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孔子、孟子、老子共57页文档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资料简介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_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资料简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虽是不同派教的创始人,但他们都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
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生卒年(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孔子(Confucius)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对人类生活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上,主张以仁义为核心价值。
孔子的学说主要包括“仁”,“礼”,“忠恕”,“节制”等。
孔子的学说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他强调家庭中的孝道和尊重。
孔子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个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强调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
孔子的学说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著名的观点。
孟子(Mencius)孟子,名轲,字子思,是中国古代孔子学派的重要代表。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和人性论上。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们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
他强调人们应该发扬善良的品质,并通过教育和修身来实现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孟子的政治思想强调君主的德义和人民的福祉。
他认为,君主的德行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义和人民的利益为导向进行治理。
老子(Laozi)老子,名李聃,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学说以《道德经》作为代表,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法则,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和德。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是一切存在的本源。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老子的学说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
他反对权力的滥用和人为的限制,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
庄子(Zhuangzi)庄子,名周,字子野,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学说以《庄子》一书为代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的思想主张自由和无为。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法则,放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孟子》(word打印版)
《孟子》目录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 (1)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 (1)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1)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2)梁惠王章句上.第五章 (2)梁惠王章句上.第六章 (2)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 (2)梁惠王章句下.第一章 (4)梁惠王章句下.第二章 (5)梁惠王章句下.第三章 (5)梁惠王章句下.第四章 (5)梁惠王章句下.第五章 (6)梁惠王章句下.第六章 (6)梁惠王章句下.第七章 (6)梁惠王章句下.第八章 (7)梁惠王章句下.第九章 (7)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章 (7)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章 (7)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8)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章 (8)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章 (8)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章 (8)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章 (9)公孙丑上.第一章 (9)公孙丑上.第二章 (10)公孙丑上.第三章 (11)公孙丑上.第五章 (12)公孙丑上.第六章 (12)公孙丑上.第七章 (12)公孙丑上.第八章 (13)公孙丑上.第九章 (13)公孙丑下.第一章 (13)公孙丑下.第二章 (13)公孙丑下.第三章 (14)公孙丑下.第四章 (14)公孙丑下.第五章 (15)公孙丑下.第六章 (15)公孙丑下.第七章 (15)公孙丑下.第八章 (15)公孙丑下.第九章 (16)公孙丑下.第十章 (16)公孙丑下.第十一章 (16)公孙丑下.第十二章 (17)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17)公孙丑下.第十四章 (17)滕文公上.第一章 (17)滕文公上.第二章 (18)滕文公上.第三章 (18)滕文公上.第四章 (19)滕文公上.第五章 (20)滕文公下.第一章 (21)滕文公下.第二章 (21)滕文公下.第三章 (21)滕文公下.第四章 (22)滕文公下.第六章 (23)滕文公下.第七章 (23)滕文公下.第八章 (23)滕文公下.第九章 (23)滕文公下.第十章 (24)离娄上.第一章 (24)离娄上.第二章 (25)离娄上.第三章 (25)离娄上.第四章 (25)离娄上.第五章 (26)离娄上.第六章 (26)离娄上.第七章 (26)离娄上.第八章 (26)离娄上.第九章 (26)离娄上.第十章 (27)离娄上.第十一章 (27)离娄上.第十二章 (27)离娄上.第十三章 (27)离娄上.第十四章 (27)离娄上.第十五章 (27)离娄上.第十六章 (28)离娄上.第十七章 (28)离娄上.第十八章 (28)离娄上.第十九章 (28)离娄上.第二十章 (28)离娄上.第二十一章 (28)离娄上.第二十二章 (29)离娄上.第二十三章 (29)离娄上.第二十五章 (29)离娄上.第二十六章 (29)离娄上.第二十七章 (29)离娄上.第二十八章 (29)离娄下.第一章 (29)离娄下.第二章 (30)离娄下.第三章 (30)离娄下.第四章 (30)离娄下.第五章 (30)离娄下.第六章 (30)离娄下.第七章 (30)离娄下.第八章 (30)离娄下.第九章 (31)离娄下.第十章 (31)离娄下.第十一章 (31)离娄下.第十二章 (31)离娄下.第十三章 (31)离娄下.第十四章 (31)离娄下.第十五章 (31)离娄下.第十六章 (31)离娄下.第十七章 (31)离娄下.第十八章 (31)离娄下.第十九章 (32)离娄下.第二十章 (32)离娄下.第二十一章 (32)离娄下.第二十二章 (32)离娄下.第二十三章 (32)离娄下.第二十四章 (32)离娄下.第二十六章 (33)离娄下.第二十七章 (33)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33)离娄下.第二十九章 (33)离娄下.第三十章 (34)离娄下.第三十一章 (34)离娄下.第三十二章 (34)离娄下.第三十三章 (34)万章上.第一章 (35)万章上.第二章 (35)万章上.第三章 (35)万章上.第四章 (36)万章上.第五章 (36)万章上.第六章 (37)万章上.第七章 (37)万章上.第八章 (38)万章上.第九章 (38)万章下.第一章 (38)万章下.第二章 (39)万章下.第三章 (39)万章下.第四章 (40)万章下.第五章 (40)万章下.第六章 (41)万章下.第七章 (41)万章下.第八章 (42)万章下.第九章 (42)孟子见梁惠王。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一、《老子》的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来源:《道德经》第1章】翻译: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认识,但是道却在不断的改变。
名字可以被命名,但是名字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来源:《道德经》,第2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丽,是因为有丑陋;世人皆知善,皆因有恶。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说明】有与无,相生相克,艰难与困难相辅相成,长短相比较,高低相依,音律相合,形成一首乐曲,前后连贯。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来源:《道德经》。
译文:天地没有怜悯之心,它把一切都当作是草狗(古时用稻草做成的祭祀);圣人也不在乎什么怜悯之心,他把人民当成了一条稻草(古代用稻草做的祭祀),让他们自己去死。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来源:《道德经》。
翻译:有些版本是“多言数穷”.这意味着:多说没有用,多说也没有用。
6、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来源:《道德经》,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转,因此可以长存。
7、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来源:《道德经》,第8章。
最好的善应该像水,它善于滋养万物,与万物相溶,而不与万物相争;水只能停留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因此,水是最贴近大道的。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来源:《道德经》,九章。
译文:过多的人会溢出来,应该适可而止;过多的人,不能保证持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富贵不能长久;因为财富而骄纵,很可能会招来灾祸。
如果他能在关键时刻及时撤退,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主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势
法家
术
主 題
介
紹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老子孔子孟子
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
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
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读背(有释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读背(有翻译)一、孔子经典语录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
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
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_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资料简介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在那个时代他们是领军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资料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根据历史记载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又名老聃,有传闻说他一生下来毛发就是白色的,所以当地的人称他为老子。
老子大约活动在春秋时期,曾经在东周国都洛邑担任守藏史这一职位,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博闻强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好并请教问题。
老子晚年时期在函谷关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经》真迹最后不知所踪。
《道德经》富含丰厚的辩证法思想。
在现代,老子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一起形成了人类哲学上的两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老子也因为他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后来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在道教出现之后,老子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甚至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会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资料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的故事及主要思想
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的故事及主要思想分类:人文学科问题描述:要这些人的材料,写作的时候可以用的上的^_^解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分别是李耳,庄周,孔丘,孟轲,墨翟,荀况.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农家,小说家,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 ... 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一,孔子的主张:“德”,“仁”,“礼”。
1,“德”。
孔子认为“德”的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
2,“仁”。
他提出以“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3,“礼”。
孔子认为“礼”作为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对于新起的封建地主阶级也同样是需要的。
“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克己”,就是对自己有个要求,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为仁”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二,孟子的主张:“仁政”“性善论”,“正经界”,“制民之产”,“管理制度”,“取民有制”。
1“仁政”。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
他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赋税徭役能够减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
2,“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者.仁、义、礼。
孔子、孟子、老子
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动宾焉,语 助词)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形焉,语助词) 盘盘焉,囷囷焉(形2,语助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 (及物动词焉,代词,他) 割鸡焉用牛刀? (疑问句,代词,哪里,怎 么,什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及物动词焉,兼 词,于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B. 非曰能之,愿学焉 3.A.遂家焉 乃实告焉 4.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5.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 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 家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解析】这是孔子在说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二 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 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音zhì ,同“智”;乐,古音yà o,喜爱的意 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 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D.①譬之烟云之过眼 ②不知东方 之既白(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C.①若中心愿之乎 ②非曰能之,愿 学焉(代词,这样) 8.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 帝怒甚(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C. ①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②王无 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0.B. ①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②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
孔子孟子老子思想总结
孔子孟子老子思想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和老子(估计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均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们的思想的总结:一、孔子思想:孔子强调道德和个人的修养。
他提倡“仁”,这意味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善良。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他认为,人们应该恪守道德原则,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来塑造自己的品格。
他强调了上进心和追求完美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教育、自律和正确的行为,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
二、孟子思想:作为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孟子强调天性与良知。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善良本能。
他强调个体的自律和正直,并主张人们应该根据天理来行事。
他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即通过以仁义为核心的政策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的利益,并提供良好的条件来实现个人的发展。
他还主张君主应该是一个民主和仁慈的领导者。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广泛奉为儒家经典。
三、老子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自然和虚无。
他认为道是存在于宇宙和人类中的原始力量,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柔和、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过度的权力和欲望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的困扰。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概念,即通过无私和无欲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家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孔子、孟子和老子的思想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人的责任感、道德修养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现代中国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个人修养、社会伦理还是政治治理方面,这些思想的精髓都为人们提供了指导和启示,对于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孔子、孟子、老子共57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孔子、孟子、老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关于他们的一些资料你了解多少?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这五位传奇人物,希望你喜欢。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0]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老子孔子孟子的资料大全
老子孔子孟子的资料大全老子孔子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资料呢了解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老子孔子孟子的资料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的资料介绍老子,本名为李耳,乃是历史上极为优秀的一位思想家与哲学家。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虽然从未得到官方认可,亦不是时代的主流,可他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他的思想为基础所创立出来的道家更是教会了世人何为自然。
而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思想对后世亦是有着深渊的影响,虽然道家并没有后世的儒家、佛家那般的出名,可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的思想为后人所带来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益处。
甚至连皇帝也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国,使得一度颓废的国家繁荣昌盛。
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即便是现如今,习百家所长,思想开放的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仍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其中的大智慧,使我们受益匪浅。
而道家最为著名的便是太极图,一个浓缩了老子所有的道家思想的图案。
一个教会了我们何为阴阳二界,何为相生相克,何为借力打力,何为阴阳相调的图案,一个甚至运用到了建筑、哲学、数学的图案。
老子亦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古时便有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理其国家,使其国力昌盛;而时至今日,更是有许多的人为老子所提出的思想而敬佩,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老子所提出的思想之伟大。
孟子的资料介绍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山东省邹国人。
他自小家境贫寒,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
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其成就仅次于“圣人”孔子,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而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和孔子一样,带领门人周游各国进行游说。
但他的学说并没有被当时的各国国君所接受,隐退后,他和弟子公孙丑等人一起著书立说。
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生前的言论编著成《孟子》。
《孟子》也称为了儒家学说的经书之一。
而其实,在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并不高。
【精品】老子与孔子共56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精品】老子与孔子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
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
老子、孔子、孟子简介
⽼⼦、孔⼦、孟⼦简介⽼⼦、孔⼦、孟⼦简介⽼⼦孔⼦孔⼦(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孟⼦孔⼦,孟⼦,庄⼦,⽼⼦,韩⾮⼦,墨⼦,荀⼦,孙⼦的简介孔⼦(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今⼭东曲⾩东南)⼈。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管繁殖牲⼝)等。
三⼗多岁到齐国,⼏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的弟⼦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书,这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孟⼦(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
受业于⼦思(孔⼦之孙,名)之门⼈,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著书,传世有《孟⼦》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的思想来源于孔⼦。
孟⼦把孔⼦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五亩之宅,有起码的⽣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最低的物质⽣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看到⼈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尽⼼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梁惠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精品】孔子、孟子、老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