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手册(市局)

****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手册 (试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20**年**月**日

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程序和内容(一)培训 对全员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个体系建设重要意义和作用,相关概念,建设流程,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等。 (二)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作考核等。 (三)风险点确定 企业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所在位臵、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注:一般可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臵、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风险点排查。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臵、作业场所等。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四)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注:设备设施危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作业活动危险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对于复杂的工艺也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也可采用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五)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

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及安全风险应对控制措施.docx

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及安全风险应对控制措施 序号 施工内容 危害分析 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 1 危化品危害 1、酸碱灼伤 2、高温烫伤 1、严格办理交出手续,确保物料安全隔离; 2、施工人员劳保用品穿戴整齐。 3、酸碱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面具或穿防酸服。 4、如有灼伤,大量清水冲洗≥ 20分钟,然后送医院处理。 2 化学气体 1、吸入性伤害 1、吸入气体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 2、 3、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救治。 3 动火作业 2、引起火灾、爆炸 3、火花飞溅损坏仪表电器、电缆 4、严格执行厂内的动火作业制度。 2、加强仪表电器、电缆的防护及周边管道的防护。 3、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

4 现场施工 违规、违章作业造成安全事故 1、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规定施工。 2、生产岗位配备少量急救药品。 5 用电作业 1、错接引起线路短路 2、触电 1、临时用电需提前办理用电审批手续,不得私自乱接。 2、必须由本厂职电工负责接电 3、电缆破损处及时做绝缘处理。 4、移动式电动工具必须配备触电保安器,防止人员触电。 6 受限空间 作业 1、窒息。 2、化学灼伤。 3、触电。 1、确保安全隔离,并加挂警示牌。 2、清洗、置换合格,保持良好通风,定时检测。 3、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必须落实好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5、受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发生事故时,救护人员确保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受限空间实施抢救。 6、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 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名词解释】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 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2.回归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由回归分析求出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回归模型。 3.风险管理:是指各组织机构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在此基 础上合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各项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4.人群管理:是指为了对人群进行监督,使人群在场所内有秩序地活动,为保 障人群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或采取的措施。 5.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6.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 理过程。 7.应急决策:是指在灾难事故突然发生或出现某些征兆时,在极短的时间内, 收集、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直至应急救援完成的过程。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 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多选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降低由于自然灾害、人为 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②最小的投资获取最 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基础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两部分。 4.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目标的依据之一。 5.在公共安全综合规划中需要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率(或故障率)、死 亡率、事故损失等指标。 6.统计预测的方法按照方法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法和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定性预测法,可分为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使用条 件:历史数据不多、不够准确。 8.常用的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 归预测法。 9.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法有灰色预测法,使用条件:变量随 时间的变化。 10.统计预测的步骤:①确定目标;②搜集和审核资料;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和方法;④改进预测模型;⑤提出预测结果报告。 11.事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历史数据不足、精度要求不 高),中位数和平均数原则;灰色预测法(步骤)。 12.财产损失预测方法:回归预测(不考虑各个因子使用一元回归,考虑使用多 元回归);灰色系统分析预测。

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危化、工贸行业企业的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 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仓储经营和自有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或者存在重点监管危险工艺、装置的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作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除外)的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二、编制依据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市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安委办〔2016〕13号),《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沪安委办〔2016〕25号)以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政策等要求。 三、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 (一)基本步骤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1.单元划分: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施的不同,编制作业活动表,内容包括厂址、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科学划分作业单元。

2.风险辨识:确定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风险辨识方法,组织全体员工参与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因素,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3.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实际,可选择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评估方法(详见第五章),并对所有风险做出定量评估。依据各评估方法的风险可容许要求,确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内容。 4.风险控制:针对不可容许的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轻度危险,制定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充分性、适宜性,确认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确认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二)工作架构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以企业自主开展为主,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工作组,按照上述基本步骤实施,并形成书面报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安全风险较高的企业,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自主开展有困难的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指导。 (三)辨识、评估和控制报告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概况; 2.作业活动表; 3.风险点; 4.潜在事故类别及后果; 5.风险等级;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城市作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公共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基本前提,关系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伴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预测手段和风险评估方法,但目前公共安全治理还面临着智慧基础设施不足、数据整合不充分、数据安全隐患突出等瓶颈,为此政府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要数据采集的多样化、数据存储的融合化、数据分析的实时化、安全事务决策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上要完善城市安全的数据管理网格、推进公共安全数据整合、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安全保障。 一、互联网时代下带给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强大的数据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事先能消除隐患,事件发生后也能快速作出正确反应,更加有效地应对事故和灾难。以往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资源、数据来源比较单一、零散,限制于科技和技术手段,绝大部分有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的数据信息无法获取、或难以识别,不能完全在安全事件处置中发挥作用。因此,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常常表现信息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甄别信息、分析信息并快速作出决策,对于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至关重要。例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前及之中,来自不同渠道的报警电话、安全情报、新闻报道等大量信息蜂拥而至,让美国安全部门和警方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当局应对这一事件的能力。直接原因都是当地政府未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与数据,未能进行事件预防,事件发生后也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应对。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带给城市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为我们处理相关安全事件提供了有力抓手,与大数据相关各类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可以快速将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和快速传输,使得公共安全治理得以基于完整的数据图谱而不是单一、零散的数据源,从而保障了危机决策与应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企业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2)易挥发性; 3)流动扩散性; 4)受热膨胀性; (二)作业场所危险性分析。 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火灾、爆炸:①泄漏;②着火源如: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其他火源; 2) 容器爆炸; 3) 中毒和窒息; 4) 物体打击;

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知识交流

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指南 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

目次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5.1 基本程序 (4) 5.2 策划和准备 (4) 5.3 安全风险评估 (6)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8) 5.5 完善城市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2) 6 持续改进 (13) 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15) 附录B 评估单元划分示例 (16) 附录C 风险等级判定指标 (17) 附录D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基本流程 (18)

1 总则 1.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规定了全省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 1.3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省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省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对公共交通、通信、电力、煤气、水利、热力、气象等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增强抗灾基础能力。提高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统筹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定期深入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建立吉林省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独立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尽快实现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转变。对于城市公共安

成都市XXX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LEC版本清单

XXX机械加工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主要负责人: 审核负责人: 生产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二零二零年三月

引言 本清单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及《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DB 5101/T 18-2018)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工贸生产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工贸生产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清单用于规范和指导XXX机械加工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目录 引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作业活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数据台账 (4) 5 安全检查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数据台账 (3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 范围 本清单规定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清单适用于指导XXX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 3、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17〕25号; 4、《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DB 5101/T 18-2018); 5、《成都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办法、三规范”的通知》(成安委[2018] 16号)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1 目的 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职责 3.1 安全主任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行政部负责本公司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部门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 4.1.1 危害识别组织 安全主任组织各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经理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 )熟悉本公司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 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

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 ) 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 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a )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b )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c )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d )作业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e )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f )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g )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h ) 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4.1.4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程度。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 4.1.4 作业活动的选定与划分 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根据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结合来识别和划分作业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完整版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晋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晋城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使用企业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过程。化工企业可参照本指南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二、有关术语和定义 (一)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四)风险评估。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风险分级与管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三、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流程 (一)建立机制。成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或实际控制人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生产、技术、安全副总担任,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车间相关负责人员和一线班组长。制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质量要求、考核奖惩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二)动员培训。企业应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员培训,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知识、调动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常用方法、风险控制原则及措施等。 (三)确定风险辨识范围和内容。 1.确定辨识范围。根据企业功能分区或者工艺流程将企业全部区域划分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单元,如生产区(反应岗位、精馏岗位、后处理岗位、成品岗位等)、储罐区、办公区等。然后逐个单元分别进行辨识,对单元内所有涉及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一一梳理和确认。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煤气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伤害。根据《生产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0 引言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系统分建、横向协作困难等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撑。因此,在实践层面,需构建基于创新2. 0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智慧”理念的落地实现和“智慧”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理论界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内嵌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在治理对策上重视参与式的管理(Lee,Amy V.,2013)[1]、促进利益协调(An-drulis,Dennis P.,2011)[2]、构建安全共同体(Amin,Ash,2013)[3]等,综合提升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弹性恢复能力。我国理论界重点关注信息、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的支撑作用,代表性成果如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4 - 5]; 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相整合的城市“智慧治理”[6];“智慧安全”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7]; 基于智慧互联“无边界”特征的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8]; 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

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等。因此,仍需探索“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整体优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以来,“智慧”发展成果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9],可以说,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藉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监测、实时追踪、响应处置等治理效能得以提升,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代表性实践成果及治理目标,如表1所示。 1. 1主要特征与成熟经验 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与经验。 1. 1. 1建立体系化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依法批准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适用本办法。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应当包括行业固有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行业固有、环境和管理等多重风险因素叠加作用而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严重程度的结合;本办法所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以下简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安全风险分级评定标准评估、确定生产经营单位整体风险等级,进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管控措施的安全监管模式。

第四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坚持系统分析、科学评定、分类指导、行业负责、属地为主。 第五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市级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和开发区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全市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绘制分布图。 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主管行业领域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标准(以下简称“分级评定标准”),同时负责管理权限范围内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对县(区)、开发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级初评意见进行复核确认;统一发布分级评定结果。 县(区)、开发区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分级评定标准,组织管理权限范围内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工作,提出初评意见。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加强本辖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检查。 具体生产经营单位的归口监管按照××市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划分确定。 第二章安全风险等级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分为A、B、C、D四个等级,级别由低至高逐级增加,A级为低风险、B级为一般风险、C级为

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

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暂行办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本市全面构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导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安全风险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定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引发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施工安全风险按照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低风险四级。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工程参建单位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根据事故隐患的危害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及文件 4、职责 5、工作程序 6、实施过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和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和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策划。负

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 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4、3 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4、4 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危险源;(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3)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5)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原则危险源辨识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过程和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及相关方活动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对策——以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为例 [摘要] 近年来,城市电梯安全事故呈高发态势,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不同程度地造成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如何从源头上治理电梯安全系统的隐患,成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日益频繁的电梯安全事故是电梯安全运行系统脆弱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视角探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对策,提高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的能力。 [关键词] 脆弱性理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一、问题提出:电梯运行安全事故频发 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是世界上拥有电梯最多的国家。如上海电梯年平均增长率达12%,截至2012年,上海各类电梯保有量已近16万台,数量已经超过纽约,成为全世界电梯最多的城市。其中,住宅小区电梯占到一半,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达到1.43万余台。自2013年5月份以来,云南、湖北、深圳、西安、厦门等地连续发生多起“电梯吃人”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电梯使用成为城市安全运行中的高风险地带,反映了电梯运行安全系统是非常脆弱的。由于住宅小区电梯运行的特殊性,其管理主体多元化,电梯运行安全系统脆弱性更加突出,安全问题更应值得关注。基于脆弱性理论范式视角探讨住宅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系统脆弱性治理对策,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价值。 二、理论视角:脆弱性理论范式 脆弱性理论范式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它为城市公共安全事故产生机理分析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1970年代Gilbert F .White 首次提出了脆弱性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1]“脆弱性”理论范式最初是运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后来逐步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并大大丰富了“脆弱性”的内涵和内容,并将脆弱性理论运用于危机管理领域,为解读危机事件生成机理及探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的路径和视角。 根据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脆弱性理论研究可知,系统的脆弱性是指系统对外在危害的暴露程度,是系统本身的客观属性,是暴露性、抗逆力和恢复力的高度统一的概念。系统脆弱性主要来源于:1.自然属性。如地理、地质、气象、自然环境和生物等;2.技术属性。如工程、装备、技术和生产活动等;3.社会属性。如政治、社会、经济、法治、文化、宗教、教育制度和传媒网络等;4.管理属性。如公共管理、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与应急准备等。[2]这为我们分析系统脆弱性提供了理论框架。 就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而言,其脆弱性主要来自风险管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应急准备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四个方面及其累加或耦合形成的综合脆弱性。[3]脆弱性本身并不一定产生灾害或危机,而是系统在致灾因子对系统作用下超过了系统脆弱性抗逆力,灾害或危机事件就产生了。因此,灾害事件产生都是在致灾因子的影响下,通过多重扰动因素影响安全系统,系统综合脆弱性(主要包括自然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等领域的脆弱性)集中表现出来,打乱系统间的结构平衡,使脆弱性超过特定的安全阈值,灾害事件由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指南(试行)京建发〔2018〕424号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技术指南(试行) 二〇一八年九月

目录 1 总则 (1) 2 编制依据 (2) 3 术语 (3) 4 工程项目参建单位施工安全风险管控职责 (4) 4.1 一般规定 (4) 4.2 建设单位职责 (4) 4.3 施工单位职责 (4) 4.4 监理单位职责 (5) 4.5 勘察、设计单位职责 (5) 5 风险识别 (6) 5.1风险识别方法 (6) 5.2风险识别范围 (6) 5.3风险识别程序 (8) 5.4风险源判别清单库 (9) 6 风险分析 (12) 6.1发生可能性分析 (12) 6.2后果严重性分析 (15) 7 风险评价定级 (19) 7.1施工安全风险等级 (19) 7.2风险等级矩阵法 (19) 7.3风险评价方法 (19) 8 施工安全风险管控 (20) 8.1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20) 8.2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清单编制和公告 (20) 8.3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1)

8.4监督检查 (21) 8.5持续改进 (22) 8.6文件与记录 (22) 附录A 企业施工安全风险源判别清单库 (24) 附录B 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清单 (25) 附录C 企业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清单 (26) 附录D风险评估技术 (27)

1 总则 1.0.1为规范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健全完善施工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施工安全整体预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较大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压减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可以参照执行。 1.0.3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经济性、动态性和实效性原则。 1.0.4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体制机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识别风险,科学分析、评价风险,在工程项目活动全过程中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0.5施工安全风险应分级、分类、分层、分专业进行管控,明确风险的严重程度、管控对象、管控责任、管控主体。 1.0.6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北京市相关标准的规定。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正式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 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