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280e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d.png)
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a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b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c都能新陈代谢;d都能生殖、遗传、变异;e都有应激性;f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二、探究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1.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2.不同点: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酸甜苦辣都在这里)、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二、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细胞膜细胞壁)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4.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5.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6.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分裂细胞;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1.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伸缩泡:排泄废物表膜:呼吸和排泄2.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3.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组织;更没有神经系统.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2.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5.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6.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阑尾、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8.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9.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一、植物种子的萌发1.种子主要由胚和种皮(保护)等组成;胚由子叶(贮藏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萌发后消失)、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组成.2.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玉米、小麦、水稻等是单子叶植物;有胚乳.3.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5.种子的胚在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二、植物根的生长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2.植物根尖结构包括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的作用是保护;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根生长的主要部分;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3.植物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谁对植物体的作用: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3.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这就是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4.不同植物需水量不用;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5.目前提倡根据植物的需求;通过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给予农作物适量的水;这样既可以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又能节约用水.6.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还需要含钙的、含锌的和含硼的无机盐.7.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氮叶磷果钾茎)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枝芽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新亚;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2.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尽可能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以确保多结果实.3.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个部分构成.树皮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筛管;形成层的细胞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所以茎很坚硬;木质部内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导管;位于茎中央的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4.筛管在韧皮部中;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5.木本植物长出节瘤是由于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树皮的缺口上端而形成的.6.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1.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开花情况受光照、温度的影响.2.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等结构组成.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4.雌蕊授粉(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果实.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2、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有关.3、普利斯特来的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4、绿色植物就像适应而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二、光合作用的场所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片的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不但可以保护叶片不收病菌侵害;而且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4、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叫栅栏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叶绿体较多.靠近下表皮的叫海绵层;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所以叶片上面颜色深;下面颜色浅.5、叶脉有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功能;也能支持叶片.6、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7、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这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叶绿体属于细胞器;其中包含多种色素;叶绿素是一种色素.8、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生产韭黄、蒜黄等.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以用来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a.暗处理: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B.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照光.d.酒精脱色:目的:除去叶绿素;使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更加明显.水浴加热: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酒精作用:溶解叶绿素.e.滴加酒精;显色3、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五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四、植物的呼吸作用1、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4、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作物生活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供充足的光照、适当提高温度.2、南方水果不如北方甜(甜表示有机物多);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远远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得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比南方高.3、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减少水含量;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根:萝卜、胡萝卜;茎:莴苣、茭白、生姜、土豆;叶:白菜、青菜;花:花菜、西蓝花;果实:西瓜、桃子;种子:芝麻、大豆.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我们主要食用的是它们的种子(淀粉).3、草食动物直接以草为食;如羊、马;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狮子、青蛙;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如鸭.4、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但所获得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5、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6、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燃烧煤、石油等;都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却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的相对平衡.7、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8、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9、如果大面积砍伐深林或破坏草原;就会引起水土流失.历史上我国的黄河上游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水灾频发;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10、地球上的水约98%在海洋中;但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1、森林的作用: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参与了生物圈的氧循环和水循环;它们产生氧气;调节气候;还能阻滞灰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森林也是动物栖息的家园;没有了森林;大批动物会因此灭绝;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学校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风时尘土飞扬;可以选用阴生或耐践踏的草本植物.4、在学校的走到两旁种植的绿篱和行道树;课选择常绿的灌木或乔木;避免秋季因树木落叶而显现一片凋零景象.5、观赏性的草坪常采用高羊茅、酢浆草;运动场地选用狗牙根草.6、常见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等.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1、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的主要生殖器官.2、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3、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女性的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男性没有性周期;女性有性周期.4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女性的卵子呈球形;它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5、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细胞叫做受精卵.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输卵管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地方;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约需要(280)天;即约40周左右.然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胎儿出生后叫做婴儿;6、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7、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8、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9、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10、人体的主要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11、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1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软.13、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送氧气和养料、运送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14、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形成过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15、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16、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体内供能物质.17、糖类是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18、缺少的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病;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19、海带、紫菜、带鱼等海产品中含碘较丰富.20、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2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22、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23、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4、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25、肝分泌的胆汗不含消化酶;却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26、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氨基酸;淀粉逐步分成葡萄糖;脂肪逐步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都是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27、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8、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29、在小肠内大部分的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被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血液.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30、早餐约占一天热能的30%;午餐约点40%;晚餐约占30%.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功能: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2、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可防止血液凝固.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4、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因此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5、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贪血.6、白红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7、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8、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9、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第二节血液循环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2、动脉特点:管壁较厚;有弹性;血流速度快;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苏教版初一年级生物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年级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123a2b84254b35effd3413.png)
苏教版初一年级生物知识点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跨亚欧两洲。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1ac46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7.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描述生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如动植物细胞内进行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简单介绍,如植物的气孔呼吸、动物的肺呼吸(哺乳动物)、鳃呼吸(鱼类)等。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列举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趋利避害等例子。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等。
- 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简单解释遗传是生物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对生物的影响。
- 例如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动物冬眠的影响等。
-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 种内关系如种内互助(蚂蚁群体合作)、种内斗争(争夺食物、配偶等)。
- 种间关系如捕食(狼和羊)、竞争(杂草和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保护色(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拟态(枯叶蝶像枯叶)、警戒色(毒蘑菇颜色鲜艳)等。
-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良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 - 植物、消费者 - 动物、分解者 - 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江苏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江苏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8a97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c.png)
江苏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的物体,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
2. 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发育、繁殖、适应和影响环境。
3. 生物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 细胞的功能: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器完成生命活动,如能量转换、物质运输、蛋白质合成等。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2. 代谢类型: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3. 代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作用等。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生物将性状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 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在某些病毒中也起遗传作用。
3. 进化论:物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导管组织、基本组织等。
2. 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3. 植物的繁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六、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再到死亡的全过程。
2. 动物的生殖: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
3. 动物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七、生态环境与生物1. 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的途径。
3.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八、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1. 人体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的复杂结构。
2. 健康的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3. 疾病防治:包括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九、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d66c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1.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适应性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如何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又如何影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通过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与系统:理解细胞如何组成组织,组织如何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介绍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详细探讨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通过人类起源的概述,理解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逐步构建人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人体的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作用及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与微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cdc5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4.png)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苏科版生物知识点生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科学之一,它研究的是生命、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功能、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下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重要知识点。
一、生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前生物地球上只有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随着环境和食物的改变,它们逐渐多样化,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生物。
生物的演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有利于适应环境。
二、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联系。
细胞内部有许多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三、生物的分类生物种类繁多,为了研究和管理,人们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将生物大致分为五个界:动物界、植物界、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另一种单细胞生物的界。
四、人体人体是复杂的生物体,它由多个器官系统构成,比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
这些系统协同工作,维持了人体的正常运作。
五、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植物拥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比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和水中获得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维持生命。
动物也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如:肌肉、骨骼、口、眼、耳等。
它们通过消化和呼吸系统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维持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
六、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圈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等。
生态学也重视保护环境,减少人为的破坏和污染,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以上就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2aa9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3.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2.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影响环境。
二、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特有)。
2. 细胞的功能: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
3. 组织的形成:由相似的细胞聚集形成,执行特定功能。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物质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 能量代谢: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3. 代谢的调控:激素、酶等生物分子参与调节。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
2. 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3.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与演化,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植物的繁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六、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结构: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2. 动物的繁殖:卵生和胎生。
3. 动物的行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七、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相对稳定。
3. 人体健康与环境:环境卫生、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
八、生物技术的应用1.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2. 克隆技术:生物体的无性繁殖。
3. 生物制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
九、实验技能1. 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微生物等微小结构。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3. 生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记录和展示生物多样性。
十、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1. 生物伦理:尊重生命,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苏教版初中生物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8fc1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f.png)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
2. 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3. 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的进出。
4. 细胞核的作用: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5.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是能量工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1. 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3.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使用。
4. 水分的吸收与运输: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并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全身。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传递给后代。
2.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双螺旋结构存储遗传信息。
3.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
五、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2. 疾病与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3.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处理压力和情绪。
4.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饮食卫生等,预防疾病传播。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种子包含胚和胚乳,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幼苗。
2.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再到衰老死亡。
苏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75b83db7360b4c2e3f64a7.png)
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1自然界是由和组成的,有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包括、和,其中又包括,和。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的结构;生物体能够由长;③生物体有作用;④生物体能后代,并有和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⑥生物体都能一定的环境,也能环境。
1.1.4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1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它包括和。
2非生物因素包括、、、和。
3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生物。
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相互。
生物的生存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第三节1生物学是指研究和的科学。
2生物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危机。
3生物学现在在工业、农业、医药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 2. 3 45 6 7 8 910 11 12 13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和〔〕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和〔〕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和____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5倍。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
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视野变。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移动拨片,若污点也随着移动,说明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也移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都不移动则说明在物镜上。
2.制作临时玻片的步骤是:3.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而。
第二节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和、等方面。
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在对照实验中,除了不同外,其它因素都。
苏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7256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7.png)
苏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将对苏教版初一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生物遗传、生长与发育、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一、细胞1.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又可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不同细胞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二、组织器官1. 组织的概念:组织是相同或相似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在一起的结构。
2. 器官的概念: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3. 人体器官系统:包括运动器官系统、呼吸器官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循环器官系统等。
三、生物遗传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2.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寄生定律)和基因交叉互换。
四、生长与发育1.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2. 生物生长与发育:生物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增殖等过程实现生长与发育。
五、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学:包括物种、属、目、纲等分类。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资源、开展生物研究等方面均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以上仅为苏教版初一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总结,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还有很多更加深入的内容和新的发现等待着学生去探索和学习。
希望本文能给初中生物学习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并引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516af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7.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包括营养、呼吸、排泄等。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摄食获取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
- 生物能生长发育,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幼体可以发育成成体。
- 生物能繁殖后代,植物通过开花结果繁殖,动物通过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与亲代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蚯蚓改良土壤等。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例如,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如极地的生物种类少,热带的生物种类丰富;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干旱地区生物种类少;空气影响生物的呼吸等。
- 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如狼和羊)、竞争关系(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很多,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刺根系发达,便于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等。
- 生物影响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
二、探索生命的器具。
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结构。
-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目镜和物镜是放大物像的结构,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用于调节光线。
-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等。
镜座稳定显微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用于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可转换物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
七年级知识点生物苏教版
![七年级知识点生物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33b7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7.png)
七年级知识点生物苏教版生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学科,是探索生命奥秘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物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将会为大家介绍七年级知识点生物苏教版的相关内容。
一、生物基础概念1.1 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响应刺激、繁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1.2 生物分类生物按照其生殖方式、细胞类型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
1.3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成。
二、植物生命活动2.1 植物结构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每个部位在植物生命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2.3 植物繁殖植物繁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花粉和卵子结合产生种子,无性繁殖则通过分株、取茎、嫁接等方式完成。
三、动物生命活动3.1 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组成部分,不同的动物结构在适应环境和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2 呼吸和循环动物的呼吸和循环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
呼吸通过肺部和皮肤等方式完成,循环则通过心脏和血管将氧气输送至各个器官和组织。
3.3 动物繁殖动物繁殖方式和植物繁殖方式类似,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完成。
四、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4.1 生物保护意义生物保护是指对生命物种的保护,其意义在于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4.2 环境保护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命物种所处的环境,其意义在于保护人类生存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4.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学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群落、生态圈、生态位等。
总结:七年级知识点生物苏教版包括生物基础概念、植物生命活动、动物生命活动和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
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2f9d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5.png)
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作为一个科学门类,研究的是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含了生物的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对七年级苏科版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复习和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1. 细胞和生命起源在生物学习的开始阶段,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殖,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 遗传和变异在遗传和变异的部分,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基因是决定生物特征的遗传因子,它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
3. 生物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科学家们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我们学习了七大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生物的特点和规律。
4.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物界的一大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如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传导作用等植物的功能。
5.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是生物界中的另一个大类。
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鸟类的结构和适应性、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昆虫的特点和分类等。
6. 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规律。
我们学习了碳循环、氮循环等物质循环过程,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等能量流动过程。
7.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可以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我们学习了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等进化相关的知识,了解了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互相影响。
我们学习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对七年级生物苏科版教材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江苏版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江苏版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7850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1.png)
七年级江苏版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很多知识点和概念。
七年级的生物学习,是对生物学最基础的学科内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使学生对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下是七年级江苏版生物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类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组成千变万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体,能够感知环境、表现行为,能够进行繁殖,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理论包括两个主要观点:所有生物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物遗传与进化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是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及遗传变异等。
进化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它是通过基因的遗传和变异而实现的。
4. 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运输。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动物的细胞结构,以及动物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处又有害处。
6.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7.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是最复杂的生物之一,包括了皮肤、骨骼、肌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8. 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指的是将生物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如何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
以上是对七年级江苏版生物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生物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各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江苏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江苏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deff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d.png)
江苏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后代、应激性。
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生命特征,非生物则没有。
二、生物的分类1. 植物界: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动物界:根据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三、生物的结构层次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
3.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
4. 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生理功能的组合。
四、生物的新陈代谢1. 物质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2. 能量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释放和储存能量。
3. 呼吸作用: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质获取能量的过程。
4.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五、生物的生长发育1. 生长:生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2. 发育:生物从幼体到成体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
3. 激素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生物将基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变异:基因或染色体发生改变,导致生物体特征的差异。
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七、生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生物体通过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2. 有性繁殖:通过雌雄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
3. 人类生殖:包括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等。
八、生物的适应与进化1. 适应: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变化。
2. 进化: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遗传特征变化和物种形成。
3.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九、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公中学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a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b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c都能新陈代谢;d都能生殖、遗传、变异;e都有应激性;f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
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
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探究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1.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2.不同点: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酸甜苦辣都在这里)、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二、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
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细胞膜细胞壁)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
4.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5.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6.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分裂细胞,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1.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
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伸缩泡:排泄废物表膜:呼吸和排泄2.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3.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组织,更没有神经系统。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5.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6.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
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阑尾、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8.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9.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一、植物种子的萌发1.种子主要由胚和种皮(保护)等组成,胚由子叶(贮藏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萌发后消失)、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组成。
2.大豆、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
玉米、小麦、水稻等是单子叶植物,有胚乳。
3.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胚在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二、植物根的生长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
2.植物根尖结构包括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的作用是保护;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根生长的主要部分;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3.植物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谁对植物体的作用: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3.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这就是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4.不同植物需水量不用,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5.目前提倡根据植物的需求,通过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给予农作物适量的水,这样既可以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又能节约用水。
6.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还需要含钙的、含锌的和含硼的无机盐。
7.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氮叶磷果钾茎)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枝芽由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新亚,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就发育成新枝。
2.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尽可能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以确保多结果实。
3.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个部分构成。
树皮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筛管;形成层的细胞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力,所以茎很坚硬,木质部内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导管;位于茎中央的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4.筛管在韧皮部中,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在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5.木本植物长出节瘤是由于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树皮的缺口上端而形成的。
6.有些植物的茎除了具有支持、输导养料的功能外,还有贮藏和生殖等功能。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1.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开花情况受光照、温度的影响。
2.一朵花一般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等结构组成。
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4.雌蕊授粉(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