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椎动脉课件

合集下载

正常椎动脉造影

正常椎动脉造影

图1-2 椎动脉正位1 小脑后下动脉2 小脑前下动脉3 小脑上动脉4 大脑后动脉P1段5 大脑后动脉P2段6 大脑后动脉P3段7 大脑后动脉P4段8 椎动脉9 基底动脉图3-4 椎动脉侧位1 小脑后下动脉瘤2a 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干(2b小脑前下动脉)3 小脑上动脉4 大脑后动脉P1段5 大脑后动脉P2段6 大脑后动脉P3段7 大脑后动脉P4段8 椎动脉9 基底动脉 10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前段11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外侧段12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后段13 小脑后下动脉扁桃体上段正常血管造影解剖椎动脉多数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两侧椎动脉的管径可以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左侧椎动脉管径大于右侧椎动脉管径,但约1/4的正常人右椎动脉管径大于左侧椎动脉管径。

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入颅后发出的最重要的分支,在侧位上显示最清楚,分为4段2个袢。

第1段也称延髓前段,在延髓池内走行并从橄榄体下方绕过;第2段也称延髓外段,在小脑延髓裂内走行,并形成尾侧袢;第3段也称延髓后段,为小脑后下动脉达到延髓后缘并在后髓帆后的上升部;第4段也称扁桃体上段,为小脑后下动脉在扁桃体上方行走时形成的第二袢即头侧袢。

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干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异,有时一干同时供应双侧小脑后下动脉也属正常变异,个别情况下,椎动脉的终支延续为小脑后下动脉,此时后循环的血供主要依靠对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是由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在正位片上位于中线或旁正中。

基底动脉自桥延沟附近的起点到终端分为双侧大脑后动脉止,全长约32mm,平均管径约3-4mm。

分支主要有:从近端向远端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在正位和Towne位上很易识别,起自基底动脉近端并横行向外走行进入桥脑小脑角池,在内耳门附近形成一向外的袢卷曲进入内听道。

侧位上有一特征性单弧或双弧弯曲,呈N形或M形。

小脑上动脉近端在正位上显示良好,但远端在侧位上显示清晰。

椎动脉分段ppt课件

椎动脉分段ppt课件

精选ppt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1段(横突孔段)是椎动脉在 第6颈椎至第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 的一段。
V2段(横段)指椎动脉穿出枢 椎横突孔后,横行向外的一段。
V3段(寰椎段)指从枢椎外段 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横 突孔为止的一段。
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动 脉V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 后,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 大孔的一段。
椎动脉分段精选ppt椎动脉分别起自锁骨下动脉根据椎动脉全程各部走行形态不同将椎动脉分为5段前4段为颅外v1段横突孔段是椎动脉在第6颈椎至第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一段
椎动脉分段
精选ppt
1
椎动脉分别起自锁骨下动脉,根 据椎动脉全程各部走行形态不同, 将椎动脉分为5段,前4段为颅外 段,第5段为颅内段。
精选ppt
8
A侧位
B前后位;
C颏顶位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精选ppt
9
END
精选ppt
1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ppt
5
V3段(寰椎 段):指从 枢椎外端弯 曲向上,再 垂直上行至 寰椎横突孔 为止的一段。
精选ppt
6
V4段(枕骨大孔段): 指自椎动脉V3段上端水 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 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 大孔的一段。
精选ppt
7
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 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 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脉。
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 骨大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 同名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 段椎动脉。
精选ppt

正常椎动脉的超声表现及其意义

正常椎动脉的超声表现及其意义

正常椎动脉的超声表现及其意义每天一个超声知识点!在前面的一节课中,我们说到了椎动脉的超声检查主要观察V1段和V2段,同时血流频谱的测量以V2段为准,而认识这两段椎动脉的正常超声表现则是我们诊断疾病的基础。

那么当一个病人来检查椎动脉的时候,我们如何判断椎动脉是否有异常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正常椎动脉的超声表现。

与其他血管的检查一致,椎动脉超声的检查内容也主要包括二维、彩色血流以及血流频谱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详细讲述。

在二维超声显像方面,首先要找到椎动脉的行踪,虽然先天性椎动脉缺如的人群很少,但找到椎动脉仍是诊断疾病的基础。

在显示颈动脉纵断面的基础上,探头稍向外侧移动即可显示椎动脉的V2段,受颈椎横突的影响,超声显像只能显示椎动脉的椎间隙部分。

正常的椎动脉管径正常,其内径的超声测值为3.7±0.45mm,左右两侧大致对称,走行自然,无明显迂曲,管壁光滑,管腔内为无回声(图1)。

对椎动脉管径的观测、对其走行是否迂曲,管壁是否有增厚的判读,对我们诊断椎动脉是否有变异以及椎动脉是否有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探查V2段之后,我们需要将探头向下移动,至椎动脉的起始部为止,此时我们主要观察椎动脉的起始部是否有斑块以及斑块造成的狭窄或闭塞,而认识正常的椎动脉二维超声表现是诊断这些异常的基础。

图1:椎动脉管径正常,走形自然,无明显迂曲,管壁光滑。

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椎动脉血流充盈于整个管腔,与伴行的椎静脉血流方向相反(图2)。

进行超声探查过程中,椎动脉的血流颜色可以为红色,也可以为蓝色,这取决于超声探头的探测方向与血流方向的角度。

所以不能光凭血流颜色判断椎动脉与椎静脉,重要的是血流方向,正常椎动脉血流一定是离心血流,当椎动脉的血流方向与椎静脉的血流方向一致时就存在异常了,这种异常主要见于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同时,对一些椎动脉闭塞的患者,椎动脉的血流信号会消失,这时候虽然二维超声仍能探及椎动脉,但彩色血流显像的价值显得更大。

椎动脉超声ppt课件

椎动脉超声ppt课件

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主 要基于超声检查时观察到的血 管壁改变。
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不 光滑、增厚、回声增强等特征 。
超声检查时,还应注意观察斑 块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是 否钙化等特征,以评估斑块的 稳定性和风险。
t
04
椎动脉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 的比较
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检查结果准确性
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 ,血流中断或明显减少。
Part
03
椎动脉超声诊断标准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 血管直径的测量。正常椎动脉直 径在2-4mm之间,如果血管直 径小于2mm,则被视为狭窄。
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狭窄程度越高,血流受阻越严
重,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确保超声仪器处于良好状 态,校准和调整相关参数 ,确保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
检查方法
STEP 01
探头选择
STEP 02
STEP 03
扫描方法
采用连续或断层扫描方式 ,观察椎动脉走行、管腔 内径、血流状态等。
体位与探头位置
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部位 选择适宜的体位和探头位 置。
选用高频线阵探头,确保 获得清晰图像。
椎动脉超声ppt课件
• 椎动脉超声概述 • 椎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 椎动脉超声诊断标准 • 椎动脉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 椎动脉超声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 典型病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椎动脉超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椎动脉超声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技 术对椎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
目的
评估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 动力学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史上最全面的椎动脉解剖图谱(绘图 DSA 实体解剖)

史上最全面的椎动脉解剖图谱(绘图 DSA 实体解剖)

史上最全面的椎动脉解剖图谱(绘图DSA实体解剖)
下图为椎动脉段的解剖图解。

椎动脉穿过C6至C3的横突孔上升。

在C2椎动脉转向外呈一倒“L”形弯曲。

走出C2时又上升走向Cl的横突孔。

自C1走出后,走向后内围绕寰枕关节,起初沿C1环后行,然后急剧向前上通过枕大孔入颅。

1.骨外(VI)段
2.横突孔(V2)段
3.椎外(V3)段
4.硬膜内(V4)段
5.枕骨髁的大概位置(虚线)B:前后位,C:颏顶位。

左椎动脉造影侧位,示小脑下后动脉(PICA)及其分支。

1.脊髄前及脊髓外侧段
2.PICA的尾袢
3.脊髓后段
4.扁桃体上段
5.半球分支
左椎动脉造影,侧位,示脊髓前(小箭头)及脑膜后(大箭)VA分支。

小脑下后动脉(PICA)(白箭)
左椎动脉造影,侧位,示椎动脉分出小脑下后动脉(PICA)(大黑箭)而终结。

注意脊髄前及后动脉(小箭)显影,同时扁桃体动脉(箭头)、蚓下动脒(双箭)及PICA半球(白箭)分支都同时显影。

椎动脉

椎动脉

检查步骤
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椎动脉从 V1~V3全程血流充盈状态及走形。 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V1、V2、V3血 流频谱及测量V1、V2的峰值及舒张末 期流速。
V1
V1
V1
颈段V1
V2
V2
V2
V2
V2
枕段V3
枕段V3
v3
V2段椎静脉
CDFI
低阻血流 频带较宽,收缩期频带下方无窗 收缩期血流速度19~98cm/s;平均 56cm/s 舒张期血流速度6~30cm/s;平均 17cm/s RI:0.62~0.75;平均0.69 Trattning等报道
椎动脉
椎动脉的解剖
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于前斜角肌内侧 上行 穿行于第6~1颈椎横突孔 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 在延髓与脑桥交界处,双侧椎动脉合 并成基底动脉 1%~8%的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 颈内或颈外动脉
椎动脉的解剖
1、颈段或椎前段(V1段,起始部和近 侧段) 2、椎间段或横突段(V2段,椎间段) 3、枕段或寰椎段(V3段,位于寰椎的 部分,此段走行弯曲)
椎动脉显示率
左侧%
V1 起始段 近段侧 V2 V3 66.7 100 100 85.7 88.1 100 100 76.2
右侧%
椎动脉管腔内径
20~30岁 左侧 右侧 2.58~4.26 2.28~4.00
40~49岁 2.52~4.55 2.30~4.16
〉60岁 2.51~4.54 2转性,但多不 伴耳鸣、耳聋等周围性病变症状。 2、视力障碍:突然视力模糊或复视,同 侧视野缺损,或短暂失明(数分种) 3、头痛:为常见症状,较其他症状持久, 也可单独出现,以后枕部跳痛为特点,弯 腰用力时头痛加剧。 4、意识障碍:短暂性遗忘症,语言障碍 或意识朦胧状态等

椎动脉ppt课件

椎动脉ppt课件
.
声像图表现
(一)灰阶超声 二维超声探查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有无狭窄或
闭塞改变及周围软组织,目的是判断锁骨下动脉窃 血的病因。 (二)彩色多普勒 1、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椎动脉血流可 无异常表现;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椎动脉彩色血 流在每个心动周期出现“红、蓝”交替现象;锁骨 下动脉重度狭窄,全心动周期完全返流 ,整个心动 周期椎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色彩完全相反。 2、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不完全闭塞,狭窄处为五 彩镶嵌血流,完全闭塞,于闭塞处可见彩色血流中 断。
.
声像图表现
3、患侧上肢动脉:彩色血流充盈尚可, 边缘整齐,但色彩暗淡。 (三)脉冲多普勒表现 1、锁骨下动脉窃血典型表现:椎动脉 出现反向血流,90%椎动脉反向血流 出现在左侧 2、椎动脉返流程度间接判定锁骨下 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
.
脉冲多普勒表现
轻度狭窄者同侧椎动脉可无异常表现、 或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降低、或只在 收缩早期出现反流频谱。 中度狭窄者椎动脉收缩期出现反流, 舒张期则为正向血流。 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收缩和舒张期均出 现反流。
CDFI
低阻血流 频带较宽,收缩期频带下方无窗 收缩期血流速度19~98cm/s;平均 56cm/s 舒张期血流速度6~30cm/s;平均 17cm/s RI:0.62~0.75;平均0.69 Trattning等报道
.
椎动脉显示率
V1 起始段 近段侧
V2 V3
左侧%
66.7 100 100 85.7
椎动脉
.
椎动脉的解剖
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于前斜角肌内侧 上行 穿行于第6~1颈椎横突孔 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 在延髓与脑桥交界处,双侧椎动脉合 并成基底动脉 1%~8%的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 颈内或颈外动脉

【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

【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

【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第2章神经血管和脊柱的应用解剖2.1 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与功能定位2.1.3 椎-基底动脉系统2.1.3.1 椎动脉椎动脉(1)椎动脉分段椎动脉左右各一条,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上后部,一般在第6 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至第1颈椎横突孔并穿出绕过寰椎后弓,经枕骨大孔入颅,围绕延髓外部上行,于延髓脑桥沟处与对侧椎动脉吻合,汇合成基底动脉。

血管造影时,椎动脉分为四段:起始段(V1)、椎间孔段(V2)、椎外段(V3)和硬膜内段(V4)。

V1段:椎动脉起始部至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之前。

椎动脉正常起始于锁骨下动脉近段,可开口于上缘或腹背侧,因此血管造影时有时需要转动投照角度方能显示其开口部位。

V2段:自人第6颈椎横突孔至出第1颈椎横突孔。

V3段:出第1颈椎横突孔至穿过硬膜。

V4段:进入硬膜后,向前内经枕骨大孔入颅,至双侧椎动脉合并成基底动脉。

(2)椎动脉重要分支①脊髓支,5~6支,细小,经椎间孔至椎管内,随脊神经至脊髓及其被膜。

两侧脊髓支血管存在吻合,且与咽升动脉、甲状颈干等动脉分支间也有吻合。

②肌支,细小,供血给椎前肌、棘肌及横突孔间肌,是潜在的侧支血管吻合,与颈外动脉的枕支有吻合。

③脑膜支,1~2支,在椎动脉平枕骨大孔处发出,供血给颅后窝硬脑膜和小脑镰。

④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详见脊髓动脉解剂。

⑤延髓动脉,1~3支,多从延髓后外侧沟穿人延筒。

⑥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的最大分支,少数起源于基底动脉,左右各。

其发出点比脊城前动脉发出点为低,通常平橄榄核下端附近发出,向后外侧行于延髓与小脑扁桃体之间,行程弯曲。

供应延简背外侧面小脑后下面、小脑扁桃体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还发出脉络膜支组成第四脑室脉络丛。

近端闭塞时出现Wallenberg(瓦伦贝格)综合征。

血管造影图像显示,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发出后,在脑池内走行,称为池段,包括向后走行的延髓前段,绕延髓外侧后面并逐渐下降的延髓外侧段,在延髓后面急转向上至扁桃体上极的延髓后段,在扁桃体上极顶向下后外走行的扁桃体段。

椎动脉超声ppt课件

椎动脉超声ppt课件

椎动脉超声的量化分析
01
02
03
血管直径测量
通过测量椎动脉的直径, 可以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程 度。
血流速度测量
通过测量血流速度,可以 评估椎动脉的供血情况。
血流阻力指数
通过测量血流阻力指数, 可以评估椎动脉的血流阻 力情况,进一步推断椎动 脉病变的情况。
03
椎动脉超声诊断标准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椎动脉
是供应大脑后循环的主要血管,自锁 骨下动脉分出,经过胸腔、颈椎横突 孔进入颅内,供应大脑后1/3的血液。
椎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
01
评估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02
检测椎动脉盗血现象
03
辅助诊断颈椎病
04
评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椎动脉超声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无创、无辐射
可重复性强
椎动脉超声的优势与局限性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椎动脉血栓,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如血栓抽吸术或血 管切开取栓术等。
06
椎动脉超声的未来发展趋势
椎动脉超声技术的进步
实时三维椎动脉超声
利用实时三维技术获取椎动脉的立体图像,更直观地显示椎动脉 的形态和结构。
椎动脉超声造影技术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椎动脉的显影效果,更好地评估椎动脉 的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
图像获取
获取椎动脉的二维图像后,可 以通过多普勒技术获取血流信 号,评估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情况。
椎动脉超声的图像解读
正常图像
正常的椎动脉超声图像应显示椎 动脉的管腔清晰,内膜光滑,血 流信号连续、稳定。
异常图像
如出现椎动脉狭窄、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血流信号减弱或中断 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存在椎动 脉病变。

椎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椎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椎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椎动脉的解剖
概述
第一段(颈段)
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在肺尖前,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向后向上,至进入C6颈椎横突孔之前的部分。

其前方有椎静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左侧前方还有胸导管;后方为C7横突、C7和C8脊神经的前支及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二段(椎骨段)
为穿经颈椎(C6-C1)横突孔的部分,走行于上6个颈椎横突孔中,该段椎动脉发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脉,穿行颈椎横突孔内侧至钩椎关节。

第三段(枕段)
自寰椎横突孔穿出部至进入颅内的部分(枕下三角部分)。

当该段血管绕经寰椎侧块至椎动脉沟即向前,于寰枕后膜外缘进入椎管,上升经枕大孔入颅。

第四段(颅段)
是椎动脉进入颅腔的部分,穿过蛛网膜,在脑桥下缘左右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形成动脉环,供应脑后部及脊髓血运。

椎动脉为左右两支,左侧常比右侧稍粗。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支
(1)脊髓前、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脊髓。

(2)小脑下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小脑后下部及延髓背外侧部。

(3)小脑下前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下前部。

(4)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上部。

(5)脑桥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

(6)迷路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入内耳门,分布于内耳。

(7)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向背侧,其皮质支主要分布于颞叶下面和枕叶内侧面,以及两叶上外侧面的边缘部。

中央支亦起自根部,供应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下丘脑等。

椎动脉的CTA。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3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4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5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6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7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8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9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0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1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2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3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4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2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3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4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5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6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7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8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5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6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7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8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19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20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正常解剖及发育变异

这样的椎动脉频谱,你遇到过吗?

这样的椎动脉频谱,你遇到过吗?

这样的椎动脉频谱,你遇到过吗?病例回顾患者,男性, 68 岁,因头晕、眩晕 20 余天入院。

患者 20 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眩晕,偶有发作,无头痛、心慌等不适。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史。

常规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左侧椎动脉椎间隙段内径 2.5mm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流信号充盈可(图1 )。

脉冲多普勒超声示舒张期末流速为零,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呈单峰型频谱(图 2 )。

图 1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椎动脉椎间隙段血流信号图 2 脉冲多普勒超声示椎动脉血流频谱面对这样的频谱形态,你该如何考虑?是结束检查还是?此时,我们应该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TCCD)。

虽然,很多医院超声科不常规开展 TCD 和 TCCD ,做大超声的我们对它们也比较陌生,但是这种情况下, TCCD 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后,经枕骨大孔采用相控阵探头行TCCD ,显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遂诊断为左侧椎动脉椎间隙段频谱异常,并颅内段未见血流,考虑颅内段闭塞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图3 ),后经 MRA 证实(图 4 )。

图 3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图 4 MRA 示左侧椎动脉未显示讨论在解剖上,按椎动脉的行程,可分为 4 段,分别为1.颈段:又称V1 段,即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至进入第6 颈椎横突孔之前的部分。

2.3.椎骨段:又称椎间隙段或V2 段,即走行于颈椎横突孔内的部分。

4.5.枕段:又称V3 段,即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至进入枕骨大孔前的部分。

6.7.颅内段:又称 V4 段,即汇入基底动脉之前的部分。

8.由于椎动脉的解剖位置较深、管腔较细,以及椎体和横突等骨性结构的遮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椎动脉超声检查往往只是扫查 V2 段。

虽然联合使用多种探头,如高频小凸阵探头,以及结合TCCD 能够显示椎动脉全程,但较为繁琐,无法广泛运用。

正常椎动脉剖析-V1

正常椎动脉剖析-V1

正常椎动脉剖析-V1正常椎动脉剖析:了解椎动脉是如何供应大脑作为一条主要的脑供血动脉,椎动脉的畅通对大脑的功能至关重要。

一旦椎动脉有问题,就容易导致头晕、眩晕、视物模糊,甚至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剖析椎动脉。

一、椎动脉概述椎动脉是由颈椎的椎动脉孔中穿过的颈部动脉延伸而来。

椎动脉分为左右两支,从一侧发出的动脉先上行再朝后穿入颅骨内,通过椎-基底动脉分支进入脑内,从而为脑部提供养分和氧气。

二、椎动脉血流供应区域椎动脉血流主要供应脑干、小脑、颈髓、耳前庭等部位。

其中,脑干和小脑是椎动脉供应最为重要的部位,是身体自主调控的重要中枢。

三、椎动脉常见问题1.椎动脉夹层:是一种病理性损伤,指动脉壁内部层发生开裂,形成二个独立流道。

椎动脉夹层可导致动脉内膜翻转、壁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等,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颈椎病:是指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严重时可引起椎动脉的受压、摩擦,影响其正常血流。

颈椎病患者最好避免长时间低头、扭转头部等动作。

四、椎动脉的预防为了保证椎动脉畅通,预防相关疾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弯腰、低头等动作会增加颈椎和椎动脉负担,容易引起相关疾病。

2.合理平衡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有助于加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椎动脉疾病发生的几率。

3.适量运动:维持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可以有助于预防椎动脉相关疾病。

总的来说,椎动脉的疾病是一种潜伏性较强的疾病,需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额外关注和预防。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正常椎动脉剖析(1)

正常椎动脉剖析(1)

正常椎动脉剖析(1)正常椎动脉剖析椎动脉是位于颈部脊柱内的一对动脉,起源于颈部的动脉丛。

它们负责向大脑提供20%的血氧供应,是大脑供血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

正常椎动脉分为四段,下文将分别对这四段进行剖析。

第一段:由颈动脉支汇入至椎体处的段在第一段椎动脉进入椎体之前,它会从颈动脉支汇入形成。

这部分的主要特征是它位于前斜面,与颈椎骨的前缘交错。

它首先沿着椎管排列,然后在第二颈椎之上,向后折转,再向上通往颅内。

在这段区域,椎动脉可以受到压迫,如颈椎骨的骨折、颈动脉的狭窄等,可以导致椎动脉供应大脑不足。

第二段:从入髓孔到第二颈椎处的段第二段是椎动脉的起始点,从椎体进入,穿过了胸段的神经根膜,然后进入椎管。

在这里,椎动脉由于颈椎的外侧孔部分,易受到压迫的影响,如椎管狭窄、颈椎间盘膨隆等情况,因此这个部位是椎动脉病变高发部位之一。

第三段:从第二颈椎到第一颈椎处的段第三段椎动脉在第二颈椎之上折曲向后,并向上通往颅内。

在这一段,由于靠近脊髓,所以会受到颈椎的压迫,如颈椎间盘突出等,容易造成脊髓、大脑供血不足,甚至是引起脑梗塞等严重影响。

第四段:从入颅孔到基底管汇合处的段第四段是椎动脉的最后一段,进入颅内后,绕过延髓顶部,向前连接基底动脉。

在这一段,椎动脉可以受到颈部颈椎的影响,如颈韦洛三角区、肿瘤、炎症等,也容易影响脑部的正常供血。

总结正常椎动脉按照其长度被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位置、通路和独立的解剖学特征。

由于椎动脉的重要性,任何与其相关的病理改变都需要引起关注。

对于椎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椎动脉的超声检查(PowerPoint 36页)

椎动脉的超声检查(PowerPoint 36页)

增快
多见于: 管腔狭窄病人 斑块或血栓所致,狭窄处 血流速度增快。 血管痉挛。
减慢
多见于: 脑供血不足病人、动脉压下降、心搏量 或循环血量减少、血液粘稠密度增高、 血管弹性减低、血管阻塞、血流阻力增 高、脑血管动脉瘤等。 神经血管性头痛病人,因脑血管扩张、 血流速度减慢。 脑梗塞病人表现为舒张期血流速度减慢
昨晚多几分钟谢的准备谢8/2/20大21 1:03家:54 PM 6、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下 午1时3 分54秒 13:03:5 421.8.2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必有加倍的赏赐下午1时3分54秒

7、
2021 年8月下 午1时3 分21.8. 213:03A ugust 2, 2021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1年8 月2日星 期一1 时3分54 秒13:0 3:542 August 2021

3、13:03Aug-212-Aug-21
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2-Aug-211:03:54 PM13:03

4、
13:03:5 413:03: 5413:0 3Monda y, August 02, 2021
• •
积极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2021/8/2 5、
。2 1.8.221 .8.213: 03:5413 :03:54A ugust 2, 2021

3、
。21.8.213:03:5 413:03 Monda y, July 19, 20212-Aug-21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3 :5413:0 3Monday, August 02, 2021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13:03:54 5、

椎动脉分段

椎动脉分段

整理课件
9
END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6
V4段(枕骨大孔段): 指自椎动脉V3段上端水 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 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 大孔的一段。
整理课件
7
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 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名动脉 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脉。
整理课件
8
A侧位
B前后位;
C颏顶位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V2段(横段)指椎动脉穿出枢椎 横突孔后,横行向外的一段。
V3段(寰椎段)指从枢椎外段弯 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突 孔为止的一段。
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动脉 V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 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 的一段。
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 大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 名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 椎动脉。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整理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V1段(横突孔段): 是椎动脉在第6-2颈椎横 突孔内上升的一段。
整理课件
4
V2段(横段):指 椎动脉穿出枢 椎横突孔后, 横行向外的一 段。
整理课件
5
V3段(寰椎 段):指从 枢椎外端弯 曲向上,再 垂直上行至 寰椎横突孔 为止的一段。
脉v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脉
椎动脉分段
整理课件
1
椎动脉分别起自锁骨下动脉,根 据椎动脉全程各部走行形态不同, 将椎动脉分为5段,前4段为颅外 段,第5段为颅内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wil is环的一种常见 的变异,是指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完全 或绝大部分来自同侧颈内动脉。它的存在 不仅使颈内动脉的供血范围增大,而且使 得前后循环的软脑膜支不能吻合。胚胎型 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颅内动脉瘤, 偏头痛及脑白质变性等许多疾病相关。
.
40
谢谢dajia!
.
41
(6)迷路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入内耳 门,分布于内耳。
(7)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向背侧,其皮质支主要分布 于颞叶下面和枕叶内侧面,以及两叶上外侧面的边缘部。 中央支亦起自根部,供应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下
丘脑等。
.
3
分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骨大孔 第四段
椎前段 自锁骨下动脉至第6颈椎 椎间段 第6-2颈椎横突孔之间 出第2颈椎横突孔沿寰椎上行至枕
.
6
.
7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8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系一侧锁骨下 动脉的第一部分靠近椎动脉起源处发生 狭窄或闭塞,当患侧上肢用力活动时, 健侧椎动脉的血液倒流入患侧椎动脉, 再流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端,以供应 患侧上肢的需要。
.
9
临床症状与体征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体征。 (2) 患侧上肢缺血而表现为无力、沉重、
正常椎动脉及其超声表现
.
1
解剖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
过颈椎两侧6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
颅内后,两条椎动脉在脑桥椎动脉多普勒
频谱波形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
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
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
后动脉,供应大脑后 2/5 的血液,包括枕
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
疼痛及冷感。 (3) 有三个体征,即:患侧上肢血压比健
侧明显降低(相差20mmHg以上),桡动脉 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锁骨下动脉区有血 管杂音。
.
10
锁骨下动脉狭窄多普勒超声表现
轻度狭窄者,椎动的彩色血流色彩与同 侧颈总动脉相同。收缩期早期短暂反向低 速血流,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期为正向血流 。同侧肱动脉血流频谱仍有舒张期反向血 流。
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桥脑的
血液。
.
2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支
(1)脊髓前、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脊髓。
(2)小脑下后动脉:发自椎动脉,分布于小脑后下部及 延髓背外侧部。
(3)小脑下前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下前部 。
(4)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小脑上部。
(5)脑桥动脉:发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7/22/2020
.
42
指数明显升高。
.
18
.
19
.
20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7/22/20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椎动脉走行变异
.
28
.
29
.
30
椎动脉走行扭曲
.
31
.
32
.
33
病例探讨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颅内段 自枕骨大孔至汇合处
.
4
椎动脉管径变化较大,直径一般为3~5mm, 其先天的变异或非对称性并非罕见,双侧 椎动脉管径对称大概只占正常人群的25%, 其余绝大部分患者两侧椎动脉粗细并不对 称,大概50%的人群是左侧椎动脉发育优势 。
.
5
超声表现
声窗:颈前同侧颈动脉外侧颈椎椎间 与椎静脉伴行,位于椎静脉深面 频谱波形类似颈内动脉
中度狭窄者,椎动脉血流呈现“红、蓝” 交替现象。收缩期反向,舒张期正向。
严重狭窄者,椎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色彩
完全相反,频谱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呈反
向血流频谱,同侧肱动脉为单相低速血流
频谱,舒张期反向血流. 消失。
11
.
12
.
13
.
14
.
15
.
16
椎动脉发育不良
.
17
关于椎动脉发育不全,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Fisher CM定义椎动脉发育不全为椎动脉管 径小于2mm且全程纤细或不显影者,Chen YY等 定义椎动脉发育不全为椎动脉管腔直径小于 2.5mm,申敬顺等将椎动脉全程细小、血管内 径小于对侧50%或血管内径小于2.5mm认定为椎 动脉发育不全。除血管直径以外,Jeng JS等 则定义椎动脉发育不全为椎动脉直径小于 0.22cm且伴有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及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