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军:清华博士甘当一线电工不是大材小用,而是真材实用!

合集下载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迹材料四篇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迹材料四篇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事迹材料四篇与借鉴。

大国工匠李万君事迹材料一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工作30年,李万君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同时还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被人们称为“工人院士”。

但他更看重“师傅”这个名称:经他培训的400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谈感动——他见证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成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我感到很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车、是我们吉林省的。

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我骄傲,我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时,李万君深情地说。

“高铁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保证高铁又稳又快地奔跑,同时创造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他说,他就是一名技术工人,离开了生产一线啥也不是。

他这辈子很幸运,能分配到长客,赶上了高铁发展的时代,才让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报效国家。

所以,他下决心干好高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创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人人添彩,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学手艺——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我现在一听焊接的声音,就知道哪个徒弟或是员工哪个地方焊得不好,焊缝是宽还是窄、焊接质量好不好……”———这样的境界,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工人,和他一起入厂的还有28个伙伴。

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

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2300℃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来,全身都得湿透。

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

匠心服务的事例

匠心服务的事例

1、乔素凯
是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与核燃料打了25年交道,全国一半以上核电机组的核燃料都由他来操作,他的团队是国内唯一能对破损核燃料进行水下修复的。

25年来,乔素凯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误,秉性着安全大于天。

2、高凤林
作为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焊接了40%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心脏”,突破极限精度,将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9%提升到92%,破解20多年来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

3、李万君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李万君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同时还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曾一年磨破五套工作服,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

4、王进
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215米,70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常常攀爬的高度,王进在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

5、王树军
一个普通维修工,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有着中国工匠的风骨。

李万君:一枪三焊破解复兴号腿脚难题

李万君:一枪三焊破解复兴号腿脚难题

面孔丨资讯邢云堂:架起一条看不见的保障线“你好,邢云堂”。

接起电话后,他总要如此自报家门。

邢云堂是谁?他的主要身份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的动车组司机,也是这个集团公司的第一批动车司机。

同时,他在不"跑车”的时候还有一个身份——“话务员”。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铁路系统的技术能手,邢云堂这个“话务员”可不简单,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他要随时准备接听来自铁路线上高铁司机的电话。

哪怕是信息台“间休”时段,也要把电话机放在值班室的枕头旁边,随响随接。

邢云堂和其他信息台“话务员”的存在就是当问题出现时,为在路上驾车的高铁司机稳定情绪,做应对提示,他们在信息台“话务员”和每一位高铁司机之间,架起了一条乘客们看不见的保障线。

李万君:“一枪三焊”破解复兴号“腿脚”难题他是一名普通焊工,即便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

他更是“工人院士”,钻研创新破解各种焊接难题,帮助中国高铁储备世界级人才。

他是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车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为中国梦“加速”。

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李万君练就了超一流的焊接手艺,真的“把活干精”了,成为国内外专家钦佩的高铁焊接大师。

20米外,姜妍:打造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中国芯”21年,从45万吨到120万吨,她和设计团队实现了中国乙烯压缩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在这个代表石化工业装备最高水平的领域,打破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僵局,不断刷新纪只要听到焊接声,他就能判断岀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被李克强总理赞誉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

录,开启了中国石化装备跳动“中国心”的时代,践行着产业报国之梦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最近了解了大国工匠李凯军的事迹,真的让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李凯军,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工匠,他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的普通人。

李凯军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精细的要求。

他在机械加工的领域里,像是一位掌控着魔法的大师。

每一个零件,在他的眼中都仿佛是有生命的,他能够读懂它们的需求,赋予它们精准的形状和完美的性能。

我记得看到过一个关于他的工作场景的描述,那细致的程度简直让人惊叹。

比如说,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加工高精度模具的任务。

这个模具的要求极其苛刻,误差范围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人面对这样的任务,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望而却步。

但李凯军却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先是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图纸,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解读一部神秘的密码。

然后,他轻轻地抚摸着原材料,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交流,感受着它的质地和特性。

接下来,他开始调试机器,每一个参数的调整,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点点的偏差。

当机器开始运转,刀具在原材料上切削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耳朵也竖起来听着机器发出的声音。

哪怕是一点点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和“聪耳”。

他会立刻停下机器,再次检查和调整,直到一切都达到最佳状态。

在加工的过程中,他的手稳稳地操作着各种工具,那种熟练和自信,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

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他顾不上擦一擦;长时间的站立让他的双腿发酸,他也毫不在意。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这个零件做到完美无瑕。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打磨和测量,那个高精度的模具终于完成了。

它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闪耀着智慧和汗水的光芒。

那一刻,李凯军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从李凯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

李万君感动中国颁奖词

李万君感动中国颁奖词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

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

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这是2016感动中国节目组委会给予获奖者李万君的颁奖词。

作为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的高级技师,30年来李万君将手中的焊枪运用到极致,以不断创新的焊接方法和20多项国家专利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来自技术工人的力量。

即使在“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仪式上,李万君依然不改工人本色,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国中车”工作服,上衣还别着一枚红色的党员徽章。

在采访前主持人曾问他:“采访时我应该如何称呼您,叫李老师还是李先生?”李万君腼腆的回答,“还是叫我李师傅吧。

”劳模世家的大国工匠李万君的父亲也曾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劳模,谈到父亲对他的影响,李万君说:“每当父亲从厂里获得的大红花和荣誉证书时,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

每天晚饭时,父亲谈论的都是车间当天里发生的事情。

”这些都让李万君印象深刻。

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劳模,是李万君小时候的心愿。

刚进厂时李万君就被分到了最苦最累的水箱焊接工段,他曾想让父亲凭借关系帮他调换车间。

可没想到,父亲却为他找来更多供他练习焊接技术的焊条和模具。

1997年,首次代表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的李万君将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

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使李万君的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了焊接全能。

如今车间里嘈杂的焊接声对于李万君来说就像是交响乐,20米外李万君就能听出焊枪所用电流电压的大小,如果出现不和谐的杂音,他就会立刻去纠正。

现在李万君已成为了父亲的骄傲,他所获得荣誉是父亲最常说起的话题。

大国工匠李万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万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万君观后感最近了解了大国工匠李万君的事迹,真的让我感触良多。

李万君,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熟悉。

但在高铁制造领域,他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一名普通的焊工,但他却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记得第一次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时,我就被他工作时的专注和投入深深吸引。

画面中,他戴着防护面罩,手持焊枪,火花四溅。

那场景,既震撼又充满魅力。

他所从事的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高铁的动车组,那可是现代科技的结晶。

而其中的关键部件,很多都依赖于焊工的手艺。

李万君就在这个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精益求精。

他面对的挑战,一个接一个。

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总是迎头而上。

为了攻克那些技术难题,他常常是废寝忘食。

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热爱,才能做到这样啊!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特别艰巨的任务。

那是一个关于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难题。

转向架,这可是动车组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焊接的要求极高。

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李万君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他反复研究图纸,不断试验焊接方法。

那段时间,他几乎吃住都在工厂里。

白天,他在车间里忙碌,和同事们探讨方案;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灯下琢磨着细节。

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随便吃几口面包对付一下。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焊接方案。

当那个完美的转向架焊接成功的时候,他脸上露出的那种自豪和满足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

那笑容里,有辛苦付出后的欣慰,更有对自己工作的深深热爱。

李万君不仅自己技术精湛,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的焊工们。

他带着徒弟们一起钻研,一起进步。

他总是耐心地指导他们,告诉他们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每一个细节的注意事项。

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焊工成长起来,为我国的高铁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着李万君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却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工匠精神。

李万君: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

李万君: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

202472JAN.人生的花是焊接的火花1968年,李万君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工人。

春节前,父母常常将获得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荣誉证书、奖金和大红花带回家,这些成了他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也成了他职业道路的指路明灯。

李万君的父亲是长春客车厂的工人,在父亲的影响下,19岁的李万君在职高毕业后进入长春客车厂的水箱工段焊接车间,成了一名电撰文 / 尹云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审核 / 李万君李万君,吉林长春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首席操作师,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从焊接绿皮火车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到高铁焊接专家,李万君用一双手和一把焊枪连起钢铁龙、焊出中国梦。

心心专一艺 事事在一工李万君焊工。

但车间工作并不如他想象得那样有趣、有激情、有挑战,“一进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

夏天,焊枪的火焰有近2300摄氏度,烤得人上不来气。

冬天在水池子里作业,脚上穿着水靴子,身上挂一层冰。

”这便是李万君对当时工作状态的描述。

工作条件太过艰苦,和他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纷纷打起了退堂鼓,28个人很快便只剩下了3个。

面对高温、严寒、烟雾,李万君也动摇过,但父亲对他说:“啥活儿都得有人干,啥活儿干精细了都会有出息。

”听了父亲的话,李万君踏实了下来。

在平凡生活中做不平凡事不论寒冬酷暑,李万君都没放下他的电焊枪。

他勤思考、多练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从普通的钢板焊到仅有几毫米的焊条,仅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焊接的技法和质量。

2007年,中国铁路迎来第6次大提速,中车长客(原长春客车厂,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 2017年1月14日,李万君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WONDERFUL FUTURE科学起航公司)试制生产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

列车的车轮每4个分为一组,被转向架固定在一起,它是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

李万君:了不起的“大国工匠”

李万君:了不起的“大国工匠”

2021年第7期李万君身着工作服,目光中充满坚毅,身上有股“钉钉子”“一根筋”的执着精神。

他说自己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焊接工人。

他从职业高中的一名普通毕业生,逐步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精益求精李万君的故事要从34年前说起。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

李万君和工友们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手中的焊枪喷射着2300摄氏度的烈焰,工作环境格外艰苦。

一年后,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中,25个离了职。

李万君也想过换一个轻巧干净的工种,但曾连续7年被评为“工厂劳模”的父亲劝他说,啥活干精了都会有出息。

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李万君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

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但他将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

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接连多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都能拿第一,不断创造新纪录。

20米外,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大小、焊缝宽窄和焊接质量。

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他不仅拿到了多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在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2011年还登上了中华技能大奖的领奖台。

2007年,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春客车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重量的关键受力点,采用常规焊法无法保证其质量。

搭班子工作几年了,在他眼中,崔光日是个闲不住的人,勤勤恳恳,十分敬业,对百姓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也让业务员们备受鼓舞,“他的工作态度特别好,业务能力很强,真是榜样在身边,让我们工作也更有动力了。

”在汪清县车管所内,“争做崔光日式民警,创一流服务窗口”“像崔光日同志学习”等标语随处可见。

2020年感动中国李万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李万军观后感【精选】

2020年感动中国李万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李万军观后感【精选】

年感动中国李万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李万军观后感【精选】大国工匠李万军。

他是个普通的焊接工人,但是他把焊接工作做的不普通。

他的事迹很简单,但是他的能力不简单。

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范文,快来围观吧。

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李万军一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他从年岁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做焊接,虽然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用年的时间,用手上的焊枪证明了自己的坚守,从普通的焊接工人变成了焊接大师。

他眼里的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

李万君手中的焊枪已“出神入化”,他能把两根直径仅有米的不锈钢焊条,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不留一丝痕迹;他能在米外,从焊接声中精准地判断出电流地大小、电压的高低。

他不仅自己技术高超,他培养的徒弟也本领惊人。

如今,“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已攻克0多项技术难关、总结出多项操作法,获得国家专利多项。

他的多位弟子已获“省首席技师”称号。

李万君还陆续撰写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焊接艺术化标准》等册子,把自己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他在节目中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的坚守,就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坚守,需要这样的大国工匠,需要这样的榜样。

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李万军二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

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年,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

模具新秀李凯军事迹读后感

模具新秀李凯军事迹读后感

模具新秀李凯军事迹读后感读完模具新秀李凯军的事迹,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满脑子都是佩服和感慨。

你说这人咋就这么牛呢?在模具这个领域,那可不像咱们捏个小泥人那么简单,那是要跟各种复杂的机器、精确的尺寸还有奇奇怪怪的材料打交道的。

可李凯军呢,就像一个模具界的超级英雄,一路披荆斩棘,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的那股子钻研劲儿,就像一只小老鼠掉进了米缸,对模具技术那是痴迷得不行。

不把每个细节都搞明白,他肯定不罢休。

我就想啊,要是我对我喜欢的东西也能有他这一半的执着,那估计我也早成某个领域的“小能手”了。

比如说我之前想学画画,画了两天觉得线条画不直就放弃了,和人家李凯军比起来,我这就是典型的“小怂包”行为。

而且他不断创新,那脑子就像一个创意无限的魔法盒。

在大家都按部就班的时候,他就能想出新点子,把模具做得更好、更高效。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骑着自行车慢悠悠的时候,他直接发明了个火箭助推自行车(当然这是夸张啦),一下子就把整个行业的速度都带起来了。

我在想,他的那些创新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难道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模具小精灵给他托梦?哈哈,当然不是啦,肯定是他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加上他那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

他的事迹也让我明白,干哪行都不容易,但只要你有热情,有那股子死磕的精神,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他就像是一颗星星,在模具这个浩瀚的天空里闪闪发光,照亮了后来人前行的路。

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人,虽然可能不会涉足模具行业,但他的这种精神完全可以被借鉴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比如说我在工作中老是嫌任务麻烦,遇到点小问题就想找借口躲过去。

看了李凯军的事迹,我就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

他面对那么复杂的模具问题都能迎难而上,我这芝麻大点儿的事儿算个啥呀。

我得像他一样,把工作当成一场充满挑战的游戏,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像升级打怪一样,这样多有成就感。

总之呢,李凯军的事迹对我来说就像一本生动的励志教材,让我看到了平凡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儿。

李振军:用环保油墨描绘美好人生

李振军:用环保油墨描绘美好人生

术 人员 们 经过 无数 次 的实 验 , 制定 了

整 套 的 生 产 工 艺 并 开 始 了 新 产 品
新产 品 出炉 , 指标 经 检验 产 品合 格率 达到 了 1 0 0 %。李 振 军 和他 的 团 队执 着 务 实 的 工作 得 到 了 崇 民 防 伪 印 刷
集 团 领 导 和 客 户 的一 致 好 评 。
的链 接 材 料 低 碳 环 保 ,符 合 欧 洲 标
准, 在 国 内 油 墨行 业 评 比 中 , 他 们 生
事 物 也不 断 出现 , 李振 军 利 用业 余 时
间在 中央 党 校 函授 学 院完 成 了经 济 管 理学 业 , 获 得本 科毕业 证 书 。
2 7年 里 , 李 振 军 就 是 在 边 学 边 干
转 了大半 个 中 国。在 调研 中 , 好 多客 户都反映 u v光 固 化 油 墨 有 市 场 前 景, 目前 全部依 靠进 口。 “ 就弄 这个 ! ”
目标 确 定 了 , 困难 也 来 了 , 因 为 国 内
“ 建 功 立业 标兵 ” 、 “ 先 进工 作者 ” 等 荣
誉 称号 。他 就是 北京 崇 民防伪 印刷 集 团油 墨分 厂高 级 技师 、 车 间 主任 李 振
军。
2 0 0 6年 , S M 产 品 在 崇 民 防伪 印
刷集 团油 墨 分厂 加 工生 产 , 但 由于 T 艺原 因 , 每批 产 品最 终 的合 格率 不 到
9 5 %。厂 领 导找 到 了李 振 军 , 要 求尽
没 有生 产 厂家 , 也 就没 有 可借 鉴 的实
物 。于是 , 李振 军 去 图书 馆查 阅相 关
即 组 织 生 产 人ຫໍສະໝຸດ 员 进 行 试 验 。 3天 后 ,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最近了解了大国工匠李凯军的事迹,内心受到的震撼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李凯军,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特别熟悉。

但在他所在的领域,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

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级工匠,其精湛的技艺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让人不得不佩服。

我在深入了解他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关于他的工作细节。

比如说,他在加工一个零部件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零件。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每一个细微的地方,手中的工具如同他身体的延伸,操作起来行云流水。

每一次的切削、打磨,都充满了节奏感,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

他对于精度的追求简直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有一次,一个零件的公差要求极小,几乎是头发丝的几分之一。

但李凯军愣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硬是把这个零件加工得完美无瑕。

据说,为了达到这个精度,他在机床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调试、测量,那种耐心和毅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还有一次,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模具,大家都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李凯军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挑战。

他在工作台上,一点点地琢磨,一次次地尝试,期间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可他从不言败,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攻克这个难题。

最终,当那个完美的模具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李凯军不仅仅是技艺高超,他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精神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总是不断地学习、研究,试图把工作做到更好。

他会为了一个新的工艺方法,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无数次的实验,哪怕失败了也从不气馁。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简单地把工作做完,而是要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无可挑剔。

他对待每一个零件,都像是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精心雕琢,力求完美。

想想我们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常常会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

和李凯军相比,真的是相差甚远。

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汗水的。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最近,在看一档名为《大国工匠》的电视节目,观看了其中的一期内容,介绍了一位来自中国中水建筑集团的工匠李凯军。

这位工匠凭借其敬业尽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成为了一名惟一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的员工。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国工匠们的力量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在现代,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就是成功,但是忽视了身边随处可见的工匠,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尽职,默默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李凯军是一个个体的象征,他在工作中对待每一道工序都异常认真,他不厌其烦地打磨每一个细节,最终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工程。

他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顶尖的技术,来自于对细节的追求。

”作为观众,在看到工匠在工作中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后,不禁会感叹道:作为大学生,本不应当对未来产生畏惧,而是应当抱着匠人精神,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融入到社会建设中。

工匠精神是高度崇尚劳动的一种精神品质,是一种为工作而生的奉献精神。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只关注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短暂的快乐,却忽视了工作的本质和意义。

他们总是将工作看作是一份体力劳动,是对自己优雅生活的一种捆绑,未能看到工作中的技术、价值、意义和诉求。

实际上,就像工匠李凯军所说,“工作是对自己的诉求,是一个积累技术和经验的过程,是自己成长和成功的表现。

”这种视角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这种发自内心的努力精神、坚守岗位的铁骨柔肠之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个工作者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当前社会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支持和倡导工匠精神,向工人阶级把信念、技能和使命的多重力量转化为穿越时空的人类智慧致力于建设繁荣富强、美丽和谐的社会。

总之,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持之以恒、敬业尽职的人格力量,是时代的真正精神标杆。

身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下的我们,应努力践行工匠精神,拥有动力和勇气,去追求自己贡献价值的同时,为自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愿意将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传递下去,而这正是李凯军的工匠精神所能启迪和带给我们的。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

大国工匠李凯军观后感最近了解了大国工匠李凯军的事迹,真的让我深受触动。

李凯军,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但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是中国一汽的高级技师,在钳工岗位上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说起钳工,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个敲敲打打的简单工作。

但当我深入了解李凯军的工作后,我才发现,这其中的门道可太深了。

李凯军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耐心。

就拿他加工的一个零件来说吧,那是一个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尺寸的要求精确到了微米级别。

这是个啥概念呢?就好比要在一根头发丝的粗细上再分出几十份来。

而且,这个零件的形状还特别复杂,有各种弯曲的线条和角度。

李凯军面对这样的挑战,可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就像一个沉稳的将军,指挥着自己的工具在金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仿佛能看到他站在工作台前,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锉刀一下一下地锉着零件,每一下的力度和角度都恰到好处。

那锉刀与零件接触时发出的“呲呲”声,仿佛是他演奏的独特乐章。

他工作的时候,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只有他和那个零件。

汗水从他的额头滴落,他顾不上擦一擦;长时间的站立让他的双腿发酸,他也毫不在意。

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把这个零件做到完美无瑕上。

为了达到那个超高的精度要求,李凯军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但他从不气馁,从头再来就是了。

他说:“这就像是爬山,爬到一半摔下来了,那就再爬,总会爬到山顶的。

”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还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紧急的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加工出一批高精度的零件。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凯军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那段时间,他几乎吃住都在车间里。

白天黑夜连轴转,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醒了接着干。

他的同事们都说,那段时间的李凯军,就像个“拼命三郎”。

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他完成了任务。

那些零件,每一个都像是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赞叹不已。

李凯军的厉害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的技术。

制造业青年人才案例

制造业青年人才案例

制造业青年人才案例在制造业这个看似传统又充满无限潜力的领域,有不少青年才俊正在崭露头角,小李就是其中一个特别的存在。

小李刚进入那家大型制造工厂的时候,就像一只误闯进大观园的小麻雀,看啥都新鲜又觉得啥都难。

他被分配到了生产车间,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着老师傅们学习操作那些复杂的机器设备。

那时候的他,笨手笨脚的,有一次差点把一个小零件装反了,差点造成生产线的小故障。

老师傅们都笑着打趣他:“小李啊,你这是要把咱这机器给整懵咯。

”不过小李可没灰心,他心里就像憋着一股劲儿。

他知道在制造业,技术就是硬通货。

于是,他白天在车间里认真观察每个操作步骤,眼睛就像装了放大镜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晚上回到宿舍,别的小伙子都在打游戏或者看剧,他就抱着那些机械原理的书啃,还在网上找各种相关的教学视频看。

有一次,厂里引进了一批新的自动化设备,这可把大家都难住了。

那些复杂的编程和全新的操作界面,让很多老员工都直摇头。

小李却兴奋得不行,他觉得这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他主动申请参与新设备的调试工作,天天和技术人员泡在一起。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像个缠人的小尾巴,追着人家问个不停。

技术人员都被他问得哭笑不得,但也特别欣赏他这种好学的劲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李不仅完全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还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比如说,他发现设备在某个特定工序上的运行效率可以再提高,通过调整一些参数和改进工艺流程,竟然让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10%。

这可不得了,厂里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给他颁发了一个特别贡献奖,奖金还不少呢。

小李的故事在厂里传开了,那些之前还觉得他毛手毛脚的老师傅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的小李,已经成为了车间里的小明星,还带起了徒弟。

他经常跟徒弟们说:“咱制造业啊,就像一个大宝藏,只要你肯挖,到处都是宝。

”小王是一个满脑子新奇想法的制造业青年。

他刚从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就一头扎进了一家制造企业。

刚进企业的时候,小王就觉得厂里有些生产流程太老套了,就像一个老古董还在慢悠悠地按照几十年前的方式运转。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获得了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下面是相关的人物事迹材料范文,快来围观吧。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技能报国”是他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

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是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

如何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国家专利,《氩弧半自动管管焊操作法》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的空白。

如何在外国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勇攀高峰,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专家组以这些数据为重要参考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他研究探索出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为公司技术标准。

如何为中国高铁储备世界级人才“因子”,依托“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先后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创造了400余名新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国际焊工资质证书的“培训奇迹”,培养带动出一批技能精湛、职业操守优良的技能人才,为打造“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电焊工。

1987年7月长春客车厂职业高中后进入客车厂焊接车间工作至今。

先后创造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及时解决了高铁生产的.诸多问题。

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

“小家长”有大作为——记“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农电之星”李晓军先进事迹

“小家长”有大作为——记“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农电之星”李晓军先进事迹

“小家长”有大作为——记“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农电之星”
李晓军先进事迹
罗斌
【期刊名称】《农电管理》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在湖北省大悟县供电公司13个基层供电所中,有这样一位所长:年轻的员工叫他兄长,年长的员工叫他当家的,整个所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团结、和睦,他就是大悟县宣化供电所所长李晓军。

在他的带领下,宣化供电所被评为孝感市“五一劳动奖状”,孝感供电公司“无违章班组”、“一流班组”,大悟县“五一劳动奖状”、“文明单位”。

他个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孝感、大悟县供电公司“文明建设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5月,他被评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罗斌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悟县供电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6
【相关文献】
1.着眼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进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记总后优秀共产党员、后勤指挥学院作战后勤指挥实验室主任李同敬先进事迹 [J],
2.爱岗敬业好士官--记兰州军区某装甲团汽车连驾驶员李喜军 [J], 雷文学;邹建奇
3.他在鹤浦守卫家园——记浙江省象山县鹤浦供电营业所所长李永军抗台保电先进事迹 [J], 周建峰
4.情系农电高原山乡播光明——记国家电网公司“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农电之星”郝正甲 [J], 杨琪昌;马思鸣;
5.甘肃保险业举办舟曲抢险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暨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演讲大赛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业军:清华博士甘当一线电工不是大材小用,而是真材实用!
从2008年博士毕业至今,谢邦鹏已经在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组的最前线干了整整6年。

刚到公司时只有理论基础的他只能看着别人干活,自己伸不上手,到现如今他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并且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工作中他搞了一些能广泛应用在一线的设计发明,解决了公司过去长期困扰的难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认为谢邦鹏当初的选择是很明智的,他没有被金钱和名誉迷失了方向,也没有被世俗理念所困扰,他的头脑是清醒的。

其实无论做哪一行工作,都要踏踏实实[ tātāshi shí] 从基础做起,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学问才是真才实学!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所缺少的东西。

即使[ jíshǐ] 将来想做大事业的人也必须从基础做起,有了坚实的基础,做起事来才会有创造性的发挥。

做自己想做的、并且能发挥自己优秀特长的事情是最好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