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在讲解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言观色“在讲解中的作用”
作者:唐 琳
博物馆参观者的收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观时讲解人员的讲解与讲解质量的高低。在讲解艺术中,“因人施讲”一直是公认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受观众喜爱的方式。而“因人施讲”,首先要会“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是一门研究观众心理的学问。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心理需要。讲解工作也不例外,应该想人们之所想,讲人们之所爱,解人们之所惑,时时关注观众的真实感受,了解不同观众对展览、对讲解的需求,灵活处理随时发生的种种情况。如果“察言观色”到位,讲解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如何在讲解工作中做好“察言观色”?
首先,确定讲解对象要“察言观色”。
分清讲解主要对象是做好讲解的第一步。在任何一批接待中,都可以根据参观需求来分出主次。而对于重要接待,自不待言。所以,讲解员面对初次见面的观众时,第一时间内要分辨出此次讲解的主要对象,这就需要微妙而有效的察言观色了。一般来说,在重要接待中,是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的,而且接待的都是一些公众人物,所以比较容易确定讲解对象。也有一种情况,由于职务的区别不大,人员也较多,人们同时出现后,局面会较乱。这时,陪同人员因为某些原因来不及介绍;讲解员要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将观众们组织好,边讲解边观察,从人们听讲解的神态表情、专注程度以及相互间流露出的态度看出哪些是观众中的核心人物,哪些是陪同人员。这样,抓住一个或几个全团中重要的人物来展开讲解,巧妙地为这次讲解找到了主角,不仅能够以他的行动带动其他观众的行动,还能保证在参观中会有一个无形的凝聚力,使讲解工作能顺利进行,而不会出现在观众多的情况下,讲错了场次,带错了人,或是观众四处散开,毫无秩序。
其次,选择讲解内容要“察言观色”。
一场好的讲解,它生动于否,应该是在讲解结束后讲的人酣畅淋漓,听的人意犹末尽,似乎都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达到这种效果其实并不难。观众不想听的,你多说无益,他反而觉得不耐烦,甚至自顾自地走开。而观众想听的,你不说,他还留在那儿自己琢磨。所以说,从观众的神情、身体语言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可以采取“泛泛而谈”与“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全馆讲解内容泛泛而谈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观众的反应,如果有兴趣的话,立即转为“重点讲解”,把所展示内容的来龙去脉详细介绍,并适度延伸,辅之以较有力度的评价和观点,以满足观众全面了解此类内容的心理。“重点讲
解”时可采取设间、自问自答、反问及结合观众不经意间的一些评语来展开话题,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平铺直叙。这种方式,即可强调出“重点讲解”内容的与众不同,提高观众注意力,也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在“重点讲解”之后,应再次进入泛泛而谈的状态,以使观众高度集中的精力适当舒缓下来,能够细细回味已经汲取的讲解内容,并为下一次的“重点接受”做好准备。还有一种是主动的“察言观色”,也就是在知道观众的来历后,针对他所处的职务、行业、部门及此次参观活动的目的,选择好其有可能感兴趣的相应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力争对所掌握的内容充分理解、融会贯通,而在讲解时切中主题、游刃有余。形象地来说,这种讲解方式不是平原上静静流淌的江河,而是山峡中翻腾跳跃的溪流。它充满活力和张力,又极具变化,让人无法预料和琢磨,时时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但是,不管过程如何,它的目标是向着大海,所以它的基调依然是稳重、含蓄的。这要求讲解员具有能够有效调动观众积极性又保持自身沉稳的内在素质,并处理好整场讲解的总体基调与中间的适度变化。
再次,把握讲解时间要“察言观色”。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而讲解时间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如果不顾时间的限制,任由自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也不是一场成功的讲解。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浑然不觉,只有陪同的人在一旁千着急。因为各项活动的时间都安排好了,环环相扣,马虎不得。所以,即使讲得再生动,如果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也不是成功的讲解。因此,在整个讲解过程中,讲解员都应该时刻注意好时间,事先可征询此次参观时间的安排,然后做好相应的讲解准备。在一定时间的限定下,“有效准备”与“临场发挥”相结合,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再结合观众的兴趣加以介绍,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解任务。如果对方并没有明确规定时间,但在听讲解的过程中,频频看表,点头敷衍,这也说明他可能开始关心时间问题,但又不方便直说。所以,讲解员应适当加快讲解节奏,有的放矢地选择讲解内容,甚至可以用临时组织的语言准确概括来不及详细介绍的内容,来保证讲解内容的完整性,以免出现断档。
总而言之,讲解员应该从依据陈列的生硬背搞转变为依据观众兴趣的灵活讲解,即根据“察言观色”的结果来组织“因人施讲”。
因为“察言观色”是“因人施讲”的基础,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在讲解中胸有成竹、灵活自如。
(来源:中国文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