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合集下载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式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式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式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的分子式为(C8H8)x(C4H2O3)y。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由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两种单体通过共聚反应合成而成。

这种共聚物具有均一的结构,其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以交替排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使得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很多优点,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光学性能,因此常被用作涂料和油墨的成膜剂。

其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常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塑料和工程塑料。

此外,由于其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共聚物还常被用作电子元件的封装材料。

此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还可以与其他物质进行改性,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除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还具有一些生物医学应用。

例如,该共聚物可以用于制备载药纳米粒子,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

此外,由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其在涂料、塑料、电子元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该共聚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材料,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四苯乙烯的乳液聚合12高分子1班代天智 1214121009一、实验目的1.建立共聚的概念,了解沉淀聚合的特征和应用。

2.了解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顺丁稀二酸酐)的交替共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顺丁烯二酸酐除与苯乙烯生成交替聚合物外,还可以与α-烯烃、乙烯基醚、乙烯基硫醚等强供电子单体进行交替聚合。

此外,顺反丁烯二酸,顺反丁烯二腈等受电子单体也能进行如上的交替共聚。

顺丁烯二酸酐与苯乙烯的交替共聚物不溶于四氯化碳、氯仿、苯、甲苯、甲醇等,而可溶于四氯呋喃、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

故采用上述溶剂进行聚合反应时,所生成的聚合物和长链自由基将以固态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构成非均相体系,我们把这种体系称作沉淀聚合,或淤浆聚合。

由于沉淀聚合的长链自由基包裹引起的自动加速效应,聚合速度高,分子量大,而且非均相体系的形成又大大降低了体系的黏度,改善了传热。

因此,沉淀聚合在实际生产中用的很广泛。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250mL三口瓶、回流冷凝器、恒温水浴、搅拌器、圆底烧瓶、温度计(100C)100mL量筒、烧杯、恒压漏斗、布氏漏斗实验试剂:苯乙烯(新蒸)、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过氧化苯甲酰(精制)、甲苯四、实验步骤1.在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加入40mL甲苯,准确加入5.2g苯乙烯,4.9g马来酸酐,在室温下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溶液变清。

加热至80C。

2.准确称取50 mg BPO ,加入10mL 甲苯,溶解均匀后倒入恒压漏斗,缓慢滴入三口瓶(1d/6s)。

3.当体系出现白色浑浊(约30~40分钟)时,表明已有聚合物沉淀生成。

记录该点时间。

4.继续聚合约1.5小时,沉淀聚合物大量生成,停止聚合,用冷水冷却,再用布氏漏斗抽虑。

滤液苯回收,滤出之聚合物在60C烘箱内干燥,称重。

五、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从图 * 可以看出, 当引发剂用量占原料质量 分数为 01 左右, 引发剂用量的改变对共聚物中 而引发剂质量分数在 21 以下 ’( 含量影响较大, 引发剂用量的改变对共聚物中 ’( 含量的影响较 小。 !"#"! 物料配比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 在 3" # 、 引发剂用量占原料质量分数为 41 、 反应时间为 +, -./ 的情况下, 改变单体配比合成 探讨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组成的影 $’( 共 聚 物, 响, 结果见图 4。
苯乙烯 ( 1:) (4.+) 共聚物 ( 14.) 是 $马来酸酐 一种性能优良而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被 广泛应用在水处理剂、 乳胶涂料、 粘胶剂的改性 剂、 颜料的分散剂、 地板抛光的乳化剂、 农药的乳 化剂、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领域, 而其中的马来酸 酐链段在聚合物材料分子设计中更具有非常重要
表# 反应温度 )# !" 物料配比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 (*+) ! )! -/" $ (*+) $ )% .- / ! .& / 1 .0 / 1 "# )# --0 / 0 -$0 / ! -&2 / 0
的增大, 共聚产物中马来酸酐的含量也增大, 当 ( ’() (*+)3 $ ) - 时, 产物中来马酸酐含量最 ! )! 高, 产物结构交替倾向最大; 反应温度升高, 聚合 物中马来酸酐含量增加。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马来酸酐的 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反应温度较高时, 马来酸酐含 量高, 玻璃化转变温度也高, 但反应温度低时, 则 没有对应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献:
[-] 唐涛, 黄葆同 / 马来酸酐化在聚合物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 4] / 材料导报, (-) : -11", "& / [$] 王康成, 黄卫, 夏平, 等 /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 ’*+) 化学 改性制备荧光聚合物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 4] / 感光科学与光 化学, (&) : $22$, $2 -0- / [&] 刘成凯, 纪箴, 周卫平 /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 [ 4] /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 : -115, -5 -& / [.] 沈一丁, 李小瑞 /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 : [ 4]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15, -& &$ / ["] 姜忠民, 黎华明, 陈炜, 等 /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 成研究 [ 4] ( : / 弹性体, -11!, ! -) 0/ [0] 董宇平, 封麟先, 杨士林, 等 / 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 ( -- ) : 共聚合 反 应 机 理 [ 4] /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115, -! - !!. /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

实验原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通过共聚反应可以得到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别作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共聚。

苯乙烯具有稳定的共轭结构和较高的反应活性,而马来酸酐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良好的亲水性。

通过共聚反应,可以得到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并进行精确称量。

2. 在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二甲苯等。

3. 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按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4.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引发剂,如过硫酸铵等,启动聚合反应。

5. 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

6.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残留物和溶剂。

7. 最后,将得到的共聚物进行干燥和纯化,得到最终产物。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和分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MR)谱图、红外光谱(IR)谱图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性质。

实验讨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可以用于多种领域。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作为聚合物增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在生物医学领域,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和组织工程材料等应用。

实验结论:通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成功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该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可以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提供了基础。

总结: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共聚物。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实验报告引言苯乙烯与马来酸酐是两种常用的合成聚合物原料,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进行交替共聚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共聚物,探究其结构和性质。

此类共聚物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次实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实验方法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苯乙烯、马来酸酐、过氧化苯甲酰催化剂等。

2.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按一定比例混合。

3.向混合物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催化剂,开始反应。

4.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共聚合反应,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一定时间。

5.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提取和分离。

6.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如聚合度、结构等。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

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

在共聚物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单体交替排列,形成了特定的共聚结构,这种结构对共聚物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还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塑性。

同时,共聚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良好,表现出较好的成膜性能,适用于涂料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此外,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光学透明材料的制备。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这种新型共聚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针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优化,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能够进一步挖掘共聚物的潜力,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祝波;杨丽艳;任红;吴平;连丽丽;金丽;娄大伟【摘要】本实验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对比了链转移剂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红外,聚合物粘均分子量测定,对共聚物进行表征.【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5【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者】祝波;杨丽艳;任红;吴平;连丽丽;金丽;娄大伟【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吉林吉林132021;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5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类重要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价格低廉,并且具有高反应性等优点,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剂、油溶性降粘剂等领域[1-2].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体系也引起了高分子科学家持续而广泛的兴趣,由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不仅能产生交替结构,而且还可以利用常规的或先进的合成和改性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的结构和性能的设计,进而促进了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得SMA聚合物进一步功能化,为传统高分子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3].一般认为,SMA的共聚是通过两单体间正负两极相吸而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反应.马来酸酐有强吸电子基团,故为正极性,苯乙烯却因苯环的共轭效应给出电子成为负极性,从而形成稳定的正负极相吸的过渡状态.总之,由于单体的极性因素,使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结合,两种单体交替地出现在大分子链中,故从理论上讲,不论起始单体的配比如何,都可得到严格交替共聚物或部分交替共聚物[4-6].本文以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甲苯为溶剂,利用沉淀聚合反应来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并结合乌氏粘度计及红外光谱,验证共聚物结构.1 实验部分1.1 实验药品和仪器马来酸酐(简写为 MA),苯乙烯(简写为ST),沈阳试剂一厂;偶氮二异丁腈,镁,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甲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四氢呋喃,天津市大茂化学仪器供应站;二氯甲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循环水式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JJ-1大功率电动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F-III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坛市医疗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乌氏粘度计,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1.2 链转移剂的制备合成链转移剂的反应方程式:格式试剂的制备在10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0.063 mol)小块镁带,在滴液漏斗中加入10 g(0.063 mol)溴苯和15 mL四氢呋喃,取三分之一该混合液滴入烧瓶中,数分钟后镁带表面有气泡,溶液轻微浑浊,引发成功后开始搅拌,缓缓滴入剩下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以保持溶液微沸.在75℃的水浴中,继续回流1小时至镁屑反应完全.二硫代苯甲酸的合成:在上述格氏试剂溶液中滴加4.873 g(0.063 mol)二硫化碳和5 mL四氢呋喃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以免反应过于激烈.滴加完毕,将反应混合物在40℃的水浴中回流0.5 h,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复用氢氧化钠、盐酸和蒸馏水处理产物,得到二硫代苯甲酸.链转移剂的氧化合成将二硫代苯甲酸用双氧水氧化,所得黄色沉淀即为链转移剂(该反应比较剧烈).1.3 交替共聚物的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反应方程式:SMA的非活性共聚:称取一定量马来酸酐和AIBN(0.02 g,0.12 mmol)放入单口烧瓶中,再将单口烧瓶连接在真空抽排装置上,进行抽真空和充氮气的操作以排除瓶内的空气,反应三次后,在充氮情况下将瓶取下,用止血钳夹住出料口.用量筒量取50 mL甲苯加入到烧瓶中,抽真空,充氮,充分摇荡使固体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苯乙烯,抽真空充氮,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单口烧瓶放入到80℃的水浴中,在磁力搅拌下反应一小时后结束.将单口烧瓶取出,室温冷却,将反应液倒入小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工业酒精,使白色沉淀完全析出,用布氏漏斗抽滤,产物置于通风橱中晾干,称量,计算产率.2 结果与讨论2.1 分子量计算方法利用Mark-Houwink方程:[η]=K Mα,其中K=3.98 ×10 -5 kg·m3,α=0.596.2.2 单体浓度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C St C MA=1 1时,测得数据如下(单体浓度以MA单体浓度计算):表1 单体浓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C MA(mol·L-1)0.52 0.35 0.17[η]0.029 8 0.024 5 0.021 2 6 6482.4 47 863.5 37 547.8 M单体的浓度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相同的条件下,由表1可知,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的浓度几乎成正比,这是因为提高单体的浓度可以同时提高聚合物的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的聚合度.2.3 单体配比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当单体浓度为 0.17 mol·L-1时,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表2 单体配比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C St C MA 1 5 1 1 2 1 51[η]0.019 1 0.021 2 0.011 3 0.034 3 M 31 519.1 37 547.8 38 064.7 84 175.6 由表2可知,在单体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随着苯乙烯与马来酸酐比值增加,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在马来酸酐过量时,过量马来酸酐因空间位阻限制不参与聚合反应;而当苯乙烯过量时,C St C MA大于2 1,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存在下会继续发生共聚,所以随着比值的增大相对分子质量也逐渐增大.所以,为控制分子大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投料比不要超过1 1.2.4 单体配比对收率的影响当单体浓度为 0.17 mol·L-1时,不同的单体配比与产率的关系(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表3 St与MA的配比与收率的关系C St C MA 1 8 1 5 1 1 2 1 5 1 81产率/% 20.1 68.54 72 65.02 52.07 35.61由表3可知:随着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单体配比的增大,SMA的收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单体配比为1 1时,收率达到最高值72%,因此最佳单体配比选定为1 1.2.5 实验方法对比2.5.1 SMA的活性自由基共聚试验方法SMA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反应步骤与“SMA的非活性共聚”基本类似,但有两点不同:一,在加入苯乙烯到含有马来酸酐和AIBN的甲苯溶液时,另外添加了3滴链转移试剂.在两种方法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物质量均为25.5 mmol;二,反应结束后反应液慢慢滴加到石油醚中,而非工业酒精.2.5.2 对比活性自由基法合成SMA共聚物与非活性共聚法实验现象:本实验采用的是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共聚物,在做非活性自由基共聚时候,反应10 min左右反应溶液中就有白色的沉淀出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白色沉淀越来越多.而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在反应的过程当中始终没有见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在把反应液加入到石油醚中才有沉淀析出.分子量测定:通过粘均分子量的测定测出非活性共聚物的分子量在40 000左右;而活性共聚物的分子量在4 000左右,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活性自由基合成法合成的共聚物的分子质量较低,同时产物分子量较小可能导致在活性共聚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2.6 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由图1 可以分析到,1 162.7 cm-1,1 071.0 cm-1,950.9 cm -1,861.0 cm -1,这四个峰是单取代苯环的倍频峰;682.3 cm-1是苯环上单取代C-H面外弯曲吸收峰,说明苯环是单取代;1 655.1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环状酸酐的吸收峰,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粗略的得到,产物为共聚物.图1 SMA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3 结论本论文以苯乙烯与马来酸酐为单体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子量和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单体浓度越大,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就越大;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比值的增大,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会增大.此外,当两种单体的配比为1 1时产率最大,可达到72%;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链转移剂的加入会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丁春黎,李德兰,王锐.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04):71-73.[2]黄志宇,杨林,王兵,等.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聚合物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2003(04):25-27.[3]李小华,强西怀,洪新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9,19(2):42-46.[4]乔恒婷,夏茹,章于川.大分子偶联剂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纳米氮化铝的表面改性[J].应用化学,2010,27(1):16-20.[5]吴德超,韩泽明,孔培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本体转移悬浮聚合法[J].广东化工,2012,39(4):70-72.[6]邹旷东,傅相锴,龚永锋,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微胶囊制备中的乳化分散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32-36.。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设计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设计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合成设计[文档副标题]材化1301.陈超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是一类具有优良耐热性、刚性和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共聚物。

自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首篇关于苯乙烯(st)-j顷丁烯二酸酐(俗称马来酸酐)(MAn)共聚物(SMA)的专利以来,SMA引起了科学家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数十年来,SMA成为一种多用途的聚合物,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CNMR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其主链中含有的酸酐官能团能与羟基、氨基等活泼基团反应,从而形成一系列功能衍生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胶涂料、水处理剂、黏合剂的改性剂、农药的乳化剂、颜料的分散剂、纺织助剂、印刷油墨、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领域。

得到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马来酸醉;苯乙烯;共聚前言 (3)1 文献综述 (4)1.1 SMA聚合物的发展经历 (4)1.2 SAM共聚物合成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根据单体结构讨论 (4)1.2.2 根据引发体系讨论 (5)1.3.各因素对SMA聚合的影响 (6)1.3.1. 聚合温度与引发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6)1.3.2. 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7)1.3.3综合分析 (8)1.4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特性 (9)1.4.1. 水溶性 (10)1.4.2 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10)1.4.3.乳化分散性 (10)1.4.4. 增稠性 (10)1.4.5 絮凝性 (11)1.4.6 其他性能 (11)1.5 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图 (11)2.实验部分 (12)2.1. 实验简介 (12)2.2. 合成原理 (12)2.3.主要仪器和药品 (12)2.4.实验内容 (13)2.4.1. 共聚物合成 (13)2.4.2. 共聚物皂化 (13)2.5. 注意事项 (13)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苯乙烯(St)一马来酸酐(MAn)共聚物(SMA)虽是一种性能优良而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但只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人们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SMA分子中含有极性很强、反应活性很高的酸配官能团,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剂、粘胶剂、乳胶涂料的改性剂、颜料的分散剂、地板抛光的乳化剂、农药的乳化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领域.SMA树脂还是大部分通用高分子结构材料的有效的改性剂,它能与PVC、ABS、PC、SAN等高分子材料构成性能很好的共混合金.采用SMA树脂改性的高聚物具有热变形温度(HDT)高,熔体粘度低,加工性能和制品的表面性能好等优点,比如用SMA改性的PVC已经能代替ABS在汽车行业中大量使用.经过SMA改性的高分子材料仍然可以进行油漆、热涂、焊接、钻孔、粘结等各种涂装工艺处理.有关SMA的合成及应用在国外较多,而国内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很少.根据文献报导,苯乙烯一马来酸配共聚可以用自由基引发的本体、溶液以及悬浮等聚合方法进行.一般认为SMA是完全交替共聚物.但文献中有一种观点认为SMA不是严格的交替共聚物,而仅仅是交替倾向很大的无规共聚物.本文主要采用溶液一沉淀聚合法制备SMA,并对其共聚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1.文献综述1.1.SMA聚合物的发展经历1945年,Alfey和Lavin[1]开创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的先河。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

第19卷第2期2009年4月皮革科学与工程LE AT HER SC I E NCE AND E NGI N EER I N GVol .19,No .2Ap r .2009文章编号:1004-7964(2009)02-0042-05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李小华,强西怀,洪新球(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苯乙烯-马来酸酐(S MA )交替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具有高表面活性、低界面张力等特性,因而在乳化、增稠、絮凝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S MA 交替共聚物的研究现状、性能特点、合成方法、改性方法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制革;应用中图分类号:TS529.1 文献标识码:APoly mer of Styrene -malei c anhydr i de and its Appli cati on Evolve mentL I X iao -hua,Q I AN G X i -huai,HON G X in -qiu(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 ent,Shaanxi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 i ’an 710021,China )Abstract: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alternating copoly mer and its modificati on p r oducts have s pecial molecular structure,high surface acti on,l ow interfacial tensi on and s ome other p r operties,thus,they are p r om ising in the area of e mulsifica 2ti on,densificati on,fl occulati on .I n this paper,s ome p r operties are su mmarized including the devel opment,studying actu 2alities,structural p r operties,p reparati on and modificati on methods of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alternating copoly mer and its app licati on in leather industry .Keywords:styrene;maleic anhydride;alternative copoly mer;leather;app licati on收稿日期:2008-09-08第一作者简介:李小华(1985-),女,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方向:轻纺化工助剂。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碘仿存在下的共聚合反应研究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碘仿存在下的共聚合反应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K 6 T 05
引 言
目前 , 活性 自由基 聚合方 法获得 了长 足 的发 展 , 如 原子转 移 自由基 聚合 法 ( T P ¨ , 逆 加 成 一 A R ) 可
了苯 乙 烯 和 丙 烯 酸 丁 酯 的 嵌 段 聚 合 物 。B uei otv n 等 ” 用 碘代全 氟 己烷 和 , . 使 二碘 代 二 甲基 硅 氧烷作 为退 化转 移的链 转移剂 进行 了苯 乙烯 的活性
剂, 就可实 现苯 乙烯 、 烯酸酯 和 甲基 丙烯酸 酯 的可 丙
1 实验 部 分
1 1 原 材 料 .
控 聚合 , 因此退化 转 移 自由基 聚合 相 对 其它 活 性 自
由基 聚合具 有更 好 的 工业 化 应 用前 景 。 目前 , 对这
偶 氮二异 丁腈 ( I N) 分 析纯 , 京化 工厂 , AB , 北 用
自由基 聚 合 。P re ¨ ecc等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 烷 作 为链 转 移

断裂链转 移 自由基 聚 合 法 ( A T) 等 。但 是 , RF 每
种 方法都有 其 固有 的难 以克 服 的 弊端 。例 如 ,A — T
剂, 甚至实现了氯 乙烯 的活性 聚合 , 并提 出了单 电子 一 退化转 移 自由基 聚合机理 ( E — T R ) S TD L P 在本 课题 组 之前 的研究 中 , 使用 含 碘化 合 物作 为链转 移剂成 功 合 成 了 两 亲性 嵌 段 共 聚 物 叫和 星 形 共聚 物 。本 文采 用 碘 仿作 为 退化 转 移 的链 转 移剂 , 进行 了苯 乙烯 与 马来 酸 酐 投 料 比 ( 质 的 先 物 量 比) 1 1 为 : 的共 聚合 , 此基础 进行 了投料 比为 5 在 : 1 的共 聚合 , 备 了具 有苯 乙烯链 段和苯 乙烯与 马来 制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2)保持搅拌,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升温至85~90℃,可观察到 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沉淀生成,反应1 h后停止加热。
(3)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所得白色粉末在60℃下真 空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4) 比较聚苯乙烯与苯乙烯对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时,何者容易得到交替共聚 物?为什么?
实验六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 共聚合
实验6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一、 基本原理
带强推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与带强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 单体组成的单体对进行共聚合反应时容易得到交替共聚物。
关于其聚合反应机理目前有两种理论: (1) 过渡态极性效应理论; (2) 电子转移复合物均聚理论
“过渡态极性效应理论”认为在反应过程中,链自由基和单体加 成后形成因共振作用而稳定的过渡态。
(a)丙烯酰胺/丙烯腈; (b)乙烯/丙烯酸甲酯; (c)三氟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
二 、主要药品与仪器
甲苯 苯乙烯 马来酸酐 AIBN 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 恒温水浴 抽滤装置
75mL 2.9mL 2.5g 0.005g 1套 1套 1套
三、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图
(1) 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与搅拌器的三颈瓶中(如上图)分 别 加 入 75mL 甲 苯 、 2.9mL 新 蒸 苯 乙 烯 、 2.5g 马 来 酸 酐 及 0.005gAIBN。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至反应物全部溶解成透 明溶液。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合为例,因极性效应,苯乙烯自由基 更易与马来酸酐单体形成稳定的共振过渡态,因而优先与马来酸酐 进行交叉链增长反应;反之马来酸酐自由基则优先与苯乙烯单体加 成,结果得到交替共聚物。
“电子转移复合物均聚理论”则认为两种不同极性的单体先形 成电子转移复合物,该复合物再进行均聚反应得到交替共聚物,这 种聚合方式不再是典型的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同时还将探讨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是一种重要的共聚反应,其通过交替连接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

由于苯乙烯单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而马来酸酐单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因此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反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独特性。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如高分子薄膜、聚合物纤维和聚合物微球等。

这些聚合物材料在材料科学、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是一种重要的共聚反应,其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将进一步探索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反应机制和性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实验旨在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并详细描述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设备以及制备步骤和条件。

材料苯乙烯(纯度99%)马来酸酐(纯度98%)二氯甲烷(纯度99%)仪器设备二口烧瓶磁力搅拌器氮气气体供应系统四口冷凝器沉淀锥形瓶旋转蒸发仪制备步骤和条件在实验室通风橱中,戴好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准备两个二口烧瓶,分别称量所需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按照一定的物质的摩尔比例混合加入到两个烧瓶中。

向每个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混合,直至溶解均匀。

准备好氮气供应系统,将氮气通过冷凝器通入到溶液中,保持反应体系的惰性气氛。

在反应体系加入适量的起始剂,并用泵输送到沉淀锥形瓶中。

在沉淀锥形瓶中设置旋转蒸发仪,并通过加热旋转蒸发的方式去除溶剂,直至得到聚合物颗粒。

收取聚合物颗粒,用适量的溶剂洗涤,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残留的溶剂。

最后用真空干燥箱将聚合物固化,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该实验中的步骤和条件可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验室条件进行调整。

不同溶剂中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研究

不同溶剂中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研究

不同溶剂中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研究沈荣;鲍世轩;郭蓓;文轩;郭雅妮【摘要】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以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为溶剂,通过改变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投料摩尔比,探究了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聚物的合成条件对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单元含量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热失重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进行沉淀聚合反应,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投料摩尔比为1:1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计算所合成的PSMA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单元质量分数为46.42%,产率为75%;通过GPC测得共聚产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9697.合成的PSMA是一种低聚合度、高马来酸酐单元含量的共聚物.【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溶剂【作者】沈荣;鲍世轩;郭蓓;文轩;郭雅妮【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5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oly(styrene-comaleic anhydride),PSMA]是由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而成。

马来酸酐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发生均聚,但和苯乙烯在静电作用下极易形成一种电荷转移络合物,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典型的二元交替共聚结构[1]。

其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装饰性和尺寸稳定性;由于其分子骨架上含有极性亲水基团马来酸酐,PSMA还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2],广泛应用于纸张施胶剂、黏合剂、乳化剂和颜料分散剂等方面[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简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是一种聚合反应,其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共聚物材料。

该反应通过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领域。

原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的反应原理基于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反应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通过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形成共聚物。

反应过程中,马来酸酐中的双键可以参与聚合反应,与苯乙烯中的双键反应生成共聚物。

通常情况下,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实验条件进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时,需要一些基本的实验条件和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原料准备: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是共聚反应的主要原料,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原料进行反应。

- 引发剂:引发剂是触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常用的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等。

- 溶剂:溶剂可在反应中起到媒介作用,常用的溶剂有二甲苯、苯等。

- 反应温度和时间: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共聚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因素。

反应机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发剂的分解: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受到外界激发,分解产生自由基。

2. 自由基的产生:通过引发剂的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可以进一步引发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子中的双键开启聚合反应。

3. 反应进行:自由基引发后的聚合反应会一直进行,直到所有的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子都参与了聚合反应。

4. 终止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抑制剂或调整反应条件来终止反应,得到所需的聚合物。

应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塑料: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汽车零件、光学材料等。

2. 橡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改善橡胶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

实验八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八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

2. 掌握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及其他分散介质的情况下由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除引发剂外,有时会加入少量必要的链转移剂、颜料、增塑剂、防老剂等),因而所得聚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一些对透明性和电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本体聚合的体系组成和反应设备是最简单的,但聚合反应却是最难控制的,这是由于本体聚合不加分散介质,聚合反应到一定阶段后,体系粘度大,易产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反应热也难以导出,因而反应温度难控制,易局部过热,导致反应不均匀,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体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

为克服以上缺点,常采用分阶段聚合法,即工业上常称的预聚合和后聚合。

除产物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大优点是可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物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产品。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试管夹,试管,锥形瓶(50 mL)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19 g四、实验步骤1. 预聚合在50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 MMA及单体质量0.1%的BPO,瓶口用胶塞塞上,用试管夹夹住瓶颈在85~90℃的水浴中不断摇动,进行预聚合约0.5 h,注意观察体系的粘度变化,当体系粘度变大,但仍能顺利流动时,结束预聚合。

2. 浇铸灌模将以上制备的预聚液小心地分别灌入预先干燥的两支试管中,浇灌时注意防止锥形瓶外的水珠滴入。

3. 后聚合将灌好预聚液的试管口塞上棉花团,放入45~50℃的水浴中反应约20 h,注意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使产物内部产生气泡。

然后再升温至100~105℃反应2~3 h,使单体转化完全,完成聚合。

4. 取出所得有机玻璃棒,观察其透明性,是否有气泡。

高分子化学实验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实验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合

实验名称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合2013级高分子2班林夏洁 1314171014覃秋桦 1314171027一、实验目的1.了解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的基本原理;2.了解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合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带强推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与带强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组成的单体对进行共聚合反应时容易得到交替共聚物。

如本实验的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就是发生交替共聚,其反应机理有两种理论:(1)过渡态极性理论因为极性效应,苯乙烯自由基更易于马来酸酐单体形成稳定的共振过渡态,因而优先与马来酸酐进行交叉链增长反应;反之马来酸酐自由基则优先与苯乙烯单体加成,得到交替共聚物。

(2)电子转移复合物均聚理论“电子转移复合物均聚理论”认为两种不同的极性的单体先形成电子转移复合物,该复合物再进行均聚反应得到交替共聚物,这种聚合方式不再是典型的自由基聚合。

其中,D为带给电子取代基单体,A为带吸电子取代基单体。

顺丁烯二酸酐由于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一般不能自聚。

但是它能与苯乙烯相好地共聚,这是因为顺丁烯二酸酐上有强吸电子基,使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因而具有正电性,而苯乙烯具有共扼体系的结构,当带正电性的单体进攻时,双键上显负电性,因而电性相反的两种烯类单体容易交替地进入聚合链生成交替共聚物。

苯乙烯(M1)和顺丁烯二酸酐(M2)共聚的竞聚率r1=0.04,r2=0.015,r1·r2=0.006 若两种单体以1 比1(mol)投料,则得到的接近交替共聚的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试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甲苯、AIBN、乙醇仪器:搅拌器、三口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布氏漏斗、抽滤瓶锥形瓶、烧杯、水浴锅、铁架台、滴液漏斗四、实验装置流程图五、注意事项1.沉淀聚合凝胶效应会使反应自动加速,故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2.要将苯乙烯、AIBN和甲苯的混合物放入滴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苯乙烯马来酸酐溶液共聚合制备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工艺

苯乙烯马来酸酐溶液共聚合制备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工艺

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有关背景1.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研发历史和生产规模1.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重要用途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2.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设计思路2.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要解决的理论和/或实际问题3、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原理3.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原理3.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反应式3.3、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方法4、本设计所涉及的原材料简介4.1、苯乙烯的性质4.2、苯乙烯的危害4.3、马来酸酐的性质4.4、马来酸酐的危害5、聚合物合成工艺过程介绍5.1、聚合配方5.2、加料过程5.3、合成条件5.4、回收过程5.5、后处理过程5.6、主要单元设备介绍6、聚合物合成工艺流程图(一张A4纸)7、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关键工艺条件分析(1)温度(2)压力(3)加料顺序(4)溶剂选用(5)聚合终点如何控制(6)如何控制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7)产物的其它重要技术指标,(8)单体使用注意事项8、SMA共聚物的改性方向9、设计总结展望一下本设计工艺的前景10、参考文献一、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有关背景1.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研发历史和生产规模聚丙烯晴纤维的研究始于30年代。

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的Rain首次制造了聚丙烯腈(PAN),但由于此种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无机溶剂,且熔融温度高于分解温度,所以无法采用当时已知的溶液纺丝及熔融法纺丝,PAN未能制成纤维。

40年代,PAN纤维首先由杜邦公司实现了工业化。

聚丙烯腈纤维是指由聚丙烯腈纺制的纤维或丙烯腈含量占85%以上的共聚物纺制而成的纤维。

2000年世界聚丙烯腈纤维产量2.6685Mt,我国聚丙烯腈纤维产量473.7kt。

1.2、苯/马溶液共聚物的重要用途(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表面施胶剂的应用①单独使用苯乙烯-马来酸酐表面施胶剂施胶②苯乙烯-马来酸酐与淀粉、PVA复配的应用(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生物降解的应用聚合物中酸酐在水作用下水解成酸,同时导致高分子溶涨,微生物在共聚物表面附着,当共聚物表面被逐渐侵蚀后,微生物开始渗入共聚物内部,生物降解也随着发生在共聚物内部,从而进一步导致共聚物断链,特性粘数下降,即相对分子量降低,使共聚物变脆,极易破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

2. 掌握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及其他分散介质的情况下由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除引发剂外,有时会加入少量必要的链转移剂、颜料、增塑剂、防老剂等),因而所得聚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一些对透明性和电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本体聚合的体系组成和反应设备是最简单的,但聚合反应却是最难控制的,这是由于本体聚合不加分散介质,聚合反应到一定阶段后,体系粘度大,易产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反应热也难以导出,因而反应温度难控制,易局部过热,导致反应不均匀,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体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

为克服以上缺点,常采用分阶段聚合法,即工业上常称的预聚合和后聚合。

除产物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大优点是可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物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产品。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试管夹,试管,锥形瓶(50 mL)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19 g四、实验步骤1. 预聚合在50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 MMA及单体质量0.1%的BPO,瓶口用胶塞塞上,用试管夹夹住瓶颈在85~90℃的水浴中不断摇动,进行预聚合约0.5 h,注意观察体系的粘度变化,当体系粘度变大,但仍能顺利流动时,结束预聚合。

2. 浇铸灌模将以上制备的预聚液小心地分别灌入预先干燥的两支试管中,浇灌时注意防止锥形瓶外的水珠滴入。

3. 后聚合将灌好预聚液的试管口塞上棉花团,放入45~50℃的水浴中反应约20 h,注意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使产物内部产生气泡。

然后再升温至100~105℃反应2~3 h,使单体转化完全,完成聚合。

4. 取出所得有机玻璃棒,观察其透明性,是否有气泡。

五、思考题1. 进行本体浇铸聚合时,如果预聚阶段单体转化率偏低会产生什么后果?2.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六、注意事项1. 塞锥形瓶的胶塞必须用聚四氟乙烯膜或铝箔包裹,以防止在聚合反应过程中MMA蒸汽将胶塞中的添加物(如防老剂等)溶出,影响聚合反应。

2. 塞子只需轻轻盖上,不要塞紧,以防止温度升高时,塞子爆冲。

七、参考文献1.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编.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 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影响。

3. 掌握苯乙烯聚合的实施方法。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而进行的聚合反应方法。

悬浮聚合的体系组成主要包括难溶于水的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个基本成分。

聚合反应在单体液滴中进行,从单个的单体液滴来看,其组成及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因此又常称小珠本体聚合。

若所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得到的产物通常为透明、圆滑的小圆珠;若所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通常得到的是不透明、不规整的小粒子。

悬浮聚合反应的优点是由于有水作为分散介质,因而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易控制,单体小液滴在聚合反应后转变为固体小珠,产物易分离处理,不需要额外的造粒工艺,缺点是聚合物包含的少量分散剂难以除去,可能影响到聚合物的透明性、老化性能等,此外,聚合反应用水的后处理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悬浮聚合控制的关键包括良好的搅拌、合适的分散剂类型及用量,适宜的油水比(单体与水的体积比)。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电动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0~100℃),三口烧瓶(250 mL),量筒(10 mL、100 mL),抽滤装置试剂:苯乙烯(10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94 g ,蒸馏水(60 mL),1% 聚乙烯醇水溶液(2 mL)图1 聚合装置图1.搅拌器2.聚四氟乙烯密封塞3.温度计4.温度计套管5.冷凝管6.三口烧瓶四、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见图1)依次加入2 mL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40 mL 蒸馏水,搅拌加热(注意温度不要超过70℃),加入预先已溶解引发剂的苯乙烯10mL , 再用剩余的20 mL 水分两次洗涤盛单体的容器,并倒入三口烧瓶内,加料完毕后升温至70℃,小心调节搅拌速度,观察单体液滴大小,调至合适液滴大小后,保持搅拌速度恒定,将反应温度升至78 ± 2℃,反应约1.5 h 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珠状物,冷却后观察是否变硬,若变硬,可减慢或停止搅拌,若珠状物全部沉积,可在缓慢搅拌下升温至85℃继续反应1 h ,以使单体反应完全。

停止反应,将产物抽滤,聚合物珠粒用水反复洗涤几次后,置于表面皿中自然风干,观察聚合物珠粒形状,称重,计算产率。

五、数据处理1%100%m w m =⨯ 其中:m 0表示是单体总质量,m 1表示是聚合物质量六、思考题1. 悬浮聚合反应中影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在悬浮聚合反应中期易出现珠粒粘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避免?七、参考文献1.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编.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实验三水性聚氨酯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通过对水性聚氨酯聚合,理解逐步聚合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聚氨酯树脂的水性化已逐步取代溶剂型,成为聚氨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性聚氨酯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织物涂层与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纸张表面处理剂和纤维表面处理剂。

通过选用不同得单体聚合以达到改性的目的,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三、仪器与试剂仪器:聚合装置如图1所示:图1 聚合装置图(1.搅拌器 2.四氟密封塞 3. 温度计 4. 温度计套管 5. 冷凝管)试剂:配方如下表所示:表1 各种试剂用量组分试剂规格加料量单体1(g)聚酯二元醇Mn=2000g/mol>99.5% 150单体2(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精制72.50 单体3(g) 二羟甲基丙酸(DMPA) 精制11.20中和剂(mL)三乙胺(TEA) 分析纯8.4溶剂(mL)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分析纯60+10介质(mL)水无离子水420四、实验步骤1. 将计量的聚酯二元醇(PE220)在100~120℃真空脱水3 h,使其水含量低于0.03%,降温至80~90℃加入计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适量的催化剂二月桂酸二正丁锡(DBTDL),并且在105~110℃反应约40 min;2. 分析其NOC质量分数与设计值基本相符后,降温至70℃,然后加入计量的二羟甲基丙酸(DMPA),并加入保温在70~80℃反应1.5 h以上。

在保温过程中密切观察预聚体粘度变化,并根据粘度加入适量的丙酮;3. 测NCO质量分数与设计值基本相符后,倾倒出预聚体到分散筒中,降温;4. 降低温度至40℃,加入计量的三乙胺的丙酮溶液充分中和得到预聚体,将预聚体降温至30℃,用分散机高速搅拌下快速加入计量的去离子水(如后扩连,则快速分散均匀后加入计量的异佛尔酮二胺的水溶液扩链,且在50℃保温反应至少20 min)。

减压蒸除丙酮,获得固含量约20-30%的一系列水基聚氨醋分散体。

五、思考题1. 分析该聚合的配方设计依据。

六、参考文献1.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编,高分子实验技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实验四丙烯腈的水溶液聚合—沉淀聚合一、目的要求1. 了解沉淀聚合的特点和操作技术。

2. 掌握Na2SO3-K2S2O8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

二、原理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是聚丙烯腈纤维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它是根据丙烯腈单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20℃7.35%,40℃7.9%,60℃9.10%)而聚合物则不溶于水的特点而进行通常采用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引发剂的分解活化能较低,聚合可以在30~50℃之间甚至还可以在更低温度下进行。

水相聚合的反应热容易控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均一,聚合速度快,聚合体转化率较高等。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nCH2CHCNCH2CHCNn 引发剂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四口烧瓶,温度计,搅拌器等试剂:丙烯腈,过硫酸钾(K2S2O8),亚硫酸钠(Na2SO3),甲醇四、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进氮气管及气密管的250 mL四口瓶中加入94 mL沸腾过的蒸馏水及6 g丙烯腈,以1秒一个气泡的速度通入氮气,五分钟后加入1.04 g过硫酸钾,然后加入0.07 g亚硫酸钠,1~2分钟内就有云雾状聚合物生成,用水浴加热维持45℃,45分钟反应完毕,取出沉淀过滤,用水洗后再用甲醇洗,最后放入40℃真空烘箱中烘干恒重,计算转化率。

五、思考题1. 在水相沉淀聚合中引发剂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2. 试比较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

六、参考文献1. 赵德仁主编,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2. 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实验五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和聚乙烯醇缩醛化的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涉及到烯类单体的自由基溶液聚合,高分子的化学反应,以及聚合物分子链上官能团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不存在乙烯醇单体,因而聚乙烯醇(PV A)不能直接由单体聚合而成,而是由聚乙酸乙烯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而成。

在碱催化下的水解(醇解)又可可分为湿法(高碱)和干法(低碱)两种,湿法是指在原料聚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中含有1%-2%的水,碱催化剂也配成水溶液,湿法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但副反应多,生成的乙酸钠多;干法是指聚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不含水,碱也溶于甲醇中,碱的用量少(只有湿法的l/10),干法的优点是克服了湿法的缺点,但反应速度慢。

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H2 C HCO COCH3nNaOH , CH3OH干法+ n CH3COOCH3H2CHCOHnH2 C HCO COCH3nNaOH , CH3OH湿法+ n CH3COONaH2CHCOHn聚乙烯醇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可进行醚化、酯化及缩醛化等化学反应,特别是缩醛化反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对聚乙烯醇纤维进行缩甲醛、亚苄基化等缩醛化处理后,可得到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的维尼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