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_13323-91_光学制图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G1146《GB/T1146-2009水准泡》G1185《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G1224《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G2609《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G2831《GB/T2831-2009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G298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G3161《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G4315.1《GB/T4315.1-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1部分:术语、符号》G4315.2《GB/T4315.2-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2部分:测量导则》G5702《GB/T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G7242《GB/T7242-2010透镜中心偏差》G7661《GB/T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G7895《GB/T7895-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G7896《GB/T7896-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G924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G924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G9917.1《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G10050《GB/T10050-2009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G10156《GB/T10156-2009水准仪》G10810.1《GB10810.1-2005眼镜片第一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G10810.2《GB10810.2-2006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G10810.3《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10987《GB/T10987-200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G10988《GB/T10988-200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G11162《GB/T11162-200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11168《GB/T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G11239.1《GB l1239.1-2005手术显微镜第1部分:要求和试验方法》G12085.1《GB/T12085.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G12085.2《GB/T12085.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G12085.3《GB/T12085.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G12085.4《GB/T12085.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G12085.5《GB/T12085.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12085.6《GB/T12085.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砂尘》G12085.7《GB/T12085.7-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滴水、淋雨》G12085.8《GB/T12085.8-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高压、低压、浸没》G12085.9《GB/T12085.9-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太阳辐射》G12085.10《GB/T12085.10-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振动(正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1《GB/T12085.1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1部分:长霉》G12085.12《GB/T12085.1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2部分:污染》G12085.13《GB/T12085.1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碰撞或自由跌落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4《GB/T12085.1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4部分:露、霜、冰》G12085.15《GB/T12085.1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5部分: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2085.16《GB/T12085.1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弹跳或恒加速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13323《GB/T13323-2009光学制图》G13742《GB/T13742-2009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准确度》G13962《GB/T13962-2009光学仪器术语》G15488《GB/T15488-2010滤光玻璃》G15489.6《GB/T15489.6-2010滤光玻璃测试方法第6部分:荧光特性》G16492《GB/T16492-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要求》G16863《GB/T16863-1997晶体折射率的试验方法》G16864《GB/T16864-1997低温下晶体透射率的试验方法》G17117《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G17118《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G17341《GB17341-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焦度计》G18312《G18312-2001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G19863《GB/T19863-2005体视显微镜试验方法》G19864.1《GB/T19864.1-2005体视显微镜第1部分普及型体视显微镜》G19864.2《GB/T19864.2-2005体视显微镜第2部分高性能体视显微镜》G20732《GB/T20732-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G22055.1《GB/T22055.1-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RMS型物镜螺纹(4/5in×1/36in)》G22055.2《GB/T22055.2-2008显微镜物镜螺纹:M25×0.75mm型物镜螺纹》G22056《GB/T22056-2008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标志》G22057.1《GB/T22057.1-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筒长160mm》G22057.2《GB/T22057.2-2008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G22058《GB/T22058-2008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的标志》G22059《GB/T22059-2008显微镜放大率》G22060《GB/T22060-2008显微镜镜筒滑块和镜筒槽的连接尺寸》G22061《GB/T22061-2008显微镜偏光显微术的参考系统》G22062《GB/T22062-2008显微镜目镜分划板》G22063《GB/T22063-2008显微镜C型接口》G22064《GB/T22064-2008显微镜35mm单反照相机镜头的接口》G22132《GB/T22132-2008显微镜可换目镜的直径》G24665《GB/T24665-2009偏光显微镜》G26331《GB/T26331-2010光学薄膜元件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G26332.1《GB/T26332.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第1部分:定义》G26596《GB/T26596-2011光学和光学仪器大地测量仪器术语》G26598《GB/T26598-2011光学仪器用透明导电薄膜规范》G26600《GB/T26600-2011显微镜光学显微术用浸液》G26601《GB/T26601-2011显微镜光谱滤光片》G27581《GB/T27581-2011电磁屏蔽膜化学镀铜溶液镍离子和铜离子含量测定方法》G27582《GB/T27582-2011光学功能薄膜等离子电视用电磁波屏蔽膜屏蔽效能测定方法》G27583《GB/T27583-2011光学功能薄膜反射眩光性能测试方法》G27584《GB/T27584-2011光学功能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受热后尺寸变化测定方法》G27663《GB/T27663-2011全站仪》GJ369A《GJB369A-1998军用光学仪器通用规范》GJ587A《GJB587A-2005光学仪器用非硫化硅橡胶密封腻子规范》GJ3288《GJB3288-1998军用光学仪器试验方法》GJ5250《GJB5250-2004动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251《GJB5251-2004静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通用要求》GJ5463《GJB/J5463-2005K光学薄膜折射率和厚度测试仪检定规程》GJ5477《GJB5477-2005K微光夜视眼镜通用规范》GJ5490《GJB5490-2005K军用光纤瞄准镜通用规范》GJ5695《GJB5695-2006Z微光夜视观察镜通用规范》GJ5892K《GJB5892-2006K红外辐射率测量方法》WJ648《WJ648-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压铸件规范》WJ649《WJ649-1995光学仪器用熔摩铸件规范》WJ650《WJ650-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砂型铸件规范》WJ651《WJ651-1995光学仪器用有色合金金属型铸件规范》WJ741(合)《WJ741~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试验方法》WJ741-1994光学仪器用胶清洁度试验方法WJ742-1994光学仪器用胶透过率试验方法WJ743-1994光学仪器用胶应力试验方法WJ744-1994光学仪器用胶拉伸强度试验方法WJ745-1994光学仪器用胶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WJ746-1994光学仪器用胶冲击试验方法WJ747-1994光学仪器用胶高温试验方法WJ748-1994光学仪器用胶低温试验方法WJ749-1994光学仪器用胶浸水、低温、高温高湿试验方法WJ750-1994光学仪器用胶收缩率试验方法WJ751-1994光学仪器用胶耐溶剂试验方法WJ1065《WJ1065-2007光学测试仪器物镜系列》WJ1066《WJ1066-2007光学测试仪器目镜系列》WJ1068《WJ1068-2004平行光管系列》WJ1069《WJ1069-2004前置镜系列》WJ2694《WJ2694-2008光学仪器浸透处理铸件规范》J5450《JB/T5450-2007光学仪器用短牙螺纹》J5479《JB/T5479-1999荧光生物显微镜》J6178《JB/T6178-1992焦距仪》J6179《JB/T6179-1992光学零件镀膜分类符号及标注》J8226《JB/T8226.1~8-1999光学零件镀膜》J8231《JB/T8231-1999平面光栅摄谱仪基本参数系列》J8238《JB/T8238-1999光学仪器用齿纹》J8240《JB/T8240-1999光学仪器用目镜螺纹》J9311《JB/T9311-1999光学仪器产品型号命名方法》J9312《JB/T9312-1999光学零件包装》J9314《JB/T9314-1999大地测量仪器的包装》J9315《JB/T9315-1999大地测量仪器水准标尺》J9316《JB/T9316-1999大地测量仪器强制中心机构配合尺寸》J9318《JB/T9318-1999大地测量仪器目视读数的度盘分划》J9325《JB/T9325-1999分光光度计系列及其基本参数》J9333《JB/T9333-1999显微镜光学显微术通用浸油》J9334《JB/T9334-1999显微镜光谱滤光片基本规格》J9336《JB/T9336-1999大地测量仪器分划板》J9339《JB/T9339-1999测量显微镜》J9343《JB/T9346-1999测角仪(分光计)基本参数》》J9348.1《JB/T9348.1-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试验方法》J9348.2《JB/T9348.2-1999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技术要求》J9485《JB/T9485-2010光学加工机床型号编制方法》J9495.1《JB/T9495.1-1999光学晶体》J9495.4《JB/T9495.4-1999光学晶体应力双折射测量方法》J9495.6《JB/T9495.6-1999光学晶体光吸收系数测量方法》J9495.7《JB/T9495.7-1999光学晶体光学均匀性测量方法》J10077《JB/T10077-1999金相显微镜》J10556《JB/T10556-2006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J10677《JB/T10677-2006投影机光源》SJ20830《SJ20830-2002铂硅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通用规范》SJ20831《SJ20831-20024N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参数测试方法》SJ20873《SJ20873-2003倾斜仪、水平仪通用规范》SJ20873/1《SJ20873/1-2003CW-14型高精度水平仪详细规范》Q2506《QB/T2506-2001光学树脂眼镜片》Y0065《YY0065-2007眼科仪器裂隙灯显微镜》Y0067《YY0067-2007微循环显微镜》JJG56《JJG56-2000工具显微镜》JJG77《JJG77-2006干涉显微镜》JJG191《JJG191-2002水平仪检定器》JJG211《JJG211-2005亮度计》JJG212《JJG212-2003色温表》JJG213《JJG213-2003分布(颜色)温度标准灯》JJG245《JJG245-2005光照度计》JJG246《JJG246-2005发光强度标准灯》JJG383《JJG383-2002光谱辐射亮度标准灯》JJG384《JJG384-2002光谱辐射照度标准灯》JJG414《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JJG425《JJG425-2003水准仪》JJG452《JJG452-2006黑白密度片》JJG453《JJG453-2002标准色板》JJG512《JJG512-2002白度计》JJG536《JJG536-1998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JJG571《JJG571-2004读数、测量显微镜》JJG580《JJG580-2005焦度计》JJG595《JJG595-2002测色色差计》JJG625《JJG625-2001阿贝折射仪》JJG696《JJG696-2002镜向光泽度计和光择度板》JJG703《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JJG754《JJG754-2005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JJG827《JJG827-1993分辨力板》JJG863《JJG863-2005V棱镜折射仪》JJG864《JJG864-1994旋光标准石英管》JJG866《JJG866-1994顶焦度标准镜片》JJG867《JJG867-1994光谱测色仪》JJG879《JJG879-2002紫外辐射照度计》JJG892《JJG892-2005验光机》JJG904《JJG904-1996读数显微镜》JJG920《JJG920-1996漫透射视觉密度计》JJG949《JJG949-2011经纬仪检定装置》JJG955《JJG955-2000光谱分析用测微密度计》JJG960《JJG960-2001水准仪检定装置》JJG976《JJG976-2010透射式烟度计检定规程》JJG981《JJG981-2003阿贝折射仪标准块》JJG1034《JJG1034-2008光谱光度计标准滤光器》JJG1064《JJG1064-2000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JJG2029《JJG2029-2006色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JJG2090《JJG2090-1994顶焦度计量器具》JJF1032《JJF1032-2005光学辐射计量名词及其定义》JJF1077《JJF1077-2002测微准直望远镜校准规范》JJF1078《JJF1078-2002光学测角比较仪》JJF1081《JJF1081-2002垂准仪校准规范》JJF1082《JJF1082-2002平板仪校准规范》JJF1092《JJF1092-2002光切显微镜校准规范》JJF1093《JJF1093-2002投影仪校准规范》JJF1150《JJF1150-2006光电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校准规范》JJF1302《JJF1302-2011光学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13《JJF1313-2011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2《JJF1322-2011水准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3《JJF1323-2011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1324-2011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02《JJF1402-2013生物显微镜校准规范》JJF2032《JJF2032-2005光照度计量器具》JJF2034《JJF2034-2005发光强度计量器具》JJF2069《JJF2069-2005镜向光泽度计量器具》JJF2083《JJF2083-2005光谱辐射亮度、光谱辐射照度计量器具》。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备[1991]95号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备[1991]95号](https://img.taocdn.com/s3/m/279e6cc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6.png)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的通知
(教备[1991]95号1991年11月28日)
《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予以发布,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JY0033—91光具盘;JY0307—91长方体棱长与表面积演示器;JY0308—91小学几何形体模型技术条件;JY0309—91梯形坝与水渠模型;JY0310—91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技术条件;JY0311—91河蚌解剖模型技术条件;JY0312—91牛胃解剖模型技术条件;JY0313—91始祖鸟化石及复原模型技术条件;JY0314—91蚯蚓解剖模型技术条件;JY0315—91皮肤结构模型技术条件;JY0316—91淋巴结放大模型;JY0317—91细胞膜结构放大模型技术条件;JY0318—91脊椎骨放大模型;JY0319—91肾、肾单位、肾小体放大模型技术条件;JY0320—91菜粉蝶生活史标本技术条件;JY0321—91内耳模型技术条件;JY0322—91脊髓与椎骨部分模型技术条件;JY0323—91肝、胰、十二指肠模型技术条件;JY0324—91脑干模型技术条件。
上述行业标准自1992年5月1日起实施。
原国家教委标准(部标)JY33——79光具盘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光具盘》等19个行业标准(略)——结束——。
光学制图标准(GB13323-91)

10.2 光学制图(GB13323-91)标准的主要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光学制图》(GB13323-91)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光学制图的一般规定,图纸类型及各种图纸类型的应用举例,它适用于在图纸上对光学零件、部件和系统绘制的技术要求。
10.2.1 一般规定(1)除本标准规定外,光学图样的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剖面符号、图样画法、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的注法等,应按GB4457~4460和GB131的规定执行,而倒角按GB1204的规定执行。
(2)在光学图样上光轴用细点划线,光轴中断线用双波浪线。
(3)在光学图样上,零件的有效孔径应在所列表格的“D0”栏内标明。
圆形注:“φ直径”,例“φ30”;方形注:“□10”;矩形注:“□长×宽”,例“□30×20”;椭圆形:(4)光学零件表面上需要标明有特殊要求的范围,用细实线或涂色画出其范围,并予以说明(见图10-4标明有特殊要求范围的标注法)(5)光学纤维件的剖面画法,见图10-5光学纤维的剖面。
图10-4 标明有特殊要求范围的标注法 图10-5 光学纤维的剖面(6)光学晶体的剖面和光轴(C轴)的画法,见图10-6光学晶体的剖面和光轴。
(7)光源、光阑和镀膜等符合规定,见表10-6。
(8)标题栏和明细表分别参照GB10609.1和GB10609.2。
10.2.2 图样要求1.1.光学系统图光学系统图光学系统图(1)光学系统图的示例见图10-7。
一般按光路前进方向自左到右、自下而上缓制也可根据仪器工作位置绘制。
(2)光学系统图中零件或部件的序号应沿光路半时方向编排,置换使用的零件或部件序号应连续编排(见图10-7中序号4,5);重复出现的相同零件或部件均标注第一次编排的序号(图10-7中序号16),附件序号最后编排。
(3)光学系统图中应标注整个光学系统中的所有零件或部件的相对位置尺寸,必要时应标注公差。
(4)光学系统图中标注光阑、光瞳及狭缝的大小、位置和狭缝和方向。
第一讲 概述

一般来讲,冕牌玻璃为低折 射率,低色散;火石玻璃为高 折射率,高色散。光学玻璃的 折射率和阿贝常数之间有一定 规律,右图为我国光学玻璃曲 线图。由图可知,大多数玻璃 符合折射率高,色散也高的规 律。这对高性能光学系统设计 有一定限制。近年来已生产了 许多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如LaK,LaF等,使光学系统设 计有很大的进步展。
第一讲 概述
表面处理
其余
△nD 对 玻 璃 的 要 求 △(nF-nC) 光学均匀性 应力双折射 光吸收系数 条 纹 度 气 泡 度 对 零 件 的 要 求 N=3 △N=0.5 C=0.05 △R=B B=Ⅴ q= 0.5/D0 238.43 -335.68 236.05±2.5 50 3C 3C 3 4 3 1C 5D (参考)
n1 n 2
n 1 n 2 nF nC
为了设计质量高的光学系统,需要很多种类的光学玻璃。光学玻璃中 使用量最大的是无色光学玻璃。光学玻璃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冕牌玻璃 (以字母K表示,其中PbO的含量小于3% )及火石玻璃(以字母F表示, 其中PbO的含量大于3% )。
冕牌玻璃与火石玻璃的差异 冕牌玻璃(K) 折射率低(nd为1.50~1.55) 色散系数大(vd为55~62) 性硬、质轻、透明度好 火石玻璃(F) 折射率高(nd为1.53~1.85) 色散系数小(vd为30~45) 性较软、质较轻、稍带黄绿色
光学零件面形精度等级分类
精度等级 高精度 中精度 一般精度
N 0.1~1.0 1.0~5.0 5.0~10
△N
0.05~0.2 0.2~0.5 0.5~1.0
(2)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的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 形状特征。它反映了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峰、谷越小,其表面越光 滑,反之,表面越粗糙。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GB/T1031—1995)规定,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 高度Rz、轮廊最大高度Ry等三个参数中选取。 标注时,对抛光表面,通常选择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图纸 的右上角用其余Rz0.05来标注所有的抛光表面。
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简介

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功能简介西安一傲光学设计工作室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是一个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全中文菜单,操作实用性很强的国产光学CAD 软件包。
利用软件包各级界面的下拉式菜单或工具条操作快捷方便。
OCAD主界面如图1所示。
当前国内图1 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主界面外优秀的光学设计软件很多,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光学系统的优化和像质评价方面,但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早优化过程中如何随时贯彻我国有关光学设计标准,特别是贯彻光学零件的表面半径标准、边沿厚度标准以及中心厚度标准等都需要在优化过程中及时体现,否则在优化之后再考虑这些势必会影响优化结果。
此外,在系统优化合格之后如何贯彻我国相应光学标准绘制光学图纸也是光学设计者的繁重工作。
为此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就是出于这些目的编制的适用性光学设计软件。
为了与国内外一些优秀光学软件取长补短,软件包设计了与其他有关软件连锁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和其他光学软件数据共享,互相转换,以求在整个光学设计过程中利用不同光学软件的优势完成光学设计工作。
OCAD还可以与Word文字处理软件关联自动把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转换成Word文档格式并显示在界面上便于处理。
OCAD光学设计软件包的主要功能简介如下。
一、系统适应范围本软件包不仅能计算常用的具有轴对称旋转表面的光学系统,还可以计算具有偏心和倾斜光学表面的非对称光学系统。
不仅能计算各种定焦距光学系统,还可以计算各种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不仅能计算各种有明确焦平面的有焦光学系统,还能计算系统像平面在无穷远的无焦光学系统;不仅能计算视场角小于90°的普通广角镜头,F-θ镜头,还可以计算视场角大于90°的超广角的鱼眼镜头;不仅能计算由一系列球面或非球面或平面折(反)射光学表面组成的光学系统,还能直接把各种折射棱镜置于系统中进行计算。
本软件包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光学系统的各种几何像差,高斯光学初级像差系数计算,还可以计算光学系统的点列图能量分布、像差灵敏度等对光学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对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优化,还可以计算和优化系统参数的允许公差值。
投影的基本知识

直线AB垂直 直线 垂直 于哪个投影 面?
积聚
实长
垂直于W面 垂直于 面,平 行于H、 面 行于 、V面
侧面投影a”(b”)积聚成一点; 积聚成一点; 侧面投影 积聚成一点 水平投影ab⊥ 水平投影 ⊥OYH,正面投影 a’b’ ⊥OZ,ab= a’个投影面投影,形成三面投影。 物体分别对三个投影面投影,形成三面投影。 三面投影 在画物体投影图时, 在画物体投影图时,需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同一 平面上。 平面上。 V面保持不动,H面绕 轴向下旋转 °与V面重 面保持不动, 面绕 轴向下旋转90° 面绕OX轴向下旋转 面保持不动 面重 面绕OZ轴向右旋转 面重合。 合,W面绕 轴向右旋转 °与V面重合。 面绕 轴向右旋转90° 面重合
(4) 该直线与过a’且平行 轴 该直线与过 且平行OX轴 且平行 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即为a” 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即为 。
三、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1.点的相对位置 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指两点在空间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A在B的上、 在 的上 的上、 后、左
1.2 三面投影体系与物体的三视图
一、三投影面体系与物体的三视图 1.单面投影 1.单面投影
仅有单面投影不能唯 一确定几何元素的空间 一确定几何元素的空间 位置及物体的 及物体的真实形状 位置及物体的真实形状
投影面 空间点 空间形体1 空间形体
空间形体2 空间形体
2.三投影面体系 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V 构成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 、H和W构成三投影面体系。 和 构成三投影面体系。 将空间分为八个区域称为分角 分别称第一 分角, 第一、 八分角。 将空间分为八个区域称为分角,分别称第一、二……八分角。 八分角 我国国家标准优先采用第一角法 第一角法。 我国国家标准优先采用第一角法。
现行标准及其名称

仪器、仪表GB/T1598—1998铂铑13-铂热电偶丝GB/T2614—1998镍铬-镍硅热电偶丝GB/T2902—1998铂铑306热电偶丝GB/T2903—1998(康铜)热电偶丝GB/T3772—1998铂铑10GB/T4993—1998(康铜)热电偶丝GB/T4994—1998(康铜)热电偶丝GB/T7259—1987模拟式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性能表示方法导则GB/T7353—1999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GB/T10586—1989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7—1989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8—1989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9—1989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0—1989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1—1989高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2—1989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58—1989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59—1989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62—198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3962—1992光学仪器术语GB/T13963—1992复印机术语GB/T13964—1992照相机械术语GB/T13965—1992仪表元器件术语GB/T13966—1992分析仪器术语GB/T13983—1992仪器仪表基本术语GB/T14890—1994工作直接日射表的校准方法GB/T15313—1994激光术语GB/T17615—1998GB/T903—1987无色光学玻璃GB/T4990—1995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GB/T5977—1999电阻温度计用铂丝GB/T6145—1999锰铜、康铜精密电阻合金线、片及带GB/T6149—1985新康铜电阻合金GB/T7665—1987传感器通用术语GB/T7666—1987传感器命名方法及代号GB/T7895—1987人造光学石英晶体GB/T7896—1987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GB/T7962.1—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折射率和色散系数测试方法GB/T7962.2—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光学均匀性平行光管测试方法GB/T7962.3—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光学均匀性全息干涉测试方法GB/T7962.4—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光学均匀性多光束球面干涉测试方法GB/T7962.5—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中部应力双折射测试方法GB/T7962.6—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边缘应力双折射测试方法GB/T7962.7—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条纹度检测方法GB/T7962.8—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气泡度检验方法GB/T7962.9—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光吸收系数测试方法GB/T7962.10—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耐辐射性能测试方法GB/T7962.11—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折射率精密测试方法GB/T7962.12—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光谱内透过率测试方法5GB/T7962.13—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导热系数测试方法GB/T7962.14—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耐酸稳定性测试方法GB/T7962.15—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耐潮稳定性测试方法GB/T7962.16—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线膨胀系数和转变温度测试方法GB/T7962.17—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最小偏向角法GB/T7962.18—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自准直法GB/T7962.19—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相对研磨硬度测试方法GB/T7962.20—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密度测试方法GB/T7962.21—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克氏硬度测试方法GB/T7962.22—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折射率温度系数测试方法GB/T7962.23—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测试方法GB/T14077—1993双折射晶体和偏振器件测试规范GB/T14479—1993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GB/T15478—1995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GB/T15488—1995滤光玻璃GB/T15489.1—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光谱特性GB/T15489.2—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气泡度GB/T15489.3—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截止波长温度系数GB/T15489.4—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色温变换能力GB/T15489.5—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色品GB/T15489.6—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荧光特性GB/T15489.7—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化学稳定性GB/T15489.8—1995滤光玻璃测试方法耐紫外辐射稳定性GB/T16863—1997晶体折射率的试验方法GB/T16864—1997低温下晶体透射率的试验方法GB/T17129—1997无色光学玻璃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粉末法GB/T18404—2001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GB/T18459—2001传感器主要静态性能指标计算方法GB/T15464—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4793.2—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电流钳的特殊要求GB4793.3—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GB4793.4—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实验室用处理医用材料的蒸压器的特殊要求GB4793.5—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的特殊要求GB4793.6—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GB4793.7—200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GB/T777—1985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气动信号GB/T2625—1981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T3369—1989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直流电流信号GB/T3370—1989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直流电压信号GB/T3387—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动圈式指示仪性能评定方法GB/T4439—1984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作条件振动GB/T4830—1984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GB/T13283—1991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5479—1995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655—1996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GB/T16657.2—1996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第2部分:物理层规范和服务定义GB/T17212—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GB/T17214.1—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GB/T17214.3—200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第3部分:GB/T18268—200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GB/T18271.1—20001:总则GB/T18271.2—20002:参比条件下的试验GB/T18271.3—20003:影响量影响的试验GB/T18271.4—20004:评定报告的内容GB/T18272.1—200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评估中系统特性的评定第1部分:总则和方法学GB/T18272.2—200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评估中系统特性的评定第2部分:评估方法学GB/T18272.3—200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评估中系统特性的评定第3部分:系统功能性评估GB/T18272.5—200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评估中系统特性的评定第5部分:系统可信性评估GB/T1226—2001一般压力表GB/T1227—2002精密压力表GB/T2904—1982GB/T2974—1982工业用热电偶丝检验方法GB/T4989—199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GB/T5603—1985负荷传感器名词术语GB/T5604—1985负荷传感器试验方法GB/T9138—1988回弹仪GB/T13335—1991磁弹性测力称重传感器GB/T15309—1994船舶货舱温湿度仪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aGB/T16701.1—1996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贵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方法GB/T16701.2—1996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二部分:廉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方法GB/T16839.1—1997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GB/T16839.2—1997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GB/T778.1—1996冷水水表第1部分:规范GB/T778.2—1996冷水水表第2部分:安装要求GB/T778.3—1996冷水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GB/T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GB/T6968—1997膜式煤气表GB/T9248—1988不可压缩流体流量计性能评定方法GB/T13282—1991体积管式流量测量校准装置GB/T13638—1992工业锅炉水位控制报警装置GB/T13969—1992浮筒式液位仪表GB/T14324—1993电容液位计GB/T17611—1998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术语和符号GB/T17612—1998封闭管道中液体流量的测量称重法GB/T17613.1—1998用称重法测量封闭管道中的液体流量装置的检验程序第1部分:静态称重系统GB/T18215.1—2000城镇人工煤气主管道流量测量第1部分:采用标准孔板节流装置的方法GB/T18659—2002封闭管道中导电液体流量的测量电磁流量计的性能评定方法GB/T18660—2002封闭管道中导电液体流量的测量电磁流量计的使用方法GB/T7352—1987利用放射源的电测量仪表GB/T7551—1997称重传感器GB/T7721—1995电子皮带秤GB/T7722—1995电子计价秤GB/T7723—2002固定式电子秤GB/T7724—1999称重显示控制器GB/T11883—2002电子吊秤GB/T11884—2000弹簧度盘秤GB/T11885—1999自动轨道衡GB/T11923—1989电离辐射料位计GB/T13866—1992振动与冲击测量描述惯性式传感器特性的规定GB/T13980—1992电离辐射密度计GB14249.1—1993电子衡器安全要求GB/T14249.2—1993电子衡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250—1993衡器术语GB/T14482—1993机械计数器GB/T15561—1995静态电子轨道衡GB/T1314—1991流量测量仪表基本参数GB/T13639—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GB/T2612—1989DDZGB/T2613—1989DDZGB/T11005.1—1989DDZGB/T11005.2—1989DDZGB/T11005.3—1989DDZGB/T13635—1992DDZGB/T13636—1992DDZGB/T13637—1992DDZGB/T14059—1993DDZ仪表电流转换器GB/T14060—1993DDZGB/T14061—1993DDZGB/T14062—1993DDZGB/T14063—1993DDZGB/T14064—1993DDZGB/T14065—1993DDZGB/T14066—1993DDZGB/T14067—1993DDZGB/T14068—1993DDZ Q型操作器GB/T14069—1993DDZGB/T17614.1—1998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GB/T17614.2—1998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2部分: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GB/T4213—1992气动调节阀GB/T17213.1—1998工业过程控制阀第1部分:控制阀术语和总则GB/T17213.5—1998工业过程控制阀第5部分:标志GB/T17213.7—1998工业过程控制阀第7部分:控制阀数据单GB/T17213.8—1998工业过程控制阀第8部分:噪声的考虑第1节:实验室内测量空气动力流流经控制阀产生的噪声GB/T9469.1—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总论GB/T9469.2—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功能要求GB/T9469.3—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与工业过程数据公路的接口GB/T9469.4—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工业过程数据公路链路控制(PLC)子层GB/T9469.5—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PLC MAC接口和服务规范GB/T9469.6—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媒体送取控制(MAC)子层GB/T9469.7—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MACGB/T9469.8—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单信道相位连续FSK物理(PHY)层及其与媒体接口的规范GB/T9469.9—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单信道同轴电缆总线媒体“层”技术规范GB/T9469.10—1988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用工业过程数据公路工业过程数据公路管理GB/T16642—199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体系结构GB/T17165.1—1997模糊控制装置和系统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7165.2—1997模糊控制装置和系统第2部分:模糊控制单元性能检测一般要求N17GB/T17165.3—2001模糊控制装置和系统第3部分:可编程控制器模糊控制编程N17GB/T17165.4—1997模糊控制装置和系统第4部分:洗衣机模糊控制基本性能检测要求N18GB/T3386—198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和气动模拟记录仪和指示仪性能评定方法GB/T9249—198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自动平衡式记录仪和指示仪GB/T13423—1992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HGB/T15969.1—1995可编程序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信息GB/T15969.2—1995可编程序控制器第2部分:设备特性GB/T15969.3—1995可编程序控制器第3部分:编程语言GB/T15969.4—1995可编程序控制器第4部分:用户导则GB/T15969.5—2002可编程序控制器第5部分:通信GB/T16656.202—2000202:应用协议:相关绘图GB/T16656.520—2002工业自动化系统与成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第520部分:应用解释构造:相关绘图元素GB/T17645.20—2002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零件库第20部分:逻辑资源:表达式的逻辑模型GB/T4703—200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T11161—1989电测量仪表标度盘与标度尺GB/T17563—1998可程控测量设备标准数字接口的标准代码、格式、协议和公共命令GB/T18216.1—2000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1部分:GB/T18216.2—2002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检测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2部分:绝缘电阻GB/T1242—2000安装式指示和记录电测量仪表的尺寸GB6738—1986电测量指示和记录仪表及其附件的安全要求GB/T7676.1—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1部分:定义和通用要求GB/T7676.2—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特殊要求GB/T7676.3—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3部分:功率表和无功率表的特殊要求676.3—1987GB/T7676.4—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4部分:频率表的特殊要求GB/T7676.5—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5部分:相位表、功率因数表和同步指示器的特殊要求GB/T7676.6—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6部分:电阻表(阻抗表)和电导表的特殊要求GB/T7676.7—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7部分:多功能仪表的特殊要求GB/T7676.8—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8部分:附件的特殊要求GB/T7676.9—1998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第9部分:推荐的试验方法GB/T8218—1987低压测电器GB/T9091—1988感应分压器GB/T11167—1989直接动作电测量记录仪GB13486—2000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T3925—19832.0级交流电度表的验收方法GB/T9092—1998费率和负载控制时间开关〖HJGB/T13850—1998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GB/T13865—1992电力定量器GB/T15282—1994无功电度表GB/T15283—19940.5、1和2级交流有功电度表GB/T15284—2002多费率电能表特殊要求GB/T17215—2002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表GB/T17441—1998交流电度表符号GB/T17442—19981级和2级直接接入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验收检验GB/T17882—19992和3级静止式交流无功电度表GB/T17883—1999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GB/T17884—1999费率和负荷控制用电子式纹波控制接收机GB/T18460.1—2001IC卡预付费售电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460.2—2001IC卡预付费售电系统第2部分:IC卡及其管理GB/T18460.3—2001IC卡预付费售电系统第3部分:预付费电度表GB/T13970—1992数字仪表基本参数系列GB/T13978—1992数字多用表通用技术条件GB/T14913—1994直流数字电压表及直流模数变换器GB/T3927—1983直流电位差计GB/T3928—1983直流电阻分压箱GB/T3930—1983测量电阻用直流电桥GB/T9090—1988标准电容器GB/T9093—1988测量用稳定电源装置GB/T11149—1989标准电容箱GB/T11150—2001电能表检验装置TGB/T11151—1989交流电桥GB/T13743—1992直流磁电系检流计GB/T13992—1992电阻应变计GB/T5691—1985数据处理用的模块化仪器系统CAMAC系统GB/T5692—1985CAMAC术语的定义GB/T5693—1985CAMAC多机箱系统结构分支信息公路和A1型CAMAC机箱控制器规范GB/T5694—1985CAMAC系统中的块传送GB/T17860.1—1999电测量仪器X t记录仪第1部分:定义和要求GB/T17860.2—1999电测量仪器X t记录仪第2部分:推荐的附加试验方法GB/T1185—1989光学零件表面疵病GB/T1204—1975光学零件的倒角GB/T1205—1975透镜边缘及中心最小厚度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GB/T1240—1976光学样板GB/T1315—1977光学零件薄膜的分类、符号及标注GB/T2831—1981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光圈识别)GB/T3158—1982光学零件球面半径数值系列GB/T4315.1—1984光学传递函数术语、符号GB/T7242—1987透镜中心误差GB/T7660.1—1987反射棱镜光轴、光轴长度、光轴截面与光学平行度GB/T7660.2—1987反射棱镜分类、代号与图表GB/T7660.3—1987反射棱镜像偏转特性GB/T7661—1987光学零件气泡度GB/T10050—1988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GB/T10248—1988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静态体积法GB/T10988—198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GB/T11168—198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GB/T12085.1—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术语、试验范围GB/T12085.2—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低温、高温、湿热GB/T12085.3—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机械作用力GB/T12085.4—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盐雾GB/T12085.5—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综合低温、低气压testmethods—CombinedGB/T12085.6—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砂尘GB/T12085.7—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淋雨GB/T12085.8—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高压、低压、浸没GB/T12085.9—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太阳辐射GB/T12085.10—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综合振动(正弦)与高温、低温GB/T12085.11—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GB/T12085.12—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GB/T12085.13—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冲击、碰撞或自由跌落与高温、低温GB/T12085.14—1989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露、霜、冰GB/T12085.15—1995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宽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B/T12085.16—1995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弹跳或恒加速度与高温、低温综合试验GB/T12085.17—1995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与太阳辐射综合试验GB/T13323—1991光学制图GB/T16492—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要求总则、定义、气候带及其参数GB/T1146—1989水准泡GB/T3161—1991光学经纬仪系列及其基本参数GB/T10049—1988光学经纬仪技术条件GB/T10156—1997水准仪GB/T12748—1991光学经纬仪试验方法GB/T13605—1992坐标展点仪GB/T13991—1992立体坐标量测仪GB/T14267—1993短程光电测距仪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GB/T18312—2001双目望远镜检验细则GB/T2609—1996显微镜物镜GB/T2985—1999生物显微镜GB/T9246—1996显微镜目镜GB/T9247—1996显微镜聚光镜GB/T3719—1988工具显微镜GB/T4930—1993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通用技术条件GB/T6360—1995激光功率能量测试仪器规范GB7247.1—2001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GB7667—1996电子显微镜X射线泄漏剂量GB/T10155—1988体视显微镜GB/T13742—1992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准确度GB/T15074—1994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通则GB/T15075—1994电子探针分析仪的检测方法GB/T15244—2002玻璃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5245—2002稀土氧化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5246—2002硫化物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5247—1994碳钢和低合金钢中碳的电子探针的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曲线法(检量线法)GB/T15616—1995金属及合金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5617—2002硅酸盐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7359—1998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方法通则GB/T17360—1998钢中低含量Si、Mn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GB/T17361—1998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鉴定方法GB/T17362—1998黄金饰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GB/T17363—1998黄金制品的电子探针定量测定方法GB/T17364—1998黄金制品中金含量的无损定量分析方法GB/T17365—1998金属与合金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GB/T17366—1998矿物岩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试样的制备方法GB/T17506—1998船舶黑色金属腐蚀层的电子探针分析方法GB/T17507—1998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生物薄标样通用技术条件GB/T17722—1999金覆盖层厚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GB/T17723—1999黄金制品镀层成分的X射线能谱测量方法GB18151—2000激光防护屏GB/T18735—2002分析电镜(AEM/EDS)纳米薄标样通用规范GB/T18873—2002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通则GB/T18907—2002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方法GB/T779—1989光学计GB/T3371—1995光学分度头GB/T3718—1988万能测长仪GB/T3720—1988光学长度计量仪器基本参数GB/T4315.2—1988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导则GB17341—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焦度计GB/T10987—198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GB/T14075—1993光纤色散测试仪技术条件GB/T10157—1988复印机械噪声测试方法GB/T12749—1991复印机械环境污染测量方法GB/T13986—1992照相机焦平面曝光量的光电测量方法GB/T16601—1996光学表面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第1部分:1对1测试GB/T5874—198616mmW型电影摄影机片窗所形成的画面位置和尺寸GB/T10973—1989彩色相纸冲洗机GB/T10974—1989彩色分析仪GB/T13424—1992缩微冲洗机技术条件GB/T3717—1983测长机GB/T7553—198735mm摄影机画面测试版GB/T7700—198716mm电影放映机片轴尺寸GB/T9218—198835mm电影放映片夹尺寸〖HJGB/T13982—1998反射放映银幕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GB/T13919—199235mm电影磁性声带检验片技术规范GB/T13920—199235mm电影主观检验片(彩色测试图)GB/T8338—1987照相机快门GB/T10047—1988照相机GB/T10072—1988照相用电子闪光装置技术条件GB/T10971—1989彩色混色头GB/T10972—2002彩色负片冲洗机GB/T13985—1992照相机操作力和强度GB/T13987—1992照相用电子闪光装置闪光指数的确定GB/T13988—1992照相用电子闪光装置与同步线的连接件型式及尺寸GB/T17558—1998照相闪光照明光源光谱分布指数(ISO/SDI)的测定GB/T4591—1992静电复印测试版GB/T10073—1996静电复印品图像质量评价方法GB/T10992.1—1999静电复印机文件复印机GB/T10992.2—1999静电复印机便携式复印机GB/T10992.3—1999静电复印机工程图纸复印机GB/T13334—1991复印机调试板GB/T16981—1997信息技术办公设备复印机规格表中应包含的基本内容GB/T17649—1998GB/T17712—1999速印机和文件复印机图形符号GB/T17861—1999办公机械胶印机印版的安装特性GB/T17862—1999办公机械速印机用蜡纸基本加印内容及安装特性GB/T18338.1—2001办公机械速印机规格表中应包含的基本内容GB/T18892—2002复印机械环境保护要求静电复印机节能要求GB/T5274—1985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称量法GB/T5275—1985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渗透法GB/T10247—1988粘度测试方法GB/T11605—1989湿度测量方法GB/T11606.1—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总则GB/T11606.2—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T11606.3—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GB/T11606.4—长霉试验GB/T11606.13—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GB/T11606.14—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贮存试验GB/T11606.15—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贮存试验GB/T11606.16—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跌落试验GB/T11606.17—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碰撞试验GB/T12519—1990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4070—1993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压力法GB/T11007—1989电导率仪试验方法GB/T11165—1989实验室pH计GB/T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GB/T18403.1—2001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第1部分:总则GB/T13979—1992氦质谱检漏仪GB/T18809—2002空气离子测量仪通用规范GB/T514—1983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GB/T4167—19841~5等砝码GB/T4168—1992非自动天平杠杆式天平GB/T7898—1987杠杆式吨位天平GB/T6579—1986实验室玻璃仪器热冲击试验方法GB/T12803—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杯GB/T12804—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GB/T12805—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GB/T12806—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GB/T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GB/T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GB/T12809—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GB/T14149—1993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球形磨砂接头GB/T15723—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GB/T15724.1—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GB/T15724.2—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锥形烧杯GB/T15725.1—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细口烧瓶GB/T15725.2—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凯氏烧瓶GB/T15725.3—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广口烧瓶GB/T15725.4—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双口、三口球形圆底烧瓶GB/T15725.5—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蒸馏烧瓶和分馏烧瓶GB/T15725.6—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GB/T15726—1995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GB/T15727—1995实验室仪器玻璃热冲击试验方法(棒状法)GB/T15728—1995玻璃耐沸腾盐酸浸蚀性的重量试验方法和分级GB/T17764—1999玻璃浮计式密度计的结构和校准原则GB/T3785—1983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4130—2000声学水听器低频校准方法GB/T6446—1986飞机噪声测量用频率计权(D)GB/T13823.11—1995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激光干涉法低频振动一次校准GB/T13823.12—1995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安装在钢块上的无阻尼加速度计共振频率测试GB/T13823.13—1995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光切割法冲击校准(一次校准)GB/T13823.14—1995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离心机法一次校准GB/T2611—1992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490—1984喷砂硬度机检验磨具硬度的方法GB/T2491—1984洛氏硬度计检验磨具硬度的方法GB/T3159—1992液压式万能试验机GB/T3722—1992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808—2002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检验GB/T16491—1996电子式万能试验机GB/T16826—1997电液式万能试验机GB/T18658—2002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检验用夏比V型缺口标准试样GB/T17200—1997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GB/T4201—1984通用卧式平衡机校验法GB/T7662—1987立式平衡机校验法GB/T7670—1987电动振动试验设备特性的描述方法GB/T9238—1998平衡机及其仪器仪表用图形符号GB/T9239—1988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GB/T10179—1988液压伺服振动试验设备特性的描述方法GB12977—1991平衡机防护罩和其他安全措施GB/T13309—1991机械振动台技术条件GB/T13310—1991电动振动台技术条件GB/T13823.1—1993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基本概念GB/T13823.4—1992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磁灵敏度测试GB/T13823.5—1992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安装力矩灵敏度测试GB/T13823.6—1992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基座应变灵敏度测试GB/T13823.17—1996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声灵敏度测试GB/T14123—1993冲击台的特性描述GB/T18328—2001振动台选择指南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GB/T13634—2000试验机检验用测力仪的校准GB/T14480—1993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B/T13972—1992海洋水文观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3408—1994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3409—1994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3410—1994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3411—1994差动电阻式孔隙压力计GB/T3412—1994电阻比电桥2GB/T3413—1994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4934—1996应变控制式直剪仪GB/T4935—1996单杠杆固结仪GB/T9359—2001水文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条件及方法GB/T9359.1—1988水文仪器总技术条件总则GB/T9359.8—1988水文仪器总技术条件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11826—2002转子式流速仪GB/T11828.1—2002水位测量仪器第1部分:浮子式水位计GB/T11831—2002水文测报装置遥测雨量计GB/T11832—2002翻斗式雨量计GB/T12745—1991静力触探仪GB/T12746—1991标准贯入仪GB/T13336—1991水文仪器系列型谱GB/T13606—1992GB/T15406—19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966—1995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6594—1996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GB/T18185—2000水文仪器可靠性技术要求GB/T18522.2—2002水文仪器通则第2部分:参比工作条件GB/T18522.3—2001水文仪器通则第3部分:基本性能及其表示方法GB/T18522.4—2002水文仪器通则第4部分:结构基本要求GB/T18522.5—2002水文仪器通则第5部分:工作条件影响及试验方法GB18523—2001水文仪器安全要求GB/T8747—1988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GB/T14256—1993计时学术语第二部分:商业技术用定义。
配装眼镜 第2部分:渐变焦定配眼镜-最新国标

配装眼镜第2部分:渐变焦定配眼镜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渐变焦定配眼镜的要求、试验方法、标记、标志和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验光处方的渐变焦定配眼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810.2 眼镜镜片 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GB/T 13511.1 配装眼镜 第1部分:单焦和多焦定配眼镜GB/T 26397 眼科光学 术语GB XXXX1 眼视光产品 成品眼镜安全技术规范GB XXXX2 眼视光产品 元件安全技术规范QB/T 2506 眼镜镜片 光学树脂镜片3 术语和定义GB/T 10810.2、GB/T 26397和GB XXXX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要求4.1 光学性能4.1.1 主基准点顶焦度镜片每子午面顶焦度偏差和柱镜顶焦度偏差应符合GB XXXX1的要求。
4.1.2 柱镜轴位方向镜片柱镜轴位方向偏差应符合GB XXXX1的要求。
4.1.3 顶焦度变化量含主基准点和次基准点的渐变焦定配眼镜顶焦度变化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顶焦度变化量允差单位为负一次方米4.1.4 棱镜度偏差渐变焦镜片棱镜度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表2棱镜度允差单位为厘米每米4.2 厚度镜片棱镜基准点厚度不应小于1.0 mm。
4.3 配适点的垂直位置(或高度)配适点的垂直位置(或高度)偏差应符合GB XXXX1的要求。
4.4 配适点的水平位置配适点的水平位置偏差应符合GB XXXX1的要求。
4.5 水平倾斜度永久标记连线的水平倾斜度偏差应符合GB XXXX1的要求。
4.6 光透射比光透射比应符合GB XXXX2 4.3.1中0类镜片可见光透射比的要求。
4.7 装配质量装配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a)两镜片色泽应基本一致,镜片外观无崩边;b)镜片与镜圈形状应基本相似且左右对齐,装配后无明显隙缝;c)镜片应固定于镜圈,正常使用时不会发生明显地移动或转动;d)左右两镜面应保持相对平整、托叶应对称;e)装配后金属架锁接管的间隙不应大于0.5 mm;f)定配眼镜的眼镜架应无钳痕、包覆层剥落及明显擦痕、零件缺损等疵病。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精心整理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86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7930--87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7931--874、海图图式GB12317--9056789、10、11、12、13、141516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12979--9119、坐标展点仪GB/T13605--92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21、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9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3989--9223、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13990--9224、立体坐标量测仪GB/T13991--92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9226、地形图用色GB14051--93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14267--932829、30313233、34、35363738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GB/T15638--19954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GB/T7929--199541、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5660--199542、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43、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15944--199544、电子海图技术规范GB15702--1995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15967--19954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47、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16176--199648、比长基线测量规范GB/T16789--19974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5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199751、地图学术语GB/T16820--19975253、545556、57585960616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6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B/T17943—20006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B/T17944—200065、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66、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6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6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6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0、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18317—20017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2001。
氯化钠光学元件-最新国标

氯化钠光学元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氯化钠光学元件(以下简称氯化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氯化钠光学元件的制造与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5-2006 光学零件表面疵病GB/T 2831-2009 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GB/T 7661-2009 光学零件气泡度GB/T 32561.1-2016 红外光学硫系玻璃测试方法第1部分:均匀性GB/T 32561.2-2016 红外光学硫系玻璃测试方法第2部分:条纹度GB/T 34184-2017 红外光学玻璃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偏折角法GB/T 903-2019 无色光学玻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4.1 密度在25 ℃时,氯化钠的密度为(2.164±0.1)g/cm3。
4.2 晶向氯化钠晶向为<111> ,<110>,<100>。
4.3 维氏硬度载荷为200 g时,沿(100)方向维氏硬度值为(22.01±0.5)kg/mm2。
4.4 熔点氯化钠熔点为(801±1)℃。
4.5 溶解度不同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应符合表1要求,溶剂为水,误差不得超过±3%。
表1氯化钠的溶解度1在(0.4~14)μm波段内,氯化钠的平均透过率不小于90.5%。
4.7 反射损耗在10.6 μm处氯化钠两个表面的反射损耗为7.6%±0.1%。
4.8 折射率氯化钠折射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氯化钠的折射率在2.7 μm处氯化钠光吸收系数不大于1.64×10-4cm-1。
4.10 折射率温度系数氯化钠折射率温度系数应符合表3要求。
学习资料-光学测量部分综述

第二章:光学测量张锋陆海锋刘金良尚光强1. 科技中心WESTAR机台光学测量 ----------------------------------------------------------------------- 31.1测量环境和条件 ------------------------------------------------------------------------------------------- 3 1.2测量光学机 ------------------------------------------------------------------------------------------------- 3 1.3测量项目 ---------------------------------------------------------------------------------------------------- 31.3.1亮度 ----------------------------------------------------------------------------------------------------- 31.3.2亮度均匀性-------------------------------------------------------------------------------------------- 41.3.3 对比度 ------------------------------------------------------------------------------------------------- 41.3.4色度 ----------------------------------------------------------------------------------------------------- 41.3.5色温 ----------------------------------------------------------------------------------------------------- 51.3.6色域 ----------------------------------------------------------------------------------------------------- 51.3.7 视角 ---------------------------------------------------------------------------------------------------- 61.3.8响应时间 ----------------------------------------------------------------------------------------------- 61.3.9 Gamma -------------------------------------------------------------------------------------------------- 71.3.10 串扰--------------------------------------------------------------------------------------------------- 71.3.11 Flicker ------------------------------------------------------------------------------------------------- 81.3.12残像---------------------------------------------------------------------------------------------------- 81.3.14绿付---------------------------------------------------------------------------------------------------- 91.3.15 Mura -------------------------------------------------------------------------------------------------- 101.3.16坏点--------------------------------------------------------------------------------------------------- 101.3.17漏光--------------------------------------------------------------------------------------------------- 10 2.国家电子行业标准 ------------------------------------------------------------------------------------------ 112.1适用范围 --------------------------------------------------------------------------------------------------- 11 2.2测试仪器--------------------------------------------------------------------------------------------------- 11 2.3测量环境与条件 ------------------------------------------------------------------------------------------ 112.4.2对比度 ------------------------------------------------------------------------------------------------- 132.4.4 白色色度误差--------------------------------------------------------------------------------------- 152.4.5基色色度坐标---------------------------------------------------------------------------------------- 152.4.6相关色温 ---------------------------------------------------------------------------------------------- 152.4.7色域覆盖率------------------------------------------------------------------------------------------- 152.4.8白色色度不均匀性 --------------------------------------------------------------------------------- 162.4.9 可视角 ------------------------------------------------------------------------------------------------ 162.4.10像素缺陷 -------------------------------------------------------------------------------------------- 172.4.11残留影像--------------------------------------------------------------------------------------------- 172.4.12白平衡误差 ----------------------------------------------------------------------------------------- 182.4.13亮度均匀性与视角的关系 ---------------------------------------------------------------------- 192.4.14色度与视角的关系-------------------------------------------------------------------------------- 192.4.15响应时间 -------------------------------------------------------------------------------------------- 192.4.16灰阶响应时间 -------------------------------------------------------------------------------------- 202.4.17亮度非线性 ----------------------------------------------------------------------------------------- 202.4.18亮度启动特性 -------------------------------------------------------------------------------------- 202.4.19漏光--------------------------------------------------------------------------------------------------- 212.4.20 运动图像拖尾时间 ------------------------------------------------------------------------------- 213.国家标准(未颁布)--------------------------------------------------------------------------------------- 233.1适用范围 --------------------------------------------------------------------------------------------------- 23 3.2标准测量条件 --------------------------------------------------------------------------------------------- 23 3.3测量方法 --------------------------------------------------------------------------------------------------- 253.3.1亮度和亮度均匀性 --------------------------------------------------------------------------------- 253.3.2预热特性 ---------------------------------------------------------------------------------------------- 263.3.3响应时间(开时间,关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灰阶响应时间)------------- 273.3.4闪烁 ---------------------------------------------------------------------------------------------------- 273.3.5 亮度对比度 ------------------------------------------------------------------------------------------ 283.3.6视角范围 ---------------------------------------------------------------------------------------------- 293.3.7有效显示区域表面的镜面反射系数------------------------------------------------------------ 293.3.8 白色色度和色度均匀性(仅对矩阵显示器) ---------------------------------------------- 304.TCO平板显示光学量测标准 ------------------------------------------------------------------------------- 354.1标准适用对象 --------------------------------------------------------------------------------------------- 35 4.2测量光学机 ------------------------------------------------------------------------------------------------ 35 4.3测量条件 --------------------------------------------------------------------------------------------------- 35 4.4光学内容量测项目:------------------------------------------------------------------------------------ 364.4.1 亮度 --------------------------------------------------------------------------------------------------- 374.4.2亮度均匀性------------------------------------------------------------------------------------------- 374.4.3 亮度均匀性与角度关系 -------------------------------------------------------------------------- 374.4.4 对比度 ------------------------------------------------------------------------------------------------ 394.4.5 对比度与角度关系--------------------------------------------------------------------------------- 404.4.6 相关色温CCT变化 ------------------------------------------------------------------------------- 404.4.7色度均匀性------------------------------------------------------------------------------------------- 414.4.8 RGB settings ------------------------------------------------------------------------------------------ 414.4.10 色彩灰阶线性 ------------------------------------------------------------------------------------- 424.4.11响应时间--------------------------------------------------------------------------------------------- 424.4.12 黑度-------------------------------------------------------------------------------------------------- 43 5.SPWG光学量测部分--------------------------------------------------------------------------------------- 445.1测量设备--------------------------------------------------------------------------------------------------- 44 5.2测量环境--------------------------------------------------------------------------------------------------- 44 5.3量测内容 --------------------------------------------------------------------------------------------------- 445.3.1亮度 ---------------------------------------------------------------------------------------------------- 445.3.2 对比度 ------------------------------------------------------------------------------------------------ 455.3.3 白色均匀性 ------------------------------------------------------------------------------------------ 455.3.4 Color Gamma ----------------------------------------------------------------------------------------- 455.3.5其它量测项目---------------------------------------------------------------------------------------- 451.科技中心Westar机台光学测量1.1测量环境和条件环境温度:25±2℃环境湿度:50±10% RH环境照度: <2 Lux (暗室)预热:待测试面板以最高亮度设立状态预热<20 "之面板预热时间为30分钟;>20 “之面板预热时间为40~60分钟测量距离和角度:为了保证测量的稳定性,避免个别像素波动造成的误差,测量光斑要包含大于等于500像素, 我们测量时一般选为测量角度1º、1000mm测量距离或是测量角度2º、500mm,如图2.1。
光学外观标准

长(mm)
0.25 0.4 0.625 1 1.6 2.5
面积 (mm² )
0.063 0.064 0.063 0.063 0.064 0.063
质量等 级
宽(mm)
0.063 0.04 0.025
长(mm)
0.063 0.1 0.16 0.25 0.4 0.625
面积(mm² )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g表示膜层灰斑瑕疵的符号表示镜片膜层最大允许有2个瑕疵等级为025的缺陷2表示膜层瑕疵允许的个数025表示膜层瑕疵的等级级数c2025c表示膜层色斑瑕疵的符号表示镜片膜层最大允许有2个瑕疵等级为025的缺陷2表示膜层瑕疵允许的个数025表示膜层瑕疵的等级级数812din3140外观标准解读22外观表面质量等级级数外观表面质量等级级数和标准iso10110中相同
0.016
0.01 0.063 0.16 0.1 0.063
4
6.25 10 0.16 0.25 0.4 0.625 1 1.6 2.5 4 0.1
0.064
0.063 0.630 0.026 0.025 0.025 0.025 0.025 0.026 0.025 0.025 0.010
0.004
0.0025 0.04 0.025
表示擦痕的允许最大宽度为0.08(80*0.001mm) 擦痕长度: 1)仅有最大擦痕时,其长度不能大于有效孔径的25%,小于2条; 2)有最大擦痕时,小宽度擦痕符合下面公式,可以接受; Σ (N*(L/D))≤(Nmax)/2; 3)没有最大擦痕时,满足Σ (N*(L/D))≤(Nmax)公式可以接受; 4)小于10(0.01mm)宽的擦痕可以忽略。 表示麻点的最大直径为0.5(50*0.01mm) 麻点数量: 1)有最大麻点时Σ D≤Dmax; 2)没有最大麻点时Σ D(<Dmax)≤2Dmax; 3)直径小于0.025mm(2.5μ m)的麻点可以忽略不计。
光学外观标准

6/12
2 DIN 3140外观标准解读
7/12
2 DIN 3140外观标准解读
2.2 外观表面质量等级级数
外观表面质量等级级数和标准ISO 10110中相同.
2.3 疵病等级的拆分
拆分方式与标准ISO 10110相同. ISO10110标准和DIN3140标 准中的外观规定很相似!
ISO10110国际标准来自DIN3140、美国军标等国家标准 的集合,所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要注意其中的区别!
8/12
3 MIL美国军标中外观解读
美国军标中对光学零件表面质量说明及可接受缺陷规定用"擦痕"、"麻点"说明。擦 痕和麻点用两个代表其限制尺寸的号数来标记,第一个代号是擦痕号,第二个代号是 麻点号。
擦痕指相对长的缺陷,一般长宽比在20:1左右,如:擦痕、划伤、划丝。 麻点指点状缺陷,一般为远的,如麻点、麻坑包含物。
12/12
3 GB 1185-89
注:外观表面质量等级级数和标准ISO 10110中相同; 拆分方式与标准ISO 10110相同。
13/12
其他标准
4 各标准之间的转换
1.2 1.1 ,即80-50外观,口径20mm转化为ISO10110-7标准后为1*1.1。
注:以上面积计算中,麻点的几何形状为圆形,擦痕为长方形!
9/12
3 MIL美国军标中外观解读
其他要求: 1)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气泡、包含物可以参照麻点的等级标准。 2)崩边、崩口不能侵入透镜的有效口径。崩边、崩口不能影响透镜的胶合结果。
10/12
3 GB 2831-74
旧国标GB1185—74中光学零件表面疵病共分1O级,图纸上用B 表示。 O,I一10,I一 20,I一30, Ⅱ,Ⅲ, Ⅳ ,V ,Ⅵ ,Ⅶ。见下表:
光学表面疵病标准课件

二、麻点
(4)三个国家(军)标准均规定了麻点的最大允 许尺寸。我国标准没有给出可供设计师参考的任 何数据,仅仅给出了一个供检验人员对疵病级数 的换算表(表2) 俄标准的表4、表5中,不仅给设计师提供光学系 统中不同位置和不同尺寸光学零件表面的疵病级 数参考值,而且给检验人员提供了某一级别,某 一直径的光学表面上允许麻点的确切数值。 美军标准的表6中,给设计师提供光学系统中不 同位置光学零件表面的疵病级数参考值,标准内 容中给检验人提供了某一级别,某一直径的光学 表面上允许麻点的确切数值。
四、表面疵病密集
(1)我国标准规定,光学零件表面疵病不允许密集,在4%的检 验范围内(在圆形检验区相应于1/5直径范围内),不超过2个 原表面疵病数或不超过经换算后的 1/5 表面疵病数。
表 6 不同光束直径的表面对应表面疵病的极限尺寸
二、麻点
依据美国军用规范MIL-PRF-13830B,麻点的级数取允许缺陷的实际直 径,规定以0.01mm作为计量单位。如果麻点形状不规则,则应取最 大长度和最大宽度的平均值作为等效直径。需要注意的是,美军标中 的麻点与擦痕不同,麻点是可计量的,也就是说麻点的大小是确定的 ,50#麻点也即是直径为0.50mm的麻点,最大麻点指表面疵病要求中 的麻点标准值。
三、擦痕
(4)三个国家(军)标准均规定了应标注擦痕的最大允许尺 寸。我国标准没有给出可供设计师参考的任何数据,仅仅给 出了标注实例表。 俄标准的表 4、表5中,不仅给设计师提供光学系统中不同 位置和不同尺寸光学零件表面的疵病级数参考值,而且给检 验人提供了某一级别,某一直径的光学表面上允许擦痕的确 切数值。 美军标准的表6中,给设计师提供光学系统中不同位置光学 零件表面的疵病级数参考值,标准内容中给检验人提供了某 一级别,某一直径的光学表面上允许擦痕的确切数值。
油墨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产品质量检测标准GB/T10739-2002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标准条件GB/T13217.1-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颜色检验GB/T13217.2-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光泽检验GB/T13217.3-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细度检验GB/T13217.4-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粘度检验GB/T13217.5-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初干性检验GB/T13217.6-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着色力检验GB/T13217.7-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附着牢度检验GB/T13217.8-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抗粘连检验GB/T14624.1-1993油墨颜色检验方法GB/T14624.2-1993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GB/T14624.3-1993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GB/T14624.4-1993油墨结膜干燥检验方法GB/T14624.5-1993油墨粘性检验方法GB/T14624.6-1993油墨粘性增值检验方法GB/T18723-2002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GB/T18724-2002印刷技术印刷品及印刷油墨的耐酸性测定ISO12634:1996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HJ/T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HJ/T371-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QB1020-1991纸张印刷适性用标准油墨QB/T1046-2003凹版塑料薄膜表印油墨QB/T1865-2003胶版卷筒纸冷固型油墨(黑)QB/T1867-1993誊写油墨(油型)QB/T1946-2007圆珠笔用油墨QB/T2023-1994胶版金属油墨QB/T2024-1994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QB/T2025-1994平版印铁油墨QB/T2026-1994软管滚涂油墨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QB/T2824-2006胶印热固着轮转油墨QB/T2825-2006柔性版水性油墨QB/T2826-2006胶印紫外光固化油墨QB/T3594-1999铅印彩色油墨QB/T3595-1999铅印书刊油墨QB/T3596-1999铅印轮转油墨QB/T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光学制图(GB13323-91)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光学制图》(GB13323-91)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光学制图的一般规定,图纸类型及各种图纸类型的应用举例,它适用于在图纸上对光学零件、部件和系统绘制的技术要求。
10.2.1 一般规定
(1)除本标准规定外,光学图样的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剖面符号、图样画法、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的注法等,应按GB4457~4460和GB131的规定执行,而倒角按GB1204的规定执行。
(2)在光学图样上光轴用细点划线,光轴中断线用双波浪线。
(3)在光学图样上,零件的有效孔径应在所列表格的“D0”栏内标明。
圆形注:“φ直径”,例“φ30”;方形注:“□10”;矩形注:“□长×宽”,例“□30×20”;椭圆形:长轴×短轴”例:×20”等。
(4)光学零件表面上需要标明有特殊要求的范围,用细实线或涂色画出其范围,并予以说明(见图10-4标明有特殊要求范围的标注法)
(5)光学纤维件的剖面画法,见图10-5光学纤维的剖面。
图10-4 标明有特殊要求范围的标注法图10-5 光学纤维的剖面
(6)光学晶体的剖面和光轴(C轴)的画法,见图10-6光学晶体的剖面和光轴。
(7)光源、光阑和镀膜等符合规定,见表10-6。
(8)标题栏和明细表分别参照GB10609.1和GB10609.2。
10.2.2 图样要求
1.光学系统图
(1)光学系统图的示例见图10-7。
一般按光路前进方向自左到右、自下而上缓制也可根据仪器工作位置绘制。
(2)光学系统图中零件或部件的序号应沿光路半时方向编排,置换使用的零件或部件序号应连续编排(见图10-7中序号4,5);重复出现的相同零件或部件
均标注第一次编排的序号(图10-7中序号16),附件序号最后编排。
(3)光学系统图中应标注整个光学系统中的所有零件或部件的相对位置尺寸,必要时应标注公差。
(4)光学系统图中标注光阑、光瞳及狭缝的大小、位置和狭缝和方向。
(5)光学系统图中有分划元件(如分划板、度盘、标尺)在视场中成像时,可将像面上的视见情况绘出示意图,并注出“视见示意图”字样,此图的比例可不与整个图样一致,细节允许夸大(见图10-7)
(6)光学系统图上需要标注的光学结构参数及矢高,见表10-7(a)和表10-7(b)
(7)在光学系统图中可增绘光学系统轴测示意图,画法应符合GB4458.3的要求。
2.光学部件图
光学部件图的示例见图10-8、图10-9。
(1)应标注整个部件图中所有零件(零件和胶合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2)胶合件图的右上角应列出“对胶合件的要求”专用表格(附图框粗实线外其余用细线),格式内容及尺寸按表10-8要求。
(3)胶合件图中必须标注技术要求。
3.光学零件图
光学零件图示例如图10-10、图10-11所示。
(1)光学零件图右上角应列出“对材料的要求”与“对零件的要求”的专用表格(除图框用粗实线外,其余用细实线),格式内容及尺寸按表10-9要求,示例
见表10-10,表10-11。
(2)曲率半径过大时,其曲率允许夸大绘制,如图10-12中的R1028;透镜表面为平面时,应标注
R。
(3)光学零件图上一般用图形和文字表明倒角要求见图10-13(a )、图10-13(b )。
若倒角尺寸在图形上小于2㎜,可不绘制倒角图形,只需在倒角处引出细实线,标注倒角尺寸见图10-13(c )或用文字说明。
不允许倒角的棱应用细实线引出,并注明“尖棱”字样见图10-13(d)。
(4)光学零件图上轴对称非球面,可用近似球面绘制,并注明“非球面”字样
在图样上,并应列出曲线方程式,见图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