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英两国餐桌礼仪之差异--龙小龙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
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
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
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
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
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
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
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
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
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
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
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
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

1.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 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 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 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 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昧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 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理性的英国人 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 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 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 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 要得到保证。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 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生吃的蔬菜,不仅包 括西红柿、生菜,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 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 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国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 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国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 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 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 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 也会增多。
2.入座的礼仪
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一般先请客人入座
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 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 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 呼,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 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 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 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 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 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 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摘要: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如今,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被重视。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首先要了解其表现,再者分析原因,思考影响。
不过,总的来说,差异的存在是被肯定的,但在交流中去粗取精却是现在最重要的。
关键字:餐桌礼仪;饮食文化;差异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餐桌礼仪由多部分组成,其包括餐桌宴客形式、餐桌观念、餐桌坐次安排、餐桌规矩、餐桌气氛以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等。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从餐桌宴客形式上来看,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
包括有席位的宴青,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会,鸡尾酒会,聚餐会,野餐,茶会。
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
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
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
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
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从餐桌宴客的观念上来看,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
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
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
2024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____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
然而,虽然我们在餐桌上都享受美食,但中西方餐桌礼仪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____年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进行总结,以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用餐时间1. 中国:中国人注重团结和亲情,通常一家人会选择在用餐时间集中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
早餐会在早晨七八点钟之间,午餐在中午十二点,晚餐一般在傍晚六点左右。
2. 西方:西方人更倾向于独自进餐或与朋友共进晚餐,他们的时间更加灵活。
早餐通常在早晨七八点钟之间,午餐一般在中午十二点或稍后,晚餐则在晚上八九点。
三、座次安排1. 中国:在中国的正式宴会上,座次安排非常重要。
通常,长辈会坐在主位,年轻人则会坐在长辈身边。
男女会分开坐,有时会按照地位高低排列座次。
2. 西方:在西方,座次的安排相对宽松,更加注重个人偏好。
一般而言,主人会坐在餐桌的中间,其他客人则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兴趣选择座位。
四、餐具使用1. 中国:中国有悠久的餐具使用传统,各种不同的炊具和筷子等器具被广泛使用。
当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姿势,并且不要将筷子插入饭中或用筷子指向他人。
2. 西方:西方人主要使用刀、叉和勺子吃饭。
用餐时,他们通常会将刀和叉分别放在餐盘的两侧,使用刀切割食物,然后用叉将食物送入嘴中。
五、餐桌礼仪1. 中国: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重要的一点是,要等长辈或主人先动筷子才能开始吃饭。
此外,喝汤时应使用勺子,不要直接把碗端起来喝。
2. 西方:在西方,餐桌礼仪相对轻松。
用餐时,除了不要说话时满嘴吃的外,没有太多硬性规定。
每个人可以随意参与谈话,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
六、酒文化1. 中国:在中国,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正式宴会上,主人会用酒给客人行礼,并且会为客人倒满酒杯。
饮酒时需要敬酒,不参杂其他饮料,且干杯通常用于表达感激和敬意。
2. 西方:在西方,饮酒是一种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源自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首先,坐姿和动作方面的差异是中西餐桌礼仪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我们习惯于直立坐,在进餐时会保持端正的姿势。
手通常放在桌面上,但不要用肘部放在桌面上,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进餐时更注重自由和放松的氛围。
他们常常交叉双腿,双手不一定要放在桌面上,可以置于膝盖上或者伸展在餐巾上。
此外,西方人在进餐时更灵活自如地使用刀叉等餐具,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使用筷子。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人讲究的是庄重和肃静,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舒适和自由。
其次,在餐桌上的社交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餐筷或者餐勺从共享的盘中夹食物,然后放在自己的碗或盘中。
这种行为代表着分享和尊重,也是团结和社交的象征。
而在西方,每个人有自己的餐盘,他们通常不会用自己的餐具夹取其他人的食物。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隐私,不太喜欢与他人共享食物。
再次,餐具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等餐具。
刀叉的使用要求更加规范和有序,西方人在进餐时会根据菜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在中国,我们使用筷子的灵活程度更高,可以吃到更小的食物,如米饭和豆子等。
此外,西方人使用餐刀时要将刀放在右手,切割食物时需要手指抵住刀柄。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时通常会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筷子的前端。
最后,餐桌上的礼节和用餐顺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有主菜和配菜之分,先吃主菜后吃配菜。
而在西餐中,通常会有多道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食用,先从前菜开始,再到汤、主菜和甜点。
此外,在西方,进餐时不常见咀嚼声和大声喧哗,他们更注重文雅和安静地享受用餐的过程。
而在中国,进餐时不经常讲话被视为不热情,咀嚼声也被认为是食物美味的象征。
综上所述,中西餐桌礼仪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下对于礼仪、社交和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解读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解读餐桌礼仪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进行解读。
首先,中西方餐桌布置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餐桌一般是圆形或方形,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餐桌上摆放着一系列的餐具和器皿,包括筷子、碗、盘子等。
而在西方,餐桌一般是长方形,上面摆放着刀、叉、勺等餐具。
西方餐桌上还经常摆放花束或烛台等装饰,以增加用餐的氛围。
其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用餐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一般使用筷子,通常右手拿筷子,左手不夹东西。
吃饭时不得发出声音,也不得将翻动的碗盘发出声音。
而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勺等工具。
通常用刀切割食物,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勺用来舀汤或者吃酱料。
西方用餐时也强调不要发出声音,尤其是咀嚼食物时要尽量安静。
此外,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进餐顺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一般先吃汤或者凉菜,然后是热菜,最后是主食。
而在西方,通常是先吃沙拉或者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最后是甜点。
西方人在用餐时,一般会慢慢品味食物,不会急于吃完。
餐桌上的交流方式也是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用餐时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会互相敬酒、交谈,并且主人会热情地不断给客人夹菜。
而在西方,用餐时一般注重个人的私密空间,不会过多干涉他人。
西方人在用餐时,喜欢适度地与他人交流,但并不会过于热闹。
最后,餐桌礼仪的结束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结束时,通常要主人和客人一起合掌致谢或者互相敬酒,表现出亲切和谢意。
而在西方,通常直接起身离开餐桌,不需要特别的礼仪。
西方人更注重效率,认为用餐只是一种日常活动,没有太多特别的仪式。
综上所述,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虽然有差异,但是无论是中西方的餐桌礼仪,都是为了体现尊重、和谐和社交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友好相处。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以防止失礼于人。
下面小编为你讲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希望能帮到你!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餐使用筷子,西餐使用刀、叉,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
在使用餐具时中西方均有不同的规范。
吃中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吃西餐时,如手里拿着刀叉切勿指手画脚。
说话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合乎礼仪。
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
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捡拾。
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西方人请客时,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的差异。
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
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
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
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多多包涵”之类的话。
谈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谈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对比分析:席位安排、餐具的摆放和使用,就餐氛围、宴客观念、离席方式。
通过生动地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到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并且了解到餐桌礼仪在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差异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逐渐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各国的餐桌礼仪的差异对交流合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了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传统,进而加深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本国的优良传统传入世界中,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一)席位安排在中国通常是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时一定要从椅子的左边入座,主人要注意不能让客人坐在上菜的位置,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如果是圆桌,对着大门的座位则是上席。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通常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人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夫妇则以对角的方式入座。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二)餐具的摆放和使用中餐的餐具一般有筷子、盘子、勺子。
用餐前筷子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筷子应该放在饭碗的正中,不能出现分筷、粘筷和别筷等现象。
用勺子取食物应该避免过慢,以防将食物洒落于桌面上或弄脏自己的衣服,用勺子取完食物后应立即放回自己的碗里。
盘子一般情况下放在碗的左边,在使用盘子时要注意避免一次取食多样菜肴,以防菜肴之间互相串味。
西餐餐具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的。
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汤匙放在食盘右边。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作用和影响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时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文化习俗,它在社交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习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角色与位置、用餐举止、餐具使用等方面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角色与位置的安排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在用餐时地位较高,通常被安排坐在主位,而年长者在用餐时也被视为家庭的灵魂,具有一定的威望。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严格的长辈优先的规定,人们通常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或重要性来安排座位。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
其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用餐举止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需注意咀嚼端庄、慢用细咽,不发出过大声音。
同时,吃热菜时要学会等待至菜凉适口再食,而且要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再吃。
相比之下,在西方餐桌礼仪中,口腔声音较难控制,人们更加注重快速、有效地进食,同时也较少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或盘子里。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进食方式的不同看法和习惯。
再次,中西方餐桌礼仪在餐具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使用筷子,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
筷子在中国非常重要,用筷子吃饭被视为传统习惯和礼节的一部分。
与此相反,西方人更习惯使用刀叉来进食,这也与他们饮食习惯的差异有关。
这种餐具使用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传统和饮食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交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和遵守餐桌礼仪差异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交技巧,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其次,餐桌礼仪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通过学习和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餐桌礼仪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
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
餐具的使用是一个明显的不同点。
在中国,餐具主要是筷子和汤匙。
筷子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确使用筷子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把筷子竖直插在饭中等等。
而汤匙则多用于喝汤或吃一些流质的食物。
相比之下,西方餐桌上常见的餐具是刀、叉和汤匙。
刀和叉的使用有严格的规范,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而且不同的菜品可能需要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刀叉。
用餐的顺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的用餐顺序通常是先上凉菜,然后是热菜,接着是主食,最后是汤和水果。
菜品的摆放也有讲究,通常是中间放主菜,周围环绕着配菜。
而在西方,用餐顺序通常是开胃菜、汤、主菜、甜点。
开胃菜多为一些小份的沙拉或小吃,汤的种类丰富,主菜则包括肉类、鱼类或素食等,甜点则是在用餐结束时享用的,如蛋糕、冰淇淋等。
在就餐的氛围和交流方式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的餐桌上往往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大家边吃边聊,交流频繁,笑声不断。
人们喜欢互相敬酒、夹菜,以表示热情和关心。
在家庭聚餐中,长辈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照顾。
而西方的餐桌氛围相对较为安静和优雅,人们更注重个人的用餐体验,交谈时声音通常较低,且以与邻座交流为主。
在正式的西餐场合,交谈的话题也多以轻松、愉快的内容为主,避免谈论一些敏感或沉重的话题。
关于座位的安排,中西方也有各自的规则。
在中国,传统的餐桌座位安排通常以面向大门的位置为尊,长辈或重要的客人会被安排在这个位置。
在家庭聚餐中,按照辈分和年龄依次就座。
而在西方的正式宴会中,男女主人通常会分别坐在餐桌的两端,客人则按照男女相间的原则依次就座。
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也能体现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国菜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有煎、炒、烹、炸、蒸、煮、炖等多种方式。
食材的选择广泛,包括各种肉类、蔬菜、豆制品等。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待食物和与他人共进餐的态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西方餐桌礼仪注重用具的使用和使用顺序。
西方人吃饭时会使用多种餐具,如刀、叉、匙、盘子、杯子等。
用具的使用顺序有一定的规定,如进餐开始要用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子,进餐过程中要切割食物后用刀子夹起,然后用叉子送入嘴里。
而中国传统餐桌礼仪相对简单,多数情况下只需要用筷子和碗就可以。
用筷子的方式也比较自由,不会有太多限制。
其次,餐桌礼仪中的行为规范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要记得保持礼貌,不能发出吵闹的声音,不能出声打嗝等。
进食过程中也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边吃边聊天,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表示对主人的热情与欢迎。
此外,西方餐桌礼仪也注重时间观念。
在西方社会,吃饭时间是固定的,人们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一般不会迟到或提前到达。
再者,西方人在用餐时,会特别注重用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保持进食速度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而中国人则相对灵活,吃饭时间不固定,常常会有贵宾先行就座的情况,晚到的人则会在后面补位,进食节奏也相对慢一些。
在餐桌礼仪中,西方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显得比较讲究。
他们会小口品尝食物,尽量不会嚼得声音过大,也会适量剁碎食物,以避免发出杂音。
而中国人吃饭时则会更自在一些,用餐时会有一些声音,如嚼啜、饭粒落地等,这并不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餐桌礼仪还存在一些就餐顺序和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通常先吃前菜、接着是主菜,最后是甜点。
而在中国,通常会先有一些冷盘或小吃,接着上一些热菜,最后是米饭或面食。
除此之外,西餐习惯上使用磨盐和胡椒调味,而中餐通常会有酱油、醋、辣椒等调料。
综上所述,虽然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但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这些差异既能够反映各自文化的特点,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彼此的习俗和美食文化。
搭档对话谈论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

搭档对话谈论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1.中国餐桌礼仪和外国餐桌礼仪有什么不同入座的位置中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之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上菜顺序中方: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西方: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餐具中方: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表示停餐*** 中方: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用餐的细节】衣着中方: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入座的 *** 中方: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西方: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
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中英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英餐桌礼仪的差异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
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
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
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
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
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
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
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
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
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
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
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
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
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
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
浅议中、英两国餐桌礼仪之差异--龙小龙

中、英两国餐桌礼仪差异分析摘要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与英国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国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关键词:中英饮食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Abstract: Food,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remains a close relation with culture, for food culture varies with nations. Therefore, there are great disparities be— tween China and England in ideas, attitude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food cultures.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ooted causes in Chinese and England n food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etiquette and content,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factors and new variables in food cultures will arise through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imitation.Key words: Chinese and England food cultur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一、前言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提高。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有哪些每个国家的都有每个国家的餐桌礼仪,那么你们知道中英餐桌礼仪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英餐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中英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31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 小龙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两国餐桌礼仪差异分析摘要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与英国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国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关键词:中英饮食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Abstract: Food,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remains a close relation with culture, for food culture varies with nations. Therefore, there are great disparities be— tween China and England in ideas, attitude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food cultures.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ooted causes in Chinese and England n food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etiquette and content,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factors and new variables in food cultures will arise through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imitation.Key words: Chinese and England food cultur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一、前言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来到了一个竞争的时代。
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为了工作的方便,许多人已经在学习英语,英语成了不同国家沟通的桥梁。
同时,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也在不断交流,人们之间的交往益愈频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变成了十分必要的事情,本文着重对中、英两国餐桌 礼仪进行比较研究。
二、餐桌礼仪所谓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是一种为了让餐膳不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其实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更是头等重要的交场合遥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占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餐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我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
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
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
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三、中、英两国餐桌礼仪之差异1.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
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
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昧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理性的英国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
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
生吃的蔬菜,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
2.入座的礼仪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
一般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
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英国,一般均使用长桌。
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
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
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
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坐。
男士坐在她的对面。
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们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
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
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
此外,男士应当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生先坐。
3.餐具的使用礼仪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杯子、碟子、盘子、羹匙等几种。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
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
刀又分为食用刀、水果刀、鱼刀、肉刀、奶油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龙虾叉、鱼叉。
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该注意要将其对折,并将折痕靠近自己。
中途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压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绝对不要将其挂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
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
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
4.上菜顺序的差异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
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凉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
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
主菜 有鱼、猪肉、牛肉、鸡等。
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
5.用餐过程中的礼仪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不要取得太多;邻座的男士可以替女士服务;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宾主身份为序,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应注意的事项,取菜时不要左顾右盼;在公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多人一桌用餐,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可以请人帮忙盛取;切忌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进餐时不要打嗝;吃面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呼噜声”;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应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盘子的声音;就餐时尽量少说话;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
如果不是条形的面,直接用叉匙舀起来即可;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不能扔在地上或放在台布上,而应当放在盘子的一角。
6.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
英国餐桌上静。
中国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英国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
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中英餐桌礼仪差异的原因1、地理原因中国是一个兼具大陆特色与海洋特色的国家,地形复杂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从形态来看,有绵延不绝的山脉,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多种多样的地形,提供了丰富而大量的食材。
而且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作物,饲养不同的牲畜,形成自己独特的区域饮食特色,形成不同的菜系。
英国是一个位于欧陆西侧的大西洋上岛国,地域相对狭小,山地面积大,海岸线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