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
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
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尊老爱幼小故事一、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尊老爱幼小故事二、孔融让梨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
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面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
”父亲不禁为儿子的谦让懂事高兴,却又故意问道:“可你还有个小弟弟,为何不把最小的梨留给他呢?”孔融则答:“我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能不为孔融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吗?尊老爱幼小故事三、黄香尊老爱幼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
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的历史典故
尊老爱幼的历史典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个观念的形成要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种深刻的道德信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历史典故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尊老爱幼的重视和尊崇。
一、荣华富贵不如舅公舅公是孔子的母亲所嫁的丈夫,他的生活极为贫困,但他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问他:“荣华富贵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孔子答道:“不是,幸福是好的德行。
举例来说,舅公没有荣华富贵,却拥有最好的德行,比荣华富贵更为可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敬老人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在于他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即使舅公的生活很清贫,他所拥有的德行和精神财富是无价值的。
二、张仪投奔魏国春秋时期,中国七雄争霸,秦国的张仪为了完成抗秦之策,到魏国当使臣,并向魏国赠送了一批珍贵的宝物。
但他的父亲在秦国被软禁,秦国的君主向魏国发出了讨回张仪的命令。
魏国的君主在考虑中,问了自己的长者,让长者帮自己做决定。
长者说:“现在奉祀我们坟头的是孙子们,将来奉祀我们坟头的是儿子们。
张仪刚刚开始官职,而他的儿子还在草原上,如果当我们杀死张仪时,我们的儿孙们能怎么面对后人?”这段历史典故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敬长辈。
魏国的君主听取了长者的意见,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想法去决定张仪的命运。
这是许多人应该学习的。
三、“孝”和“友”《孟子》中有这么一段话:“为父之难,赴水火而不辞;为朋之难,死而不怨:知此两者,可以谓之进士矣。
”这段话强调了孝道和友情的重要性,两者同样重要,并是人生的进步和成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孝道和友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它们都是两个极为重要的道德观念。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的朋友,珍惜每一个来自朋友和家庭的关爱。
四、“阿离与哀公”春秋时期,阿离和哀公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哀公问阿离:“如果我有一个男孩,你会为他做什么?”阿离说:“如果他要拿我的头换他的头,我必须答应。
”哀公大声说道:“又算什么?就算他要轻生,那也都不是问题;如果我有一个女孩,你会为她做什么?”阿离回答:“如果他要拿我的头换他的头,我也必须答应。
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
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孝亲敬老的故事。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古代孝亲敬老故事。
1.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因为家境贫困,没有钱安葬父亲,于是将自己卖给了一个富户,换取钱财安葬父亲。
他在办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又到富户家做工,以此偿还卖身债务。
他的事迹被传颂为“卖身葬父”,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2. 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对母亲非常孝顺。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父母的床铺扇凉,以便让他们入睡;冬天时,他会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床铺焐热,以便让他们睡得舒适。
他的事迹被传颂为“黄香温席”,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3. 贤德姜诗
姜诗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因为家境贫困,没有钱为母亲治病,只好自己到河边钓鱼,用鱼汤来为母亲治病。
有一次,他钓鱼时突然钓到了一只大鲤鱼,他非常感激,把鱼带回家,煮成鱼汤给母亲喝。
后来,他得知这条鲤鱼原来是神仙变的,是为了帮助他母亲治病而变成的。
姜诗因为他的孝顺和感激之心,得到了神仙的帮助,事迹被传颂为“姜诗得鲤”,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4. 老莱娱亲
老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孝子,他非常孝顺父母。
为了让父母开心,他经常穿上幼儿的衣服,装成幼儿的样子在家里玩耍,让父母感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他的事迹被传颂为“老莱娱亲”,成为历史上孝亲敬老的经典之一。
以上这些古代孝亲敬老故事都是非常感人的,它们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尊重和关心我们的父母和长辈。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敬亲孝老故事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敬亲孝老故事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敬亲孝老故事有:
1、《项羽孝母》:春秋时期,东周分裂,项羽被迫南征北战,败走洞庭湖畔。
他的母亲怀着不舍的心情,随着他的军队一路追赶,到达定军之地,劝说他投降。
项羽把自己的死亡当作胜利,但是对母亲却表示他要活着回去,最后他把母亲送回家母树下,终于把母亲安全送回家。
2、《孔子孝父》:春秋时期,孔子曾多次出使,每次回家,他都要去拜望自己的父亲,尽孝道。
他把政治、经济上的新发现和发现都带回家,和他父亲分享,他父亲也会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儿子,他的关爱和爱护使孔子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3、《吕不韦孝父》:战国时期,吕不韦是著名的将军,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先去拜望自己的父亲,把他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父亲,表示自己会尽力保护父亲的安全,最后吕不韦为了父亲而牺牲,他的行为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家风故事(优秀4篇)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家风故事(优秀4篇)尊老爱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家风故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闻雷泣墓篇一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艰苦奋斗等等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其中勤俭持家的这种优良传统作风更值得我们弘扬下去。
通过这个故事更让我们懂得‘‘勤俭”二字的重要性。
母亲常常告诫我们:‘‘男人是搂柴耙耙,女人是捆柴绳绳。
’’这个俗语也是说明‘勤俭’的重要性。
男人要勤劳,女人不忘根本。
懂得节约不能浪费,不能大手大脚,或者女人一切从简非常俭朴,但男人懒于行动,不手勤,眼勤,脚勤,照样没有幸福的日子。
这两个字紧密相连。
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夫妻二人首先是和睦。
‘家和万事兴’有了和谐的家庭,再加上勤俭持家,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生活中我们便是如此。
我们的家规:人走灯灭,人离扇停,人走水停,一水多用。
我经常倡导孩子们不轻易浪费粮食,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剩菜剩饭放到下次在吃,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用过后的水也可以擦地板,冲马桶等等。
这样一年下来水电费也用不了多少,还有平时用的纸张,我把未用过的反面钉在一起,以便孩子们进行练习题演算。
这样的言传身教都默默的影响着每个孩子,他们都会学着我们的样子,不浪费粮食、水、电、纸……这些虽然都很微小,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这也是我们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
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一些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经过考察,又让他继位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
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著作。
4. 百里负米仲由,“字无咎”,孔子弟子(见《论语宪问》)。
仲由“家贫”,喜欢吃羊枣(一种果子,济阳话叫“票枣子”)。
个性极强,为人耿直不阿,直言不讳,“心达而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常与长子一起吃羊枣子时,长子每次只吃小的,而仲由每次只吃大的。
仲由说:“我喜食小的羊枣子”。
长子听了这话大为震惊说:“您不是喜欢吃大的吗?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仲由说:“我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我想让你多吃一些羊枣子呀!”仲由其忠厚耿直可见一斑。
后人还在其家乡建了一个叫“仆枣候”的村子呢!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尊老爱幼的故事
尊老爱幼的故事尊老爱幼的故事(一):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
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
黄香对父亲十分的孝顺。
怎样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那时候又没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安寝。
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我先睡下,用自我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
所以,这个故事又叫"黄香扇枕",也就是黄香这个孩子把枕头给扇凉快了。
另外也叫"黄香温席",黄香把席子给弄暖和了。
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所记载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
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明白黄香,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
尊老爱幼的故事(二):雷锋尊老爱幼的故事雷锋乐于帮忙人,在学校是人所共知的。
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上学去不敢过桥,雷锋就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桥去。
同班有个同学患了重病不能上学,他就组织队员前去慰问,还经常到她家里给她补课。
同学小朱上课不专心,作业做得马虎,字写得歪歪扭扭。
雷锋为了帮忙他,放学后,情愿自我多绕点路,也陪着他一同回家,给他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教给他写字方法。
经过多次帮忙,小朱的进步还是不大。
有一次,雷锋悄悄地把小朱的作业本拿来,用纸蒙着他的作业本中写得歪歪扭扭的字,一个一个地描下来。
第二天,雷锋拿出描的字给小朱看,问他可认得是什么字�小朱认了半天也认不出来,便噘着嘴说:“这是鬼画桃符,哪像字呀。
”“这些字就是你自我写的呀�”小朱听了,不禁吃了一惊,心里感到十分惭愧。
雷锋又耐心地劝他必须要好好学习。
这件事对小朱的教育可大了。
从此,他学习认真了,字也写得规矩了,成了班里的一个好学生。
有一天,雷锋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山上摸索着砍柴,脚突然踩空了,摔倒在地上。
他急忙赶上前去,扶起了老人。
雷锋很关心这位没儿没女的贫农老人,经常用课余时光帮忙老人砍柴、挑水、打猪草。
尊老的故事(必备16篇)
尊老的故事(必备16篇)尊老的故事(1)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尊老的故事(2)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
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
黄香对父亲十分的孝顺。
怎样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那时候又没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安寝。
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我先睡下,用自我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
所以,这个故事又叫"黄香扇枕",也就是黄香这个孩子把枕头给扇凉快了。
另外也叫"黄香温席",黄香把席子给弄暖和了。
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所记载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
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明白黄香,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
尊老的故事(3)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人们一向把尊老爱幼作为一种社会职责和行为规范。
爱老敬老的古代故事
爱老敬老的古代故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古人以孝道为先,尊敬老人、孝顺父母被视为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则古代爱老敬老的故事,以传承这一美德。
一、子路负米子路,字仲由,是孔子门生。
在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却十分孝顺。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不得不背负大米翻山越岭,换取生活所需。
尽管生活艰辛,子路从未抱怨,而是以更加努力的态度去尽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本分,不应该因为生活的困难而放弃。
二、黄香扇枕温衾黄香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孝子。
他的父母年老体弱,黄香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
夏季炎热,他亲自为父母扇凉;冬季寒冷,他提前为父母温暖被褥。
黄香的孝顺感动了天地,他的事迹传为佳话。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关心老人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陆绩周贫陆绩,字文山,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贤士。
他乐善好施,尤其关心老人。
他定期访贫问苦,为贫困老人提供食物和衣物。
陆绩周贫的故事传颂一时,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爱老人不应局限于家庭,而是要拓展到社会,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晚年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爱老敬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中,孝顺子女能促进家庭和睦,为社会培养良好风气;社会上,关爱老年人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为了更好地传承爱老敬老的美德,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子女对父母要充满敬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愿。
2.社会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安享晚年。
3.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让他们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
总之,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这一文化,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尊老爱幼的故事30字
尊老爱幼故事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们一起
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年龄小,应
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尊老爱幼故事二:卧冰求鲤
晋朝王祥的继母朱氏生病了,想吃鲤鱼。
但适值天寒地冻,大
家无法捕捉。
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
出两尾鲤鱼。
王祥赶忙拿回家供奉继母。
尊老爱幼故事三:扼虎救父
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
有一天,杨香去田里干活,看见一只
老虎猛扑过来,将杨丰撞倒在地。
她急忙冲上去,用肩膀扛住父亲,又用手拽住老虎的尾巴。
杨丰得以逃生,但手臂和腿受了伤。
杨香
把父亲背回家后,为他请医治疗。
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上山砍柴,
忽然被老虎拦路。
老虎张开大口要吃杨香。
杨香绝望之际突然想到
老虎只是吃肉喝血,于是她假装放松,诱使老虎吞下自己的尾巴,
然后猛然扼住老虎的喉咙,老虎因疼痛而松口。
杨父因此得救。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古代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社会,尊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有24个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孝道的典范。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孝道精神,从中汲取养育子女的教育启示。
故事一:包公孝悌包公是一个著名的清官,这与他孝敬父母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包公自幼丧父,他靠打鱼为生。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瘦弱的老人,他病得很重,包公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把所钓的鱼全都交给了老人,并顶着暴雨把老人背回家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体现在对陌生人的关心和照顾中,我们应该做出类似的行为。
故事二:萧何卖田萧何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有一次,萧何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用药。
而这时正值荒年,药价暴涨。
萧何卖掉了他家的田地,用来换取药物。
虽然田地是财富,但为了母亲的健康,萧何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要比物质更重要,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故事三:阿福卖身阿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儿子,他卖身为奴以还父亲的债务。
阿福为了帮助父亲还清债务,舍弃了自由,甘愿做奴隶。
他坦然接受了这个命运,用真诚的孝敬表达对父亲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孝心。
故事四:杜预断臂杜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书法家。
有一次,他父亲被人诬陷,杜预决定为父亲洗刷冤屈。
但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话语,他不惜用刀子砍掉自己的一只手臂,以证明自己清白。
虽然这个行为让他痛不欲生,但他无怨无悔地为了为父亲做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父母不惜一切。
故事五:顾恺之负荆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
当他父亲去世时,他丧失了经济来源。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顾恺之背起荆腹,与母亲一同涉水过河。
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孝亲敬老的古代故事
孝亲敬老的古代故事古代中国一直强调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尊重长辈,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这种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孝亲敬老的传奇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穆氏,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不惜搬家三次才找到一个能够给孟子好的学习环境的地方。
在这三次迁居中,她将孟子排斥在外,让孟子感受到故乡失去亲人的痛苦,思考到了人生价值,也培养了孟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律自觉意识。
2. 《贾平凹的母亲》贾平凹是中国著名作家,他的母亲曾经因病而卧床不起,他和他的妻子持之以恒地照顾她,直到她去世。
这个故事展示了贾平凹的孝心,他对母亲的照顾亲情甚至超越了夫妻之爱。
3. 《三字经: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是孩子们小时候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经典之一。
这首诗旨在让孩子们懂得要对父母尊重顺从,遵从他们的教导,为自己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4. 《北京遗孤》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90岁的老人孤苦无依,由一名中年男子带回了家,对其进行照顾。
这名男子曾经与这个老人无从知晓的疏远,但在这个老人的不断提醒下,他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带回了老人来照顾他。
5. 《南京弘扬孝文化场馆》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馆,是致力于弘扬孝道文化的一个场所。
其中有许多孝义故事的展览,以及示范孝亲敬老行为的活动。
这个场馆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去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些故事或活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尊敬长辈,爱老人的传统美德。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孝亲敬老传统不断丰满和升华,也需不断更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并尝试将这种传统美德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深厚,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支持。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回报他们,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为父母的晚年生活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最后,期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关注老年人,践行孝敬父母的美德,为传承中华文化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
尊老敬老故事
尊老敬老故事
尊老敬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以下是一些尊老敬老的故事:
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体现出尊敬和爱护老人的精神。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礼让三分。
缇萦救父:这个故事发生在汉代,缇萦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甘愿自己作为抵押,到官府里做奴婢。
在古代,子女以父母之命为命,但是缇萦没有畏惧,勇敢地去官府请求代父受过。
她的孝心感动了皇帝,最后赦免了她的父亲。
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夏天他用扇子把父母的床铺扇凉,冬天则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被褥焐热。
这个故事表现了黄香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是关于晋朝的王祥。
他的继母对他不好,但是当他生病的时候,继母却很照顾他。
为了报答继母的恩情,他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融化冰面,捕鱼孝敬继母。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和感恩的精神。
孟宗哭竹:孟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母亲生病需要一种竹笋来治疗。
但是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找不到竹笋。
孟宗非常着急,跑到竹林里哭泣,希望竹笋能够生长出来。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最终竹笋破土而出,他的母亲得以康复。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尊老敬老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尊老敬老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
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篇一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篇二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
张良很不高兴。
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
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
过5天再早些见我。
"说完就离去了。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
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
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
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
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
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1、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随从车马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赞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古代九个经典孝老爱亲的小故事
古代九个经典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鹿乳奉亲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笼负母归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弃官奉亲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单衣顺母《单衣顺母》,又称为《芦衣顺母》,这里讲述孔子又一个著名弟子闵子骞的孝行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可是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亲尝汤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卧冰求鲤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我……”,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我去村外那河上.”“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父亲,你别管了!”“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亲和继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哭竹生笋孟宗(?~271年),字恭武,一字子恭,三国时吴国江夏人(今湖北阳新县阳辛村人).曾为吴盐池司马、豫章太守、司空.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到了县试的时候(在县内举行的考试),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困,无力住客栈(旅馆),孟妈妈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她缝了一条特大的被子,能够覆盖很多考生.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仅就这点意思,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妈妈的名声,传遍了各地.孟宗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感到欠母亲的地方太多了.因为他妈妈费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妈妈想喝点汤,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她几天没吃东西,身体已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又想,现在正是严冬时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发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他越哭越伤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这样哭着哭着,哭了好一阵子.当他张开泪眼往地上一看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啊!笋尖!笋尖!"孟宗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笋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妈可以活命了,我好高兴呐!"他简直不相信笋尖真的长出来了.可是那不可能长出的笋尖,竟能这么快发芽长出,莫非是上天的赏赐?"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哦!天神呐,谢谢你的万慈万恩."他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程回家去作笋汤.妈妈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惊讶不已,心中一高兴,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笋汤之后,病果然痊愈了.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古代敬老故事
古代敬老故事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敬老故事。
古代敬老故事1: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古代敬老故事2: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古代敬老故事3:哭竹生笋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古代敬老故事4: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古代敬老故事5:鹿乳奉亲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
导读:尊老爱幼小故事一、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尊老爱幼小故事二、孔融让梨
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
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面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
”父亲不禁为儿子的谦让懂事高兴,却又故意问道:“可你还有个小弟弟,为何不把最小的梨留给他呢?”孔融则答:“我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能不为孔融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吗?
尊老爱幼小故事三、黄香尊老爱幼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
无双,江夏黄香。
”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
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
1.古代尊老爱幼故事
2.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
3.尊老爱幼的故事
4.尊老爱幼的故事
5.古代两则故事
6.中国寓言古代故事
7.古代爱国故事
8.神鼓的古代故事
上文是关于尊老爱幼的古代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