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样本
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级MPA-E)(12月28日公共管理学学位评估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一、培养目旳为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中国公共领导人才。
该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认知中国国情,切实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发展旳趋势,具有爱国奉献、明德为公旳思想境界,熟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对现实公共管理问题既能进行专业而独到旳分析与研究,也能切实掌握详细旳运作、协调与沟通技巧,卓有成效地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旳现实问题。
二、学分规定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期间,需获得基础课程18学分,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专业实践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
三、学制及学习方式弹性学制(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以分段集中形式为主。
修完课程后回工作单位做毕业论文。
四、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基础课程(18学分,考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70590113) 3学分(考试)●公共管理(70590103) 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分析(70590193) 3学分(考试)●政治学(70590133) 3学分(考试)●公法学(80590453) 3学分(考试)●公共经济学(80590373) 3学分(考试)2、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考试)●英语(60640413) 3学分(考试)●政府、市场与社会(70590413)3学分(考试)●战略思维与决策(80590523)3学分(考试)●领导科学与艺术(80590213) 3学分(考试)●论文设计与写作(70590363)3学分(考试)3、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考试))●公共管理前沿(70590403)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专题(8059046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8059054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学分获得方式:境外调研后交汇报或参与5次以上国际学者旳讲座、汇报或研讨,并提交有关分析汇报。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2年6月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2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二、培养目标具有管理学科的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知识,系统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独创性研究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领导的管理实践和对应的研究工作。
三、知识机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管理科学、复杂系统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41, 课程设置见附录二。
(三)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四)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考试内容涵盖信息管理、运作管理、运筹学和统计。
综合笔试采取隐名评卷的形式。
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十月举行,教学办公室会提前一个月通知。
如综合笔试没有通过,可在下一年补考一次。
(2)开题报告:以考察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博士生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培养方案
(2011年12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
毕业生及学位获得者应秉承清华大学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追求我院明德为公的思想境界,面向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前沿,面向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的实际需求,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卓有成效地推动组织创新与社会变革,从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
二、学分要求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核心课程17学分,选修课15学分,前沿课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为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包括:
1、周末及晚上学习;
2、分段集中学习,每学期集中一次6-8周,每年集中2次,课程学习共集中4次。
四、课程设置
4、专业实践(80590732 2学分,考查)
学生应参加专业实践,内容及要求包括拓展训练或实地考察或参加讲座及
我院组织面向MPA同学的公共管理论坛等。
5、学位论文
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学位论文。
鼓励学生选做案例分析报告和政策分析报告,20000字以上。
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
论文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具体参见《清华大学MPA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模板】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招生类型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类,“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在职攻读”学生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入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可以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学习年限为2至4年。
“非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5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2门课,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外国语”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核心课程目录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院校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院校
(共计36个,截至2011年)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湘潭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有管理学博士点的学校

有管理学博士点的学校简介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点,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管理学的学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国拥有管理学博士点的学校,为有意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设立了经济学、管理学博士点,并且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研究资源。
学校的管理学博士点涵盖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决策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机构,也设立了管理学博士点。
该校的管理学博士点涵盖了组织和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金融与投资管理、战略与创新管理等多个方向。
清华大学在管理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是具有管理学博士点的重要高校之一。
该校的管理学博士点涵盖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和会计、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学领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上都有卓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平台。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管理学博士点。
该校的管理学博士点涵盖了组织与战略管理、市场与行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多个方向。
中山大学在管理学领域具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作为我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也设有管理学博士点。
该校的管理学博士点涵盖了企业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向。
武汉大学在管理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学术声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学术氛围。
结语以上所述只是对拥有管理学博士点的学校进行的简要介绍。
中国的高校中,还有许多其他学校也设有管理学博士点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声誉。
如果你有兴趣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建议你多了解各个学校的研究方向、师资力量和研究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兴趣的学校和导师,从而为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化管理人才。
二、专业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分析和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问题;2.具备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协调公共事业项目;4.具备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能力,能够高效地管理公共组织和提供公共服务。
三、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介绍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2.政策分析与评估:重点培养学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项目管理与团队领导:着重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的能力,包括项目计划、组织与控制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4.公共组织管理与运营: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5.公共财务与预算管理:重点培养学生公共财务和预算管理的能力,包括财务决策、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6.公共服务与社会责任:着重培养学生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包括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公共项目实施等。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23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治理5、区域发展与政策(含台港澳地区)6、发展规划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三、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培养方案制订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考试内容覆盖学科基础课程,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考一次,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重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简章录取办法考博经验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简章录取办法考博经验启道考博分享一、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启道2000年10月,面对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挑战,清华大学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在公共管理系和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基础上,率先成立国内第一所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现任院长是薛澜教授。
学院现有教师6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名。
学院还聘请了12位双聘教授,7位兼职教授,1位名誉教授。
学院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师资队伍,现职教师全部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
学院现有政府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非政府管理(NGO)研究所、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国情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6个常设研究所。
2003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授权;2013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名列第二名,其中学术声誉和科学研究名列第一。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有博士招生点和硕士招生点,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已经形成了学术型硕、博士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等中文教学项目,国际发展硕士(MID)、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国际发展与治理硕士(MIDG)等英文教学项目,并即将正式启动行政管理本科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2013年我院MPA项目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例通过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
截止2015年7月,学院累计培养博士 155 名、硕士 627 名、MPA 2400余名,MID和IMPA留学生477名。
学院大力加强智库建设,先后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等国际知名智库联合成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于国家公共政策制定。
2020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申请方式、出题导师、论文要求

大家好我是育明马老师清华大学公管院是申请考核制度,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推荐信,个人陈述,读博研究计划,英语成绩,学术论文等。
公管院每年录取30人左右。
报录比在1:7左右,通过初审大约每年70人左右。
在准备理论的时候还要多关注出题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
公共管理分为四个方向,公共政策,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新加),全球治理,博士考试专业课主要还是以论述题的形式为主,考察学生对专业把握的深度还有广度。
备考的时候,首先以核心理论为主,建立学科的整体理论框架,再关注报考院系导师最新发表的论文和书籍,参考下列导师课题论文等,针对管理政策热点进行专业分析,最后进行模拟测试,育明考博针对于考博完整流程以及模拟测试专注多年,关注公众平台“研究生巴士”了解育明考博更多相关信息。
行政管理系出题导师及研究课题:江小涓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和公共政策。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多部学术专著。
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的论文超过20篇。
彭宗超博士论文"全国民意代表直接选举制比较研究",2001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合作慕课《公共危机管理》2018年1月荣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
合作专著《合作博弈与和谐治理——中国合和式民主研究》荣获2017年北京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200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
还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和“良师益友奖”等。
杨永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71422012),转型期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决策与管理研究,2015/1- 2017/12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研究,2014/1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M1450007),“十三五”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政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2014/7-2015/6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标准研究,2014/3-2014/8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环境与战略思路研究,2014/1- 2014/12Asian Development Bank, Facility for Policy Reform and Capacity Building III –12.5 Mid-term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42127-012), Nov 2013 - Jan 2014朱旭峰Zhu, Xufeng,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in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9. 朱旭峰:《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智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3所行政管理博士点学校之一

23所行政管理博士点学校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
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清华大学汇集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拥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融合并继承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这些优越条件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在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序举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不断延续,都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学院在本学科领域的声誉与影响。
同时,一门门精品课程陆续开设,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一届又一届学术型研究生和MPA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到教研岗位的第一线,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曲折,并在不懈的耕耘中开始收获,为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1996年--成立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正式出刊--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97年--承担香港金融、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受到有关单位的关注--在香港回归期间,中央电视台对清华大学香港技术产业研究作了系列报道--《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四期作为香港问题研究专集1998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内成立公共管理系1999年--成立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00年--在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和21世纪发展研究院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获批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试点工作--经过筹备图书资料中心对学院师生开放2001年--出版《清华大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教育部委托进行“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研究--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转入公共管理学院2002年--首届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成立电子政务实验室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公共管理评论》创刊号出版--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成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并聘请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政府学院案例项目主任霍华德•哈索克先生担任案例中心顾问--学院院馆“伍舜德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学院科研机构调整成6个常设研究所,分别为:政府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非政府管理(NGO)研究所、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国情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经过筹备政府文献中心成立--首届高级公共管理硕士(MPA-E)班开课--公共管理学科首批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成立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2006年--成立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启动SENS平台建设∕SPPM系统建设研究领域:公共政策政府管理非政府管理国际战略与发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2001年12月成立,罗豪才教授任学院院长。
总则-清华大学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3
化学(理学)
070301
无机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10
生物学(理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3
生理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06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
083001
环境科学
083002
环境工程*
0831
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工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管理学)(不分设二级学科)*
1202
工商管理(管理学)*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学)*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808
电气工程(工学)*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培养方案doc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培养方案篇一:清华经管学院XX级本科培养方案清华经管学院 XX 级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经管学院遵循清华大学的基本方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
经管学院本科生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同时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学院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并由此确定本科培养方案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三部分。
经管学院本科项目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别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掌握数字经济时代商务活动规律,能够有效驾驭信息通信技术以提升绩效、引领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会计学专业培养既掌握国际前沿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通晓全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展趋势,又熟悉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高端会计研究和实践人才。
经济与金融专业(含保险方向)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和金融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中文、英语和数学三种基础技能课,通识教育核心课(即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以及新生研讨课等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三个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可跨越专业界限,选修任选课程。
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要求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
会计学专业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以及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毕业后应具备在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中运用现代会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研究型工作的能力。
1204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4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基本信息1. 学科名称: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2. 学科代码:12043. 二级学科:行政管理(120401)(Public Administration)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2)(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社会保障(120404)(Social Security)土地资源管理(120405)(Land Resource Management)公共政策(1204Z1)(Public Policy)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1204Z3)(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土地行政与房地产管理(1204Z4)(Land Administra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二、学科简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起源较早,1912年四川高等学校开始培养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培养公共卫生人才。
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黄季陆、杨兰荪、张世文、张绍英、张萍洲、杨伯恺、宋懋欧、刘绍虞、陈希虞等一大批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陈志潜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公共卫生学专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1986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行政管理获批西部地区最早的硕士学位点;2004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批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清华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

清华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2009年7月研究生院制订,2017年6月修订)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我校现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共18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共2种博士专业学位。
清华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清华大学章程》制定的。
各院系应根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我校各专业学位标准,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分别制定培养方案。
新增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培养方案须按项目制定。
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计划一般按两年安排,基本修业年限为两至三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最长修业年限三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一般应聘请相关领域行业专家作为联合指导教师,采取双导师或导师组联合指导的方式。
加强实践环节,创造条件建立较稳定的实践基地,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1三、课程教学要求应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要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反映最新学术和行业动态,积极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设计和教学。
公管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赢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与创新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治理5、教育经济与管理四、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校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培养方案制订跟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研究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期初,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考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补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3、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主要课程学习完成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本学科内具有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从事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前沿理论和新学科生长点的动向;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备良好的独立开展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大型的公共项目的管理工作。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培养中注意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博士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风培养。
清华公共管理专业考博参考书、真题、复习资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报考分析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审综合考试公共管理2017年32人2016年27人2015年13人申请材料审核笔试:公共管理综合面试清华考博辅导联系点击咨询张老师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8:1左右(竞争较激烈)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直就是申请审核制,2016年开始是从9月份进行考试。
3、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博不招收在职考生,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的申请较北大相比难度要小很多,每年通过审核的人数也很多,招生人数也多。
虽然清华公管是申请审核制,但是报考的时候是按导师报考,但是录取还是按专业录取,清华的公管通过申请之后是有可能调剂导师的。
4、2017年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共通过初审67人。
5、上表中的数据是包含普博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人数,2015年少干3人,2016年少干3人,2017年少干2人。
6、《公共管理》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
考查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水平,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笔试不及格者将不能参与后续面试。
7、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的教育背景与科研经历、外语水平、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及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志趣与能力等。
8、综合考核分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分别计算。
需要参加笔试的,笔试通过方可参加面试,笔试成绩不带入最终的录取排名,最终完全以面试成绩排序和师生双向选择结果决定拟录取名单。
9、清华公共管理专业共有3个研究方向:01公共政策(薛澜、苏竣、胡鞍钢、殷存毅、彭宗超、齐晔、崔之元、俞樵、王亚华、刘志林、戴亦欣、周源、朱旭峰、LAN GERALD Z、吕孝礼、陈玲、蒙克、朱俊明)02国家治理(于安、王名、孟庆国、韩廷春、邓国胜、巫永平、王有强、程文浩、杨永恒、殷成志、梅赐琪、罗祎楠)03全球治理(楚树龙、张严冰、王庆新、高宇宁、周绍杰)10、申请材料包含:1)清华大学2017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打印);2)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原件;3)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发表论文复印件等;4)两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称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或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信;5)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往届生)或论文选题报告全文(应届生);6)个人自述(含个人基本信息、报考意向及报考导师、研究兴趣陈述等,1000字以内);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6月23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经过, 级开始执行)
一、适用学科: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 一级学科, 管理学门类, 学科代码: 1204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研究方向:
1、公共政策
2、政府管理
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
4、公民社会与治理
5、区域发展与政策( 含台港澳地区)
6、发展规划
二、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三、知识结构
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事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1、基础理论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 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 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
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 注重对本事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
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 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
课程。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 按培养方案制订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 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 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 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后, 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基础课程, 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能够重考一次,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 但在成绩后记”重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处理办法可由本人提出申请, 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 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资格考试未经过者不能做选题报告。
有关资格考试的具体要求参见《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资格考试实施细则》。
3、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主要课程学习完成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查阅文献资料, 深入调查研究, 确定具体课题, 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决定, 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选题报告由导师组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 其中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 评审, 选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
准备开题的博士研究生要在开题前一周将书面的选题报告交考核小组成员和学院业务办, 并下载研究生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
开题后一周内将填写好的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交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