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煤岩学基础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 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 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 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稳定组分。
色、光泽、硬度、断口等特征,识别煤岩类型、判断煤的 性质。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透射光下:薄片 2×2 cm,厚 0.02 mm。 根据颜色、 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反射光下:光片 直径 2 cm,厚1.5-2 cm 圆柱体。在 普通反射光或油浸反射光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 突起、反光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 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第三节 显微煤岩组分的反射率
壳质组-孢子体 孢子囊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135 ×
壳质组-角质体,渗出沥青体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230 ×
第四部分: 煤的组成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 第六章 煤的族组成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主要内容: (1)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 (2)有机显微组分及其成因
煤岩组分的性质及变化

煤岩组分性质差异
样品 原料煤 镜质组 惰质组 Mad % 7.43 6.40 6.88 Ad % 4.43 2.37 3.54 Vdaf % 36.43 39.60 25.30 FCdaf % 63.57 60.40 74.70
样品 原料煤 镜质组 惰质组
Cdaf % 79.77 77.83 82.63
Hdaf % 4.67 5.03 3.77
Odaf % 14.37 15.94 12.62
Ndaf % 0.99 1.01 0.80
Sdaf % 0.20 0.19 0.18
煤岩组分工艺性质
• 粘结性:镜质组 壳质组 惰质组 粘结性:镜质组>壳质组 壳质组>惰质组 • 气化反应性:镜质组 惰质组 气化反应性:镜质组>惰质组 • 活性/惰性:惰质组由于先期脱去小分子 活性 惰性: 惰性 物质而变成比较惰性的
煤化过程显微脆度的变化
• 焦煤中镜质组 显微脆度最大
煤化过程中显微组分密度变化
• 随煤化程度增高, 随煤化程度增高, 各种显微组分密 度差异逐渐趋于 一致 • 在碳含量为 % 在碳含量为87% 时,镜质组密度 有一极小值
煤化过程中显微组分反射率变化趋势
• 镜质组:变化均匀且 镜质组: 灵敏 • 惰质组:低煤级阶段 惰质组: 增长较快,煤化后期 增长较快, 增长较慢 • 壳质组:低煤阶阶段 壳质组: 增长缓慢, 增长缓慢,中煤化烟 煤阶段迅速增长, 煤阶段迅速增长,焦 煤阶段与镜质组一致
煤岩组分的物理性质( 煤岩组分的物理性质(二)
• 密度:惰质组 镜质组 壳质组 密度:惰质组>镜质组 镜质组>壳质组 • 孔隙: 孔隙: 丝炭的总孔容比镜煤大3-4倍 丝炭的总孔容比镜煤大 倍; 丝炭孔隙以大孔为主, 丝炭孔隙以大孔为主,镜煤孔隙以微孔为主 • 反射率: 反射率: 显微组分反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惰质组>镜质组 镜质组>壳质组 惰质组 镜质组 壳质组 • 导电性:镜煤电阻率高于丝炭,但煤的导电性 导电性:镜煤电阻率高于丝炭, 质主要取决于其它成因因素(煤级、矿物) 质主要取决于其它成因因素(煤级、矿物)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透射光,结构镜质体,具有裸子植物单列 射线(长焰煤)
B、无结构镜质体:经历了强烈的凝胶化作用 在一般反射光和透射光下难以见到植物细 胞结构的凝胶化组分。
a均质镜质体:煤中比较大的条带状无结构镜 质体。 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和透镜状 均一、纯净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有细粒黄铁矿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具有角质 体镶边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孢子体、树 脂体、角质体、木栓体、藻类体等。稳定 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现黄色 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在反射 光下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起。
A、孢子体:包括孢子和花粉的外包壁 雌性的孢子体称大孢子,直径为0.1-0.3mm 雄性的孢子体一般小于0.1mm,称小孢子。 在煤中被挤压呈扁平体,纵切面为封闭的 长环状,折曲处呈钝圆形。
透射光,结构藻类体,水平层状分布
透射光,藻类体,小胞子体。
2、 煤中的矿物质——无机显微成分
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 英、方解石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区分。
粘土类矿物:高岭石,伊利石,水云母,…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白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菱铁矿,… 氧化物类矿物:石英,… 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特征:一边外缘平滑 另一边呈明显的锯齿 状 转折端为尖角状
透射光,角质体
透射光,角质体
透射光,均质镜质体,角质体镶边
透射光,小孢子体,角质体
C、木栓质体: 主要由植物的周皮组织中木栓层转变而来 有多层扁平的长方形木栓细胞壁组成,排 列规则;细胞腔有时中空,有时充填团块 镜质体 纵切面呈叠砖状或叠瓦状构造 弦切面呈鳞片状
有机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成 煤原始植物组织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184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学习笔记 煤岩学

煤岩学中国地史聚煤模式演变与特征沉积环境、聚煤类型、植物群落得演化、气候条件、腐殖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分的烃产率、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凝胶化作用煤岩学基础1、煤的显微组分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镜质组结构镜质体1 、2 科达木结构镜质体真菌结构镜质体木质结构镜质体鳞木结构镜质体封印木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团块镜质体胶质镜质体镜屑体壳质组孢子体薄壁孢子体厚壁孢子体大孢子体小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镜质树脂体木栓质体藻类体结构藻类体皮拉藻类体轮奇藻类体层状藻类体荧光体沥青质体渗出沥青体壳屑体惰质组半丝质体丝质体火焚丝质体氧化丝质体粗粒体菌类体真菌菌类体密丝组织体团块类菌类体假团块菌类体微粒体惰屑体镜质组镜质组是腐殖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凝胶化作用地球化学凝胶化作用又称为“镜质化作用”结构镜质体1的细胞结构清晰细胞腔成圆形、椭圆形、矩形或纺锤形。
胞腔大部分被胶质镜质体、树脂体、微粒体及粘土矿物填充无结构镜质体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出结构的显微结构均质镜质体成条带状或透镜状出现,时有垂直层面的裂纹,纯净均一,反应来自强凝胶化的植物组织被角质体镶边的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来源于植物的叶片和嫩枝统称为叶镜质体反射率低,荧光性强,叶肉组织的细胞是由于凝胶化作用膨胀。
形成胶团状结构基质镜质体胶结其他显微组分和同生矿物的凝胶化基质。
成条带状、分叉条带状,反射率稍低于均质镜质体,原生灰分较多团块镜质体指一种均一的团块状镜质组组分成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团块镜质体可作为胞腔填充物非常稳定胶质镜质体,沉淀在胞腔等空隙中纯胶状的腐殖凝胶演化而成。
没有混入其他物质,所以纯净。
胞腔内充满胶质镜质体镜屑体镜质组碎屑颗粒组成壳质组起源与高等植物的孢子外壳,有明显的荧光效应。
壳质组的氢含量、挥发分和产烃率最高。
孢子体来自成煤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
孢子细胞内部是原生质,孢子壁是由内壁、外壁和周壁组成大孢子体称被压扁的扁平状,纵切面成封闭的长环状煤中所见的主要是孢子的外壁小孢子体纵切面剁成扁环状细短的线条状和蠕虫状。
太原讲义—煤岩4

煤岩分析第一部分:煤岩学基本知识1.煤的不均一性煤岩学是把煤看成一种沉积岩,在自然状态下以光学显微镜为主要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煤这种可燃有机岩石,在岩石组成上常常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
一方面表现在煤是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另一方面还在于组成煤的植物有机残体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煤的这种不均一性对煤的性质和对煤的加工利用都发生深刻的影响。
煤岩组成是按岩石学原理和方法划分的各种宏观与微观组分,不同煤田或煤层中的煤岩组成很不相同。
煤岩特征反映了煤的生成的演化过程,反映了煤的煤化程度。
2.煤岩显微组分把煤磨制成薄片、光片在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看出煤是由更家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组分构成的(主要在反射光做研究)。
岩石学中把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组分称为矿物,煤岩学中则把显微镜下可以辨认的构成煤的各种有机组分称之为显微组分。
为了统一在显微镜下识别与划分煤岩组成,国际煤岩学会(ICCP)规定主要用显微镜在反射光、物镜25~50、油浸倍下观察煤种各种组分的形态,测定某些煤岩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探讨他们以古植物组织的关系,具体划分显微组分和亚组分。
按照上述方法,烟煤部分,我国制定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将煤的显微组分划分为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稳定组四个组分。
它和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所不同的是在镜质组V与惰质组I之间,多划出一个过度组分——半镜质组SV,其反射率一般比镜质组略高0.2%~0.3%,这一点可作为划分组别的定量依据;但随煤阶增高时,半镜质组和镜质组就很难加以区分。
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沿用的“四分法”将改为“三分法”,即将半镜质组并入镜质组,按镜质、惰质和壳质组三种组分加以划分。
3.显微组分的成因煤的镜质组、惰质组、稳定组三个不同显微组分是植物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经过不同的过程而形成的。
植物在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死亡,其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低等植物形成了腐泥,高等植物形成了泥炭。
煤地质学重点

煤地质学重点煤地质学重点整理第1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三大聚煤期:1)石炭-二叠纪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聚煤时期,地势比较平坦,植物繁盛,聚煤作用强,为第一大聚煤时期,形成了分布广泛的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2)自晚二叠世晚期至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最为繁盛的时代。
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聚煤期。
在我国,侏罗纪是最为重要聚煤时期。
3)早白垩世以后至古、新近纪是植物进入到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是,这个时期构造活动更加强烈,气候分带也更加明显。
这个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三个重要聚煤时期。
植物遗体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堆积起来而转化成泥炭和腐泥的,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必须有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2)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以使植物遗体不被分解,能保存下来并进一步转化成泥炭或腐泥。
自然界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堆积环境中,最主要的是沼泽(或泥炭沼泽)。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不断积累转化形成的天然有机矿产资源。
沼泽:指有植物生长的常年积水的洼地。
沼泽中植物死亡后其遗体能够被沼泽水所覆盖,使其与空气隔绝而不被完全氧化分解,并在逐渐堆积过程后经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变化后可转变成泥炭的,称为泥炭沼泽。
泥炭沼泽的形成条件:1、低洼的能够积水的地形和能够给植物提供养分的土壤;2、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气候条件;3、入水量(流入的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出水量(流出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蒸发量)。
泥炭沼泽类型:按泥炭沼泽的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泥炭沼泽可划分:低位泥炭沼泽(定义:地形低洼,潜水面较高,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与沼泽水位基本相同。
又称富营养泥炭沼泽,对成煤最为有利。
)、高位泥炭沼泽(水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其水面位于潜水面之上,水源不充足,水中缺少矿物质,因而一般没有高大的植物生长。
又称贫营养泥炭沼泽,在成煤过程中的作用不太重要。
煤炭分类与煤岩学基础

类 别
符号
数码 Vdaf / %
16 26 36 >10.0~20.0 >20.0~28.0 >28.0~37.0
分 类 GRI
(>85) (>85) (>85)
指 标 Y / mm
>25.0 >25.0 >25.0
b/%
(>150) (>150) (>220)
肥
煤
FM
1/3 焦 煤 气 肥 煤
1/3JM QF
煤炭分类与煤岩学基础
“中国煤炭分类”(GB57511986),首先根据煤化程度,将 所有煤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共划分为14个大类和17个小类。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V>37.0%
V>10.0%
V≤10.0%
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
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Hdaf)、 目视比色透光率(PM)、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 量(Q gr, maf)等。此外,在研究煤质时, 还经常用到碳元素含量(Cdaf)、镜质组最大 反射率(Rmax)等。
丝炭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具有明显的 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 性脆易碎,碎后成为纤维状或粉末状,能 染指。在煤层中丝炭的数量一般不多。
性质:致密坚硬、比重大,H低、C高,V 低,无粘结性,孔隙大。
镜质组
透射光下呈橙红色,透明或半透 明,较均一,不含或少含矿物质, 见垂直裂纹。普通反射光下呈灰 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 突起。
PM
11
贫瘦煤
PS
12
>10.0~20.0
>5~20
瘦 煤
SM
13 14
>10.0~20.0 >10.0~20.0
煤的岩石组成(煤岩学基础).

透射光,松柏银杏结构镜质体,横切面示 生长年轮。
透射光,鳞木结构镜质体
透射光,真菌结构(镜质)体。
透射光,科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 正方形或近等径多边形大管腔
透射光,科达木结构镜质体,径切面,显示 交叉场或紧挤的纹孔
透射光,结构镜质体(红),树脂体(黄)
透射光,松柏-银杏结构镜质体,木质部, 胞腔充满树脂体
1.1 镜质组(又称凝胶化组分)的成因
根据凝胶化程度的不同,镜质组还可细分为: 结构镜质体:
结构镜质体1,结构镜质体2 无结构镜质体
均质结构镜质体 胶质镜质体 基质镜质体 团块镜质体 碎屑体
A、结构镜质体:
能在显微镜下见到一定植物细胞结构。 即来源于植物的树干、树枝、叶和根等组 织器官,以细胞形态保留在煤中的镜质化 细胞壁。 细胞结构完整或受压变形; 细胞腔往往被无结构镜质体充填。
1.3、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煤中常见的稳定组分有:孢子体、树 脂体、角质体、木栓体、藻类体等。稳定 组分在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现黄色 到橙红色,轮廓清楚,外形特殊;在反射 光下呈现深灰色,大多数有突起。
A、孢子体:包括孢子和花粉的外包壁 雌性的孢子体称大孢子,直径为0.1-0.3mm 雄性的孢子体一般小于0.1mm,称小孢子。 在煤中被挤压呈扁平体,纵切面为封闭的 长环状,折曲处呈钝圆形。
质。普通反射光油浸反只射有光2-3倍,这说明油浸物镜的 为什么要采用两种方解的法象分?力辨远率比也干高物,镜测强试,误对差反小射,率具
光片的制备方法见有P7较1 大优越性。因此,反射光下 通常用油浸物镜进行观察。
第二节 煤的显微组分及显微煤岩类型
煤的显微组分(maceral, micropetrological unit),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能够区别和辨识的基 本组成成分。分为:
chap3煤的组成岩石组成

1.3 惰质组: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高, 呈白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
1.3.1 惰质组(又称丝质组)的成因
惰质组是通过丝炭化作用或火焚作用形成。 (1)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 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过:
第四章 煤的岩相组成
主要内容: (1)煤岩组成的研究方法 (2)有机显微组分及其成因
第一节 概述
1、什么是煤岩学 用岩石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煤的组成和性质。
2、煤岩学研究方法
(1)宏观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 其颜色、条痕色、光泽、裂隙和断口等,识别煤 岩宏观煤岩成分,判断煤的性质。
第一节 概述
在典型的腐植煤中,壳质组是次要的显微组分,在 腐泥煤和油页岩中富含壳质组。
1.2.1 壳质组( 又称稳定组)的成因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是由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 的组织器官转化而来的。在泥炭化作用阶段,因化学稳 定性强,没有遭受生物化学作用的破坏而保存在煤中, 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壳质组。
1.2.2 壳质组( 又称稳定组)的显微组分
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 镜煤vitrain 、亮煤clarain 、暗煤durain和丝炭fusain 。
第四节 宏观煤岩组成 Lithotype of coal
二、宏观煤岩成分 1、镜煤vitrain 颜色最黑、光泽最亮、质地均匀、常具有内生裂隙、
性脆易碎成小立方块、具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 育,垂直于条带,裂隙面呈眼球状,有时填充有方 解石、黄铁矿薄膜。在煤层中镜煤常呈透镜状或条 带状,大多厚度几个mm到1~2cm,有时呈线理状 夹杂在亮煤或暗煤中,但有明显的分界线。 镜煤的成因:
煤化学课件——第4章 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

4.1.1 宏观研究 裂隙——在成煤过程中,煤受各种地质应力而产生裂缝的现象。
内生裂隙——垂直于煤层层理面。 外生裂隙——以各种角度与层理面相交。
宏观结构——煤的宏观煤岩组分的形态大小特征。 最常见的有:条带状、线泡状、透镜状、均一状、粒状、木质状、 纤维状、叶片状等。
煤的构造——煤的组成物质宏观上的空间排列分布及相互关系特点, 主要是层理。
微观研究鉴定标志
颜色:透光色、反光色(灰度) 形态:显微成分的形态轮廓 结构:显微成分的内部形态、大小特征与成煤结构来源,泥炭 化阶段的凝胶化与丝炭化有关,如细胞腔的变化、填充与否 突起:各显微组分因硬度不同,在煤中抛光面上产生凹凸不平 的现象
微观研究鉴定标志
反射率:反射光强度占入射光强度的百分率。常测油浸下最大 平均反射率或随机反射率
4.1.1 宏观研究 工具:肉眼或放大镜
鉴定标志:
颜色 煤块新鲜表面的自然色彩(煤对可见光吸收与反射的效果) 条痕色 煤在磁板刻划条痕的颜色 光泽 煤表面的反光能力 硬度 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特别是刻划作用的能力。通常一莫氏 硬度(Mous)表征:
滑石Mous = 1度(最软) 金刚石Mous = 10度(最硬) 煤Mous 1~4 断口 煤受外力打击,断裂后出现凹凸不平的表面特征(不包括沿 层现与裂隙面断开的表面)
岩类型。
烟煤
镜煤
光亮煤
亮煤 暗煤
煤岩成分 煤岩类型
半亮煤 半暗煤
丝炭
暗淡煤
4.2.1 宏观煤岩成分
煤中宏观可见的基本单位。 依据光泽和其他物理性质如颜色、端口、裂隙的发育程度, 煤岩成分可分为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4种 区分标志见下表
颜色 光泽 断口 裂隙 结构均匀性 赋存状态
《煤化学》chap4 煤的组成-岩石组成

3、显微煤岩类型
3.2国际显微煤岩类型分类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是国际煤岩 学界中广泛使用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也是中国所采用 的标准(表4-12)。 显微煤岩类型视其主要是由一种、两种或三种显微 组分组构成,相应地命名为单组分、双组分或三组分3类。 单种组分含量超过95%,称为单组分组类型,分为: 微镜煤、微壳煤、微惰煤。
第四节 宏观煤岩组成 Lithotype of coal
二、宏观煤岩成分
1、镜煤vitrain 颜色最黑、光泽最亮、质地均匀、常具有内生裂隙、 性脆易碎成小立方块、具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 育,垂直于条带,裂隙面呈眼球状,有时填充有方 解石、黄铁矿薄膜。在煤层中镜煤常呈透镜状或条 带状,大多厚度几个mm到1~2cm,有时呈线理状 夹杂在亮煤或暗煤中,但有明显的分界线。 镜煤的成因:
根据其镜下的结构 和形状又可为以下几种显微组分:结构镜质体、无结 构镜质体和镜屑体。 (1)结构镜质体
镜下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组组分。根据细胞结 构保存的完整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亚组分:
1)结构镜质体1 :细胞结构清晰,保存完好,胞腔呈圆 形、椭圆形、矩形或纺锤形,排列整齐,胞壁不膨胀 或微膨胀。胞腔大多被胶质镜质体、树脂体、微粒体 或粘土矿物所充填。
质有重要影响。
1.3.2 惰质组( inertinite又称丝质组)的显微组分
(1)丝质体
丝质体是由植物的根、茎干、枝的木质部,经过强烈的丝
炭化作用而形成的。常指具有清晰而且比较规则的木质 细胞结构的丝炭化组分。 丝质体在透射光下细胞壁为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 高而反射力强。保存着明显的细胞结构,胞腔大而且胞
丝炭的成因:
在成煤过程中,丝炭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 丝炭化作用而形成的。在显微镜下观察,丝炭是具 有明显的植物细胞结构的丝炭化组织-丝质体和半 丝质体。
04 第四章 煤岩学基础

2020/2/8
24
第四章 §1 宏观煤岩组成及煤的物理性质
(六)煤的压缩性 煤在恒温下加压,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
称为煤的压缩性。压缩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 化程度越高,压缩性越小。加压后丝质组体积 变化极少,镜质组有变化,稳定组分变化最大, 但到高煤级时,其压缩性比镜质组小。显微组 分的压缩性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壳质组变化 最大,镜质组其次,惰性组最小。
2020/2/8
17
第四章 §1 宏观煤岩组成及煤的物理性质
1.表色
腐植煤根据表色可以明显地区别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腐泥煤的 表色变化较大,有深灰色、棕褐色、甚至灰绿色至黑色。煤中的水分 能使颜色加深,而煤中的矿物质往往使煤的颜色变浅。
2.粉色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可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用镜煤在 未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条痕而得,粉色也称条痕色。
②丝炭的孔隙度大,吸氧性强,丝炭多的煤层易 发生自燃。
丝炭是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缺水的多氧环境中 缓慢氧化或由于森林火灾所形成。
2020/2/8
6
第四章 §1 宏观煤岩组成及煤的物理性质
3.亮煤
亮煤的光泽仅次于镜煤,一般呈黑色,亮煤的组成 比较复杂。它是在覆水的还原条件下,由植物的木质纤 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掺入一些由水或风带来的其它 组分和矿物杂质转变而成。
2020/2/8
4
第四章 §1 宏观煤岩组成及煤的物理性质
2.丝炭
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具明显的纤 状结构和丝绢光泽,丝炭疏松多孔,性脆 易碎,能染指。丝炭的胞腔有时被矿物质 充填,称为矿化丝炭,矿化丝炭坚硬致密, 比重较大。
2020/2/8
5
第四章 §1 宏观煤岩组成及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岩相组成ppt课件

;.
22
Coal Chemistry
惰质组,丝质体-微丝煤 山西朔县杨涧 山西组4煤层 透射光55 ×
;. Coal Chemistry
惰质组-丝质体,“星状”结构 贵州盘县龙潭组C12煤层 油浸反射光 270 × ;. Coal Chemistry
壳质组-孢子体 孢子囊 徐州张小楼 山西组7煤层 反射荧光 蓝光激发 135 ×
;. Coal Chemistry
1.3 亮煤 颜色深黑,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性较脆,内生裂隙发育。亮煤的均一程度不 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纹理,内生裂隙发育程度不及镜煤。在显微镜下观察, 亮煤组成比较复杂,它以镜质组为主,并含有不同数量的惰质组、壳质组和矿物 质。亮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不少煤层是以亮煤为主组成的,有的整个煤 层都是亮煤组成的。 性质:亮煤的性质接近镜煤,但由于惰质组和矿物质的存在,质量比镜煤差。
2、煤岩学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其颜色、条痕色、光泽、硬度、断口等特征,识别
煤岩类型、判断煤的性质。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
;.
3
Coal Chemistry
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
透射光下:薄片 2×2 cm,厚 0.02 mm。 根据颜色、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煤岩组分、判 断煤的性质;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的薄片,可以确定成煤植物的种类, 根据煤中保存的植物遗体(表皮, 孢子,花粉),确定成煤植物的种属。 (2)煤的可选性研究 煤中矿物质的种类、粒度、数量及其分布特征对煤的可选性影响极大。通过研究显微组 分(包括无机显微组分)的组成与其可选性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煤的可选性,选择合理 的破碎粒度、选煤工艺和流程。 (3)评价煤质、指导煤炭加工利用 在煤质评价和指导煤炭加工利用时,经常出现一些仅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所不能解释的 现象,而需应用煤岩学的方法才能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射荧光色
煤的磨光面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而呈现的颜色,称为反 射荧光色。反射荧光色随煤岩组分和煤化程度的不同而 变化,有绿黄色、黄色、棕色等。随煤级增高,荧光减 弱,至高煤阶荧光消失。
(1)镜质组:透射光下呈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 色,较均一,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见垂直裂纹。普通反 射光下呈灰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一)颜色
煤的颜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在不同 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普通白光照射下, 煤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
腐植煤的表色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
①褐煤通常为褐色、褐黑色;
②低中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
③高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略带灰色,无烟煤往往为灰 黑色,带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随着外加机 械作用力的性质不同,煤的硬度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煤 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磨损硬度三类。
刻划硬度在矿物学里一般指物质刺入另外一种较软物质 的能力。常以莫氏矿物硬度单位计算,是用标准矿物刻 划煤所测定的相对硬度。即滑石1(硬度最小),石膏2, 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 刚玉9,金刚石10。宏观煤岩成分中,暗煤硬度最大, 亮煤、镜煤硬度小。煤的硬度还与煤级有关,褐煤和中 煤化程度的烟煤硬度最小,为2~2.5,无烟煤硬度最大, 接近4。
1.表色
根据表色可以明显地区别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腐泥 煤的表色变化较大,有深灰色、棕褐色、甚至灰绿色至 黑色。煤中的水分能使颜色加深,而煤中的矿物质往往 使煤的颜色变浅。
2.粉色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它可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 或用镜煤在未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条痕而得,粉色也称条 痕色。煤的粉色一般略浅于表色。粉色较固定,用粉色 判断煤的煤化程度效果较好。
(2)反光色
把煤的表面磨光,制成光片,分煤光片和粉光片(砖光 片)分为。煤光片为直径 2 cm,厚1.5-2 cm 圆柱体。 在普通反射光或油浸物镜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 突起、反光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煤光面上显示出的颜色称为反光色。各种煤岩组分的反 光色均呈灰至白色色调。不同的煤岩组分反光色不同, 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反光色也不同。随煤化程 度的增高,煤反光色逐渐变浅。
第五章 煤的岩石学组成与煤岩学研 究方法
第一节 煤的物理性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光学性质、机械性质、
空间结构性质、电磁性质和热性质。 如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 硬度、脆度、可磨性、断口,比重、表面积、孔隙度、
压缩性; 介电常数、导电性、磁性,比热,导热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3.透光色、反光色和发射荧光色
(1)透光色
把煤磨成薄片( 2×2 cm,厚约0.03mm), 用显微镜 在普通透射光下观察,根据颜色、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 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煤薄片显示出的颜色为透光色,又称体色。
透光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不同 的煤岩组分具有不同的透光色,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 黑色;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显示出不同的透光 色。煤级越高,透光性越差,无烟煤几乎不透明。
(2)惰质组: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突起 高,呈白色,油浸反射光时呈亮白色。
(3)壳质组:透射光下透明到半透明,呈黄色或橙红色, 轮廓清晰,外形特殊。普通反射光下大多有突起,呈深 灰色,油浸反射光下-灰黑色或黑灰色。
(二)光泽
煤的光泽是指煤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光泽与煤的成因 类型、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和风化程度有关。腐泥煤的 光泽一般都比较暗淡。
煤的粉色的变化规律 :
随着煤的变质程度提高,煤的粉色由浅到深:浅褐→深 褐→褐黑→黑色
褐煤的粉色为浅褐色、褐色,低煤级烟煤为深褐色到黑 褐色,中煤级烟煤为褐黑色,高煤级烟煤为黑色有时略 带褐色,无烟煤为黑色或灰黑色。
煤的粉色不但决定于煤化程度,还与煤岩类型和风氧化 程度有关。为了统一对比条件,一般应以新鲜的较纯净 的光亮型煤的粉色为准。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的增强。油浸介 质中中煤,的煤最的大最反大射反率R射om率axR=om6a.x4=00%.2~6%22~.1101%.0。%当,C空da气f ≥介85质% 时,反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双反射现象。随煤 级升高,双反射逐渐增强。
煤的反射率是确定煤化程度最重要的光学常数,它对煤 质评价、煤加工利用、油气勘探等地质问题均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腐植煤的四种宏观煤岩成分中,镜煤的光泽最强、亮煤 次之,暗煤和丝炭的光泽暗淡。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的光泽有不同 程度的增强。丝炭和暗煤的光泽变化小,而镜煤和较纯 净的亮煤变化明显。
(三)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
煤岩组分的反射率是在垂直照明条件下,煤岩组分磨光 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煤的折射率是光线通过煤的界面时,在界面发生折射后 进入煤的内部,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折射率也相应增高,从 1最.6小80值增,至其2差.02距。随在煤C级daf增≥8高5%而后增,大折。射率出现最大值和
煤的吸收率一般比较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吸收 率逐渐增大,从0.02增至0.39。当Cdaf≥92%后,吸收 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值随煤级增高而增大。在 高煤级阶段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状结构不断增大, 排列越来越规则化,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面两个方向 的光学性质出现显著差异,即出现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显微硬度是压痕硬度 的一种,可用专门仪 器测定显微组分的硬 度。测定是在显微硬 度计上进行。煤的显 微硬度与煤化程度有 关(图)。年轻褐煤和中 煤级烟煤的显微硬度 最小,无烟煤的显微 硬度最大,且上升的 幅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