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说课稿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说课稿《10的分与合》说课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41页10的分与合和想想做做1、2、3。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法、减法计算的基础。
“10的分与合”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4、5、6、7、8、9的分与合基础上进行的。
10的分与合在以后计算进位加,退位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书的分与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获取抽象的知识。
教学中,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具体可触的实物入手,抽象出数的组成,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发现数的分合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10的分与合,为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合作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记忆10的分与合。
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一分,合一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分与合的联系,从而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盒子里有很多的球,现在不管谁上来抓一把,老师不看他拿,也能用神奇的眼睛看出来他拿走的是多少个球,你们相信老师有这个本领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学生抓球,老师猜。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4课《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看图列式,另一部分是数的组成。
看图列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数的组成则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看图列式和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和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2.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图片、实物、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例如,出示一幅图片,上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拿出3个苹果和2个香蕉,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小学数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
第四单元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认识10【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素养形成提问:你能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游戏?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有9个小朋友坐着,有1个小朋友在丢手绢。
引导:9人添上1人,是几人?你能用身边的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体卡片,板书:9添上1是十。
提问: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预设]学生可能在计数器个位上拨10颗珠子,也可能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
课件呈现学生两种不同的拨法,请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是怎么拨的。
提问:谁能在9的基础上拨出10?引导:9添上1是10,当个位上有10颗珠子时,我们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0,并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清空;个位上的10个一换成十位上的1个十,这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即“满十进一”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师: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体分为一组。
出示10包面纸包装成一袋,10支铅笔捆成一捆。
提问:你还见过生活中十个一组的物体吗?提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0,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出示“数线”图请学生从0开始按顺序读一读“数线”图上的数。
先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说明:“数线”图上的数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读数写数在田字格中示范写“10”。
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说明:“10”由“1”和“0”合起来的。
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第1课时数一数一、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
二、数一数,连一连。
三、在合适的图下面的里画“√”。
(1)(2)第1课时比一比一、长的画“√”。
二、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三、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四、重的画“√”。
第1课时分一分一、在水果下面的里画“√”,蔬菜下面的里画“○”。
二、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1)(2)(3)三、彬彬上学了,妈妈带他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出来。
第1课时认位置一、在()里填合适的答案。
(填“左”或“右”)(1)小汽车在公共汽车的()面。
(2)自行车在公共汽车的()面。
(3)公共汽车在小汽车的()面。
二.下面是小动物们的家的位置图。
(1)小狗住在小象的()面,小羊住在熊猫的()面,小鸭住在小猴的()面。
(2)()住在()的上面,()住在()的右面,()住在()的下面,()住在()的左面。
三、画一画。
在○的上面画□,下面画■,左面画◎,右面画●。
第1课时认识1~5一、数一数,连一连。
二、根据数字圈一圈。
三、写出括号里的数。
2 3 () 5 4 3 () 1第2课时认识几和第几一、从右边起涂色。
涂第3顶涂3顶二、一共有()个杯子,从右数排在第()。
三、把右边的3只小鸟圈起来。
把左边第3只小鸟涂上颜色。
第3课时认识0一、窝里有几只鸟?填一填。
二、在直尺上填一填。
三、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第4课时认识=、>和< 一、比一比,填一填。
(1)(2)二、在里填“>”“<”或“=”。
1 2 3 0 4 4 5 1 2 4三、画一画,比一比。
(1)画“□”,和“?”同样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比“?”多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比“?”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课时练习一一、把2、3、1、0、5、4从小到大写一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练习十(1)(课件)
课前预习
回顾与整理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条件
问题
列表
画图
找出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
列式解答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
跳绳的有多少人?
12×5=
拔河的有多少人?
60-16=
540+380=920(元)
920-130=790(元)
答:食宿费是790元。
实际运用
分析:先求出前两项费用的总和是多少元
交通费+景点门票:
食宿费:
4.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上、下车人数的记录。
实际运用
小组交流:1.说一说:这辆公共汽车从西门出发时有多少人?2.算一算:从建设路开出时,车上乘客有多少人?从图书馆、 胜利街和中心广场开出时呢?
练 习 十(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学校美术社团有18人,合唱社团比美术社团的2倍多8人, 合唱社团有多少人?
美术社团:
合唱社团:
多8人
18人
数学小讲师
?人
18×2=
36(人)
36+8=
44(人)
答:合唱社团有44人。
预习任务: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知识点。3.完成数学书第76页第1-5题。
4.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上、下车人数的记录。 从建设路开出时,车上乘客有多少人?从图书馆、胜利 街和中心广场开出时呢?算一算,填一填。
24
31
35
34
实际运用
建设路:16+9-1=24(人)
图书馆:24+10-3=31(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9加几练习课(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9加几练习课(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9加几练习课(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9以内的加法运算,但对一些复杂一点的计算还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他们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地计算9加几的运算,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熟练地计算9加几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演示: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9加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认识11~20各数PPT课件
14
18
15
4.先估一估,再数一数。一共有( 18 )颗珠子。
估一估略。
5.两颗两颗地数,下面一共有( 16 )颗樱桃。
16
归纳总结:
10个一是1个十,十里面有10个一。“一(个)” 和“十”是计数单位。
(讲解源于《点拨》)
17
夯实基础(教材P32练习五) 1.先圈出10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只。
5
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
11
13 19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
19
19添上1是20。 (2 )个十是20。
6
小试牛刀(教材P83想想做做) 1.抓一把 ,数数有多少根。
7
2.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
8
3.从7数到17,从11读到20。
9
4.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
14
17
10
5.读一读。
52
小试牛刀(教材P86想想做做)
1.
10 + 7 = 17
17 - 7 = 10
7 + 10 = 17
17 - 10 = 7
53
2. 10 + 2= 12 2+ 10=12 12 - 2= 10 12 - 10= 2 9 +10=19 10+ 9=19 19-10= 9 19-9= 10
54
3. 10+6 =16 18-10 = 8 4+10 = 14 1+10 = 11 13-10 = 3 11-1 = 10
10-7 = 3
16-10 = 6 5+10 =15
55
4.
?支
10 + 4 = 14
13 个
13 - 3 = 10
56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典中点》) 一、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10 3 10 13 3 3 13 10 3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5.3练习八课件(共28张PPT)
4. 按顺序填数。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8 17 16 15 14 13
5. 读一读。
十三
十四
十七
6. 18 = 10 + 8 19 = 10 + 9
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 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 10得几。
(2)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时,直接把个 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二 强化巩固 (教科书第84~86页 想想做做) 1. 数一数,填一填。
( 15 )
( 16 )
2. 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
13
18
3.
在古代,人们用小石子记数。 也有的用绳结和划痕记数。
后来人们想到用1个大石子代替10个小石子。
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10~19的顺 序,知道了11~19的组成及读写。会计 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3. 9 + 1 = 10 7 + 3 = 10
8 + 2 = 10
14. 湖里有12只天鹅,又飞来5只。现在一 共有多少只天鹅?
12+5=17(只) 口答:现在一共有17只天鹅。
15. 分别讲一个用10+8和18−10计算的故事。
已经有多少只兔进了蘑菇房?一共有多 少只兔?
13+4=17(只) 已经有12只兔进了蘑菇房,一共有17只兔。
6 12 8 10
11. 在○里填“>”“<”或“=”。 10 + 4 > 10 16 − 2 < 18 3 + 10 = 13 10 − 4 < 10 10 + 5 > 5 19 − 10 = 9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10的分与合说课稿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10的分与合说课稿《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课前思考: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运用做游戏、直观演示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展示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2、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
“抓糖”、“找朋友”、“儿歌”、“对口令”、“猜一猜”的游戏,以师生间、同桌间、小组内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10的组成的各种说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有序的掌握10的组成。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每人10个花片、糖果10颗、花朵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分与合。
学生开火车说出卡片上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糖果),现在不管谁上来抓一把糖果,老师不看他拿,只看剩下的就能很快猜出他拿走了多少颗糖果。
谁愿意上来试试?(学生抓,老师猜)师: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谁知道其中的秘密?猜猜看。
学生自由猜测、交流。
师:你们很聪明、猜得对,老师知道一共有10颗糖果,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如果你们学习了10的组成,会比老师猜得还快。
(揭题:10的分与合)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探索新知。
出示5串珠子图。
(1)师:书老师觉得同学们又聪明,又能干,奖给大家五串珠子,请数数每串有几颗?(2)师:仔细看,老师来涂第一串珠子,我是怎样涂的呢?从哪边起涂了几颗红珠?分成了几颗黄珠和几颗红珠?你能看着这串珠子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根据老师的回答电脑演示。
2024年秋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五 认识11~19 练习八
1.数一数,填一填。
( 15 )
( 16 )
2.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
13
18
3.
一共有( 18 )个房间。 住第( 7 )号, 住第( 9 )号, 住第( 11 )号, 住第( 17 )号。
4.按顺序填数。
13
15
18 17 16
17
19
14 13
5.读一读。
十三
十四
十七
6. 18 = 10 + 8 19 = 10 + 9
4 6
=
14 12
8 10
11.在○里填“>”“<”或“=”。
10+4 > 10 10-4 < 10
16-2 < 18 10+5 > 5
3+10 = 13 19-10 = 9
12.小华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 有( 12 )天, 有( 7 )天,
有( 11 )天。
(2) 9 + 1 = 10 7 + 3 = 10
8 + 2 = 10
14.湖里有12只天鹅,又飞来5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天鹅?
12+5=17(只)
15.分别讲一个用10+8和18-10计算的故事。
已经有多少只兔进了蘑菇房?一共有多少只兔?
13+4=17(只) 已经有12只兔进了蘑菇房,一共有17只兔。
16 = 10 + 6
7.卡片上的数是十几?
卡片上的数是16。
8.说说红红在做什么,各是什么时间。
8时到 学校
8时半参 加升国 旗仪式
9时在 上课
12时在 吃饭
9.画一画,算一算。 15 + 3 = 18
《练习十》(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②量一量,量出折痕的长度。
③想一想,怎样折折痕最长。自己试一试吧!
明确:当折痕的两个端点在长方形斜对的顶点上时,这条折痕最长。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2.回忆进率
还记得厘米和米之Βιβλιοθήκη 有什么关系吗?上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和算一算的方法,探究出1米=100厘米,一起读一读。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起来看一看练习十的第2题,在⭕里填“>”“<”或“=”。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变式题,明确必须将单位和数结合起来,才能确定长度。
3.解决问题
(1)第4题,自己读题,想一想并说一说该如何解决?绳子的总长度-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列式60-32=28(米),一起口答。
指出:两条线段端点的箭头方向不同,骗过了我们的眼睛。但是通过测量,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
5.动手做
(1)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直尺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再比一比测量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发现:长方形上面的边长与下面的边长相同,左面的边长与右面的边长相同。
(2)下面让我们在动手做中再去探索,看看在这张长方形纸上还藏着怎么样的秘密。
(2)第5题,出示表格,从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自己独立完成。
(3)让我们回到关于图形的问题,分别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明确正方体的高度是8厘米,粉色长方体的高度是6厘米,黄色长方体的高度是3厘米。下面的三幅图,自己独立完成。
4.估测能力
学习了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运用更多的是我们的估测能力。出示两根线段,你能先估计一下哪根线段长一些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估计错了?
教学难点:
1.强化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认识数字在学习练习十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认识数字。
在数学中,数字是非常基础的概念。
认识数字,不仅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发展认知乃至人格品质的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数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0~9的数字符号,并能够准确地读出数字。
(2)理解数字的数量代表的含义,并能够举一反三。
(3)知道数字的大小关系,如比较大小、大小关系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结账。
二、掌握练习十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讲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练习十。
让学生们掌握这一内容,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字认知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增强数学兴趣和自信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认识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十”字,让学生理解“十”的概念。
然后,引导他们找出“十”的几个特征,如“十”由“1”和“0”构成,也可以看作是10个“1”组成。
此外,教师可让学生举一些“十”的实际例子,如10只手指、10元钱等。
2. 认识十以内的数在掌握“十”字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十”以内的数。
让学生们先通过展示卡片、图片等形式来认识1~10中的每个数字,教师可以为数字提供一些特点词汇或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用十以内的数来表示“十”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个例子,如“7+3=10”,“8+2=10”,等等。
引导他们理解这些算式的含义,以及从8或7开始数,数到哪个数字后可以表示“十”。
4. 用练习十来巩固学习成果最后,引导学生用练习十来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十是一个通过数字拼凑来表示不同数字的游戏,学生需要根据题目,把数字卡片拼成正确的数字形状。
三、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认知水平,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授数字和练习十的时候,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卡片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物的观察来对数字和数量产生感性认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