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背景:(1)从日本方面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制定了“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2)从列强方面看: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3)导火线: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4)清政府基本方针: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的结果,使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2、战争爆发:1894年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战争的经过:(1)第一阶段战事(1894年7月到9月)·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日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抗日牺牲。

双方互有胜负,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李鸿章下令保船,使日海军取得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2)第二阶段战事(1894年10—1895年4月)·日军入侵辽东和辽东之役: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聂士成抵抗,日军占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战略方针。

3、战争性质: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签字者:李鸿章—伊藤博文)1、内容:(1)割辽台澎给日本。

破坏主权完整,迫使台湾分离50年,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赔偿军费2亿两。

(2)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考知识点1.甲午中日战争:(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6月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原因: 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高考历史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高考历史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高考历史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1)日本①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制相结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侵略性。

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②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③一定程度上的西方列强的支持默许或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华计划的条件。

(2)中国:19世纪末,中国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2.《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统治者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贪欲,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竭力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并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这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人民版必修一近七年(2007-2013)高考历史真题分解集锦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必修一近七年(2007-2013)高考历史真题分解集锦伟大的抗日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安徽文综·16)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①②B.①④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C.②③D.③④图4【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答案】D2.(2013·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答案】C3.(2013·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答案】C4.(2013·四川文综·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战争。

【答案】C5.(2013·浙江文综·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答案】B6.(2013·重庆文综·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

考点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民族觉醒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

(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2.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

【历年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

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

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答案】C2.(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影响、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缺乏预见19 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

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

”于是,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 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 年,清朝政府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日本在19 世纪60 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

早在1855 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 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 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7 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4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4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18952、双方:中国--------日本3、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4、经过:由五次战役组成(1)丰岛之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2)平壤战役:左宝贵(3)黄海大战:①时间:1894.9②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时,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③结果:邓世昌牺牲,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赐(4)辽东战役(旅顺之战):旅顺沦陷,旅顺屠城(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徐邦道(5)威海卫战役:①时间:1895②经过:日本进犯威海卫,北洋爱国官兵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李鸿章下令“避战自保”。

③结果: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日军占领威海卫。

(6)结果: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7)中国战败原因:(1)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2)李鸿章“避战自保”贻误战机,妥协退让。

(3)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二、中日《马关条约》1、签订时间、地点:1895 日本的马关。

2、双方代表: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4、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5、危害:(1)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3)有利于列强的经济扩张,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沿江地区和中国的内地。

6、意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

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

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知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是《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2题)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答案】B【点拨】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4题)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点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0题)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点拨】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是在1904年,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6题)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答案】A【点拨】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该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此状况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关系最大()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基本相同 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2课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人教版必修1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2课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某某单科·2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某某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某某郡城某某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考点】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出自1842年的《某某条约》;③出自1860年的《条约》;④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

【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某某文综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某某条约》C.《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

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到山海关沿线”内容。

【答案】D2.(2012·某某单科卷·14)1870年前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教会因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享有许多特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成为西方列强的帮凶,以及持特权欺压中国百姓,因此,教案频发的历史现象说明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不符,排除。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一般指中日甲午战争。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中日甲午战争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由于日本对中属朝鲜的内政干涉和经济侵略,特别是日本强制朝鲜大米输出,导致了朝鲜的农民起义,而李朝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请求上国清政府出兵援助,但是日本派出强大兵力企图攻占朝鲜,在同英国交涉成功而获得其实际支持之后,日本海军进攻中国舰队,引发两国间的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得到黄海的制海权,日本乘胜追击,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抢劫和强奸,遇难者超过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并且血洗威海平壤,连让中国为之骄傲的北洋水师也被围困在威海湾刘公岛,最终全军覆没。

战后双方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大,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中日兵事本末有详细记载,在朝鲜也造成保守党以及维新派的竞争。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对开战的要求更加迫切,就在这一年,时任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次帝国议会的“施政演说”中抛出了所谓“主权线”和“利益线”的理论,将日本本土作为主权线,中国和朝鲜半岛视为日本的“利益线”,声称日本“人口不足”,必须武力“保卫”利益线,加紧扩军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其中蕴含着各种历史事件、背景、人物和故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十分必要。

在本文中,我们来总结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此时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期。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相继侵略中国,进行“瓜分中国”的势头日益增强。

这一时期,尤其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的国家、社会、文化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究其原因,中外贸易不平衡,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以及各级多方面的腐败和内耗等都是造成中国落后局面的原因。

二、导火索1894年,发生了一件看似不算大的事件,但却引爆了中日之间的战争。

此时,朝鲜成为了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强权国家所竞争的国家利益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一个保守派政府被推翻,新任政府大力倾向于日本,引起了中国高层的不满。

随着日本对于在朝鲜的利益要求日益强烈,中国把朝鲜视为自己的利益范围,就形成了这一场战争。

三、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场主要战役。

战争地点是在朝鲜西面的黄海,中国海军主力舰队与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展开激战,但由于中国海军年久失修、战术不善,最终惨败,损失惨重。

(2)辽阳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中国东北的辽阳城被日本军队围了近四个月,最终城破。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士兵的勇气以及顽强抵抗的态度获得了世人的赞赏,但是战争的胜利却被日本方面所掌握。

(3)威海卫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

中国主力舰队扎堆驻扎在威海卫,升帆离开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摆脱日本封锁的唯一手段。

然而,在这一场战役中,中国国内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结束战争的决定权被一系列的利益和权力关系所影响,最终迈向失败。

四、战争影响(1)战争的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场战争标志着一个连年战乱的中国在近代动荡时期中陷入了新的屈辱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必考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主要战役和事件1.黄海大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邓世昌而作。

2.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清政府的腐朽、妥协退让。

客观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四、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影响: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

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影响: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

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甲午中日战争
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知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是《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2题)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答案】B
【点拨】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4题)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点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0题)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点拨】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是在1904年,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6题)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A
【点拨】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

6.(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

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

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12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
【答案】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
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点拨】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