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大连市环境保护局
【发布日期】2013.12.26
【实施日期】2013.12.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有关
要求的通知
各区(市)县环保局、局属各单位、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力度,推进环评公众参与,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环境保护部于近期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请各单位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现将我局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 / 1。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1.14•【文号】环办[2013]103号•【施行日期】2014.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信息公开力度,推进环评公众参与,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3年11月14日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为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一、主动公开范围(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程序。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拟作出的审批意见、作出的审批决定。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包括: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受理情况、拟作出的验收意见、作出的验收决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受理情况、审查情况、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基本情况、业绩及人员信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第一条为保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指导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单位(以下简称编制单位)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南要求,不断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提升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包括编制单位的人员配备、工作实践和保障条件等三个方面。
第四条人员配备方面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配备一定数量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单位,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掌握相关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人员、熟悉相应类别建设项目工程/工艺特点与环境保护措施的人员,以及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人员。
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除配备第1项中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外,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近3年内作为编制主持人主持编制过相应类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年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3.编制重点项目(清单附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除配备第1项、第2项中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外,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近3年内作为编制主持人主持编制过或者作为主要编制人员编制过相应类别重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以及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0年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其中,编制核与辐射类别重点项目(输变电项目除外)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全职人员中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二)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时1.每年参加一定学时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培训、研修、远程教育等;2.每年参加相当一定学时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4.11•【文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施行日期】2008.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于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一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二○○七年四月十一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六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由办公厅作为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各业务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关于征求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环保局,审批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2号),规范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标先进省份,创新环评审批、环保验收监管机制,服务“放管服”审批改革,指导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于10月28日前文字反馈省环保厅环评处(电子版传邮箱)。
联系人:何素娟曹子洲87908515(传真)87802168电子邮箱:huanpingchu2017@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河北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10月20 日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2号),规范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指导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特制定本工作指引(试行)。
第一部分建设项目环评价文件审批一、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2号)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三、按照《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2号)规定,建设单位须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完成环评文件报批。
四、环评文件依法受理后,遵循公开公正、限时办结原则,依法作出准予、不予批准的行政许可决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19.06.03•【字号】沪环规〔2019〕8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的通知沪环规〔2019〕8号各区生态环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优化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活动,保障公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局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6月3日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的公众参与活动,保障公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范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和审批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适用于本办法。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按照保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基本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实施主体)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活动,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结果负责。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体系,方便建设单位查询和选择技术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以下简称信用平台)提交本单位、本人以及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信息,并对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信用平台向社会公开编制单位、编制人员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础信息。
第三条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单位名称、组织形式、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其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住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二)出资人或者举办单位、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等的名称(姓名)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三)与《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符合性信息;(四)单位设立材料。
编制单位在信用平台提交前款所列信息和编制单位承诺书(格式见附1)后,信用平台建立编制单位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编制单位的名称、住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基础信息。
有《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三款所列不得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情形的,信用平台不予建立诚信档案。
第四条编制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二)从业单位名称;(三)全职情况材料。
编制人员中的编制主持人基本情况信息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和取得时间。
编制人员应当在从业单位的诚信档案建立后,在信用平台提交本条第一款或者本条前两款所列信息和编制人员承诺书(格式见附2)。
编制人员基本情况信息经从业单位在信用平台确认后,信用平台建立编制人员诚信档案,生成编制人员信用编号,向社会公开编制人员的姓名、从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和信用编号等基础信息,并将其归集至从业单位的诚信档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包括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发电、热力生产项目,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不包括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的有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学校、胶片洗印厂、加油加气站、汽车或摩托车维修场所、殡仪馆和动物医院,交通运输业中的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工程,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海洋工程中的排海工程,核与辐射(不包括已单独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的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
其他同时涉及污染和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
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据本指南进行填写,与本指南要求不一致的以本指南为准。
二、总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应按照本指南要求,组织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需要深入论证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开展专项评价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排污情况及所涉环境敏感程度,确定专项评价的类别。
大气、地表水、环境风险、生态和海洋专项评价具体设置原则见表1。
土壤、声环境不开展专项评价。
地下水原则上不开展专项评价,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开展地下水专项评价工作。
专项评价一般不超过两项,印刷电路板制造类建设项目专项评价不超过三项。
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专项评价的类别设置原则大气排放废气含有毒有害污染物1、二噁英、苯并[a]芘、氰化物、氯气且厂界外500米范围内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的建设项目地表水新增工业废水直排建设项目(槽罐车外送污水处理厂的除外);新增废水直排的污水集中处理厂环境风险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3的建设项目生态取水口下游500米范围内有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新增河道取水的污染类建设项目海洋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注:1.废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纳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不包括无排放标准的污染物)。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模版(2篇)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模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环境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开环境监管信息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增强社会信任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环境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提高社会参与度,促进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制度,推动环境监管工作更加透明、公正、高效,提高社会对环境监管工作的信任,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内容1. 完善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制度(1)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明确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程序;(2)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3)建立统一的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下载服务;(4)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意识和水平。
2. 加强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1)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监管工作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包括监测数据、评估结果、监管措施等;(2)公开环境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建立排污许可信息公开制度;(3)公开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和整改情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4)公开环境监管机构的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和绩效评估结果,接受公众监督。
3. 提升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果(1)加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管理,严禁虚假、失实的信息公开;(2)加强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更新;(3)加强信息的可理解性和便利性管理,提供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信息公开内容;(4)加强信息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管理,提供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渠道。
4.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1)鼓励公众通过环境监督热线、网络平台等形式对环境问题提供线索和监督;(2)开展公众参与环境监管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3)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审核和申诉机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4)建立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奖惩机制,对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txt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年4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六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由办公厅作为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各业务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一)组织制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则;(二)组织协调本部门各业务机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三)组织维护和更新本部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四)监督考核本部门各业务机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五)组织编制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六)监督指导下级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七)监督本辖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八)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九)本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其他职责。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真题卷2及解析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真题试卷及解析考试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一、单选题(总共50题)1.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
(1分)A、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B、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C、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D、种类总和、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答案:B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废气无组织排放,一氧化碳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范围内浓度最高点。
(1分)A、5B、10C、15D、20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拉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浓度最高点,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
3.(1分)A、0.25g/sB、0.50g/sC、0.75g/sD、1.00g/s答案:B解析:4.某监测点全年S0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其中有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S02全年超标率为()。
(1分)A、15.0%B、15.4%C、15.8%D、17.0%答案:B解析:超标率=30/(200-5)x100%=15.4%。
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监测数据个数。
未检出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
5.一般情况"年老"填埋场的渗滤液的pH(),BOD5及COD浓度()。
(1分)A、接近中性或弱碱性较低B、接近中性或弱碱性较高C、接近酸性或弱酸性较高D、较低较低答案:A6.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
(1分)A、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答案:A解析:大气环境影响中的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有: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省环保厅”)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依法保密的项目除外)。
第二章公众参与第三条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和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且位于环境敏感区(以下简称“敏感区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包括公示和公众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开展,公众参与的范围应当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范围相一致,即与环评确定的评价范围相一致,并且涵盖项目的敏感对象和保护目标。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第四条在城市居民区内可能产生油烟、噪声、异味、粉尘等直接影响公众生活环境的餐饮、娱乐、加工等建设项目,按照规定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登记表前,征求受建设项目直接环境影响的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一节公示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示下列信息:(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七)省环保厅有关审批处室的联系方式。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00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多选题: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应确定下述内容:()。
A.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B.拟预测的排污状况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E.选择确定预测方法正确答案:ABCD2. 多选题: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类比分析法可应用于()。
A.确定环保目标和寻求最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B.预测生态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其危害C.进行生态影响的定性分析与评价D.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可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的质量正确答案:ABCD3. 单选题:根据(),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A.埋藏条件B.来源C.受引力作用的条件D.含水空隙的类型正确答案:A4. 多选题:下列属于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是()。
A.空气分级燃烧B.燃料分级燃烧C.烟气再循环D.炉膛内喷尿素正确答案:ABC5. 单选题: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
A.河口的河宽较大B.河口的流速较慢C.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D.河口的流量较小正确答案:C6. 单选题: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进行评价。
A.标准指数法B.综合指数法C.回归分析法D.趋势外推法正确答案:A7. 单选题:【2014年真题】某河流控制断面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若实测水温条件下饱和溶解氧浓度为8mg/L,溶解氧标准指数为1.0,则实测溶解氧浓度为()。
A.6mg/LB.7mg/LC.8mg/LD.11mg/L正确答案:D8. 多选题:环境的使用价值通常包含()。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非使用价值D.选择价值正确答案:ABD9. 多选题:【2014年真题】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恶臭治理的方法有()。
A.石灰石-石膏法B.生物除臭法C.化学吸收法D.布袋过滤法正确答案:BC10. 多选题:灌溉入渗补给量计算方法包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配套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配套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已于2019年9月20日公布,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该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等3个配套文件与该办法一并施行。
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试行)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失信行为记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2019年10月24日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第一条为保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指导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单位(以下简称编制单位)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南要求,不断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提升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包括编制单位的人员配备、工作实践和保障条件等三个方面。
第四条人员配备方面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配备一定数量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单位,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掌握相关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人员、熟悉相应类别建设项目工程/工艺特点与环境保护措施的人员,以及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人员;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除配备第1项中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外,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近3年内作为编制主持人主持编制过相应类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年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3.编制重点项目(清单附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除配备第1项、第2项中的全职专业技术人员外,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近3年内作为编制主持人主持编制过或者作为主要编制人员编制过相应类别重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以及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0年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环境保护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各国纷纷推出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旨在确保环境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披露,以促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试行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举措。
一、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系统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获取可靠的环境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
1.2 意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实施对于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通过获取准确的环境信息,能够了解到环境状况、环境政策和相关措施,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这样一来,公众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二、试行办法的主要内容2.1 信息公开的范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审核资料等。
这些信息既涉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状况,也包括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文件等。
2.2 信息公开的方式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信息的公开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公告、报告、听证会、宣传资料等。
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
2.3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例如提供环境信息、参加听证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诉求,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意义与挑战3.1 意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推行,将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
公众通过获取准确的环境信息,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推动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2.11.24•【字号】粤环[2012]80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11月24日以粤环〔2012〕80号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广东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开,营造环境影响评价市场诚信环境,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市场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建立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系统,公布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情况,并对信用信息及档案进行维护管理。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开展环评业务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环评专职人员。
第三条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系统用于采集、核实、汇总和发布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情况,以供社会监督,并便于建设单位自主择优选择评价机构。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工作由省环境保护厅及其授权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遵循公正、公开、公平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信用信息评价等级及认定第六条评价机构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制度。
信用等级分为:A级(优秀)、B 级(良好)和C级(不良)三个等级。
第七条“A级”信用等级认定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连续两年有业绩但无不良行为记录:(一)一个年度内环评文件日常考核成绩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二)一个年度内获得2次省级或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通报表彰或两次良好行为记录;(三)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价机构,认定为“C级”信用等级:(一)一个年度内环评文件日常考核成绩平均分低于70分;(二)一个年度内受到2次省级或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或有两次不良行为记录;(三)年度考核等次为“不合格”。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情况的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案例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情况的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案例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情况的报告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的有关规定,努力抓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及成效市环保局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严把环评准入关,科学规范审批,主动服务企业,不断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增强了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环评法律法规有效执行。
一是《环评法》得到较好贯彻。
《环评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区域、行业均能较好地执行环评法律法规,尤其是重大项目环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均能有效开展,从源头把控、污染防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是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许可范畴,在市、县(市)政务大厅设立环保窗口统一受理,实行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两会合一,一步完成”,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在报件齐全前提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由法定的60个、30个工作日统一缩短至8个工作日(法定公示期除外)。
自20XX年9月1日起,认真推行环评登记表备案制度,指导企业在国家开发的登记表备案平台进行备案。
自20xx 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企业自行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三是全面落实简政放权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不越级、越权审批,不拦截提级审批。
同时,在xx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三个园区,落实市委、政府改革要求,将市级审批权限的建设项目交由园区环保部门负责审批。
四是规划环评有效推进。
按照国家、省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在认真落实综合性规划有环评专章并作为规划审批依据的同时,重点推进了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各类建设项目来说,环境保护信息的公开已经变得愈加重要。
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旨在增加建设项目的透明度,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参与,确保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应当得到重视。
本文将从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信息公开的内容要求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规模等基本信息。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相关评估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审查意见、环评公示等。
3.环境保护设施和技术措施:包括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等信息。
4.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建设项目前、中、后各阶段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
5.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环境监测、治理方案的实施情况等。
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求1.建设单位应当主动公开项目环境保护信息,提供给社会公众查询和使用。
2.监管机构应当及时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参与。
3.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等信息。
信息公开的方式要求1.在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相关网站上公开。
2.通过媒体进行公示。
3.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办事处或村委会公示栏上公开。
4.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开。
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要求1.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渠道进行信息公开违规行为的举报。
3.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举报,并对查证属实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公示。
4.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估,并公示评估结果。
结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参与至关重要。
规范要求应当确保信息公开的内容全面、范围广泛、方式灵活,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一、主动公开范围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程序。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拟作出的审批意见、作出的审批决定。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包括: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受理情况、拟作出的验收意见、作出的验收决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受理情况、审查情况、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基本情况、业绩及人员信息。
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删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
—2—
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内容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二、主动公开方式
(一)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主动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通过本部门政府网站公开。
(二)有条件的部门可采取其他多种公开方式,如通过行政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集中公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媒公开。
三、主动公开期限
属于主动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法律、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信息的主动公开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的审批信息公开按下面要求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审批信息公开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一)受理情况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后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征求公众意见。
公开内容包括: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5.受理日期;
—3—
6.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内容外);
7.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前,应依法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并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对说明报告进行审核,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二)拟作出审批意见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前,向社会公开拟作出的批准和不予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意见,并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
公开内容包括:
拟批准环境评价报告书、表的项目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5.项目概况;
6.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7.公众参与情况;
8.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9.听证权利告知;
—4—
10.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拟不予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项目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5.项目概况;
6.公众参与情况;
7.拟不予批准的原因;
8.听证权利告知;
9.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三)作出审批决定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决定后向社会公开审批情况,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
公开内容包括: 1.文件名称、文号、时间及全文;
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告知;
3.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五、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的主动公开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的验收信息公开按下面要求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验收信息公开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一)受理情况公开
—5—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后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
公开内容包括: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验收监测(调查)单位;
5.受理日期;
6.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全本(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内容外);
7.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前,应依法主动公开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全本,并在提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时,应对说明报告进行审核,依法公开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二)拟作出验收意见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作出验收意见前,向社会公开拟作出的验收合格和验收不合格的意见,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
公开内容包括:
拟验收合格的项目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6—
3.建设单位;
4.验收监测(调查)单位;
5.项目概况;
6.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7.公众参与情况;
8.听证权利告知;
9.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拟验收不合格的项目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验收监测(调查)单位;
5.项目概况;
6.公众参与情况;
7.验收不合格的原因;
8.听证权利告知;
9.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三)作出验收决定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作出验收合格或验收不合格的审批决定后向社会公开审批情况,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
公开内容包括:
1.文件名称、文号、时间及全文;
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告知;
—7—
3.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信息主动公开内容
(一)资质受理情况公开
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申请后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征求公众意见。
公开内容包括:
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所在地;
3.资质证书编号;
4.申请事项;
5.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二)资质审查情况公开
环境保护部在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前向社会公开审查情况,征求申请人和公众意见。
公开内容包括:
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所在地;
3.资质证书编号;
4.申请事项及相关业绩和人员情况;
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基本情况;
6.审查意见;
7.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三)作出批准资质决定公开
环境保护部作出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决定后向社会公开审批情况。
公开内容包括:
—8—
1.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
2.资质证书编号;
3.批准的事项及内容;
4.领证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及相关事项。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人员管理信息公开
公开内容包括:
1.环境保护部对违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人员的处理信息;
2.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年度考核结果;
3.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人员信息,内容包括:机构名称、所在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机构基本情况、资质证书编号、评价范围、资质有效期;专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类别、有效期)、岗位证书持有人员(姓名、岗位证书编号);机构及人员诚信信息。
七、依申请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执行。
八、生效时间
本指南生效时间为2014年1月1日。
我部2012年第51号公告同时废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