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标准
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标准一、前言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法学专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法学人才培养规格,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法和法学教育相关规定制定的。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教育。
二、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法学专门人才,使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法律论证和法律服务能力。
三、课程设置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标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和外语水平。
2.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宪法、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经济法、环境法、劳动法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法学绪论、知识产权法、税法、土地法、金融法、刑法专题、民法专题等,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
3. 实践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包括法律实务、模拟法庭、法律实、社会调查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论证和法律服务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法学专业大学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采取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课程论文、实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五、课程实施与监督各高校应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专业标准模板(含撰写要求).05.16
专业标准及课程设置一、专业标准(一)专业概述专业名称:学习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注意以下描述要点,其中第一、第四是必须要写的,第二、第三点可选其一。
一般控制在150字左右。
1、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特征岗位特征描述:强调生产,或管理,或服务第一线(重要的是第一线的描述)。
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和修改。
人才类型描述: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或(高)技能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等。
2、能体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如类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描述;3、能体现学校特色:如文化育人描述。
4、能体现专业素养描述:如如职业道德的描述。
专业规格:一定要体现教育层次差别。
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
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有所选择地予以描述,一般地,能力、知识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1、从能力特征进行描述:2、从知识特征进行描述:强调知识的广度、深度,但不宜作为首要描述和重点描述。
3、从岗位特征进行描述,同一职业的岗位重要性4、从技术特征进行描述:技术高新特点。
技术对象、技术手段、技术工具、技术素养。
5、从职业发展性特征进行描述:如专业方向及可发展的技术领域等)。
例如: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会计专业为例(仅供参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普通及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调试能力,能从事工艺实施等现场技术应用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规格:本专业学习者在完成学业后应: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与机械设计应用、机械加工操作与现场检测维护、机械装配与机械设备的控制、机制工艺编制等能力,同时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现代制造技术,能够对现代制造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
教育学基础 课程标准 十二所
附件二:《教育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写指南语文、英语、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4学期制订时间2015 音乐课程代码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 3课程类型 B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教师资格证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教育学基础》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语文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念,帮助学习者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发展教育思维,提高教育素养。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并在头脑中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
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
二、课程设计思路教育学要求基础性与时代性结合,即以专科为学历定位,准确阐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尽可能反映教育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适切性与发展性统一,即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使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容量的多少既能适合专科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程度,同时又能够激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难点,从而促进学习者身心的良好发展;理论性与实践性协调,即本门课程既是教育对象对教育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提高,同时所学的理论又应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即效作用,可帮助学习者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
(完整版)专业课程标准模板
专业课程标准样本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学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编制:
审定:
一、制定依据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五、课程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
六、课程教学设计
七、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二)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要强调工学结合。
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八、教学评价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融入考试、考核大纲中的内容。
九、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学院教学大纲编写模板(2023版)示例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选修□通识必修□通识选修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课程所属院(部):课程负责人:编制人签字:审定人(教研室主任)签字:审核人(分管院长)签字:格式说明:页面设置: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8cm;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
页码为在页面外侧。
“- 1 -”。
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二级标题:楷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采用双面打印(长边翻页)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例: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标注:从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说明课程教学目标。
例:1、掌握有关***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的制订方法;理解***的含义及***主要方法及措施;3、熟悉***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发展;4、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专业例:本课程适用于***专业。
(或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注:明确说明适用专业,或适用什么类型的专业如“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
(四)先修课程注:按开课先后排列,若无先修课程,此处填“无”。
(五)课程学分注: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学分一致。
(六)课程学时总学时为**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学时,实践学时**学时。
注:与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致。
- 1 -(七)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注: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将主流的教学方式方法罗列出来:讲授、视频学习、翻转课堂、小组/课堂讨论、文献查阅、课堂练习、案例分析、课前/后自学、课后实践……等,说明章节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课程建设条件,建议课程采用的教学形态: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其他。
可以结合课程性质适当修改。
电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模板
一、专业背景与目标1. 专业背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是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机电设备类专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梯安装、维修、调试、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专业目标(1)掌握电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电梯安装、维修、调试、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能够适应电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电梯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大学语文(4)大学英语(5)体育与健康(6)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专业基础课程(1)机械制图与CAD(2)电工电子技术(3)电机拖动控制系统及其维护(4)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5)电气控制与PLC(6)电梯结构与工作原理(7)电梯控制技术(8)电梯安全与保护(9)电梯工程项目管理3. 专业核心课程(1)电梯安装与调试(2)电梯维修与保养(3)电梯检测与故障诊断(4)电梯营销与售后服务(5)电梯物联网技术(6)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7)电梯安全管理(8)电梯法律法规4. 实践教学课程(1)电梯安装与调试实训(2)电梯维修与保养实训(3)电梯检测与故障诊断实训(4)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实训(5)电梯营销与售后服务实训(6)电梯物联网技术实训(7)电梯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8)电梯安全管理实训三、教学计划与学时分配1. 学制:三年2. 学分:180学分3. 学时分配:- 通识教育课程:72学时- 专业基础课程:108学时- 专业核心课程:108学时- 实践教学课程:36学时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电梯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实训法:模拟电梯工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4)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6)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美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美育理论基础、丰富的审美鉴赏能力、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系统的美育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美育基本理论、美学史、艺术史等基础知识;2. 具备审美鉴赏、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3. 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4. 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课程体系美育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2)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3)人文社科课程: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概论、美学原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
2. 专业基础课程(1)美育学:美育理论、美育方法、美育实践等。
(2)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等。
(3)艺术创作:绘画、雕塑、摄影、书法、音乐创作、舞蹈编导等。
3. 专业核心课程(1)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理论、美术教育方法、美术教育实践等。
(2)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实践等。
(3)舞蹈教育:舞蹈教育理论、舞蹈教育方法、舞蹈教育实践等。
4. 实践环节(1)教育实习: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了解和掌握教育实际。
(2)课程设计: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围绕美育领域的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课程安排1. 学制:四年制本科教育。
2.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50学分,专业核心课程60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
3. 课程设置:(1)第一、二学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附件各门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附件各门课程标准
以下是人才培养方案附件中各门课程的标准样例:
1. 专业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 学时:64学时
- 内容:计算机硬件原理、操作系统基础、数据库原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 学时:72学时
- 内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3. 专业拓展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基础
- 学时:40学时
- 内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4. 通识教育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导论
- 学时:30学时
- 内容: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基础知识
5. 实践教育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实训课程
- 学时:80学时
- 内容:实际项目开发、实际数据库应用等实践能力培养
此为示例标准,具体课程标准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第1篇课程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校决定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建设方案。
二、目标定位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2.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3.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涵盖思想政治、文化素养、英语、计算机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2. 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等课程,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置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 选修课程: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5. 实践课程:加大实践环节比重,设置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实施策略1. 课程内容更新: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大纲,确保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2.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课程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五、质量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3. 经费保障: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确保课程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
4. 质量监控: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课程标准写作指南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三、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
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能力。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排版格式要求)页面设置:左2.5㎝,上2.5㎝,右2㎝,下2㎝;每页40行,每行42字符。
正文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课程标准(四号黑体,居中、段前空0行,段后空0.5行)一、前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课程基本信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名称:(五号宋体)2.课程类别:(五号宋体)3.课程编码:(五号宋体)4.学时:(五号宋体)5.适用专业:(五号宋体)(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做定性描述。
(五号宋体)(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设置的依据(五号宋体)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五号宋体)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五号宋体)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五号宋体)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总目标(五号宋体加黑)(二)具体目标(五号宋体加黑)1.知识目标(五号宋体)2.能力目标(五号宋体)3.素质目标(五号宋体)三、内容标准(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五号宋体居中)能力与素质要求(五号宋体居中)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能力与素质要求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四、实施建议(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教学组织(五号宋体加黑)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二)教材编写(五号宋体加黑)可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三)教学评价(五号宋体加黑)可从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描述。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诺贝尔奖与药物课程代码: PHAR119004.01课程名称:诺贝尔奖与药物(The Nobel Prize and Drugs)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金昔陆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刘骁讲师助教:均为研究生预修课程:无要求、均可选修(有中学生物、化学课程基础更好)课程性质:面向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追求与奉献;从药物的发现发展,让学生体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力量,对科学进步永无止境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考,以激励和培养学生不断求知的兴趣、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基本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现代公认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奖项。
人们日常生活也已与诺贝尔奖创造的科学成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药物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物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药物是多学科如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的科学家们跨学科参与、交叉、协同研究的结晶。
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药物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拓展、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奥妙的认识。
本课程选择一些与发现药物、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成果为主要内容,这些药物几乎包括曾拯救无数苍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药物,如抗菌药物(百浪多息、青霉素、链霉素)、胰岛素、维生素(维生素B、B12、C、K等)、性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在介绍过程中,努力从发现问题或现象出发,到研究取得的结果及其意义及体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奉献精神、思想方法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庆柱,等: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钟镐著,陈利刚译:漫游诺贝尔奖创造的世界-生理学或医学之旅,接力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资料: 张大萍,等:中外医学史纲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李端: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恩斯特·博伊姆勒著,张荣昌译: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设置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设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课程设置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设置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4. 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三、课程设置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课程设置内容1. 通识教育课程(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2)人文社科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大学语文、外国文学、哲学、艺术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3)自然科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2. 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等。
3. 专业核心课程(1)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如:专业核心理论、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实践等。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如:专业前沿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
4. 实践教学课程(1)实验课程:设置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实习课程:安排实习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素养。
(3)毕业设计(论文):安排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实施1.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课程标准评价表(通识课用)
学 概要 的名称。
内
将学习内容按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罗列。在罗列过程中,应清楚地表达知
学习内容
43 2 1
容
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结 学习标准
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 43 2 1
构
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具有可操作性的、清晰明确的学习标准。
学生
在 “教学起点”部分对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
表
2 1.5 1 0.5
学习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对学生的
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等评
2 1.5 1 0.5ຫໍສະໝຸດ 评价建议 价建议。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层面提出具体、可
43 2 1
正确列出课程培养学生哪些在职业生涯中获取新知识、信息以及掌握新方 43 2 1
法、新技能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力。
素质目标
正确列出课程培养学生哪些职业生涯中所需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 43 2 1
组织能力、对工作本身的态度、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教学起点 4
(4%)
(12%)
86 4 2
与评分标准 职业素质;既关注学生的工作结果,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评价方式
说明课程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方式中 2 1.5 1 0.5
的哪种,专业核心课程应采用多元评价。
4
课程标准评价表(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用)
教材需说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教材主要特色、教材使用设计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 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做××”。
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
所以,“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定义,能回答××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XXX》课程标准(居中,段后1行,小二号黑体字)适用专业:(顶格,行距18,宋体5号加黑,下同)XXX学院XXX专业(行距18,四号仿宋字,如换行则顶格,下同)所属教研室(系):XXX教研室(系)(注:目前全院有82个教研室,教研室名称务必准确,不用简称,不同课程如属同一教研室,教研室名称必须一致)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注:与2014版师范、2016版非师人才培养方案中名称一致,学校通识必修课原则上统一标注英文名称,其他课程英文名是否标注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对外合作情况确定,但每个专业须统一,由各学院统筹安排)课程类型:(注: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
分别为①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同时标注必修和选修,如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X学时(X学分)(注: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一、课程概述(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一)课程性质(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正文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二)基本原则(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2.课程设置知识要求(本条专业核心课程填写)3.课程设置能力要求(本条专业核心课程填写)5.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计X学时,X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X学时,实践教学X学时,教学安排在第X学期。
6.教学方式描述7.考试与评价方式(或方案)二、课程目标(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等展开。
— 2 —— 3 —(一)总体目标。
(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 (正文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下同)(二)具体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顶格,行距18,小四号黑体字,下同)第一单元XXX(主题学习单元(或主题知识单元)名称。
黑体小4居中、下同)第一节 XXX(分主题学习单元(或分知识点)名称。
黑体小4居中、下同) (分主题学习单元,可设细目。
分细目的,按细目要求编制)(一)课程教学内容(退两格,行距18,小四号仿宋字加黑,下同) §1.1 基础内容。
二本专业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2. 注重学科基础,强化专业特色;3.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4.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5.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选择。
二、课程体系结构1. 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2. 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3. 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4. 专业方向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学生专业竞争力;5. 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安排1. 学年课程安排:第一学年:(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体育等;(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3)实践教学环节:新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社团活动等。
第二学年:(1)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体育等;(2)专业基础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等;(3)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导论、专业核心课程1、专业核心课程2等;(4)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社团活动等。
第三学年:(1)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体育等;(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3、专业核心课程4、专业核心课程5等;(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1、专业方向课程2、专业方向课程3等;(4)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社团活动等。
第四学年:(1)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体育等;(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6、专业核心课程7、专业核心课程8等;(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4、专业方向课程5、专业方向课程6等;(4)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社团活动等。
2. 学期课程安排:每学期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2. 建立课程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3. 根据评价和反馈结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实用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课程安排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课程安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市场需求。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程安排原则1. 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 适应市场需求,关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4. 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安排内容1. 学年制安排(1)一年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2)二年级: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
(3)三年级:专业深化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
(4)四年级: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职业规划课程。
2. 学期安排(1)第一学期: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2)第二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
(3)第三学期:专业深化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
(4)第四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职业规划课程。
3. 周课程安排(1)周一至周五:按照学年制和学期安排进行课程设置。
(2)周六、周日:安排选修课程、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2. 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教学督导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注意事项1. 本课程安排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学校应定期对课程安排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模板(专业课)
xxxxxx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黑体四号)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固定行距22磅。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工程实例的练习,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
它要以《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处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设计思路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项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电气自动化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以交通灯设计、PLC控制传送带和气动机械手、现场PLC模块故障诊断排除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融合高级维修电工对PLC 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实训合一的课程,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
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例如:
【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专业综合实践课。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仅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
例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仅供参考)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
和展示的。
要体现能力导向、学生主体、项目载体、素质训练、理实一体化等,需列举出显性的目标。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1.素质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应达到的必备素养。
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思辨”“应变”等能力,应达到的“会学习”“会工作”等职业素质。
2.知识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的理论知识。
3.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能力。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按工作流程设计,也可以按项目的难易程度设计,也可以按先单项技能训练、后综合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
设计时可以要考虑有起始任务和总结任务。
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其名称原则上采用(名词+动词)形式,在流程图下面,对每一个流程图方框的具体任务进行文字说明。
五、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的要求,对课程整体学习内容的系统规划和设计。
需要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单元,转化时学习单元要与前述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具有对应关系,可一对一,亦可多对一。
学习单元名称可以与典型工作任务一致。
学习单元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或项目。
六、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学习单元名称:
注:
1.拟实现能力应是课程总体目标所描述能力在本学习单元的分解和具体化,具有可测量和可展示的特点;
2.必须掌握的知识,一定是必须、够用,而且对课程内容有概括与整合;
3.在设计学习单元时,要考虑任务或项目载体,及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项目的难易程度。
要确保一个学习单元应有若干相对完整的可展示的任务或项目;
4.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把职业资格证有关内容有机融入。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此处应强调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出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校企共建课程应体现出学院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结果。
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具体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出勤),工作效率(包括进度),工作质量(失误率、正确率)等;
八、课程资源的选用与开发
此处应明确本课程是选用现有教材还是自主开发教材。
若为选用现有教材,建议选用先进、适用、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十三五”规划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含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列出确定的教材名称及出版社;若为自主开发教材,应说明教材为什么开发、由谁来开发、开发什么内容。
同时要列举出要准备或开发的教学资源,如:实训指导手册、教学课件、网络资源、仿真软件、主要学习参考资料等。
九、师资和实训条件
应说明课程师资团队情况,课程所依托的校内外实践实训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