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课文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
详细)
本文档旨在总结归纳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提供一份详尽且全面的资料。
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地表特征与地形图解读
4. 纬度、经度与时区
5. 基本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 气候与气象
2. 水文与水循环
3. 土壤与植被
4. 动植物资源与分布
5. 自然灾害与防御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
1. 人口与人口变化
2. 城市与农村
3. 居民生活与生产方式
4. 文化与民族地理
5. 交通与通信
第四章:经济地理知识
1. 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
2. 农业与种植业
3. 工业与能源资源
4.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5. 区域经济与市场
6. 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
第五章:中国地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
2.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3. 中国的人文环境特征
4.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
5.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第六章:世界地理
1. 世界地理区位与地域分布
2. 世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
3. 世界的经济结构与区域发展
4. 世界的区域合作与国际关系
5. 世界的重要地理问题与挑战
以上是对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初中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以便在地理会考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初中生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圆球体,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三、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地形主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海洋等。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谷、湖泊、沙漠等。
四、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气候受纬度、海洋、陆地、地形等因素影响。
气象是指短期天气变化,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向等。
五、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等过程。
六、人口和人口分布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受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影响。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七、城市和农村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农村是相对较少人口、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八、交通与通信交通是人们在地球上移动和物资流动的方式,包括陆路、水路、空路和管道。
通信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电话、电报、互联网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能够满足需求的能力。
以上是初中生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
归纳总结全册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备考中考。
下面是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四季变化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水的循环和水的污染
-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单元:气候与天气
- 气温和气候
-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 气候区划和气候变化
- 天气预报和防御气候灾害
第四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
-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
- 中国的地貌和水系
- 中国的气候和植被
第五单元: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与城市
- 城市与农村的对比
-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第六单元:工业和农业
- 工业的发展和分类
- 中国的工业布局
-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区划
- 农业对人类的重要性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知识,为中考做好准备。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也是初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地理知识,本文提供了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和形状地理位置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位于地球的哪个位置,包括东、西、南、北方位,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具体数值。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熟知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各个省份的位置关系。
形状指的是地球和各大洲的形状,了解各大洲的形状特点,以及中国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了解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山脉、高原、盆地等,以及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等。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如温带气候、季风气候等。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气象是指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城市人口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数量。
了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城市,以及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情况。
城市指的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特点。
了解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经济中心和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3.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包括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遗产等。
了解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及中国的主要文化风俗和传统。
三、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地图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地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比例尺、图例、经纬线等。
并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地图阅读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展示地理信息。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重点资料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重点资料1. 大地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大地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形的,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作用,使得赤道部分稍微扁平。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天分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约365.25天。
2. 中国地形- 中国地形特征:中国地形由西北高,东南低的横断山脉决定,分布有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形。
- 中国地势特点:由西北向东南递降,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格局。
3. 气候与气象-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及地物等。
- 气象: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要素。
4.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
-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自然资源支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发展影响着地理空间的结构和格局。
- 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对地理空间的联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地理会考的复习重点资料,希望对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对或有其他问题,请告知。
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览

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览'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览'首先会考试中学生的一项比较重要的考试,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会考中必考的知识点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览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②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③大洋洲之间的分界线。
以上三点就是会考过程中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就是地球围绕这地轴不停地旋转,公转就是地球围绕太阳的不间断旋转叫做公转。
②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占比为71%,陆地占比为29%,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由来。
③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以及土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马运河,以上均是需要背诵的,在考试过程中会出选择题和直接性的填空题。
如何学好地理一.理解概念并及时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并注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知识点学习地理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1:巴西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首都:巴西利亚。
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6.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黄种人。
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
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交通便利。
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
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2: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
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
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
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3:南极地区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2.地形:以高原为主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
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和梳理地理知识。
以下是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
- 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个地极的线,纬线是连接东西两个地极的线。
- 使用地图: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缩小和简化的平面图,可以用来了解地理信息和导航。
第二章中国的方位和地理坐标-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临亚洲大陆的最西部。
- 中国的地理坐标:中国的北纬3°51′到53°33′,东经73°33′到135°05′。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外包层,由气体组成,保护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
- 气候和水文: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水文是涉及到水的循环和分布的地理学领域。
第四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规划。
第五章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发展与特点: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第六章工业与城市- 工业的发展与特点: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 城市工业的区位选择:城市工业的区位选择受到交通、资源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 陆上交通:陆上交通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
- 水上交通:水上交通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等。
- 空中交通:空中交通包括航空运输。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海拔等。
1.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如:孟买与莫斯科)。
2. 夏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高. 离海洋越近气温越低;冬季离海洋越远气温越低,离海洋越近气温越高。
3. 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低。
(如:南非东西两侧)4.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
(如:横断山脉山顶与山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3: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4:南亚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2、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5: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七年级地理(生地会考用)(人教版)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人教版地理是一门面向整个地球的科学,而在中学阶段,地理知识更是如此重要。
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人教版,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科学。
一、地球基本常识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公里。
3.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4.地球倾斜角度: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
5.地球自然卫星: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是月球。
二、自然环境1.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个最主要的自然景观。
2.自然地理区划:根据自然因素,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区域,称为自然地理区划。
目前最为常用的是七大洲划分,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气候带:根据气温和降雨等气候因素,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极地气候区、寒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热带气候区。
三、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1.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未来世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3.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四、地球与宇宙1.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星球的特征: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气态行星,类地行星类似地球,表面较为坚硬,而气态行星表面较为柔软,由气体和液态组成。
3.星座:星座是指在天空中利用恒星的位置和相对位置,划分成的一些具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区域。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人教版,希望能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自然环境,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也可以更好地跨越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地理上下册会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下册会考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结构和动态、地形地貌、气候与天气、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本文将总结初中地理上下册的会考知识点,希望对中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地理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球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一个气团、水团、岩团三部分构成的蓝色星球,有大小、形状、重量、运动等特征。
二、地球的结构和动态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和地球的外部,地球的动态则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小运动等。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地幔是地壳下面约2900公里的范围,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外核和内核则是由金属铁和镍组成的。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陆和海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小运动是指地球的倾斜和岁差。
三、地貌与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地形是指地表的高低、切割、放射等地形组合。
依据地表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地球表面的形态经历过地质过程的作用和自然力的变化,包括地壳运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
能形成地貌的主要因素有构造和外力因素。
四、气候与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达到一定的温度、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统计值,而天气则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的温度、湿度、风等短暂的天气现象。
气候形成有影响气候的因素和自然环境状况两个方面。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球运动、热量分布、大气环流、海洋影响等。
五、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人类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要了解水循环和水文地貌等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重大课题之一,包括对陆地、海洋、大气和资源的保护。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旨在总结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重要知识点,方便同学们进行研究和复。
第一章大自然与人类社会
1.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种类
- 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 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中国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1.分布格局
- 世界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 我国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2.地球内部
- 地球结构和成因
- 地球内部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3.水资源及其利用
-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中国的主要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4.海洋资源及其利用
-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
第六章生产与消费
1.农业地理
-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
- 中国的耕作类型和区域分布
- 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工业地理
- 工业地理的类型和地域分布
- 中国的工业区划及其特征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结
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重要知识点,共包括大自然与
人类社会、陆地与海洋、社会与经济、人口与城市、生产与消费五
大章节。
希望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帮助你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二地理复习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12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七年级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18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9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地球的运绕转中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动心地球的自地轴自西向一天(24小日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别转东时)地球的公太阳自西向一年季候的变化和日夜长短的变转东化9、五带的划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北半球日夜长短情节气北半球季候分:线况3.21°平分春分春季3、4、56.2223.5°N昼长夜短夏至夏季6、7、89.23°平分秋分秋季9、10、1112.2223.5°S昼短夜长冬至冬季12、1、2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终年炎热太阳直射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无北温带北回来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无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终年严寒极昼极夜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长年严寒极昼极夜10、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愈向西愈大愈向东愈大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围的大或小
表示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