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精编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透镜及其应用1、区分透镜的方法:(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7、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近像(2) (2)、二(3)、实像倒补充:(1)、放大(2)、实像(3)、u>v 照相机和投8、透镜的应(1)、照像调节:物近缩镜头调相(2)、投影原理:f<放;(伸缩镜(3)、放大物远像大;(4)、显微镜: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5)、望远镜: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9、眼睛和眼镜?(1)、人眼相当于照相机(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人眼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可看到无穷远(远点);人眼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近点为10cm;(眼睛与照相机的区别是:眼睛晶状体变薄变厚调焦距,照相机镜头伸缩调相距)(3)、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明视距离小于25㎝为近视,大于25cm为远视)(4)、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让光线发散);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聚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让光线会聚)、眼睛的度数:D= 100/f;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产生力的条件:(1)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相互作用(推、拉、提、压需要接触;吸引和排斥不用接触);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2、力的作用施力物体。
(新)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上述4个事本卷须知,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
〔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9、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面外表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力和压强1. 力: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牛顿)、力的三要素(作用力、作用点、作用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2. 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使物体的速度改变、使物体做功3.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胡克定律、弹簧常数的计算、弹簧平衡位置的确定、弹簧的串、并联4. 压强: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应用(刀、钉、书)二、浮力和密度1. 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浸入液体内的物体受力特点、浮力的应用(鱼找水)2. 密度: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的应用(升级仿真)三、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的原理、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杠杆的实质、杠杆的应用(开罐器、车厢)2. 轮轴:简单的轮轴原理、理解轮轴的实质、利用轮轴传递力的应用(剪刀、牙刷)3.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组的构造、理解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应用(无敌吊车)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射线模型、折射定律(正入、偏离、平行)2. 光的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3. 光的色散和发色原理:白光的组成和色散现象、折射率和波长的关系、辊追色散原理和应用、光的发色原理和应用五、电和磁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闭合电路的条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并联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流: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电阻和电流的关系、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分类、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空气中的强磁场和电磁感应: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电磁感应的应用4. 静磁场和动磁场:磁力的概念和特点、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磁场的应用(电谐振器)六、热、能与机械能1. 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与机械功的关系2. 热和能的关系:热与能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热和失去热的方法、能传递和能转化的方式、理解能的转化例子3. 湿度与相变:相变的概念和分类、升华、凝固、熔化、沸腾的条件、湿度的概念和计算、湿度和蒸发的关系、相变与能的转化七、声音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源的特点和分类、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路线、声音的传播媒介2. 声音的性质:声音的响度、音调、音量、噪音、频率和周期的关系、音高和音调的关系、声音的反射和回声3. 声音的应用:声波在各种设备中的应用(喇叭、电话)、声音的传导特点和应用(声音门槛、望远镜)由于文字限制,上述知识点只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例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很抱歉,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提供____字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对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效果:变速、改变方向、改变物体形状。
2.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3.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4.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5.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单位是帕斯卡(Pa)。
二、运动和力1. 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
3.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浮力和压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大小的确定:浮力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 相对密度的概念:物体的密度与某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4.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大小减去物体的重力大小。
四、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运动能和位置能。
2. 动能的计算:动能= 1/2 × 物体的质量× 速度的平方。
3. 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 = 物体的重量× 高度。
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做的功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大小乘以位移的大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的概念:固定点和力的乘积等于负载和力的乘积。
2. 轴承和支点的作用:降低摩擦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应用力和负载力的大小。
3. 机械优势和负荷比的概念:机械优势 = 输出力 / 输入力;负荷比 = 输入距离 / 输出距离。
4. 斜面的运动:斜面的倾角越大,需要的力越小。
这些是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x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本文旨在总结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
第一章:光的传播1.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光的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 镜面反射和 diffused reflection(漫反射)。
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 折射率和光的速度。
- 反光定律:光线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反射,否则发生折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 焦距和光的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位置和大小关系。
第二章: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和音色。
- 声音的传播:波动模型和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2. 视频发声过程- 声带的原理和结构。
- 声音的调节:共鸣腔的作用。
3. 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电磁波的特点:速度、频率和波长。
- 电磁波的分类:射线、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
第三章: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2. 运动图像- 图像的含义和分析。
- 运动图像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3. 牛顿运动定律和重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重力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平行力和不平行力的合成。
- 力的分解:平行力和不平行力的分解。
2. 弹力和向心力- 弹簧的弹性力和拉力。
- 向心力和离心力。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具体相变过程:熔化、凝固、沸腾和凝结。
2. 气体的压力和压强-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本文主要总结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理量与物理单位、能源与能量转化、电流与电阻、电能的利用、光的传播和成像等内容。
一、物理量与物理单位1. 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或现象的性质和规律的量称为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物理单位:用来表示物理量大小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二、能源与能量转化1. 能量:物体的能力做功的大小称为能量,常用单位为焦耳(J)。
2.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称为功率,常用单位为瓦特(W)。
3.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相互转化。
三、电流与电阻1. 电流: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之比称为电流强度,常用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常用单位为欧姆(Ω)。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符合欧姆定律:I = U/R。
四、电能的利用1. 电能与功率:电器利用电能进行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功率越大,转化效率越高。
2. 电流与电能的关系:电流强度大、电压高的电路中,每单位时间通过的电量多,电能消耗快。
3. 安全用电:应正确使用电器,保持插头和插座接触良好,避免短路等危险情况。
五、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 光的透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穿过介质,透射光线垂直于界面。
六、光的成像1. 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时,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可以确定物体的像的位置和性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1、区分透镜的方法:(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镜后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轴凸透镜凹透镜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u=f 不成像分虚实处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物在内区)(1)、物近像远像放大,物远像近像缩小;(实像)(2) (2)、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3)、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补充:(1)、放大镜看字,要把字放大一些应离字远一些;(虚像)(2)、实像的上下左右都与物的上下左右相反;(倒立)(3)、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v时,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像与物的位置相反;8、透镜的应用(1)、照像机:原理: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判断;1.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2.力是改变物体动动状态的原因(对)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基本知识点复习(免费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封 线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北师大版初二物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 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 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 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 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 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 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
二 .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归纳
1.光路作图 经验总结 : 1)在透镜的折射光路的两条光线中,若有一条光线与透镜的 主轴有关 ,则另一 条光线一定与透镜的 焦点有关 。 2)物体射到透镜上所有的光,经透镜折射后 ,最终都会聚在像上。 3)透镜在折射光线时出现的几条特殊光路: ①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② 从主轴上一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射 出;而从二倍焦距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则通过主轴另一 侧的二倍焦距处。 例 1:完成下列光路图
3)成像规律及应用:
① U>2f: f < V<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② U=2f: 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
③ 2f>U>f:V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
④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规律简化总结:
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F
F
F
F
F
F
F
F
F
F
-3-
物距 (u)与 焦距 (f)的关
系 u>2f
u=2f
f<u<2f
u=f
u<f
知识点归纳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侧
像距 (v) 与焦距 (f)
大
虚
或异 正倒
或物距 (u)的关系
小
实
侧
f<v<2f
缩
实
异侧 倒立
小
像
等
实
v=2f
异侧 倒立
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xx搜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
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篇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1、区分透镜的方法:(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镜后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轴凸透镜凹透镜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u=f 不成像分虚实处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物在内区)(2) (2)、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3)、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补充:(1)、放大镜看字,要把字放大一些应离字远一些;(虚像)(2)、实像的上下左右都与物的上下左右相反;(倒立)(3)、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v时,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像与物的位置相反;8、透镜的应用(1)、照像机:原理: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节:物近像远(镜头伸)像放大;物远像近(镜头缩)像缩小;(伸缩镜头调相距)(2)、投影仪:原理:f<u<2f 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调节:胶片是物,要倒放;(伸缩镜头调物距) (3)、放大镜:原理: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调节:物近像小,物远像大;(4)、显微镜: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5)、望远镜: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9、眼睛和眼镜(1)、人眼相当于照相机(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人眼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可看到无穷远(远点);人眼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近点为10cm;(眼睛与照相机的区别是:眼睛晶状体变薄变厚调焦距,照相机镜头伸缩调相距)(3)、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明视距离小于25㎝为近视,大于25cm为远视)(4)、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让光线发散);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聚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让光线会聚)、眼睛的度数:D= 100/f;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产生力的条件:(1)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相互作用(推、拉、提、压需要接触;吸引和排斥不用接触);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走路、划船、游泳、火箭升天等就应用了反作用力)3、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形状;(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图示(表示三要素,要有标度,需要分段)和示意图(只表示作用点和方向)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上的拉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拉力的方向沿弹簧的中心轴线;7、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如果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换,这个力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二、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
三、摩擦力一、摩擦现象:1、滑动摩擦;2、滚动摩擦;3、静摩擦;1、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2、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粗糙;减小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光滑;3、以滚动代替滑动;4、隔离接触面四、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称它们处于平衡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概括为四个字“共(线)、同(物)、等(大)、反(向)”。
即合力为零;三、五、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⑴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利用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如: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2、伽利略斜面实验:⑴每次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实验推理法)。
3、牛顿第一定律:⑴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
(3)压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和重力没关系。
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影响因素的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⑵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⑶公式P=F/S中,单位:帕斯卡(Pa)1Pa=1N/m2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说明:1、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2、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4、压强的应用: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有时又需要用相反的方法减小压强;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桌面受到的压力压强问题: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存在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ρ液和液体的深度h有关)深度的确定方法:(1)从自由液面算起;(2)竖直距离。
不同形状容器内深度相同的液体的重力和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关系:F=G F<G F>G3、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装不同种液体时密度大的液面低,密度小的液面高)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三、大气压1、大气内部存在各个方向的压强(大气压)的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的存在──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p=760mmHg=1.01×105Pa 能压起10m水柱,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漏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4、大气压的特点: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应用:吸液或吸气(减小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利用大气压把液体或气体压入容器,如:吸饮料、吸墨水、抽水机抽水、人吸气等)四、浮力1、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测量:F浮=G—F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F浮= F向上—F向下浮力的影响因素:ρ液和v排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4、浮力计算方法:(1)称量法:F浮= G —F(2)原理法:F浮=G排或F浮=ρ液g v排(3)平衡法:漂浮(悬浮) F浮=G物(又F浮=G排得G物=G排即m物=m排)(4)测密度:a、称重法测物体密度(物体浸没):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b、在水中漂浮法测密度:一物体漂浮水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ρ水/3。
5、物体的浮沉条件: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