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第18卷第3期2008年3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8N o.3

M ar.2008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李 彤 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060 中图分类号:X928.0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出发,结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特点,从城市工业危险源、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恐怖袭击等存在的风险,探讨其风险的特点;提出风险管理的步骤和原则;强调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风险管理的经验;就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具体对策并构建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重点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指出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城市; 公共安全; 风险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对策

R isk M anage m ent ofU rban Public Security

LI Tong,R esearch Fe llo w

(Schoo l o f Eng i n eering&Technology,China Un i v ersity ofG eosciences(Be ijing),Be iji n g100083,Chi n a)

Abstract: Starti n g fro m the research on risk m anage m ent syste m o f ur ban pub lic security and co mb i n i n g the features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m anage m en,t this paper firstl y d iscusses the risks and the ir features ex-isti n g i n ur ban industrial field,public facilities,public san itati o n,natural disasters,eco l o g i c al env iron-m ent,terr orist attacks,etc.Then,it bri n gs for w ar d the pri n ciples and steps of risk m anage m ent and stresses the i m portance to strengthen risk m anage m ent o f ur ban public security i n Chi n a.Further more,the pr oble m s ex isti n g in China s'risk m anage m ent of ur ban public security are po i n ted ou,t and the experience o f risk m an-age m ent in the US A,Japan,UK,and Russia is introduced.F i n a ll y,a i m i n g at Ch i n as'situati o n o f risk m an-age m ent i n ur ban public security,counter m easures are put for ward and basic fra m e work of ur ban public security risk m anage m ent is constr ucted.It is po i n ted out that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m ethod to i m prove t h e ur ban security m anage m ent by establish i n g a sound m anage m ent syste m of urban pub li c security.

K ey w ords: city; pub lic security; risk m anage m en;t existi n g proble m s; m anage m ent counter m easures

0 引 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5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流动人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公共安全也因人口的快速流动和财富的高度集中而风险大增。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成为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

*文章编号:1003-3033(2008)03-0065-08; 收稿日期:2007-12-17; 修稿日期:2008-02-29

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经济与社会的安全度,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公共安全是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根据发生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公共安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远未解决,公共安全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还没有形成公共安全理论和管理框架,没有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更缺乏完善的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城市公共安全相关领域的安全体系的建立刚刚开始,公共安全科技意识淡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公共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安全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支撑条件等等。

笔者将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研讨,同时,指出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办法。

1 城市公共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内涵

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生态环境、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道路交通等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风险,上述风险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生存范围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工作、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及环节。若城市公共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它的风险由于人群的聚集而被放大;由于系统的脆弱性而易受破坏;由于系统的社会敏感性而被激化及猝变。因此,以科学的态度认清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风险十分重要。

1.1 城市公共安全的内涵

1.1.1 城市工业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工业化是城市化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与此相关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工业原材料因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储罐区、油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等疏于管理引发重大事故。

1997年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6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结果表明:储罐区(储罐)危险源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重油、润滑油、硫酸、原油、煤油、甲苯和甲醇等;库区(库)危险源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甲苯、乙醇、丙酮、油漆、润滑油和二甲苯等;生产场所危险源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汽油、液化石油气、柴油、硫酸、甲苯、盐酸、乙醇、二甲苯和液氨等;压力管道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煤气、柴油、汽油、乙烯和乙炔等;压力容器的主要危险物质依次是,液化石油气、氯(氯气、液氯)、丙烯、氨(氨气、液氨、氨水)、氢气、天然气等各类繁多而分布极广。工业危险源带来的事故隐患极易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使城市功能的瘫痪。

1.1.2 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存在的风险

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式以及高频率的人员流动,而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隐含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公共场所究竟有多少安全隐患?商场、超市、车站码头、城市广场、娱乐服务场所、宾馆、公园、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都不同程度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例如:安全设施陈旧、通道不畅、照明不足、安全标识不清、安全设施检测合格证过期等等。近年来事故频发,更是危害严重,使得密集人群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1.1.3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对水、电、气、油、信息、交通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也使遍布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管网和电信、电力、网络管线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经济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的城市公共安全。

1.1.4 城市自然灾害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容易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台风、水灾、地质灾害、雪灾等天灾不断发生,每年沿海省市因台风而损失

6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上千亿元甚至更多。由于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也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1.1.5 城市公共卫生

疾病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控制性,而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出现流行性疾病,将使得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经受重大的考验。如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1.1.6 恐怖袭击与破坏

由于受国际经济、文化、社会局势的影响,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共场所成为各种恐怖事件袭击的目标,也必然给城市安全带来更多隐患。我国当前的恐怖活动主要是指使用爆炸、劫机、投毒、暗杀等严重暴力手段进行犯罪活动,滥杀无辜、制造影响、破坏稳定、报复社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特定人群普遍的心理恐慌。

1.1.7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生产单位与城市居民的集中地,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等,往往造成大量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1.2 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1.2.1 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涉到各方利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后果往往随着危机的恶化而加剧,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造成巨大的损失。

1.2.2 风险的不确定性

引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加入了一些以前所知甚少或全然无知的新的风险因素,而且在因果关系上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大,相应的安全隐患也越多,而且不容易发现。各种风险的不确定度比较高。

1.2.3 公共安全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部分,任何安全事件都有可能造成国际性影响。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便捷的交通与国际化的信息网络,恐怖袭击与传染性病毒很容易就被带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得这种影响波及的范围更大,后果也更严重。1.3 风险管理的阶段与原则

1.3.1 风险管理的几个阶段

1)技术风险阶段

人们对风险关注的重点是从技术上如何预防以及救援。早期的风险常常是由单纯的火灾、建筑、交通等因素引起,因此,通常是从技术上来控制风险和隐患。一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关键成因往往只有几种。关键风险技术指标管理是将关键成因量化,确定其度量,分析确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时该成因的具体数值。然后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以发出风险预警信息为目的,加上或减去一定数值后形成新的数值,该数值即为关键风险指标。有关部门发出风险预警信息,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在该阶段,人们没认识到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仅仅局限在某一具体工程项目上的可靠。例如:研究如何处理油罐储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道路交通上因为天气原因可能出现的事故。

2)综合风险阶段

人们认识到风险不是单纯的安全事件,风险所包含的因素复杂多样性、各因素之间交叉性以及突发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从综合管理出发。除了从技术上研究风险因素外,还认识到了人口、环境、经济等方面引发的风险,从而开始关注与人类生存生活相关的社会风险,例如:农业风险管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生活设施保险、交强险制度等等,积极参与灾害风险管理,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

加强综合风险管理是缓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和平发展、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趋势。

3)政府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阶段

政府作为掌握众多资源的单位,在风险管理上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近年来,政府也在逐步提高应对以及预防风险的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引发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要搭建沟通桥梁,推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推动建立从动态预防为主,政府、市场、社会密切配合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与减灾知识的普及能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科技支撑能

67

第3期 李 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提高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能力,提高综合减灾的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风险防范模式,提高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索风险管理。

1.3.2 风险管理的原则

1)人本原则

在风险管理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引起危机与遭受危机影响的是人,因此,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从人这个因素考虑。

2)预防原则

应急与救援是危机发生后的行为,风险管理则着眼于危机的预防。因此,应该着重于构建预警系统,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3)分级管理原则

各级政府与机关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纳入行政工作,形成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行政体系。

1.4 现代城市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1.4.1 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 贝克最初提出的,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今风险有着更加复杂的特性:风险造成的灾难波及范围广,甚至能引起全球性破坏;风险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其严重程度超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引起风险的原因复杂多样,甚至是无法确定的新情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中国也已经进入风险社会。

1.4.2 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而稳定是建立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预防。

2)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及时、正确地应对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必须具有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3)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义务与责任

在全球化时期,一切安全问题都是围绕国家这个中心展开的。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到更大的范围。而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恐怖袭击更是因为快速便捷的交通成为全球化问题。因此,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是每个国家的义务与责任。

2 我国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以及

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在灾害管理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而且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2003年 SARS 事件以后,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小组,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年,紧急状态法草案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年立法计划。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以及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

一系列公共突发性事件促成了官员 问责制度 的出现。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等,并且已经比较完备。

另外,也有针对性的建立了风险应对体系。例如:在核安全领域的国家、省市自治区和核电站三级管理体制,确保核能生产安全。但尚需要更为完备以及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

2.2 我国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观念上缺乏危机意识

一直以来,政府与公众都缺乏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人们对于安全的渴望至少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日常性的,一种是突发性的。对前者,应该是必须得到保障的;而后者,则不可能苛求太多。

6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目前,涉及每一个人的日常性安全问题,反而因其大众化色彩就淡化了其危害性,不那么受人重视了,因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避险。相反,突发性的,危害性不确定的,更少人受害的安全问题却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在社会意识上,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推论:既然没有人能做到万无一失,那么灾难就不可避免;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么只能顾及眼前而不想将来。这反映了公众对安全问题的不正常思维,或者说安全解决机制只有在重大事故面前才会更加主动地展示其运转效能。因此,在加强危机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2.2.2 管理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政府风险管理部门都是各自为政,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对单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但没有一个综合的指挥协调中心和管理体系。至多是针对一些专门事件的非常设性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和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协调能力不足。这种以单项灾种和部门分割管理为中心的灾害管理和公共应急体制分散管理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也使得应对复合型和国际型危机事件能力低下。

2.2.3 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复杂多样,综合风险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传统社会下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目前在国内也成立了一些研究基地,很多高校也设置了安全专业,SARS之后,中科院也组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研究与教学联合小组,以项目管理案例课程为载体,开展研究和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方面。通过跟踪当前国内外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趋势,关注转型期全国应急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科研机构成为开放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教育平台。

由于起步晚,受到的重视不够,应急管理研究与国际前沿研究和我国管理实践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有关研究机构数量还不多,专职研究队伍也有待完善。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及时引进新的应急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

2.2.4 缺乏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

公众需要认识到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不仅在于建立防范机制与现代化的技术系统,还有赖于公众危机意识、知识教育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

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有效的演练与培训可以培养公众的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但政府在行政工作中,没有把对危机事件的预防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风险与危机的观念,因此,要在认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起制度化的教育与专业的训练机构。例如:作为一个集科研、教学、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要活动有开办应急管理师资培训班、开展应急管理模拟演习和训练、建设应急管理教学实践基地、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咨询、发布 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简报 等。

3 其他国家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

3.1 美国风险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体系

9 11 事件后,美国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管理与应急救援体制。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共有15个部, 62个独立机构,其中,12部、40个机构的主要职责与风险管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主要是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FE MA),联邦应急计划将应急工作细分为交通、通信、消防、大规模救护、卫生医疗服务、有害物质处理等12个职能,每个职能由特定机构领导。美国应急体系已形成整体的国家应急网,具有立体化的特征。

3.2 日本风险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体系

日本政府在内阁增加安全保障会议的职能、在总理府新设相当于副部长级的风险管理总监和内阁风险管理中心。

东京都在2003年4月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机制。该机制设置局长级的 危机管理总监 ,建立起一个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全政府机构统一应对的体制。这是一种基础很扎实的危机管理体制,这也是一种成熟发展下的资源整合方式。

3.3 其他地区风险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体系

英国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灾难预防、做好应对准备、执行应急措施和进行灾后恢复5个部分。政府要求各组织机构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体系,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习。

俄罗斯的应急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除了最基本的宪法和紧急状态法以外,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

69

第3期 李 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规以及总统令、政府令。而应对紧急状态的 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法 、 俄罗斯联邦战时状态法 、 俄罗斯联邦反恐怖活动法 ,则在紧急状态法启动以后成为 小宪法 ,统领其下具体的部门法规范。

4 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职能

作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环,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职能。应该建立起多级政府危机综合管理机制,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频发时期。对于中国来讲,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危机增多,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加强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作为危机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是现代政府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必须把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危机管理并不是政府独自的职责,危机会对全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有效的危机管理还需要外部的环境作保障,主要有强化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制定危机管理的相关法规、建立危机管理的国内国际协作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完善应对危机的风险管理体系。4.2 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应该将应急处理与常规防范结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条不紊、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机制。

1)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2)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3)属地管理的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

政府统一指挥协调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建立市、区(县、市)两级突发公共事件指挥平台,形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实现 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 的应

急机制。

4)平战结合原则。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要求,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国防动员结合起来,加强与驻军、武警的协调配合,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强化应急分队培训、演练,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紧急处置能力,实现平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战时保障的有机结合。

5)社会参与和政府管理相结合原则。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民众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专业、企业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实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化。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系统结构图

4.3 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及危机预警机制

防患于未然,是风险管理的目的与关键。应建立预警信息系统,适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

70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和发布可靠的预警信息。如北京市2007年为解决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控问题,已经将人员密集场所生产安全客流监控与分析平台开发纳入科技发展计划。该平台将分为上位集中监控与分析系统和下位分析监控与分析系统,上位集中监控与分析系统将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全市公共场所整体状况的信息,着重宏观数据的统计与显示,客流量动态与变化分析,以及突发事件的预测与报警。

根据不同场所的规模与需要,北京市将在人员密集场所安装视频或红外传感器,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室,通过现场状况适时显示或进行数据统计达到监控和分析的目的,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发生因人员骤集造成踩踏或群死群伤事故。

4.4 发挥大众专业传媒的作用

媒体要增加责任感,向公众培养风险意识,并不断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畅通消息渠道,充分发挥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管是大众媒体还是专业媒体,要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大部分公民文化水平不高,对事件真伪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有限。中国传媒除了要考虑事件的真实性和关注度外,还要进一步考虑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要考虑宣传报道可能会带来的负面的和消极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媒最大的特点是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通过公开信息,创造有利的主流意见环境,使正确的信息和舆论以大众传媒为中心覆盖社会舆论领域,引导社会心理,纠正错误和扭曲的舆论,构筑公众抵制谣言的防火墙。而专业传媒的特点是了解行业,了解重大危机的深层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重大危机发生之时,或在重大危机发生之前,或在重大危机处理过程中,专业传媒凭着其对本行业、本专业的熟悉和了解,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应更有预见性。

4.5 风险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储备,充足的物质资源是应对危机的基础。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风险管理工作经费来源没有固定渠道,多为应急支出,保障程度较低。尚未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纳入相应的财政预算,也缺乏专门的基金积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财政部门只是根据应急处理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应急处理及时进行。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集中应对少数突发事件的力量,但还需要建立起全方位、常规性以及现代化的防范。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保证资金的来源。各级财政应设立一定额度的应急准备金,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政府划出专门的财政预算。

4.6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大量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在许多专业领域,法律体系也比较完备。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首先需要组织法律、行政、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对风险管理专业术语进行定义与标准化,以界定全国统一适用的术语、规范等;颁布可操作性的指南和手册,为教育培训提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管理各个层次的法律和制度,为应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在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后,明确规定风险管理机构的权限、职责与任务,保证风险管理行动和措施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实施。

4.7 实施问责制

对危机的不当处理会影响政府的权威,因此,必须建立事故问责制,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赖。问责制是对政府官员行为与后果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通过在不同的部门与职位之间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并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何种官员所负何责,谁来问责,何人依何种程序判定官员失责,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

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就应当及时介入,将责任追究作为应急处置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机制,是加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

4.8 重视金融保险的作用

开展灾害保险可以提高灾害预防水平,因此,可以利用金融或保险手段转移灾害风险,推动商业保险进入风险管理领域。建立具有保险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评价、损失评估、风险分散、风险决策和控制保险索赔等重要功能的综合风险防范决策支持系统。一方面可对保险企业的自身风险实行有效监控,并就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治理结构作出高度预警;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险企业对巨灾风险实行动态

71

第3期 李 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监控,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对客户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

5 结 论

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风险评估、灾难预防、做好应对准备、执行应急措施和进行灾后恢复5个部分,风险真正发生时的应急手段只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2)各组织机构和个人应该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生活体系,保持忧患意识,尽可能减少灾难发

生的危险,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习,做好充分准备,以防万一。考虑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不可预期性,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是一项全社会的协调行动。

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更多侧重于风险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和灾害恢复,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方面的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4)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苟君厉.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以及预防与处理机制浅析[EB /OL ].http ://www .hxzs .org /ht m l/2006-01/247.ht m,2007-09-22

[2] 王奋宇,刘冬梅.国际公共风险管理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EB /OL ].http ://secur it y .ctoc i 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563118.html, /ti ps /163/6040163.sht m ,l 2007-09-26

[3] 史培军,黄崇福.建立中国综合风险管理体系[J].中国减灾,2005,6(1):25~27

[4]

刘燕华.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提高我国风险管理能力[EB /OL ].http ://gov .people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563118.html, /GB /46728/104514/104515/6349648.h t m ,l 2007-09-28

[5] 周美英.试论纯粹风险及其管理[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0~13

[6]

史培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EB /O L].htt p ://www .icbc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8563118.html, /i bd /deta il_news .jsp co l u m,2007-10-08

[7] 四川省 十一五 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EB /OL ].htt p ://www.scsafe t y .gov .cn ,2007-10-13[8] 顾林生.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11(2):42~46[9]

金磊.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11(1):5~9

[10] 汪云峰,白庆华,周晓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

84~89

[11] 王奋宇,刘冬梅,何光.国际公共风险管理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中国,2005(7):33~36

72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安全科学技术人才交流园地本期论文作者简介

李 彤 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技

术防范认证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

国公共安全 杂志和 中国安防

杂志编委。1967年1月生,现主要从事社会公共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已参与多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制订,目前参与 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的国家 十一五 攻关课题研究。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

钱卫东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

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1970年10月生,1993年毕业于东

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

学位,同年分配至江苏省镇江市公

路管理处工作,2001年7月至今于

江苏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9月考入该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道路工程、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参加工作以来曾主持校级自然基金1项,参加 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研究 、 沂淮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环境研究 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李 薇 助教,硕士研究生,

1981年12月生。2003年7月毕业

于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获

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

系,从事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教学

工作。2005年9月考取中南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研究生,师从李夕兵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技术及工程。参与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我国高危行业安全培训体系研究 和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项目 中国煤矿预防与控制瓦斯事故培训开发 的研究工作。

杨玉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

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

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教

授。安徽省肥西县人,1968年

10月生。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获工学学士学

位;1997年7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获理学硕士学位。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参与 九五 和 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公安部科技二等奖1项。目前在导师吴宗之研究员的指导下从事风险评估和安全规划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2部。

关文玲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

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

讲师,博士研究生,国家注册安

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1978年

12月生,2003年毕业于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3年7月至今在现单位任教。2006年9月起在南京工业大学攻读安全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蒋军成教授,研究方向为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模式下关键表征物的确定方法及数值模拟。曾参与 化工行业典型评价技术研究 、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建立研究 等科研项目。

段 云 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

1978年12月生于内蒙古察右中

旗。2006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

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性能测

试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考

取北京理工大学宇航科学技术学

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燃烧与爆炸、安全理论与技术、战斗部发射安全性技术。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发表论文多篇。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 近期,为认真学习贯彻部党组关于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整治干部作风、严肃职工两纪”安全专项活动,在全局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 通过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学习,知道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的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重点是要抓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为什么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随着高铁迅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切实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为破除铁路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必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我们该怎样做?首先各层级能够及时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本单位、本部门的风险控制点;其次明晰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设备质量;再次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和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措施;最后转变职工思想,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为了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本班组广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基

本知识、讲清活动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动员和组织职工结合“7.23”事故调查通报和近期全路发生的几起事故,认真查找、分析总结自身和职工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源。例如,职工下班离开工作场所前,必须切断各种电源,熄灭火种,清理垃圾,锁闭门窗,确保室内各项安全;作业人员在更换雨刮器等登高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防止滑落造成伤害;作业完毕后,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更换完磨耗件后确认复位并做制动试验等等安全风险源。同时工长还要做好关键时间,关键岗位的监控;做到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查找工作中的盲点和威胁安全的风险点,发现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源要及时指出并制止危险行为,班后会要作出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问题的重复性发生。对本班组职工提出的好做法和意见建议,班组也要逐条、逐项组织职工学习、讨论,以取长补短。这样就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警惕性。让职工做到“人人守安全,人人保安全”、“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这次活动不仅牢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也极大的提高了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新思路的积极、主动性。截止目前,共排查出涉及本班组安全风险源35个,其中35个风险源已在受控范围之内,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心得体会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一直以来,无论对于旅客还是铁路,安全出行、平安归来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当前,铁路工作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铁路继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彰显了铁路对待安全工作的积极态度。 2012年,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确保高铁、客车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铁路要实现持续、稳定的科学化发展,安全是必要的前提。 在目前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思路,铁路将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暨2012年,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铁路各级部门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制度,适度拉大安全风险奖励机制,把安全风险责任落实细化到班组和岗位上,增强全路广大职工保安全的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共保安全的良性循环。 那么,安全风险管理的举措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它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铁路发展也要讲究科学。铁路

的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蹴而就达到铁路大发展的目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高铁的发展过于快速,人员素质、行车设备等短板效应已日益显现,给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确立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路,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 近期,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开展了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经过大中修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重点风险源排查,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并认真学习了段有关“安全风险管理”的文件精神,深刻领会了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通过此次活动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认真学习,要不断强化全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开展安全风险控制活动,用风险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实践。针对近期天气异常、设备变化大的实际,准确研判安全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安全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全力确保运输安全万无一失。 此次“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把“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和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明确了两个认识,即:安全风险可以砸了自己的“饭碗”;风险管理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通过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为确保安全奠定了坚

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问题

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

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公交安全管理论文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3)发挥综合力量,强化安全管理;(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行车环境。 关键词:城市公交;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143-02 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政府和市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快捷、准点的乘车条件是公交行业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笔者之见,做好公交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因为安全管理干部是一线的指挥官,是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相当于一个“传感器”,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服务理念传导到每个职工身上。因此,加强路队长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路队长的业务技能,加强车队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车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司在加强车队管理干部建设中已迈出了新的步伐,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有效的提高管理干部工作能力。作为一名车队安全管理干部,只有自身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做好车队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方面,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之外,大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小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有了过硬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才能把握好政策性和方向性,才能切实有效的为基层职工服务;二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出台后,客流和营收已不在是车队管理干部关注的焦点,加强安全服务管理是车队工作的重点;三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的掌握路队的实际情况,包括车辆状况、职工思想动态和生产经营状况都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职工要重点进行监督和教育;四要关心职工,切实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增强路队的团队精神;五要具备足够的协调能力。这个协调能力包括外部交通管理、市政等部门的协调和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六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公正廉明,不“吃、拿、卡、要”职工财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并持之以恒,路队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名词解释】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 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2.回归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由回归分析求出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回归模型。 3.风险管理:是指各组织机构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在此基 础上合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各项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4.人群管理:是指为了对人群进行监督,使人群在场所内有秩序地活动,为保 障人群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或采取的措施。 5.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6.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 理过程。 7.应急决策:是指在灾难事故突然发生或出现某些征兆时,在极短的时间内, 收集、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直至应急救援完成的过程。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 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多选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降低由于自然灾害、人为 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②最小的投资获取最 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基础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两部分。 4.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目标的依据之一。 5.在公共安全综合规划中需要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率(或故障率)、死 亡率、事故损失等指标。 6.统计预测的方法按照方法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法和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定性预测法,可分为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使用条 件:历史数据不多、不够准确。 8.常用的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 归预测法。 9.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法有灰色预测法,使用条件:变量随 时间的变化。 10.统计预测的步骤:①确定目标;②搜集和审核资料;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和方法;④改进预测模型;⑤提出预测结果报告。 11.事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历史数据不足、精度要求不 高),中位数和平均数原则;灰色预测法(步骤)。 12.财产损失预测方法:回归预测(不考虑各个因子使用一元回归,考虑使用多 元回归);灰色系统分析预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政发[2010]1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09 【实施日期】2010.04.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京政发〔2010〕1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建立健全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高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水平,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现就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7年至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领导下,本市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工作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风

险评估控制工作。实践证明,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科学管理手段,是深化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安全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安全,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落实预防为主,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做好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世界城市,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的基础性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范围 (一)工作目标。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动态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本市“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政府部门依法管理、责任主体认真履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格局,完善风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规范标准体系和工作要求,明确配套保障制度,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全过程综合管理,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主动性,强化全面预防与应急准备,实现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的领导下,发挥应急体系统筹协调作用,依托常态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统筹组织、条块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动态评估、综合控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扎实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三)工作范围。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大类突发事件,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个环节。工作重点包括城市生命线(水、电、气、热、交通、通信)安全、传染病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社会稳定、能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心得体会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心得体会 近期,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运转车间结合车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经过大中修和焊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重点风险源排查,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并认真学习了段有关"安全风险管理"的文件精神,深刻领会了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通过此次活动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认真学习,要不断强化全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开展安全风险控制活动,用风险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实践。针对近期天气异常、设备变化大的实际,准确研判安全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安全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全力确保运输安全万无一失。 此次"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把"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和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明确了两个认识,即:安全风险可以砸了自己的"饭碗";风险管理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通过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为确保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确保风险点判定准确,车间要求工区每日的安全预想,要做到人人知道安全风险点、人人参与风险控制。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制定了调车长、连结员、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主要行车岗位安全风险卡和管理人员风险职责,做到"一人一卡,一岗一卡",要求上岗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风险卡中安全

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制定管控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

浅谈如何做好班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班组风险控制措施 工务段:陈颖斌 随着我公司归入神华集团后,根据神华集团的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的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后,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亦是作为铁路运输单位各项工作的落脚点。运输单位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及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最终的依托是班组这个管理链条末端的基本单元。所以,铁路运输单位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离开班组这个基本单元,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有效方式,认真做好班组安全风险预控工作。要达到该目的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高班组成员对铁路全面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的认识 运输单位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尤其是现阶段随着我公司外运任务的加大,对线路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管理及作业人员对新规章、新技术、新设备的认识过程客观的存在

理解和使用技能上的缺陷,构成了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风险。所以,只有提高班组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的认识并将其关键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达到控制铁路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通过神华集团多年对本质安全体系的运用和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对该管理方法的实践证明该管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班组安全风险控制应该严把“风险四关” 1、严把设备质量风险关。各班组要根据所使用的设备特性和维修规程维修制度的要求,认真查阅班组所管理的设备维修档案、检修记录、检测数据、事故案例、设备故障案例分析等各种资料,全面排查设备设计、制造、定期检修、日常维修和日常使用等环节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控制项点和安全风险点。结合段所公布的本班组的关键控制项点和安全风险点,由班组长带领班组全体职工对其进行再次确认后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组织学习使每一名与设备接触的工作人员均能够彻底了解设备性能及使用标准,并将确保设备质量良好的责任落实到人头,进行设备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出详细记录,制订防范措施以彻底杜绝该问题的再次发生,彻底阻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2、严把职工作业风险关。班组长要带领并督促本班组

00292-12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1.[识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是什么?[201104单选、201107单选]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政府遵守和执行法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和政策消除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原因,并且及时治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实现保障生产、生活和城市安全目的的管理过程。 2.[领会]简述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区别? (1)在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没有单独设置城市政府,在京城由皇宫专设官员及其部门管理城市安全,在其他地方,由城乡共管的地方政府兼管城市安全;而近代以来,由单独设置的城市政府负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2)在古代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主要限于抵御自然灾害、火灾等,由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存在着对奴隶主的人身依 附关系,因此,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基本上不存在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公民争取权利的进展,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有由自然界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有由社会性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 (3)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由于其国体的性质,尚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第一次具有比 较彻底的公共性质,它造福于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 3.[综合应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有两方面含义: (1)一方面是对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通过采取科学、切实、可靠的措施,消除产生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和 隐患,从而做到基本上避免这类公共安全问题的发生; (2)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避免的公共安全问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救灾准备,为及时、有效地救灾创造前提条件。 2、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就是在公共安全问题发生时,根据事先准备的公共安全问题治理预案,及时组织 力量,投人物力,采取措施,控制住公共安全问题的扩大,尽量把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统一指挥的原则。 1、其含义之一是由最高行政首长个人作出决定,把这种决定作为命令统一下达,该行政首长对所处理的公共安全事件负责。 2、含义之二是组建一个由多种相关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其功能一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为最高 行政首长作出决定提供咨询意见;二是在执行层面,分工负责,执行最高行政首长的决定; 3、含义之三是在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整个执行系统中,每个成员都只对一个直接上级负责,服从其指挥,听从其命令。 三、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1、在分工方面,其含义是各司其职,运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行使政府部门的专门职能,发挥专业队伍的功能,解决公共安全事件中 与专业队伍相对应的专业领域问题。 2、在协作方面,其含义一是对职能有交叉的事务,明确某个部门负有主要责任,其他部门负有次要责任;二是明确负有次要责任的部门,具有主动配合负有主要责任部门工作的义务,对不认真履行主动配合义务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应追究其责任;三是各方都有向其他 方提供必要信息、保持及时沟通的义务。 四、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会造成相关物质资料的缺少、损坏或变异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安全 事件,必须补齐所缺少的物质资料,修复被损坏的物质资料,纠正变异物质资料的功能。 2、因此,补齐、修复或纠正相关的物质资料,是解决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决定性、关键性环节。 3、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围绕和服务于补齐、修复或纠正物质资料的工作;处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其他各项原则,也相应都是围绕和服务于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五、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 1、自然灾害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市民具备较强的救灾意识和能力,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城市的救灾能力。 2、对人为引起的灾害,如果市民也都具备在本职工作岗位或生活场所预防和抵御人为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必然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城 市的防灾救灾能力。 3、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一靠学习,二靠训练。 4.[领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哪些?[201104多选、201107简答] 一、治理自然灾害的公共安全管理 1、与其他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相比较,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拒、影响面广、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治理后遗症任务重等特点。 2、自然灾害是城市公共安全最大昀威胁,预防和抗御自然灾害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 1、城市消防类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与其他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相比较,火灾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具有毁灭性、可预防、季节性发生、重点单位和人群尤其需要落实防范、科学技术和设备有助于提高预防火灾效果等特点。 三、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管理 1、对社会治安类公共安全问题,总体说来重在治本,控制治标,标本兼治。 2、一方面,各城市应针对本地区社会治安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和根除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 隐患; 3、另一方面,对扰乱社会治安的人员和行为要及时破案,依法惩处,消除危害,在治标方面把扰乱社会治安的人员和行为控制在发案 率较低的水平。 四、卫生防疫类公共安全管理 1、在预防方面,一是制定、健全和遵守国际性公约,在医学、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室,严格控制病毒和细菌外传,禁止或 限制试验新的病毒和细菌; 2、二是严密监视和控制已有疫情地区的疫情变化和向外传播,严密监视和控制地区类和机构类所饲养的动物界传染病向人类传播; 3、三是在医院系统建立和严格执行传染病预警制度,实行检验人员、医师、分管领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首例和个别首批病例被及时 发现并向上报告;卫生防疫部门立即介入并诊断疫情;以卫生防疫部门为主,医院和公安部门协助,对上述首例或首批病人的接触者和 场所,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 五、基础设施类公共安全管理 1、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能源类、供排水类、交通类、邮政通信类、环境保护类、防灾类。 2、基础设施类公共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应经常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必要时要及时更新,从而消除隐患。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论文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韩军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1331班专业课程:安全科学概论 任课教师:段晓萍 2014年12月9日

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韩军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当前,公共安全已成为我国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解决公共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应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挑战,化解我国公共安全危机,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现状对策 公共安全是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公共安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将难以想象。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实施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职能;是加强公共管理、建设强大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 公共安全问题始终与人类社会共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品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存质量。“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是社会公众及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打造平安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呼声。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社会公众安全生存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找到控制公共安全的切实有效办法。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是社会必将经历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时期,因此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城市作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公共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基本前提,关系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伴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预测手段和风险评估方法,但目前公共安全治理还面临着智慧基础设施不足、数据整合不充分、数据安全隐患突出等瓶颈,为此政府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要数据采集的多样化、数据存储的融合化、数据分析的实时化、安全事务决策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上要完善城市安全的数据管理网格、推进公共安全数据整合、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下的安全保障。 一、互联网时代下带给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强大的数据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事先能消除隐患,事件发生后也能快速作出正确反应,更加有效地应对事故和灾难。以往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资源、数据来源比较单一、零散,限制于科技和技术手段,绝大部分有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的数据信息无法获取、或难以识别,不能完全在安全事件处置中发挥作用。因此,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常常表现信息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甄别信息、分析信息并快速作出决策,对于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至关重要。例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前及之中,来自不同渠道的报警电话、安全情报、新闻报道等大量信息蜂拥而至,让美国安全部门和警方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当局应对这一事件的能力。直接原因都是当地政府未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与数据,未能进行事件预防,事件发生后也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应对。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带给城市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为我们处理相关安全事件提供了有力抓手,与大数据相关各类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可以快速将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和快速传输,使得公共安全治理得以基于完整的数据图谱而不是单一、零散的数据源,从而保障了危机决策与应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

什么是公共安全? 1、公共安全其实是两个词,一个是公共,一个是安全。 2、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公共安全的理解有两种。概念:一方面是传统的灾害,另一方面是非传统的灾害。一般认为,公共安全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是自然灾害,第二大类是一些事故灾难,第三大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四大类则是和社会、经济有关的一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风险: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 我国公共安全形势:1.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2.事故灾难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3.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如西藏、新疆。 公共安全形势面临新特点: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增加18个城市和1.4 %城镇人口的速度在发展。2.工业化、信息化的挑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导致产生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各种事件的耦合。3.市场化的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4.国际化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宁,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境外涉我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增多。 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其主要特征:一是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二是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三是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四是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联合减灾转变。 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包括整个突发事件全过程,但更加注重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管理;应急管理?包括整个突发事件全过程,但更加侧重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 什么是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面临的风险:1、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没有备份,由于计算机硬盘的意外损坏,导致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2、企业厂房隔壁就是一个加油站,结果某一天加油站发生火灾,波及到企业的仓库,大量原料被烧毁,严重影响企业生产!3、政府组织节日庆典,结果因人流涌动、组织不力造成踩踏事故。4、一个国家的原油供应过于集中在某一地域,当地的政局动荡或不友好的外交关系严重影响到国内的油价和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 风险:指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所产生损失的组合。简而言之,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概念的认识:1.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机会),可能性是指客观事物存在或者发生的机会,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来衡量。2. 风险是损失的主观不确定性,主观不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新编版)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有效防控安全风险,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我们石家庄客运段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 在铁路职工中掀起的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号召全体职工立足本岗,围绕自身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它将有助于全体职工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助于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从而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有助于将安全风险防范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把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形成全员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良好态势,从而进一步推进铁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作为石家庄客运段高铁车队的一员,我所在的京桂一组以列车长王曼丽为组长各列车员为组员进行了安全风险大讨论。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实际岗位讨论了是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的。不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同时也能吸收别人的做法来提高自身。身为高铁动车组的乘务员,不仅要做好车内的旅客服务工作,更要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只有自身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警惕性,旅客的安全才多一分保障。 第一,自身安全意识要增强。结合“学标、贯标”活动,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新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对修改的部分更要加强辨识,主动落实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列车运行的接算站示意图的学习,为旅客提供接续列车的转乘和时间的规划服务;根据车队每日发布的安全预警,确保个人风险点的判定准确,要求人人的安全预想要做到人人知道安全风险点,人人参与风险监控,做到人人为安全着想;车队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制定了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和各岗位人员风险职责,同时各岗位起到互控作用,列车长与列车员、列车员与

浅谈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docx

浅谈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新时期铁路安全工作的创新。安全风险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是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的升华,是对传统安全管理中合理成分的发展,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搞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的目的。因此,如何消除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是我们每一名铁路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机车乘务员,我觉得“同行们”做到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角”之一,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自我警示,使“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大如天”;“三个重中之重”;“三点共识”等安全理念植根于思想深处,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整个工作过程。无论是执乘客车还是货车,从候班到出勤到上车到运行到下车到退勤,都要做到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运输生产的主动权,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如何适应这种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机车乘务员积极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问

题。安全风险管理重视对当前未知的或以往未曾遇见的的不安全因素发现和控制,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掌握执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不断摸索和反思,根据总结出的风险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根据各项措施和规章制度,做到提早、提前防范。同时,还需充分掌握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问题就是风险,隐患就是风险。如何全面掌控和消除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于我们机车乘务员来说,实际上就是通过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实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掌握基础规章制度、安全卡控措施、LKJ操作、非正常行车办法、机车故障处理等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消除工作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三大要素带来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学习不能敷衍了事、参加培训不能走过场、班前休息不能“偷工减料”、执乘过程不能“开小差”,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运输生产,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行车安全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运输生产中,人们常常把那些不良的习惯当成了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管理者天天都有问题可抓的原因,也是行车事故往往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标准,干标准活,说标准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把标准化作业转变成习惯化作业,有效杜绝惯性违章违纪。有句话说的好:“规章制度血写成,何必再用血验证”。这充分说明了,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所谓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未受到威胁,涉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利益、价值能够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逻辑正常运转的状态。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现危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凸显出来,城市公共安全将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约为26000元人民币,约合3800美元,开始进入到这一阶段,此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范和控制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省历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省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安全风险意识。一些领导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得过且过。许多群众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对于危机的征兆反映不敏锐,应急避险的常识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省多数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安全欠账较多。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严重降低了维护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在内的复杂系统,应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是以应急处理为核心,忽视了预防、监测与评估,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设计;四是社会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个社会,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规模较小、主动性也不够,主要是在应急处理阶段通过政治动员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现场支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强化对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一方面,要借助专业训练机构常态化、制度化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安全风险意识灌输和相关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努力使他们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并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处置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样性、经常性地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危机应急演练,力争让广大群众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时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开展自救,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进行互救。 第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对公共交通、通信、电力、煤气、水利、热力、气象等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增强抗灾基础能力。提高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统筹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定期深入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建立吉林省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独立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尽快实现从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转变。对于城市公共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