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从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研究城市公共安全中存在的风险,指出我国进入风险社会,强调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针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城市问题;城市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51-02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指出:“一个城市必须在保证自由、安全的条件下,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人类城市的一个目标。”[1]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必须控制住城市中潜在的风险,加强和改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公共安全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为我国城市良性运行献计献策,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风险管理

(一)城市存在的风险

城市面临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生活、生产、生态等方面,仅2011年查处的药品安全问题达9 096起;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重庆市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存量为11 456条;资源破坏、环境

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问题

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

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

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

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 传统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两种:前瞻性方法和反应性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确定某一风险的优先级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定性安全风险管理和定量安全风险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缺陷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或行为的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管理缺陷也可以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安全管理缺陷就是要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责任主体和制度的管理。 1、原材料、备品、备件安全风险管理。原材料、备品、备件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原材料、备品、备件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价,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备品备件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要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定期进行质量风险评价,对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取消其供应资格。特别是对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更要进行风险评价,禁止盲目使用。 2、维修作业、工艺清理安全风险管理。维修作业、工艺清理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作业点的周围环境和作业点所在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危险性。同时要对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因作业引发的环境因素变化,产生新的危害因素,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加

强维修作业、工艺清理风险管理是企业预防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3、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国务院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检验进行管理,加强特种设备的备品备件、使用材料质量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档案,提出控制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4、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原因和故障 发生的规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有人认为设备、设施事故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事故是很难避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引发设备、设施事故原因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五种:一是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安装时就存在缺陷;二是使用单位选型不当;三是操作人员操作使用不当;四是运行过程中出现磨蚀、疲劳、老化、腐蚀;五是维修缺陷。这些有害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关键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3)发挥综合力量,强化安全管理;(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行车环境。 关键词:城市公交;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143-02 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政府和市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因为安全管理干部是一线的指挥官,是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相当于一个“传感器”,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服务理念传导到每个职工身上。因此,加强路队长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路队长的业务技能,加强车队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车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司在加强车队管理干部建设中已迈出了新的步伐,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有效的提高管理干部工作能力。作为一名车队安全管理干部,只有自身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做好车队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方面,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之外,大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小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有了过硬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才能把握好政策性和方向性,才能切实有效的为基层职工服务;二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出台后,客流和营收已不在是车队管理干部关注的焦点,加强安全服务管理是车队工作的重点;三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的掌握路队的实际情况,包括车辆状况、职工思想动态和生产经营状况都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职工要重点进行监督和教育;四要关心职工,切实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增强路队的团队精神;五要具备足够的协调能力。这个协调能力包括外部交通管理、市政等部门的协调和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六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公正廉明,不“吃、拿、卡、要”职工财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并持之以恒,路队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名词解释】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 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2.回归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由回归分析求出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回归模型。 3.风险管理:是指各组织机构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在此基 础上合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各项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4.人群管理:是指为了对人群进行监督,使人群在场所内有秩序地活动,为保 障人群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或采取的措施。 5.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6.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 理过程。 7.应急决策:是指在灾难事故突然发生或出现某些征兆时,在极短的时间内, 收集、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直至应急救援完成的过程。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 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多选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降低由于自然灾害、人为 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②最小的投资获取最 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基础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两部分。 4.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目标的依据之一。 5.在公共安全综合规划中需要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率(或故障率)、死 亡率、事故损失等指标。 6.统计预测的方法按照方法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法和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定性预测法,可分为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使用条 件:历史数据不多、不够准确。 8.常用的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 归预测法。 9.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法有灰色预测法,使用条件:变量随 时间的变化。 10.统计预测的步骤:①确定目标;②搜集和审核资料;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和方法;④改进预测模型;⑤提出预测结果报告。 11.事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历史数据不足、精度要求不 高),中位数和平均数原则;灰色预测法(步骤)。 12.财产损失预测方法:回归预测(不考虑各个因子使用一元回归,考虑使用多 元回归);灰色系统分析预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政发[2010]1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09 【实施日期】2010.04.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京政发〔2010〕1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建立健全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高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水平,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现就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7年至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领导下,本市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工作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风

险评估控制工作。实践证明,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科学管理手段,是深化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安全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安全,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落实预防为主,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做好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世界城市,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的基础性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范围 (一)工作目标。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动态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本市“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政府部门依法管理、责任主体认真履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格局,完善风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规范标准体系和工作要求,明确配套保障制度,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全过程综合管理,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主动性,强化全面预防与应急准备,实现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领导下,发挥应急体系统筹协调作用,依托常态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统筹组织、条块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动态评估、综合控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扎实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三)工作范围。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大类突发事件,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个环节。工作重点包括城市生命线(水、电、气、热、交通、通信)安全、传染病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社会稳定、能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

00292-12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1.[识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是什么?[201104单选、201107单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政府遵守和执行法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和政策消除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原因,并且及时治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实现保障生产、生活和城市安全目的的管理过程。 2.[领会]简述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区别? (1)在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没有单独设置城市政府,在京城由皇宫专设官员及其部门管理城市安全,在其他地方,由城乡共管的地方政府兼管城市安全;而近代以来,由单独设置的城市政府负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2)在古代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主要限于抵御自然灾害、火灾等,由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存在着对奴隶主的人身依 附关系,因此,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基本上不存在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公民争取权利的进展,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有由自然界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有由社会性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 (3)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由于其国体的性质,尚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第一次具有比 较彻底的公共性质,它造福于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 3.[综合应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有两方面含义: (1)一方面是对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通过采取科学、切实、可靠的措施,消除产生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和 隐患,从而做到基本上避免这类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 (2)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避免的公共安全问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救灾准备,为及时、有效地救灾创造前提条件。 2、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就是在公共安全问题发生时,根据事先准备的公共安全问题治理预案,及时组织 力量,投人物力,采取措施,控制住公共安全问题的扩大,尽量把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统一指挥的原则。 1、其含义之一是由最高行政首长个人作出决定,把这种决定作为命令统一下达,该行政首长对所处理的公共安全事件负责。 2、含义之二是组建一个由多种相关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其功能一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为最高 行政首长作出决定提供咨询意见;二是在执行层面,分工负责,执行最高行政首长的决定; 3、含义之三是在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整个执行系统中,每个成员都只对一个直接上级负责,服从其指挥,听从其命令。 三、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1、在分工方面,其含义是各司其职,运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行使政府部门的专门职能,发挥专业队伍的功能,解决公共安全事件中 与专业队伍相对应的专业领域问题。 2、在协作方面,其含义一是对职能有交叉的事务,明确某个部门负有主要责任,其他部门负有次要责任;二是明确负有次要责任的部门,具有主动配合负有主要责任部门工作的义务,对不认真履行主动配合义务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应追究其责任;三是各方都有向其他 方提供必要信息、保持及时沟通的义务。 四、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会造成相关物质资料的缺少、损坏或变异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安全 事件,必须补齐所缺少的物质资料,修复被损坏的物质资料,纠正变异物质资料的功能。 2、因此,补齐、修复或纠正相关的物质资料,是解决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决定性、关键性环节。 3、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围绕和服务于补齐、修复或纠正物质资料的工作;处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其他各项原则,也相应都是围绕和服务于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五、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 1、自然灾害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市民具备较强的救灾意识和能力,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城市的救灾能力。 2、对人为引起的灾害,如果市民也都具备在本职工作岗位或生活场所预防和抵御人为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必然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城 市的防灾救灾能力。 3、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一靠学习,二靠训练。 4.[领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哪些?[201104多选、201107简答] 一、治理自然灾害的公共安全管理 1、与其他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相比较,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拒、影响面广、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治理后遗症任务重等特点。 2、自然灾害是城市公共安全最大昀威胁,预防和抗御自然灾害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 1、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与其他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相比较,火灾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具有毁灭性、可预防、季节性发生、重点单位和人群尤其需要落实防范、科学技术和设备有助于提高预防火灾效果等特点。 三、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管理 1、对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问题,总体说来重在治本,控制治标,标本兼治。 2、一方面,各城市应针对本地区社会治安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和根除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 隐患; 3、另一方面,对扰乱社会治安的人员和行为要及时破案,依法惩处,消除危害,在治标方面把扰乱社会治安的人员和行为控制在发案 率较低的水平。 四、卫生防疫类公共安全管理 1、在预防方面,一是制定、健全和遵守国际性公约,在医学、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室,严格控制病毒和细菌外传,禁止或 限制试验新的病毒和细菌; 2、二是严密监视和控制已有疫情地区的疫情变化和向外传播,严密监视和控制地区类和机构类所饲养的动物界传染病向人类传播; 3、三是在医院系统建立和严格执行传染病预警制度,实行检验人员、医师、分管领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首例和个别首批病例被及时 发现并向上报告;卫生防疫部门立即介入并诊断疫情;以卫生防疫部门为主,医院和公安部门协助,对上述首例或首批病人的接触者和 场所,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 五、基础设施类公共安全管理 1、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能源类、供排水类、交通类、邮政通信类、环境保护类、防灾类。 2、基础设施类公共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应经常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必要时要及时更新,从而消除隐患。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安全的定义 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和损失。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2、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 以人为本、风险预控、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3、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强调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4、危险的定义 既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当危险暴露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时就成为风险。 风险(R)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的函数(p)来表示:R=f(p,c) 6、事件的定义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注: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7、事故的定义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8、隐患的定义 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

坏或其组合的对工作标准、实务、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 隐患与风险是一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概念。 隐患→暴露在人类的生产作业活动中→风险→控制失败→事故 9、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的来源可分为: 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如腐朽思想、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烟等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10、风险与危险的关系 危险是风险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没有风险。风险与危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这种危险是客观固有的。但在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相隔离,尽管它仍有受辐射的危险,但由于无发生的渠道,所以我们并没有受辐射的风险。 这里说明了人们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非“危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11、危险与安全的关系 危险与安全是相对的。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是人们从是否可能遭受伤害、职业病、健康损坏、环境破坏和其他损失的角度,对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设施)、场所、人员、物料的认识。 例如,按照《高处作业分级》(BGT3608-93)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生产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要求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备(用品),以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2、不安全行为 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论文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韩军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1331班专业课程:安全科学概论 任课教师:段晓萍 2014年12月9日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韩军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当前,公共安全已成为我国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解决公共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应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挑战,化解我国公共安全危机,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现状对策 公共安全是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公共安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将难以想象。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实施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职能;是加强公共管理、建设强大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 公共安全问题始终与人类社会共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品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存质量。“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是社会公众及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打造平安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呼声。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社会公众安全生存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找到控制公共安全的切实有效办法。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是社会必将经历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时期,因此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城市作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公共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基本前提,关系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伴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预测手段和风险评估方法,但目前公共安全治理还面临着智慧基础设施不足、数据整合不充分、数据安全隐患突出等瓶颈,为此政府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要数据采集的多样化、数据存储的融合化、数据分析的实时化、安全事务决策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上要完善城市安全的数据管理网格、推进公共安全数据整合、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安全保障。 一、互联网时代下带给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强大的数据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事先能消除隐患,事件发生后也能快速作出正确反应,更加有效地应对事故和灾难。以往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资源、数据来源比较单一、零散,限制于科技和技术手段,绝大部分有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的数据信息无法获取、或难以识别,不能完全在安全事件处置中发挥作用。因此,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常常表现信息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甄别信息、分析信息并快速作出决策,对于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至关重要。例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前及之中,来自不同渠道的报警电话、安全情报、新闻报道等大量信息蜂拥而至,让美国安全部门和警方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当局应对这一事件的能力。直接原因都是当地政府未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与数据,未能进行事件预防,事件发生后也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应对。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带给城市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为我们处理相关安全事件提供了有力抓手,与大数据相关各类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可以快速将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和快速传输,使得公共安全治理得以基于完整的数据图谱而不是单一、零散的数据源,从而保障了危机决策与应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企业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2)易挥发性; 3)流动扩散性; 4)受热膨胀性; (二)作业场所危险性分析。 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火灾、爆炸:①泄漏;②着火源如: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其他火源; 2) 容器爆炸; 3) 中毒和窒息; 4) 物体打击;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

什么是公共安全? 1、公共安全其实是两个词,一个是公共,一个是安全。 2、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公共安全的理解有两种。概念:一方面是传统的灾害,另一方面是非传统的灾害。一般认为,公共安全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是自然灾害,第二大类是一些事故灾难,第三大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四大类则是和社会、经济有关的一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风险: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 我国公共安全形势:1.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2.事故灾难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3.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如西藏、新疆。 公共安全形势面临新特点: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增加18个城市和1.4 %城镇人口的速度在发展。2.工业化、信息化的挑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导致产生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各种事件的耦合。3.市场化的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4.国际化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宁,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境外涉我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增多。 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其主要特征:一是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二是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三是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四是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联合减灾转变。 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包括整个突发事件全过程,但更加注重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管理;应急管理?包括整个突发事件全过程,但更加侧重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 什么是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面临的风险:1、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没有备份,由于计算机硬盘的意外损坏,导致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2、企业厂房隔壁就是一个加油站,结果某一天加油站发生火灾,波及到企业的仓库,大量原料被烧毁,严重影响企业生产!3、政府组织节日庆典,结果因人流涌动、组织不力造成踩踏事故。4、一个国家的原油供应过于集中在某一地域,当地的政局动荡或不友好的外交关系严重影响到国内的油价和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 风险:指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所产生损失的组合。简而言之,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概念的认识:1.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机会),可能性是指客观事物存在或者发生的机会,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来衡量。2. 风险是损失的主观不确定性,主观不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省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省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对公共交通、通信、电力、煤气、水利、热力、气象等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增强抗灾基础能力。提高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统筹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定期深入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建立吉林省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独立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尽快实现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转变。对于城市公共安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基础知识手册

凯里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基础知识手册 一、通用部分 1、我们的安全理念是什么 答: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 2、南方电网公司有关风险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文件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指导文件汇编》。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特点有哪些什么 答: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强调事前的分析与控制; 以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强调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能; 以系统化、规范化为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的绩效; 以先进管理体系为基础,突出专业化特色,实现了管理创新。 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与在控。 5、安全生产“三大敌人”是什么 答:违章、麻痹、不负责任。 6、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强调系统的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超前控制风险,把安全防范关口前移,持续、系统地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 7、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有哪几个单元共有多少个要素 答: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共有九个单元。共有51个要素。 8、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推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哪“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哪“三种人”的作用实现“两个控制” 答:“三个结合”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相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本单位管理现状相结合。“三种人”是领导、中层干部、骨干。“两个控制”是质量、进度控制。 9、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原则是什么

城市公共安全论文

城市公共安全 郑珂物理工程系广电编2班 引言: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保障城市公共 安全,要首先从立法上给予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完 善的城市安全体系和应急机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城市的安全系 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问题维护 1 城市公共安全的内涵 1.1 城市工业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与此相关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工业原材料因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储罐区、油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疏于管理引发重大事故。 1.2 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存在的风险 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式以及高频率的人员流动,而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隐含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商场、超市、车站码头、公园、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都不同程度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例如:安全设施陈旧、通道不畅、安全标识不清等。近年来事故频发,使得密集人群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1.3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对水、电、气、油、信息、交通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也使遍布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管网和电信、电力、网络管线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城市的公共安全。 2 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2.1 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牵涉到各方利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后果往往随着危机的恶化而加剧,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造成巨大的损失。 2.2 风险的不确定性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司法专题任务)2018年度

附件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 专项(司法专题任务)2018年度 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科技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专题研究任务实施方案,列为新增任务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题任务面向“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建设网络强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国家智慧司法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使我国的司法资源优化配臵理论和跨部门跨层级多业务司法协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引领世界司法技术和装备发展的先进技术成果,初步形成以智慧司法知识中心和法检司三部门运行支撑平台为核心的国家智慧司法运行支撑体系,为实现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建成公正、透明的司法体 —1—

系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题任务执行期为2018—2021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本批指南拟在智慧司法基础科学问题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智慧法院核心业务运行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智慧检务核心业务运行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智慧司法行政核心业务运行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智慧司法业务协同与知识支撑体系研究、公正司法与司法为民综合应用示范与效能评价研究等6个方面启动16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4.5亿元,其中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企业作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时,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指南各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1项,若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再继续支持。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