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分析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2)弧弹性:e=YX X Y ∙∆∆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 2)计算:A 弧弹性:e d = —QP P Q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222121Q Q P P P Q ++∙∆∆ 。
B 点弹性:e d = —QP dP dQ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主导型
用户经验不足,认识不清晰,需要调研人员整理需 求概要内容,提交给用户进行分析和初步确认,最 终由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对需求内容进行细化、确 认的过程。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与用户真实意图可能存在偏差。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引导型
用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经验积累,调研人 员引导用户将需求阐述完整、清晰,最终由用户对 需求进行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引导型调研。 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相互配合程度高 ; 此种调研方式的进度和质量风险最小 。
……
需求工程的主要阶段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需 求 获 取
需 求 分 析
需 求 规 约
需 求 验 证
变 更 控 制
版 本 控 制
需 求 跟 踪
需 求 状 态 跟 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开发
需求验证 —— 帮 助确定实现了正确 的需求 需求获取 —— 搜集 与探索需求的过程
需求开发 过程
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用户使用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内容层次常见非功能需求可用性计划开机时长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等高效性系统如何高效利用处理器磁盘空间通讯带宽灵活性向产品中加入其它功能需要多大劤力完整性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服务可靠性无错误的软件执行稳健性系统遭遇无效数据或其他干扰时继续正常运作的程度易用性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符合人机工程维护性是否易于修正一个缺陷或改劢软件移植性把软件从一个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所需的劤力支持平台数重用性为某个应用所设计的模块能被其他应用重复所用的程度测试软件模块或者所整合产品的难易度量化需求需求类型测量范例观感接受率易用性错误率性能与速度响应时间可靠性停工时间移植性平台数稳健性致命非致命错误比例维护性修改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小源代码行数sourcelinescodesloc认证所符合的诸标准需求的来源调研前活动调研前活动调研实施调研实施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决定了需求调研对象调研参与人员和调研周期的长短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规范(上)

1.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
1.3需求的种类 功能需求:比如在新建一个新学生记录时系 统能够自动参数一个学生序号; 性能需求:比如系统支持存放10万条学生记 录; 思考:如何定义和描述“可靠性”“可
用性”这样的一般性性能需求?结合战略 举措案例分析“可靠性”“可用性”
设计约束:比如使用的开发平台 商业约束:比如费用,时间,人力资源
2.需求分析的主要困难
2.3合作关系
• 如果需求分析员不能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他们在需求开发 过程中会很疲惫。 • 倘若用户不能很好地配合需求分析员,那并不表示他是个坏蛋。因为用 户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回答了你们的问题,讲了该讲的。我们付钱给你们,难道还要我伺候你们 不成?我还要干自己的事情,别打扰我了。你们自己想办法把活干好吧 ……。
3.需求工程
3.4需求分析的工程化方法
• 需求分析不是艺术创作,需要有规范的基本方法,沟 通技巧可以因人而异,需求分析的过程和基本目标是 严肃而细致的。 • 需求的管理,变更和追踪是细致的工作,不能因为需 求项目的细小而放弃管理,放弃管理最终会使项目在 大量的细节中失败。记忆是不可靠的,没有详尽的记 录和确认只会使项目陷入争论和互相埋怨。 • 需求的工程化方法的目标是保证需求清晰,可控
2.需求分析的主要困难
2.4用户说不清楚需求
–
–
–
– –
讨论-评审-修改-确认-讨论-评审-修改……. 通过讨论出真知的方式,激发和挖掘出需求,不断的使 需求清晰起来。 沟通技巧(助产术,建议法) 和客户的沟通技巧在需求分析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臵。 需求理解与需求挖掘 可以广泛的借鉴其他系统的应用经验服务于当前项目 眼见为实:原型系统 由于各种原因,客户缺乏成功构建系统的动力或者主动性: 根据客观条件改善沟通关系
第2章需求分析

第2章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就是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
2.1.1需求分析的概念与意义:需求分析的目标是以使用者和开发人员都容易理解的文档形式提供一个关于目标系统所完成的全部功能及性能等需求的完整描述,以保证目标系统后续阶段,如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最终开发出一个满意度高的系统打下基础。
2.1.2 需求获取的方法1.面谈。
2.实地观察。
3问卷调查。
4.查阅资料。
2.1.3 需求分析过程1.标识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识别和标识获得对所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
2.建立需求模型。
3.描述需求。
内容:1)需求概述2)功能需求3)信息需求4)性能需求5)环境需求6)其他需求需思考的问题:1)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描述的需求是完全的吗?3)需求描述是正确和一致的吗?4)描述的这些需求是可行的、实际可操作的吗?5)描述中的每一条需求都是客户需要的吗?4.确认需求。
审核内容(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数据管理、其他需求)2.2 需求分析方法2.2.1 需求分析方法概述结构化分析及建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1)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节;2)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如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及子系统的关系;3)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4)图形化建模方法方便系统分析员理解和描述系统;(5)模型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2.2.2 DFD需求建模方法也被称为过程建模和功能建模方法,核心是数据流,从应用系统的数据流着手以图形方式刻画和表示一个具体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流。
1.DFD方法的基本元素:1)数据流,箭头描述数据的流向2)处理,用矩形框表示、3)数据存储4)外部项,用圆角框或平行四边形表示2.DFD图: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表示目标系统。
3.DFD建模过程:1)明确目标,确定系统范围。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生产函数:Q = f(L,K),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 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 求的影响。
• 技术系数: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 间的配合比例关系。
•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 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 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 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生产函数在短期和长 期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产函数就会导致对劳 动需求的不同。
• 分析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W
DL W1
W0
A
O
L1
L0
L
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W
W
S
D
S0
W1
S1
W0
W0
D
W2
O
L1 L0
L
(a)被覆盖部门
O
L0 L2
L
(b)未被覆盖部门
经济中不完全覆盖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 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 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 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的。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第二章___需求分析

可以解得:x1 w 2 p1 x2 w 2 p2
则:
( p1 , p2 , w) ( w 2 p1 )0.5 (w 2 p2 )0.5
w 2 2 0.5 0.5 0.5 2 p1 p2 2(0.25) 1
当政府征收0.5元所得税时,消费者收入w会从2元下降到1.5元, 消费者的间接效用也会从2下降到1.5。 如果政府对商品1开征0.25元的消费税,则商品1的价格会从 0.25元上涨到0.5元。从而消费者的间接效用为:
2
第一节
一、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1.基本概念。我们称效用最大消费束 x * 与价格 p ( p1 , , p n ) 和财富水平 w 的关系为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2.瓦尔拉斯需求函数的推导。由其定义知,可用效用函数的最 优解直接推导出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3
3.瓦尔拉斯需求函数的性质。 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x * ( p, w) 具有以 下三个性质: (1)在价格和收入上,需求函数是零次齐次的。即对于任给 p ,
6
(二)间接效用函数的性质 假定 u () 是连续效用函数,代表定义在消费集 X R n 上局部非饱 和偏好关系 ,则间接效用函数 v( p, w) 是: 1、零齐次的,价格和财富同比例变动不影响效用; 2、在 w 上是严格递增的,并且对于任意 n ,它在 Pn 上都是非递 增的,即价格上升降低效用,财富上升增加效用; 3、拟凸的,就是说对于任意 v ,集合{ (p, w) : (p, w) ν }是 凸集; 4、在 p 和 w上是连续的。
内涵:当价格上升时,若 E>-1 则支出增加;若 E=-1 则支出不变; 19 若 E<-1 则支出下降。
4、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定义为商 品 2 的需求量变动比率与商品 1 的价格变动比率之比, 即: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确定用户需求的过程,也是为了确保开发出符合用户期望的软件产品而进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本文将从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化三个方面,介绍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是用户需求分析的首要任务。
它是通过与用户的沟通、需求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期望和要求。
在收集需求时,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用户故事、用例图、原型设计等工具,帮助捕获用户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需求审查,以确保收集到的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第二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要研究用户需求的可行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并将其转化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易于理解和实现的形式。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流图、结构图、状态图等工具来描述和分析用户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功能流程和系统架构,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章需求规格化需求规格化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化的过程。
在需求规格化中,我们要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详细的需求规格文档,以便软件开发团队理解和实施。
需求规格化的主要目标是准确、完整地描述用户需求,使开发人员能够根据需求文档进行开发和测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使用UML类图、时序图和数据字典等技术工具进行需求规格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需求跟踪矩阵来确保每个需求都得到了有效地追踪和管理。
第四章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由于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等的变化,开发团队需要及时应对和处理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管理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需求变更,避免对项目进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在需求变更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变更控制工具和技术,如变更控制板、变更请求表等,来收集、记录和评估需求变更。
第2章供给需求分析

❖ 供给函数:
❖ Q=f(P, Pm, Pc, T, I, ,E,M…)
❖ 其中,Q为某商品的供给量;
❖
P为该商品的价格;
❖
Pm为该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T为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I为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价格;
❖
E为政府的税收和产业政策;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 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价格 10 8 6 4 2
供给 100 80 60 40 20 量
❖ 供给曲线: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 记为: Qs=f(P)
四、供给规律(法则)
❖ 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 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P
❖
Pm为该商品替代品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互补品的价格;
❖
T为消费者的偏好;
❖
I为消费者的收入;
❖
E为消费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A为广告费;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2.需求曲线
❖ 简化的需求函数是一个
一元函数,它在平面坐
P
标上的轨迹称为需求曲
线。用D表示,每个点
的坐标代表价格与需求
D
量之间的一组对应关系
❖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 消费者有欲望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在这里需要指出,需求不是指 消费者实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也 不是消费者想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是消费者不但要有购买欲望,而且还要有 支付能力的购买量。
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分析

Q 最佳组合点
MP L
W VMP
MP
VMP’ L
如果P>1,则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如图中红线所
示。 如果P<1,则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如图中黄线所
示。
(3)劳动要素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 本。
成本函数
C=C(Q)
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成本函数(W是固定不 变的常数)
2.5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2.5.1 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思考
W
W
S
D
W1
D
W0
W0
S’
W2
L1
L0 L
L0 L2
L
2.5.2 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 分析
(1) 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 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的。
(2) 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 生产率下降,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替代的。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所谓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所
引致的需求。即劳动需求依赖于或派生于它所生产的 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 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所谓联合需求,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劳动作为一种生 产要素的需求并不是独立的,劳动只有与其他的生产 要素相结合才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物品。 3)在多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 性质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满足以上 两个假设的原因: 短期劳动曲线,表明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仅仅改变 劳动要素的使用量,则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会随 劳动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下,一个企业的生产发生变化,不会 影响到整个产品市场的产量发生变化,即整个产品 市场的供给不变,自然产品价格不会因劳动价格的 变化而变化。
第2章 网络需求分析

信息服务类功能需求—3
计算机电视会议功能的需求 VOD视频点播 多功能会议厅对网络的需求 办公自动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远程终端,远程服务 在线目录(电话簿) 电子商务和企业经营管理 Internet 或Intranet上的语音或传真
从网络功能角度分析用户需求 ——工作业务类功能
估计主干或广域网上的通信负载 根据各种应用的总访问量及流量在各个子网中的分布 率,可以计算出经过主干网部分的流量,如电子邮件 流量、文件传输流量和Web浏览流量。
2.2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1) 平面拓扑结构 (2) 层次型网络结构设计(三层结构) (3) 网络结构冗余设计 (4) 园区网拓扑结构设计 (5) 企业网拓扑结构设计 (6) 网络拓扑结构安全性考虑
2.1.1 从网络功能角度分析用户需求 ——通信功能
第一大类是:通信功能
通信功能有两个方面:
内部通信(下属部门间的通信,与管理部门间的 通信); 对外通信(与Internet的通信,业务往来的单位间 的通信,企业内部异地通信)。
从网络功能角度分析用户需求 ——信息服务类功能
第二大类是:信息服务功能 常规Internet网络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文件传输服务(FTP) 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电子公告牌服务(BBS) WWW信息服务 网络浏览,网络游戏
不同的用户其工作业务不同,但建网的目的 主要是在此网络架构下完成相关的业务应用 如校园网中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 校园网一卡通、教室管理、课程管理系统等 等 如企业的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工 资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等 如医院中的HIS系统,病房管理系统、药房管 理等等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数据建模

9、数据分类
• (1)结构化数据
• 是带有表头的表结构数据,数据按行和列组织
• (2)非结构化数据,
• 没有具体的数据模型,通常可以建立一个包含“编号”“内容描述”和“内容(指向)”的表 来实现与“数据”的对应。
• (3)半结构化数据,
5、项目解决方案的优化
• (1)重做需求分析,确认现存问题,重新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2)重新梳理项目业务的特点和流程,根据特点和流程进行二次设计。 • (3)检查项目基本需求、关键需求和未来变化的需要,改进解决方案。
6、常用数据库管理软件介绍(补充)
• 关系数据库:
• (1)Oracle Database,简称Oracle, • (2)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款RMDBS数据库。 • (3)Microsoft Office Access • (4)PostgreSQL是一个开源数据库系统
第二章 需要分析与数据建模
1、需求分析的概念
• 是指对用户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也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弄清楚问题 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
• 需求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分析用户的具体实际需求,是设计数据库的基本和起点。
• 项目需求分析最重要的目标是弄清楚该系统究竟要“做什么”。
• 机器世界又称数据世界,信息世界中的信息经过抽象和组织,以数据形式存储在计 算机中,就成为机器世界。
• 机器世界的描述:
• 1.字段:字段用来标记实体的一个属性,它是可以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 • 2.记录:一条记录可以描述一个实体。 • 3.文件:文件是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 4.关键字:关键字是可以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它可以是一个字段,也可以是多
第2章 需求分析 (2)

第二章需求分析一、需求函数(一)瓦尔拉斯需求函数商品需求定义:预算集中的效用最大化的解X *,反映*x 与P 与W 的关系称为需求函数,表示成n w +∈R p x ),(。
例子:建立L 函数:)()(),,(221112121x p x p w x x x x L --++==λλρρρ 一阶条件为:0)(111111211=-+=∂∂--p x x x x L λρρρρρρ 0)(121211212=-+=∂∂--p x x x x L λρρρρρρ 02211=--=∂∂x p x p w Lλ21121)(p p x x =-ρ,直接推导112121122111)(---=⇒=ρρρp p x x x p p x代入2211x p x p w +=,得到:121111111211211112112121)()(--------+=+==ρρρρρρρρρρρρp p wp p pp p wp p px x ;12111122---+=ρρρρρp p wp x令1-=ρρr ,则有:r r r p p wp x 21111+=-,rr r p p wp x 21122+=-需求函数的三个性质(1)在价格和收入上,需求函数是零次齐次的:即对于任给p ,w 和满足0>a ,有),(),(w p x aw ap x =经济含义是:如果价格和收入以同一比例变化,则消费者的需求数量保持不变。
(2)瓦尔拉斯法则:任给),(w p x x ∈有w x p =⋅经济含义:消费者会在有生之年用光他的全部资源(财富)。
(3)凸性和唯一性。
如果)(⋅u 是拟凹的,则),(w p x 是一个凸集。
思考如何证明。
若)(⋅u 是严格拟凹的,则),(w p x 只包含单一的元素。
(二)间接效用函数定义:)],([),(*w p x u w p v =,即需求函数代入原效用函数。
例子:2121ln )1(ln ),(x x x x u αα-+= s.t. w x p x p =+2211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221121ln 1ln x p x p w x x L --+-+=λαα 一阶条件: 01111=-=∂∂p x x L λα (1);()011222=--=∂∂p x x L λα (2)02211=--=∂∂x p x p w Lλ(3) ()()2112121p p x x =-⋅⇒αα 12211p p x x ⋅-⋅=αα (4) 或21121p p x x ⋅-⋅=αα (5)将(5)代入(3) w x p x p w p p x p x p =⋅-+⇒=⋅-+111121121111αααα111111111p w x w x p w x p αααα=⇒=⋅⎪⎭⎫ ⎝⎛⇒=⋅⎪⎭⎫ ⎝⎛-+将(4)代入(3)w x p x p w x p p p x p =+-⋅⇒=+⋅-⋅222222122111αααα()22222211111p w x w x p w x p αααα-=⇒=⎪⎭⎫ ⎝⎛-⇒=⎪⎭⎫ ⎝⎛+-然后求解间接效用函数:将需求函数代入目标函数:2121ln )1(ln ),(x x x x u αα-+=()21211ln)1(ln),,(p wp ww p p v αααα--+=()()[]21ln ln 1ln )1(ln ln ln p w p w -+--+-+=αααα()()()()21ln 1ln 11ln 1ln ln ln p w p w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1ln 1ln ln 1ln ln 21p p w∴c p p w w p p v +---=2121ln )1(ln ln ),,(αα 其中:)1ln()1(ln αααα--+=c 。
第2章 培训需求分析

高瞻远瞩并制定出“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有效战略与计划 激励并团结他人,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追求更高和突破性的目标 勇敢坦率地面对现实,主动承担复杂问题,并从失败中学习 发展和利用自己以及他人的能力,以做出非凡贡献 重视并利用不同人的各种经验和技能来迎接真正振奋人心、高潜力的挑战 明智地运用80/20原则以应对不断改变的工作需求和高峰 带着紧迫感以公司主人翁的身份果断地行动 敢于有见识地去承担更大的风险,力求更快地实现突破性的成果 快速地获得并利用经验,倾向于会计行动“做一点、卖一点、学更多” 将消费者和客户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性高远地联系起来 发挥企业家精神,结合宝洁公司内外的经验,创造崭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可能性 建立一种信任的坏境,鼓励无穷的好奇心和做试验的自由 相辅相成地将数据与直觉结合在一起,做出卓越的业务决策 在艰难的形势中,尤其是竞争性挑战中追求并利用其中隐藏的机会 在“危机式”合作的框架中,鼓励个人创造力 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积极地把适当的人集合起来 通过先理解别人再让别人理解来促成互相信任的关系 承担起不断更新和利用你的专业知识的责任 通过大规模地创造、分享和应用知识来取得广泛的业务优势
法律
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 某食品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全力以赴,获得成长 • 策略性的影响力 • 团队精神 • 团队领导力 驾驭成长 • 把握将来 • 推动变革 • 发展自我和他人 • 尽职负责 • 有效的授权
营造成长的前景 • 成长的激情 • 突破性思维 • 组织意识
某快速消费品公司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主要用于事业层战略分析
自我如何发展和竞争,以获得领先优势?
â /Ä Í Ú â ¿ Í ² Á ¼ » ú O â ² Í ¿ Í þ Ð ² T
第二章-需求分析

chapter__2
8
需求分析模型
chapter__2
9
需求规格
需求分析工作完成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形成 了一份完整的、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 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 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 础。
chapter__2
10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apter__2
24
数据流图
招生系统需求描述
➢ 学校首先公布招生条件,考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报名,之后 系统进行资格审查,并给出资格审查信息;
➢ 对于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可以参加答卷,系统根据学校提 供的试题及答案进行自动判卷,并给出分数及答题信息, 供考生查询;
➢ 最后系统根据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录取,并将录取信息 发送给考生。
验证意见 SCCB
同意RCR-PM-01.doc变更。RCR-PM-02.doc的变更可以推迟到下一个版本实施
验证人
杨炎泰
韩万江,姜岳尊,孙泉
chapter__2
验证日期 填表人
2002.10.11 韩万江
18
需求建模的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chapter__2
..
19
结构化分析方法
chapter__2
35
图2
b 2.2
图2.1 e
a1 2.1.2 b
a 2.1
d
a 2.1.1
c 2.3
a2 2.1.3 c
父图与子图(1)
chapter__2
36
(6) 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 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 衡。 图中子图2.1与父图2相应加工2.1的输入、输出数据流 的数目、名称完全相同, 即一个输入流a,两个输出流b和c。 再看下一张图,好像父图与子图不平衡,因为父图加工4与 子图输入输出数据流数目不相等,但是借助于数据字典(见 图)中数据流的描述可知, 父图的数据流“订货单”由“客 户”、“账号”及“数量”三部分数据组成,即子图是父图 中加工、数据流同时分解而来, 因此这两张图也是平衡的。
第二章需求分析.

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
编号
提出问题
7 您的部门需要成本核算和统计的内容有哪些?
8 您的部门采用计算机管理工作情况如何? 9 如何改进业务流程使之更合理? 10 哪些问题是目前传统手工方法根本无法解决的?
11 出版社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需求获取面临的问题
无足够用户参与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模棱两可的需求 不必要的特性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忽略了用户分类
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有效的需求分析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交 流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户通常对需求的陈述不完 备、不准确和不全面,并且还可能不断地变化。 开发人员不仅需要在用户的帮助下抽象现有的需求,还 需要挖掘隐藏的需求。 此外,把各项需求抽象为目标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对日后 的开发工作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高层逻辑模型是系统设计的前提。
度等。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3.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件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件的大小
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 出估算。 3.5 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 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3.6 其他专门要求
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 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 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
类图
聚集关联使用空心菱形表示,菱形位于代表整体 的对象一端;组合关联与聚集关联表示方式相似, 但使用实心菱形。聚集和组合的关联关系见下图。 Nhomakorabea目录
窗口
1
*
聚集关联
1
*
组合关联
文件
菜单
类图
重数是关联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关联链的条数。比如 下图中,链的两端的数字“1”和符号“*”表示的就是重数。 重数可以一个任意的自然数集合,但实际使用中,大于1的重数 常常用“*”号代替。所以实际使用的重数多为0、1和符号 “*”。一对一关联的两端重数都是1;一对多关联的一端重数 是1,另一端是“*”;多对多关联的两端重数都是0~n,常表 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世界中的事物。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确定系统的类和对象后,分析类之间的关系
对象或类之间的关系
依赖关系
• “非结构化”的和短暂的关系,表明某个对象会影响另外一个对象的 行为或服务
关联关系
• “结构化”的关系,描述对象之间的连接。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最后,需要将需求分析的结果用多种模型图表示出来,并 对其进行评审。由于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合理的分析模型需要多次迭代才能得到。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UML简介
类图和对象图 用例图 顺序图 状态图 活动图 通信图
交互概况图 时序图 组件图 部署图 包图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比如,目标系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系统更新, 那么时间就是操作者。 可以把操作者执行的每一个系统功能都看作一个用例。可 以说,用例描述了系统的功能,涉及系统为了实现一个功 能目标而关联的操作者、对象和行为。 识别用例时,要注意用例是由系统执行的,并且用例的结 果是操作者可以观测到的。用例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系统 进行的描述,所以描述用例要尽量使用业务语言而不是技 术语言。
需求获取面临的问题
无足够用户参与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模棱两可的需求 不必要的特性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忽略了用户分类
需求分析的步骤
2. 分析需求,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常用的模型图有数据流图、E-R图、用例图和状态转换图等,
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描述目标系统。绘 制模型图的过程,既是开发人员进行逻辑思考的过程,也是 开发人员更进一步认识目标系统的过程。
件等。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4.3 接口 说明该软件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4.4 控制 说明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
制信号的来源。
需求分析的步骤
4. 需求验证 需求验证是对需求分析的成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的
过程。为了确保需求分析的现实性、一致性、完整 性和有效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为后续的软件 开发做好准备,需求验证的工作非常必要。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b. 更新处理时间; c. 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 3.2.3 灵活性 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
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 a. 操作方式上的变化; b. 运行环境的变化; c. 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 d. 精度的变化; 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3.3 输人输出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
UML简介
UML 2.0支持13种图,有6种结构图和7种行为图。
结构图 (静态模型图)
类图
组织结构图
组件图
部署图
对象图
包图
行为图 (动态模型图)
活动图 交互图图
交互概况图
时序图
类图
类图使用类和对象描述系统的结构,展示了系统 中类的静态结构,即类与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类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如关联(相互连接)、 依赖(一个类依赖于或使用另一个类)、泛化 (一个类是另一个类的特殊情况)。 一个系统有多幅类图,一个类也可以出现在几幅 类图中。
度等。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3.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件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件的大小
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 出估算。 3.5 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 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3.6 其他专门要求
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 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 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 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如果所 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使用一 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 系和接口。| 2.2 用户的特点
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 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用 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 。 2.3 假定和约束
• 特殊的关联关系,它们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从属性,组合是聚合的 一种形式,组合关系对应的整体和部分具有很强的归属关系和一致的 生存期。比如,计算机和显示器就属于聚合关系。
泛化关系
• 与类间的继承类似。
实现关系
• 针对类与接口的关系。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明确了对象、类和类之间的层次关系之后,需要 进一步识别出对象之间的动态交互行为,即系统 响应外部事件或操作的工作过程。 一般采用顺序图将用例和分析的对象联系在一起, 描述用例的行为是如何在对象之间分布的。
第三章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需求分析的步骤
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完成的好坏 直接影响后续软件开发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熟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而软件开发人员对相关的业务领域也不甚了解, 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同一问题理解的差异和习 惯用语的不同往往会为需求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 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4 运行环境规定 4.1 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
专门功能,包括: a.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 b.外存容量、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 d.数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e.其他专用硬件 4.2 支持软件 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
有哪些?
6 您认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强度 可采取哪些办法?
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
编号
提出问题
7 您的部门需要成本核算和统计的内容有哪些?
8 您的部门采用计算机管理工作情况如何? 9 如何改进业务流程使之更合理? 10 哪些问题是目前传统手工方法根本无法解决的?
11 出版社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下图所示为某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用例图。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确定了系统的所有用例之后,就可以开始识别目 标系统中的对象和类了。 把具有相似属性和操作的对象定义为一个类。 属性定义对象的静态特征,一个对象往往包含很 多属性。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比如,读者的属性可能有姓名、年龄、年级、性 别、学号、身份证号、籍贯、民族和血型等。目 标系统不可能关注对象的所有属性,而只是考虑 与业务相关的属性。 比如,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可能就不 会考虑读者的民族和血型等属性。操作定义了对 象的行为,并以某种方式修改对象的属性值。
的要求,以及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等软件配置的要求。
在界面方面 • 需求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的限制及方式、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显示
器的分辨率要求等问题。
需求分析的步骤
1.获取需求,识别问题 开发人员从功能、性能、界面和运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识别
目标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哪些限制条件,这个过程 就是对需求的获取。
需求分析的步骤
3. 将需求文档化
获得需求后要将其描述出来,即将需求文档化。对于大型的 软件系统,需求阶段一般会输出三个文档:
系统定义文档 • 用户需求报告 系统需求文档 •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文档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的步骤
对于简单的软件系统而言,需求阶段只需要输出 软件需求文档就可以了。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主要描述软件的需求,从开 发人员的角度对目标系统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 和数据模型等内容进行描述。 作为后续的软件设计和测试的重要依据,需求阶 段的输出文档应该具有清晰性、无二义性和准确 性,并且能够全面和确切地描述用户需求。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目标系统类可以划分为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
边界类 • 代表了系统及其操作者的边界,描述操作者与系统之间的交
互。它更加关注系统的职责,而不是实现职责的具体细节。 通常,界面控制类、系统和设备接口类都属于边界类。
控制类 • 代表了系统的逻辑控制,描述一个用例所具有的事件流的控
制行为,实现对用例行为的封装。通常,可以为每个用例定 义一个控制类。
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
3 需求规定 3.1 对功能的规定
用列表的方式(例如IPO表),逐项叙述对软件所 提出的功能要求。 3.2 对性能的规定 3.2.1 精度 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 传输过程中的精度。 3.2.2 时间特性要求 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 a. 响应时间;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首先要找到系统的使用者,即用例的操作者。操 作者是在系统之外,透过系统边界与系统进行有 意义交互的任何事物。 “在系统之外”是指操作者本身并不是系统的组 成部分,而是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界事物。这种 交互应该是“有意义”的交互,即操作者向系统 发出请求后,系统要给出相应的回应。 而且,操作者并不限于人,也可以是时间、温度 和其他系统等。
UML简介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即统一建模 语言,是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它主要用 于软件的分析与设计,用定义完善的符号来图形 化地展现一个软件系统。 UML的使用可以贯穿于软件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阶 段,适用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和组 件建模。 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并不涉及编程的问题, 即与语言平台无关,这就使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 建立软件系统的模型和结构。
开发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要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模型和此 外,在需求的获取时,还要明确用户对系统的安全性、可移 植性和容错能力等其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