题就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劳动经济学为⼈⼒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理性地认识劳动⼒市场的各种现象5、运⽤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互惠交换。
2.体制障碍:交换本⾝就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就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扰⽆法进⾏交换。
6、如何定义⼯资过⾼或过低?如果⼯⼈所得⼯资⾼于市场均衡⼯资,即⼯资过⾼。
如果⼯⼈所得⼯资低于市场均衡⼯资,即⼯资过低7、影响劳动⼒需求变化的因素:产品需求量;⼯资率与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在保持产出⽔平不变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增加,所允许的资本降低,被称为资本与劳动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说明W/MPL = C/MPK的含义W/MPL = C/MPK的⼀般化表述:对任何⼀种劳动⼒的需求都将就是其⾃⾝⼯资率以及所有其她种类的劳动⼒、资本以及供给品的⼯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发挥作⽤)的函数。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之欧阳家百创编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之欧阳家百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6279d11ada38376baf1faeea.png)
第一章导言欧阳家百(2021.03.07)名词解释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名词解释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
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下降。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
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
第二,最终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第四,劳动要素在生产成本的比重。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之欧阳音创编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之欧阳音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b25f576065ce0508763213f8.png)
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名词解释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
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下降。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
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
第二,最终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第四,劳动要素在生产成本的比重。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有那些特征?
劳动者和劳动力具有不可分割性
交换的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劳动力的交易是价格与非价格因素共同的函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偏好等等)
交易费用较高
就业合同期限较长(与交易费用高有关)
劳动力市场受政府、工会等社会组织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市场性因素(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三种。
其中市场性因素是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
(一)市场性要素(经济性要素)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
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是由利润最大化引出的,为了生产而产生的需求
相同的工资,更高的生产率
相同的生产率,更低的工资
②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一种派生供给
是由效用最大化引出的,为了获得收入而进行的供给2.市场机制的运作过程
(二)制度性要素
是指工会、政府及大型企业等组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1.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细划
2.影响工资水平(工会与工资;政府与工资管理)
(三)社会性要素
社会性要素是指社会群体及社会规范在制定工资和配置劳动力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如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习俗等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对劳动力人员构成的影响
①社会性要素认为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社会经济隶属阶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幅度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许多非竞争的群体。
(如一个银行行长的儿子和一个农民的儿子谁更能进银行工作)
②认为个人在选择职业过程中能够跳出个人所属社会层面的可能性很小
2.对劳动力供求及工资水平的影响
①偏好对劳动力供求及工资的影响:妇女就业趋势扩大;民工潮;事业单位
②文化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③歧视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④习俗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原则有哪些?机制是什么?
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原则:公平竞争;劳动者权益保护;保护儿童原则;残疾人就业原则;反垄断原则;非歧视原则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中的基本假设有那些?
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3.利润最大化假设
4.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5.劳动力同质假设
什么是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或影响自身工资弹性的决定性因素)?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认为,在下列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有较大的自身工资弹性:(1)所生产的产品富有价格弹性
(2)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性高
(3)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大
(4)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的比例高
政府政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画图解释)P36
1.规定男女比例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有可能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
3.这种成本的上升不仅影响企业,也可能要影响消费者,有时候要影响整个政策的效果
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画图解释)P73--P76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那些?
1.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资率差距
5.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深浅
6.社会保障制度
7.个人非劳动收入
工资的职能?
(一)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
1.补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2.补偿职能的前提是劳动,多劳多补偿,少劳少补偿,不劳不补偿
3.满足和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激励职能
劳动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追求工资最大化,积极劳动,努力提高自身劳动力素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劳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调节制能
1.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2.调节劳动力的素质结构
(四)效益职能
1.工资的投入是资本金投入的特定形式,是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
2.工资能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是其投资的动力
综上所述,工资是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雇主来说,工资是:投入、活劳动、人工成本的一部分
对员工来说,工资是:收入、劳动报酬、生活必需品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有哪些类型?
劳动力市场歧视: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类型:
从受歧视的原因划分:
1.种族
2.性别
3.民族
4.国籍
由这些原因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从内容上来看
1.工资收入歧视
2.就业歧视后市场歧视
3.职业歧视
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市场歧视
您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歧视问题吗?如果有,试举一例并用所学的歧视理论进行分析或解释。
(开放性问题)
(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血型歧视、姓氏歧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