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性质40

合集下载

第4章-海水的性质-2013概要

第4章-海水的性质-2013概要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约为空 气中四至五倍,平均1450m/s。
海水的声学特性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
海水介质的吸收;
海中气泡、浮游生物和海水悬 浮物质的散射; 波动海面的反射与散射; 海底沉积层的反射和吸收
传播速度(声速 或音速)快,
其传播速度受温 度、盐度、压力 的影响
传播过程中会反 射、散射、折射。
第四章 海水的性质
海水:是一种溶 解多种无机盐、 有机物质和气体 以及含有许多悬 浮物质的混合液 体。
与纯水相比,海水多了什么?
海水是一种非常 复杂的多组分溶 液
溶解气体
营养元素
主要成分
海水的化学组成
微量元素
指海水中浓度小 于10-6mg/kg的 成分
有机物质
来源有河流的 输入、大气沉 降、海底热泉 等等
图将声源放在声速极小值区内则声
波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个区域 称为声学信道或是SOFAR(SOund Fixing And Ranging)信道, 可替水下物体定位。
Sound Channel(声学通 道):海洋水层中声速有 一极小值区,在此会形成 波导现象(Wave guide), 声波在此层中传播时能量 不易发散,往往可传至数 千公里外。
海表盐度的分布取决 于淡水的注入量与蒸 发量的对比
全球盐度分布的差异 性,大西洋更高,太 平洋偏低
2)垂向上盐度变化
从海表到海底的层结结构:浅表层均匀,中上层盐度 显著变化,到一定水深后(海洋深层)盐度又近似均 匀分布。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海水盐度在垂向水深上的变化有其 明显不同的特征。
图 水压的力量。照片上左右两侧原来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保 丽龙杯,右侧的杯子只不过被放到海面下2642米深处然后再 取回,可见水压的力量有多大,海洋仪器往往需能承受更大 的压力。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课堂小结]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堂小练习:
1.同一海船,在下列海区中吃水最深的是:
( )D
A.红海
B.北海
C.加勒比海
D.波罗的海
2.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直接原因是( D )
A.海水温度高
B.暖流温度高
C.寒流影响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海洋之所以成为大气的主要热
源,其根本原因是( B)
A.海洋能源充足 B.地球表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 源,而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C.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
(二)、海水盐度
D
A
B
河流入海口,
C
淡水注入。
ABCD几处靠近陆地的地方海水盐度的迅速降低, 原因是什么?
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素
影响
备注
最主要的因素;决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定了表层海水盐度 的纬度分布规律
有河水、冰雪融水汇入,起稀 对局部海域(近岸
5
600N 300N
00 300S 600S
(一)、海水的温度
表层海水温度的 季节变化规律: 夏季水温高; 冬季水温低。
太阳辐射 的季节变
化影响
如果该图是“2月”,你认为北半球各纬度海区的温 度将如何变化?为什么?南半球呢?
(一)、海水的温度
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分 布规律
德军利用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
(一)、海水的温度
读图2-2-3说说表层海水的温度随纬度如何变化?
影响因素
的是什么?
太阳辐射
的纬度变
化影响

海水的性质(28页ppt)

海水的性质(28页ppt)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2.下图反映的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①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 递减 。
(2)垂直分布
②水深1 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 很大 。
③水深1 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1)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 盐度逐渐 降低 。 (2)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 大于 降水量,因而盐度最 高 。 (3)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 蒸发 强烈,但 降水 丰沛,因此 盐度并不高。 (4)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 低 ,盐度也渐低 。
4.特殊分布(世界上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成因比较)
(1)图1中海区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由__低__纬__向__高_纬__递__减_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主__要__受__太__阳__辐__射__(_纬__度__)_影__响__所__致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图示季节可能是_春__、__秋__季__节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__纬__度__南__北__半__球__气_温__大__致__相__同______。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许伟健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分布规律。 3.据图表信息,理解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 世界盐度最高及最低的海域原因。
知识体系:
知识点一 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 (1)热量收入: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 。 (2)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海水的性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海水的性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海水的性质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结合图表资料,理解 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 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 总结海水温度、盐度、 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 分布规律。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了解海水性质的分布规律 及影响因素;了解海浪、潮汐、洋流 的形成因素。 地理实践力:了解海水温度、盐度的 分布规律和海浪、潮汐、洋流的类型。 人地协调观:理解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2021年广东卷)[海洋地理](10分)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 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氧低值区的 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 影响。 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的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
影响盐场分布的因素
11.(2021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花岙岛位于浙江宁波象山县境内,岛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环列崖壁高耸的火 山岩柱状节理群,崖壁下遍布浑圆的卵石。象山晒盐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花岙 岛盐场是浙江仅存的一座使用古法晒盐的盐场,每年7、8月是晒盐高峰期,如遇 大风浪或持续阴雨会使收成减少。下图为花岙岛等高线地形图。
8.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C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9.浒苔爆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 C

A.地表径流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光照
10.(2022年惠州市三模)[选修2:海洋地理](10分) 长江径流入海后与海水混合,因密度较小而漂浮在海水之上,向外海流动形成长 江冲淡水。下表为4-6月长江入海口附近主要风向。

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

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
★1.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
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

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

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

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海域封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二、海水运动
1.风浪:风(盛行风或行星风系)是主要动力。

2.潮汐:主要动力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钱塘潮壮观:正值天文大潮;盛行东南风加推潮势;钱塘江顶托和
杭州湾口大内小都加剧钱塘潮势头(亚马孙河河口、欧洲西部类似)。

高中地理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高中地理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高中地理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二、海水的温度
1. 海水温度反应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太阳辐射是海
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主要支出渠道.2.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3. 海水温度的影响
三、海水的盐度
1.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2. 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3.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四、海水的密度
1.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 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4. 海中断崖: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

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4.2海水的性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4.2海水的性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 加而递减。通常情况下,表层 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的海水 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 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 化幅度较小。
原因:海水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知识拓展: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 水温最低 2、季节变化:夏季 › 冬季 3、年变化
大于降水量;
稿定PPT
② 沿岸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稿新定,入P上;P千T,款海模量板素选材择持总续有更一
③ 海域较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款适少合。你
盐度的影响因素
• 盐度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 原因:
① 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稿定PPT
② 沿岸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稿定入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温度低,蒸发弱→

30° 60°
3.2
南纬
北纬
2、分布规律
垂直方向:在中低纬度海区, 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 加,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 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 的增加,盐度升高。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①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 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淮北盐场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 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 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淤泥质海岸,东南 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 利于海盐生产。
莺歌海盐场
知识拓展:影响盐场分布的因素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地理必修件海水的性质

地理必修件海水的性质

定义: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包 括珊瑚、海葵、海星等
特点:适应海底环境,如低光 照、高压、低温等
分布:全球海洋中均有分布, 种类繁多
作用:维持海底生态系统稳定, 参与营养循环,提供生物多样 性
5
波浪的形成:风、 地震、月球引力 等
波浪的类型:涌 浪、风浪、潮汐 浪等
波浪的传播:能 量传播、水质点 运动等
3
溶解气体的种类: 氧气、氮气、二
氧化碳等
溶解气体的作用: 影响海水的化学 性质和生物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解气体的浓度: 与温度、压力、 盐度等因素有关
溶解气体的测定方 法: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等
主要离子:钠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钙
离子等
离子来源:主要来源 于矿物风化和生物活

离子浓度:海水中的 离子浓度较高,约为
汇报人:
01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02
海水的物理 性质
03
海水的化学 性质
04
海水的生物 性质
05
海水的运动 性质
06
海水的经济 价值
1
2
海水温度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海流等因素影响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形成温度梯度 海水温度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有重要影响 海水温度与气候、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
6
海洋鱼类:种类 丰富,营养价值 高
海洋贝类:味道 鲜美,市场需求 大
海洋植物:如海 带、紫菜等,可 作为食品和饲料
海洋生物医药: 如珍珠、海参等, 具有药用价值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资 源,如镁、钾、碘等
这些矿物资源在工业、农 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海-气相互作用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海-气相互作用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一.海—气相互作用
1.海一气间的物质交换 (3)海—气间的固体物质交换
海洋→盐类物质进入大气 交换过程 大气→陆源物资和火山物质进入海洋
一.海—气相互作用
2.海一气间的能量交换
热量收入 →太阳辐射
①海水热量收支 热量支出 → 潜热(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海洋长波辐射
一般来说海洋向大气传输的热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蒸 发越多,传输的热量越多。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
第15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考点39 海水的性质
考向一: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考向二: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40 海水的运动
考向一:潮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向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考点41 海—气相互作用
考向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考向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②影响: a.海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 重要调节作用; b.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
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
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不投饵渔业生产活动,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
食性鱼类养殖和捕捞渔业等。下图为海洋碳汇渔业示意图。读图,发展海洋碳汇渔业
B 的重要意义及原因是( )
①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减弱
②缓解海岸线侵蚀后退——海洋植物增多减弱海浪侵蚀
③促进海洋渔业升级——多种经营、增加水产品多样性
④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发展海洋碳汇渔业,可以增强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的能 力,增强水体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 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减弱,气温降低,减缓全球气候 变暖,①正确;海洋植物增多对减弱海浪侵蚀作用不大,②错误; 发展海洋碳汇渔业可以增加产品多样性,但并不会促进海洋渔业升 级,③错误;结合材料可知,碳汇渔业是指将碳移出水体的不投饵 的渔业生产活动,不投饵进行生产属于生态农业,可以减少污染物 的来源,最终有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④正确。

海水的性质说课稿

海水的性质说课稿

海水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水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海水的性质”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三个方面的性质。

通过对海水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为后续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最后讲解了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清晰,知识结构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已经对海洋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但对于海水的性质及其形成原因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兴趣方面,海洋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领域,学生对海洋相关的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海水性质的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表、数据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海水性质的变化原因。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海水密度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中所含的海水质量。

它不同于海水温度和盐度,除表层可用比重计外,不能直接测定,需根据海水温度和盐度计算求得。

所以海水密度是属于第二缘摹?/FONT>海水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可以Ps,t,p表示温度t、盐度s和压力p时的海水密度。

对于固定深度来讲,海水密度只是温度和盐度的函数,它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少。

因此,凡是影响水温和盐度的因子,都对海水的密度有影响。

由于海水的密度均大于1,且密度数值的前二位数字对所有的海水密度都是相同的,因而为简便起见,常把密度减1,再将小数点向后移动三位,所得的密度值称为条件密度,即σs,t,p=(ρs,t,p-1)×103。

"若ρs,t,p=1."02526,则σs,t,p=25."26。

"由于中国近海多为浅海,除某些深度较大的海域需进行压力订正外,多数海域的海水密度分布与变化,可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近岸地区特别是河口附近,海水盐度变化较大,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盐度;在外海,尤其是盐度分布比较均匀的下层,密度值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

中国近海的表层密度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由于密度是海水温度和盐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密度的分布不如温度和盐度分布那样规则,但总的趋势仍是沿岸低,海区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区密度最小(图7)。

冬季的海水由于温度最低,盐度升至最高,所以密度也最大。

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峡表层密度为25."0左右,xx为24."5,xx及xx分别为23."5及21."5。

黄海的表层密度值与渤海差不多,黄海中央为25."0~25."5,xx及xxxx湾分别为23."0及22."0,xx角附近为24."0。

朝鲜半岛西岸表层密度大于中国的鲁、苏沿岸,前者为25."0~25."5,后者为24."5左右。

海水的性质(课件)

海水的性质(课件)
深度越深,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 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鳕鱼
石斑鱼
例:石斑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生活在中高纬度海域
【问题2】 为什么海洋表层生物最丰富?
海洋表层水温较高,阳光充足, 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海洋表层 饵料丰富,吸引海洋生物聚集。
海温变化导致某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 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思考: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
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 结合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 要的理化性质。
2.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 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因素
3.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适宜游泳的时间最长。 原因: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则适宜游泳的时间也越长。
二、海水的盐度
1.定义
海水盐度
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
海水中主要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镁
3.海水盐度的影响
人类利用海水进行养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人们也直接用海水冲厕,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2.海水
②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水平变化特征是什么?推测原因。
特征: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 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 同。
原因: 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相同纬度海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 大致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6
海水的热性质
← 比蒸发潜热
比蒸发潜热: 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
记L,单位J/kg或J/g。其量值受S影响很小,可只考虑T影响。
液体物质中,(海)水的蒸发潜热最大,故蒸发不但使海洋失去水
分,也失去巨额热量,并由水汽携带输向大气,这对海面热平衡 和海上大气状况影响很大。
海面(P=0)的海水密度仅为盐度和温度的函数,记为st=[r(S,T,0)-1]×103, 称为条件密度。T=0℃时,记为s0=[r(S,0,0)-1]×103,它仅是盐度的函数。 由于密度单位采用千克每立方米,故提出另一参量,称为密度超量(g), 定义为g=r-1000kg· m-3,它与密度具有同样的单位,而与s的量值相等, 因此也保持了海洋资料使用的连续性。
海水:混合溶液=淡水+无机盐+有机物+悬浮质+……
海水中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海洋中的许 多现象和过程都与其分布和变化息息相关。但要
精确地测定海水中的绝对盐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 事情。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 论,引进了“盐度”以近似地表示海水的含盐量。
7
水的特殊性质
同是氧族的氢化物,但水(H2O)与H2S、H2Se
23
绝热变化
海水的压缩性导致其微团在铅直位移时,深度变化→
压力变化→V变化。绝热下沉时,P增大→V缩小,外 力对海水微团作功→内能增加→T升高;反之,绝热 上升时,V膨胀→消耗内能→T降低。上述过程中海水 微团内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海水绝热变化随压 力的变化率称为绝热温度梯度,以G表示。
海洋中的现场P与水深有关,故G单位用K/m或℃/m
19
20
盐度(1902):
1kg海水中将(Br ,I )以氯置换,碳酸盐分解为氧化物,有机物 全部氧化,所余固体物质的总克数。(480度加热48小时) 利用"海水组成恒定性",测定出其中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便可 推算出海水盐度。
- -
氯度:
1kg海水中将(Br ,I )以氯代替,所含氯的总克数.AgNO3 转换为盐度的关系式为:S‰=0.030+1.8050Cl‰
33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密度
← 海水状态方程
“高压国际海水状态方程”:高压下海水密度r(S,T,P)与 实用盐度S和温度T(℃)和海压(Pa)的关系式为 r(S,T,P)=r(S,T,0)/[1-(nP)/K(S,T,P)] K(S,T,P)为割线体积模量,K(S,T,P)=K(S,T,0)+A· (nP)+B· (nP)2 式中 K(S,T,0)=KW+(54.6746-0.603459T+1.09987×10-2T2 -6.1670×10-5T3)S+(7.994×10-2+1.6483×10-2T -5.3009×10-4T2)S3/2 A=AW+(2.2838×10-3-1.0981×10-5T-1.6078×10-6T2)S +1.91075×10-4S3/2 B=BW+(-9.9348×10-7+2.0816×10-8T+9.1697×10-10T2)S 割线体积模量中的纯水项 KW=19652.21+148.4206T-2.327105T2+1.360477×10-2T3-5.155288×10-5T4 AW=3.239908+1.43713×10-3T+1.16092×10-4T2-5.77905×10-7T3 BW=8.50935×10-5-6.12293×10-6T+5.2787×10-8T2 适用范围:T=-2~40℃,S=0~42,海压0~108Pa,压力匹配因数n=10-5。
海水比热容约为3.89×103J·kg-1·℃-1,其密度为1025kg·m-3; 空气比热容为1×103J·kg-1 ·℃-1 ,密度为1.29kg·m-3。即1m3 海水降低1℃放出的热量可使3100m3空气升高1℃。地球表面积近 71%为海水,故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也正因为此,海水 温度变化缓慢,而大气温度变化相对激烈。
和H2Te 相比,水的熔点、沸点、比热、蒸发潜 热和表面张力值等都比氧的同族化合物高。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其理论上的熔点和沸点应 分别为-90℃和-80℃左 右(图3-3),而实际上却 分别为0℃和100 ℃
8
水分子的结构
水是由氧原子和氢
原子通过共价键结 合在一起的产物。 水分子的极性:氢 原子一端微显正电, 氧原子一端微显负电。 氢键:极性使水分子 之间相互吸引,键合 在一起。
电导盐度(1969)
- -
21
实用盐度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实用盐度:
“水温15℃、1个大气压状态下,与1kg水中含有氯化钾
32.4356g 的溶液具有相同电传导率的海水盐度作为35,其 他盐度依据水温15℃、1个大气压状态下与氯化钾溶液的电 传导率之比(k)由下式求出。”
S = -0.080-0.1692k1/2+25.3851k +14.0941k3/2-
29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密度
← 定义及表示
海水密度: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以r表示,单位kg· m-3。其倒数称为海 水比容,即单位质量海水的体积,用a表示,单位m3· kg-1。 海水密度是盐度、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常书写成r(S,T,P) 形式。
海水密度一般有6~7位有效数字,前两位通常相同。为方便,曾用 Knudsen参量s表示海水密度,即s=(r-1)×103。
5. 说明各种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截止日: 周五上课前交
评分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句子,要求简洁朴实,抓住重点
3
在了解洋与海(地貌)之后,我们(老水手)进一步了解海水的运动
WHY
海水怎么运动, 怎么影响生物, 怎么影响化学物质
物理运动是基础,要了解物理运动,先了解 水的性质,特别是海水
4
水的热容量与潜热大的特性对于地球上热量的时 空分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4
15
16
盐度定义
为什么要定义盐度? 海水和普通水的区别 定义: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绝对盐度 35 ‰ 每千克海水中溶解35克物质
利用盐度来衡量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多少,一种对事物性质的量度和描述,通过 它来建立和其他事物性质的联系
30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密度
← 比容偏差和热比容偏差
海洋学中不常用现场比容a(S,T,P),而常用 d(S,T,P)=a(S,T,P)-a(35,0,P)的差值,d称为比容偏差。 海洋学中还常使用热比容偏差(热盐比容偏差),记作 D(S,T)=a(S,T,0)-a(35,0,0)。 浅海或1000m 以浅的海洋上层,海水密度或比容主要取决 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故常用D(S,T)作为描述海洋上层密度 特征的一种参数。
27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的热性质
← 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 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蒸发现象的实质就是水分子由水面逃逸而出的过程。
28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的热性质 ← 热传导
热传导: 相邻海水温度不同时,由于海水分子或海水块体的交换,会使热量 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热流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热量,单位W。 热流率密度: 单位面积的热流率,单位W·m-2。其量值大小与海水本身的热传 导性能密切相关,也与传热面垂直温度梯度有关,即Q=-l·(∂T/∂n),n为热传 导面法线方向,l为热传导系数,单位记W·m-1·℃-1。
例如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其生成、维持和不断增强的机制之
一,是“暖心”的生成和维持。“暖心”最重要的热源之一,是 海水蒸发时水汽携带的巨额热量,进入大气后凝结而释放出来的。
海洋蒸发每年失去约126cm 厚的海水,使气温发生剧烈变化,但
因海水热容很大,从海面至3m 深的薄薄一层海水的热容就相当 于地球上大气的总热容,故水温变化比大气缓慢得多。
32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密度
← 海水状态方程
“一个大气压国际海水状态方程(EOS8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海面 为0)下,海水密度r(S,T,0)与实用盐度S和温度T(℃)的关系为 r(S,T,0)=rw+AS+BS3/2+CS2
上式中 A=8.24493×10-1-4.0899×10-3T+7.6438×10-5T2 -8.2467×10-7T3+5.3875×10-9T4 B=-5.72466×10-3+1.0227×10-4T-1.6546×10-6T2 C=4.8314×10-4 纯水项 rw=999.842594+6.793952×10-2T-9.095290×10-3T2 +1.001685×10-4T3-1.120083×10-6T4+6.536332×10-9T5 适用范围:T=-2~40℃,S=0~42。
31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密度
← 海水状态方程
表层海水r可直接测量,但深层海水的r至今无法直测。然而海水r 在大尺度空间上微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异乎寻常的,故许多研究 试图通过T、S和P,间接而精确地计算海水的现场r。 海水状态方程是海水状态参数T、S、P与r或a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 表达式,有多个形式。
第三章 海水的特性及其表征
3.1 海水的物理特性 3.2 海水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 3.4 海洋水团 3.5 海洋湍流混合与细微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