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银冈书院导游词
铁岭银冈书院建筑文化意蕴研究
铁岭银冈书院建筑文化意蕴研究作者:陶晓蕾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书院建筑属于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是人类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它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教育制度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地方的教育文化特色。
认真研究和精心保护书院建筑,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弘扬和建设地方的文化事业,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书院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已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思想等各个领域。
文化的全球化使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渗透、融合,打破了文化的地域性而走向世界,因此区域性的文化资源将为全世界所共享。
正是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域文化出现了不断被同化的现象,原有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点逐渐消失。
铁岭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清代时期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对于研究东北书院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真实反映了辽宁地方的文化特色,因此对银冈书院的建筑文化意蕴进行研究不仅为本地的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保护书院建筑这一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书院的起源中国古代的书院萌芽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1]书院分官私两类,是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
后发展成为“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
[2]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
书院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藏书;祭祀;讲学,这三方面也被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在其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清末,行“新政”,改学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令废书院,改学堂,至此书院制度告终。
[3]二、银冈书院的历史沿革与现状银冈书院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它是辽宁省的三大书院(萃升、襄平、银冈)之一,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清代东北最有影响的书院——银冈书院
桂及他部下 的不法行径 , 因此与吴结怨。 吴三 书院遗址 坐北朝南 ,现存 面积约九千平 桂上疏反奏 , 遣责郝浴 “ 疏中有亲冒矢石语 , 方米 。 它的建筑为东 、 、 西 中三层格局 , 中庭是 冒功理应处死” 。皇上明知郝浴无辜 , 但是对
主体 , 东西如飞机两翼 , 几经修复如今仍保存
冈书院” 。 大门内一进院落 , 迎面三间正厅 , 为旧时 书院讲堂。 东西两厢各三间, 后面是郝公祠 。
端 , 泣抚银冈 , “ 留作书院” 并将多年积攒下 , 来的田宅、 书籍器物等无偿捐留铁岭官府 , 以
备将来 书院办学之用。③银 冈书院 由此正式 正厅与郝公祠为硬 山式建筑 ,前出狼牙后 出 定名 。继续履行 “ 昌明理学 , 启迪后贤” 的功
・ 文化名院 ・
清代东= = : 有 影 晌 的 书 院 匕最
— —
银冈书院
马 阿 宁
内容提要 :辽宁省铁岭市清代流官郝浴 梢 , 廊上楣框镶嵌着彩绘牡丹 图案的 “ 池枋 ” 创建的文化教 育遗址一银 冈书院 ,距今 已有 “ 雁尾” “ 和 雀替” 。讲堂前东西窗边各有一座
外的礼科给事中季开生等等。 他们 同命相怜 , 学 , 他主持银 冈学会总董期间 , 常常不辞辛苦 相互敬重 , 时常聚在一起探究人生哲理 , 吟诗 四乡奔走 ,劝导民众子弟入学。光绪二十九 唱和 。 留下 了许多脍炙人 I的诗篇 。在《 Z l 盛京
传承书院文化精髓,弘扬银冈教育精神
传承书院文化精髓,弘扬银冈教育精神银冈书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院校,一直秉持着传统文化和教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银冈书院不仅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入,更重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下是银冈书院传承的书院文化精髓和银冈教育的精神,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指导。
一、找寻中华文化的根源银冈书院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学院的基础课程,中华文化课程独辟蹊径,以寻根溯源为主线,将孔子、墨子、老子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精华系统地教授给学生。
通过深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二、培养品格和人文素养银冈教育的精神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主导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校园生活中,学院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银冈书院坚信,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中。
为此,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挑战,并且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银冈书院亦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海外学习、研究及实习项目。
这样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做好准备。
五、追求卓越,服务社会银冈书院鼓励学生们追求卓越,在各个方面积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并且将这些能力回馈社会。
学院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具备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银冈书院的文化精髓和教育精神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品格魅力和全面发展能力,注重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少年周恩来在铁岭银冈书院
少年周恩来在铁岭银冈书院备受国内外崇敬且享有盛誉的中国卓越领导人周恩来,和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早年经历了从封建家庭转变到受西方教育,进而变成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过程。
周恩来少年时代在辽宁省铁岭银冈书院受到的启蒙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他迈出决定其革命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
告别禁锢的栅栏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近几代祖先都从业“绍兴师爷”(在各级衙门里管文案工作)。
祖父周攀龙在江苏淮安县当师爷,19世纪70年代举家离开绍兴迁到苏北的历史古城淮安。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淮安,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不过,他出生后不久祖父病故,原本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族从父辈开始走向了衰落。
当周恩来不满半岁时,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过继给了无后代的小叔父周贻淦,称为嗣父。
不久身患重病的嗣父周贻淦去世,守寡的嗣母陈氏终日足不出户,与周恩来相依为命。
周恩来6岁那年,随父母、嗣母迁居到淮阴外祖父家。
在这里,他贪婪地浏览外祖父的大量藏书,几年内读完了《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中的一些篇章。
周恩来8岁至10岁在淮安、淮阴的几处家塾念书,先后读了《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古典小说。
不难看出,少儿时代的周恩来受到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而他的过人才智也已初露锋芒。
不幸的是,1907年至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因积劳成疾而相继病故。
周恩来怀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带着两个小弟弟从淮阴搬回到原来在淮安的宅院。
刚满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独立地挑起家务重担,既要照管两个弟弟,又要操持家中柴米油盐,甚至在院子里种菜供家人糊口。
生活陡然变得如此艰辛,让周恩来经受了人生之初的锻炼。
家业的急剧败落,两位母亲的过早辞世,少儿的坎坷磨难,封建礼俗的禁锢,这一切使周恩来陷入忧愤交加之中,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莫大的伤痕。
此时,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大伯父周贻赓和三堂伯周贻谦都在辽宁铁岭做事。
铁岭银岗书院的旅游发展战略对策探讨
铁岭银岗书院的旅游发展战略对策探讨作者:王彬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摘要:银岗书院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区内,现已成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辽宁省红色旅游基地。
随着中央提出的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主题,作为革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承载基地,只有充分发挥他的红色资源优势,才能使银岗书院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银岗书院旅游发展做浅要的分析,发掘银岗书院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希望更好的传播中国古典历史文化建筑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书院;红色旅游;发展一、银岗书院概述银岗书院又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前身为“格物致知之堂”。
乾隆、雍正年间,书院培养了大量的科举人才。
曾宪文是周恩来少年在此地读书时的老师,光绪二十九年在各地对大都办新学采取观望态度之时,曾宪文在知府的鼓励下,率先创办西式教学,成立了银岗书院小学堂,比当时的南开学校创建早一年。
从此学院名声大震,生源不断。
银岗书院被后人誉为“人杰地灵”之地,与嵩山、白鹿洞、岳麓、石鼓四大书院并称,戏称第五大书院。
虽有自诩之意,但依旧可以感受到银岗书院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银岗书院的SWOT分析银岗书院位于铁岭市银州区内,东邻铁岭市博物馆,周围有三所小学,一所中学,地处繁华之处。
曾与沈阳萃升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成为“盛京三大书院”。
现萃升书院已不复存在,东北仅存银岗书院,襄平书院以及位于大连的衡山书院。
依据近一年来铁岭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对银冈书院进行SWOT分析如下:表1 银岗书院SWOT分析银岗书院内在条件分析银岗书院外部环境分析优势(S)机会(O)S1.品牌优势:银岗书院是清代辽宁最早创建的书院,是周恩来就读的第一所书院,也是东北第一所引进西方教学的书院。
S2.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教育意义S3.区域优势:景区周围很多所学校,切处于商业街附近S4.比较优势:辽宁省现存历史最久远的书院S5.市场优势:铁岭市靠近辽宁省省会,辽宁第一大经济中心 O1.第十一届东亚(辽宁)国际旅游交易会启动O2.铁岭旅游日近期举行O3.2014辽宁踏春赏花季,铁岭新区举办“花海盛宴”活动O4.毗邻地区经济实力高,短途游客出游能力增强劣势(W)威胁(T)W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中下等,旅游服务体系不完整W2. 已有旅游产品等级低,并容易成为阴影区W3. 外地游客较少,收取门票费,市内居民很少入内参观W4. 位于老城区,与新区景点相距较远,没有规模效益 T1.铁岭市旅游客源不足,铁岭与沈阳相邻,客源部分受沈阳地区牵制。
清代东北第一书院——银冈书院
清代东北第一书院——银冈书院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市城区南部,今日繁华的银冈小区之中,是一处古朴幽静的清代园林式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建筑。
现有教学室25间,书院斋房15间,影壁,垂花门各一处,碑廊75米,雕塑4组。
银冈书院历史久远,闻名遐迩,藏书充栋,桃李天下,堪称是东北书院之最,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关东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开本邑教育之先",培养出大批英才。
也因周恩来总理曾就读于这里而远近闻名,银冈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
时间回溯到三百五十多年前,清初的铁岭经过明末的战乱,人烟稀少。
当时的铁岭已很少有学校、儒学和文庙,教育几乎废弃。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流人郝浴于清顺治十五年,携家眷来到铁岭,创建“致知格物之堂”,开启了东北清代文化教育的先河。
顺治八年郝浴为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顺治九年,吴三桂奉命进军四川,其部下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祸害百姓。
郝浴多次要求吴三桂约束军纪。
吴三桂倚仗有兵权,非但不听,而且十分记恨郝浴。
吴三桂因郝浴想朝廷揭露他的罪行,对郝浴怀恨在心,诬告郝浴,顺治皇帝明知郝浴无罪,因担心握有重兵的吴三桂造反,无奈牺牲郝浴,将其流放关外。
顺治十一年,郝浴和怀有身孕的妻子走上流放之路。
三个月后来到沈阳。
当年冬天儿子郝林降生。
顺治十四年,一些流人被赦为民安置,但不得回乡。
十五年五月郝浴下铁岭,在南门里购地建屋,开始过着平民的生活,不久王夫人去世,这年郝林4岁。
郝浴希望通过办学、授徒,培养济世救民人才。
于是把书房辟为“致知格物之堂”招收学生,讲学育人。
郝浴的第一批学生后来多成为爱国的学者、诗人和国家贤臣,有的成为教育家,继承了讲学育人的事业。
而郝浴的儿子郝林官至奉天府尹,多次奏本为民请命,解决百姓疾苦。
康熙十年,康熙皇帝东巡来到铁岭。
郝浴在盛京城下再次奏报吴三桂的不法情况,提请皇帝警惕。
试论铁岭银冈书院的文化特征
收稿日期:2018 - 03 - 12 作者简介:王振宁(1960 - ) 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ꎬ教授ꎬ主要从事历史及地方史研究ꎮ
������44������
刻不忘国家大事、天下苍生ꎬ倾心于治世的崇高责任 感和使命感ꎬ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子们学习的ꎮ
(四)怡养庇护的场所ꎮ 书院有很强的感召力ꎬ 这不仅是因为书院有讲学活动ꎬ有丰富的藏书ꎬ有可 居住的斋房ꎬ而且还因为这里有更宽容的研究空间ꎬ 政府对其很少控制ꎮ 自建院以来ꎬ特别是清中叶以 后ꎬ书院常有本地和外地学者到此做客ꎮ 他们有的 是来这里避乱、访友、探亲、听会讲ꎬ还有的到这里歇 脚、闲居ꎮ 这些人在书院里或吟诗、作文、品画、编 书ꎬ或谈天说地ꎬ 评古论今ꎬ 小小书院竟成了一处 “ 文化沙龙” ꎮ
2018 年第 4 期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总 118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4 2018
General No. 118
铁岭银冈书院始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 ꎬ是流 人郝浴创建的ꎬ虽然较国内其他知名书院建院时间 晚很多ꎬ但据今也已经有三百四十多年ꎬ是东北地区 创建最早、影响最大、持续办学时间最长、最具特色、 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书院建筑群ꎬ辽宁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ꎮ 它虽然规模不大ꎬ但其具有传授知识、培 养人才、礼法教人、敦民化俗、收藏典籍、传承文化、 促进教育发展、议论时政、揭露弊端等功能ꎻ它自主 办学ꎬ保持着 书 院 的 许 多 文 化 传 统ꎻ 它 施 教 注 重 实 践ꎬ学生因时而学ꎬ爱国时政教育占有突出地位ꎮ 它 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参观铁岭银冈书院感受
参观铁岭银冈书院感受《参观铁岭银冈书院感受》嘿,我跟你们说,参观铁岭银冈书院那感觉,真的是太奇妙啦!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
一进书院,那氛围就把我给“抓住”了。
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一位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院子里的树啊,都长得郁郁葱葱的,感觉它们也像是有学问的,陪着书院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我在书院里慢慢地走着,看着一间间的屋子,就像在翻阅一本本古老的书籍。
有一间屋子里陈列着以前学生们用的桌椅,那桌椅看上去普普通通,可当我凑近仔细瞧的时候,就像能看到以前的那些小书生们坐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读书呢。
桌子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刻痕,我猜啊,说不定是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上课走神的时候偷偷刻下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会在课桌上搞点小“创作”一样。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院的书房,一进去,就感觉被知识包围了。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虽然我看不懂那些字,但能感觉到它们沉甸甸的分量。
有一本古籍翻开着放在桌上,我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看,那纸张都已经发黄了,上面的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神秘极了。
我仿佛能看到古代的先生和学子们在这儿翻阅这些书籍,寻找知识的宝藏,那画面就像一幅生动的画。
还有啊,书院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名人字画,那些字画可都是宝贝呢。
我站在一幅山水画前看了好久,感觉自己都要走进画里去了。
画里的山水就像真的一样,有潺潺的溪流,还有云雾缭绕的山峰,要是我能钻进去,在那溪边坐一坐,肯定特别惬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特别热情的讲解员。
他就像一本行走的书院百科全书,给我们讲了好多书院的历史和趣事。
他指着一块石碑,说这上面记载着书院的变迁,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像一个个小密码,他把这些密码都解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对书院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银冈书院出来后,我感觉自己就像充了电一样。
这里面的文化气息就像一阵风,吹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对古代的教育和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趟参观,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我真的是太喜欢啦,感觉自己以后还得再来好好感受感受呢!。
铁岭银冈书院游记作文
铁岭银冈书院游记作文《铁岭银冈书院游记》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铁岭银冈书院的那次有趣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特别好的日子,我和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决定去银冈书院逛逛。
一到那儿,哇塞,那古色古香的大门就吸引了我。
我们走进书院,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院子里特别安静,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在回响。
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摆放着好多古老的书籍和文具。
我就好奇地凑近去看,嘿,你还别说,那些书都好有年代感啊!我仿佛能感觉到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学子们是多么认真和刻苦。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庭院,这里有几棵大树,树下有石桌石凳。
我和朋友们就在这儿坐了下来,感受着那份宁静。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情。
我们当中有个小伙伴,突然站起来说他要模仿古人吟诗一首。
大家都特别期待,结果他憋了半天,冒出一句:“啊,大树好高啊!”我们先是一愣,然后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算哪门子吟诗啊,简直太逗了!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小插曲,让我们这次的书院之行更加难忘了。
在书院里慢慢走着,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和陈设,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感觉自己好像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能感受到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好像在诉说着故事,那些故事也许平凡,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我们还参观了书院里的一些展览,了解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
原来这里曾经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真的好厉害啊!逛完了书院,我们在门口坐了一会儿,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
这次去铁岭银冈书院的游玩,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不仅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让我和朋友们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时光。
那搞笑的吟诗小伙伴,那古老的书籍和建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想,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这里,再次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好了,朋友们,我的铁岭银冈书院游记就讲到这里啦!希望你们也有机会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哦!。
铁岭银冈书院诗词
铁岭银冈书院诗词
铁岭银冈书院,坐落于辽宁省铁岭市。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著名书院之一。
铁岭银冈书院以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为宗旨,培养出众多文人雅士和优秀的诗人。
书院建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四周山环水绕,风景如画。
院内设有多个独立的书房,供学子们读书、写作、思考。
这里书籍琳琅满目,文化氛围浓厚,能够激发学子们的文学创作热情。
在铁岭银冈书院的诗歌创作中,以山水田园、人情风俗、思乡怀旧等为主题的诗作最为常见。
诗人们以纯净的文字、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家乡、自然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作品既有振奋人心的豪迈之作,也有婉转动人的柔情之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铁岭银冈书院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多次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并获得各种奖项。
书院每年还会举办诗词大赛,为广大书院学子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子们的学术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书院,铁岭银冈书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
在这里,诗人们用他们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银钢书院“”主题推广词
“银钢书院“”主题推广词案例一红色教育基地铁岭银冈书院是一座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古代书院,是辽北著名的“昌明理学,启迪后贤”的庠序之地,是东北地区最早引入西方教育的学校之一,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各种思潮在这里广为传播。
一代伟人周恩来少年时于此求学,1910年,周恩来来到银冈书院,正是铁岭学届爱国活动空前高涨时期,岳飞的《满江红》,夏颂莱的《何日醒》,还有《快猛醒》等歌曲,周恩来都是在银冈书院学会的。
“致知格物”的训导陶冶了周恩来儒雅的风范,积极进步的学校教育开阔了少年周恩来的视野,诱发了他爱国主义的志向,萌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为他后来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打下了良好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案例二铁岭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关东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铁岭银冈书院:位于昔日的铁岭古城内南门之右、今日繁华的银冈小区之中,是一处古朴幽静的清代园林式建筑群。
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
铁岭银冈书院:作为历史上东北地区的第一书院:"开本邑教育之先",培养出了大批英才。
周恩来总理就是在银冈书院入读小学,其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被列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岭银冈书院:书院创始人郝浴,以他高深的学识,在家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文化呈现一派有了新的生机。
案例三铁岭银冈书院:1910年周总理入校读书时,银冈书院已有校舍七十多间。
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
铁岭银冈书院:周恩来总理曾在此研习古文、书法。
现仍按当年原貌恢复,南北火炕,炕上各摆两张书桌,靠东壁摆放古书橱一对,橱门木心板上刻有楹联"晨登讲席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
亭子幽径题词贵州
亭子幽径题词贵州
铁岭银冈高中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创建于1953年。
原名铁岭县立中学,后更名为铁岭市第二中学,2000年正式更名为铁岭银冈高中。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80%以上。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
铁岭银冈高中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如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辽宁省文明学校、铁岭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
学校还与国内外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发展。
铁岭银冈高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各种课外活动,如文学社、艺术团、体育队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近年来,学校在
学科竞赛、体育比赛、艺术表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银冈书院导游词
银冈书院导游词这银冈书院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您一走进这儿,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怀抱里。
这书院的大门啊,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迎接着每一位前来探寻的客人。
咱刚一进去,就能看到那古色古香的建筑。
房子的屋檐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向上翘着,可俏皮了呢。
墙壁是那种透着岁月痕迹的颜色,就像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院子里的地面啊,一块块的石板,就像拼图一样,拼出了岁月的画卷。
您再看周围的花草树木,它们就像是书院的守护者。
那大树啊,树干粗壮得像个大力士的胳膊,枝叶茂密得像一把超级大伞,夏天的时候站在树下,凉快得很呢。
花草呢,五颜六色的,就像一群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姑娘,在微风里轻轻摇曳着身姿,好像在欢迎咱们呢。
走进书院的房间,您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桌椅。
那桌椅的模样啊,可敦实了,就像一个个憨厚的小胖子。
坐在那椅子上,感觉自己都能穿越回古代,想象着以前的学子们坐在这儿,摇头晃脑地诵读着经典呢。
桌子上的木纹啊,就像是岁月留下的指纹,每一道都有故事。
这银冈书院的文化底蕴可深厚了。
这里曾经培育出了好多了不起的人物。
在这儿,您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
就好像空气中都弥漫着知识的气息,您只要深深吸一口气,都能变得聪明几分似的。
书院里还陈列着很多老物件儿。
那些书本啊,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可上面的字还是清晰可见。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智慧的小宝藏,等着咱们去发掘呢。
还有那些毛笔、砚台,它们就像是文人墨客的小伙伴,陪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夜。
在书院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小小的展示区,展示着书院的发展历程。
看着那些图片和文字,就像是跟着书院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
有时候,我就想啊,这书院就像一艘大船,在历史的长河里航行,虽然历经了波涛汹涌,但还是稳稳地走到了现在。
咱在书院里慢慢地逛着,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
这儿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特别喜欢带朋友来这儿,因为每次来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这银冈书院啊,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好书,每一次翻开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谈论银冈书院历史绩效
谈论银冈书院历史绩效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曾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历史角色。
它渊源于中国文化中私人讲学的传统,同时承继了中国文化中重视修书、藏书的文化传统。
和官学不同,书院不为科举而兴,而专于学术。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里可说是千百年来那些想拥有独立自由思想的“士”阶层发挥自己话语权的场所。
一些以学术思想闻名于世的大师,充分认识到书院自由讲学的长处,都热衷于创办和复兴书院来作为他们的讲学场所,传播他们的学说和观点。
即使是和今天的学校教育相比,书院也有很多值得欣赏和探究的地方,比如自由讲学、开门办学、注重学术研究等等。
尽管在某些时候尤其是后期许多书院走上官学化道路,常出现背离原旨的现象,但经久的历史传统下所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仍会使书院表现出挣脱官学樊篱的趋向。
因此在人才的培养及学术传播上,书院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历史上,一些著名书院往往既是某学术学派的活动中心,又是地区的文化与教育中心、地方文化传播的重镇。
与乡俗教化相结合,对所在地的士气民风的改善以及文化的普及起到特殊的作用。
而于三百多年前,由清顺治、康熙年间流人,曾任湖广道御史的郝浴所创办的铁岭银冈书院,虽没有岳麓、东林这些著名书院的规模与名气,然对于辽北这块土地而言,不仅承载了上述这些书院的历史功能,而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银冈书院起到了重塑铁岭的历史功效。
一、从铁岭的历史发展看银冈书院创建的历史背景分析从近些年铁岭境内的考古发现,在距今一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古人类生息活动。
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时,铁岭出现了最早的村落。
在距今4000年至3000间,进入青铜时代,在随后的两千年里,青铜文明在辽北各地虽缓慢却稳健地发展着。
战国时期,辽北纳入燕国版图,地处燕国北境,这是辽北历史上行政归属的最早开始。
秦、两汉时期,境域大部属辽东郡。
这时期,东北地区几个北方民族如夫余、高句丽、乌恒、鲜卑等也纳入汉政权统治之下,因此,秦汉时期的铁岭,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南北民族文化竞相争妍的新局面。
辽宁铁岭导游词500字
辽宁铁岭导游词500字铁岭市南与沈阳、抚顺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交界,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为邻。
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伙儿阅读!篇一象牙山位于开原市东南29公里处的松山堡境内,距铁岭43公里。
属省级森林公园。
景取面积32平方公里。
主峰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险,洞幽,泉深,林密,野旷等特点,为历史上开原八景之一。
说到开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开原是隶属于铁岭市的一个县级市,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86公里。
全市区域面积285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下辖8个镇,15个乡。
开原矿产,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煤,大理石等。
大理石的储量10亿立方米。
其中野生资源有人参,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为贡品,素有“御榛”之称。
开原供水资源丰富,有省,市,县三级水库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关门山,马家寨,老关堡,老山子),境内还包括辽河,沙河等7条河。
开原市农业特别发达,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山楂产量居全国之首。
开原的大蒜在全国享有盛誉。
开原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其中有崇寿寺塔,普觉寺,清真寺,古城遗址等人文景观。
还有清河水库风景区,象牙山风景区,黄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观。
开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区,蒙,满,鲜,回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61%。
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颇深,极具开发价值。
象牙山景区风景优美,山上有藏经洞,卧佛,仙棚,古烽火台等景观,已载入《开原县志》。
这里还有优美传说:传说上古年间,八仙与南极仙翁经常到此山云游。
林间树下品茶,对棋,察看民情。
见山下连年干旱,百姓饥寒,便将装满水的茶壶留下,润万物,渡苍生。
从此,清泉不断,河水长流,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从而人们经常到山下壶泉,降香,供俸,拜泉饮水。
以求消灾解难,强身建体,益寿延年。
这也是开原为什么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顺便提一下,赵本山反映农村题材的新作《马大帅》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脚下,可见象牙山的景致不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市城区南部,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它不仅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古代书院,更是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的地方。
银冈书院始建于1658年,是东北最早的清代为准备科举应试而进行研习经史的场所。周恩来12岁时曾就读于此,学新学、受启蒙。正是在这里,埋下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种子。下面,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看看前人曾经走过的足迹。
这里是东院,叫做银园,为一处园林景区,历史上是郝浴谪居时自建之园。
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左前方的那个亭子是魁星亭。魁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二进院落的3间正房是郝公祠,是银冈书院创始人郝浴的卧室和书房。
这里是古碑林,这里的这些碑文反映了银冈书院各个时期的历史。
各位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银冈书院的西院,这里共有3个展室。第一个展室为“新生活的起点——1910年周恩来在铁岭”。那一年,周恩来12岁,随伯父来到东北。周恩来曾回忆说“我到东北是坐船,在牛庄上岸,第一站到铁岭。”在铁岭,周恩来寄居在伯父家里。周家距离银冈书院不远,所以他伯父把他送进书院的小学堂读书。当时的小学堂称“银冈学堂”,是辽北第一所小学,其教学质量是全县最高的。学校注意爱国主义教育。当时周恩来就读于银冈学堂三年甲班,为时半年。在这里他学习了新文化书籍,高唱反帝歌曲,感受到民主主义思潮,年幼的心中孕育了爱国兴国的种子。后来,周恩来自己曾说,东北求学,是他生活思想转变的关键。第二展室为“第二故乡情——1962年周恩来视察铁岭”。第三展室是“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
我们进了书院的大门,就进入了一进院落,也就是中院。这里主要由正房、西斋房和东斋房组成。这里原是书院的课堂和举办重大学术活动的场所,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主讲,举行过多种学术研讨和辩论活动。正房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为清光绪时期所立,上面刻有“银冈书院藏书书目”,这是目前国内发现仅有的古代石刻图书目录,被载入国家图书馆馆史中,成为稀世珍品。东斋房是初级学子的读书处,学堂初期为古文室。1910年,少年周恩来曾在此研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