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3)
2024年公共安全管理之突发事件管(3篇)
2024年公共安全管理之突发事件管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突发事件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突发事件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提升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为应急处置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响应是至关重要的。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协同作战,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和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工作,提高整体应对能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2024年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视与实践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预警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2024年公共安全管理之突发事件管(2)群体性事件含义:是指部分社会成员为满足某种需要而结成违规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针对特定对象和目标,实施过激或暴力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或政治影响的事件。
(认定需考虑事件主体的多元性、主体主观方面的目的性、实施时空环境的特定性、事件后果的危害性等方面)范围: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集会、游行、示威和集体上访活动中出现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i公共安全的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的较大桂嬷嬷聚集活动;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枢纽、外国驻华使馆、旅馆以及其他要害部门或者单位的行为;聚众堵塞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的行为;在大型体育比赛文娱商贸庆典等活动中出现的聚众滋事或者骚乱;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以及其他公私财产的行为;较大规模的聚众械斗;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体性行为。
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公共安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加强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的重要性、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旨在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2.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可以减少事故发生,降低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提升政府公信力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是政府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
通过加强排查化解工作,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形象。
二、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的方法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排查范围、内容、程序、责任等,确保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监督,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开展全面排查对公共安全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交通安全:排查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安全隐患,确保交通安全。
(2)消防安全:排查公共场所、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消防安全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3)建筑施工安全:排查在建工程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4)食品安全:排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
(5)公共卫生安全:排查疾病防控、医疗救治等环节的安全隐患,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3.建立安全隐患整改机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建立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时限、措施等,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到位。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大家自觉遵守公共安全规定,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区域安全规定最新(3篇)
第1篇一、前言公共区域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区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加强公共区域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公共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所:1. 公共交通设施: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地铁站等;2. 公共建筑:商场、超市、酒店、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旅游景点等;3. 公共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4. 公共场所:学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5. 公共绿地:公园、广场、步行街等;6. 公共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海滨等;7. 公共停车场:道路两侧、地下车库、停车场等;8. 其他公共区域。
三、安全责任1. 公共区域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和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公共区域安全。
2. 公共区域的所有者、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3. 公共区域的使用者和经营单位应当遵守安全规定,配合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公共区域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公共区域设施设备(1)公共区域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2)禁止在公共区域擅自搭建临时建筑,禁止占用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2. 公共区域消防安全(1)公共区域应当设置消防设施设备,并保持完好有效。
(2)禁止在公共区域吸烟、使用明火,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3)禁止堵塞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3. 公共区域交通安全(1)公共区域的道路、停车场应当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保持交通秩序。
(2)禁止在公共区域非法停车、占道经营。
(3)禁止在公共区域驾驶无牌无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逆行等违法行为。
4. 公共区域卫生(1)公共区域应当保持环境卫生,禁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
公共安全管理之危险物品管(三篇)
公共安全管理之危险物品管危险物品:根据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管理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归家经济建设,依法对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购销、运输、使用等环节实施审批许可、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和事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危险物品主要是指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危险物品的厉害两重性:(一)利益性:主要体现在危险物品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危险物品的应用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
(二)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应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已被违法犯罪人员用于从事破坏活动,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危险物品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危险物品事故的减少和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有利于预防暴力案件和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
3、保障危险物品合法、安全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危险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2、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3、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
4、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
危险物品管理的主要措施:1、审批许可2、监督检查3、行政处罚4、安全教育5、日常指导6、收缴失控的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管理的组织机构一政府:a公安机关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环保部门d卫生部门f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g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二从业单位(职责)a认真贯彻执行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落实危险物品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b加强对从事危险物品生产、保管、运输、销售、使用、销毁等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遵守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c严格按照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常开展对本单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符合规定行为或各种不安全因素d建立健全流向登记制度,防止危险物品流失。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前言
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其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
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维
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公共场所的分类
公共场所分为三类:
1. 生产经营场所,如商场、超市、餐饮店等
2. 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游戏室、KTV等
3. 其他公共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公园、广场等
二、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责任
1. 生产经营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2. 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对场所的消防、信号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其他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加强安全巡查和设备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1. 各类公共场所应当制定适当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2. 文化娱乐场所应当采用电子化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设施,加强安全管理。
3. 生产经营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监督
1.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监督,对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2. 人民群众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有权利进行举报和监督,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1.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运营,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适用于所有经营公共场所的企事业单位。
1.2 原则和要求本制度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以人为本的原则;3)预防为主的原则;4)综合治理的原则;5)科学管理的原则;6)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安全管理机构2.1 机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安全机构负责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为:1)制定并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3)组织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4)编制应急预案和危险源辨识评估报告;5)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2.2 人员配置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应根据公共场所的规模、特点和安全风险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运营。
各类公共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资质要求和学历背景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安全风险防控3.1 安全生产措施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购买安全设施和设备;2)修缮和维护场所;3)制定安全操作规程;4)备有应急照明和通信设备。
3.2 消防安全措施公共场所应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组织进行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制定消防演练计划。
3.3 人员安全教育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应急疏散和火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考核,并记录培训情况。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4.1 应急预案编制公共场所应编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等级分类;2)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3)应急疏散和救援路径;4)应急通讯和报警程序;5)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报告。
4.2 演练和评估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演练,并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员工的应变能力。
演练计划应事先公布,并记录参与演练的人员名单和演练结果。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 言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复杂性同样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均GDP相对较高的城市,在城市运行中同样也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
这也就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其能够围绕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多个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采取适宜策略予以优化,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安全风险意识欠缺在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最为直接的一个问题和影响因素就是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不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主要负责领导以及相应工作人员而言,因为自身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必然也就会影响到自身工作实效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各项举措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因为这种安全风险意识欠缺,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同样也不具备较高的风险敏感性,无法技术发现安全风险预兆,最终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二)基础设施薄弱在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相应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很难为该项工作的执行提供较为理想的支持力度。
现阶段很多城市中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都因为常年不用,存在着明显的年久失修问题,缺乏及时维修和养护,如此也就容易导致其原有功能价值受损,很难在具体应用中具备较强的实际效益,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效果。
(三)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中,因为具体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同样也会严重影响最终管理效果,导致管理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混乱性问题,威胁同样也不容忽视。
比如,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急管理机制而言,当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发挥出较强的实际管控效果,最终必然也就无法发挥应急处理效果。
(四)社会参与力度不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同样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但是在现阶段具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很少有社会力量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不足,相关意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应急准备(3篇)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应急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具体、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危机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预案应包括快速响应、事故防控、人员疏散、救援资源调度等内容。
2. 建立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建立一个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危机管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该机构应有明确的指挥人员和工作体系,具备快速决策和调度能力。
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足够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食品、水源、医疗药品、救援设备等。
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各类物资支持。
4. 建立危机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健全的危机信息发布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危机情况和应对措施。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做好舆情管理。
5. 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危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
演练中要注重模拟真实情境和应急联动评估。
6.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公共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的及时共享,便于危机的发现、预警和应对。
7.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危机管理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借鉴其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的应急准备水平。
总之,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应急准备需要从组织体系、物资支持、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的损失。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应急准备(二)应急准备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危机的预测、应对策略的设计、资源准备、组织调度和培训演练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应急准备范本,其中包含了必要的内容和步骤。
一、应急准备的概述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突发的,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
应急准备是指事先预见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准备必要的资源和组织力量,确保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快速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1. 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减轻危害和损失。
2023城市公共安全日活动总结(3篇)
2023城市公共安全日活动总结二、安全制度保证,实施扎实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与门卫人员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合同,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凡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学校建立以董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
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
三、全社会总动员,群防群治群利。
2023城市公共安全日活动总结(二)1、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培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工区特点,工区领导高度重视“专项安全日活动”工作,坚持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化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了全公司安全管理目标和要求,落实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指明了工作方向;工区以科学管理为指导,加强了人身、电网、设备和交通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
2、全员行动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杜绝事故,认真组织学习三习惯性违章,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
把工作重点放在严格抓好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
实现作业班组“四个零”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生产零违章、作业人员零伤害、监督管理零宽容、工作质量零差错),使习惯性违章得到有效遏制。
继续完善各部门、班组及个人的安全目标,制定相应控制措施,确保各级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结合公司安全目标及相关过程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安全目标的过程检查、考核。
我相信,只要我们以身作则,遵障守规,从安全基础管理做起,结合整改工作,脚踏实地,全员行动“从我做起”。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1-3)
第四课卫生常识要牢记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健全的卫生制度、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健康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2、通过教育让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改善、达到、维持和促进学生个体健康。
教学过程:1.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手上沾染的各种细菌通过食物进入体内,染上疾病。
放久的开水不要喝,放久的食物不要吃,紧好倒掉。
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发霉的食品里面含有含有致癌物质。
当家庭中有人生病时,病人吃饭的碗、筷应该分开放。
吃饭的碗、筷要消毒,不要放在灶台边,防止蚊、蝇传染疾病。
瓜果、蔬菜要洗干净。
2.个人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刷牙洗脸睡前饮水量开水或牛奶:洗脚开窗衣服要勤洗勤换,被子要勤晒,以消灭细菌。
3.讲卫生小游戏瞭望塔牙刷的历史大约在1770年,英国的威廉·阿迪斯因为煽动骚乱,被监禁在新盖特监狱的一间牢记里。
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用一小块布擦牙齿。
从古代起人们就是这样擦的。
突然,阿迪斯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主意:在吃肉留下的一块骨头上钻一些小孔,再向看守要几根硬的猪鬃,把它们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中去。
就这样,阿迪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
实际上,我国用牙刷的历史最早。
在辽代应历九年(公元959年)的古墓中,已发现两排八孔的牙刷。
不过,现代牙刷还是从阿迪斯的发明起步的。
想一想:生活中你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第六课交通安全很重要一、目的意义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二、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三、教育内容1、交通法规法律条文。
法规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常识篇(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警示篇(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4)交通安全教育卡2、案例(1)《车祸是孩子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2)《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3)《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这个数字相当于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如果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一年经济损失高达33亿之多!10万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如此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留给世人的该是多么沉重的警示和思索。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何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防止各种灾害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公共安全的定义、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公共安全的分类、公共安全管理的目标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紧密相关的理论。
一、应急管理理论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响应、高效应对、协调有序的组织、指挥、指导和调度各项资源的一个过程。
应急管理理论的出现,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为城市的突发事件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指在有限资源下,根据安全技术接受程度、财务、法律和政策限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规划和实施控制措施的过程。
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有利于识别并分析各种风险,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
三、信息化管理理论信息化管理是指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于城市的管理中,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的管理过程。
信息化管理理论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管理者积极掌握城市公共安全情况,及时采取管理措施。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主要包括了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等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讲解。
一、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安全委员会、公共安全管理局等组织机构的建立,能够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
公共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和方法。
二、公共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公共安全管理政策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商场公共安全管理制度(3篇)
商场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了加强商场正规化管理工作,保障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为公司今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公司人员、财产、治安、消防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认真做好商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自觉遵守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贯彻安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原则。
3、公司物业管理处人员代表本公司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公司其他部门员工应配合物管人员工作。
4、商场公共安全管理勤务应每日____小时不间断巡查,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领导,能现场整改的要马上整改,如无法进行现场整改,以书面形式向集团主管部门领导汇报,提出合理性整改意见。
5、安保人员在巡查过程中要认真仔细,遇有重大事故发生时,要临危不乱,果断敏捷,做适当处理,并立即上报上级。
第二章人员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要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加上相应的安全管理手段进行制约。
1、经常性组织公司所有员工和商铺租户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2、在存在安全隐患部位张贴明显警示标志,如楼梯口、卫生间等位置,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3、未经管理处工作人员同意,无关人员决不允许私自登上商场天台,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如:吹风、观看风景等情况。
4、再无大人监管下,不得随意让小朋友在商场内玩耍,尤其是楼梯和电梯口处;不得让小朋友单独攀爬楼梯、电梯,以免造成人员安全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发现有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制止和引导。
5、商场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工作人员及铺面租户携带易燃易爆、剧毒及其他危险物品进入商场。
6、禁止在商场内追逐、打闹,以免在发生碰撞时对身体造成伤害。
7、商场工作人员在实施高空作业时,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防止因工作疏忽,或麻痹大意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公共安全是指社会集体安全的状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原则、内容和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社会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同时,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也能够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1. 法治原则: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各类安全事件和事故。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2. 预防为主原则: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注重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各类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真正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原则: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综合治理,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安全风险。
只有加强协作,才能有效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
4. 依法负责原则: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由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法负责,实施主体要明确,责权利要划定清楚。
只有依法负责,才能确保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5. 整体观念原则: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具有整体观念,要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安全环境,更加注重安全风险的连锁反应和协同作用。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安全问题,才能确保公共安全的有序推进。
三、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主要是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规范生产行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公共卫生整改措施(3篇)
公共卫生整改措施公共卫生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
为了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从多个层面入手,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传教育、技术改良等手段,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一、加强立法和执法1. 完善公共卫生立法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包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传染病防控法、环境保护法等,使其覆盖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执法机构: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执法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确保卫生行业的规范运行。
3. 加强公共卫生立法宣传: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增加违法成本,促使公众自觉遵守卫生法律法规。
4.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实施罚款、责令停业、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二、完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1.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包括监测机构、监测设备和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形成较为完整的监测网。
2.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加强对公共卫生监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3. 统一监测标准和方法:建立公共卫生监测的统一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建立及时发布公共卫生监测结果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布监测数据,提高公众对卫生状况的了解和关注。
三、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1. 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和生产:加大对传染病疫苗的投入力度,提高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水平,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供应量。
2. 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3. 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加大传染病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020年10月自考00292市政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市政学试卷(课程代码0029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从城市发展阶段看,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属于(C)A.早期城市B.中世纪城市C.近代城市D.现代城市2.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是(B)A.北平市B.广州市C.天津市D.上海市3.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D)A.共同利益B.集团利益C.集体利益D.公共利益4.属于市政府社会管理部门的是(C)A.市审计局B.市公安局C.市民政局D.市财政局5.我国设立在城市的爱国统-战线组织是(C)A.市政府B.市人大C.市政协D.市法院6.属于城市公益性组织的是(A)A.市慈善总会B.居民委员会C.业主委员会D.街道办事处7.属于市政职能中的建设职能的是(A)A.文化教育B.治安消防C.食品安全D.环境保护8.属于市政职能中的现代职能的是(C)A.供水照明B.治安防御C.城市规划D.卫生健康9.我国市政职能体系的基本特征是(B)A.市场主导型B.行政主导型.C.混合型D.中间型10.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以及城市地域内部级差性转化的过程,称为( A )A.地域城市化B.人口城市化C.非农产业城市化D.生活方式城市化11.美国地理学家布菜恩.贝里于1976年最先提出( B )A.郊区化B.逆城市化C.城市化D.再城市化12.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D)A.农业现代化B.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第三产业的发展D.产业一体化13.“卫星城”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的(D)A.霍华德B.欧姆斯特C.柯布西耶D.昂温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正式实施是在( D )A.1990年B.2000年C.2007年D.2008年15.城市基础设施中完全通过财政补偿实现投入产出循环的是(C)A.公园B.公共汽车C.交通信号系统D.出租汽车16.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协调机构的是( B )A.市发改委B.市交委C.市交通局D.市政园林局17.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资和管理模式是(A)A.政府扶持模式B.市场化运营模式C.社会化管理模式D.产业化运营模式18.城市公共收入的公平原则中,境遇不同的人应该承担不同的税负,这指的是(B)A.横向公平B.纵向公平C.机会公平D.结果公平19.城市土地使用权在城市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流动或转让属于城市土地市场中的( C )A.一级市场B.二级市场C.三级市场D.四级市场20.最富有竞争性的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方式是(B)A.协议出让B.拍卖出让C.招标出让D.挂牌出让21.我国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A.1年B.2年C.3年D.4年22.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这一政府间跨学科大型综合性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概念是( C )A.可持续城市B.健康城市C.生态城市D.宜居城市23.某项绩效指标获得认可的程度称为绩效指标的(C)A.表面效度B.相关性效度C.一致性效度D.预见性效度24.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是(B)A.信息收集B.信息处理C.信息反馈和沟通D.信息监测25.下列属于市政绩效评估中的客观评估法的是(D)A.成对比较法B.交错分布法C.图尺度评价法D.关键事件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城市公共安全行动实施方案(三篇)
城市公共安全行动实施方案一、引言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各种公共安全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必须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公共安全行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____年城市公共安全行动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防控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
三、主要任务1.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和公共安全信息化平台,集成城市各类安防设备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的应对能力。
2.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商场、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安全巡查和监控,加强对特殊行业和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3.加强治安防控加强公安机关的巡逻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加强治安防控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4.加强灾害防控加强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预警和防控,加强对地震、洪涝、火灾等常见灾害的应对能力,提高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能力。
5.加强网络安全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和防控,建立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提升网络安全管理和应对能力,防止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6.加强社会面防控加强社会面风险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对社会矛盾的纠正和化解,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面风险应对机制。
四、具体措施1.加强信息化建设(1)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实现各类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的联网和数据共享,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的智能化水平。
(2)建立公共安全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安防设备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联动和快速响应。
(3)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2.加强安全管理(1)制定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安全督查机制,加强对商场、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安全巡查和监控。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依法保护公共场所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地方和其他相关部门及单位的公共场所管理。
第三条公共场所是指对外开放,供人民群众共同利用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商业综合体、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交通枢纽、公园广场等。
第四条公共场所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法律法规原则:依法管理,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公共利益原则:坚持公共利益至上,保护和维护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3.公平公正原则:对所有使用者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人。
4.安全保障原则:强化安全防范,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和事件。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五条公共场所必须依法办理相关行政手续,包括但不限于开设场所许可证、缴纳相关税费、办理安全检验等。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共场所必须配备合格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消防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系统,监测场所内外的安全情况。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出入口管理,确保进出人员的身份合法,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场所。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员工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卫生管理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场所内外的整洁干净。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对场所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合格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洗手间、垃圾桶等。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责任和卫生管理措施。
公共安全应急(第三部分)
1、现场急救的顺序:紧急呼救-现场保护转运伤员;急救电话可以拨打 “110”“120”“119”。 2、切勿立即移动伤者,除非处境会危害其 生命(如汽车着火、有爆炸可能); 3、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刹或用石 头固定车轮,防止车辆滑动;
4、呼救同时,现场人员应先查看伤员的伤 情,从车内救出伤员的方式应根据伤情区别, 脊柱损伤者不能拖、拽、抱,应该使用颈托 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损伤 或损伤加重导致瘫痪; 5、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 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1、当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 应立即停止作业或活动,并通知、组织人员快速撤 离; 2、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时立 即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在确认没有继续发生坍塌 的前提下,立即进行抢救; 3、抢救过程中避免伤害被埋人员; 4、抢救出来的伤员,现场应立即进行抢救,或用 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员进行补液吸氧, 运送到医院后积极抢救;
溺水现场急救的方法包括水中救护和岸上救护
1、水中救护; 营救人员迅速接近落水者,从其后面靠近, 不要让慌乱乱挣扎中的落水者抓住而发生 危险。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两 人均采用仰泳(以利于呼吸),将其带至 安全处。有条件的采用可以漂浮的脊柱板 救护伤员,有必要时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 吸;
2、岸上救护: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做初步处理,如 人工呼吸、清除口内异物等:
6、意识清醒的伤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疼 痛、出血、何处活动受限),立刻检查伤处, 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 再行搬运;
7、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对现场进行保护, 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 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
8、恶性交通事故中,当大量外援到达后在 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 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员等工作;
城市公共安全日演讲稿范文(3篇)
在家活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父母不在的时候,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到坑、 池、塘、沟、河流、水坝、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带或进入林区,防止意外 伤害和森林火灾;不烤明火、煤火,以防煤气中毒。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出门一 定要告知父母长辈知道,告诉他们你和谁在什么地方玩,要注意时间,不要很晚到家,以免父母担心。双休日,不 要到学校玩耍。
7、体育活动,实验课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行动,防止各种伤害事 故发生。
8、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霉烂过期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要在校外没有卫生保证的地方 就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寄宿生不要擅自走出校门,禁止夜不归宿,不要带非寄宿生进入学生宿舍,更不得留宿外人。要注意教室和 寝室的安全。学生到校不携带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就是这场灾难让无数人家破人忙。然而,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 个坚强勇敢的小女孩,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挽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突如其来的海啸袭击泰 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这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发现,大海远处突然涌现的一波白色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 成了两半。凭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她预测海啸即将爆发,于是,她立刻告诉父母,及时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当 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地带时,巨浪奔涌而至,顷刻间吞没了整个海滩
5、午休期间任何学生不准到江边、河边、水库等水深处玩耍。 严禁私自下水洗澡,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6、安全用电,禁止接触电源。
①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了这场无妄之 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机。
2007年“1110”事件,上午8:20分左右,家乐福沙坪坝区店在自行组 织的10周年店庆促销活动中,其东门入口处因群众滑倒而引发踩踏安 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医院收治31人(其中7人重伤)。事故发生后, 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有关领导带领公安、安监、商委
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紧急处置。
特征:种类繁多;具有阶段性;具有强危害性;具有综合 性
二、城市灾害的类型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事故灾害 城市公共卫生灾害 城市社会突发性事件
城市灾害的分类: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09.8.8“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造成491人死、192人失踪、46人受伤。台湾因莫 拉克损失新台币700多亿元,其中,农林渔牧损失目前累计达到新台币141亿9124万元。
一 、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1、城市公共安全及特征
广义:一定时期内涉及城市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 活各个领域的稳定和有序状态;
狭义:城市社会治城安市安公共全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的特征:长期性
动态性 复杂性 广泛性
北京7· 21特大暴雨
2008年8月25日上海上午受百年一遇强暴雨袭击,造成中心城区150多条(段)马路积 水,超过1.1万户民居进水,徐家汇等地一度交通严重拥堵。
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核泄漏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 县发生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概念: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主体,为了保护城市市民、社会、设施的安全,而对城市中的灾害 问题、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进行预防、处理、解决以及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群体不断分化,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异 和消费能力差异扩大,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集聚。
另外,由于外来人口无序涌入,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城 郊结合部的生产、社会环境与安全稳定将成为未来上海特大城市管 理的重要课题。
城市的自然资源有限,在粮食、能源、原材料供应以及产品销售等 方面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不能排除外部出现问题对城市生产生活 带来冲击的可能性。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7·21北京特大暴雨,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9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 、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79人遇难。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5·12汶川地震,里氏震级8.0级,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 中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 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左为04.12.26印尼海底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示意图,远至波斯湾的阿 曼、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等国,海啸高达十多米(33英尺),遇难 者总人数超过29.2万人;右图为海啸冲击斯里兰卡海岸后的惨烈景象。
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 (城市安全能力)
城市灾害管理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城市信息安全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三、城市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1、信息与预警机制 2、计划与评估机制 3、指挥机制 4、咨询机制 5、行动机制 6、补偿机制
第二节 城市灾害管理
一、城市灾害概述
1、因自然环境变化或社会因素影响而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并引发社会动荡,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紧急事 件或状态。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公共安全 公共危机,那些在大范围内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众造成灾难性影响,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或公共利
益,包括公众的生命、财产或其生存环境等的危机。 公共危机的特点:突发性 、破坏性 、应对的紧迫性 、危机影响的公共性 、危机发展的扩散性
第十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 就是一部与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进行
斗争的历史……
美国“911”事件 ,近3000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主要内容:
第一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第二节,城市灾害管理 第三节,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第四节,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昭通、怒江、迪庆、丽江、大理、曲靖、文山、保山、昆明等地共有427.4万人受灾, 因灾死亡5人、失踪8人、伤病135人;农作物受灾212840.8公顷,绝收40202.7公顷;民房倒塌3832间、 损坏112246间;死亡大牲畜56587头(只);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灾害共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9亿元。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规模越庞大,功能越复杂,公 共安全方面潜在的危机也就越明显。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具有问 题多、灾难多的特点,处在这一阶段的城市如忽视城市社会发展 中潜在隐患,可能导致大的损失。
城市人口增长压力继续增大;不少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 人的防灾避难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城市基础和社会结构不稳定 因素仍在集聚。
危害城市安全的潜在“灾害源”---城市化
(一)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瓦解,社会利益关系随之发生 重大调整,由此产生利益冲突;
(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不均衡和不协调; (三)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和“隐性”失业; (四)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管理的“失位”和“缺位”; (五)城市化引发的心理认同危机; (六)城市人口剧增,进一步引发资源供需矛盾 (七)国际政治与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城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